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激源的不同干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应激源的不同干预方式,干预程度是否有差异?

(重庆,西南大学,张楚翘,222012306032028)

摘要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境变化或刺激对人施以影响,作用刺激被人感知到或作为信息被人接收,一定会引进主观的评价,同时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生理的变化。面对应激事件采用不同的干预方式,干预程度是否会有所不同?本实验通过对比放松训练和预知两种干预方式,发现干预程度上并无显著差异,都是行之有效的干预方式。

关键词干预方式应激源预知放松训练

1.前言

Beintson[1]等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可以引起包括经典拮抗在内的多种模式。恐惧时收缩压升高,类似于注射肾上腺素的反应,智力操作如心算应激会引起被试心率显著上升,在紧急时刻或在情绪应激情况下自主神经系统会发生变化。矶轮登纪子的“对主动和被动的急性应激的免疫、内分泌和心血管反应”实验表明应激源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它们所产生的急性应激都促进了细胞免疫,一直了体液免疫,且主动的应激源与被动的应激源产生的急性应激所导致的免疫、内分泌和心血管反应存在差异。本实验参照矶轮登纪子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对应激源的不同干预方式,干预程度是否存在差异。

根据Lazaras的应激理论,应激过程包括应激源、中间变量和生理心理反应三部分,应激源是作为自变量,干预方式是作为一种中间变量,而生理心理反应是结果变量。面对应激源,我们可以采取各种干预方式。放松训练和预知是两种不同的干预方法,它们各自作用的原理是不同的。放松训练依据的原理是放松所引起的心里改变对应激时的心里改变是一种对抗力量,它是通过生理上的改变影响心理的改变从而达到放松的目的,是通过调节生理来对抗应激源;预知是一种认知策略,是通过预先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了解来降低对事件的应激反应,它是由认知的改变影响心理改变进而达到应对应激的。在以往的应激研究中,实验室应激源包括心理性任务和生理性任务。心理性任务包括公众演讲、镜画追踪、心算和观看恐怖电影等。同时闫克乐[2]等人提出的在心理性应激源中,有的是以智力活动为主的智力操作性紧张应激源,如心算;有的是以情绪活动为主的精神焦虑性紧张应激源,如看恐怖悲伤的电影。为了探讨这两种干预方式的不同干预效果,我们选取观看恐怖电影作为应激源。

2.研究方法

2.1 被试

实验被试为西南大学心理学报2012级26名女性大学生。身体健康,没有慢性疾病史,没有口腔疾病,没有在服用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经过三个月的基础体温检测,确定在参加实验时正处于黄体末期或卵泡初期,此时雌激素水平较低,不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2.2 实验材料

放松训练材料为台湾NAC(Neuro Associative Conditioning,神经链调整术)心理学家陈安之编录的放松训练录音,选取了其中的5分钟,属于引导想象放松,用电脑上的MP3格式播放。预知材料为实验人员录制的有关恐怖影片内容5分钟的录音,用电脑上的MP3格式播放。

恐怖影片应激材料选取了影片《驱魔人》中附体和驱魔的两个片段,分别5分钟。因为美国最权威的娱乐杂志《娱乐周刊》请多位专家对美国恐怖片进行评判和总结后,最终公布的“美国恐怖片二十五佳”中,《驱魔人》名列榜首。因此本研究选用此影片为恐怖影片应激材料。

心理测量问卷:运用0-100视觉模拟量尺请被试评估感知到的心理应激强度;运用《心境状态问卷》评估被试的情绪状况,该问卷有6个分量表,即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活力、疲劳和混乱;运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评估被试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一台17寸电脑显示器,用于呈现影片材料、放松训练录音、预知录音,使用耳机使被试接受声音刺激。实验室环境整洁、安静,室温保持在16度左右。实验是个别进行的,所有数据采集均安排在9:00-14:00 ,被试在吃了简单早餐后来到实验室,之前没有喝过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

2.3 实验程序

被试进入实验室后,带上测血压的指套并连接上心电图仪的电极。在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内,被试完成第一次心理测量问卷。然后,实验者告诉被试实验任务的指导语。第一个实验任务是先观看恐怖影片,然后进行放松训练;第二个实验任务是先听实验人员录制的预知录音,再观看恐怖影片。被试完成两项任务的先后顺序对于所有被试是均衡的,两个任务之间间隔1个小时。第一项任务结束以后,被试要完成第二次心理测量问卷。休息15分钟后,完成第三次心理测量问卷。被试在休息45分钟后,进行第二项任务。在第二项任务开始前和结束后以及休息15分钟后,分别完成第四、五、六次心理测量问卷。在实验过程中,被试的

血压和心率全程被监控。

3.实验结论

(1)心理测量指标显示,完成两次任务时被试感受到的应激强度没有差异。所以,如果生理指标显示两种干预方式有区别,不是应激强度不同造成的。

(2)无论是用放松训练的方法进行干预,还是用预知的方法,都对应激起到了干预的效果。生理指标显示,在完成第一项任务时,被试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其血压和心率都迅速到达其峰值,但进行放松训练后,各项生理指标快速下降,接近基线值;完成第二项任务时,被试在观看恐怖影片时,血压和心率略有上升,但上升速度并不快,在影片快结束时,各项指标很快回落到基线值附近。

(3)实验表明,两种对应激源的干预方法对应激源的干预程度并无显著差异,虽然分别在应激源发生作用的前后进行干预,但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减少应激源的刺激。一种原因可能是对于恐惧情绪应激源,放松训练和预知两种干预没有差别,即在应对恐惧情绪时,无论是通过生理上的放松以达到心理放松还是通过认知上的改变以达到心理放松其生理变化结果是相似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应激—生理变化—心理变化和认知改变—应激—心理变化可能有着相似的生理变化机制。不过这需要进一步验证。此外,本实验只采取了恐惧情绪一种作为应激源,两种干预方式没有显著差异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实验仅局限于被动应激源。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主动应激源的对比实验,把两项实验的实验结果进行参照,看两种干预方式是否仍然没有差异。

4.实验应用

应激是本世纪心理学领域内发展较快的一个概念。现代社会由于工业化带来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的加剧,使现代人每天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如果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将会对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在面对各种紧张性生活事件时,如果没有正确的应付方式,很可能出现各种不良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身心健康。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不同干预方式对应激源干预程度的差异,希望能更好地减少应激源的刺激,建设心理健康。

本研究表明,放松训练和预知作为两种不同的干预方式,在干预程度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它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应激源的刺激进行减缓,所以这两种干预方式都可以用来减少应激事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路,干预应激源可以从两方面出发,一是在应激事件发生后,通过促成生理上的变化最终达到心理变化的目的;二是在应激事件发生前改变认知,这样在应激事件发生后,能更好地进行应对。更多的应激干预方法将会更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