第6章遗传变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噬菌体
E.coli 的噬菌体
溶菌周期
溶原状态
溶菌周期
噬菌斑与噬斑形成单位 plaque & PFU(plaque form unit)
溶原性细菌的特征 ①能正常分裂传代 ②产生”免疫” 前噬菌体,编码阻遏蛋白 ,抑制后进入的噬菌体的生物合成 ③可有基因型和形状的改变
如β -棒状噬菌体感染白喉棒状杆菌后 发生毒力变异—产生外毒素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有两种后果: (一)毒性噬菌体与溶菌周期 溶菌周期 噬菌体增殖 细菌被裂解称为--由毒 性噬菌体 (virulent phage)所致 噬菌体增殖周期: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释放4个阶段 噬菌现象 在液体培养基—混浊的菌液变透明
在固体培养基--形成噬菌斑(plaque) 噬菌斑意义 鉴定噬菌体 鉴定细菌 测定噬菌体数量,用PFU
(二)温和噬菌体与溶原状态
溶原状态 噬菌体核酸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 随细菌DNA复制而复制,噬菌体不增殖,不产 生子代噬菌体,不裂解细菌,这种状态称溶原 状态;这种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前噬菌体(prophge) 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核酸称~ 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a)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 溶原性细菌的特征
温度敏感性突变株
(temperature sensitive mutant, ts突变株)
特点: 在28-350C生长,37-400C不生长。 机理: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或酶在较 高温度下失活 意义:毒力减弱,保持抗原性, 可用做生产疫苗。如流感疫苗 ※ ts株来源于点突变,回复突变率高,应进行 多次温度诱变,获得稳定的突变株,才可用于 制备疫苗(如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转化
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完全转导模式图
供体菌染色体的任何一个 基因都有机会被转导的转 导方式成为普遍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 (Restricted transduction)
仅能转导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基因转导的转导方式
大肠杆菌 K12λ噬菌 体感染大 肠杆菌, 其DNA插 入 特定位 点:gal和 bio 之间, 脱离时只 能带有gal or bio基因
4. 接合 (conjugation)

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自身的DNA转入受体菌内,使受体菌 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 ~ 接合条件:供体菌具有F质粒或R质粒 (1)F 质粒 (Fertility plasmid)



F质粒结合: F+× F- →F++ F +
高频重组菌株(Hfr )与F- 接合 (2)R质粒(Resistance plasmid)
二、 细菌的遗传物质
(一)细菌染色体
控制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二)质粒(Plasmid)
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三)转位因子 (transposable element)
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的一段 具有转位特性的核苷酸序列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一) 基因突变 1.突变的规律 (影印实验) 2.突变的机制 (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 遗传物质由供 体菌转入受体菌的过程称– 基因重组(recombination)转移的基因与 受体菌DNA整合称-基因转移的方式: 转化、转导、接合、 溶原性转换和细胞融合
流感病毒基因重配
基因重组的意义:
1.解释流感流行的病因 人流感病毒+动物流感病毒→重组体,可以感染人 ,有新抗原,人体缺乏免疫力而引起流行 2.利用重组株做疫苗 如流感病毒A0生长快,无新抗原 A3生长慢,有新抗原 A0 (灭活)+A3(活)→共同培养→交叉复活→重组 株 特点:生长快,有新抗原,可做疫苗 3.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病毒核酸与宿主细胞染色体重组→细胞转化→形
5.原生质体融合 (protoplast fusion)

