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创造学原理训练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分析

创造学原理训练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分析

创造学原理训练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分析作者:潘家保孙铜生喻全余王静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17期摘要:针对新形势下国家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创新能力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创造学原理训练的新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分析了创造学的发展及趋势,指出了现阶段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将创造学原理训练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得出一种新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分析及探索,旨在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创造学原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7-0107-03一、引言201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1]。

从国家的战略层面,再一次强调了创新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是一次对国人创新、创业的号召。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更是我国企业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核心力量,对其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工科院校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工科院校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创新或创造并不是杂乱无章、全凭臆想,和传统学科一样,创新或创造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创造学是一门学科,是教会人如何进行创造,让不会创造的人学会创造,让会创造的人能够更出色地创造[2]。

人人都有创造能力,人人都有创造机会,但并非人人都有创造成果。

之所以没有取得创造性成果,这中间可能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但不可否认创造者的创造才能没有高水平地发挥出来。

大学生思维活跃,优秀的想法很多,对大学生进行创造学原理训练,教会他们如何进行更好地创造,其创新能力必将有更大的提高[3,4]。

二、创造学的发展及趋势(一)创造学的发展国外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果,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创造学研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发明创造与创造学研究之间的正关联性。

所掌握的创造学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技法等知识点;

所掌握的创造学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技法等知识点;

所掌握的创造学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技法等知识点;
创造学是一门研究创造力的学科,通过研究创造力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帮助人们提高创造力,促进创新和创造。

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两个核心概念:联想与突破。

联想是指通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结合,产生新的创意和想法。

联想可以通过多角度思考、跨学科学习和信息交叉等方式来实现。

突破则是指超越传统思维模式和常规思维方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点。

突破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侧面思考和转变观念等方式来实现。

在创新思维方法方面,创造学提出了多种方法来激发创造力。

比如,逆向思维是通过从反方向、相反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心理障碍法是通过刻意制造一些心理压力和困难,促使思维产生突破和创新。

还有类比法、分析与综合法、逻辑思维法等方法,都可以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方面有更多的选择和思路。

创造技法则是指具体的实践手段和技巧,可以帮助人们在创造过程中更加高效和有效。

比如,头脑风暴法是通过集体讨论和集思广益的方式,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产生更多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分步骤法是将创造过程分解为多个小步骤,逐步推进,从而降低难度和风险,提高成功率。

还有画图法、反转法、模型法等技法,都在不同场景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创造学的研究和实践已经为各行各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掌握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造技法,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水平,为解决问题、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更加有价值的贡献。

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3)

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3)

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创造学是一种以培养创造力为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

其核心原则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探讨了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研究发现,在专业课程中应用创造学原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然而,创造学原理的应用也面临着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促进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更好地应用。

关键词创造学原理、专业课程、创新能力、学术成绩、综合素养引言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的重要素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教育界提出了各种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

创造学是其中之一,它强调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1. 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创造学原理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在专业课程中的学术成绩。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创造思维强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学生从更深刻的角度理解知识。

同时,创造学原理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升学习热情和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学原理的应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的关键能力之一。

通过创造学原理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创造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让学生不断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

3.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创造学原理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综合素养是指个体综合掌握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

创造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创造学原理的应用,学生不仅可以在专业课程中提升学术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学原理及其应用

创新学原理及其应用

创新学原理及其应用Made by me第一章、概述1、完整的创新过程准备期:发现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参考别人或前人的有关知识,经验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

酝酿期:冥思苦想,对问题进行各种试探性解决。

明朗期:在上一阶段酝酿成熟的基础上豁然开朗,产生了灵感或顿悟。

验证期:对得到的新想法进行验证和检验。

2、想创新就必须有坚定不移的创新目标,在大脑中形成潜意识或者创新欲,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对事物或现象有特殊的敏感,用创新的眼光去看人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或新奇陌生甚至不起眼的小东西。

3、创新性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传记法比较研究法创新案例研究法第二章、创新思维基本方法一、逻辑思维1、有步骤的对事物进行分析,或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从而形成新的认识。

2、特点:周密严谨不能出格3 、形式逻辑思维:包括演绎,归纳,类比,它严格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

