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注释(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着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官居直阁秘书(4)毕竟: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6)别样:格外。
(7)接天:与天空相接。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9)同:相同。
(10)六月中:六月中旬。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品赏析“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精选10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精选10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终归,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接天:与天相接,形容广阔,望不到边。
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啊,山水风光与其它季节真是不一样。
湖面上铺满了荷叶,青翠碧绿,一望无际,好似与蓝天连成一片。
盛开的荷花,在早晨灿烂的阳光映照下,特别红艳明亮,美丽动人。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比照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奇绝和构思的巧妙。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拼音版
晓xi ǎo 出ch ū净j ìn ɡ慈c í寺s ì送s òn ɡ林l ín 子z ǐ方f ān ɡ【宋s òn ɡ】杨y án ɡ万w àn 里l ǐ毕b ì竟j ìn ɡ西x ī湖h ú六li ù月yu è中zh ōn ɡ,风f ēn ɡ光ɡu ān ɡ不b ù与y ǔ四s ì时sh í同t ón ɡ。
接ji ē天ti ān 莲li án 叶y è无w ú穷qi ón ɡ碧b ì,映y ìn ɡ日r ì荷h é花hu ā别bi é样y àn ɡ红h ón ɡ。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
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著有《诚斋集》等。
【注 释】晓: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白话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杨万里(1127年—1206年)是宋代著名诗人和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以描写山水、花鸟为主,尤其擅长写春天和秋天的景色。
他的一首著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描写他送朋友林子方到净慈寺游览的情景。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景色,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不舍和对离别的思考。
下面是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翻译:终究,西湖六月景色独特,与四季不同。
天上的莲叶无穷无尽的翠绿,映着太阳的荷花闪着别样的红色。
我希望像两只比翼鸟一样在天上飞翔,在地上希望成为一棵共生的树。
天地虽然永恒,但万物终有消逝的时候,这种离别的伤感会伴随我绵绵不绝。
这首诗有着简洁明了、平易近人的风格,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爱和思念。
作者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寄托和心愿。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愿作比翼鸟,愿为连理枝”的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比翼鸟和连理枝都是和爱情有关的象征。
比翼鸟是两只鸟结合在一起的形象,代表两个人心心相印,比翼共飞。
而连理枝则是两棵树形成的一棵树,也代表两个人合二为一,深深相爱。
这首诗展现了杨万里高超的诗境和爱情哲学。
作为一首“送别诗”,它不仅仅是对朋友的一种祝福,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和对人类情感的一种赞美。
所以这首诗在历代文化中一直被誉为朦胧诗的代表之一。
总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的送别诗,凝练、简洁、情感真挚,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也留下了无限的遐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诗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诗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了林子方离开净慈寺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诗中的“晓出”暗示了天亮的时刻,也象征着离别的开始。
净慈寺是古代有名的佛教寺庙,寺庙安静幽美,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
诗中描写了林子方从寺庙中走出,身披僧袍,远眺黄河流水,暗示着他离别寺庙、远行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丰富,多以意象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其中“粉壁泉声动地稀,竹阴谷口自相违”描绘了这个寺庙的安静和静谧,与远行的离别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桃花流水鳜鱼肥,蜀江水碧蜀山青”这样的描写则展示了净慈寺富有生机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通过描写诗中的寺庙和自然景色,诗人抒发了对友人离去的感激和祝福之情。
全诗意境优美,展示了杜牧对友情和自然之美的赞赏和思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深度解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深度解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季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文学家杨万里,送别好友林子方的一首送别诗。
诗中的林子方当时任直阁秘书。
作为皇帝秘书,官职虽然不大,但是影响不小。
杨万里当时担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
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
林子方非常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
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诗人通过描写杭州盛夏时节特有的景物,用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其中三味需要我们仔细的去体会、去领略。
那么,这首送别诗仅仅写景,一句送别的词语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宋诗尚理,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见,杨万里这首诗很有深意。
