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绪论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研究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研究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普通性、多科性、历史性、理论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研究、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研究、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研究、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研究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研究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绪论)马工程版《管理学》电子书_1-16
绪论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时代背景不同,环境特征不同,管理活动的规律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管理学学习和研究的目的就是在揭示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分析这种规律在特定时期的表现形式,探讨如何根据这种规律指导不同情境下的管理实践。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广义上来说,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活动的管理,也包括群体活动的管理。
任何个人即使在从事仅与自己相关的目标活动时,也需要在可利用的不同资源中进行选择。
优先利用哪些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利用这些资源?如何才能利用可支配的资源给自己带来尽可能大的收益?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借助我们自己的统筹管理能力。
即便我们在进行相关活动时能够利用的资源种类有限,可以选择的余地很小,也至少有一类基本问题需要解决: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如何合理地把我们的时间资源分配在不同的活动中?时间管理也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个体活动的有效组织因此也应成为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
个体活动需要管理,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更需要管理。
群体活动的管理首先需要选择群体活动的方向与内容。
这种选择的实质是群体可支配资源的配置方向与配置方式选择,其目的是保证群体从可支配的资源利用中获得最大满足。
但是,群体活动根据定义可知是由一群人完成的活动。
这一群人中的每一个个体的工作能力是有差异的,能为组织提供的贡献是不同的,对组织要求其提供的特定服务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对群体活动的管理不仅要研究资源的利用,而且要研究人的努力的整合。
要通过对人的管理使群体中不同人在不同时空的努力转化成对群体有效的贡献。
(二)一般组织与企业组织持续的群体活动是在一定形式的组织中进行的。
或者说,群体活动的持续进行导致了组织的产生。
我们需要在思考群体活动管理,或者说需要在思考作为群体活动框架的组织管理的基础上抽象出一般的管理规律,然后在概括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一般的管理理论,进而把这些理论移植于其他人类组织的管理。
管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管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管理的含义:管理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有效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任务:⑴实现本组织的目的和使命⑵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所成就⑶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3.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所对应的主要任务:⑴管理的计划职能 (任务: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制定计划配置方案)⑵管理的组织职能 (任务: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变革,组织发展)⑶管理的领导职能 (任务:引领和指导员工,沟通协调,解决冲突,激励下属)⑷管理的控制职能 (任务:确定控制标准,衡量业绩,差异分析,纠偏措施)4.管理的特点: (科学性和艺术性及含义)科学性:反映了管理活动普遍应遵循的准则艺术性:管理必须因地制宜,讲究方式和方法,避免机械、呆板的管理。
即管理的独创性和灵活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互依赖,相互补充。
5.管理者的角色:⑴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⑵信息情报方面的角色⑶决策方面的角色6.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⑴概念职能⑵专业技术职能⑶人际关系职能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重要性不同:人际关系职能是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应该具备的重要职能。
第二章管理学的产生1.巴贝奇的管理思想①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思想。
②提出一种固定工资和利润分享的制度2.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⑴工作定额管理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⑶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⑷标准化管理⑸实行管理职能分工⑹例外管理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被人们称为“现代组织理论之父” 。
⑴三种组织权力的类型:①传统权力,对应的组织形式是“传统的”组织。
②神授权力,对应的是“神秘化”的组织。
③法定权力,对应的是“合理化—法律化”组织。
(★最合理的)⑵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即“官僚体制”或称为“科层体制”。
第三章管理学的发展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⑴霍桑实验:即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管理学笔记——精选推荐
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管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四重含义: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
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效益=高效率+高效果效率(efficiency):单位时间的成果量。
涉及活动方式。
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投入一定,产出增加;投入减少,产出维持不变)效果(effectiveness):通过努力获得的有用成果。
涉及活动结果。
(低效率高效果、高效率低效果、高效率高效果、低效率低效果)效益(performance):社会认可和接受的成果。
效率+效果管理的目标: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管理学特点:一般性、综合性、模糊性、实践性。
管理的性质:1)管理工作不同与作业工作2)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管理具有二重性。
管理的意义:1、管理——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管理。
2、管理和科技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两翼。
3、中国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管理。
2.管理者的角色变化:1、不同管理层次的角色变动(不同管理职能的时间分布)2、组织规模对角色重要性的影响有效管理的五个领域:领域Ⅰ——管理自我领域Ⅱ——管理工作领域Ⅲ——管理人员领域Ⅳ——管理人际关系领域Ⅴ——管理具体情景——罗伯特?K?伯恩斯博士芝加哥大学企业关系中心的创建者和领导者管理环境环境研究的意义:1、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2、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的管理关系3、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