辩证逻辑思维4、强化方法:①世界上的各种事物不但具有无限的复杂性,更重要的还表现在他们具有多层次性。

要深刻的认识事物,透过直接的现象看出事物的本质,分析事物内部深层次的矛盾。

②在创新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发现不了主要问题,或者是提供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也就是出现了僵局。

辩证思维可以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认识出发,从正反两个方面切入,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抓住主要矛盾来解决问题。

③由浅到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多进行总结概括。

④认识到同一原因可以引起不同结果,同一结果也可由不同原因引起。

二、发散性思维1、突破思维的广度,不要局限于一个圈子,多维。

2、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3、从多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可发挥思维的活力与创造性。

4、侧向思维:从其他领域,其他专业寻找答案。

5、特点:①流畅性:能够举一反三,迅速沿着一个方向发散出去,如在考虑石头的作用时,可以想到石头可以用来做建筑材料,可以做茶几…..由此联想开来。

专业课学习对个人创造力的激发

专业课学习对个人创造力的激发

专业课学习对个人创造力的激发现代社会,创造力在各行各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专业课学习,作为普通教育的一部分,对于激发个人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专业课学习如何对个人创造力进行激发,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为何专业课学习对创造力有影响专业课学习作为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为个人提供一定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素养。

在接触不同的学科知识时,个人的视野得到了拓宽,学习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这为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学习如何激发创造力1. 提供思维模式转换的机会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个人需要不断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种思维过程可以帮助个人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进而激发创造性思维。

通过不断地思维模式转换,个人可以从熟悉的领域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从而提升创造力水平。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课学习要求个人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运用实际案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学会了分析问题、整合资源、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造力的基本要求,可以帮助个人在面临新的挑战时,找到更加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3. 促进跨学科思维专业课学习往往涉及到不同学科的内容。

在学习不同学科的过程中,个人需要将各种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有机的思维框架。

这种跨学科思维培养了个人的综合能力,可以帮助他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水平。

4. 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个人经常需要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

这种实践锻炼可以帮助个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锻炼,个人可以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激发创造力的发展。

总结起来,专业课学习对个人创造力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思维模式转换的机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跨学科思维以及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专业课学习为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因此,个人应该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用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应用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应用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应用创造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涉及科学、技术和创意的融合。

在这个领域中,人们致力于利用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应用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创造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激发、创意的应用以及创造性问题解决等方面。

创造力的培养是应用创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造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新颖、独特的想法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力已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和激发创造力,成为应用创造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创新思维的激发也是应用创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新思维是指个体在思考问题时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提出全新的观点或方法的能力。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创新思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

因此,研究如何激发和培养创新思维,成为应用创造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

创意的应用也是应用创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意是指个体在实践中能够将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创意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实现个人价值。

因此,研究如何应用创意解决现实问题,成为应用创造学研究的又一重要议题。

创造性问题解决也是应用创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造性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个体经常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和挑战,需要具备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来应对。

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和提升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应用创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的来说,应用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创造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激发、创意的应用以及创造性问题解决等方面。

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未来在应用创造学领域的研究能够不断深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造学分离原理的应用

创造学分离原理的应用

创造学分离原理的应用1. 简介创造学分离是一种基于学分制度的教育理论,旨在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这种理论中,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学习目标进行自主的学习和评估。

2. 创造学分离原理创造学分离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将学习过程和评估过程分离开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个人项目、作品展示、实习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下面是创造学分离原理的应用:•个性化学习路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学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让学生在不同领域进行探索和学习。

•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可以通过个人项目、作品展示等方式展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和能力。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并提高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实践和实习机会:学校可以与企业、社区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并与实际问题进行接触和解决,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创造学分离的优势创造学分离原理的应用可以带来以下几个优势:•激发学习积极性: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创造学分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并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综合能力:创造学分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个人项目、作品展示和实习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适应个性化需求:创造学分离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路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促进自主学习:创造学分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

创造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创新无处不在

创造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创新无处不在

创造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创新无处不在创造学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创造学是一门研究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流程和创新精神的学科。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产业进步、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创造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1.创新解决问题一些组织和个人运用创造学的方法和技巧,成功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例如,某个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问题,运用创新思维,最终通过建设立体交通网络,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压力。

