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比喻式成语及其与越语成语文化内涵之比较-ULIS

合集下载

含有人体部位的汉语与越南语成语异同点主要原因简析

含有人体部位的汉语与越南语成语异同点主要原因简析

含有人体部位的汉语与越南语成语异同点主要原因简析发布时间:2022-04-06T08:05:37.009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0期作者:阮玉千金(NGUYEN NGOC THIEN KIM)[导读] 本文浅谈含有人体部位的汉语与越南语成语异同点的主要原因简析。

阮玉千金(NGUYEN NGOC THIEN KIM)THU DAU MOT UNIVERSITY, VIETNAM 75100摘要:本文浅谈含有人体部位的汉语与越南语成语异同点的主要原因简析。

为中越学习者学习汉越成语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中越语言文化的深入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人体部位;成语;汉越;异同点;原因1、含有人体部位的汉越成语相同点的主要原因1.1 汉越两族认知方面的共性汉越语含有人体部位成语都可以用来描写人的情感,而且这些人体部位词其在成语中的意义仍然是表示人体部位意义(基本义)的。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这是汉越两个民族对基本人体部位所表示的意义有共同的认知。

比如说,“眼泪”只要人们是悲哀或笑,则脏腑会飘摇,脉络与之有了感应,液道就会打开,津就会上溢,这样就会涕泣而出,从眼睛里涌出来。

所以汉语成语“鳄鱼眼泪”。

鳄鱼:一种生性凶残,捕食人、畜的爬行动物。

传说鳄鱼在吞食人畜时,边吃边流眼泪。

比喻恶人的假慈悲。

越语成语里面也有“n??c m?t cá s?u”(鳄鱼眼泪)也是比喻坏人的假慈悲。

1.2 汉越两族心理方面的共性人们在做出体态动作时往往都是伴随着自身丰富的心理情感因素且受到心理情感因素的制约。

汉语成语“抓耳挠腮”表示一种窘迫与焦急的情感,越语有“vò ??u b?t tai”(抓耳挠头);“捶胸顿足”表示懊悔,越语也有“??m ng?c gi?m chan”(捶胸采足);“面面相觑”说的是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奈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觑:看。

这个体态动作在交际活动中是经常出现的,表示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或是因为现实与自己的期望与设想大相径庭是表现出来的恐惧,无语。

汉越颜色词词义对

汉越颜色词词义对
tay tr ng l p nghi p Anh ta cãi tr ng ñi, và ñ l i cho tôi.
5. 没效果,徒然,无价值等贬义 无价值等贬义:白跑了一趟, 无价值等贬义 白费,白送, 白费,白送,吃白食 6. 象征反动:白色在中国曾经是“反动势力”的 白色在中国曾经是“ 白色在中国曾经是 反动势力” Ngư i 象征, 白色恐怖,白色政权 白狗子,白区 白色政权,白狗子 白区 象征,如:白色恐怖 白色政权 白狗子nông dân lo v mùa m t tr ng. 7. 轻视,不满: 称智力低下的人为“i白痴”, “白 轻视,不满: 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 白 Th áo tr ng án. Tòa x tr ng 了他一眼” 了他一眼” Th c tr ng ñêm 对中国人来说,白色使人联想到“一事无成, 对中国人来说,白色使人联想到“一事无成, 没有价值” 没有价值”。我们越南语 的“tr ng” 却没有这三 个意义。汉语的“ 大都是带有贬义的。 个意义。汉语的“白”大都是带有贬义的。而 越南语的“tr ng” 还带有纯洁,全部的意思。 还带有纯洁,全部的意思。 越南语的 由文化差异带来的。 由文化差异带来的。
• 结婚时,新娘要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红艳 结婚时,新娘要里里外外, 艳的,连头上都要罩上“红盖头” 艳的,连头上都要罩上“红盖头”,在传 统婚礼中还要贴大红喜字。 统婚礼中还要贴大红喜字。 • 在中国的春节里,人们张红对联,刮红灯 在中国的春节里,人们张红对联, 笼,用红纸包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又称 用红纸包给孩子们的“压岁钱” 之为“红包”。 之为“红包”
汉越颜色词词义初步对比
(红-白) 白
颜色词在语言中应用的十分广泛,它除了 可以表达大自然中的美丽色彩外,如汉语 中的“红、黄、绿、白”,越南语中的 “xanh, đ , tím, vàng“…….,同时也体现出了 不同的文化内涵,产生不同的联想。

汉语与越南语含有人体部位成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汉语与越南语含有人体部位成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汉语与越南语含有人体部位成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研究语言不能不研究文化。

因为语言是一个社会集体共同的历史遗产,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的产物。

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成语是最能反映语言文化的一部分。

成语是人们长期沿用、有某种历史源流的古老词语,一条成语从产生到定型,要走过一段漫长的历史道路,要经过语言历史上多次的筛选与锤炼。

这些能存活在汉语与越语词汇中的成语,就像语言中的活化石,为我们研究语言事实上蕴含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素材。

汉越两族成语反映两族的文化,成语是两族文化的微缩景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层次去考察。

1.反映中越两国宗教信仰的文化内涵道、佛两家学说是汉越两族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越成语中,有很多成语涉及到于道、佛两家的学说,其中有不少是和身体部位有关的成语。

