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劳动力需求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研、期末考试必备!!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研、期末考试必备!!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研、期末考试必备!!第一章1、劳动力: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产生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3、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4、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长期: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

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称为短期需求。

5、劳动力需求、供给曲线(图1-1)劳动力需求曲线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π=R-C=QP-(L w+K r)7、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图4-2):在短期定义中,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都先增后减/AP与MP的交点是AP的最大值/MP=0,总产量最大)8、假设企业的产量X增加,价格P不变(完全竞争),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盈亏平衡点)。

9、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当边际收入MR=MC边际成本时,产量X*,获得最大利润。

10、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

11、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

12、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L*W=L1W1+L2W2+…。

13、在长期劳动需求中,资本成为可变的生产要素。

14、等产量曲线: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不同组合,其产量相等。

15、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效应。

(w↑,等产,劳动L1-L2被资本K2-K1取代,等产量曲线曲率越小,替代的可能性加大)。

劳动力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力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劳动经济学课件)
规模工资率上升引起的生 产规模缩减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减少。因 为工资率上升会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供 给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减少市场对产品的 需求,进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E CG
K2
A
K3
B
F X=X0
H X=X1
0
L2 L2
L
D
工资率上升使产量减少的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
一是:供给曲线移动的幅度 二是:需求曲线的斜率 三是:由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等产量线移动的幅度
P
S1
S0
D
0
Q
工资率上升对产量的影响
替代效应:指在产出保持不变的 前提下,劳动的相对价格的变化导致 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例如,当工 资率上升时,资本的价格相对来说就 要下降,从而影响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供需与调配制度

劳动力供需与调配制度

劳动力供需与调配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合理调配企业内劳动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权益,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员工的劳动力供需与调配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劳动力供需:指企业内不同部门、岗位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员工的供应情况。

2.劳动力调配:指依据劳动力供需情况,合理布置、调整和优化员工的工作岗位和职责。

3.用工计划:指企业依据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对全体员工的用工规划。

第二章劳动力供需情况分析与评估第四条劳动力需求的评估1.企业应依据生产经营计划和部门需求,定期进行劳动力需求评估。

2.劳动力需求评估应包含岗位数量、人员结构、技能要求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3.劳动力需求评估结果应及时通知人力资源部门,用于劳动力调配和用工计划的订立。

第五条劳动力供应的搜集与分析1.人力资源部门应利用招聘、内部调岗等方式搜集劳动力供应信息。

2.搜集到的劳动力供应信息应进行分析,包含员工技能、发展潜力、职业意愿等方面的综合考量。

3.人力资源部门应将劳动力供应信息同劳动力需求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为劳动力调配供应依据。

第六条劳动力供需分析报告1.人力资源部门应依据劳动力需求评估和劳动力供应分析,编制劳动力供需分析报告。

2.劳动力供需分析报告应包含劳动力缺口情况、劳动力调配建议、人员培训需求等内容。

3.劳动力供需分析报告应及时提交给企业管理层,供其参考和决策。

第三章劳动力调配与合理安排第七条劳动力调配范围1.劳动力调配范围包含全体员工,不限于特定岗位。

2.劳动力调配可包含内部调岗、岗位优化、员工转岗、全员培训等方式。

第八条内部调岗1.内部调岗是指在企业内部不同岗位间进行的员工调配。

2.内部调岗应依据员工技能、适应本领和职业发展意愿进行合理布置。

3.内部调岗应经过员工本人同意,并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和协议。

第九条岗位优化1.企业应定期对各岗位进行评估和优化,包含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改进。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D、劳动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我国把男60岁,女55岁作为劳动年龄的上限;3.劳动力资源:指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4.劳动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判断一国劳动力资源量的大小,不应只考虑它的数量,还应考虑劳动力人口所具有的平均素质。

劳动力资源还可有潜在和现实之分;5.劳动力资源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劳动力资源较广泛,而社会劳动力的范围较窄。

6.劳动力需求:指一个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7.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8.需求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而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A、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B、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C、工资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F、社会保障制度;G、宏观经济状况;H、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2000年在世界各国中,如果从高至低排列,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排第9位。

3.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4.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的内容是什么A、两种假说的前提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主要是中年妇女构成,其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灵敏的反应性。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3.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4.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5.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6.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希克斯技术进步7.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相同,也需要相对多地使用劳动第二章劳动力供给8 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9主体均衡——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10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11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将提高。

12替代效应——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13均衡——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最大化,即达到了均衡状态。

14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15U-V 分析——从失业与职业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16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业组织的内部。