组织的一般环境:1、政治环境2、法律环境3、经济环境4、科技环境5、社会文化环境6、自然环境具体组织的特殊环境:1、供应商2、顾客 3、竞争对手4、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团体组织环境特征的分析:1、环境的不确定性(1)低不确定性:简单和稳定的环境(2)较低不确定性:复杂和稳定的环境(3)较高不确定性:简单和动态的环境(4)高不确定性:复杂和动态的环境管理四职能:计划:为组织确定任务、宗旨、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程序;以及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
绪论——管理学(马工程)
创 新
二、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顺道无为思想 重人求和思想 预谋慎战思想 依法治理思想
1.顺道无为思想
辨道顺道,才能“无为而治”—— • “辨道顺道”,是指在认知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客观规律
的要求设计和完善社会或组织运行的规则。 • “无为”不是消极放任,而是让客观规律自行发挥作用,让每
个人都自觉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选择符合社会和组织需要的恰 当行为,让组织活动在客观规律的约束与指导下有序地进行。
2. 重人求和思想
儒家思想一贯强调人是管 理的核心。
以人为核心的管理,要求 重视人的需要,讲求用人 之道,实现人的和谐。
3. 预谋慎战思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任何活动的组 织展开都要事先谋划。
• 要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管理理论与管理 实践的关系。
• 要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管理理论的一般 抽象与具体运用的关系。
• 要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作为管理对象的 组织活动与组织环境关系。
(二)学习管理学的理论指导、科学思维以及基本方法
2.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科学思维
查尔斯·巴贝奇:《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 • 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带来减少工资支出的好
处。
(三)现代管理学的萌芽与发展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 对生产作业方法的标准化和生产过程组织的合理化进行了系统的
思考。 • 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三)现代管理学的萌芽与发展
3. 管理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4. 试分析管理学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能力提升的关系。 5. 马克思主义对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6. 为什么说“理论联系实际”是管理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2)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的责任(德鲁克)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管理工作和工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法约尔提出)管理的层次: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为什么书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1)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2)管理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3)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
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4)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4、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即管理是有效组织劳动所必需的)和目的性(即管理反映了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5、为什么要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1.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3 管理思想的基本范式1.4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5 管理实践的重要性第二章组织与管理2.1 组织的概念及特征2.2 组织的类型和结构2.3 组织的设计与变革2.4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2.5 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三章决策与计划3.1 决策概述及决策理论3.2 决策模型与决策方法3.3 计划的概念与分类3.4 企业战略规划3.5 经营计划与控制第四章领导与沟通4.1 领导的概念与特征4.2 领导行为与领导力理论4.3 领导风格与领导技能4.4 沟通的概念与要素4.5 沟通技巧与沟通障碍第五章激励与团队5.1 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法5.2 激励因素与激励设计原则5.3 团队的概念与特征5.4 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5.5 团队决策与团队绩效评估第六章控制与评估6.1 控制的概念与作用6.2 控制过程与控制原则6.3 控制方法与控制技术6.4 绩效评估的概念与目标6.5 绩效评估方法与应用第七章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7.1 管理伦理的定义与意义7.2 管理伦理原则与价值观7.3 社会责任的概念与层次7.4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7.5 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实践总结与展望本章主要总结了管理学大一的知识点,包括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组织与管理、决策与计划、领导与沟通、激励与团队、控制与评估以及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内的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丰富而复杂,从传统的科学管理到人本主义管理再到现代的系统管理,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观点。
同时,管理学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密切相关,相互交叉影响,共同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
管理学第一章绪论
二、管理者的分类和角色
(一)管理者及其分类
操作者:只对自己的工作承担责任。 管理者:有下属,需要对下属的工作承担责任。
上层 中层 基层
共同特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即业务技能 人际技能(human skills):沟通、引导、激励 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对复杂事物的分析、判断、抽象、
概括的能力。
高层 中层 基层
技术
人际 概念
(三)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的理论(Henry Mintzberg)
3)领导:指导、指挥、影响下属努力工作以实现既定目标的 过程。
包括指导(方法论)、指挥(命令、指示)、协调、激励 4)控制: 找偏和纠偏。(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偏差)
管理的定义:
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或 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学习意义:
(1)大胆地引进吸收 (2)批判地吸收 (3)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 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 法论。
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 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 实践活动相结合。
基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
计划 15% 18% 28%
组织 24% 33% 36%