耳视目听:用耳朵看,用眼睛听。

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投胎夺舍:夺舍:道家指借新死者的躯体而再生。

迷信说法,人死后躯体消亡,其灵魂能转世投胎,也能借尸还魂。

洗心换骨:道家语,指洗去尘心,换掉凡骨,即可超离凡尘而入圣。

目无下尘:下尘:佛家语,凡尘,尘世,比喻地位低下者。

眼睛不往下看。

形容态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不念僧面念佛面不看僧面看佛面。

佛口蛇心:佛的嘴巴,蛇的心肠。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三头六臂:佛经上所说的天神和阿修罗(意译非天,貌丑好斗,有福无德)往往有种种异相。

三头六臂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

回头是岸:佛家语,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

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佛口蛇心:佛的嘴巴,蛇的心肠。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含有人体部位的越语成语中来自宗教信仰的有以下说法:Bàn tay gà bới thì khó, bàn tay chó bới thì giàu(如鸡的手掌就困难,如狗的手掌就富裕)实际意义:古时候人们占卜的经验:凡是手掌有许多螺纹像鸡刨土似的的人运气就不太好,反过来手掌有清楚的螺纹就富裕,运气好。

以汉语成语和英语习惯用语对比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性

以汉语成语和英语习惯用语对比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性

以汉语成语和英语习惯用语对比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性章宗年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09[基金项目]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阅读策略在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价值研究》,课题编号:L/2013/146[作者简介]章宗年(1962.01.),男,安徽安庆人,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副高),主要研究方向:基础教育高中英语教育教学。

一、汉语成语和英语习语中修辞的对比分析首先,文化传统与文化生活习惯是引导民族文化价值与审美观发展的风向标,中西方之间显著的文化差异决定了两者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行为习惯上的巨大差异。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历史背景、民俗习惯以及价值观等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表现在语言以及修辞上就形成了明显的区别。

其次,汉语成语和英语习惯用语的押韵修辞也明显不同。

无论是英语语言还是汉语,采用押韵修辞的目的都是在于增强口语的语言表达效果,使讲出来的语言流畅并且有韵律感,加深听者的印象。

而不同的是,汉语成语在韵部、音部以及节拍等的对称性上运用了单双重叠、双音节以及四元并列等形式来实现押韵的效果,而英语习惯用语则偏向于头韵、尾韵以及元音叠韵的方式。

最后是英语习惯用语中的一些表意较为含蓄的修辞方式。

委婉作为常规用语的一个分支,通常能够给人们的心理上形成一种模糊感,说话者通过借助隐语、比喻、借代以及缩略等修辞手法来掩饰一些让人觉得尴尬、不愉快或令人生畏的事情。

委婉作为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语言现象,具有突出的社会文化心理标记能够展示出巨大的语言交际作用。

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涉及到委婉修辞的用法,两种修辞语在表达及用法上都具有很多共同点。

区别在于汉语中的委婉语不作为成语使用,而英语中绝大多数委婉语都作为习语来用,因此,我们可以从侧面出发来对比分析这里所反映的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性。

一般来讲,委婉语在政治生活、日常生活和社会敏感话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例如政治生活中“industrial action(工业行动)”“work stoppage(工作停滞)”等均表示罢工;日常生活中有“monthly blues(每月抑郁症)”、“red devil(红鬼)”、“Bloody Mary(血红玛丽)”等均委婉地表达女性的例假;社会敏感话有“call girl(应召女郎)”、“sex worker(性工作者)”均委婉的代指妓女,这些习惯用语的表达可以说是西方文化、历史、社会背景发展的写照。

越汉成语对比研究

越汉成语对比研究

越汉成语对比研究【摘要】:“成语”是既与词、名言、警句相区别,又与俗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等熟语相区别的语言文化单位。

今人所谓“成语”之义,可以周祖谟先生1954年《汉语成语概说》中的界定为代表:“成语就是人民口里多少年来用的定型短语或短句。

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古代文学语言中当作一个意义完整的单位承续下来的。

……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一般都是四个字。

它是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的具有固定性的东西,所以称为‘成语’。

”随着人们对成语认识的逐步深入,对成语研究的领域也不断扩大。

关于成语的研究可以分为成语的整体性研究、成语的语音研究、成语的结构研究、成语的释义研究、成语的语源研究、成语的运用研究、成语的文化研究、成语和其他熟语的比较研究、专书成语研究、不同语言成语的对比研究等。

其中,双语或多语的成语对比研究相当少,特别是汉语成语和越语成语之间的对比。

因此,我们想为成语研究补上这点空缺。

本研究属于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相当系统地、准确地把四千多条越语成语翻译成汉语,指出并分析越语成语和汉语成语的不同及其语言文化成因,提出与越汉成语教学和越-汉成语翻译相关之建议。

实践研究目标为帮助越南学生在汉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更加容易地、准确地将越语成语翻译成汉语成语或直接使用汉语成语。

理论研究目标为通过越汉成语对比来进一步完善越语成语体系以及成语对比方法理论框架。

至于研究方法,我们采用结合描写、翻译对照、分析统计等手段的对比方法,对照分析越汉两种语言在同一时期相对应的成语单位,基本上按照对比研究的五个步骤来进行:1.确定对比范围:4715条越语成语和汉译之后所得到的1760条相应的汉语成语。