那么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呢?先看第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首句以“毕竟”二字领起,突出、强调的意味异常强烈。
过去的文章中经常以景观名称代替地名。
西湖在杭州,这里的“西湖”代指的是杭州,而杭州是南宋的首都。
六月是杭州最热的月份,也代指杭州市官场最“热”的地方。
因此,整句诗可以理解为,毕竟首都是官场中最“热”的地方。
再看第二句“风光不与四季同”,就顺理成章的可以理解为,首都官场的环境与地方是不同的,地方是无法与首都相比的。
第三句“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的“接天”,指在权力中枢接触皇帝。
“莲叶”在这里是指官员,“无穷碧”是说像与皇帝连在一起一样。
这一句是在更进一步的说,只有在皇帝身边才不会使皇帝忘记你。
第四句“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映日”“与接天”意义相似,都是指在权力中枢皇帝身边,这里还含有照佛的意思。
“别样”指的是在地方是见不到的,就是首都也只有在皇帝身边才可能出现。
最后一句是说,受到皇帝垂青才能仕途通达,去地方是无法与在皇帝身边相比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的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的意思是指李白在晚上离开净慈寺时,送别好友林子方的含义。
本文将从净慈寺的背景介绍、李白与林子方的友情、送别的情景以及对此意境的解读等角度,全面深入地探讨该任务主题。
净慈寺的背景介绍净慈寺的历史渊源净慈寺位于长安城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起初建于唐朝初年,原名文昌寺,后经过几次更名和重建,最后定名为净慈寺。
净慈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回、藏等不同民族的特点,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寺庙。
净慈寺的风景名胜净慈寺占地广阔,周围环境宜人,被誉为“西园丽景”。
寺内有众多的庭院和殿堂,其中最著名的是“宝方丈”和“解脱门”。
宝方丈是净慈寺的主殿,内供着佛像和经文,是难得一见的宝贵文物。
解脱门是净慈寺的正门,门庭宏伟,象征着人们追求心灵解放的渴望。
李白与林子方的友情李白和林子方的相识李白和林子方是唐代著名的文人墨客,同为文人,二者因此相识。
他们在文学上有相似的兴趣爱好,经常一起赋诗作文,彼此切磋琢磨。
李白和林子方的深厚友谊李白和林子方的友谊可以用“志趣相投”来形容。
他们思想开放,追求自由,对传统束缚抱有怀疑态度。
他们在一起饮酒作诗,畅谈人生理想,互相鼓励和赞赏,彼此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
李白送别林子方的心情李白送别林子方时,心情沉重而无奈。
他们曾是志同道合的文学伙伴,共同追寻文学的境界。
然而,现实的种种限制使得他们不得不分别。
这种别离之情让李白感到惋惜和失望,同时也在诗中表达了对林子方的思念和祝福。
送别情景的描绘净慈寺的夜景送别发生在晚上,净慈寺的夜景使整个场景更加凄凉和动人。
寺庙的灯火辉煌,远处的钟声回荡在夜空中。
夜色中,李白和林子方相对而坐,举杯共饮。
诗人的壮别词作李白以他独特的才思和表达能力,将临别之情与送别的场景融合在一起,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篇。
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林子方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自己内心的无尽思念。
众人的感慨和祝福送别之际,除了李白和林子方,还有许多朋友和同道中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杰作。
此诗以杭州西湖六月的美景为背景,用如诗如画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眷恋。
此诗前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说明了西湖的美丽与独特。
诗人用“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首句看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随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在诗中,诗人虽未明白说出他的送客之地和游赏之“最”,但他在首与尾中巧妙地点名了。
“晓出”与“送”字正呼应,表明是在清晨出门,作为送别。
而“林子方”三字不是实在的人物,应究其深意。
林子方是一个人名,人名一般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而取的。
可以推测,林子方的父母一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才干、有作为的人。
而现在,这深意的名字却被友人用来作为送别之语,这意味着什么呢?在这里,诗人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通过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依依惜别中体会出来:“林子方啊,希望你能在远方也能如同你的名字一样,有着出色的才华和坚定的志向。
愿你的人生之路充满阳光和希望。
”此诗构思巧妙,布局新颖,想象丰富,比喻生动,笔法别致。
想象丰富、奇特、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在写景中抒情言志,情真意切,使人感怀无穷。
24古诗两首_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 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抒情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注释译文
• • 。 • • • • • •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4)毕竟: 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6)别样:不一样 (7)接天:与天空接在一起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1)晓出:太阳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 4.解释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 •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乌黑一片,没有规 则。 • 跳珠:跳动的珠子,说明雨点大,杂乱无 序。 •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这个词让我 们感受到:碧绿荷叶很多,一眼望不到边 。 • 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字廷秀, 号诚斋。吉州吉水 (今江西省吉水县 )人。南宋杰出的 诗人,汉族人。一 生力主抗金,与范 成大、陆游等合称 南宋“中兴四大诗 人”。