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

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的含义特征: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2、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其平均素质的乘积..3、论述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答: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下即劳动力价格条件下;有能力并有意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两者缺一不可..劳动力需求与消费品的需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购买意愿和支持能力的统一..如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其直接目的是通过物品的消费获得某种满足..但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生产剩余;也就是为雇主提供利润..当这种生产剩余的能力为零时;需求量不会再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量的大小与价格水平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较的标准是价格水平..只有在确定的时点、确定的价格水平下;才能谈到需求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的问题..因此;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尺度就是工资水平..为论述题时尽量多答4、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及其含义: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假设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生产技术的假设:或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假设技术条件可变..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市场环境的假设:分析劳动力需求还要考虑不同的市场状况..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最常见的是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基本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也就是说劳动力具相同的质量..但事实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5、劳动力需求弹性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可以呈现五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6、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之中..派生需求的概念及其法则最初由马歇尔创立;现人们称之为“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法则表示;其它因素不变时:1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2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7、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1要素替代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从长期看;各要素之间相互替代的可能性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也越大..要素之间替代的难易程度受技术经济、制度方面因素的影响..2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工资水平的上涨会导致产品成本升高;提高产品价格将会带来产品需求的减少;近而导致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量下降..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具有重要影响..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劳动力的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微型企业;一个雇请了保姆的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深入理解需把握的几个要点:1个体决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基本分析;是建立在对劳动者个体的经济决策分析基础之上的..2个体意愿劳动力供给的量与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供给者主观意愿的影响..3时间要素劳动力供给的总和不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还包括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和强度..2、劳动力供给假设: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一般需要做出下列几个方面的假设: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该假设变为劳动者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2市场环境的假设..3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包括哪些答: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7宏观经济状况;8其他因素..4、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5、劳动力参与率假说: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6、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或满足总和..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关系:边际效用=总效用的改变量/商品消费量的改变量总效用曲线:总效用随消费量的增加而以递减的速度增加;达到消费饱和点时;总效用不再增加;曲线为水平状..边际效用曲线:随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7、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A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它表明在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带给主体的效用都一样;均使它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选择顺序在前..特征: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曲线上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比率..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和内部劳动力市场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按照均衡市场的覆盖范围;古典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1局部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态;而不受其它商品价格与供求的影响..局部分析法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2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L.瓦拉尔..2、非均衡概念非均衡理论认为;在现实中;价格并非像传统理论那样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有时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被固定或受到限制;有时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因此市场运行的结果是非均衡的;变量之间是不均等的;理想的供给不等于有效的需求;理想的需求也不总等于有效的供给..3、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1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收敛型蛛网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小;最后能够恢复均衡..2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条件下;工资率波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大;无法恢复均衡..3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封闭型蛛网当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时;工资和就业量在同一波动程度上变动起来的工资率和终点的工资率在同一点上重合;形成一个循环..4、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等于总的边际产品价值;社会可获得最大的产出水平及劳动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以使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差别..3实现充分就业..5、使劳动力供求的结合发生障碍或扭曲的因素1信息不足2过度选择3制度和政策因素..6、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1自愿失业: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着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如最低工资法;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总这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劳动力者失业的现象..2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现象;它不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造成数量限制情形下发生的失业..7、U—V分析U—V分析是从失业unemployment与职业空位vacancies;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8、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答:1员工一般享有较多的在职培训;这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大;从而引起企业用人政策的变化;即企业不轻易解雇员工..内部劳动力市场能有效地保护企业的人力资本;对员工的情绪和企业的凝聚力有稳定的作用..2现在劳动力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企业在调整劳动投入量时;不是任意辞退劳动者而是适当发挥内部劳动市场的机能..内部选用高级空缺职位的人才有利于激励员工..3监于社会制度的竞争压力;西方国家政府鼓励企业采取有利于员工的内部劳动力市场..9、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规则1人事、劳动管理上的规则..2工资、劳动报酬管理上的规则..3教育、培训的规则..4劳动关系的规则..第四章劳动时间1、劳动时间的功能1计量功能2指示功能3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4人际交往功能2、制度劳动时间企业的工作;或多或少需要共同工作..所以企业不可能任由每个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安排劳动时间;劳动者应该根据企业规定的劳动时间进行工作..3、超时工作超时工作是指在法定劳动时间以外继续劳动..超时工作与制度劳动时间内的工作相比;要给付较高的劳动报酬..4、兼职工作兼职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超时工作..