此外,还有通过创新方法解决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2.发明创造创造学在发明创造方面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莱特兄弟受到鸟的启发,发明了飞机;贝尔受到人声的振动原理的启发,发明了电话。

这些发明创造都得益于创造学中的创意思维和创新方法。

3.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指通过创新思维和创意方法创造价值的产业。

例如,电影产业、音乐产业、游戏产业等都是创意产业的代表。

这些产业通过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成功的作品和产品,如电影《寻梦环游记》、游戏《王者荣耀》等。

4.教育与培训创造学在教育与培训领域也有很多应用。

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通过开设创新思维课程、组织创新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斯坦福大学开设了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平台。

5.企业创新策略企业创新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创造学的方法和技巧,制定和实施创新战略。

例如,亚马逊通过不断创新,从一家在线书店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苹果公司则通过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如iPhone、iPad等,成为了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

6.创新领导力创新领导力是指领导者在组织内推动创新的能力。

一些组织和领导者通过创造学的方法和技巧,成功地推动了组织的创新。

例如,谷歌公司的CEO Sundar Pichai通过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尝试和内部创业,成功地推动了谷歌的多次重大创新。

7.创新思维与决策创新思维与决策是指运用创造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创造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造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支 持作用 。面对 新形势 、新挑 战 ,管理学 研究者 和组 织管理
者 应 当 从 创 造 学 中 汲 取 方 法 和 力 量 ,不 断 培 养 创 新 人 才 人力 资源 管理 中的应 用 .
创造学在人力资源管理 中的应用最为广泛。①对人格特质
的研究 ,创造学着重研究创造型人才的人格特质 ,对各类创造 型人才 的共性进行了研究 。在管理学 中,对人格 特征 的研究意 义 重大 ,创造 型人才往往 具有两 极对立 的人格特 质 ,如神经 质 、敌意 、傲慢 、不合作等 ,这些启示管理者应该更宽容地对
创 造学在技 术创新 中的应用 较为 广泛 ,例如 借鉴 Ⅱ 造 等 中的 “ 十二技法 ” ,对 经济技术创 新工程 进行创 新应用 。 ① 运用 “ 一加” 加 。以市场 为导 向 ,一 要加 强竞争创 新意识 , 直面市场 、敢为人先 ,敢于挑 战未来 ;在经济一体化时代 ,企 业要生存 、发展 ,就必须适应 潮流 ,适应市场发展规律 和竞争
[] J.科技经济市场,2l() oo5.
[ 责任编辑 :蒙
薇]
7 8
率 ,而且还促使管理者在工作 中不断创新。
杂性角度考虑 、理解 和处 理问题 。③创造学 的创 造动力研究 ,
着重研 究创造动 力的来源 、 内部 动机和外 部动机 对创造性 的 影 响 ,这些都是 管理学 中对人 际关系学派 、企业 文化管 理学
32 在 技术 创新 管理 中的应 用 .
体 ,提高创新工程 的科技含量 ,质量 、技术 、效益并重 ,效益
优先 ,促使科技成果 转化 为现实生 产力 。二 要组 织党政工 联
手 ,齐 抓共管 ,围绕科技创 新开展 系列活 动 。④ 运用 “ 改一

Triz发明原理在高职院校化学化工类课程中的体现

Triz发明原理在高职院校化学化工类课程中的体现

Triz发明原理在高职院校化学化工类课程中的体现【摘要]Triz是利用矛盾原理解决发明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中Triz的40个发明原理是解决技术矛盾冲突的重要手段。

本文总结了高职院校化学化工类各类课程中,体现Triz发明原理的知识和内容,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Triz发明原理高职院校化学化工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迫切需要社会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

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创新人才的第一阵地。

尤其对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更应勇于摸索,大胆实践,努力将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机结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首先在高职院校中引入Triz理论,并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创新型高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而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Triz原理,并将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

本文探讨化学化工类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渗透Triz原理,将创新思维的训练融入普通的日常教学中。

一、Triz理论介绍前苏联发明家 C.S.Altshuller创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TheoryofInventiveProblemSolving)理论。