2.文献搜集与研究:包括与越汉语成语相关的材料和前人所做过的成语对比研究等两部分。

3.搜集语言材料:因为目前未有越-汉成语词典,所以我们要将4715条越语成语翻译成汉语,以此材料库为本研究的语言材料。

4.分析对比:分析成语结构形式、内容意义以及文化蕴涵等方面。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成语含有“手”、“眼”、“腹”的虚指意义对比研究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成语含有“手”、“眼”、“腹”的虚指意义对比研究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成语含有“手”、“眼”、“腹”的虚指意义对比研究摘要:虚指意义,即虚义、抽象义,是与实指意义、本义相对应的语汇意义。

人体部位成语“手”、“眼”、“腹”的虚指意义是指人体部位不表示它字面上的具体的人体部位的概念,而表示经引伸延展产生的抽象意义以及人体部位词词所兼有某种非人体部位词的性质等含义。

人体部位词“手”、“眼”、“腹”在汉越语言环境中,其本意是对等的,但其虚指意义却存在一些不对等性。

本文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汉语与越南语含有人体部位成语“手”、“眼”、“腹”的虚指意义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汉越手眼腹虚指对比引言有些人体部位,在成语中本是实指,后来虚化为虚指。

但大多成语中的人体部位都是虚指意义。

为了达到本研究的目的,我们专门对汉语与越南语含有人体部位成语“手”、“眼”、“腹”的虚指意义进行对比研究。

这三个人体部位词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蕴含的意义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手与tay1.1 汉语“手”与越语tay相同之处1. “手”引申为“基础”之义。

汉语的“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越语的tay trắng dựng cơđồ白手建立起事业,跟汉语的“白手起家”的意思一致。

越语的tay trắng tay,手白手,多形容倒闭,没有任何东西。

2.“手”引申为“人”之义。

汉语成语“一手包办”,指一人独揽大权,不让别人插手。

“一手承运”比喻一个人独立处理。

越语成语cờđã đến tay棋落到手,比喻某人有好的境遇。

Gắp lửa bỏ tay người把火放在他人手里,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3.“手”引申为“权势”之义。

汉语的“一手遮天”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众人耳目。

越语成语một tay che trời(一手遮天)跟汉语成语一手遮天有同样意思。

4. “手”引申为“应付”之义。

“处理”。

汉语的“措手不及”,比喻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

汉越含“虎”成语的感情色彩及象征意义对比

汉越含“虎”成语的感情色彩及象征意义对比

目录摘要 (I)越语摘要 (II)1.引言 (1)2 含“虎”的汉语成语 (3)2.1含“虎”褒义汉语成语及其象征意义 (3)2.1.1喻指人 (3)2.1.2 喻指人的形象特点 (3)2.1.3 喻指人的性格行为以及品德 (4)2.1.4 喻指事物性质,特点 (4)2 .2.含“虎”的贬义汉语成语及其象征意义 (4)2.2.1 喻指人 (4)2.2.2 喻指人的性格行为 (5)2.2.3 喻指危险处境 (5)2.2.4 喻指事情事物及其状态 (6)2.2.5 喻指人的精神状态 (6)2.3含“虎”的中性汉语成语及其象征意义 (6)2.3.1 喻指人 (6)2.3.2 喻指人的计谋 (7)2.3.3 喻指危险处境 (7)2.3.4 喻指人的形象特点和性格行为 (7)2.3.5. 喻指事情事物 (7)3 含“虎”的越南成语 (9)3.1含“虎”的褒义越南成语及其象征意义 (9)3.1.1 喻指人 (9)3.1.2 喻指人的形象特点 (10)3.2含“虎”贬义越南成语及其象征意义 (10)3.2.1喻指人 (10)3.2.2 喻指人的形象特点 (11)3.2.3 喻指人的性格行为 (11)3.2.4 喻指危险处境 (11)3.3含“虎”中性越南成语及其象征意义 (12)3.3.1 喻指人 (12)3.3.2 喻指危险处境 (12)3.3.3 喻指人的性格行为 (12)3.3.4 喻指人的计谋 (13)4.含“虎”的汉越语成语对比分析 (14)4.1 归纳 (14)4.2含“虎”的汉越成语的相同之处 (15)4.2.1汉越形式和意义相同 (15)4.2.2汉越含“虎”相同的象征意义 (16)4.3 含“虎”的汉越成语象征意义的不同之处 (17)4.3.1 成语文字结构和数字不同 (17)4.3.2汉越含“虎”成语的感情色彩及象征意义的不同之处 (17)4.3.3 含“虎”成语象征意义存在一同原因 (18)结语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汉越含“虎”成语的感情色彩及象征意义对比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200921107 姓名:范青松导师:李蓓摘要说到老虎我们都知道老虎在世界上被称为百兽之王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老虎已成为东方文化象征。

汉越描写人物性格的成语对比研究

汉越描写人物性格的成语对比研究

汉越描写人物性格的成语对比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丰富的成语对人物性格的描写,有着丰富的体现。

由于汉越之间的文字相近,所以汉越文字里描写人物性格的成语也有着相同之处,因此,本文将通过汉越文字中前两
者描写人物性格的成语对比,来探讨其不同之处。

首先,我们从中国古典文学里所使用的描写人物性格的成语对比起,汉越文化中,尤其是
汉语中所使用的描写人物性格成语是很有特点的,有“恣意妄为”、“深谋远虑”、“阴
险狡诈”等等。

