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血操作规范
静脉输血器的操作规范与流程
静脉输血器的操作规范与流程目标本文档旨在介绍静脉输血器的操作规范与流程,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操作规范以下是静脉输血器的操作规范:1. 准备工作:- 检查输血器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 清洁输血器以确保卫生。
- 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液体和输血袋。
2. 消毒:- 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请确保彻底洗手并戴上手套。
- 准备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方法对输血器的连接部分进行消毒。
3. 连接输血袋:- 拆下输血袋的保护盖,并用消毒剂擦拭输血袋的连接部分。
- 将输血袋连接到输血器的连接管道,并确保连接部分牢固。
4. 排气:- 按照正确的方法将输血器连接到输血者的静脉通路。
- 打开输血器的排气装置,排出空气使输血器内部充满输血液体。
5. 开始输血:- 确认输血前的相关信息,如输血速度、输血时间等。
- 将输血器调整到正确的流速,并维持恒定的输血速度。
- 监测输血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6. 结束输血:- 在输血完成后,关闭输血器的流量调节器。
- 仔细分离输血袋和输血器,并妥善处置。
- 记录输血过程的相关数据,如输血量、输血时间等。
流程以下是静脉输血器的基本流程:1. 准备工作:检查输血器和所需材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 消毒:彻底洗手并戴上手套,对输血器的连接部分进行消毒。
3. 连接输血袋:将输血袋连接到输血器的连接管道,并确保连接部分牢固。
4. 排气:将输血器连接到输血者的静脉通路,并排空内部的空气。
5. 开始输血:调整输血器的流速并监测输血者的生命体征。
6. 结束输血:关闭输血器的流量调节器,并妥善处理输血袋和输血器。
请严格按照以上操作规范和流程执行静脉输血器的使用,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静脉输血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静脉输血技术及操作规程静脉输血技术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人体内的方法,其目的是:①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回升血压,促进循环。
②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促进携氧功能。
③增加血红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减少组织渗出和水肿。
④供给各种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有助于止血。
⑤补充各种抗体,增加机体抵抗力。
⑥促进骨髓系统造血功能。
【操作评估】1. 评估医嘱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床旁,当面核对患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或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查对输血卡、交叉配备单,血型、交叉配备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输血剂量。
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2. 评估患者(1)全身情况:患者目前病情、治疗、用药情况,意识状态等。
(2)局部情况:评估血管及皮肤组织情况,皮肤有无瘢痕、感染等,静脉是否显露、有无炎症,肢体的活动情况等。
(3)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合作程度,有无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
( 4)健康知识:了解患者对静脉输血的认识及接纳程度。
3. 环境评估与准备环境要求清洁、安静、舒适,光线充足,符合输血要求。
4. 操作者自身评估评估操作者对静脉输血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着装整洁,熟悉患者病情。
5. 用物准备与评估(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准备用物:注射盘内放无菌持物钳、无菌持物缸、一次性输血管1套、等渗无菌盐水、同型血液、交叉合血化验单、网套、止血带、治疗巾、小枕、弯盘2个、皮肤消毒剂、棉签、胶布、启子、砂轮、剪刀、输液卡、输液架、无菌手套,,必要时备夹板和绷带,便盆。
(2)取血时准确核对:凭取血单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查血液的有效期,查血液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对患者姓名、床号、性别和年龄特征、病历号或病室门急诊号、血型、诊断、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在交叉配备试验单上签名。
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目的:1、补充血容量,改善全身血流灌注,提升血压,促进循环。
2、补充血红蛋白,促进携氧功能,纠正贫血
3、补充血浆蛋白,改善营养状态,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组
织渗出和水肿。
4、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
5、补充抗体,增加机体抵抗力。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2、在输血前,一定要由2名护士认真做好“三查八对”
、3、从血库取出血液后30分钟输入,避免久放,加温,震荡,
以免破坏血细胞引起溶血。
4、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需要滴注少量生理盐水,以防发生
不良反应。
5、输血过程中要加强巡视,观察输血反应的征象,询问患者
有无任何不适反应,一旦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
并按输血反应进行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用于补充体内缺少的血液成分或血容量。