领导 51% 36% 22%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绪论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绪论一、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管理学是研究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过程、管理方法和管理原理的学科。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出现开始,随着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管理学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传统管理学、现代管理学和新兴管理学三个阶段。
传统管理学注重人的管理,现代管理学注重科学管理和组织理论,新兴管理学则关注组织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二、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组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其中,管理是整体、协调和利益的实现;组织是分工、协同和系统;计划是对未来进行有意识的行动进行安排和组织;领导是影响他人,实现共同目标;控制是为了使组织的行为符合预期目标。
三、管理学的不同分支和研究领域:管理学涵盖了多个研究领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
每个研究领域都有独特的关注点和理论体系,但它们又相互关联和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不同的管理学分支,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中的各种管理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四、管理学的重要理论和模型:管理学有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模型,这些理论和模型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管理问题。
例如,波特的五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竞争环境,确定自己的竞争优势;麦格雷戈的X/Y理论可以帮助管理者理解员工动机和行为;塔福勒的控制理论可以帮助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组织的运营。
五、管理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管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是一门实践学科。
通过分析实践经验和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的知识。
例如,通过分析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可以了解如何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六、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研究、数据分析等。
通过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管理学者更好地进行管理问题的研究。
最后,总结一下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管理学绪论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教学重点:1. 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管理学的对象和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 管理学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2.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案例分析、相关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管理学绪论相关内容,收集管理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管理?管理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体现?2. 引导学生思考:管理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管理学的定义- 介绍管理学的概念,强调其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科学。
- 解释管理的含义,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2.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介绍管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如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等。
- 强调管理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3.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介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如案例分析、实验研究、调查等。
- 强调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4.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介绍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 阐述管理的五大原则:目标原则、分工原则、激励原则、协调原则、创新原则。
三、案例分析1. 选取一个与企业、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相关的管理案例。
2. 分析案例中的管理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解读。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管理学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关注管理学的应用领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管理学基本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管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二、讲授新课1. 管理学的应用领域- 介绍管理学在企业管理、政府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 强调管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介绍管理学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绪论——管理学(马工程) ppt课件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
• 劳动分工 和协作
古典政 治经济
学
• 行为及其 动机
心理学
政治学
• 权力及其 运行
社会学
• 组织
思考题
1.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企业管理研究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 对其他组织的管理是否也具有指导意义?
2. 现代管理学是如何产生的?这对当代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可能 提供哪些启示?
战略 思维
底线 思维
历史 思维
创新 思维
辩证 思维
(二)学习管理学的理论指导、科学思维以及基本方法
3.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基本 方法。
• 把握管理学的理论体系,理解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工具。 • 用所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工作和生活中的管理问题。
个人都自觉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选择符合社会和组织需要的恰 当行为,让组织活动在客观规律的约束与指导下有序地进行。
2. 重人求和思想
儒家思想一贯强调人是管 理的核心。
以人为核心的管理,要求 重视人的需要,讲求用人 之道,实现人的和谐。
3. 预谋慎战思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任何活动的组 织展开都要事先谋划。
管理学原理——绪论
PPT课件
1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
个体活动管理: • 资源管理 • 时间管理 群体活动管理: • 群体活动的方向与内容 • 人的努力的整合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一般组织与企业组织
工厂制度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
管理学的研究体系
管理学的研究体系是由管理活动的过程特点决定的。 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在哪些方面不同于非管理人员?答: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