细胞质融合是人工基因转移系统 是指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 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 体后进行彼此融合的过程
(三)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1.用于疾病的诊断、诊断、 治疗: 诊断:注意形态结构生化反应等变异(如L型) 预防:--疫苗的制备 治疗:防止耐药性产生- --药敏、联合、足量、不滥用 2.用于测定致癌物质:Ames试验 3.用于流行病学调查:质粒指纹图谱法 4.用于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素等 生物制剂
第二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一、基因突变
由于碱基的置换、缺失或插入而引起的改变 如ts突变株
二、基因重组(genetic recombination)
重组体(recombinant)具有两个亲代病毒特征
三、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互补作用和加强作用—复制更多 表型混合与核壳转移 能改变病毒的宿主范围 可影响病毒的血清学鉴定
重组可发生在基因组不分节段的病毒
由于核酸内切酶和连接酶的作用,使两种 病毒核酸分子同时断裂后交叉连接所致。
重组更多见于基因组分节段的病毒
: 每一个阶段相当于一个基因组,可以独立复制,装配时两种 病毒核酸阶段被随机套入衣壳而出现重配(reassortment ) 使子代产生重组体。如流感病毒和呼肠病毒。
突变的规律 (以耐药性基因突变为例)
(1)突变是随机的,
自然突变率极低,约为10-10-10-5
(2)基因突变与选择 (3)具有相对稳定性
(4)可发生回复突变(Backward mutation)
--变回野生型
影印培养试验
说明耐药性基因突变在使用抗菌 素之前就已经存在
2.突变的机制
(1)诱发突变(induce mutation) 人工使用诱变 剂引起的基因突变 (2)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DNA分 子本身不经任何处理而自然发生的突变 (3)DNA的损伤修复—发生错误-造成细菌变异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细菌的变异现象
1.形态结构变异 形态 L型变异--多态性 结构 H-O变异--失去鞭毛
--可复原
2.生理特性变异
毒力变异 增强—白喉杆菌无毒株
减弱--如BCG(卡介苗)
有毒株
抗原性变异—肠道杆菌的H/O抗原变异
耐药性变异-敏感性 耐药 依赖性 酶活性变异--营养缺陷型 菌落变异(S-R变异)--毒力、抗原性减弱等
湖北神农架的“猴娃”
江西的“变异综合症”
细菌染色体特点
1.双股环状DNA;2. 缺乏组蛋白; 3.无核膜,附着在横隔中介体上或胞膜上; 4.基因是连续的---无内含子; 5.双向复制
如:E.coli 染色体长约 1000~1300μm, 含5×106bp, 约5000个基因, 复制周期20min±
接合
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自身的DNA转入受体菌 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F质粒接合: F+× F- →F++ F +
F
质 粒 编 码 性 菌 毛
Hfr 与 F- 接合
R 质粒结构示意图
结合性R质粒由2部分组成 耐药性传递子(RTF)-编码性菌毛 耐药决定子- 赋予细菌耐药性 非结合性R质粒仅有耐药决定子,不能以接合方式转移,可通 过噬菌体转移
④可终止溶原状态—进入溶菌周期
毛孩于震环
第三节 噬菌体(bacteriophage )
一、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多为蝌蚪形 分头部和尾部两部分 头部 蛋白外壳 + 核心(DNA或RNA) 保护作用,遗传物质 尾部 在感染细菌时起吸附作用 3. 有严格寄生性和高度特异性 4. 抵抗力 较细菌强,耐700c 30min
二 、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第六章 遗传与变异
遗传变异的普遍性--低等生物—高等生物


湖北-神农架的 “猴娃” 江西姑娘小燕 “变异综合症”
辽宁岫岩的“毛孩” 于震寰
?遗传与变异
遗传(heredity)-子代与亲代相似性 使病原生物保持种属特性 变异(variation)-子代与亲代的差异性 使物种得以进化 变异有两种类型 基因型变异—基因结构发生变异--遗传性变异 表型变异—基因的表达出现差异--非遗传性变异
质粒特性

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严紧型/松散型) 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 可自行丢失或人工消除 失去所赋予的性状 可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等方式转移 分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两种质粒
医学上重要的质粒及其 赋予细菌的新性状
F质粒(fertility plasmid) 致育性,编码性菌毛 R质粒(resistance plasmid) 编码对抗生素耐药性 Vi质粒(Virulence plasmid) 编码毒力因子 Col质粒(coliciogenic plasmid) 编码产生大肠菌素 代谢质粒-----编码相关的代谢酶
转位因子包括三类
1.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2.转座子(transposon,Tn) 3.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prophage)
基因突变

突变(Mutation) 细菌的遗传物质结构发生 突然而稳定的变化称~。包括两种: *基因突变 染色体上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改变 *染色体畸变 较大范围的DNA结构变化, 如缺失、易位、重复、倒位 *野生型(Wild type)未发生突变的菌株 *突变型(Mutant type)发生突变的菌株
1.转化 (transformation)
是供体菌裂解,游离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 摄取的过程
2.转导(transduction )
是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DNA转移到 受体菌的过程 完全转导 普遍性转导 流产转导 转导
局限性转导
3. 溶原性转换
(lycogenic conversion)
是指溶原性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了噬菌体 DNA片段, 而获得新的生物学性状 如白喉棒状杆菌感染β -棒状噬菌体, 而获得产毒能力
三、噬菌体的应用

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对流行 病学的调查和追踪传染源有重要意义

来自百度文库
检测标本中的未知细菌 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

做外源基因的载体
第6章 学习重点



细菌的变异现象都包括那些? 细菌的遗传物质有那三种?细菌染色体特点与功 能,质粒的特性,转位因子有那些?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有哪几种方式?耐药质粒可 经哪些方式传递? 细菌的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毒性噬菌体与溶菌周期、温和噬菌体与溶原状态 名词概念 S-R变异,H-O变异,质粒(R、F、Vi), 转化、转导, 条件致死性突变株、ts突变株,毒 性噬菌体、溶菌周期、PFU、温和噬菌体、前噬 菌体、溶原性细菌
Ames试验


鼠伤寒沙门菌 变异 组氨酸营养缺陷型(his-)
恢复突变 野生型 诱变剂
在 无 组 氨 酸 的 培 养 基 上
不生长
生长
基因突变


常见2种: 1.条件致死性突变株(conditional-lethal mutant) 基因突变导致病毒在某种条件下能增殖,而 在另一种条件下不能增殖。如ts突变株 2.缺陷型干扰突变株(defective inhibvition, DIM)核 酸缺失导致基因短缺,使病毒不能单独复制。 只有在辅助病毒存在时才能增殖。如 HDV+HBV才能复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