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法制备丙烯酸树脂

合集下载

丙烯酸的生产工艺及应用思考

丙烯酸的生产工艺及应用思考

丙烯酸的生产工艺及应用思考摘要:丙烯酸是制造丙烯酸树脂涂料、油漆的重要有机合成原料,明确丙烯酸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方向加强工艺控制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篇文章也将目光集中于此,从生产工艺流程出发,分析在丙烯酸生产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阐述了丙烯酸的应用方向,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要点,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探讨和分析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对生产工艺作出有效控制和调整,提高丙烯酸生产质量。

关键词:丙烯酸;生产工艺;应用方向;管理路径丙烯酸是一种具有醋酸刺鼻气味的无色液体,其酸性、腐蚀性相对较强,且可以溶于水、乙醇、乙醚,很容易会发生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化学性质相对而言较为活泼,就现阶段来看,丙烯酸的应用方向是相对较广的,较为常见的包含以下几种。

一、丙烯酸的应用丙烯酸的用途较为广泛,可以用于生产涂料、制造农药、净化废水等相关领域。

首先,从制造农药的角度来分析,丙烯酸可以当作表面活性剂和络合剂应用于农药制作当中,这可以更好的提高农药的杀虫效果,同时也可以将丙烯酸应用于除杂剂制作当中,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去除杂草,进而避免周围其他植物生长过多导致农作物生长过程当中土壤养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质量和速度。

除此之外,丙烯酸也可以帮助农药更好的溶解于水中,提高其活性,进而提高杀虫效果。

其次,丙烯酸可以应用于涂料生产当中,是涂料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在涂料制作中合理应用丙烯酸可以更好的保证涂料的附着力,进而让涂料的耐腐蚀性、使用寿命得到有效提升,使之更符合于市场需求。

再次,丙烯酸可以应用于合成材料制作当中,和聚合物类似的物质相结合生成稀酸树脂稀酸树脂,是橡胶、纤维素、塑料制作的重要材料。

最后,丙烯酸也可以应用于废水净化当中,当然丙烯酸在废水治理的过程当中是具有一定指向性的,现阶段废水构成是相对而言较为复杂的,而丙烯酸主要是针对于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进行废水处理,可以发挥丙烯酸凝固性能相对较强的优势,进而有效凝聚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有机物,经过时间的推移,让这些污染物有效沉淀,达到废水净化的效果[1]。

丙烯酸树脂涂料

丙烯酸树脂涂料
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的合成采用油性引发剂引发、用亲水性的醇醚及醇类作混合溶剂、混合单体以“饥饿”方式滴加、用分子量调节剂控制分子量。水性树脂经碱中和实现其水分散性,在强力搅拌下加入去离子水,即得到透明或乳样的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
丙烯酸树脂是重要的涂料工业用成膜物质,其今后的发展仍将呈加速增长趋势。其中水性丙烯酸树脂(包括乳液型和水可稀释型)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应用将更加受到重视,要加强核壳结构、互穿网络结构乳液的研究;高固体份丙烯酸树脂和粉末涂料用丙烯酸树脂也将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氟、硅单体改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改性以及醇酸树脂改性的丙烯酸树脂在一些高端及特殊领域的应用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4分子量调节剂
为了调控分子量,就需要加入分子量调节剂(或称为粘度调节剂、链转移剂)。现在常用的品种为硫醇类化合物。如正十二烷基硫醇,仲十二烷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巯基乙醇,巯基乙酸等。巯基乙醇在转移后再引发时可在大分子链上引入羟基,减少羟基型丙烯酸树脂合成中羟基单体用量。通过提高引发剂用量也可以对分子量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丙烯酸树脂涂料
摘要:以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合成树脂涂料。在1950年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制成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涂料,用于汽车涂装。1952年,加拿大工业公司获得了生产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涂料的专利。这类涂料不仅具有色浅、透明度高、光亮丰满、耐候、保色、保光、附着力强、耐腐蚀、坚硬、柔韧等特点,且可通过选择单体、调整配比、改变制备方法及改变拼用树脂,配制出一系列丙烯酸树脂涂料。广泛用于飞机、汽车、机床、仪表、家用电器、高级木器及缝纫机、自行车等轻工产品的防护和装饰性涂装。本为主要介绍了丙烯酸是指涂料的合成与各方面的应用。
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的合成通常采用溶液聚合法,其溶剂应与水互溶;另外,在单体配方中往往含有羧基或叔胺基单体,前者用碱中和得到盐基,后者用酸中和得到季胺盐基,然后在强烈搅拌下加入水分别得到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加水后若没有转相,则体系似真溶液,若补水到某一数值,完成转相后,外观则似乳液。两种离子型分散体中,阴离子型应用比较广泛。

丙烯酸树脂合成原理

丙烯酸树脂合成原理

丙烯酸树脂合成原理丙烯酸树脂合成原理回答纯钢结构2009-04-28 16:26:09共聚物树脂碳酸酯甲基丙烯酸丙酯200甲基丙烯酸甲酯300苯乙烯200丙烯酸正丁酯270甲基丙烯酸30甲苯500乙酸异丁酯200叔丁墓过氧化物10偶氮二异丁腈5乙酸异丁酯300叔丁基过氧化物10偶氮二异丁腈5zqiaoping2009-07-05 14:56:07以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热固性粉末涂料。

