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基础化学课件-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物理破碎的方法使大颗粒物质分散成胶粒的 分散法
用化学反应使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粒的凝聚法。 例如: 将FeCl3溶液缓慢滴加到沸水中,反应为 FeCl3 + 3H2O → Fe(OH)3 + 3HCl 生成的许多Fe(OH)3分子凝聚在一起, 形成透明的红褐色溶胶
二、溶胶的性质
(一)溶胶的光学性质
3 + NO Ag Ag +
O3
团结构的简式:
NO3-
Ag
AgI胶团结构示意图及胶
+A
g+
Ag A Ag g+
NO
+
+
NO3-
3
(AgI)m
NO 3 + + Ag AgA g+
-
NO3-
NO3-
例 题
以KI和AgNO3制备AgI溶胶时,KI过量与AgNO3过 量的情况有何不同? 若KI过量,AgI胶核优先吸附与其组成类似

外加电解质 不敏感,加入大量造成 敏感,加入少量引起聚沉 离子的影响 盐析
第四节
一、凝胶和胶凝
凝胶
在一定条件下,使高分子或溶胶粒子相互聚合连 接的线形或分枝结构相互交联,形成立体空间网状 结构,溶剂小分子充满在网状结构的空隙中,失去 流动性而成为半固体状的凝胶(gel) 凝胶化过程称为胶凝
二、凝胶的分类
(一)表面能与表面张力 将相内部的分子移到表面上,就必须克服向内的 引力而作功,所做的功转化为移到表面层的分子的
位能,称为表面能,用 G 表示。 表面能
G=σ · A 比表面能 只要有界面存在,就一定有表面能存在 表面积
物质的分散度越大,表面积越大,表面能也就越大 比表面能在数值上等于相界面的表面张力 在恒温恒压下,沿着液体表面作用于单位长度表 面上的作用力,称为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用
胶核 吸附层
胶粒
胶团
扩散层
胶团结构中带电荷的部分: 吸附层、胶粒、扩散层
胶团结构中不带电荷的部分:
胶核 、胶团
胶体溶液亦不带电荷!
K+
用AgNO3和KI制备AgI 溶胶,KI过量时,AgI胶
K
+
K
+
K+
K+ K - I- I-I -I - K + I (AgI)m
+
K+ K+
K+ - I- I I I -
(二)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溶胶粒子时刻处于无规则的运动状态,因而表现 出扩散、渗透、沉降等与溶胶粒子大小及形状等属
性相关的运动特性,称为动力学性质
1. 布朗运动
因为介质分子不断碰撞这些粒子,碰撞的合力不 断改变其运动方向和位置,成为无规则的运动
2. 扩散与沉降
在重力场中,胶粒受重力的作用
而要下沉,这一现象称为沉降
Na3PO4聚沉能力最大, AlCl3聚沉能力最小 溶胶胶粒带正电
第三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一、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及其稳定性 高分子化合物(polymer)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的化 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在液态的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单相分子、 离子分散系统称为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分散粒径在1~100nm的胶体分 散系范围内,所以也有一些胶体分散系共有的性质。
-
HSiO3SiO32-
+ +
H+ H+
ClClCl-
Cl
-
(二)胶团结构
Cl-
Cl
-
Cl-
胶核
Cl-
Cl -
Cl Cl
Fe O+ Fe O + FeO+ + Fe O + O Fe
ClCl
-
FeO+ FeO++ FeO + O Fe
Fe O+ F eO +
Cl
Cl-
Cl-
Cl -
Cl
-
Cl-
{[Fe(OH)3]m · nFeO+ · (n-x)Cl-}x+ · xCl 胶核 吸附层
大于液体内部粒子的浓度,以降低表面张Fra Baidu bibliotek。
(二)吸附现象
吸附:物质在相界面上的浓度自动发生变化的 过程。 吸附可发生在任何两相的界面上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积无法自动变小,常常吸附其他物质以 降低表面能。
液体表面的吸附 液体表面会因为溶质的加入而产生吸附,液体 的表面张力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一节 胶体——高度分散系统
胶体化学是研究广义的胶体分散系的物理化学 性质的一门科学。