正确的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对于确保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静脉输血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静脉输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定医嘱,确认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输血的具体情况;b. 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c. 准备所需物品,包括输血袋、输液管、静脉置管器材、消毒酒精棉球、手套等;d. 在安静、整洁、明亮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保证操作区域清洁。
2. 输血前准备a. 与患者沟通,解释输血的目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获得患者的同意;b. 评估患者的静脉条件,选择适合的静脉置管部位;c. 静脉置管前进行手部消毒,佩戴洁净手套,确保操作的无菌环境。
3. 静脉置管a. 选择静脉置管部位,通常在前臂内侧或手背表面;b. 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置管部位,确保无菌;c. 使用适当的置管器材,穿刺患者的静脉,将输液管连接至静脉置管;d. 确定置管位置,避免漏血或血管外渗;4. 输血操作a. 将预备好的输血袋连接至输液管,检查连接是否牢固;b. 开启输血袋的流速控制装置,设定合适的输血速度;c. 监测患者的输血情况,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5. 输血后处理a. 输血结束后,关闭输血袋的流速控制装置;b. 拆卸输血袋和输液管,进行正确的处置;c. 对患者的静脉置管部位进行观察,确保没有出血或渗漏;d. 记录输血的详细情况,包括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输血量、患者的反应等。
二、评分标准为了确保静脉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需要建立相应的评分标准,对静脉输血过程进行评估和监测。
1. 输血反应评分a. 评估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皮疹等,根据严重程度进行评分;b. 根据患者的输血反应评分,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2. 静脉置管评分a. 评估静脉置管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渗出、漏血等情况;b. 对静脉置管的穿刺部位、固定情况、血管状况等进行评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输血操作的规范流程
输血操作的规范流程背景输血是一项关键的医疗操作,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的血液或血液组分。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流程。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输血操作的规范流程,以确保医护人员能正确地进行输血,减少潜在的风险和错误。
流程步骤1. 确认患者信息:- 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患者与输血匹配;- 核对患者的血型和血型配对信息。
2. 准备输血器材:- 检查输血袋和输血管是否完整;- 核对输血袋上的标签和患者身份是否一致。
3. 选择静脉通道:- 检查患者的静脉通道是否通畅;-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进行输血。
4. 输血前准备:- 患者取坐或卧位,保持舒适;- 清洁静脉通道的皮肤,使用无菌技术。
5. 开始输血:- 检查输血管连接是否牢固;- 打开输血泵,控制输血速度;-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和体温。
6. 输血过程中:- 定期检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定期记录输血量和输血时间。
7. 输血结束:- 完成所需输血量后,关闭输血泵;- 仔细清点剩余的血袋和输血管;- 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输血反应。
8. 术后处理:- 清除输血现场的器材和物品;- 监测患者术后情况,关注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输血操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 注意保持输血操作的无菌环境;- 在整个输血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体征变化;- 如发现输血反应和不良情况,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总结以上是输血操作的规范流程,遵循这些步骤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护人员应该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交流,以提高输血操作的水平和质量。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并不能取代正式的医疗指南和规定。
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补充体内缺少的血液或血液成分。
正确的静脉输血操作流程非常重要,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准备输液设备、确认输液患者身份、消毒和穿刺、连接输液管路、开始输血、观察和监测。
首先,进行准备工作。
了解患者的输血需求,包括输液的种类和数量。
排除输血的禁忌症,如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溶血反应等。
确保输注液体是正确的,检查输血包装、标签等是否符合规范。
准备好所需的输液设备,如输液瓶、输液管、输液针头等。
接下来,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常见的静脉通路有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等。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静脉通路,可通过观察和按压查找最适合的静脉。
然后,准备输液设备。
将输液瓶取出并检查,确保瓶内没有异物或颗粒。
连接输液管路,确保无漏气现象发生。
准备好输液针头,并确保针头的包装完好无损。
将输液瓶放在输液架上,调整高度以便输血顺利进行。
接着,确认输液患者的身份。
与患者核对姓名、年龄等个人信息,与医嘱相符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在确认患者身份的过程中,还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输血过敏史等重要信息。
然后进行消毒和穿刺。
用含有酒精的无菌棉球清洁穿刺部位,通常是穿刺的手腕或前臂。
消毒后,用一根无菌注射器或针头轻轻插入静脉,然后抽回一些血液以确认是否成功进入静脉。
