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第6单元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后限时集训
2020江苏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二 专题八 第17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返回 3.《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
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
解析: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
规模经济,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A
返回 2.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图表,推
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经济体制改革
返回
返回
概念阐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 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的生产经营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 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返回
返回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返回
轻巧识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返回
返回
概念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 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 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是 A.南方谈话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 第17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成了拥邓力量的第二次呐喊。
”这反映了( )A.“左”倾思想长期严重泛滥B.“文化大革命”后中国社会各界的心声C.改革开放的诉求D.《剑桥中国史》的科学性、客观性A[根据材料“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成了拥邓力量的第二次呐喊”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左”倾思想长期严重泛滥,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中国社会各界的心声,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此时改革开放尚未提出,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剑桥中国史》的科学性、客观性,故D项错误。
]2.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
这一文件( )A.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B.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C.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B[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根据材料“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可知,中共安徽省委制定的《省委六条》允许生产队实行责任制,这说明这一文件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故B项正确。
]3.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民,称之为“两权分离”。
2016年11月,政府又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
这一变化( ) 【导学号:61600079】A.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B.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C.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D.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D[根据材料“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可得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调整顺应了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这一变化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实保障,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7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集 训
考
考 法
(3)第三阶段:从 2001 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
全
突 组织,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
破
返 首 页
32
基
础
知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改革开放新篇章
识
一 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过
课
后
材料
限
时
集
高
训
考
考
法
全 突
破
返 首 页
33
(1)中心环节:增强_企__业__活_力__。
课
后
(2)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限
时
高
(3)内容: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_责__任__制_和厂长(经
集 训
考
考 法
理)负责制。
全
突
破
返 首 页
8
基
础
知
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本质上是生
一
遍 过
产力发展的要求。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一
遍 过
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课
后
(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 限 时
高
上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
集 训
考
考 法
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全
突
破
返 首 页
30
基
础
知
识
一 遍
2.具体形式
过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案 人民版必修2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召开的背景1.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邓小平在会议召开之前的《》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二)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了“”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3.组织路线:确立了以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集体领导;4.提出大力精简各级机构,认真解决党政不分、、以政带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三)评价:开辟了建设的新道路,标志着建设新时期的到来,揭开了的序幕。
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从到的历程:(一)农村1.过程:1978年12月,安徽省农民自发秘密实行,并取得空前大丰收,1980年省首先取消人民公社。
农村的改革势头得到的支持。
到1983年初全国实行制的地区已经达到93%。
2.意义:是中国农村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二)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提出把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多种形式的;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从农业转向;到1987年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制,并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以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是从开始的,1980,开放、、、四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上海、连云港、南通等个沿海港口城市(浙江是和);1985年将、、、作为经济开放区,同时批准将作为经济特区;1990年,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和。
四.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二)标志: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7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考点1|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轻巧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开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
(2)推广: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3)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改革(1)依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4)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易误警示]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设立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并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江苏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轻巧识记——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
②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
③从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开发区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轻巧识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史论术语——填后背诵]1.(2019·海门一模)中共中央决定,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B.农民获得了土地买卖的自主权C.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D.推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选A 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济,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
2.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观察下面图表,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社会主义改造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选B 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92年之后,A项在1956年底基本完成;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故B项正确;我国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70年代,排除C项;D项是2001年。
3.《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 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
”此后,我国政府(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D.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解析:选C 从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十年实践”,所以此后的实践活动当在1990年以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教学案人民版
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开端: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2)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3)内容: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则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设立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2.格局: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件
2.城市改革 (1)依据: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决定》 。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4)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易误警示]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 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 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 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 所有制的性质。 [ 提示] 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
主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中率先“尝试”变革的“中国最贫困的省份”有 哪些。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 提示] 省份:安徽、四川。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 轻巧识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改革 (1)开端:1978 年 12 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 (2)推广:1980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 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3)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 面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7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郴州三模)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下列对这一决定解读错误的是( )A.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变更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C.是当今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土地经营效益B[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的做法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关于农村改革并没有变更中国土地的所有权,所有权仍然是属于国家,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关于对农村改革的做法是当今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关于农村改革的做法确实能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土地经营效益,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2017·太原模拟)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
这反映出(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D[“中央1号文件”属于行政法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可知,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属于私营企业,故C项错误;“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表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旧有的集体经济观念下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