这些成语的意义,往往用比喻的方式把事物和性格动作比做,泛指一个人
的性格动作。

而汉越文字中描写人物性格的成语,则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贞节大义”,助于对社会性
质的划分,突出了一个人的道德性格,也有形容一个人的心态和精神,比如“凛然怡然”。

此外,汉越文字中描写人物性格的成语,还有一些只有汉越才有的,比如“慷慨激昂”、“勇猛≤=”,表现一个人的态度和胆量,更加有力地传达了一个人的果敢精神,用精准
的对比使出来的字里表意,更加能准确地传达此人的性格。

因此,通过汉越文字中描写人物性格的成语对比,可以看出,这些成语有着很大的不同,
汉语中的描写人物性格成语,多用比像的方式把事物和性格动作相比做,而汉越文字中描
写人物性格的成语,多用于表达一个人的道德性格,更为准确地传达一个人的性格及心态。

越语

越语

汉越成语来源与结构对比分析——阮氏明慧[越南]汉越成语来源与结构对比分析云南师大国际语言文化学院2002级汉语本科专业阮氏明慧[越南]摘要:成语是一个社会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

它体现每个民族自己的文化内涵。

中越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成语的概念、来源与结构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点,但也有不同之处。

本文主要把两种语言成语的来源与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这有助于更深地了解汉越成语的特点,也助于掌握学习汉越成语的方法,从而提高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关键词:成语;来源;结构;对比;汉语;越语中越两国都是东方国家,都吸收东方文化,所以两种语言之间有许多相同点。

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色彩,再加上成语本身还受到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所以汉越成语也有不同之处。

凑巧我没学汉语之前就对汉语很感兴趣,我已经收集了一些越语常用的成语。

结合学习汉语四年中的经验与体会,我决定选择“汉越成语来源与结构对比分析”作为我毕业论文的题目。

来源是成语的内容,结构是成语的形式,这就是我把汉越成语的来源与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的原因。

对比分析汉越成语来源与结构的异同,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对汉越成语的对比,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汉越成语的共性及个性,进一步掌握汉语成语的特征和规律,并从中发掘出两国共同的语言和文化特征。

一、汉越成语来源对比分析(一)汉语成语的来源汉语的成语成千上万,有的是古代就有了,有的是解放后产生的。

追本穷源,查根问底,我们可以发现汉语成语有如下几个来源:来自古代文献,来自民间口头流传,来自外民族语言和现代创新。

1、来自古代文献成语来源于文献有三种情况:史实的概括,故事的概括,摘取和节缩作品语句。

1.1史实的概括历史事件,有的被史书记载下来,有的被写成各种文学作品,后人又用简练的词组或者短句对它们加以概括。

这些词组或短句流传下来,形式上固定了,就成了成语。

例如:“望梅止渴”、“卧薪尝胆”等。

汉越动物成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对比分析

汉越动物成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对比分析

汉越动物成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对比分析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反映该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通过分析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或多或少我们能了解到这个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不同的民族会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两种不同的语言就会反映出两个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

汉语作为中国人所使用的语言与作为越南人所使用的语言——越南语也不例外。

因此,就汉语与越南语进行的对比工作有助于揭示中越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标签:汉语越南语动物成语文化对比一、汉、越动物成语的文化内涵对比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往。

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离不开语言的交流。

在汉语长时间的影响下,大量汉语词借入越南语里,其中也有不少汉语成语被越南人借用,成为越南语成语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于两国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某些方面的认知也有所不同。

从汉语和越南语中的动物成语就可以看出两国的文化内涵的异同之处。

汉语和越南语中的动物成语,都是借用动物的形象来比喻或评价人们生活中所遇到或看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

如果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特点,并且许多动物之间有着互相依存的关系。

然而,在人类的情感世界里,有的动物的名称带有贬义,有的动物名称却带有褒义。

其实,动物之所以有褒贬之义,是因为被人类冠以或寄托感情。

换句话说,某种动物若是得到人们的喜爱,就会被赋予褒义的感情色彩。

反之,如果被人厌恶的话,就会被赋予贬义色彩。

人对动物的情感是属于主观的,多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信仰。

例如:众所周知的“狗”,在西方文化是“可爱、忠诚”的代名词。

但是在东方文化里,“狗”大多数都与卑鄙、贪婪、不知耻辱等词语相联系。

本文从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宋永培、端木黎明编辑的《汉语成语词典》中统计出823条与动物有关的成语;从越南胡志明市出版社出版,由阮力、梁文坛编辑的《越南成语》中统计出459条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根据已收集与统计的数量,我们将其分成了6组(如下表所示):下面我们就汉、越动物成语中共同出现的一些动物形象,结合成语的褒、贬色彩进行考察,借以分析两国人民对各种动物的认知与文化观念。

