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原理教学反思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原理》教学反思
《鸽巢原理》教学反思衡阳市石鼓区下横街小学成吉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中,有三处孩子们不好理解的地方①“总有一个”、“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解读②为了达到“至少”而进行“平均分”的思路,③把什么看做物体,把什么看做抽屉,这样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
于是我安排通过例1的直观操作教学,及例2的适当抽象建模,让全体学生真实地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把他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几个困难,弄懂、弄通,建立清晰的基本概念、思路、方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在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课堂始终以设疑及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
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而在教学设计上,我本着“以学定教”的设计理念,把教学过程分四环节进行: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自主操作,探究新知——深入探究,形成规律——回归生活,灵活应用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在导入部分,我设计“猜扑克牌花色”的游戏,激趣启思。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猜花色”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抽,总有一把两张牌是同花色的,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教材通过展示几个具体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学生在理解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鸽巢模型,促进学生逻辑能力的发展,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现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本节课我试着融入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以提出问题、操作演示、汇报交流、提出发现、总结归纳为主线,根据维果斯基的教育理论,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实施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问题的设计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问题难度层层递进,要让大部分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都能找到问题的方向或答案。
比如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像老师表演魔术一样,用“至少”来总结你的发现?”“为什么要进行平均分,平均分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算式揭示平均分吗?”等,每一个问题指向性明确,目的是为了突出本节课的主线,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是为了解决什么,他们需要做些什么。
由于学生的认知、心理、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习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为目的,以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为保证,强调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辅之以教师适时地引导和点拨。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义,初步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鸽巢原理模型,我大胆的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课后反思
《鸽巢问题》课后反思本节课是数学广角p68、P69内容,“鸽巢原理”实际上是一种解决某种特定结构的数学或生活问题的模型,体现了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
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
一、教材例题分析例1:本例描述“鸽巢原理”的最简单的情况。
着重探讨为什么这样的结论是成立的。
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操作的方法,罗列所有的方法,通过完全归纳的方法看到在这四种情况都是满足结论的;还可以是说理的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鸽巢问题,我把4只笔放进三个笔筒里,改成了4只鸽子飞进3个鸽巢里,利用鸽巢和鸽子的学具,引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学具摆一摆,找到有四种飞法,并找到这四种飞法的共同点。
为了更迅速的发现这个规律,找到利用平均分更快的得到结论。
紧接着出示三道习题,让学生轻松的找到鸽子数比鸽巢数多一时,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飞进2只鸽子。
通过本例的教学,使学生感知这类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两种思考的方法──枚举和假设,理解问题中关键词语“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形成对“鸽巢原理”的初步认识。
例2:本例描述“鸽巢原理”更为一般的形式,通过小组交流讨论7只鸽子飞进3个鸽巢里,引出利用算式慢慢得到结论。
鸽子数比鸽巢数不只多1时,至少数=商+1(有余数)和至少数=商(无余数)。
二、教学反思1、确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经过教材分析确立了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有余数)”和“至少数=商数(无余数)”。
并注重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2、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鸽巢问题教学设计《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例1,69页例2。
【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老师组织学生做“抢凳子的游戏”。
请3位同学上来,摆开2张凳子。
老师宣布游戏规则:3位同学听到老师说,“走时”围着椅子转圈,当老师说“请坐”的时候,三个人每个人都必须坐在椅子上。
教师背对着游戏的学生。
师:都坐下了吗老师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有一张椅子上至少坐着2位同学。
老师说得对吗师: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肯定呢其实这里面蕴含一个深奥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鸽巢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1、观察猜测多媒体出示例1:4枝铅笔,3个文具盒。
师:4个人坐3张凳子,不管怎么坐,总有一张凳子至少坐两个同学。
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呢【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枝铅笔。
】师: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给大家解释这一现象吗2、自主思考(1)独立思考:怎样解释这一现象(2)小组合作,拿铅笔和文具盒实际摆一摆、放一放,看一共有几种情况3、交流讨论学生汇报是用什么办法来解释这一现象的。
【学情预设:第一种: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
学生展示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的几种不同摆放情况。
课件再演示四种摆法。
请学生观察不同的放法,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种摆放情况,都一定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有2枝铅笔。
《鸽巢原理》教学反思
《鸽巢原理》教学反思《鸽巢原理》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数学广角内容,也叫“抽屉原理”。
事实上是一种解决某种特定结构的数学或生活问题的模型,表达了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
