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服务企业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服务企业管理重点
1.汽车服务的类型,汽车服务企业的类型
汽车服务的基本内容:1、汽车厂商的分销流通及物流配送 2、汽车厂商的售后服务 3、汽车的维修、检测、养护、美容与装饰服务 4、汽车配件经营与精品销售 5、智能交通服务 6、废旧汽车的回收解体服务 7、汽车金融服务
8、汽车租赁服务 9、汽车保险服务 10、汽车置换和旧车交易服务 11、汽车驾驶培训服务 12、汽车信息资讯服务
13、汽车市场与场地服务 14、汽车故障救援服务 15、汽车广告与展会服务 16、汽车俱乐部服务
汽车服务企业的类型:1、4S店 2、驾校 3、保险公司 4、汽车配件 5、汽车金融 6、俱乐部等等
2.广义的汽车服务、侠义的汽车服务及汽车售后服务的概念
广义的汽车服务:指所有与汽车生产和汽车消费相关的所有服务环节
汽车生产服务:如原材料供应、工厂保洁、产品外包设计、新产品测试、产品质量认证及新产品研发前的市场调研。
汽车消费服务:主要指汽车使用环节的其它特殊服务,如汽车运输服务、出租汽车运输服务等。狭义的汽车服务:指自新车出厂到进入销售流通领域,直至其使用后回收报废各个环节所涉及的全部技术的和非技术的各类服务和支持性服务.
如汽车的分销流通、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维修检测、美容装饰、配件经营、智能交通、回收解体、金融保险、汽车租赁、旧车交易、驾驶培训、信息资讯、广告会展、交易服务、停车服务、故障救援、汽车运动、汽车文化及汽车俱乐部经营等。
汽车售后服务:指汽车厂商为了让用户使用好自己的产品而提供的以产品质量保修为核心的服务。其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保修、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产品养护、故障维修、备件(配件)供应、产品选装、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反馈与加工、服务网络或网点的建设与管理等。
此类服务的主体包括以汽车厂商的售后服务管理部门为龙头的服务体系、加入该体系的各类特约维修站或服务代理商等。
3.汽车一保,汽车二保修,汽车磨合期的概念
汽车一保:一级维护:以润滑和紧固为中心 ,要求更换发动机的机油 ,系统检查各总成内的润滑油量。
汽车二保:是以检查和调整为中心 ,除执行一级维护作业外 ,还需要更换三滤,即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和空气滤清器 ,检查和调整发动机、制动系统和电气设备 ,进行轮胎换位等。这部分工作比较专业 ,一般都由专业维修工进行。
汽车磨合期:汽车磨合期也叫走合。汽车磨合期是指新车或大修后的初驶阶段,一般为1000-1500公里,这是保证机件充分接触、摩擦、适应、定型的基本里程。
4.企业生产系统
5.生产系统的结构化要素和非结构化要素
生产系统的结构化要素:是指构成生产系统物质形式的那些硬件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
1、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技术的特点、工艺技术水平、生产设备技术的性能等。它通过生产设备的构成和技术性能反映生产系统的工艺特征、技术水平。
2生产设施:它主要是指生产中的主要设置,生产装置的构成及规模,设施的布局和布置,并体现出相互联系方式。
3 生产能力:主要是指生产系统内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数量、种类及组合关系决定的反映出生产系统的能力。
4生产系统的集成:主要是指生产系统的主要集成范围、集成方向、生产系统与外部联系等。它
表达出企业成产系统的结构形式。
生产系统的非结构化要素:非结构化要素是指在结构化要素组合形成框架构成基础上,起支撑和控制生产系统运行作用的要素。大部分以软件形式出现和存在。
1人员组织要素:主要包括人员素质特点、要求;工作设计;人员管理制度;组织机构;激励政策等。它是从人员的角度对生产系统进行组织,使其很好的运作的决定要素。
2生产计划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的类型、编制及其实施、控制,各种方法和手段,它决定着生产系统运行的规划,是展开工作的依据。
3库存控制要素:主要包括库存系统类型、库存控制方式等。它提供着生产系统进行正常运转在物质上的保证基础工作,反映着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问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可忽视。
4质量管理要素:主要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等。它是生产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6.健全完善的企业生产经营机制的内容
1分配机制:分配机制有两层含义:即资源的分配与利益的分配。前者强调资源利用效果,且对资源利用的责任与目标等原则性问题提出明确规定,以确保资源的利用效果,并改变资源利用责任模糊和利用效果低下的状态;后者则将资源利用效果与利用者本身的利益挂钩,且分配中往往包含资源的再分配,二者要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即资源利用的效果差异导致了利益分配的差异,而利益的来源只是资源利用的效果,且资源的利用效果直接影响到资源的再分配,从而形成资源利用效果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以利于克服平均主义思想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2 动力机制:资源利用效果必须直接关系到资源利用者本身的利益,由此可形成最主要的动力源泉。
3制约机制:人的行为在社会中是要受到制约的。同样,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也必须受到制约。制约方式包括财产制约和利益制约;制约手段包括经济手段与社会手段,二者同时运用才能确保制约机制的成效。制约机制的运行结果实际上保证了系统目标的顺利实现。
4竞争机制:市场竞争实际上就是资源利用的竞争,竞争的过程就是寻求资源利用最佳效果的过程,而资源利用效果又导致了资源的再分配,这就是竞争机制的实质,即不断地寻求资源利用的最佳效果,这本身即体现了市场竞争及至人类社会所有竞争的规律。8管理程序(Management Program)是管理中管理者实施管理的方针和步骤。如果管理者的管理程序合理得当,就可以加快管理的速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取得好的管理成效。
1、一般管理程序:是长期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提高管理效率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管理者需要很好地学习掌握;
2、例外管理程序是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期采用的管理程序,它体现了管理者随机应变的管理艺术,是一个管理者应该具有的素质。
9.经营的概念:经营即筹划营谋,从经济管理角度,是指商品生产者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外部环境达成动态均衡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
11.经营决策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经营决策是指在企业经营范围内,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在占有
企业和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条件,拟定几种备选方案,从中选出一个经济上最优(或最满意)的方案,并实施最优方案,控制实施情况的过程。
经营决策的特点:(1)决策的目标性:决策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目标相一致。
(2)决策的风险性:决策是一种选择,存在不确定性。决策使用的信息和决策的水平都会影响到决策的风险大小。
12.决策的过程性
决策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即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
13.经营决策原则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