连接输液管路。
将输液管连接到穿刺处的针头上,并确保连接紧密,无漏水或气泡。
打开输液瓶上的塞子,让输液流入输液管路。
调整滴速,根据医嘱要求确定每分钟输液的滴数。
开始输血。
开始输注血液或血液成分,根据医嘱将血液缓慢地输注给患者。
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感觉不适等。
如果患者有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务人员。
观察和监测。
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体温等。
定期检查输液瓶的液位,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
输完一瓶输液后需要更换输液瓶,并及时关闭输液管路防止空气污染。
静脉输血标准操作程序及技术规范
静脉输血标准操作程序及技术规范1目的明确血液输注过程中的护理技术规范,便于临床护士掌握临床输血步骤及关键要求,正确、安全地为患者输注血液,避免输血错误或输血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
2.范围本文件的执行部门/科室为临床科室;执行人员为临床护士、临床医师。
适用于临床输血操作及输血过程中的护理及观察工作。
3.术语、缩略语和定义静脉输血:是将血液及其成分通过静脉输人体内的操作。
4.目标无输血错误或输血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
5.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1临床护士负责输血前核查、静脉输血操作及输注过程中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5.2必要时临床医师参与输血前核查。
6.工作程序6.1静脉输血标准操作程序6.1.1确认医师已下达输血医嘱。
6.12建立静脉通道:(1)检查输血器包装密封性是否完好,检查产品质量和有效期,确认产品型号、静脉针规格符合静脉输血要求;(2)从启封处撕开输血器包装袋,取出输血器,取下瓶塞穿刺器保护套,垂直刺入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袋;(3)倒挂盐水袋,轻捏滴斗使液体进入滴斗1/2〜2/3处,缓缓放下滴斗低端,使输血器在正常竖直状态,冲洗输血器;(4)旋紧静脉针接头,排尽软管内空气;(5)在穿刺部位下方垫一小垫枕,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使静脉充盈;(6)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手持针头与皮肤呈20°角进针,回血后再将针头平行送入血管少许;(7)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输入少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液体输入是否通畅。
6.13输血前首次核查:(1)2名医护人员核对、确认发血记录单和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血袋号、血液血型、血液品种、血量、配血结果等)正确无误;(2)检查、确认血液外观质量正常、血袋无破损渗漏、血液在有效期内;(3)将确认患者信息(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的标签贴于血袋背面,在《临床输血护理观察记录表》的“输血前首次核查”处签名。
6.14输血前准备:(1)告知患者输血目的、输血操作过程、配合事项和常见不良反应的表现,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2)按医嘱给予输血前用药(如有);(3)嘱患者排尿,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并记录。
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确保医疗设备(输液器、输液针头、静脉输液套装等)的完好性和清洁度。
- 检查输血袋标签和病人信息是否匹配。
- 洗手并戴上手套。
2. 确认病人身份- 向病人询问姓名和出生日期,并与病历或病人手环上的信息核对。
3. 设置输液装置- 根据病人需要的输液量和速度,调整输液器滴速。
- 确保输液器和输液针头连接良好,并紧固。
4. 准备静脉通路- 洗手并戴上手套。
- 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并在该部位消毒。
- 使用输液针头穿刺静脉,确保进针顺利。
- 将导管插入静脉,并固定好。
5. 开始输血- 将输血袋插入输液器。
- 打开输液器流速控制装置,调整至指定的输液速度。
- 监测病人对输血的反应。
6. 监测输血过程- 定期检查输血管路是否畅通,有无漏血或渗漏的情况。
- 观察病人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过敏反应、发热等。
- 记录输血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
7. 完成输血- 输血结束后,关闭输液器流速控制装置。
- 阻止输液器流速,斩断输液器和静脉通路之间的连接。
- 需要时,为病人进行后续处理,如清洁静脉通路或更换输液部位。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用于对静脉输血操作过程进行评估和监控,如下所示:- 正确执行每个步骤(定量,满分为10分)。
- 无任何操作错误(定量,满分为5分)。
- 仪器清洁、卫生(定量,满分为5分)。
- 细心观察和记录输血过程(定量,满分为10分)。
- 仪器使用安全和准确(定量,满分为5分)。
- 与病人有效沟通和确认身份(定量,满分为5分)。
总评分标准为满分40分,评分越高,操作越准确、规范、安全。
评分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反馈,以提高输血操作的质量和效率。
以上是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静脉输液)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
2.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
(二)操作要点。
1.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血管。
2.头皮针穿刺:消毒皮肤,头皮针与皮肤呈15°~30°角斜行进针,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妥善固定。
3.留置针穿刺: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装置,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时间。
4.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者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3.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者剧烈活动。