X中西成语谚语文化内涵比较演示文稿

X中西成语谚语文化内涵比较演示文稿
starves. ❖ 真金不怕火炼。 A good anvil does not fear
the hammer. ❖ 有钱能使鬼推磨。Money makes the mare go. ❖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 ❖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 鸠占鹊巢 be a dog in the manger
❖ 一箭之遥 a stone’s throw ❖ 一箭双雕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 缘木求鱼 get blood from/out of a stone
第9页,共25页。
【English idioms include: colloquialism, catch phrases, slang expressions, set phrases (phrasal verbs), proverbs 】
valuable opinions)
❖ 琴心剑胆 (having tender feelings,a strong
sense of justice and desire to help theΒιβλιοθήκη weak)第13页,共25页。
英语:as fit as a fiddle/as fit as a butcher’s dog(神采奕奕,非常健康)
friendship/peace)”也找不到与之全部或部分对应的英语成 语。
第12页,共25页。
汉语:归心似箭 (only too eager to go back home) ❖ 结草衔环 (be deeply grateful to sb.for his

汉越十二生肖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汉越十二生肖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223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学 术 论 坛中国的十二生肖指的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12种动物。

越南使用的十二生肖同中国大致相同,但其中有一个生肖与中国不同,就是越南没有“兔”而有“猫”。

因此,中国的“兔年”,在越南就是“猫年”。

本文的研究对象限定在汉越语中的十二生肖,以上十三种动物都将涉及到。

这些动物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在汉越语中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汉越十二生肖中文化内涵大致相似的动物词语(1)虎。

“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三,谓“寅虎”,越南语称之为“h 、hùm、cùp”。

虎一直被称为百兽之王,它威武勇猛、彪悍强健、令人畏慎崇敬。

它在两国人民的心目中都是威猛有力、凶暴大胆、危险可怕的象征。

例如:汉语中的“如狼似虎”、“身寄虎吻”等都表示“虎”的“凶猛”和“危险”之意。

在越南,人们甚至将虎称为“n g b a mi (三十老爷)”。

相传在以前,一到年三十,老虎就会到各个村子里去吃人,因此人们便将老虎称为“ng ba mi”。

从越南人对老虎的这个称呼我们知道,虎在越南也被视为凶猛、危险的象征。

但正是由于老虎的这种自然属性,人们又将其视为威望、权力和力量的象征。

在中越的传说中,白虎、青龙、朱雀和玄武成为镇守四方的四神。

而越语许多与虎有关的词语,也都与汉语一样,是力量、威严和吉祥的象征,如越语的“h tng”(虎将) 也用于比喻勇猛、强壮的将士;“h”(虎士)用于比喻英雄好汉;“r ng cu n h ng i”用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r ng ch u h ph c”用于比喻势力强盛、雄据一方等等。

“虎”是一种属于人们“敬畏”的动物,但它的一些特性却被人们用来描述日常生活中一些褒义的“东西”:“nam th c nh h ”(男吃如虎,表示男的一般吃的很多,很快)、“h d kh ng ǎn th t con”(虎毒不食儿,老虎再歹毒也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等。

汉越情感成语对比分析

汉越情感成语对比分析

而是整体隐喻惧怕的情感 。 其他例子如 dh d c o 凌 v
【 稿 日期 ]0 1 0 — 8 收 2 1 - 9 2
【 网络 出版】t :w c k.e/c /eal 51 6. .0 1 1 71 5 .0 166 0 . ml CNKI4 —1 6 / 2 1 1 1 .6 80 1 ht / ww. i t ms ti4 . 8C2 1 1 1 .6 8 1 0.9 21ht p/ n n k d / 2 2 :5 2 8 C.0 1 1 71 5 .2
【 要】 摘 成语历来是外语学习者最感头痛的问题之一, 成语特殊的语义建构方式和丰富的比喻义是造成这一问
题 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 比分析 汉越语 中情感 成语的表 现形式、 语义构建及 隐喻模 式, 发现其共性和个性差异规 律, 为学习和使用 汉越 情感成语提供借鉴。 【 关键词] 汉语 ; 越语 ; 情感成语; 认知 ; 比 对

饭不思 、 食不下咽 、 七窍生烟等。 汉越情感成语中这 种整体隐喻的语义建构模式是较为普遍的。 2以显 珊 I语 素进 行 比喻 性的具体 描述 . 生
使 用 显现 性语 素 指 明某 一 情感 , 并结 合 其 他语
“ 愤怒是热”“ 、悲伤和恐惧是冷” 如满面春风 、 。 怒火 中烧 、 寒心酸鼻 、 寒毛直竖 、 直 1 g ad ( m t n m ta 心悦 6 . 神怡 ) nn n 6 g h i( 、 6 g a nn p6 肝肺俱热 ) s 1 h g 、qa . n
成语 “ 心胆 俱 裂 ” 也并 非描 述 “ 和胆 破 裂 ” 心 的情 况 ,
二、 汉越情感成语的 陛特征
( ) 一 表现形式上的共性
从形式上看 , 汉越情感 成语大多都 由四个字构 成。 汉语情感成语超过九成为四字格 , 越语 中的四字 格情感成语也达 6%。 5 此外 , 构固定性是汉越情 结 感成语共有的基本特征 。 一点表现在两方面 :1 这 ()