反思如下:1、从同学喜爱的“嬉戏”入手,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讨论的数学问题。
在上课伊始我就说“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抢凳子”嬉戏怎么样?想参加这个嬉戏的请举手。
叫举手的一男一女两个同学上台,然后问,老师想叫三位同学玩这嬉戏,但是如今已有两个,你们说最终一个是叫男生还是女生呢?”同学们回答后,老师就说:“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总有二个同学的性别是一样的,你们同意吗?”并通过三人“抢凳子”嬉戏得出不管怎样抢“总有一个凳子至少有两个同学”。
相机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总有,至少”。
这样设计使同学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加、主动实践、主动思索,使同学的数学学问、数学力量、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进展,从而到达动智与动情的完善结合,全面提高同学的整体素养。
2、引导同学在经受猜想、尝试、验证的过程中逐步从直观走向抽象。
在例1中针对试验的全部结果,在同学总结表征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你还可以怎样想?”的问题,组织同学绽开商量沟通。
我引导同学借助平均分即每个笔筒里先只放1支,这时同学看到还剩下1支铅笔,这1支铅笔不管放入其中的哪一个笔筒,这个笔筒都会有2支铅笔。
进一步引导同学加深对“至少有一个笔筒中有2支铅笔”的理解。
最终,组织同学进一步借助直观操作,商量诸如“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的问题,并不断转变数据〔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让同学连续思索,引导同学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1〕支铅笔放进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注意让同学在观看、试验、猜测、验证等活动中,进展合情推理力量,培育同学能进行有条理的思索,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索过程与结果,经受与他人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
《鸽巢原理》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每当面对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带来的困惑时我总是会在网络上找到相关的资料,要是两年前我来上“抽屉原理”这一内容的话,还不知道什么是“抽屉”呢!当我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的新的实验版教材时,每当我感觉“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我总能在网上找到相关教学的资料,进而让我总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当我在网上看到“抽屉原理”的相关资料后,又仔细地分析了教材后,心里对教好“抽屉原理”这一内容就有了信心。
我觉得这节达标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先让学生猜测再进行验证、观察分析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中已建立了数学模型从而不难发现规律,发现规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练习找准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大部分学生已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节所学的内容。
不过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当的小细节,如学生作业时发现少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理解“至少有几个会放进同一个盒子里”的意思。
没能正在理解“抽屉原理”。
只能进行简单的求值计算,不能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此内容属于奥数内容,理解起来较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法将这一难点突破,既让学生感受到奥数知识的奥妙,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奥数知识的乐趣。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通用8篇)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通用8篇)《鸽巢问题》教学反思篇1鸽巢问题是我们数学中比较有意思且在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的问题。
因此,在录制一师一优课时我想到了给同学讲这一节课,使同学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数学是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中的。
鸽巢问题又可以叫做抽屉原理,是一种在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原理,很多游戏的设置都运用了该原理,例如抢凳子游戏,纸牌游戏等。
因此,在讲课开始我先用纸牌游戏中引出今日的鸽巢问题,让同学带着新奇心来学习本节课内容。
接着我出例如题,先找一位同学演示3支笔放进2个笔筒中应当怎么放,并记录下来,使同学明白小组应当怎样进行活动并记录。
接着出示课本例1的题目,同学小组内通过刚才的方法很轻易的就找出一共有几种方法,在找一位同学进行演示加强大家的认识。
我有介绍了刚才同学们试验的方法叫做枚举法。
并通过观测引出概念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接着让同学们转换思想求实有没有更简约的方法得出结论,同学通过试验和争论得出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论。
并把其转化为算式。
接着增加铅笔和笔筒的个数仍能得到相同的结论,由此同学发觉当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支铅笔的结论。
把铅笔和笔筒换成其他物品同学还能相像的结论,说明同学已经可以学移致用了。
之后介绍鸽巢问题的发觉者,增加同学的知识面。
最末,我又引到游戏揭示答案,再通过几道层次递进的题目的练习,使同学能够敏捷运用鸽巢问题,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是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引导同学探究“鸽巢原理”,初步经受“数学证明“的过程,并有意识的培育同学的“模型思想。
1、借助直观操作,经受探究过程。
老师着重让同学在操作中,经受探究过程,感知、理解抽屉原理。
2、老师着重培育同学的“模型”思想。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同学对于枚举法和假设法有肯定的认识,加以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解决抽屉原理的优超性和局限性,使同学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索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8、6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模型”思想。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扑克牌、每个小组都准备有相应数量的笔筒、铅笔、课堂体验单。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扑克牌的游戏。
需要5名同学配合,谁愿意?向同学介绍:这是一幅扑克牌,取出大、小王,还剩几张?请你们任意抽1张。
我判断,这5张牌中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
请亮牌,几张同花色的?(二)动手操作,感知模型1.出示:丁丁说:“把4支铅笔放入3个杯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他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
2.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总有”、“至少”“一个”。
3.引导学生理解“总有”、“至少”的意思。
4. 分小组探究,介绍活动要求:5.全班交流,小组展示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
(1)方法1:摆学具的方法。
(2)方法2:画图法。
(3)方法3:数的分解。
(4,0,0)(3,1,0)(2,2,0)(2,1,1)(4)师:像这样,把所有的摆法都一一列举出来,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叫枚举法。
(5)引导学生用假设法解决。