• 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 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 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 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 ,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 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 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 ,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 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 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 、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 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 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 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 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 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解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解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解释
晓出净慈寺,的确是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诗句。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描写着离别之时,夜幕渐升,离别之情
也更加深刻。
其中“晓出”两个字,是表达诗人自愧不如,暗指自己的
才华不及送别的对象,而送别的对象则是林子方,是白居易的朋友。
净慈寺位于今日的南京市玄武区,是南唐后主李煜被废为庶人后所修
的佛寺,也是白居易等文人雅士喜欢的文化聚会地。
正因如此,白居
易在此结交了不少文人,林子方就是其中之一。
林子方,字季仲,是唐代著名的文人学士,是唐代第一的文坛名士之一。
他和白居易,李商隐都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精英,经常在净慈寺相聚。
白居易和林子方也是好友,曾经相互赠诗,互相称赞。
但是,送
别诗中的晓出净慈寺,却是白居易送林子方离别之作。
这源于唐代皇
帝李隆基(唐玄宗)废太子的决定,使林子方受到牵连。
白居易在这
首送别诗中不仅表达了怀柔之情,同时也表现了对林子方的悼念和对
他的赞誉。
这样的情感在这句“晓出净慈寺”的送别诗中得以淋漓尽致。
送别诗是唐代文学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它既有告别时那份深深的思念
和怀念,也有作者对被送别者深深的念想与期盼。
送别诗的核心意义
是“离别”,而离别的情感则更加深刻,真实而动人。
最后,白居易的这首送别诗中的“晓出净慈寺”这句话,不仅仅是记录了唐代文化名流之间的一次离别,更是传达了一种情感在离别中的沉淀和浓郁。
只有在离别的时刻,思念和情感才会更加深刻,在这样的时刻,也能让人深深地感受到“晓出净慈寺”的含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终归,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接天:与天相接,形容广阔,望不到边。
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译诗、诗意)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啊,山水风光与其它季节真是不一样。
湖面上铺满了荷叶,青翠碧绿,一望无际,好像与蓝天连成一片。
盛开的荷花,在早晨灿烂的阳光映照下,特别红艳明亮,美丽动人。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奇绝和构思的巧妙。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及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及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内容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林子方时所作。
诗人开篇并未直接写送别之情,而是先描绘了西湖六月的独特风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诗人对西湖六月风光的极度赞美。
“毕竟”一词,强调了西湖六月风光的与众不同,让人不禁心生好奇,究竟有何独特之处?接下来诗人给出了答案,那就是“风光不与四时同”。
西湖的四季皆有美景,但六月的西湖,却有着别样的韵味和魅力。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诗人用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而又艳丽的画面。
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相接,一片碧绿,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雄浑。
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鲜艳夺目,那红色仿佛是被阳光点燃,与平常所见的荷花截然不同。
这里的“无穷碧”和“别样红”,用简单的词汇,却营造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这一美景。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对仗工整,语言简洁明快。
前两句“毕竟”对“风光”,“西湖”对“四时”,“六月中”对“不同同”,对仗极为精巧。
后两句“接天”对“映日”,“莲叶”对“荷花”,“无穷碧”对“别样红”,不仅在词汇上相互呼应,在意境上也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在色彩的运用上,诗人巧妙地将碧绿的莲叶和鲜红的荷花相对比,一碧一红,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反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接天”和“映日”两个词,更是将画面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西湖六月风光的辽阔和灿烂。
从情感表达上来看,诗人在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送别之意,但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实则是在委婉地表达对友人的挽留之情。
西湖的美景如此迷人,友人若是离去,岂不是错过了这大好风光?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更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情感的深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解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解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调,描绘了诗人离别友人的情景,并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首先,诗的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晓出”表明诗的时序为早晨,具有开篇瞬间感的特点。
诗的背景设置在净慈寺,净慈寺是京都长安城内的一座佛寺,其庄严肃穆的氛围为诗歌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首句“时人已寂寞,我事正蹉跎。
”情感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郁闷和迷茫。
其中的“时人已寂寞”,可以解读为时光流转,年岁已经过去,友人的离去使得环境变得冷清,增加了诗中的别离情愫;而“我事正蹉跎”则抒发了诗人自身的迷茫与无奈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前途误同游,愿负明月光。