汉语比喻式成语及其与越语成语文化内涵之比较-ULIS

汉语比喻式成语及其与越语成语文化内涵之比较-ULIS

汉语比喻式成语及其与越语成语文化内涵之比较Thµnh ng÷ so s¸nh trong tiÕng H¸n vµ®èi chiÕu hµm ý v¨nho¸víi thµnh ng÷ tiÕng ViÖt阮氏芳越南外贸大学提要:汉语比喻式成语是根据汉语修辞学对比喻式的定义界定的一类成语。

从类型上看汉语比喻式成语以明喻、借喻居多,此外还有暗喻和引喻两种类型。

这种成语的数量不多,但它们蕴藏着很浓厚的文化内涵。

比喻式成语的文化内涵主要通过喻体表现出来。

从汉语比喻式成语和越语成语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和越南文化习俗上的一些共性和差异。

关键词:比喻式成语、汉-越对比、文化内涵一、引言成语是每种语言文化的精华。

成语中浓缩了每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不同,地理、自然等条件也有差别,所以每种语言的成语蕴藏着该民族较为深厚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

汉语比喻式成语更是如此。

比喻式成语的文化内涵是通过汉民族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本体和喻体表现出来。

中、越两国语言、文化的接触与交流在历史上源远流长。

由于历史、文化和地理等的密切关系,两国人民在思维、文化习俗上有很多共同之处。

比如说,为了表示心里很乱,中国人用“心乱如丝”这一成语。

而与之相同越南人说“Long roi nhu to vo”。

因为中国和越南都有桑蚕业,对丝绸都有些共同的认识。

又比如说,中国人和越南人都用黄金、美玉形容好话,汉语用“金玉良言”,越语中也有“Loi vang tieng ngoc ”。

尽管如此汉、越比喻式成语之间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这是由于中、越两国之间存在着地域和民俗上的差别,各自都有独特的特点。

这一切在汉语比喻式成语和越语比喻式成语的对比中就很突出。

从中英比喻性词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英比喻性词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英比喻性词语看中西文化差异摘要:比喻性词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而又独特的现象,可以通过成语、俗语、谚语、习语、典故、格言、神话故事或某些文学作品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广泛存在于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中,且各自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本文力求从英汉两种语言对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选择上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比喻性词语中西方文化文化差异比喻性词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法的集中表现,简洁明快寓意深刻,体现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语言精华,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色彩。

英汉语属不同语系,其比喻性词语受到不同文化影响,各自的表达方式也相差甚远,下面就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来探讨中西比喻性词语的表达方式。

1 地域差异中西方人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各自的主观感受不尽相同,反映在语言上自会存在文化上的差异。

英国属于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出现了很多与海洋相关的比喻性词语,例如:keep one’s head over water(奋力图强)cast an anchor to windward(未雨绸缪)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one’s net(抓到篮子里都是菜)。

而中国是以陆地为主的传统的农业国家,也就产生了大量与农业有关的比喻性词语,例如:follow the vine to get the melon(顺藤摸瓜)As you sow,you will 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此外,地理位置和环境的不同也会让人对同一比喻性词语产生不同的内涵联想,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曾写过一首《西风颂》,其中有一千古佳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西风,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中国人可能对此感到困惑。

凛冽的西风使人倍感寒冷;诗人为什么要歌颂西风呢?这是因为英国和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季候正好相反,当西风从大西洋向东吹来时,即将西风送暖,春暖花开,非常具体地体现了由于地理环境所引发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藏、汉语比喻文化内涵比较与翻译

英、藏、汉语比喻文化内涵比较与翻译

英、藏、汉语比喻文化内涵比较与翻译
才让草
【期刊名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法是一种国际语言现象,是各民族在认识自然、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共同创作的.通过对英、藏、汉语自然物比喻、动物比喻、人或事物比喻以及比喻思想文化内涵比较及翻译,可以看出英、藏、汉语比喻表达法具有的共性为人类文化的交流、发展和融合带来很多便利,而从思想深处认识语言之间所具有的共性是进一步促进各民族间交流和沟通的基础.
【总页数】5页(P67-71)
【作者】才让草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214
【相关文献】
1.英、俄、汉动物比喻的比较及翻译 [J], 费玲
2.英·汉翻译学在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中建构--关于"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的科目理据 [J], 班荣学;赵荣
3.汉藏比喻辞格的比较与翻译 [J], 郭登元;
4.英、汉习用性比喻中的喻体比较与翻译 [J], 李国南
5.浅谈英汉语言中比喻性词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J], 赵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比喻式成语及其与越语成语文化内涵之比较Thµnh ng÷ so s¸nh trong tiÕng H¸n vµ®èi chiÕu hµm ý v¨nho¸víi thµnh ng÷ tiÕng ViÖt阮氏芳越南外贸大学提要:汉语比喻式成语是根据汉语修辞学对比喻式的定义界定的一类成语。

从类型上看汉语比喻式成语以明喻、借喻居多,此外还有暗喻和引喻两种类型。

这种成语的数量不多,但它们蕴藏着很浓厚的文化内涵。

比喻式成语的文化内涵主要通过喻体表现出来。

从汉语比喻式成语和越语成语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和越南文化习俗上的一些共性和差异。

关键词:比喻式成语、汉-越对比、文化内涵一、引言成语是每种语言文化的精华。

成语中浓缩了每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不同,地理、自然等条件也有差别,所以每种语言的成语蕴藏着该民族较为深厚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