二者区别在于;超时工作是在第一职业的制度工作时间之外;在同一地点为同一雇主提供额外的劳动;而兼职工作则是指在第一职业之外寻找其他的工作..5、非全日制就业模式的特征:1经济性因素在决定非全日制就业态势方面起主导性作用..2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多;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少..6、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1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利用;2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产品增多;3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节约能源;4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扩大就业;5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6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1、何谓生命周期近几十年来其变化趋势如何生命周期是指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因此也可以称为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人们的平均结婚年龄、生育年龄在延后;平均寿命在延长;生命周期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与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平均寿命的延长增加了人们的可支配时间;也延长了许多人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时间..2、就业与就学决策:在生命周期中;人们首先面对的重要选择是就学还是就业..随着社会、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在人们对教育的支付能力提高的同时;教育能够吸纳更多的求学者;再加上人们对教育、知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等方面认识的发展;选择就业的年龄出现了向后推移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通过不同年龄组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和大学入学率的变化显示出来..即是进入社会参加就业;还是继续读书多学知识的决定层面..3、婚姻的经济性决策总体上来说;婚姻是不能依当事人个人意愿来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大家庭主义的观念逐渐淡漠;婚姻的决策逐渐成为当事人个人的事情..对个人而言;婚姻有许多经济意义..首先;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规模效用..其次;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婚姻形成的共同生活中;夫妻双方很容易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婚姻所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婚姻还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在婚姻中存在着掌握对方信息不完全或判断失误的情况;从而会在心理、和财产支付上给当事人造成很大成本..人们会根据婚姻的成本的大小来规避..第八章就业与失业1、就业的含义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实现就业需符合以下条件:1就业主体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2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社会劳动..3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的劳动..衡量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就业人数比率:就业人数比率=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2、充分就业的内涵1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始于就业、利息和货币流通一书..凯恩斯把失业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2理论界的充分就业概念:一种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状态;另一种是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失业率为零;而是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3统计学界的充分就业概念:在现实中;有些人用某一具体就业水平指标来描述充分就业..4从供求方面对充分就业的界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处于均衡;国民经济的发展充分地满足劳动者对就业岗位需求的状态;即凡是接受市场工资率就业的人均能就业的状态..1、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我国的失业调查统计中;失业人员是指在规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1登记失业人员:失业人员中以到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方式寻找工作的称为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2_调查失业人员:由于不少失业人员并不去劳动部门进行登记;而登记为失业人员中又有不少通过各种形式就业;登记失业已不能反映我国城镇劳动力失业状况;而应该对失业率进行抽样调查..5、自然失业率的界定自然失业率又称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即在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6、如何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失业率上升这一现象答:与以下因素有关:1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中不同的人口统计组别对失业率有不同的影响..失业率较高的组别在劳动力中占很大份额;自然失业率就会上升..而二战后;妇女和青少年劳动者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他们不断地变换工作;从而使失业率不断上升..2工资刚性程度增强..刚性工资往往阻碍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实现;从而提高了自然失业率..工资刚性一方面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有关;工会的工资谈判也会对其影响..3失业保险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向失业者提供不同标准的失业救济金..一方面不利于人们积极地寻找新工作;另一方面延长了失业者搜寻工作的过程;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4结构性失业增加..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新兴行业对新技能人才需求增加;传统劳动力知识技能已不能满足其需要;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将大量的失业者培训为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7、研究就业与失业状况的重要意义1就业和失业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经济规模扩张;就业增加..经济衰退;就业萎缩;造成失业率的波动..2就业和失业状况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A、从经济增长角度讲;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B、从资源配置角度讲..“奥肯法则”反映出失业与国民经济效率损失之间的关系..3就业和失业状况与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A、失业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蒙受损失..B、失业者将承担极大的心理负担..8、影响就业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来自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三个方面..概括起来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有:1人口因素..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人口是决定劳动力供给量的决定性因素..人口数量和素质直接决定着就业水平..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就业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3制度因素..经济体制、劳动制度对就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4心理因素..实际上就是就业意识;如就业意愿、职业评价、择业动机等;它直接指导着人们的就业行为..9、法国经济学家1803年发表着作政治经济学概论提出了着名的“市场法则概论”..萨伊的就业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1在正常情况下;依靠价格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会迅速地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所消灭..2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偏离均衡的现象是暂时的;是不正常的;因此失业不是内在的..3萨伊法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10、凯恩斯理论从总体来说;是把失业归结为“总需求不足”..他认为;在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三条心理规律的作用下;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将失业分为三种: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1认为有非自愿失业..2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3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11、凯恩斯的解决对策: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构成了凯恩斯主义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因此他提出了医治需求不足、达到充分就业的解决对策..1掘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政府职能;采取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一系列措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放弃节约原则;鼓励消费3应该采取增加投资与提高消费“双管齐下”的方法刺激需求;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应主要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总揽投资..4.通过实行增加政府开支、发行公债、赤字财政和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以刺激经济;增加有效需求;对付经济危机;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12、、菲利浦斯曲线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浦斯绘制出一条表示失业率和工资变动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表示失业率和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称做菲利浦斯曲线..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在失业率高时;相应的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而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的变动率较大..曲线表明;失业减少;工资增长就快;失业增加;工资增长就慢..13、配第—克拉克定理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克拉克研究得出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分布关系的演变规律..主要结论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三产业将增加..14、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的特点:1我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相符..2我国就业结构现状仍然比较落后..3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就业结构受到许多非客观因素的调整;不意识地调整就业结构就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能动力量..。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劳动力需求