4.浮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输注 2 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者局部有出血或者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
6.敷料、无针接头或者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
7.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而定。
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常因输人致热物质而引起。
(1)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者又被污染。
(2)输入的药液或者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
(3)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者被污染。
(4)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5)环境空气的污染。
(6)输液速度过快。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 1h,表现为发冷、寒颤、发热。
轻者发热常在 380C 摆布,于住手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颤,继之高热达 400C 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
静脉输血器的操作规范与流程
静脉输血器的操作规范与流程一、前言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如果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引起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因此,正确操作静脉输血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静脉输血器的操作规范与流程,以确保人们正确使用静脉输血器。
二、操作规范1. 操作前检查在使用静脉输血器前,要仔细检查输血装置,确保完好无损。
检查内容包括:输液器、输液管路、输液针头等。
同时还要核对输血医嘱的内容,确定病人的身份信息。
2. 操作过程(1)消毒:操作前双手要洗干净,并且消毒;输液针头要消毒干净。
(2)连接输液器:将输液器倒置,取下盖子,将输液瓶倒入输液器中并旋紧盖口。
(3)除气:将输液器调整到最高位置,轻轻拍打输液管路,让管路内的气体排出。
(4)开启滴速:将输液器调整到调节孔的位置,打开滴液器的调节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制定的输液速度。
3. 操作后用碘酒消毒输液点,与患者沟通确保病人舒适,保持病人皮肤整洁干燥,定期检查输液器,避免压迫管路,注意输液量、时间以及记录工作。
三、操作流程1. 准备设备和检查输液器是否正常2. 洗手,戴好口罩和手套3. 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和输液医嘱4. 打开包装好的输液器,取下盖子并将输液瓶放入输液器中5. 调节输液器的高度,排除管路气泡6. 开始滴速,检查滴速是否符合医嘱7. 紧盯病人情况,观察过敏反应、有无疼痛等症状8. 输液结束后,仍需关注病人是否有不适症状发生四、注意事项1. 输液器不能超时使用,通常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2. 输液时,应避免与血液手段一起使用3. 使用输液器应熟悉使用说明书,确保安全操作4. 输液器的处理需要遵循相关处理规范五、总结正确操作静脉输血器不仅仅是一种操作技巧,更是一项专业技能。
操作规范和流程的了解和熟记,有助于提高操作质量,避免操作失误,保障病人安全。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实践操作流程。
静脉输血操作
三十七、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评分标准所在科室考生姓名考核老师考核成绩七、搬运患者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轮椅运送法操作流程(三)评分标准所在科室考生姓名考核老师考核成绩搬运患者操作的目的1、护送不能行走但能坐起的患者入院、出院、检查、治疗或室外活动。
2、帮助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体力恢复。
注意事项1、保证患者安全舒适2、根据室外温度适当的增加衣服、毛毯,避免着凉。
3、运送患者时,护士应位于患者头部,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4、推行中,平车小轮在前,转弯灵活:速度不可过快: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应为于高处,减轻患者不适,并嘱患者抓紧扶手,保证患者安全。
5、进出门时,避免碰撞房门。
6、保证输液管道、引流管通畅7、颅脑损伤、颌面部外伤以及昏迷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搬运颈椎损伤的患者,头部应保持中立位。
输血的目的1.补充血容量。
2.补充血纠正贫血3.浆蛋白4.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5.补充抗体、补体等血液成分6.排斥有害物质注意事项1、在取血和输血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在输血前,一定要有两名护士根据需查对的项目再次进行查对,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需要滴注少量生理盐水,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3、血液内不可随意加入药品,如钙剂、酸性及碱性药品,高渗或低渗液体,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4、输血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巡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征象,并询问患者有无任何不适。
一旦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按输血反应进行处理。
5、严格掌握输血速度,对年老体弱、严重贫血、心衰患者应谨慎,滴速宜慢。
6、输完的血袋送回检验科保留24小时,以备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时检查分析原因。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详见护士手册118-120)1、溶血反应2、发热反应3、过敏反应4、循环超负荷5、细菌污染反应6、大量输血的并发症(低体温、出血倾向、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枸橼酸钠中毒)。