]3.(2017·郑州质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
高中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八第17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人民版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专题八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肯定了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开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
(2)推广: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3)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改革(1)依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4)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负责制。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设立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并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4)开发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2.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3.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4.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优化训练(十七)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后优化训练(十八)(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
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观众的喜爱。
新中国的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
这一现象( )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答案】 B【解析】“双百”方针是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对科学工作主张“百家争鸣”,发展、繁荣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故B项正确。
2.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 )A.服务社会主义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意识形态D.脱离生产实际【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并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对旧知识分子进行革命的政治教育,同时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
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 )A.朝着人民教育方向发展B.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C.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答案】 A【解析】材料“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体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的人民性,故A项正确;这一规定还未付诸实践,不能推断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故B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成了拥邓力量的第二次呐喊。
”这反映了( )A.“左”倾思想长期严重泛滥B.“文化大革命”后中国社会各界的心声C.改革开放的诉求D.《剑桥中国史》的科学性、客观性A[根据材料“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成了拥邓力量的第二次呐喊”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左”倾思想长期严重泛滥,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中国社会各界的心声,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此时改革开放尚未提出,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剑桥中国史》的科学性、客观性,故D项错误。
]2.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
这一文件( )A.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B.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C.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B[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根据材料“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可知,中共安徽省委制定的《省委六条》允许生产队实行责任制,这说明这一文件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故B项正确。
]3.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民,称之为“两权分离”。
2016年11月,政府又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
这一变化( ) 【导学号:61600079】A.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B.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C.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D.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D[根据材料“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可得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调整顺应了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这一变化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实保障,故D项正确。
]4.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4年底,全国各地基本完成了政社分设,建立9.1万个乡(镇)政府,92.6万个村民委员会。
这实际上( )A.宣告了人民公社制度的结束B.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C.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的范围D.揭开了农村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A[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与材料中“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相符,故A项正确。
]5.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
这反映出(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D[材料只是说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并没有从法律上认可私营经济,故A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率先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即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取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农村改革的实现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国企改革,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可以得出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故D项正确。
]6.1984年11月4日,《深圳特区报》头条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经上级批准,从11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取消粮、油、猪肉票证,实行议价,敞开供应”。
这一政策( ) A.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B.结束了深圳的计划体制C.表明简政放权的开始D.发挥了市场的基础作用A[根据材料“取消粮、油、猪肉票证,实行议价,敞开供应”可知,取消票证制度,实行议价,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故A项正确;材料“取消粮、油、猪肉票证”只是取消票证制度,不能说明计划体制被取消,故B项错误;经济特区的设置表明已经实行了简政放权,故C项错误;1984年还没有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国家计划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7.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
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B.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C.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D.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D[经济改革的方向不可能是由民间经济活动所决定,故A项错误;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引领而非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该意外收获是农村乡镇企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而非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可知,民众的积极参与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故D项正确。
]8.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对经济进行整顿,造成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
在民间,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转一转阶级斗争了”。
面对这一局面( )A.我国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C.国家开始改变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D.国家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B[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城市经济体制开革已经开始,故A项错误;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困境,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了思想,故B项正确;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开始改革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9.“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
”(摘自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本质上是法治经济B.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C.并未与计划经济割裂D.符合新自由主义特征A[材料中关于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定出自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以法治国范畴,因而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故A项正确;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起宏观调控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中规定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并非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与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明显区别,故D项错误。
]10.1950年,中国盐业总公司成立,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全国盐行业。
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
2009年4月,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
从2017年1月1日起,食盐价格全面放开。
这一历程本质上反映了( )A.经济体制的变革B.所有制的变革C.分配制度的变革D.盐业自主权扩大A[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食盐价格全面放开”体现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并未触动所有制,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分配制度的变革,故C 项错误;盐业自主权扩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表现,并非本质,故D项错误。
] 11.1997年至2001年,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7.2万家发展到30多万家,截至2002年底,上市公司已达1270家。
这一时期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说明我国( )A.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C.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加快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所有制结构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97年至2001年,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7.2万家发展到30多万家”说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故B项正确;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是经营方式的转变,不代表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故C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这与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12.2018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的28周年。
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浦东开发开放标志着中国( ) 【导学号:61600080】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B[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于1992年,故A项错误;浦东开发开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故B项正确;浦东开发开放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而不是转移对外开放的中心,故C项错误;浦东开发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结构转换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
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摘编自魏悦《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
大三线在陕西南部秦岭那里,以及四川、贵州、云南,国家把建设重点或者是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大三线。
……“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人口大规模流动,一方面(城市党政机关干部)继续精减下放,上海支援新疆;另一方面是上千万的知青,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到边疆去,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移。
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
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了几十万过去。
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