汉语比喻式成语更是如此。

比喻式成语的文化内涵是通过汉民族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本体和喻体表现出来。

中、越两国语言、文化的接触与交流在历史上源远流长。

由于历史、文化和地理等的密切关系,两国人民在思维、文化习俗上有很多共同之处。

比如说,为了表示心里很乱,中国人用“心乱如丝”这一成语。

而与之相同越南人说“Long roi nhu to vo”。

因为中国和越南都有桑蚕业,对丝绸都有些共同的认识。

又比如说,中国人和越南人都用黄金、美玉形容好话,汉语用“金玉良言”,越语中也有“Loi vang tieng ngoc ”。

尽管如此汉、越比喻式成语之间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这是由于中、越两国之间存在着地域和民俗上的差别,各自都有独特的特点。

这一切在汉语比喻式成语和越语比喻式成语的对比中就很突出。

比如说中国人用“寒蝉”来比喻“闭口不出声”或“哑口无言”,说“噤若寒蝉”。

类似的意思,越南人则用“稻谷”和“蚬”来比喻,即用“Cam nhu thoc、Cam nhu hen”。

我们再看这个例子,表示“满不在乎地,好象没有听见一样”越南人用很形象、很有民族特色的一种食物来比喻,是“Banh chung ngay tet”,说“Dung dung nhu banh chung ngay tet”,而汉语中说“恬若不闻”或者“置若罔闻”。

有这样的差异显然是由于中、越两个民族在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对客观世界不同的认识的结果。

本文是在考察共有2703条成语的《五用成语词典》的基础上对其中的256条比喻式成语进行的研究。

二、汉语比喻式成语的类型及语法结构1.有关“汉语比喻式成语”术语及其比喻类型关于本文涉及到的问题,过去中国成语学家有过研究,但他们的提法和研究范围不同。

学者们主要以成语的比喻意义作为界定研究对象的标准,因此采用了“用比喻意义的成语”(史式,1979年)、“比喻义的成语”(马国凡,1985年)、“比喻性成语”(潘维桂,1987年)、“比喻关系的描述式成语”(倪宝元,1990年)等说法。

至于成语的类型,多数学者都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而没有引喻一类(史式,1979年、潘维桂,1987年、倪宝元,1990年),还有,有的学者认为除了明喻类成语外,其它成语都归入暗喻类(马国凡,1985年)。

根据这些学者的观点,“比喻义的成语”或“比喻性成语”等除了格式上是比喻式,如明喻类的“安如泰山”、“目光如豆”等;暗喻类的“草木皆兵”、“积沙成塔”;借喻类的“生龙活虎”、“鸡毛蒜皮”等,具有比喻意义的成语,如“背道而驰”、“移花接木”、“冰清玉洁”、“珠圆玉润”、“土崩瓦解”等也是他们的研究对象。

与前人相比,我们的提法不同,采用了“比喻式成语”。

首先我们根据修辞学对比喻式的标准,从成语的形式的角度出发,同时兼及成语的意义。

我们没有以成语的比喻意义作为唯一的界定标准。

我们的研究对象形式上就是修辞格中的比喻式。

可以说本文的研究范围比前人的更小一些。

我们对汉语比喻式成语各种类型的界定如下:(1)明喻类成语,基本公式为“甲如乙”,其中“甲”是本体、“乙”是喻体,“如”是比喻词,如“安如泰山”、“目光如豆”、“相敬如宾”等。

明喻类成语数量较多。

至于其及其它类型的数量请看下面的表1。

明喻类成语中本体和喻体之间一般都有很明显的相似或相类关系。

有些明喻类成语除了本体、比喻词、喻体外还有喻解,如“心乱如麻”、“心急如焚”等。

明喻类成语的本体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

这种成语的喻体一般都是名词,也有动词或词组。

明喻类成语还有变体形式,即不出现本体,如“如蝇逐臭”、“如鸟兽散”、“如虎添翼”等。

这些成语的喻体一般都是词组或一个主谓结构。

有些明喻类比喻式成语连用了两个比喻词和两个喻体,如“如狼似虎”、“若即若离”等。

这些成语的两个喻体语义上或者是相近或者是相反。

明喻类成语有“如”、“若”等比喻词作为明显的标志。

这类成语中被比喻要素(甲)和比喻要素(乙)可以是一个事物或一个状态,也可以是一个行为、动作。

要注意的是有些成语形式上含有“如”、“同”等词,但不是明喻类成语,如“视同一律”、“恰如其分”、“一如既往”等。

这些成语形式上是明喻式,但没有喻体,而且也没有比喻意义。

(2)暗喻类成语,数量最少。

其基本公式为“甲是乙”,如“浑身是胆”、“草木皆兵”、“聚沙成塔”等。

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比明喻更加紧密。

这类成语以“是”、“皆”、“成”等比喻词为标志。

暗喻类成语的本体和喻体一般都由名词组成。

有些暗喻类成语本体前还有一个动词。

通过这个动词和比喻词对本体和喻体的描述表达了成语的比喻意义。

暗喻类成语中被比喻和比喻的要素一般都是指事物,也有少数指状态、行为等。

有些含“是”、“为”、“成”等词的成语,但不是暗喻类成语,如“铸成大错”、“口是心非”、“惟利是图”、“朋比为奸”“狼狈为奸”、“妇孺皆知”、“比比皆是”等。

这是由于汉语成语中还保留着古汉语词汇、语法的一些特点,而且这些成语中也没有喻体,即比喻的事物。

(3)引喻类成语,公式为“甲乙”或“乙甲”,引用前面的事物比喻后面的事物或引用后面的事物比喻前面的事物,如“一刻千金”、“雕虫小技”、“车水马龙”等。

这类成语中有由名词或名词性词语组成的被比喻物和比喻物。

本体和喻体一般都是定中结构。

本体和喻体之间不需要比喻词连接。

引喻类成语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也是相类关系,它们构成对偶平行格式,很整齐并富有节奏感。