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评分表流程
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评分表流程评分表流程:评分表是评估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技能水平和表现的工具。
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评分表是用来评估医务人员在执行静脉输血时是否遵循规范,确保患者安全的操作流程。
评分表流程如下:1. 学习评分表:医务人员应该学习评分表的内容和如何填写评分表。
这有助于他们了解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和执行静脉输血时需要注意的步骤。
2.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输血操作之前,需要准备一些设备和材料,如输液器、输液管、针头、注射器、肝素、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等。
3. 检查患者:在执行静脉输血操作之前,需要仔细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如体温、脉搏、血压等指标,确保患者适合接受静脉输血。
4. 获取血液:医务人员需要选择适当的血制品,如全血、血小板、红细胞、血浆等,并检查血制品的质量和标签是否正确。
然后,需要进行血液采集和制备。
5. 连接设备:将输液器、输液管和针头连接起来,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清洗输液管和针头,以确保无菌。
6. 给药前操作:医务人员在静脉输血之前需要根据规范执行一系列操作,如洗手、戴手套、使用消毒剂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然后需要准备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预冲以确保输液管畅通。
7. 开始输液:根据患者的状态和医嘱,医务人员开始静脉输血,并记录输液的开始时间和速度。
他们应该维持注意力,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心率、呼吸和血压等,并检查输液管和针头是否有漏洞或其他问题。
8. 输血结束:当血制品输完时,医务人员需要减缓输液器的速度,并记录输液的结束时间。
最后,他们需要清洗输液管和针头,并进行文书记录,记录输液的数量、速度和患者反应等信息。
9. 填写评分表: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在执行完静脉输血后,医务人员需要根据评分表的要求,填写相应的得分及评价。
根据评分表的结果,反馈患者的安全问题和操作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10. 存档:填写完评分表后,将其保存在相应的文档管理系统中,以备将来参考和审查。
以上是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评分表流程。
输血操作规程
输血操作规程
《输血操作规程》
一、输血前操作
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姓名、病历号、血型等信息。
2. 根据医嘱准备好所需的血液制品,包括血袋、输血管、输血针等。
3. 对血袋进行视觉检查,确认血液无浑浊、沉淀等异常情况。
4. 验血袋标签及医嘱单是否一致。
二、输血过程
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留意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
2. 开始输血前,将输血针连接至输血管,并泵入抗凝药物。
3. 护士开启输血泵,以规定速度进行输血。
4. 初次输血25ml/min2小时,无不良反应可达到1小时输完;可接近输完25ml/min进行输完,停止输血后,留置输血管30分钟。
5. 输血过程中,每隔15-30分钟查一次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等),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反应情况。
三、输血后操作
1. 输血结束后,关闭输血泵,拔出输血管。
2. 将输血管连接到生理盐水盐水,继续输入一些生理盐水,以保证完全输完。
3. 注意观察患者输血后的恢复情况,包括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4. 输血完毕后,及时将输血过程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并
及时反馈给医生。
以上就是《输血操作规程》中的相关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在执行输血操作时应严格遵守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静脉输血规范
(2)准备静脉注射盘,内加置配血 试管(已贴标签),一次性注射器及 针头,输血申请单。
抽取配血时,由两名护士到床边与病 人核对,要求输血申请单、试管、病 员三者一致后方可抽取血标本。
(4)抽血后在输血申请单上签上两位 护士的全名,连同血标本送输血科作血 型鉴定及交叉配合试验。
(5)血型鉴定报告单经护士核对后, 粘贴在病历规定外,并将血型告诉病人 或家属,便于核对。
• 2、执行输血医嘱时
• (1)先将领血单与病历(附血型报告单)的 各项内容进行核对后方可去领血。
• (2)取血时与输血科工作人员根据领血单、 交叉配血试验单、血袋、输血器进行“三查八 对”无误后才可领取。
症状:
者停止输血 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可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的1~2小时内, 将输血器、剩余血连同 初起有畏寒或寒战,继而高热,体温可达38—41℃, 储血袋一同送检
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 1~2小时后缓解。
严格管理血液制品和输 血用具
过敏反应
原因
预防及处理: 1.受血者为过敏体质。
• 5、抽取血样的动作要轻而稳。血袋不 宜、震荡,只能旋转式轻轻摇匀,避 免造成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溶血或凝 血因子活性的消耗
输血的护理要点
6、为了防止输血引起的变态反应, 应在输血前半小时使用抗过敏药物。
7、认真核对,如有疑问及时与输血 科联系。
8、操作前认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
性左心衰)
出血倾向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细菌污染反应 低体温 疾病传播 液血胸 空气栓塞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发热反应
原因