(6)引导学生列式:4÷3=1(支)……1(支)至少数1+1=2(支)师:①先在每个杯子里放一支,也就是平均分,这种方法叫假设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掌握鸽巢问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鸽巢问题,这是一种与抽屉原理相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实物鸽巢和鸽子模型,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鸽巢与鸽子的关系,从而引入鸽巢问题的概念。
在讲解过程中,我采用了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三、学生活动和表现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亮点和不足本节课的教学亮点在于通过实物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同时,我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时还存在一些困惑,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同时,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
五、改进措施和展望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我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解和练习,特别是对于存在困惑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也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探索更多与数学广角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原理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它的教学就是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课堂实践,感受颇深,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几点: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本课开始利用“三人坐两凳”的游戏导入,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发现无论怎么坐都有一张凳子上坐两人,引导学生去思考,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翅膀,给学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注重自主探究,培养问题意识在本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
1、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盒子中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鸽巢原理”即“铅笔数比盒子数多1时,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2、在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铅笔尽量多的“平均分”给各个盒子,看每个盒子能分到多少枝铅笔,剩下的笔不管放到哪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比平均分得的枝数多1枝,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在课堂中这点没有讲解,没有让学生进行算式表述,想的是下节课在重点讲解)。
3、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鸽巢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
三、注重“说理”活动,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在这节课中,由于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但这也耗费了许多的时间,由于全班的同学程度不同,所以不同小组完成的进度不一。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我们的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的难点突破处,也就是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学生很难分清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鸽巢原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鸽巢原理的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三、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四、教学过程1.游戏引入教师提问: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谁能说说游戏规则呢?学生回答后,组织学生进行几次“抢椅子”的游戏。
请学生注意观察,提问:一个简单的游戏里,蕴含着什么数学知识呢?顺势引入课题。
2.讲授新知活动一:初步认识鸽巢原理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提问: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至少和总有是什么意思?总结:总有就是一定存在的意思,至少表示最低限度,有最少的意思。
再提问:这句话对吗?组织小组活动,进行验证。
总结:学生探究出两种方法,方法一是枚举法,将可能的情况都列出进行观察;方法二是假设法。
两种方法都能验证这句话是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把铅笔换成鸽子,笔筒换成鸽笼,介绍鸽巢问题。
活动二:探究一般形式出示例2: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提问:这句话对吗?为什么?组织小组活动,进行探究。
总结:用枚举法和假设法都能证明这句话是对的,教师利用除法算式7÷3=21,引导理解用“平均分”的思维来理解假设法。
追问: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10本呢?组织同桌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时继续用除法表示,最后提问: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总结:观察3个算式,发现至少放的本数是商+1,而不是商+余数。
引出鸽巢问题又叫抽屉问题。
3.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4.课堂小结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完善。
5.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题,将今天学到的整理成数学日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鸽巢原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鸽巢原理的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例1,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三”中第1题。
教学目标1.理解“抽屉原理”(“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经历对“抽屉原理”的初步认识,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
3.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建立基本的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身边的问题情境,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学情预设】一年有4个季节。
师:我们班每个小组有6名同学,老师有一个大胆的猜测:一个小组中总有一个季节里至少有2人过生日,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总有”和“至少”表示什么意思?【学情预设】预设1:一定有一个季节里至少有2人出生。
(教师追问:至少2人是什么意思呢?)预设2:最少2人,可能有3人、4人、5人、6人。
师:那老师的猜测对不对呢?请各小组现场统计一下。
【学情预设】学生现场统计后,得到的结论都是每个小组中总有一个季节(春、夏、秋、冬)里至少有2人过生日。
师: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呢?这里面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下面就让我们到课堂上来揭晓这个秘密吧!二、经历过程,初步感知“鸽巢原理”模型1.呈现问题,引出探究。
【教学提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突破“总有”“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68例1。
师:谁来解释“总有”和“至少”这两个词的意思?【学情预设】预设1:就是一定有1个笔筒里最少放2支铅笔。
预设2:至少放2支铅笔就是2支或2支以上。