2、劳动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思考:带薪休假会增加还是减少劳动需求?
• 劳动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
其对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 它可以划分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每 一时期内,劳动、资本与技术变化的步 伐不一样。
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时间范围
变化的要素
固定不变的要素


劳动
资本和技术
1、基本假设
• 劳动力都是同质的; • 企业求利润最大化; • 企业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是价格的 接受者。
2、基本概念
•生产时期的分类
•其一,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 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 定不变的。 •其二,长期,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均可调整。 •注意:“短期”和“长期”只是相对的时间 概念,不同产业的“短期”和“长期”的时
二、边际产品与边际收入 1、边际产品(边际产量,MP):增加一单位 的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产出的增加量。 劳动力的边际假设当资本投入量不变时)
2、边际收益及边际收入 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带来 的收入的增加量(MR)。 边际收入:边际产品与边际收益的乘积被 称为边际收入。 增加一单位的投入所产生的边际收入被称 为该种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MRP)。 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可表达为:
1、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思考:技术进步会增加还是减少劳动 力需求?
• 含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常被用来分析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即: Q = f(L,K), 它表明了生产中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相 互依存关系。
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案例-东莞毛纺织厂的用工策略
技术系数的概念反映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 各种投入之间的配合比例关系,它可以划分为 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 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 各种生产要素彼此之间不能替代。 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 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变动的。 分析:技术进步的规模效应与替代效应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导论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成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资源配置: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

通过人们的无数次的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力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力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效用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答: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运行规律的科学劳动力具有的特征?1、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2、劳动力的形成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3、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为什么说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工具?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客观现象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定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及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单个)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全社会劳动力供给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为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加总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劳动力参与率即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可分为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和功能组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指标的含义:只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攻击的工资弹性效用是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得的满足,这种满足的程度高即为效用大;反之,就是效用小;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小效用论。

第四章 劳动力需求弹性

第四章 劳动力需求弹性
利改善了。
精品课件
W
矩形面积代表工 会福利, 哪一个
更大?
W0 W
W0
L L0精品课件L
0
D
L
( W W )L ( L ) W L ?
W W L W W L L W ?
W W L L W L
WLWL W L WL
L
L W 1 福利改善
W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劳动力自身工资需求弹性
• 例如在大卖场的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用于采购、存货、客户、财 务管理)、机械化程度(叉车装卸、物流方案)使成本大大降低,大卖场可
达几千平米,可能只要5、60名工人;如果计算机再降价,能够起很大的替代 吗?传统的零售业,一个大店可能也要5、60人,但是规模不能和现代卖场相 比。

资本替代劳动力是一个长期过程,从长期来看,劳动力是可以实现从传
系。两者和劳动力互补的关系似乎更明确。 • 理解途径:原材料、能源上涨的动力是什么?经
济增长和需求,这也同时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这一效应盖过了规模效应。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
• 3、总的来说,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关系很 不明确,需要具体区分劳动力的类别,所 指的劳动力类别越小,和资本的关系可能 越明确。和非熟练工人相比,一般认为熟 练工人和资本的关系更接近于互补。
精品课件
W y o u L a w 4 P L a w 1 Q L a d u
? Ladu
Wyou
L aw2 Ladu L 精品课件 you
第二节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
• 三、一些实证规律的解释 • 1、劳动力和能源是相互替代的; • 2、劳动力和原材料基本上是替代关系。 • 这是实证分析的结果,似乎难以理解这两大关

第四章_2劳动力成为商品

第四章_2劳动力成为商品
= 300 100% 300
=100%
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在当代的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 资本雇佣劳动,占有剩余价值(利润),反映了资产 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即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 值(利润)被资本所有者无偿占有,并不断用于积累,结 果资本所有者越来越富有,劳动者只拿工资不占有剩余价 值,没有积累就没有财产,只能是无产者,因此,在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下,必然存在一个少数的资本家阶级与多数 的无产阶级的不平等的对立,这是一种对抗性的矛盾。 调整资本家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的办法: 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剥夺剥夺者”;二是资本家阶级拿 出一部分剩余价值(利润)分给劳动者。
的活动。
一般 商品 生产 过程
劳动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 商品价值的形成
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 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 劳动结束后的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例题
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 4小时
劳动力价值 40元 生产资料 布2米
劳动力或劳动适龄人口:
年龄处于适合参加劳动的阶段,作为 生产者统计的人口。 人口学一般以16岁-64岁期间的人口 为劳动适龄人口。中国一般规定男子16 岁-60岁期间、女子16岁-55岁期间的人 口为劳动适龄人口。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联 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 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 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 人口老龄化国家。 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 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 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我们已经接 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 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 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 7.7%。从数据可以推断,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 口老龄化国家。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劳动力:1、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3、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4、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平均素质的乘积。