预防及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血操作规范【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复合碘医用棉签、污物杯、砂轮、胶布、压脉带)、标准输血器、静脉留置针、敷贴、速干手消毒液、污物桶、锐器盒等。
血袋、交叉配血单、病历本、生理盐水。
一、评估要点1.评估病情、年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2.了解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输血史、过敏史等;3.评估局部皮肤及血管通路的状况。
4.输血过程中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二、操作要点1、收到有备血的通知电话,测病人生命体征确认可以输血,通知送血。
2.收到血制品,先三查:检查血袋装置是否完好、血液质量、是否在有效期内,并核对血型及血袋号与血交叉单是否相符。
3..自身准备及用物准备,符合规范。
4.确认检查输血前免疫四项及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如无报告医生处理。
双人确认电脑的该病人基本信息与血单和血袋是否相符,根据医嘱准备相关用物及药品,持血单双人来到床前。
5.向患者解释输血目的、血液种类,询问有无输血史、输血反应史及血型,评估局部皮肤、血管情况,协助患者排尿、取舒适卧位,挂NS冲管。
6、双人再次与病人或陪人核对腕带信息、血单、血袋信息是否相符,转动血袋混匀,插入输血器,调节血液滴速,先慢后快,根据病人年龄、血制品种类、病情酌情调整滴速。
7.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血型、住院号码,告知病人注意事项。
8.做好宣教,安置病人。
9. 在病历医嘱单、交叉配血单上双签名。
10、输血15min观察患者无不适后,根据病情、年龄及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10、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做好记录。
11、血液输毕,输注少量生理盐水冲管。
12.做好记录。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输血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
3. 告知患者输血反应的表现,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双人查对:查对血制品名称、血量、有效期;血袋有无渗漏;血制品有无溶血、血凝块。
2. 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3.严格遵守一次只能为一位病人抽取血交叉标本或输血的原则。
抽血交叉标本时不得从正在补液的静脉中抽取。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三天之内采集的。
3.血制品从血库取出后,应尽早输注,不得自行贮血,一般应在30分钟内开始输注;根据病情,血制品种类、病人的年龄大小,酌情安排合适的输注速度,先慢后快,在病人耐受的情况下尽快输注,防止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或细菌繁殖的危险,一般一个治疗量的血应在4h内输完。
4.血制品不得加热复温,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5.输血过程加强巡视,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保留余血,做好记录,同时做好病人和家属安抚解释工作。
6.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间应输入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7.空血袋低温保存24h,之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附3:相关理论知识:1.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一)红细胞浓缩红细胞(CRC):每袋含200ml全血中全部RBC,总量110ml~120ml,红细胞压积0.7-0.8。
含血浆30ml及抗凝剂8~10ml,运氧能力和体内存活率等同一袋全血。
规格:110~120ml/袋,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作用:增强运氧能力;适用: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④小儿、老年人输血。
交叉配合试验。
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96.3-99.6%,红细胞回收率>90%;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79±1.2%,红细胞回收率>74±3.3%;机器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93%,红细胞回收率>87%。
4±2℃24小时;作用:(同CRC)适用:1.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2.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患者),与受血者ABO 血型相同交叉配合试验。
红细胞悬液(CRCs)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所有操作在三联袋内进行。
规格:由400ml或200ml全血制备(同CRC),(同CRC)交叉配合试验。
洗涤红细胞(WRC)400ml或200m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
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RBC回收率>70%规格:由400ml或200ml全血制备(同LPRC)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对血奖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④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主侧配血试验。
冰冻红细胞(FTRC)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80℃保存,保存期10年,解冻后洗涤去甘油,加入100ml无菌生理盐水或红细胞添加剂或原血浆。
白细胞去除率>98%;血浆去除>99%;RBC回收>80%;残余甘油量<1%。
洗除了枸橼酸盐或磷酸盐、K+、NH3等。
规格:200ml/袋解冻后4±2℃24小时。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同WRC;②稀有血型患者输血;③新生儿溶血病换血;④自身输血。
加原血浆悬浮红细胞要做交叉配血试验加生理盐水悬浮只做主侧配血试验。
(二)血小板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1) 由200ml或400ml全血制备。