师:这几个同学解释得对吗?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想法。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本课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初看教学内容,我甚至没有看懂所学的内容与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有多大联系,不知道这部分知识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而且这部分知识又有一定的难度。
但我是一个喜欢冒险与挑战的人,觉得越是有难度的课,如何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专研这种课对于我个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因此,我毅然决定选择了这节课。
于是我细细的专研教材,终于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明确了教学的目标。
本堂课着眼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活动,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应该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应该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
本节课运用这一模式,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产生兴趣,让学生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鸽巢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与大家共勉。
一、情境导入“理性化”情境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营造一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探索,导入新课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
我以“三人抢两支笔,总有两人抢到一支笔”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简单化”理解“鸽巢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例题时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研究(把4支铅笔放进3个抽屉,可以这么放?),通过简单的教学,从而引出至少数=“商+1”因此,简单的教学不仅为学生学习例题铺垫,同时又可以渗透解决复杂的问题可以将问题简单化这一种思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鸽巢问题”是一类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难度较大。
“鸽巢问题”实际上是解决生活中某一类数学问题的模型,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建立“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思想。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材料作为学习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缓解学习难度带来的压力,例题的编排关注细节,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模型思想。
学生分析: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敢于积极的思考和大胆的表达,学生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较强。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鸽巢问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在操作中理解“鸽巢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并建立“鸽巢问题”的模型。
课前准备:扑克牌,课件。
教学过程一、精彩导入出示刘谦的照片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他吗?做什么的?喜欢看他玩魔术吗?老师也会玩魔术,你信吗?这是一幅扑克牌,取出大王和小王以及花牌,还剩下52张牌。
我请5位同学上来给我当助手,每人随意抽一张,不要把你的牌给我看。
你们抽的牌中,至少有两张牌是同花色的?信吗?这到底是巧合呢?还是隐藏了什么数学奥秘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我们先从比较小的同类问题开始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玩“扑克牌”游戏,让学生体验不管怎么抽,总有同一花色的牌至少有2张,激起学生认识上的兴趣,趁机抓住他们的求知欲,作为新课的切入点,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用列举和假设法,初步感知模型结构1.理解“总有”和“至少”两个词的含义(1)师:把3支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笔”。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鸽巢问题(教材第68~69页)。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标准》的重要要求,也是本课的编排意图和价值取向。
教材分析: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它是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从这个原理出发,可以得出许多有趣的结果。
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了“鸽巢问题”。
学生在理解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学情分析:“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
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鸽巢问题”的逆用,学生对进行逆向思维的思考可能会感到困难,也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难找到切入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运用鸽巢原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通过对鸽巢原理的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扑克牌、笔、笔筒、合作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用扑克牌玩游戏(猜花色)。
一副扑克牌共54张,去掉两张王牌,就剩52张。
如果从这52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5张,我敢肯定地说:“这5张扑克牌至少有2张是同一种花色的,你们信吗?请5名同学各抽一张来验证。
师:如果再请五位同学来抽,我还敢这样肯定地说:抽取的这5张牌中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的,你们相信吗?师:老师为什么猜的那么准,想知道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鸽巢问题(板书课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思考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构建抽屉原理的数学模型?思考2: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磨课要点:起点:鸽巢问题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数学原理,也是研究与“存在性”有关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部分学生对鸽巢问题有所了解,但是对原理的内涵不知所以然,不理解为什么要尽量平均分才能找到“至少数”。
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该内容,所以会以为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至少数是1。
终点:理解抽屉原理的最简单情况,初步形成抽屉原理的数学模型,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抽屉原理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一、借助具体情境操作,化抽象规律为直观现象。
抽屉原理的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抽象的规律?本课设计了学生把铅笔放进笔筒的具体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同时直观呈现了“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放进2支笔”的现象。