是当前粉末涂料中应用量最大的品种。

常由环氧树脂、含羧基聚酯树脂、流平剂、少量安息香消泡剂、颜料以及咪唑或氧化锌催化剂等配合而成。

装饰性(耐过度烘烤、流平性、外观丰满度)好,附着力等物性优良,成本较低,明显优于纯环氧粉末涂料,但防腐蚀性、硬度稍差。

大量用于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工业缝纫机等室内轻工业家电制品的涂装。

克林斯曼-01-27 09:02:32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及其它烯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通过选用不同的树脂结构、不同的配方、生产工艺及溶剂组成,可合成不同类型、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场合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根据结构和成膜机理的差异又可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

用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合成的丙烯酸树脂对光的主吸收峰处于太阳光谱范围之外,所以制得的丙烯酸树脂漆具有优异的耐光性及户外老化性能。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在成膜过程中不发生进一步交联,因此它的相对分子量较大,具有良好的保光保色性、耐水耐化学性、干燥快、施工方便,易于施工重涂和返工,制备铝粉漆时铝粉的白度、定位性好。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在汽车、电器、机械、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

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是指在结构中带有一定的官能团,在制漆时通过和加入的氨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中的官能团反应形成网状结构,热固性树脂一般相对分子量较低。

热固性丙烯酸涂料有优异的丰满度、光泽、硬度、耐溶剂性、耐侯性、在高温烘烤时不变色、不返黄。

丙烯酸树脂合成

丙烯酸树脂合成

实验一溶剂型丙烯酸酯的合成实验(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涂料用热塑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方法。

二、实验原理涂料用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可采用溶液聚合,乳胶聚合,本体聚合和悬浮聚合及非水分散聚合,其中以前两种方法最常用。

溶剂型丙烯酸酯树脂可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两大类。

热塑性丙烯酸酯树脂涂料的成膜主要是通过溶剂的挥发,分子链相互缠绕形成的。

因此,漆膜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单体的选择,分子量大小和分布及共聚物组成的均匀性。

漆膜的性能如光泽,硬度,柔韧性,附着力,耐腐蚀性,耐候性和耐磨性等都与上述因素有关。

漆用热塑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分子量一般在30000-130000之间,共聚物组成的均一性主要是通过分批逐步增量投入反应速度快的单体来实现的。

漆膜的硬度,柔韧性等机械性能又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 g)有直接的关系,共聚物的T g可由Fox 公式近似计算。

对于溶剂型清漆的配方设计,溶剂的选择极为重要,良溶剂使体系的粘度降低,固含量增加,树脂及其涂料的成膜性能好,不良溶剂则相反。

选择溶剂时主要取决于溶剂的成本,对树脂的溶解能力,挥发速度,可燃性和毒性等。

成膜物质可以由一种或多种热塑性丙烯酸酯树脂组成,也可以与其他成膜物质合用来改进其性能,混溶性好而常用的有硝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氯乙烯-醋酸乙烯树脂以及过氧乙烯树脂等,它们在配方中的比例,可根据产品技术要求选择。

热塑性丙烯酸酯清漆表现了丙烯酸酯树脂的特点,具有较好的色泽,耐大气,保光,保色等性能,在金属,建筑,塑料,电子和木材等的保护和装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电动搅拌机,电动热套,四口烧瓶(250ml),球形冷凝管,温度计,涂-4杯,铝片,秒表。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C.P.),甲基丙烯酸(MAA,C.P.),丙烯酸丁酯(BA,C.P.),苯乙烯(St,C.P.),过氧化二苯甲酰(BPO,C.P.),二甲苯(XYL,C.P.)。

四、实验配方及步骤(1)实验配方见表1-1所示。

丙烯酸树脂合成技术简介

丙烯酸树脂合成技术简介

羟基含量或羟值 带P为羟基或热固 带T为热固
丙烯酸树脂分类3
▪ 按组成成分分:
➢ 纯丙树脂 ➢ 苯丙树脂 ➢ 硅丙树脂 ➢ 醋丙树脂 ➢ 氟丙树脂 ➢ 叔丙(叔碳酸酯-丙烯酸酯)树脂
丙烯酸树脂的合成机理
▪ 基本原理:自由基溶液共聚
➢ 借光、热、辐射能或引发剂的引发使多种单体 分子活化成自由基而进行共聚的反应
固含,醇酸树脂控制取酸合值理措施并报告上级
合成过程中异常处理
控制指标
▪ 外观
▪ 黏度 出现一异般常为原水因白可透能明是,:有特殊原 ▪ 固含 1、合料成加工入艺时过有程可中能要为求微通黄氮或气微而实际生产中氮气未通好或者氮气用完而为及时
反度单质123更234代测、、、应和位、、、检固1换表试控滴引树分是、特原阻时浑或含,固方温加发脂子P投殊材聚或发粘者异又a体 法反过剂流量料品料剂者·现稠氯常或s分为应快添体大错种变含/s2黏液化的者/2,烘5而或加性小误要质量度体聚5℃原氮单干温过量℃质等求或过异,丙(因气位法度慢不(,都加者高常如烯旋一通为,未的对格与有抗原或的加C转般晚有%控或氏溶关氧材阻P可入黏为了P给K制管剂剂料聚能丙等度:,9定好或、而中剂0原烯机可1的的涂玻未杂厂含因腈)能-璃加志家量4:导杯化的含更不致)温,量换对黄可过品的变能高种导而而致质未黄检通变未知能我检司出的的,,可可能能导导致致黄黄变变 45烘、、2烤投、原温错转料度溶化含和剂率水时导不量间致够高溶,而解一合力般成不配工一方艺致固为或定要者后求回很脱流少水温会的度出可不现能一这导致种致的情浑况浊的 56、、3原、原材单材料体料变含过质量期或偏至其低聚他合原物因超导标致的部可分能胶导冻致的浑浊 67、、热前源后温两度釜过不高同导品致种粘树釜脂,不或混加容热而过为猛洗致釜回的流一太定大会导导致致单浑体浊或引发剂损失的

