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俄罗斯影片赏析》课程论文

一直以来,我对俄罗斯神秘的文化都有一种莫名的崇拜。因为我热爱俄罗斯文化,所以我喜欢俄罗斯电影。在我的眼中,俄罗斯电影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它的确是一个宝库,因为它能够让我更加了解俄罗斯文化。我对于俄罗斯文化的着迷是从俄罗斯音乐开始的,近代音乐最繁荣的地区非俄罗斯莫属,19世纪以来,俄罗斯就诞生了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伟大的音乐家,一个国家竟然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孕育大量伟大的艺术家,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圣彼得堡,从勒拿河到伏尔加河,辽阔的国土造就了巨大的文化差异,同时也使得文化本身在冲撞与融合中更具魅力,所以我希望对俄罗斯文化一窥究竟,恰巧俄罗斯电影给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在整个学期的观影中,我们一起欣赏过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其中不乏像《静静的顿河》一样的怀旧经典,也有《小偷》这样的新片,但是我对俄罗斯电影的总体印象就是:色彩饱满浓烈,感情热烈丰富,情感上重视自身内省,思维方式上注重伦理道德批判。无论是巩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题材,还是构建强大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中心,都离不开这些特点。在这当中,我最喜欢的电影有三部。

《静静的顿河》

这部电影就如同小说一样,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极为生动,力图通过一个人物的经年沧桑来表现俄国十月革命的宏大主题。影片中,主人公格里高利这个人物形象最令我感到兴奋的是他的性格当中的软弱性,对待爱情的三心两意、犹豫不决、轻率、狂放不羁,对待家庭缺乏一个大丈夫应有的责任感,对待政

治,对待战争又有着深重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他不像其他战争题材电影中的英雄人物,他虽然立过战功,得到过沙皇的接见,但是全然没有一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反观,他拥有的却是比一般人的弱点更加突出的性格。他是一个普通俄罗斯人的代表,战争为他们带来的有耀眼的军功章、有热血沸腾的青春、有看似无怨无悔的人生,面对敌人,听着冲锋号,大多数的士兵似乎都为了心中的那个模糊的“理想”闯入敌人的堡垒,任子弹和刺刀穿透自己的胸膛。但是,他们绝大多数人将来杀戮的快感过去之后,将会面对破落的家园,灰暗的世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再回想着自己曾经为之疯狂、为之不顾一切的梦,这一切都显得多么的沉重。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这是一部描写个人奋斗的影片,跟俄罗斯以往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有所区别,以往的英雄人物是沿着一个固化的理想而奋斗,而卡佳在影片中,却一直在探寻生命的意义,在探寻中成长,在探寻中奋斗。在人生路上的每一脚印,无论是印在歧途中,还是落在正轨上,忘我的疯狂、痛苦的失败和忍辱负重的艰辛都一点一滴地塑造者一位女性沉稳、庄重的性格和成熟的价值观。最终的结局称不上圆满,只是一个女人,用了二十几年的青春血泪,还清了当年一时冲动欠下生活的一笔孽债。在生命的道路上,走了二十多年的弯路,终于艰难重回正轨,在这不堪回首的歧途上,她收获的除了爱情的意义,还多了一份内心的平静。

我钟爱这部电影,是因为它对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和旗帜鲜明褒贬。电影中,三姐妹的价值观对比,以及鲁尔多夫这个负心汉的形象设计,戈沙的登场等等的重要线索和情节,都无一例外地表现了编剧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风气的否定和讽刺。更为绝妙的是,一声闹钟穿越十六年的故事情节。有的人评论道一个闹钟穿越十六年,对卡佳这十多年的努力只字不提显得太过唐突,而我却恰恰认为,故事的重点并不是叙述卡佳的个人奋斗史的,而是通过比照十六年前后,一个女人心态的变化,来解答观众对于价值观、人生观的疑问。表

现个人奋斗史的影片屡见不鲜,但是极少有电影能够去探寻成功前后个人心态变化的。本片没有矫情地设计一段卡佳考上大学直到当上厂长的历程,或许是编剧已经厌倦了这老套的成功学故事,或许是编剧对此种千篇一律的故事没有更好的创意,总之,这十六年的过程不是故事的重点。