此理论是从250万份专利中仔细研究,寻找规律,总结分析而得出。

许多技术问题可以利用其他领域或相似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得到解决,并且Triz认为发明创造是有规可寻的,有法可依的。

Triz理论传人欧美之初,主要应用于产品设计等传统技术领域。

Triz与QFD(质量功能展开)和稳健设计并称为产品设计三大方法。

Triz作为系统设计方法,在许多大公司的产品设计与产品研发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许多世界500强企业,如韩国的Samsung公司通过大力推广Triz,并使公司在最困难的时期,渡过难关,立足市场。

当前,Triz主要应用在产品设计领域,涉及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程设计领域,对于其他领域的应用和深入研究,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

创造原理在专业中的应用

创造原理在专业中的应用

创造原理在专业中的应用1. 引言创造原理是一种从问题中获取洞见并创造新的解决方案的方法。

它是由俄罗斯工程师Genrich Altshuller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创造原理通过分析已知实际解决方案并寻找类似的问题,并应用类似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新问题。

该方法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功,并在工程、设计和创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创造原理在专业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创造原理来解决问题。

2. 创造原理的基本原则在应用创造原理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改变问题的形式:将问题从一般性的描述转化为更具体、可操作的形式,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逆向思考:将问题的解决方案反过来思考,即反向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应用类比:寻找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当前的问题中。

•引入新的元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入新的元素、概念或材料,以创造新的解决方案。

•寻找矛盾:分析问题中的矛盾点,并寻找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

3. 创造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创造原理在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创造原理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减少摩擦损失:在机械设计中,可以利用润滑油或涂层来减少摩擦损失,提高机械效率。

•提高能源利用率:在能源领域,可以通过改进传热方式、减少能量损失来提高能源利用率。

•降低噪音:在汽车工程中,可以通过改进发动机结构、减少振动噪音来降低噪音水平。

•提高机械稳定性:在结构工程中,可以通过更好的材料选择、加强结构设计来提高机械的稳定性。

4. 创造原理在设计中的应用创造原理在设计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创造原理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利用对比:在视觉设计中,可以利用对比原理来增强视觉效果,使设计更加吸引人。

•组合不同元素:在产品设计中,可以将不同材料、形状、颜色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产品设计。

•提高用户体验:在用户界面设计中,可以利用创造原理来提高用户交互的便利性、易用性。

•简化设计:在图形设计中,可以通过简化图形元素、减少视觉干扰来提高设计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以创造学原理论述顺丰的技术

以创造学原理论述顺丰的技术

以创造学原理论述顺丰的技术
创造学原理是一种思维模式和方法论,旨在通过跨学科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推动创新。

针对顺丰的技术,可以从创造学原理的角度来探讨其应用。

1.连结原理:顺丰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了一个高效的物流网络,实现了货物的连结和流动。

他们开发了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通过实时跟踪、分拣和优化路径规划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货物的快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2.完整性原理:顺丰在技术上注重整合和完善物流链条的各个环节。

他们建立了集中式的仓储和配送中心,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管理系统,实现了从仓储到配送的高效运作。

同时,顺丰还提供了一站式的物流解决方案,涵盖了快递、货运、仓储等多个环节,满足了客户的全方位需求。

3.多样性原理:顺丰不断引入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他们积极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顺丰推出了无人机配送、智能快递柜、人工智能客服等新技术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

4.转换原理:顺丰在技术上积极转化和应用创新成果。

他们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实践。

通过不断转化科技成果为实际应用,顺丰不断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总而言之,顺丰在技术方面积极应用创造学原理,通过连结、完整性、
多样性和转换等原则,不断推动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他们致力于提供高效、智能、便捷的物流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

运用创造学原理 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运用创造学原理 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运用创造学原理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提高每个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创新思维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它具有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周密性、独特性、批判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材料和试剂的选择、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各方面的创新。

笔者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创造学原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初步探索。

一、运用等效转换法,选择实验材料,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所谓等效转换法,就是在保证最终效果相同的情况下,运用较为简便的事件将原事件替换的方法去考虑问题或进行创造的原理。

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对实验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实验材料的选择采取了较灵活的原则,并不指定实验材料,而是只提出选材建议。