”揭示了诗人渴望同行的愿望。
这里的“前途误同游”表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故事。
他们原本可能有着相似的目标和追求,但因为种种原因,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而“愿负明月光”则表达了诗人愿意承担历史的重任和担当的意愿。
接下来的一句“可怜今夕月,向此共悠悠。
”再次唤起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这句诗中的“可怜今夕月”表达了诗人眼前的月光之美和诗人内心对友人离去的怜惜之情,也揭示了诗歌的主题。
这句话以及后面的“向此共悠悠”构成了诗歌的转折点。
接下来的几句“乱烧春千,何事秋风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决心的不解和疑问。
这里的“乱烧春千”可以理解为友人在他身边时,他们一起享受着青春的乐趣,但随着友人的离去,青春的季节也逐渐远去;而“何事秋风秋”则表达了诗人的疑问,不解友人为何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去。
最后一句“落景知何许,离人心不忍。
”道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里的“落景”可以理解为人的一生走到了尽头,事物走向消亡。
诗人触景生情,通过描写凋零的景象来表达对友人离去的痛心。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在描写友人离去的同时,展现了自己内心的郁闷、迷茫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切入点,独特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翻译赏析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翻译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杨万里。
其古诗全文如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前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
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注释】⑴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⑶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⑷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⑸映日:日红。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翻译】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分类标签: 送别诗友情诗描写夏天描写荷花作品赏析“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首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
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
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二是刚柔相济。
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
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
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这诗写得那叫一个美呀!原文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咱们先来瞅瞅这第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哎呀,这说的就是西湖的六月呀,诗人一开头就点明了地点和时间。
你想想,在那炎热的六月,西湖该是啥样儿?接下来“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意思就是说,西湖六月的风光和其他季节那可太不一样啦!为啥不一样?咱们接着往下看。
“接天莲叶无穷碧”,哇塞!那莲叶一片连着一片,一直延伸到天边,满眼都是碧绿碧绿的,简直望不到头。
这画面,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是不是特别壮观?就好像整个世界都被这绿色的莲叶给填满了。
再看“映日荷花别样红”,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那红啊,不是一般的红,是那种让人看了就挪不开眼的红。
译文呢,大概是这样: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西湖游玩,正好是六月。
那景色真的和诗人写的一模一样!我站在湖边,望着那大片大片的莲叶,风一吹,它们就像绿色的海浪一样翻滚着。
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红的、粉的,好看极了。
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荷叶和荷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美得不像是真的。
当时我就想,杨万里当年看到的景色,肯定比我看到的还要美,不然怎么能写出这么精彩的诗句呢!这首诗把西湖六月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咱们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仿佛也跟着诗人一起,置身于那美丽的西湖边,感受着夏日的热烈和荷花的娇艳。
这就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呀,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咱们依然能通过诗人的文字,领略到当时的美景。
怎么样,是不是对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呢?希望大家都能像诗人一样,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和翻译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和翻译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和翻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
历任太常丞兼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
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一生爱国,但始终不得重用。
晚年受宰相韩侂胄打压,忧愤而死,享年80岁,赐谥号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
他创造了新奇幽默的“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平生著作甚丰,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
今存《诚斋集》有诗文133卷,有《杨文节诗集》、《杨文节易传》、《杨文节文集》等著作传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简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作品生动的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送别好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在这首诗中,“毕竟”一词表现出杨万里的急切心情。