血小板含量为≥2.0×1010/袋;l≥4.0×1010/袋,规格:20 ml ~25ml/袋、40~50ml/袋,22±2℃(轻振荡)24小时(普通袋)或5天(专用袋制备) 。
作用:止血。
适用: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②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
需做交叉配合试验,要求ABO 相合,一次足量输注。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液中采集,每袋内含血小板≥2.5×1011、红细胞含量<0.41 ml,规格:150~250ml/袋(同PC-1) (同PC-1)ABO血型相同(三)白细胞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GRANs)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由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
每袋内含粒细胞≥1×1010. 22±2℃24小时;作用: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适用: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并发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者。
(从严掌握适用症)必须做交叉配合试验ABO血型相同。
(四)血浆新鲜液体血浆(FLP)含有新鲜血液中全部凝血因子血浆蛋白为6~8g/%;纤维蛋白原0.2~4g%;其他凝血因子0.7~1 单位/ml;规格:根据医院需要而定。
4±2℃24小时(三联袋);作用:补充凝血因子,扩充血容量。
适用:①补充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的凝血因子V、Ⅷ);②大面积烧伤、创伤。
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
新鲜冰冻血浆(FFP)含有全部凝血因子。
血浆蛋白为6~8g/%;纤维蛋白原0.2~0.4g%;其他凝血因子0.7~1单位/ml。
规格:自采血后6-8小时内(ACD 抗凝剂:6小时内;CPD抗凝剂:8小时内)速冻成块;规格:200ml,100ml,50ml,25ml;-20℃以下一年(三联);作用:扩充血容量,补充凝血因子。
适用:①补充凝血因子;②大面积创伤、烧伤。
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37℃摆动水浴融化。
普通冰冻血浆(FP)FFP保存一年后即为普通冰冻血浆,规格:200ml,100ml,50ml,25ml,-20℃以下四年,作用: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
作用:①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缺乏,如Ⅱ、Ⅶ、Ⅸ、Ⅹ因子缺乏;②手术、外伤、烧伤、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浆大量丢失;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
冷沉淀(Cryo)每袋由200ml血浆制成。
含有:Ⅷ因子80~100单位;纤维蛋白原约250mg;血浆20ml;规格:20ml -20℃以下一年;适用:①甲型血友病;②血管性血友病(vWD);③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
二、输血相关风险防范流程:(一)溶血反应1.临床表现:开始可出现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中期可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最后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
延迟性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4d,出现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症状,还有出血倾向。
2.预防:A、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B、严格双人核对患者和供血者姓名、血袋号和配血报告有无错误,同血型输血;C、要轻拿轻放,不要剧烈震荡,严格遵守冰箱温度及血液保存规则,不用变质血液;3.处理:A.疑为发生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血浆呈粉红色可协助诊断;B.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C.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D. 维持静脉通路保证抢救给药;E.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F.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尿色的变化并记录,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
(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临床表现: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2.预防:A.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B.输血前进行血细胞交叉配合试验;C.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3.处理:A.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B.对症处理: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热饮料,加盖厚被等,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三)低体温1.临床表现:出现寒冷或寒颤,皮肤冰冷,心率紊乱,监测体温降至35℃以下。
2.预防:A.库存血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升至室温再输入,可用热水袋加温输血侧的肢体;B.房间温度控制在24~25℃;C.注意体温保暖,避免躯体暴露;(四)移植物抗宿主反应1.临床表现:输血后7~14d出现发热、皮肤出现红斑、呼吸困难、肝脾肿大等排斥反应表现。
2.预防:A.避免长期反复输血;B.尽量输入经过放射线照射的血制品,以灭活血液中的淋巴细胞;C.遵医嘱应用类固醇、T淋巴细胞抑制剂等积极抗排斥反应治疗;(五)枸橼酸钠中毒反应1.临床表现:手足抽搐、出血倾向、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心电图QT 间期延长,ST段延长,T波低平倒置;血液化验血清钙<2.2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