这为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选择最理想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验,因为这样的实验虽然效果较好,但是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教会学生选择实验材料,可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第一,根据科学家的经典科学实验,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的光合作用实验等,引导学生分析体会选择实验材料的原则:服务实验目的、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第二,具体实验中,依据创造学原理,引导学生遵循实验材料的选择原则,自主地选择实验材料,只要可行就给予肯定。

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依据实验原理,学生用多种植物的叶片作实验材料,发现除菠菜外,青菜、大蒜、芹菜、莴苣等植物的叶片,都能较好地分离出色素来。

还有学生对用CaCO3保护色素提出质疑,认为CaCO3溶解性差,提出用Na2CO3代替。

教师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分析CaCO3保护色素的原理:叶片研磨过程中流出的液体呈酸性,使叶绿素中的镁被取代而受破坏,CaCO3可以中和细胞液的酸性从而起到保护色素的作用。

创新原理的应用研究

创新原理的应用研究

创新原理的应用研究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创新原理作为创新活动的指导原则,对于企业和个人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创新原理的应用研究,并介绍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2. 创新原理概述创新原理是指在创新活动中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它包括了开放性、多样性、学习性、协同性等方面,旨在引导创新者思考和行动。

创新原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创新潜力,提高创新效率。

3. 创新原理的应用案例以下是几个创新原理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3.1 生物医药领域•原理一:开放性。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吸纳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意见,例如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以提高药物的研发成功率。

•原理二:多样性。

对潜在的疾病进行多角度分析,从而找到治疗该疾病的多种途径。

例如,不仅可以通过化学合成药物治疗,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基因疗法。

•原理三:学习性。

及时总结和分享失败案例,以便其他研究者能够避免相同的错误,从而加速创新进程。

3.2 科技创业领域•原理一:开放性。

积极与其他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原理二:学习性。

定期组织创业者交流和经验分享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原理三:协同性。

通过创业团队内部的密切合作,共同努力解决困难和挑战,提高创业成功率。

3.3 教育领域•原理一:开放性。

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共同探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方向。

•原理二:多样性。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进行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原理三:学习性。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并提出改进建议,使教师能够持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4. 创新原理的意义和挑战创新原理的应用不仅可以推动创新活动的进行,还可以提高创新质量和效率。

然而,在应用创新原理时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创新者缺乏多样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以及组织对创新的支持程度不足等。

5. 创新原理的应用策略要有效应用创新原理,有几个策略可以参考: - 建立创新型组织文化,鼓励成员提出新的想法并实施创新活动。

创造性学习法通过实践与创新探索物理奥秘

创造性学习法通过实践与创新探索物理奥秘

创造性学习法通过实践与创新探索物理奥秘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奥秘。

而通过创造性学习法,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与创新来深度探索物理的奥秘。

本文将探讨创造性学习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实践与创新来探索物理的奥秘。

第一部分:创造性学习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创造性学习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探索和理解知识。

在物理学习中,创造性学习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创造性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进行物理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比如,在学习光学时,学生可以设计实验验证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光学的理解。

其次,创造性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物理学习中常常涉及到复杂的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只侧重于给出答案,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学习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自己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最后,创造性学习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物理学习中,有时候需要学生理解和应用复杂的物理理论和公式,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而通过创造性学习法,学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和运用物理概念,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第二部分:通过实践与创新探索物理的奥秘通过实践与创新,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探索物理的奥秘,提高对物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首先,实践是探索物理奥秘的重要途径。

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到物理原理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实践,他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到物理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物理概念和理论。

其次,创新是探索物理奥秘的关键。

创新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超越传统的物理学知识,在实践中寻找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创新,学生可以发现一些未解之谜,提出新的理论或模型,并通过实验和验证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这种创新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物理奥秘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造学与创新实践报告