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树脂类摘要:本文通过论述丙烯酸树脂药用辅料的分类、结构与性能;综述合成研究概况,展望了丙烯酸树脂药用辅料合成研究的发展方向。

药用辅料的丙烯酸树脂是一类由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及它们的酯如:甲酯、乙酯等)以本体(一种单体)聚合,或者与甲基丙烯酸(或它的酯如:甲酯、乙酯、二甲胺基乙酯等)以二种单体(二元)或以三种单体(三元)按一定比例共聚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其合成反应可以用下列通式表示:R (或R 1或R 2或R 3 )+R 1(或R 2或R 3或R 4丙烯酸树脂R =丙烯酸 R 1 =甲基丙烯酸 R 2 = 丙烯酸酯类 R 3 = 甲基丙烯酸酯类 R 4 = 其它酯类 本体聚合:R=R 1=R 2=R 3 =R 4二元聚合:R 、R 1、R 2、R 3 、R 4中任意二种R 共聚 三元聚合:R 、R 1、R 2、R 3 、R 4中任意三种R 共聚该类化合物在体内不降解,安全无毒,由于其结构特点,可以使药物按预期设计或在胃或在肠溶出;并可以用于缓(控)释制剂(1)(2);更有可能以此类辅料将药物制成靶向制剂(3)(4)。

因此,在药剂中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试以“分类”、“结构与性能”、“合成研究概况”等三方面作一概述。

1 分类按制造原料(单体)分类本体聚合而形成 即自身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部分被中和的聚丙烯酸”(国际特品公司NP600、NP700、NP800)二元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酸树脂l (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酯35;65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Ⅱ(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1:1)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Ⅲ(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1:2)共聚物)、Eudragit(尤特奇)NE 30D (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2:1)共聚物)、尤特奇L 100—55(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1:1)共聚物)等等。

三元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酸树脂lV (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2:1)共聚物)、聚甲丙烯酸铵酯Ⅰ(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氯化三甲胺基乙酯(1:2:)共聚物)、聚甲丙烯酸铵酯Ⅱ(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氯化三甲胺基乙酯(1:2:)共聚物)、尤特奇FS 30D (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1:1)共聚物)等等。

环氧树脂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

环氧树脂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
3 . 2自由基共聚法 . 用环氧树脂以 自由基共聚法接枝改性水性丙 烯酸树脂 , 即在环氧树
粘性差 、 耐热性 、 耐沾 污性不 高等缺 点 , 限制 了其在某些特定场合 的应 用 ,因此一般在合成中都予以树脂的研究现状
环氧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有很多 , 按照其改性 的原理将其改性方法
冷拼法是用物理机械方法将水性丙烯酸树脂和环氧树脂搅匀 , 以期
实现水性丙烯酸树脂的改性方法 。 然而 , 环氧树脂 和水性丙烯酸树脂 的
用于装饰性要求特别高 的场合 ,如塑料表面涂装 、加 工过程 ( 如表面处
理 、电镀 、烫金 、镀膜等) 的需要 。 C h u等人利用 甲基丙烯酸单体 与环氧树脂在过氧化苯 甲酰为 自由基 引发剂( B P O ) 条件下进行接枝聚合 ,成功的把羧基引入环氧树脂骨架中 , 制得水 眭环氧树脂 , 通过 G P C 、 F T - I R以及 1 3 C — N M R等测试手段表征接
马洪芳 首先以丙烯 酸乙酯、 甲基丙烯 酸、 苯乙烯合成 了含有羧基的
丙烯 酸树脂 , 将溶解好 的环 氧树脂加人装有搅拌器 、回流冷凝器 、 温度
计的反应容器 中与丙烯酸树脂成盐 的方法 ,制得水性环 氧丙烯酸树脂 。
了冷拼 改进法、酯化改进法、接枝共聚改进法的现状 ,并对环氧树脂改
性 水性 丙烯 酸树 脂 的发 展 进行 了展 望 。
2 0 1 4 年第 1 期
电子技术论坛
环氧树脂改性 水性丙烯酸树脂
■王翠艳 魏 青
环氧树脂 踟陛水性 丙烯酸树脂是 目 前抽 陛丙烯 酸树脂领域的研 究热 点,改性后 可有 效弥补传统水性丙烯酸树脂的诸多缺点。文章简述 了 传
统水性丙烯酸树脂 的不足,根据 水性 丙烯酸树脂 的改性原理,重点介绍