关于引喻类成语的构成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单喻,整个成语由一个本体和一个喻体构成,如“一刻千金”、“敝帚千金”等。

一种是连喻,即连用了两个本体和两个喻体,如“米珠薪桂”、“狼心狗肺”等。

还有,有些成语用两个喻体喻指同一个本体,如“人山人海”。

(4)借喻类成语,数量最多,公式为“乙”,如“龙潭虎穴”、“一盘散沙”、“漏网之鱼”、“惊弓之鸟”等。

借喻类成语只出现喻体。

用来指代被比喻物的喻体要由指事物的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

有些借喻类成语只有一个喻体,是单喻类成语,如“一路货色”、“燃眉之急”等。

有些成语有两个喻体,如“城狐社鼠”、“虎穴龙潭”、“暴风骤雨”等,甚至有四个喻体,如“魑魅魍魉”、“声色犬马”。

单喻类成语的构成一般都分为偏、正两个部分,如“雨后春笋”、“瓮中之鳖”、“井底之蛙”、“万应灵丹”。

这两个部分可以紧接在一起或由“之”字连接。

无论是否有连接成分,成语的意义主要由修饰成分起作用。

比如说,若只说“春笋”人们就很少联想到某种事物的数量特别多,但是前面加上“雨后”人们马上就能想象到事物的繁多。

再如“惊弓之鸟”,如果没有“惊弓”这一修饰成分我们就难以联想到蕴藏在这条成语中的含义。

1各种类型的成语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而且其数量很不均匀,包括明喻、暗喻、引喻和借喻等四种类型。

明喻、暗喻类成语的比喻词都是单音节词,修辞学中双音节而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如明喻式的“好象”、“好比”、“仿佛”、1由于本文的材料数量不大,因此在论文中的所有数字我们都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只保留整数后的一位暗喻式的“变成”、“成为”、“叫做”等一般不为成语所接纳。

关于比喻式成语的格式及其构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必要条件:明喻、暗喻类:形式上必须有比喻词必须有喻体(喻体是做比的事物、状态或现象)引喻、借喻类:形式上主要由名词或名词词组构成的体词性成语。

2. 汉语比喻式成语的语法结构与一般成语相同,汉语比喻式成语的语法结构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因为很多成语是浓缩的形式,同时古汉语词汇语法的残留使得难于分析其语法结构。

鉴于本文的重点在于汉语比喻式成语的类型及文化内涵,所以在此我们本着简单化的原则不打算深究。

由于汉语比喻式成语都是比喻辞格,所以它们的语法结构没有一般成语那么丰富,常见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1)主谓结构,例如:囊空如洗、浑身是胆、一刻千金(2)联合结构,例如:如花似玉、车水马龙、洪水猛兽(3)定中结构,例如:拿手好戏、瓮中之鳖、一盘散沙(4)兼语结构,例如:画地为牢、指鹿为马(3)述宾结构,例如:如鸟兽散、如虎添翼至于比喻式成语语法结构的分布请看下表从上表可见汉语比喻式成语的语法结构分布很不均匀,以主谓和联合结构居多。

具体到不同的比喻类型又如下面的表3各有参差。

下:2.1明喻类成语明喻类成语一般都是谓词性成语。

明喻类成语中,主谓结构占着很大的比例,因为很多明喻类成语的基本型是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构成,如:“口若悬河”、“目光如豆”、“杀人如麻”等。

述宾结构也比较多。

这都是明喻类成语的变体形式,是由比喻词和喻体构成的谓词性成语,如“如虎添翼”、如获至宝“等。

此外还有联合结构。

这都是连喻类变体形式的成语,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

2.2暗喻类成语大部分暗喻类成语形式上与明喻类成语的基本型相同,即这种成语的语法结构主要也是主谓结构,如:“草木皆兵”、“浑身是胆”等。

此外兼语结构也相当多,如“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等。

2.3引喻类成语引喻类成语形式上本体、喻体俱全,只缺比喻词。

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或是平行的联合关系或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所以其语法结构主要是联合式,如“舌剑唇枪”、“狼心狗肺”等、主谓结构,如“一刻千金”、“敝帚千金”等。

引喻类成语还有紧缩结构,即“一发千金”。

2.4借喻类成语借喻类成语,因为都是由名词或名词词组构成的体词性成语,所以语法结构主要是定中结构,如“众矢之的”、“拿手好戏”等、联合结构,如“东鳞西爪”、“生龙活虎”等,也有紧缩结构,如“南辕北辙”。

总之,汉语比喻式成语的语法结构没有一般成语那么丰富,但也是个较复杂的问题,包括主谓、述宾、联合、兼语、定中等多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