2.说明为什么并不总能很容易地确定谁是组织中的管理员。
答:组织以及工作正在变化的性质模糊了管理者与非管理雇员之间的界限,许多传统的职位现在都包括了管理性的活动,特别是在团队中(团队成员通常要制定计划、决策以及监督自己的绩效),非管理雇员也承担着过去是管理者的一部分职责。
补充:⑴管理者: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3.对比三种不同的管理层次。
答:①基层管理者是最低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这些工作生产和提供组织的产品。
②中层管理者包括所有处于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管理着基层管理者。
③高层管理者处于或接近组织顶层,他们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责任。
注: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具有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但都需要某个人来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即需要有人来协调工作和活动,以便能够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什么是管理补充:⑴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要点:①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活动,这些职能一般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②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
③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组织的工作活动。
4.如何理解管理是一个过程。
答:上面要点①。
5.定义效率和效果。
答:①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通常指的是“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②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③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效果是指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涉及事情的结果。
6.解释效率和效果对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管理学考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概念1.管理所要解的基本矛盾:有限的资源与人类无限的欲望之间的矛盾。
(例如,人类的发展需要资源而许多宝贵的自然资源不可多得)2.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通过计划,控制,组织,激励,领导等手段对组织资源进行协调的过程。
(在背诵时,拆分为划线三处,有利于理解)3.管理的作用:解决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并且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用较少的消耗获得较大的收益。
4.管理的要素(1)管理的载体:组织(组织的定义)(2)管理的对象:资源(实物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3)管理的主体:管理者(重点把握图1-2,图1-3)(4)管理的手段:五大职能(计划,控制,组织,激励,领导)(5)管理的目的:有效(区分效率和效果,效率是手段,效果是结果。
书本第8页,1-4段需要重点理解)(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或称管理的二重性)(1)定义:一是指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
在管理学中有一部分内容,诸如质量管理,库房管理,定额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主要是对物的管理,不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这些内容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在不同国家可以通用甚至可以照搬。
另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社会属性。
在管理学中还有另一部分内容,诸如组织目标,组织道德,领导作风,激励方式,管理理念,人际关系等等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属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范畴。
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借鉴较为复杂,不可直接照搬。
(2)二者之间的关系:管理的二重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
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就成了没有内容的形式。
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样,管理的社会属性必然对管理的科学技术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或制约作用。
第一讲 《学校管理学》绪论
2、行为科学理论:西蒙等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研究人、组织的行为动机 研究人、 行为科学 研究人
行为科学理论 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是指用心理学、社会学、 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 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行为产生的原因、人 的行为动机和发展变化的规律,目的在于调动人的积 极性,推动人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研究个人与个人、 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创造 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法约尔 )
• 提出管理过程的五大环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提出管理过程的五大环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控制。 控制。 • 计划:指出要达到的结果、遵循的路线、通过的阶段和 计划:指出要达到的结果、遵循的路线、 使用的手段。 使用的手段。 • 组织:包括组织机构和组织活动,组织是管理活动中最 组织:包括组织机构和组织活动, 关键的环节。 关键的环节。 • 指挥:有力领导。 指挥:有力领导。 • 协调:动态的优化配置资源。 协调:动态的优化配置资源。 • 控制:调节、再决策。 控制:调节、再决策。
• 1、人际关系理论 、 • 梅奥,霍桑实验,认为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有社 会需求:人际友谊、归属、安全、尊重等;强调通过提高对 职工满意度来提高效率;非正式组织影响很大; • 强调员工的动机、工作满意度、非正式组织对提高劳动生产 率的价值。在“人”与“组织”之间,古典管理理论重视组 织,而人际关系理论强调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中的人 际关系,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4、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的作用 、
• 学校需要什么:效率、效益;科学还是 人本? • 私立学校的生命力在哪?——效率 ——效率 • 片面追求升学率反映什么问题?——过 过 于追求效率 • 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 • 于是人们把科学管理理论引入学校管理 之中。
绪论——管理学(马工程)
(三)现代管理学的萌芽与发展
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 分析了官僚组织的构成要素和运行特点,提出并论证了官僚组织
是理想的组织形态的观点。
(三)现代管理学的萌芽与发展
梅奥:霍桑实验,《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 把管理的注意力从生产现场的机器操作转向生产过程的人性方面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 道,不可不察也”。这里的“察”,不仅 仅是强调分析双方资源优劣,而且要 估算用兵动武可能产生的代价,要意 识到“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4. 依法治理思想
管理就是围绕着秩序的建立和维持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建立 和维持秩序可以借助两种不同的方法:
• 人治——依靠管理者主要根据自己判断的实时监督。 • 法治——借助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依法治理,需要依循“明法”“一法”以及“常法”的原则。