水性丙烯酸树脂工艺与配方设计

水性丙烯酸树脂工艺与配方设计
防伪油墨
水性丙烯酸树脂还可用于制造具有 特殊光学和化学性质的高档防伪油 墨。
粘合剂领域
1 2
家居装修粘合剂
水性丙烯酸树脂在家居装修粘合剂中应用广泛, 因其具有良好的粘附力、耐久性和环保性。
工业粘合剂
水性丙烯酸树脂也可用于制造各种工业粘合剂, 如汽车、电子和航空等领域的粘合和密封。
3
医用粘合剂
水性丙烯酸树脂还可用于制造医用粘合剂,如伤 口敷料和手术用胶等,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性和安全性。
引发剂选择
引发剂是水性丙烯酸树脂配方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控制聚合反应的 速度和温度。选择合适的引发剂可以 提高聚合效率和产物的性能。
常用的引发剂包括过氧化物、偶氮化 合物等。选择引发剂时需要考虑其分 解温度、活性氧含量、对聚合反应的 影响以及对最终性能的影响。
溶剂选择
溶剂在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过程中起着溶解和稀释的作 用。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提高树脂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该方法的优点是所得水性丙烯酸树脂具 微乳液聚合法需要选择合适的油相、水
有高分子量、低黏度、高稳定性等特点, 相和反应条件,以获得性能优良的水性
且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
丙烯酸
功能性单体是水性丙烯酸树脂配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 决定了树脂的性能和应用领域。在选择功能性单体时,需要 考虑其反应活性、官能度、稳定性以及对最终性能的影响。
常用的溶剂包括醇类、酯类、酮类等。选择溶剂时需要考 虑其溶解度参数、挥发性、毒性以及对最终性能的影响。
04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应用领 域
涂料领域
建筑涂料
水性丙烯酸树脂在建筑涂料中应 用广泛,因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 保色性和装饰性,能够提供优异 的抗划伤、抗沾污和抗紫外性能。

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树脂类摘要:本文通过论述丙烯酸树脂药用辅料的分类、结构与性能;综述合成研究概况,展望了丙烯酸树脂药用辅料合成研究的发展方向。

药用辅料的丙烯酸树脂是一类由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及它们的酯如:甲酯、乙酯等)以本体(一种单体)聚合,或者与甲基丙烯酸(或它的酯如:甲酯、乙酯、二甲胺基乙酯等)以二种单体(二元)或以三种单体(三元)按一定比例共聚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其合成反应可以用下列通式表示:R (或R 1或R 2或R 3 )+R 1(或R 2或R 3或R 4丙烯酸树脂R =丙烯酸 R 1 =甲基丙烯酸 R 2 = 丙烯酸酯类R 3 = 甲基丙烯酸酯类 R 4 = 其它酯类本体聚合:R=R 1=R 2=R 3 =R 4二元聚合:R 、R 1、R 2、R 3 、R 4中任意二种R 共聚三元聚合:R 、R 1、R 2、R 3 、R 4中任意三种R 共聚该类化合物在体内不降解,安全无毒,由于其结构特点,可以使药物按预期设计或在胃或在肠溶出;并可以用于缓(控)释制剂(1)(2);更有可能以此类辅料将药物制成靶向制剂(3)(4)。

因此,在药剂中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试以“分类”、“结构与性能”、“合成研究概况”等三方面作一概述。

1 分类1.1 按制造原料(单体)分类1.1.1 本体聚合而形成 即自身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部分被中和的聚丙烯酸”(国际特品公司NP600、NP700、NP800)1.1.2 二元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酸树脂l (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酯35;65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Ⅱ(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1:1)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Ⅲ(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1:2)共聚物)、Eudragit(尤特奇)NE 30D (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2:1)共聚物)、尤特奇L 100—55(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1:1)共聚物)等等。

1.1.3 三元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酸树脂lV (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2:1)共聚物)、聚甲丙烯酸铵酯Ⅰ(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氯化三甲胺基乙酯(1:2:0.2)共聚物)、聚甲丙烯酸铵酯Ⅱ(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氯化三甲胺基乙酯(1:2:0.1)共聚物)、尤特奇FS 30D (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1:1)共聚物)等等。

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树脂

10
其它功能单体有:丙烯酰胺(AAM)、羟甲基丙烯酰胺 (NMA)、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甲基丙烯酸乙酰乙 酸乙酯(AAEM)、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 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等。 功能单体的用量一般控制在1%~6%(mass ratio),不 能太多,否则可能会影响树脂或成漆的贮存稳定性。乙烯基 三异丙氧基硅烷单体由于异丙基的位阻效应,Si-O键水解 较慢,在乳液聚合中其用量可以提高到10%,有利于提高乳 液的耐水、耐候等性能,但是其价格较高。 含羧基的单体引入羧基可以改善树脂对颜、填料的润饰性 及对基材的附着力,而且同环氧基团有反应性,对氨基树脂 的固化有催化活性。
13
二、 Tg 的设计 玻璃化温度反映无定型聚合物由脆性的玻璃态转变为高弹态的转变 温度。不同用途的涂料,其树脂的玻璃化温度相差很大。外墙漆用的弹 性乳液其一般低于-10℃,北方应更低一些;而热塑性塑料漆用树脂的 一般高于60℃。交联型丙烯酸树脂的一般在-20~400℃。玻璃化温度 的设计常用FOX公式:
Wn 1 W1 W2 Tg Tg1 Tg 2 Tgn
其中, Tg i 为第i种单体对应均聚物的玻璃化 Wi 为第i种单体的质量分数, 温度,单位用K。一些单体的玻璃化温度见前表。 该公式计算值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其准确度和单体组成有关,并不确 定。
14
三、 引发剂的选择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的引发剂主要有过氧类和偶氮类两种。 为了使聚合平稳进行,溶液聚合时常采用引发剂同单体混合滴加的工 艺,单体滴加完毕,保温数小时后,还需一次或几次追加滴加后消除引发 剂,以尽可能提高转化率,每次引发剂用量为前者的10%~30%。 四、溶剂的选择 用作室温固化双组分聚氨酯羟基组分的丙烯酸树脂不能使用醇类、醚 醇类溶剂,以防其和异氰酸酯基团反应,溶剂中含水量应尽可能低,可以 在聚合完成后,减压脱出部分溶剂,以带出体系微量的水分。常用的溶剂 为甲苯、二甲苯,可以适当加些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保涂料用溶剂不 准含“三苯”——苯、甲苯、二甲苯,通常以乙酸乙酯、乙酸丁酯 (BAC)、丙二醇甲醚乙酸酯(PMA)混合溶剂为主。也有的体系以乙酸 丁酯和重重芳烃(如重芳烃S-100,重芳烃S-150)作溶剂。 氨基烘漆用羟基丙烯酸树脂可以用二甲苯、丁醇作混合溶剂,有时拼 入一些丁基溶纤剂(BCS,乙二醇丁醚)、S-100、PMA、乙二醇乙醚 乙酸酯(CAC)。