药物制备、使用和保管过程中应用到大量胶体 方面的知识。 从胶体观点而言,整个人体就是一个典型的胶体系 统,人的皮肤、肌肉、血液和毛发等都是胶体系统。
胶体和晶体不是不同的两类物质,而是物质的两
种不同的存在状态。
胶体是一种高度分散的系统
σ( N· -1)表示。 m
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多相系统表面张力越大,系
统越不稳定,有自发降低表面张力的趋势
讨论
通常自发降低表面张力有两条途径:
液滴形成球状或分散的微小液滴聚集在一起自发
降低表面积;
自发吸附(adsorbate)周围介质中能降低其表面张
力的其它物质粒子填入表面层,使表层粒子的浓度
0.067
K3[Fe(CN)6]
0.08
单位: mmol · -1 L
例题
为使10.0 mL某溶胶聚沉,需加入AlCl3 10.5mmol, 或MgSO4 0.031mmol,或Na3PO4 0.0012 mmol 。 ⑴ 计算各电解质的聚沉值。 ⑵ 指出哪种电解质的聚沉能力最大,哪种最小。 ⑶ 指出该溶胶胶粒的带电符号。
ζ电位易受加入电解质的影响,其绝对值大小与吸附
层中反离子的多少密切相关
ζ电位等于0,胶粒不带电,处于等电状态,最不稳 定
四、溶胶的相对稳定因素及聚沉
(一)溶胶的相对稳定因素 1. 胶粒带电 2. 溶胶表面的水合膜
3. 布朗运动
(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将溶胶胶粒包裹起来,在胶
表面吸附使溶质在表面层中 的浓度与内部的浓度不同。
负吸附:增大表面 张力的物质,
1 1 1 : : 1 2 3
6 6 6
As2S3(负溶胶) NaCl CaCl2 51 0.65 0.093
AgI(负溶胶) NaNO3 Ca(NO3)2 140 2.40
Al2O3(正溶胶) KCl K2SO4 46 0.30
AlCl3
Al(NO3)3
电泳实验说明溶胶粒子是带电的,由电泳的方向 可以判断胶粒所带电荷的性质
应用: 蛋白质、氨基酸和核酸等物质的分离和 鉴定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临床检验中,应用电泳法分离血 清中各种蛋白质,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电 渗
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介质的定向移动现象称为电渗 (electroosmosis)
弹性凝胶:由柔线形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经干燥 后体积明显缩小而仍能保持弹性,如鱼冻、果酱及 肌肉、皮肤、血管等。 在适当条件下,弹性凝胶和高分子溶液之间可相 互逆转,又称为可逆性凝胶 刚性凝胶:分散相粒子是刚性的,网状结构坚固, 经干燥后,体积和外形无明显变化,多数无机凝胶 如硅酸、氢氧化铝凝胶等都属于此类,多作为干燥 剂和吸附剂。 此类凝胶脱水后不能重新成为凝胶,又成为不 可逆性凝胶
I I II - I
- - -
团结构示意图及胶团结构
的简式:
K+
K+
K+ K+ K+
{(AgI)m · - · nI (n-x)K+}x- · + xK
K
+
- I- I I I -I -
K
+
K+
K+
NO3-
用AgNO3和KI制备AgI 溶胶,AgNO3过量时,
NO3-
NO3-
N
NO3-
{(AgI)m · nAg+ · (n-x)NO3-}x+ · xNO3-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和溶胶的性质比较
性质 分散相颗粒 特征 通透性 扩散速度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粒径1~100nm; 不能透过半透膜 慢 溶胶 粒径1~100nm; 不能透过半透膜 慢
胶团由胶核与吸附层、扩 分散相组成 单个水合分子均匀分散 散层组成 均一性 单相系统 多相系统
稳定性
粘度
稳定系统

不稳定系统
由电渗实验中分散介质的移动方向也可判断胶粒所 带电荷的性质
三、胶团结构
(一)胶粒带电的原因
胶粒在形成过程中,胶核优先吸附与胶核中相同 的某种离子,使胶粒带电。
Fe(OH)3 + HCl FeOCl FeOCl + 2H2O FeO+ + Cl-
胶核表面分子的解离使胶粒带电。
H2SiO3 HSiO3
+ +
K+
K+ + K - I- I-I -I - K + I (AgI)m
K+ K+
K+ - I-I -I I

I I I I -I -
- - -
K+
K+ K+ K+
K
ζ
+
K+
- I- I I I -I -
K
+
K+
K+
讨论
ζ电位越大,扩散层越厚,溶胶越稳定 ζ电位越小,扩散层越薄,溶胶越不稳定
ζ电位通常在绝对值上低于热力学电位
三、凝胶的性质
溶胀:弹性凝胶和溶剂接触时,会自动吸收 溶剂而膨胀的现象。