这部电影所表现出的主题彰显了人道主义精神,在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探索上面,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们,对这部电影所表现的价值取向都表示了肯定的态度,由此可见,真正优秀的影片之所以成为永恒,是因为它所表现的主题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卡佳这个人物形象,就是妇女的代表,但是与其他电影不同,这位劳动妇女更加具有个人魅力,是女性的情感、人格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从以往的抽象笼统的群体中提炼出来,赋予了单独个体生动的意义。这种对独立人格尊严的尊重,彰显了当时思想界的进步。

《雁南飞》

同样是战争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更少地去讨论战争的本质,而把更多的视角放在了普通人身上,通过一个女子在战争中的心路历程,用镜头表现普通人强烈的情感。因为高超的摄影技巧,这部电影获得了向来注重技巧创新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虽然对电影摄影技法不太了解,但是我也能充分感受到摄影师在取景和构图上煞费苦心。当鲍里斯向维罗妮卡说他要到前线时,维罗妮卡站在窗前,一束光线照在她那任性而忧郁的脸上,在她身后的是一言不发的鲍里斯。这是一个多么令人伤感的画面,虽然是黑白的镜头,但是通过光线明暗的对比,一对涉世未深的情侣就要因此而分开,或许他们还不敢去想,这场战争最后会让他们阴阳相隔。

到了电影的结局,当镜头跟随者维罗妮卡在欢迎人群中穿梭的时候,我们的心同时也被揪了起来,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拥挤的人群中,看着维罗妮卡寻觅自己那早已不存在的爱人,却不忍心告诉她现实。她接受老人的劝慰,将手中的鲜花分发给凯旋的战士。我们不能说维罗妮卡把对鲍里斯的爱转化成对战士们的爱,因为这份爱曾经存在,就永远存在。“纪念死去的人最好的方式,就

是好好活下去。”维罗妮卡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之后,终于理解了这句话,因此她又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对周边的人更加热爱和珍惜,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倍加热爱、倍加珍惜。

俄罗斯民族热情、奔放、情绪化的性格特点从很多个电影角色当中表现出来,强烈的情感往往可以吞噬理性,融化理性。这当中,有情急之下用马鞭抽打自己情人的格里高利,有为了爱情用琴弓鞭打将军的安德烈,即使是平时文质彬彬的统计局职员,也会在酒后对女上司恶语相向,为了解决孩子间的纠纷,托杨暴力地对待邻居的自行车。追寻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拥有古老历史与深厚文化积淀的国家,重伦理而轻思辨,重内省而轻逻辑一直是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俄罗斯处于亚欧结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深受亚欧两种文化的冲突洗礼,加上传统的文化心理使他们缺乏中和之道,喜欢在事物相悖的两个极端面做出选择。通过电影,我可以初步解答当初我对俄罗斯盛产艺术家问题,正是这种俄罗斯民族独特性格,爱憎分明,拒绝中庸,才使俄罗斯孕育了如此之多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用自己不竭的热情和感性的思想,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精神财富。

美丽的电影镜头为我们呈现了俄罗斯壮美的国土。《静静的顿河》中美丽的顿河沿岸的风光仿佛就是生活在此地哥萨克人性格的写照,自由、广阔的草地,蔚蓝的天空构造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油画,勤劳勇敢的哥萨克人在这美丽的油画上劳作、生活。几十年前的老胶片虽然没能为我们记录下那时顿河沿岸的真实色彩,暗淡的画面却鬼使神差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诗化的俄罗斯,它如同俄罗斯人一样,粗犷、浓重、不修边幅,从中透露出对自然对生活浓烈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的无限追求。镜头下的俄罗斯乡村,虽然没有克里姆林宫的富贵荣华,也没有喀山教堂的厚重如山,但是它展现的却是一个最真实,最生动的俄罗斯。这使我明白,文化不只是存在于艺术馆中,也不只存在于少数的文化遗产中,大众的生活是文化最丰富的体现。这部电影中,哥萨克人过着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