管理学原理——绪论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
个体活动管理: • 资源管理 • 时间管理 群体活动管理: • 群体活动的方向与内容 • 人的努力的整合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一般组织与企业组织
工厂制度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
管理学的研究体系
管理学的研究体系是由管理活动的过程特点决定的。 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
,从对人的经济需要的注意转向对人的社会性需要的关心。 • 提出了“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以及“新型的领导能
力在于提高职工满足程度的能力”等观点,开启了管理研究中的“行 为科学”之旅。
(三)现代管理学的萌芽与发展
20世纪40年代以后,诸多学者关于管理特质的多方位研究催生了 “管理的理论丛林”。
周三多《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管理学原理1、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环境、战略、技术与组织结构。
1环境。
主要包括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两部分。
一般环境主要包括对组织管理产生间接影响的诸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技术等环境条件。
特定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直接影响的诸如政府、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等具体环境条件。
2战略。
战略是指决定和影响组织活动性质及根本方向的总目标,以及实现这一总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3技术4组织结构6、非正式组织的含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企业人员在共同的过程中,相互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
这就构成一个体系,称为”“非正式组织”。
(一)积极影响1、满足成员的需要。
非正式组织成员在本组织中可以获得“归属感”、“安全感”等需求的满足。
2、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非正式组织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心理性、情感性因素的需要,成员间的关系由其特定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并且非正式组织一般都有自己的“群体领袖”。
3、有益于组织成员的沟通。
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十分快捷。
4、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非正式组织最基本的优点之一就是它辅助正式组织去完成工作。
(二)消极影响1、这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众行为”现象。
由于非正式组织本身具有一套非成文性规范并以之对其成员施加压力,使其本身表现出一致向外的行动倾向。
2、这类组织中不允许有“标新立异”的成员出现。
一旦出现这类成员,非正式组织将视其为“越轨者”,从而疏远并孤立这个成员,直至将之排斥出本组织,这将影响到整个组织的运行。
3、非正式组织中的成员在本组织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满足的同时,一旦整个组织的结构功能发生变革或组织制度的变动危及到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其成员便会一致抵制这种变革,从而阻碍组织改革的进程。
4、此类非正式组织易于形成一种“集体思维”的模式。
成员之间对群体内共同认可的规范准则持完全信任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心理相容”的趋势,并尽力对之做出一致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7
• 蓝天咖啡 :[严格执行制度一定好吗?] • 帽子故事:[合理授权与培训] • 煮青蛙的故事:[求生法则] • “狼来了”的故事:[诚信是金]
帕金森定律:[以人为本]
分粥制度: [团队的历练]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8
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现代管理原理 第四章 决策 第五章 计划 第六章 组织 第七章 领导 第八章 激励 第九章 控制
一般环境
具体的环境 一般的环境
内部环境
技术 环境
国际 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图 1 -5 组织环境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30
二 环境对组织及其管理的影响
(一) 环境影响组织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二) 环境制约着组织目标 (三) 环境影响和制约组织管理系统发挥
正常功能 (四) 环境对组织管理过程有巨大影响 (五) 环境对组织变革有重要影响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资源。 管理的实质是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协调和整合。
4、管理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职能构成。 这是管理活动区别于一般作业活动的主要标志。
5. 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6.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18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1、动态性 2、科学性 3、经济性 4、艺术性
明确目标 研究条件 制定决策 编制方案
组织
设计结构 配备人员 组织运行 学习变革
领导
指导激励 沟通协调 解决冲突
控制
确立标准 衡量绩效 纠正偏差
2020/3/24
图 1-2 管理职能关系
[第一章 概述]
目标
24
义关于管理问 题的基本观点。
1、自然属性: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 产相联系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28
一 组织环境分类
(一)、内部环境:指组织的文化,它由组织内部所共享的价值观、
规章制度、规范条例、风格特征等内容构成。
(二)、外部环境:存在于组织之外,对组织产生影响的所有要素。
包括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1.一般环境:对组织起宏观作用的大环境,它是一定范围内社
会组织所共有的环境,包括组织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状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16
人力资源 资金资源 物质资源 信息资源
2020/3/24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有效地
组组织织目目标 标
图 1-1 管理过程
[第一章 概述]
17
(二)对管理含义的理解
1、管理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管理必须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这是管理的
基本出发点。
2、管理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管理者必须正视环境对组织的两方面影响
况、社会文化、资源、技术等因素的外部力量。
2.具体环境:指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分环境,它由
对组织运行和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要素组成。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政府机构及
特殊利益团体方面的差异,构成了不同的具体环境。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29
政治 法律
经济 环境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31
第四节 管理者及管理学
一、管理者 二、管理对象 三、管理学的概念及特点 四、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32
一、管理者
(一)管理者:在组织中执行管理职能的人员。
(二) 管理者的层次 ➢ 高层管理者:具有制定重大决策的权限。 ➢ 中层管理者:贯彻指令,把任务落到实处; 检查、协调基层工作,保证任务的完成。 ➢ 基层管理者:组织中最下层的管理者,直
者的技能。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11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一、管理的概念 二、管理的特征 三、管理的作用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12
一、 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定义 1、什么是管理?