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1、劳动力需要是派生性需求。

2、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3、劳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的假设:1、生产技术假设。

2、组织目标的假设。

3、市场环境的假设。

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边际生产力递减速规律:在短期,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惟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当把可变的劳动调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增加超过一定量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五种状态:1、弹性等于零,此时为完全无弹性需求。

2、弹性小于1,无弹性。

3、弹性等于1,为单位弹性。

4、弹性大于1,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

5、弹性无穷大。

称之为完全有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一的决定要素:1要素替代: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

2、产品需求: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劳动力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所以工资的变动对就业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工资变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

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1、希克斯技术进步。

2、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

3、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上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100%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办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100%年龄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与分子同范围人*100%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劳动经济学4-6章,练习题]

[劳动经济学4-6章,练习题]

[劳动经济学4-6章,练习题]第四章:劳动力需求弹性一、单选题1、产品需求往往会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直接影响,这种影响说明了劳动力需求具有()的性质A、派生需求B、市场需求C、规模效应D、替代效应2、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关系称为()A、生产函数B、生产可能性曲线C、总成本线D、平均成本曲线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D.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4、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B.土地C.技术D.管理5、党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时,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A.大于B.等于 C.小与 D.大于等于6、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A.陡峭B.平缓C.高D.低7、如果资本和劳动总互补,那么资本成本的提高将()A、增加劳动供给并促使工资下降B、减少劳动需求并促使工资下降C、增加劳动需求并促使工资上升D、劳动需求增加还是下降取决于替代效应大还是产出效应大8、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 A.平均成本最低B.总收益最大 C.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D.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9、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B.企业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C.企业不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D.企业不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1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 B.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 C.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 D.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11、如果两类劳动力存在总互补关系,则这两类劳动力需求的() A.自身需求弹性为负值B.自身需求弹性为正值 C.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D.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12、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A.规模效应B.收入效应C.替代效应D.外在化效应13、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包括() A.规模效应和收入效应 B.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D.收入效应和边际效应14、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B.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C.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15、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绝对值较大时,若工资率提高,该类劳动的工资总额()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二、多选题1、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学习笔记】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思考题(完成)

【学习笔记】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思考题(完成)

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思考题第一章劳动关系1.什么是劳动关系?答:劳动关系,也叫劳工关系、劳资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总称。

2.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哪些方面?答:狭义包括:劳动者及工会(总工会、职业工会、行业工会)、用人单位及企业协会。

广义还包括:政府。

3.影响劳动关系运行的环境因素有哪些?答:环境因素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有:一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技术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念等。

内部环境有:用人单位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人员状况、生命周期、管理方式、规章制度、工会、非正式组织、组织文化以及组织变革等。

4.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和手段主要包括哪些?答:主要包括:集体协商、员工参与、三方性机制、劳动争议的处理和劳动立法。

5.政府在处理劳动关系中发挥着什么作用?答:①维护国家利益;②组织作用;③平衡协调作用;④监督作用;⑤服务作用。

6.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答:①通过申诉或仲裁程序为会员提供法律代表参与对劳动争议的裁决;②通过与雇主的集体谈判维护会员的整体利益;③通过工会的组织力量部份制约雇主的职权,维护员工的利益;④可以平衡和协调员工内部不同派系的竞争和冲突,协调对雇主的立场。

7.雇主组织通常以什么形式参与处理劳动关系?答:通常通过参与谈判和采取调解和仲裁的方式参与解决劳动纠纷;或通过政治、选举立法活动间接影响劳动关系。

8.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制度主要包括哪些?答:包括: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三方协调机制、劳动标准体系、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9.请列举三部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立法?答:调整劳动关系实体法:1994年的劳动法;2007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调整劳动关系程序法: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保障监察。

10第二章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1.如何正确理解劳动法的含义?答:在法律体系中,是指劳动法律部门,即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学生-劳动经济学 (总复习2014)

学生-劳动经济学 (总复习2014)