高吸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高吸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高吸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殷榕灿;陶栋梁【摘要】The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 SAP) was prepared by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in which acrylic acid was used as monomer , potassium persulfate ( KPS ) was used as initiator and N , N'-methylene bisacrylamide as cross -linking agent.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ies such as the amount of cross -linking agent , initiation, neutralization degree of acrylic acid and monomer concentration were characterized.The best absorbability of was the SAP 1 132 g/g in deionized water and 105 g/g in the 0.9%NaCl solution.%采用丙烯酸为单体,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性树脂。

分别讨论了交联剂、引发剂、中和度、单体浓度对吸水(盐)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样品,确定了最佳方案。

结果表明: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K2 S2 O4用量分别为AA的0.04%和4%,产品在去离子水及0.9%NaCl中的吸水倍率分别可达到1132倍和105倍。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4(000)020【总页数】3页(P68-69,75)【关键词】高吸水树脂;丙烯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者】殷榕灿;陶栋梁【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阜阳 236000;阜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阜阳 2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1.5高吸水树脂(Super Absorbent Polymer)是一类可吸水并保存自身重力百倍或上千倍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高吸水性率、高保水性、高膨胀性、吸氨性以及安全无毒等优点。

水性丙烯酸树脂

水性丙烯酸树脂

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丙烯酸树脂是一种常见的聚合物材料,广泛应用于涂料、胶黏剂、油墨等领域。

它具有优异的性能,如良好的附着力、抗化学腐蚀性、耐候性等,同时还具备环境友好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水性丙烯酸树脂的特性、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内容。

一、水性丙烯酸树脂的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性:1. 良好的附着力:水性丙烯酸树脂能够牢固地附着在多种基材表面上,例如金属、木材、塑料等,形成坚固的涂层,提供良好的防护效果。

2. 抗化学腐蚀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对一些化学物质具有很好的抵抗能力,使其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也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3. 耐候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够抵御紫外线辐射、高温、高湿等自然环境的侵蚀,不易发生劣化。

4. 高效环保:相比传统有机溶剂型树脂,水性丙烯酸树脂使用水作为溶剂,不含有害物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二、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目前制备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常用方法包括乳液聚合法和醇溶液乳化法。

下面将简要介绍这两种方法:1. 乳液聚合法:该方法是将丙烯酸及其酯类单体与其他助剂一起加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中,通过聚合反应形成乳液型丙烯酸树脂。

这一方法制备的水性丙烯酸树脂具有颗粒细小、分散均匀的特点。

2. 醇溶液乳化法:该方法将丙烯酸及其酯类单体溶解在醇溶液中,加入乳化剂、酸催化剂等辅助剂,通过乳化反应将醇溶液转变成水性乳液型丙烯酸树脂。

这一方法制备的水性丙烯酸树脂可以根据醇溶液含量的不同调节乳液性能。

三、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应用领域水性丙烯酸树脂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涂料领域:水性丙烯酸树脂可以制备成各种防腐涂料、装饰涂料、屋顶涂料等,用于建筑、汽车、航空等领域,提供保护和美观的效果。

2. 胶黏剂领域:水性丙烯酸树脂可以作为胶黏剂的主要成分,用于纸张、布料、塑料等材料的粘接,具有良好的粘结效果。

3. 油墨领域:水性丙烯酸树脂制备的水性油墨具有较好的抗水性和抗粘性,适用于印刷和包装行业,提供高质量的印刷效果。

溶液聚合法丙烯酸树脂的残余单体消除方法

溶液聚合法丙烯酸树脂的残余单体消除方法

溶液聚合法丙烯酸树脂的残余单体消除方法探讨 2006年08月15日中国包装网作者:丙烯酸树脂由于其应用较广,在涂料、油墨、胶粘剂等得到很广的应用,作为产品形式,可以做溶剂型、水性、粉末、辐射固化,搭配不同的单体品种和数量,可得到不同性能和不同用途的丙烯酸树脂。

在丙烯酸树脂聚合中大都采用本体法、溶液法、悬浮法、乳液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劣之处,其中,溶液聚合在丙烯酸树脂合成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由于内含溶剂故可在某些涂料、油墨、胶粘剂中直接使用,比较方便,加上溶液法聚合较之稳定,生产较为方便,但是由于溶液法聚合后期粘度较大,导致单体转化率不高,产品有单体的臭味,这也大大限制其在某些方面的应用,比如,在油墨中的应用。