分为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 离浆:新制的弹性凝胶放置一段时间后,部 分液体会自动从凝胶分离出来,使凝胶本身的 体积缩小的现象。 高分子化合物之间进一步的交联作用将溶 液从网状结构中排出。
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一、表面活性剂
在暗室或黑暗背景下,用一束强光照射在溶 胶上,从光束的垂直方向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 一条光带,称为丁铎尔现象(Tyndall effect)
树林中的丁铎尔现象
左边是溶胶,右边不是溶胶
光通过颗粒直径略小于其 波长的物质时,发生散射
Tyndall效应实 际上已成为判别溶 胶与分子溶液的最 简便的方法。
分散系: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 分散相(dispersed phase): 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介质(dispersing medium): 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
根据分散相粒子大小分类
分散相粒 子大小 <1nm 分散系类型 分散相粒子 性质 实例
溶液
均相、稳定系统、 NaCl水溶 小分子或离 分散相粒子扩散 子 液等 快 胶粒 多相、热力学不 稳定系统、有相 Fe(OH)3 对稳定性、分散 溶胶等 相粒子扩散较慢 均相、稳定系统、 蛋白质溶 分散相粒子扩散 液等 慢
胶 溶胶 体 1~100nm 分 散 系 高分子 溶液 >100nm 粗分散系
高分子
非均相、不稳定 泥浆、乳 粗分散粒子 系统、易聚沉或 汁等 分层
第二节 溶胶
分散相粒子:一定量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集合体
特点:多相系统,高度分散,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根据分散介质分类: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
一、溶胶的制备
粒表面形成保护膜,削弱了胶粒聚集的可能性
意义:保护作用在生命体中非常重要。 如微溶电解质MgCO3或Ca3(PO4)2等,在血液 中的浓度比在体外纯水中的浓度高了近5倍,这是 因为它们在血液中被蛋白质保护的缘故。当保护 蛋白质减少时,这些溶胶状态的微溶就会因聚沉 而形成结石。
(三)溶胶的聚沉
聚沉:胶粒在一定条件下聚集成较大颗粒而导致 沉淀的现象 电解质聚沉、溶胶间相互聚沉 临界聚沉浓度: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完 全聚沉所需电解质溶液的最低浓度 临界聚沉浓度越小,电解质的聚沉能力越强 Schulze-Hardy规则 电荷相同的反离子聚沉能力几乎相等 反离子电荷越高,聚沉能力急剧增强 对于给定的溶胶,反离子临界聚沉浓度之比
(sedimentation)
胶粒从分散密度大的区域向分散
密度小的区域迁移,这种现象称为
扩散(diffusion)
沉降速率等于扩散速率,溶胶系
统处于沉降平衡
(三)溶胶的电学性质——电泳和电渗
用惰性电极在溶胶两端施加直流电场,可观察到胶 粒向某一电极方向运动。这种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粒 子在介质中的定向运动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
第五章
第二节 溶胶
胶体和乳状液
第一节 胶体——高度分散系统
第三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第四节 凝胶 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第六节 胶体和乳状液在医药中的应用
教 学 要 求
掌握溶胶的制备和性质
掌握溶胶相对稳定性因素、胶团结构、电动电位和 聚沉 熟悉高分子溶液和凝胶 熟悉表面活性剂和胶束 了解乳状液和微乳液及其应用
的离子I-而形成负溶胶,胶团结构为
[(AgI)m· I-· n (n-x) K+]x -· K+ x 若AgNO3 过量,AgI胶核优先吸附与其组成 类似的离子Ag+而形成负溶胶,胶团结构为 [(AgI)m· +· nAg (n-x)NO3-]x+· NO3- x
(三)电动电位
移动 截面
K+ K K
-
Cl
F Fe eO + O+ FeO + [(Fe(OH)3]m FeO+ + FeO + O Fe
Cl FeO + FeO+ + FeO + O+ Fe O Fe
Cl-
胶粒 吸附层
Cl
-
Cl -
ClCl -
胶团 扩散层
Cl -
Cl-
胶粒
胶团
扩散层
{[Fe(OH)]m · nFeO+ · (n-x)Cl-}x+ · x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