第0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劳动2、劳动力或劳动能力3、劳动经济学二、填空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劳动资源的利用问题B.劳动资源的配置问题C.劳动资源的产生问题D.劳动资源的稀缺问题2、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A.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B.劳动资源的相对稀缺性C.劳动资源的绝对稀缺性D.劳动资源的普遍稀缺性3、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A.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B.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C.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D.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三、判断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5、实证方法:解决“是什么”的方法,描述事物本来的面貌。

规范方法: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

价值尺度:互惠原则。

()6、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后者学主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

()四、简答1、劳动经济学研究特点是什么?2、劳动经济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五、论述1、联系实际分析劳动经济学的重要性。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2.劳动力需求3.短期劳动力需求4.长期劳动力需求5.劳动力需求弹性二.单项选择1.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阶段。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2.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

A需求效应B派生效应C收入效应D规模效应3.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

A.希克斯技术进步B.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C.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D.要素密集型技术进步4.当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 胡学勤 劳动经济学课件+-+修改版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 胡学勤 劳动经济学课件+-+修改版

⒉人力资源的特征
时限性 两重性
人力资源的特征
能动性
核心性
再生性
智力性
(二)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1.人力资源的数量
(1)人力资源的总量 等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减去 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加上劳动适龄人口之外 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2)人力资源的相对量 人力资源的相对量主要由人力资源率和劳动参 与率来算。
1.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劳动经济思想 2.欧洲中世纪的劳动经济思想 3.重商主义的劳动经济思想
在劳动经济学的孕育阶段,尽管 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少的劳动经济观 点,但是,他们的论述还是质朴的、 零散的、没有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
(二)形成阶段
17世纪——20世纪20年代,劳动经济学进入 了形成阶段,成为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其形成主要表现在: 1.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形成奠定了基础 2.历史和制度学派对劳动力市场理论形成提 供了制度研究方法 3.新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 新的分析方法和理论 4.劳动社会理论和劳动管理理论促进了劳动 经济学的形成
(三)劳动的意义

创造了人类自身 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创造了社会财富 推动了社会发展 是人类解疑不尽的重大课题
二、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⒈人力资源的概念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 徳鲁克在1954年出版的 《管理的实践》一书中第一次提出。
理论界对人力资源概念的表述有三种: ①指在业的人力,即指以合法劳动创造社会财 富和提供劳务的人; ②指劳动力资源,即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的总称; ③指全体人口,即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所蕴藏的 劳动能力总和(现实的和潜在的人的劳动能力)
劳动法学

劳动与就业复习资料

劳动与就业复习资料

第一章劳动概述一、劳动:指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名词)首先:劳动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其次: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第三,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劳动;最后,劳动不仅改变了劳动对象,同时在劳动中也改变了人本身及其人类的社会状况。

(了解)二、劳动的分类:(多选)(1)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经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4)技术性劳动与非技术性劳动(劳动在技术上的复杂程度不同)注意后面两个的区别,容易考单选题三、劳动的特征:1.劳动的人类专属性、2.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3.劳动的创造性(简答)劳动方式: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的方式,也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劳动者)和客体(劳动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一、劳动者行为与劳动行为的区别:(多选)(1)首先,劳动者行为不等于劳动行为(2)劳动者行为指劳动者所发生的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劳动行为和非劳动行为。

(3)劳动行为指劳动者改造自然、实现其物质能量转换的具体过程。

是劳动者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劳动者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

二、劳动行为具有系统性:包含动机系统、(包括需要,冬动机、目标三个因素)行动系统、(包括劳动计划、劳动准备、劳动实施、劳动行为)结果系统、(劳动结果、影响)制约系统(微观社会环境、宏观社会环境)(多选)三、劳动行为的类型:(简选)(1)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就是将完整的劳动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岗位,使不同的劳动者固定地承担不同岗位的劳动职位。

(分工形式): 1.按工艺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2.按对象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3.按劳动者技术水平高低原则进行分工(2)劳动协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劳动者或劳动群体,为达到某种共同的目的而在行为上相互配合的行为方式(3)劳动竞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力不相上下的劳动者或劳动群体为争夺同一个目标而发生的行为方式。