创造学与创新实践报告
对于高创造者人格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
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2)有旺盛的求知欲;
(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动机有深究的动机;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严格性;
(6)有文艺天赋;
(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的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中.
我们要根据这些特点,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学习创造力方法,技巧,理论,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实际问题,想出实际的解决办法或者方案。同时学会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尽快找到创造学的方法、门路,争取在最短时间里做出最好的效果。
(2)多向思维:从不同的方向对一个事物进行思考,更注意从他人没有注意到的角度去思考。数学中的“三点找圆心法”,就是从三个角度去探试。古人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就更多一些。这样才能对事物有更全面更透彻的了解,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发现他人不曾发现的规律。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就是在对事物用不同视角进行观察后,对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二、举例说明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它有什么性。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创造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它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种思维形式。
(3)换元思维:根据事物多种构成因素的特点,变换其中某一要素,以打开新思路与新途径。在自然科学领域,一项科学实验,常常变换不同的材料和数据反复进行。在社会科学领域,这种方式的应用也是很普遍的。如文学创作中人物、情节、语句的变换,管理中的人员调整。
(4)转向思维:思维在一个方向停滞时,及时转换到另一个方向。大画家达·芬奇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观察人物、景物和事物时,就善于从一个角度不停地转向另一个角度,对创作对象、题材的理解随着视角的每一次转换而逐渐加深,从而最终抓住了创作对象的本质,创作出了一幅幅传世之作。还有一些人在探索过程中,“旱路不通走水路”,在此专业研究未达到预期效果时,转向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同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当今的学科发展日益呈现出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趋势,各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横断性学科层出不穷,跨学科研究已成为一种趋势。

创造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刍议

创造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刍议

创造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刍议创造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创造过程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思考、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教学的应用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首先,创造教学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需要记住书本上的定义和公式,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答题。

而创造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自己来构建知识。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从而理解物理规律。

这种亲身经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其次,创造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创造教学中,学生需要思考、实践和探索,这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和研究,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测量温度的仪器,让他们思考如何利用物理原理来实现温度的测量,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温度的概念。