上班打考勤 复印管理制度 年终发放奖金 举办员工素质培训 员工出差管理制度 ……
2020/3/24
人际技能:管理者成功的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包括:观察、理解、
掌握人的心理规律的能力;人际交往、融洽相处、与人沟通的能力;
善于团结他人、增强向心力、凝聚力的能力。
概念(思维)技能 :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
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包括:对复杂环境和管理问 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处理与决断的 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34
1、人际关系的角色:常指管理者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
(1)代表人 (2)领导者 (3)联络者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指管理者要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等接
受和传递信息,而且他们还要从组织内部某些方面接受和
传递信息。
(1)监督者 (2)传播者 (3)发言人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按照西蒙教授的看法,管理就是决策,
社会各界人士都逐渐认识到良好的管理在
我们的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渴望成为管 理者的人来说,学习管理学可以获得管理的基 础知识,这将有助于他们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对于那些不打算从事管理的人来说,学习管理 学能使他们领悟其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内部 运作方式。
不过,你不要指望仅从一门管理课程中就
能学会怎样做管理者!
20
(二)管理的作用
1. 管理是一种生产力 2. 管理是一个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3. 管理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是实现现
代化的关键因素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21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及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二、管理的性质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22
一、 管理的职能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15
普伦基特和阿特纳:
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 源(信息、原材料、货币、人员)来制定并达到组织目 标的活动。
综上所述,管理就是在特定环境下, 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决策、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期有效实现组 织目标的过程。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5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由于改进组织的管理方式关系到我 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当你从学校毕业开始你的事业生涯 时,你所面对的现实是,不是管理别人 就是被别人管理。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6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有的学者 人说“管理是第二生产力”。
管理学原理
经济管理学院
2012.2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1
戴维.B.赫尔茨----管理是由心智所驱使的惟一 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
彼得.德鲁克----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 比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 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2
管理早已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之 中。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管理的精与拙已经 直接影响到个人与组织前进速度的快与慢。
但管理从来就没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它具有鲜明的艺 术特性。人们在从事管理活动中,如果忽略实际情况而一成 不变的套用已成为经典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也难以确保管理 活动能够取得成功。艺术性是一种升华,是管理创新的灵魂。 成功的管理是一种在适当时候对适当对象运用适当方法和原 则的艺术。所以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 的统一体。
2、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 相联系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25
第三节 管理和环境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26
资本市场 劳动力市场
企业
政府
原材料市场 商品市场
2020/3/24
图 1-4 市场上的企业
[第一章 概述]
27
管理的环境,主要是指组织环境,即对 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 量。是人们活动所涉及的空间要素,是管 理的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故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制定决策。
(1)企业家
(2)干扰对付者
(3)资源分配者
(4)谈判者
4. 服务者角色
(1)战略导向服务 (2)业务参谋
(3)学习指导
(4)新知识培训
2020/3/24
[第一章 概述]
35
(四)管理者的主要技能
技术技能 :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
法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巧,程序、方法,操作 与工具运用熟练程度等。
[第一章 概述]
14
一、 管理的概念
(美)赫伯特·A ·西蒙(H . A . Simon): 管理即决策。
(法)亨利 ·法约尔(H . Fayol):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美)孔茨(H . Koontz) : 管理是一种正式组织团体中通过别人,并同别人
一道去完成工作的技能;一种在正式组织团体中创造 一种环境,使得人们能达到团体目标,既作为个人又 相互协作地完成工作的技能;一种消除完成工作障碍 的技能;一种能创造最高效率切实达到目标的技能。
[第一章 概述]
13
2、管理是什么?
管理是什么?本质上它是一种思想,一 种对管理者的思维起指导作用的方法论。 由于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实质上是包含了一 系列分析、判断、权衡和选择的思维过程,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管理的 思路,即管理思想,它是企业组织运行的 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