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

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

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1. 静态均衡分析
左图中,横轴为就业量, 纵轴为工资率。 当W=We时,劳动力市 场为均衡状态,We为 均衡工资,Le为均衡就 业量。
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1. 静态均衡分析
若劳动力需求曲线不 变,劳动力供给曲线 右移,均衡工资率下 降,均衡就业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 均衡工资率提高,均 衡就业量减少。
资率的影响,还会受到产品市场需求的影响; 劳动力供给除受工资率影响外,还会受到人的主观偏 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三、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分析
劳动力市场上的非均衡因素
自愿性失业与非自愿性失业 自愿失业: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劳动力供 给大于需求而造成的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非自愿性失业:由于产品需求下降使厂商销售发生 困难,对劳动供给的数量产生限制情形下发生的失 业。
三、劳动力流动模型
拉尼斯-费景汉劳动力流动模型
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了改进,是一种从动态角度研究农业 和工业均衡增长的二元结构理论。 他们指出了刘易斯模型的两个缺陷: (1)没有足够重视农业在促进工业增长中的作用; (2)没有注意到农业由于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剩余产 品应该是农业中的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先决条件。
供给、需求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1. 静态均衡分析
a图中,需求收缩形成的力量占优势,均衡工资下降;b图 中供给收缩形成的力量占优势,均衡工资提高。
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Fra bibliotek2. 动态均衡分析
在静态均衡分析中,均衡状态的调整可以瞬时完成,并 未考虑时间因素。而现实中,劳动力供求数量的调整存 在“滞后期”,并涉及预期问题。 对此,提出以下假设: 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t期,执行或实现劳 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期t+1期; 本期的工资率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产出曲线
边际产出曲线
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的总产出、 图4.1 劳动力的总产出、平均产出 以及边际产 出的关系工人人数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3、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品
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品( 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labor)(MRPL): )(MRPL revenue product of labor)(MRPL): 即新增一个单位的劳动力能够为企业带来 的货币价值增量 。 MRPL=MPL P
MRPL=MPL MR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三)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三
1、竞争性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劳动力条件 (1)如果企业是在一个竞争性的劳动力市 场上运行,那么, 场上运行,那么,他们对于自己必须支付 的工资水平是没有控制力的( 的工资水平是没有控制力的(即企业是 工资接受者”),在这个时候 在这个时候, “工资接受者”),在这个时候,劳动力 的边际费用就等于市场工资率。 的边际费用就等于市场工资率。即: MEL=W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第四章 劳动力需求行为分析
第一节 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 第二节 竞争性企业的长期劳动力需求 第三节 劳动力需求弹性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本章学习要点
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 竞争性企业的长期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弹性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第一节
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需求的性质 1. 劳动力需求 宏观角度来说 来说, 从 宏观角度 来说 , 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 率下, 率下 , 各行业的劳动力需求所形成的劳动 力市场需求总量。 力市场需求总量。 从 微观角度来看 , 劳动力需求则是指在一 微观角度 来看, 来看 定的市场工资率下, 定的市场工资率下 , 企业所需要的某种既 定质量的劳动力工时数量或者人数 。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四)利润最大化条件
根据我们在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中所分 析过的,企业如果希望实现利润最大化, 析过的,企业如果希望实现利润最大化,它必须 满足的劳动力条件是: 满足的劳动力条件是: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等于劳 动力的边际收益产品, 动力的边际收益产品,即MPPL × P = w,这一 条件可以转化为下式: 条件可以转化为下式: P = w / MPPL 20) (4-20) 与此同时, 与此同时,企业还必须满足资本使用的最优化条 换言之,想要实现利润最大化, 件,换言之,想要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还必须 能够使所使用的资本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 能够使所使用的资本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 这一条件可以转化为下式: 即MPPK ×P = r,这一条件可以转化为下式: P = r / MPPK 21) (4-21)
(4)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物数量条件: 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物数量条件: MPL=W/ P (4(4-9)
2、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推导
MPL实 际工资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W/P)0 (W/P)1
A
B C MPL E2 E0 E1 劳动力数量
短期劳动力需求(实物条件) 图4.2 短期劳动力需求(实物条件) 工人人数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第二节
竞争性企业的长期劳动力需求
我们在分析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行为时, 我们在分析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行为时, 曾假定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资本, 曾假定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资本,而且其资本的 数量不能随工资率的变化而改变。然而, 数量不能随工资率的变化而改变。然而,生产要 发展, 发展,企业不可能永远不增加劳动力以外的其他 生产要素,所以在长期中, 生产要素,所以在长期中,企业不仅可以通过调 整它所使用的劳动力数量, 整它所使用的劳动力数量,而且可以通过调整资 本的使用数量来对工资率的变化做出反应。这时, 本的使用数量来对工资率的变化做出反应。这时, 企业就可以通过同时调整劳动力和资本的使用数 量组合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目标。 量组合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目标。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在M点相切,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在M点相切,意味着两 条曲线在M点的斜率是相等的, 条曲线在M点的斜率是相等的,即MRTSLK = w / r,其中MRTSLK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它 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是等产量线的斜率,w / r为等成本线的斜 为劳动力价格和资本价格之比。 率,为劳动力价格和资本价格之比。又根据 公式( 14) 公式(4-14)知MRTSLK =-MPL /MPK,所以 我们可以得到: 我们可以得到: MRTSLK = -w / r= -MPL /MPK (4-17) 17) 于是: MPL / w=MPK / r 18) 于是: (4-18) /∆ 用( ∆Q/ ∆L)和 (∆Q /∆K)分别替代上式中 可以得到: 的MPL和MPK,可以得到: 19) /∆ ( ∆L/ ∆Q)· w = (∆K /∆Q) ·r ( 4-19)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由等式( 20)和等式( 21) 由等式(4-20)和等式(4-21)我们可 以得出,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 以得出,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必 须同时满足最优劳动力条件和最优资本 条件, 条件,即: w / MPPL=r / MPPK=P 22) MPPL= (4-22) 23) w= 或MPPL / w=MPPK / r=1/P (4-23) 从公式( 22) 23)可以出, 从公式(4-22)和(4-23)可以出,利 润最大化条件必然能够满足成本最小化 条件, 条件,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并不一定能够 保证达到利润最大化。换之, 保证达到利润最大化。换之,成本最小 化是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 条件。 条件。
(a)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TPP
图 5 2 企 业 的 短 期 生 产 函
.
0 边际和平均实物产 量,MPP APP L1 MPP L’ (b) L2
X APP