下面就如何降低残余单体含量作一些探讨。

1、化学消除法1.1提高单体的转化率一般的做法是延长聚合时间,补加引发剂,升高反应后期的温度,补加溶剂降低体系粘度,增加自由基碰撞机会。

1.2转化残余单体利用某些物质与丙烯酸酯类中的不饱和双键反应特性,把残余单体转化为其它低气味的物质而消除臭味,例如,通过添加乙醇胺,可以大大降低丙烯酸丁酯的气味。

1. 3调整聚合工艺法在不影响使用性能和成本前提下,可以通过选择搭配竞聚率相当的单体组提高共聚单体的转化率,例如,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气味要比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烯共聚的气味小得多。

采用不同活性的引发剂复配,还有活性较低单体可以先投料。

2、物理法2. 1蒸馏法通过真空蒸馏,蒸出反应的载体溶剂而夹带出残余单体,此法虽有效,但由于溶剂大量蒸出,使树脂承受温度过高,在后期可能会使树脂变糊而有气味。

2.2吹沸法通过加入热的惰性气体,如N2吹沸把残余单体带走。

2.3沉淀洗脱法通过加入沉淀剂,如低醇类、水,把树脂沉淀,然后水洗,洗掉残余单体。

来源:中国烟包油墨信息网。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一、本文概述水性丙烯酸树脂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涂料、粘合剂、油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水性丙烯酸树脂的设计合成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文章首先概述了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原理和技术,包括原料选择、反应条件控制以及聚合反应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接着,文章重点分析了水性丙烯酸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分子量分布、玻璃化转变温度、耐水性、耐候性等,以及这些性质对其应用性能的影响。

文章探讨了水性丙烯酸树脂在涂料、粘合剂、油墨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和市场前景,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推动水性丙烯酸树脂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二、水性丙烯酸树脂的设计水性丙烯酸树脂的设计是水性涂料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目标是开发出性能优异、环保友好的树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和市场要求。

在设计水性丙烯酸树脂时,需要综合考虑分子结构、官能团、分子量分布、亲水亲油平衡(HLB值)等因素。

分子结构设计是水性丙烯酸树脂设计的核心。

通过选择合适的丙烯酸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等,并调整单体的配比,可以调控树脂的硬度、柔韧性、耐候性、耐水性等性能。

同时,引入功能性单体,如羟基丙烯酸酯、羧基丙烯酸酯等,可以赋予树脂特殊的功能,如交联性、自乳化性、耐水性等。

官能团的引入对于水性丙烯酸树脂的性能也至关重要。

官能团可以影响树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容性以及界面性能。

例如,引入羟基或羧基官能团可以提高树脂的水分散性,同时增加其与基材的粘附力;引入氨基或酰胺官能团可以提高树脂的耐水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

分子量分布也是水性丙烯酸树脂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通过控制聚合反应的条件,如温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等,可以得到不同分子量分布的树脂。

分子量分布越窄,树脂的性能越稳定;而分子量分布适当拓宽,则可以提高树脂的柔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合成工艺设计)题目:水溶液法制备丙烯酸类吸水性树脂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水溶液法制备丙烯酸类吸水性树脂 (3)1. 前言: (4)1.1高吸水性树脂简介 (4)1.2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 (4)2.实验部分 (6)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6)2.1.1 实验试剂 (6)2.1.2 实验仪器 (6)2.2 实验过程 (6)2.2.1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6)2.2.2淀粉基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6)2.3 吸水倍率的测定 (7)3 结果及讨论 (7)3.1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 (7)3.2引发剂用量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 (8)3.3中和度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 (9)3.4淀粉用量对接枝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 (10)4 结论 (11)参考文献 (11)水溶液法制备丙烯酸类吸水性树脂摘要:本实验运用溶液聚合法,采用丙烯酸,氢氧化钠作为主要反应试剂.并添加过硫酸铵(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酸酰胺(交联剂)制取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并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中和度、淀粉接枝,这四个因素,进行组测定自来水吸水速率的实验,找出最优条件。

关键词: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树脂;溶液聚合法;淀粉接枝;吸水倍率;1.前言:1.1高吸水性树脂简介高吸水树脂是一类含有亲水基团和交联结构的大分子,最早由Fanta 等采用淀粉接枝聚丙烯腈再经皂化制得。

按原料划分,有淀粉系(接枝物、羧甲基化等)、纤维素系(羧甲基化、接枝物等)、合成聚合物系(聚丙烯酸系、聚乙烯醇系、聚氧乙烯系等)几大类。

其中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树脂较淀粉系及纤维素系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吸水能力强、产品保质期长等一系列优点,成为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世界高吸水树脂生产中,聚丙烯酸系占到80%。

高吸水聚合物是上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

1961年美国农业部首次将淀粉接枝于丙烯腈,制成一种超过传统吸水材料的HSPAN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

1978年日本率先将高吸水聚合物用于一次性尿布,从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提出用放射线处理交联各种氧化烯烃聚合物,合成了非离子型高吸水聚合物,其吸水能力达到2000倍,从而打开了合成非离子型高吸水聚合物的大门。