“西湖”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首都临安。
“六月中”指朝廷。
诗歌第二句“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含义是:在朝廷里任职和其他地方任职是不一样的。
“天”和“日”都指皇帝。
“接”有“挨着”的意思。
“映”映衬,在太阳下。
“莲叶”、“荷花”都指林子方。
“无穷碧”、“别样红”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主主旨的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主主旨的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唐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林子方离别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清晨出门,看到西湖晨曦的美景,表达了对林子方离别的思念。
诗中“晓出净慈寺”,暗示诗人在清晨时分离开净慈寺,前往送别林子方。
诗中“送林子方”则表达了诗人对林子方的祝福,希望他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现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同时,诗人也借助这首诗歌,表达了对友情和离别的感悟。
整首诗流畅优美,意境深远,是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
拓展:
杨万里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活泼风趣著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送别诗之冠”。
杨万里一生坎坷,曾多次被贬谪和流放,但他依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广受推崇,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杨万里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活泼风趣著称,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欢迎,而且在后世也广受传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此诗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宋代〕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2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导学案设计理念: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3.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你还记得自己背过的诗吗?你们想变得更聪明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揭题。
【设计意图:以诗导入,营造一种诗的氛围。
】2.齐读题。
指导读出节奏。
3.释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晓出:早晨走出。
(从哪儿走出?干什么?谁早晨走出?)净慈寺:杭州西湖南岸著名的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挚友。
意思是:作者早晨从净慈寺走出送别好友林子方。
1、单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既然是送别,同学们,假如让你猜想,下面诗的内容该是描写怎样的场面呢?生:(依依不舍的分离场面,伤心--------)2、事实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首诗。
注意,请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来。
二、出示活动一:比一比,看谁读得好!1.大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用“|”在句中标出停顿。
(至少读三遍:第一遍在读准生字的基础上把古诗读正确,第二遍读准节奏,第三遍读熟古诗。
读不准的查找工具书或向同伴请教)2.组内轮读(①认真听,听后纠正。
②确定朗读汇报方式:齐读、男女生分角色读、一人读一行……)。
3.小组汇报。
(给朗读最大方、最响亮、最动情的小组加分)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生评价预设:古诗和其他文章不一样,要读出他的节奏韵律,读出诗的味道。
像这样(范读首句),谁再来读读。
配乐齐读:捧起书,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读,请你们来读诗句,我来和后面的三个字。
评价:你觉得老师读的有什么特点?调换,我来读诗句,你们来和后三个字。
这样读诗好玩吗?【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过渡:同学们,在课堂上学诗,除了要诵读,还要做什么呢?出示活动二:比一比,看谁懂得多!1.轻声读古诗,细心看插图,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疑问。
①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②结合书上插图先理解诗句,再尝试理解整首诗的大意。
试着写一写:读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
③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可以确定一名发言人,推荐一名小考官,还可以小组集体汇报……)①交流疑难问题。
②组内赛读,读出感情。
3.汇报展示。
(可以汇报本组对一两个词的理解,也可以说说文中一两句话的意思,还可以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或者通过朗读来表达。
)4.当一回小考官,代表小组出一道题考考其他小组。
(想考哪一组就考哪一组,不过考官自己心里可要有答案)交流预设:1、词语毕竟: 究竟:到底。
四时: 四时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并非指整个四时。
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
无穷碧: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可能是指很绿,绿得很美,绿得难以形容。
也许是指有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 别样红:早晨的霞光照射在带着露珠的粉嘟嘟的荷花上,荷花呈现出别样的红色。
别样红是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毕竟西湖六月中”:毕竟是西湖盛夏六月的景色啊,“风光不与四时同”:跟其他季节的风光就是不一样。
“接天莲叶无穷碧”:满湖莲叶、荷花一望无际,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
“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朝阳辉映下,朵朵荷花分外红艳,片片莲叶更加青翠。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2.句子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预设:3.把你的理解带进去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
预设评价语:从你的读中让我想起李白的诗“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读得再壮阔些,别样些。