0
L1
L’
L2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劳动力的总产出、 劳动力的总产出、边际产出以及平均产出
崔鑫
TPPL APPL MPPL
总产出曲线
资本数量
K0
A
D
F Q3=300 Q2=250 Q1=200
L3
L1
L2
劳动力数量
图4.5 劳动力边际产出递减规律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二)等成本线与企业面临的预算约束
资本数量
C1 /r C0 /r
C0 /w
C1 /w
劳动力数量
图4.6 等成本线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在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一定的情况下, 在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一定的情况下, 企业在某一总成本下所能够购买到的 各种劳动力和资本数量组合便是等成 各种劳动力和资本数量组合便是等成 本线(Isocost Curve)。从数学上来 本线( )。从数学上来 说,在劳动力和资本的价格一定的情 况下, 况下,一定数量的总成本可以购买到 的各种劳动力和资本数量组合可以用 下列线性公式来表示: 下列线性公式来表示: C =wL+rK (4-15)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2.需求可以分为两种: 2.需求可以分为两种: 需求可以分为两种
(1)直接需求 (1)直接需求 (2)间接需求或派生需求 (2)间接需求或派生需求
3.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间接需求 3.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间接需求 或派生需求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二、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一)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推导的几个基本假设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一、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 (一)等产量线及其特征
资本数量
KF KD
KA
F D A B Q2=250 C Q1=200 Q3=300
KB KC
L3
L1
L2
劳动力数量
图4.4
等产量线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等产量线上的每一点的斜率在经济学上被称 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 为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边际技术替代 率是指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率是指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为了 维持同等的产出水平, 维持同等的产出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 动力投入所能够替代的资本投入数量。 动力投入所能够替代的资本投入数量。准确 地说,应当是劳动力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 地说,应当是劳动力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 如果用公式来表述,则为: 如果用公式来表述,则为:
1、所有的劳动力都是同质的 2、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和产品市场上都 是价格的接受者 3、企业是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 4、企业利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 来从事生产, 来从事生产,并且企业只能变更劳动 力的投入数量,而无法变更资本的投 力的投入数量, 入数量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劳动力的 边际收益产品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MRPL 工资率
W0 W1
B C
DL=MRPL
E0
E1
劳动力数量
短期劳动力需求(货币条件) 图4.3 短期劳动力需求(货币条件)工人人数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用数学方法来表示, 用数学方法来表示,劳动力需求既是 实际工资的函数(公式(4 10)), (4),也 实际工资的函数(公式(4-10)),也 是货币工资的函数(公式(4 11)): (4是货币工资的函数(公式(4-11)): DL=d(W/ P) (4-10) DL=d(W) (4-11)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崔鑫
二、竞争性企业的长期劳动力需求 (一)成本固定时工资率变化对成本最小化 曲线推导
点的影响 1.替代效应 : 是指在产出保持不变的情 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 况下, 况下 , 因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而导致的劳动力需求量或企业雇用量 的变化情况 。 2.规模效应 : 又被称为产出效应 , 是指 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 又被称为产出效应, 在其他条件( 尤其是生产技术) 在其他条件 ( 尤其是生产技术 ) 一定 的情况下, 的情况下 , 工资率变化会对企业的总 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进而导致企业扩 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 大或减少总产出, 大或减少总产出 , 而产出规模的变化 又会使得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数量发生 相应变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