1983年,日本又采用丙烯酸钾在甲基二丙烯酰胺等二烯化合物存在下,进行聚合制取高吸水聚合物。

之后,又连续制成了各种改性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酰胺组合的高吸水聚合物体系。

上世纪末,各国科学家又相继进行开发,使高吸水聚合物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

聚合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和反相悬浮聚合法等。

本体聚合法由于反应热难以排除,加上聚合物出料难,用于实验室合成偏多。

反相悬浮法以溶剂(油相)为分散介质,水溶性单体在悬浮剂和强烈搅拌作用下,分散成悬浮水相液滴,引发剂溶解在水相液滴中而进行的聚合反应.溶液聚合法反应单体和引发剂等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聚合,聚合工艺简单,单体转化率高,吸水能力和保水能力强,最主要是制备工艺具有物耗低、能耗低、污染小的特点,是一种符合环保节能的制备方法,特别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本实验主要采用溶液聚合法来合成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树脂。

1.2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淀粉系高吸水性树脂是之淀粉与乙烯基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经辐射制得吸水性淀粉接枝共聚树脂。

淀粉系吸水性树脂(SAR)的主链骨架是淀粉,在其主链上或接枝侧链上含有亲水性基团(-OH,-COOH,-CONH2等),经轻度交联形成一个具有主链、支链和低交联度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

淀粉系SAR除具有一般SAR的吸水容量大、吸水速度快、保水能力强等优点外还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材料。

淀粉接枝丙烯酸类吸水性树脂主要是淀粉接枝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其他烯烃羧酸。

它的制备原理包括离子型接枝共聚和自由基型接枝共聚。

淀粉与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一般采用自由基引发,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先在淀粉的大分子上产生初级自由基,然后引发接枝具有不饱和键的单体,使淀粉的大分子上产生初级自由基,然后引发接枝具有不饱和键的单体,使淀粉自由基与其发生亲核连锁反应。

引发淀粉成为自由基的手段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物理法主要是用电子束或放射线性元素的射线照射淀粉成自由基,再与乙烯基单体反应;化学法是指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等引发淀粉成自由基,再与具有不饱和键的单体反应。

淀粉接枝聚丙烯酸的反应过程如:有时自由基会在单体上形成,得到不含淀粉的单体聚合,即均聚物。

实验中,淀粉接枝共聚物为接枝聚合物和均聚物的混合物,越高的接枝率使得均聚物越少。

树脂的吸水性主要与其化学结构及聚集态中极性基团的分布状态有关。

为防止吸水性树脂在吸水时发生溶解,往往在合成时加入交联剂,使分子链之间发生交联反应。

树脂网络是吸水能力强大的结构因素,树脂网络的亲水集团是其吸水的动力因素。

淀粉接枝丙烯酸类吸水性树脂的吸水能力可以看成是通过水中的高分子电解质的离子电荷相斥而引起的伸展和由交联结构及氢键而引起的阻止扩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1.3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原理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原理:高吸水性树脂一般为含有亲水基团和交联结构的高分子电解质。

吸水前,高分子链相互靠拢缠在一起,彼此交联成网状结构,从而达到整体上的紧固。

与水接触时,因为吸水树脂上含有多个亲水基团,故首先进行水润湿,然后水分子通过毛细作用及扩散作用渗透到树脂中,链上的电离基团在水中电离。

由于链上同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而使高分子链伸展溶胀。

由于电中性要求,反离子不能迁移到树脂外部,树脂外部溶液间的离子浓度差形成反渗透压。

水在反渗透压的作用下进一步进入树脂中,形成水凝胶。

同时,树脂本身的交联网状结构及氢键作用,又限制了凝胶的无限膨胀。

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受多种因素制约,归纳起来主要有结构因素、形态因素和外界因素三个方面。

结构因素包括亲水基的性质、数量、交联剂种类和交联密度,树脂分子主链的性质等,树脂的结构与生产原料、制备方法有关。

交联剂的影响:交联剂用量越大,树脂交联密度越大,树脂不能充分地吸水膨胀;交联剂用量太低时,树脂交联不完全,部分树脂溶解于水中而使吸水率下降。

吸水力与水解度的关系:当水解度在60~85%时,吸收量较大;水解度太大,吸收量下降,其原因是随着水解度的增加,尽管亲水的羧酸基增多,但交联剂也发生了部分水解,使交联网络被破坏。

形态因素主要指高吸水性树脂的主品形态。

增大树脂主品的表面,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吸收较多的水,达到较高吸水率,因而将树脂制成多孔状或鳞片可保证其吸水性。

外界因素主要指吸收时间和吸收液的性质。

随着吸收时间的延长,水分由表面向树脂产品部扩散,直至达到饱和。

高吸水树脂多为高分子电解质,其吸水性受吸收液性质,特别是离子种类和浓度的制约。

在纯水中吸收能力最高;盐类物质的存在,会产生同离子效应,从而显著影响树脂的吸收能力;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吸水能力也会降低。

电解质浓度增大,树脂的吸收能力下降。

2.实验部分2.1 实验试剂与仪器2.1.1 实验试剂表1实验试剂药品规格生产厂家过二硫酸钾AR 西陇化工股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AR 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胺可溶性淀粉AR 永大化学试剂氢氧化钠AR 永大化学试剂丙烯酸AR 大茂化学试剂厂2.1.2 实验仪器表2实验仪器仪器型号生产厂家电子天平CP213 奥豪斯仪器()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DF-101S 巩义市予华一起有限责任公司2.2 实验过程2.2.1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丙烯酸树脂:取35mL蒸馏水、10 mL丙烯酸于100 mL烧杯中,取 4 g 氢氧化钠用适量水溶解逐滴缓慢滴加至丙烯酸溶液中,使其中和度为75 %,加入0.24 g交联剂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2 g过硫酸钾引发剂,不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然后将烧杯放入温度65℃的恒温水浴中,1h后停止反应;取小块反应产品粉碎干燥。