此外,创造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在创造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发现物理的奥秘,这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十分有益的。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会感觉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有趣性,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亲自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由此发现力学原理的实际应用,这样能够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综上所述,创造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创造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践和探索,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能力的培养变成流于形式。学校 的培养和社会的需求严重 脱节, 用人单位普遍 反映应届 毕业生“ 知识不扎实 、 上手 太慢 ” , 这也给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一 定的困难和压力。
针 对 上 述 问题 , 我们 以教 研 课 题 《 造 学 原 理 在 专 业 课 程 中 创 的应 用 研 究 》 依 托 , 我 院 机 械设 计 制 造 及 自动 化 专 业 学 生 的 为 对 专 业 课 程 教学 进 行 了改 革 和 尝试 , 得 了 较好 的效 果 。 取
逆 反 原 理 其 实 是 逆 向思 维 的具 体 体 现 。 人们 往往 习惯 于识 别 事 物 的 某 一 方 面属 性 而 不 会 关 注 其相 反方 面 的属 性 ,与 一 般 的做 法 、 法 完 全 相 反 的 做 法 和想 法 常 常 能 够 在 教 学 、 习 和 研 想 学 究 中收 到 独 特 的 效果 。这 也 为 逆 反 原理 的应 用 提 供 了广 阔 的空
己的电脑上 同步操作演示 , 让同一个教学载体 ( 机房 ) 在同一时
间段承担教学 场所 功能的 同时附加 了同步操作 和演示的功能 ,
使 学 生 能 迅速 掌 握 软 件 的 基 本 知识 和操 作 要 领 , 明显 提 高 了教
学效果。
校是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的摇篮 ,培养工科大学生 的创新 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便 是当前新形势下工科 高等教育 的重要任 务。 而传统 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程序式和刻板化 的, 过于强调理
很 多理 论性 较 强 的课 程 有 点枯 燥 ,教 学 中很 难 引 起 学 生 的
组合四种类型 。
在整 个 教 学 环 节 中组 合 原 理 的应 用也 是 最 多 的 。首 先 是 在 教学 手 段 上 将 板 书 与多 媒 体 教 学 相组 合 ,将 理 论 知 识 讲 解 与 视 频 、 画等 相 组 合 ; 教 学 内容 上 将 课 堂 传 授 与 课 外 自学 、 读 动 在 研
大 纲 。 很 多实 践 教 学 往 往演 化 成 演 示 、 摩 和 简 单 体 验 , 际动 观 实 手 和操 作 环 节 流 于 形式 。 在这 种 教 学 模 式 下 , 生形 成 了 唯书 本 学 和 考试 的心 态 , 成 绩 和 考核 要 点 , 应用 和实 践 。这 严 重 地 扼 重 轻 杀 了学 生 对 知 识 的 兴趣 和好 奇 心 , 致 理 论 与 实 践 难 以 结合 , 导 理 论 教学 的效 果 得 不 到及 时 的 巩 固 和 深化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及 工 程
教 育 科 学
科 技 经 济 市场
创 造 学原 理在 专 业 课程 中的应 用研 究
王 成 军 , 豫 浙 , 东 速 沈 张
( 安徽理 工 大学机械 工程 学院 , 安徽 淮南 2 2 0 ) 3 0 1
摘 要: 以提 高 学 生 的专 业 素质 、 养 创 新 能 力和 工 程 实践 能 力 为 目标 , 对传 统 教 学 的 不足 , 创 造 学原 理 应用 于机 械 培 针 将 类 学 生专 业 课 程 的教 学 中 , 对传 统 专 业课 程 的教 学 内容 、 学 形 式 和 方 法 等 方 面 进 行 了改 革 和探 索 , 得 了 比较 好 的教 学 教 取 效果 。 本 文 将介 绍这 一 改革 的 做 法 和效 果 。 关 键 词 : 造 学原 理 ; 业 课 程 ; 新 能 力 ; 用 创 专 创 应 培 养具 有 创 新 型 的人 才是 时 代 的 迫 切 需要 ,也 是 一 个 国家 富 强 及 在 国 际竞 争 中立 于不 败 之 地 的 重要 因素 。工 科 类 高 等 学
如将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从其它课程 中分离后重组 ,将夹具设 计从《 械制造装备设计》 机 中分离后和机床夹具设计 重组 等等 ,
新 的调 整 计 划 将 在 2 0 学 生 中 实施 , 据 新 调 整方 案 而 编写 0 9级 根 的 系列 教 材 也 将 陆 续 编写 完成 。
2 逆反 原理 的应 用
论 知 识 的灌 输 ,教 师 在 教学 过 程 中也 习惯 性 的 忠 于教 材 和教 学
重组组合 , 即打破 旧组合 , 产生新 的组合 。早期制造类 专业 课 中的 《 机械 制造装备设 计》 《 、机械 制造工艺 基础》 《 、数控 机
床》《 、 自动 化 制 造 技 术 》 《 进 制 造 技 术 》 课 程 有 很 多 重 合 和 和 先 等
交叉 , 同时部分 内容如“ 机床设计 ” 夹具 设计 ” 内容又都介 和“ 等 绍得不够 系统和详细 , 学生学习起来 比较 困难 , 单独开设又没有
足 够 的课 时 。课 题 组 在 多 次研 究 和研 讨 后 决 定 将 课 程 体 系 重新 调 整 , 保 持 现 有 课 程 数 量 的 同时 , 课 程 内容 进 行 重组 组 合 。 在 对

1 组合原 理的应 用
组 合 就 是 一 种 “ 加 ” 它 是 创 造 学 里 最 简单 、 常用 , 是 叠 , 最 也 最 实 用 的一 种 方 法 和 原 理 。恰 当 的组 合 可 产生 新 思 想 、 方 法 、 新 新 点 子或 新 品 。 因 斯坦 认 为 “ 合作 用 似 乎 是 创 造 性思 维 的本 爱 组 质 特 征 ” 常 用 的组 合 法 有 同 类 组合 、 类 组合 、 体 附加 与重 组 。 异 主
பைடு நூலகம்
兴趣 , 而学生又很关注其成绩 。常规的考试 , 学生 为了获得 比较 高的分数 , 往往采取考前突击记忆和死记硬背往年试 题 , 甚至 冒 险抄袭和作 弊, 这种学 习方法本身便不可取 , 不利于学生真正的
掌 握 知识 。 们应 用 逆 反 原 理 “ 谈 琵 琶 ” 改 革考 试 或 考 核 的形 我 反 , 式 和 方 法 : 1考 核 内容 以 知 识 的 实 际 应 用 为 主 , 少 记 忆 性 的 () 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