从你的读中让我想起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谁再愿意让大家感受一下这碧绿碧绿的莲叶,让这莲叶更(绿)更(多)更(一望无际)4.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为了表扬同学们,老师特地为你们准备了一组荷花图,请看大屏幕。
(课件:配乐荷花景图组)5.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好吗?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多么鲜艳的颜色,多么强烈的对比,真是让人赏心悦目。
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俗话说红花虽好,也得绿叶衬托。
(课件:莲叶荷花淡景为背景的古诗)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看来用心感受后,我们也能读得诗情画意、韵味十足!【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6.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感叹……(西湖的荷叶真是太美了、夏天的西湖真美呀)是呀,英雄所见略同。
八百年前的诗人杨万里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到底是六月里的西湖啊,此时西湖的风光绝非其他时候可比。
)西湖一年四季都很美,欣赏图片,而作者却独爱这六月的西湖。
让我再次捧起书,美美地读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设计正是为了突出作者的倒装手法。
】7.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题时,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出示题目)(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
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你能大胆假设一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出示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指名读。
这段文字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
1、林子方干什么去了?2、二人感情怎么样?(看情形指名发言)此时,你能说说,诗人为何要写这西湖的美景来送别友人吗?【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此处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不作强行引领,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多多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去设想。
】3.预设评价:用荷花和荷叶来比喻友情。
评: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之交淡如水。
感情亲密。
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祝愿友人事业有成。
评:多么大气的友情啊,像歌词里唱的:朋友啊朋友,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
情到浓时无需再说。
评:此时无声胜有声。
希望友人迟走。
评:明为送,实为留。
4.总结全诗同学们的感悟很深刻,当然,诗人到底为什么这么写,我们无从考证。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这首诗进行大胆的联想,正因为我们有的无穷的联想,无穷的想像,才会使后人在这首诗中,读出一份别样的精彩,别样的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千百年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优美的诗。
出示活动三。
【设计意图:这是全文的一大难点,课前作了多种预设,一是了解当时送的背景,二是了解荷的寓义,层层深入,引领学生感受诗人的言外之意。
因为作者写得含蓄,所以需要进行多重挖掘。
】活动三:比一比,看谁背得快!1.自己练习背一背。
(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要求背得有滋有味,入情入境)2.在组内背一背,并选择本组特有的背诵方式向全班汇报。
3.汇报展示。
【检测反馈】比一比,看谁写得美!抄写(或默写)古诗。
(友情提醒:可以横着写,也可像古人一样从左往右竖着写,注意行款整齐。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语文课每天要不少于10分钟用于学生练字,学生的记忆有快慢,书写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这样的要求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课外拓展多媒体出示作业:我要读:自古以来不少诗人像杨万里一样留下了送别友人的诗篇,搜集起来读一读,比一比。
杨万里的诗还有很多,描写西湖的诗也不少,看谁背得多!【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五、六年级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从而扩展他们的阅读面。
】2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活动单【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照插图理解诗句意思。
3、感受六月西湖的美和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活动一:比一比,看谁读得好!1.大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用“|”在句中标出停顿。
(至少读三遍:第一遍把古诗读正确,第二遍读准节奏,第三遍读熟古诗。
读不准的查找工具书或向同伴请教)2.组内轮读(①认真听,听后纠正。
②确定朗读汇报方式:齐读、男女生分角色读、一人读一行……)。
3.小组汇报。
(给朗读最大方、最响亮、最动情的小组加分)活动二:比一比,看谁懂得多!1.轻声读古诗,细心看插图,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疑问。
①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②结合书上插图先理解诗句,再尝试理解整首诗的大意。
试着写一写:读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
③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可以确定一名发言人,推荐一名小考官,还可以小组集体汇报……)①交流疑难问题。
②组内赛读,读出感情。
3.汇报展示。
(可以汇报本组对一两个词的理解,也可以说说文中一两句话的意思,还可以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或者通过朗读来表达。
)4.当一回小考官,代表小组出一道题考考其他小组。
(想考哪一组就考哪一组,不过考官自己心里可要有答案)活动三:比一比,看谁背得快!4.自己练习背一背。
(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要求背得有滋有味,入情入境)5.在组内背一背,并选择本组特有的背诵方式向全班汇报。
6.汇报展示。
【检测反馈】比一比,看谁写得美!抄写(或默写)古诗。
(友情提醒:可以横着写,也可像古人一样从左往右竖着写,注意行款整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