2.2.2淀粉基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淀粉基吸水性树脂:称取淀粉 1 g 置于100 mL 小烧杯中,加入纯水10 mL 调成淀粉乳,边搅拌边加入 4 g NaOH与6 mL配置而成的溶液,使淀粉完全糊化溶解取35mL蒸馏水、10 mL丙烯酸于100 mL烧杯中,逐滴加入淀粉-氢氧化钠溶液,使其中和度为75 %,加入0.24 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2 g过硫酸钾,不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然后将烧杯放入温度65℃的恒温水浴中,1h后停止反应;取小块反应产品粉碎干燥。

2.3 吸水倍率的测定本实验采用自然过滤法,取0.2 g 完全干燥后的样品,放入过量的水中,静置8 h,使样品完全吸水,用纱布过滤出多余的水,称重。

Q=(W2-W1)/W1W1一干凝胶质量(g),W2-吸水后凝胶质量(g),Q一吸水倍率(g/g)3 结果及讨论3.1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本组探讨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在中和度为75%,引发剂用量为2%本体质量的条件下,改变交联剂用量,得出如下表格:丙烯酸(g)交联剂用量(%)吸前m1(g)吸后m2(g)吸液倍率(g/g)10 3.53 1.049 18.55 16.6810 2.99 1.106 25.91 22.4310 2.42 1.191 44.4 36.2810 1.41 1.225 67.71 54.2710 0.51 1.227 88.48 71.1110 0.29 1.49 124.96 82.8710 0.15 1.49 120 79.54表3-1交联剂用量与吸液倍率数据由图3-2中可以看出,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所得产品的吸水性先增加且在交联剂用量为本体3%时达到峰值而后减少,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当体系不加交联剂时,聚合物是线性分子,不能新橙三围空间网络结构,树脂的交联密度增大,逐渐形成有效的吸水网络结构,树脂的吸水率也相应的增加并达到最大值;当交联剂用量过多时,交联密度打打增加,教练点之剑的网链变短,形成的网络微孔变小,使得水分子难以进去其中,树脂分子的伸展收到阅知,从而导致吸水率开始下降。

102030405060708090吸液倍率交联剂用量(%)图3-2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3.2引发剂用量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本组试验探讨引发剂用量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在中和度为75%,交联剂用量为2.4%的本体质量的条件下,改变引发剂用量,从而得到引发剂用量不同的产品,测吸水倍率得数据表格:丙烯酸(g )引发剂用量(%) 吸前m1(g ) 吸后m2(g ) 吸液倍率(g/g )10 1.08 1.039 44.67 41.99 10 1.51 1.033 45.15 42.71 10 1.75 1.089 48.3 43.35 10 1.99 1.101 48.11 42.70 10 2.59 1.116 47.21 41.30 103.071.10445.8640.54表3-3引发剂用量与吸液倍率数据由上数据绘制引发剂和吸液倍率线形图3-4,由图标可知,随着引发剂用量的上升,所得吸水树脂的吸水性先增大,而后减少,且在引发剂用量为本体的1.75%时到吸水性最佳,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当引发剂量小时,引发活性中心少,反应不完全,导致吸水率低,随着引发剂的用量的增加,分子链上的引发活性中心增多,反应效率变高,所以产物的吸液率也随之增加,但是过量的引发剂也会诱导但体检的均聚反应的反应,均聚程度的增加会导致吸液率下降,从图3-2中可以看出,引发剂与单体的最佳质量比为1.75%40.541.041.542.042.543.043.5吸液倍率引发剂用量(%)图3-4引发剂用量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3.3中和度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本组探讨中和度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在中和度为75%;引发剂用量为本体2%;交联剂用量为本体2.4%的条件下,改变中和度,得出如下表格:中和度(%)吸前m1(g )吸后m2(g )吸液倍率(g/g )65 1.035 44.55 42.04 70 1.129 50.27 43.53 75 1.048 45.67 42.58 80 1.197 49.34 40.22 851.06742.7239.04图3-5中和度用量对树脂吸水倍率实验数据由图上可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和度为70%时,产物的吸水性最佳作为合成吸水性树脂的单体聚丙烯酸,未中和时其酸性较强,聚合速度快,聚合反应不易控制,而且由于其pH 值较低,吸水性树脂在水中难以溶胀,不能产生良好的吸水性能,因此聚合之前需用碱液中和处理,将—COOH 基团变为—COO-Na+.这样得到的吸水性树脂与水接触时,离子型的亲水基团—COO-Na+发生电离,—COO-固定与分子链上,Na+成为动离子,前者间的静电斥力使网络结构发生扩,而为了维持电中性Na+不能向外部溶剂扩散,导致Na+树脂网络外的浓度差,由此产生渗透压使水分子进一步渗入,这样就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其次,由于离解后网络中的—COO-之间与Na+之间同性离子浓度的增加,产生斥力使高分子网络溶胀能力被加强,同时网络中的亲水基团—COO- Na+ 、—OH 都可以和水形成相互作用,因此具有较高的吸水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