二、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变数学证明为数学发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探索发现规律,归纳规律,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例1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抽屉原理(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会运用抽屉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抽屉原理模型建立的过程,体会推理思想、模型思想,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3.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灵活应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情形下的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铅笔、笔筒等。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鸽巢问题”是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是组合教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原理之一,灵活多变,应用广泛。
教学“鸽巢问题”,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例1。
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鸽巢原理”的最基本形式。
初步接触“鸽巢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上提供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枚举的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假设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优点,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数学活动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问题”分析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鸽巢原理”解决最基本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鸽巢原理”,能口头表达推理过程。
五、教学准备一副扑克牌、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抢凳子游戏。
2.抽扑克牌游戏。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
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玩数量较小的抢凳子游戏。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抢凳子”“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把3枝铅笔放进2个笔筒中。
想一想: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不考虑笔筒摆放顺序,学生可用笔盒当笔筒)摆一摆:先用来学具摆一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如画一画,写一写。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通用6篇)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通用6篇)《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通用6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是数学广角内容,也叫“抽屉原理”。
实际上是一种解决某种特定结构的数学或生活问题的模型,体现了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
反思如下:1、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测、尝试、验证的过程中逐步从直观走向抽象。
在例1中针对实验的所有结果,在学生总结表征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你还可以怎样想?”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我引导学生借助平均分即每个笔筒里先只放1支,这时学生看到还剩下1支铅笔,这1支铅笔不管放入其中的哪一个笔筒,这个笔筒都会有2支铅笔。
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至少有一个笔筒中有2支铅笔”的理解。
最后,组织学生进一步借助直观操作,讨论诸如“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的问题,并不断改变数据(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让学生继续思考,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1)支铅笔放进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注重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节课首先通过三个基础练习回顾了“鸽巢原理”,接下来的练习题是鸽巢问题的原理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的题目当中,最主要的是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题目中找出该道题目的“鸽巢”是什么,然后要放到“鸽巢”里的东西是什么,只有帮助学生在解题时有了构建鸽巢问题模型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鸽巢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鸽巢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它的教学就是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课堂实践,感受颇深,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几点: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开始利用“三人坐两凳”的游戏导入,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发现无论怎么坐都有一张凳子上坐两人,引导学生去思考,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翅膀,给学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注重自主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
1、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盒子中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鸽
巢原理”即“铅笔数比盒子数多1时,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2、在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铅笔尽量多的“平均分”给各个盒子,看每个盒子能分到多少枝铅笔,剩下的笔不管放到哪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比平均分得的枝数多1枝,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在课堂中这点没有讲解,没有让学生进行算式表述,想的是下节课在重点讲解)。
3、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鸽巢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
三、注重“说理”活动,培养学生逻辑能力
在这节课中,由于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但这也耗费了许多的时间,由于全班的同学程度不同,所以不同小组完成的进度不一。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我们的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的难点突破处,也就是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学生很难分清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教学知识不光是让学生按照公式来套用公式,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在让学生充分说理的基础上,明确把什么当作“抽屉数”,把什么当作“物体数”是相当重要的。
总之,这堂课我自身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备课不充分,准备不够仔细,知识点讲解不够彻底,课堂评价语较单一,还有待加强。
有待进步,虽然前进的路上会有坎坷,会
有荆棘,但是有了我的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收获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