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把栏杆拍遍》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把栏杆拍遍》PPT课件

《把栏杆拍遍》PPT课件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水龙呤》
山东 山北中
深流青 。望间郁
闻去山 长多孤
鹧。遮 安少台
鸪江不 。晚住
正, 愁毕
,行下 可人清 怜泪江 无。水

菩 萨 蛮
予竟 数西,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盟鸥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
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把栏杆拍遍
• •
后天霹马 外麾吹醉 名下雳做 声下角里 。事弦的 。炙连挑 可,惊卢 沙,营灯 水 怜赢。飞 场五。看 龙 白得了快 秋十八剑 呤 发生却, 点弦百, 生前君弓 兵翻里梦 。身王如 。塞分回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
人世几欢哀? 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丑奴儿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 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 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感谢下 载

5《把栏杆拍遍》课件32张--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5《把栏杆拍遍》课件32张--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23
艺术探究 辛弃疾是历史上独特的词人,那么
“南归之后,他手里 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 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 笔,他也再没有机会 奔走沙场,血溅战 袍……”
9
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 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 刀和剑刻成的”,“不 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 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10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 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13
作者读懂了这位爱国词人在痛拍栏杆 时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 的英雄之势。而如今自己被迫脱离政治, 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空有 一身力,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又能向何处 使呢?唯有痛拍栏杆,把栏杆拍遍,才能 发泄出郁积已久的悲愤之心。今天读其词, 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 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在夕 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17节:多种因素成就一个爱国词人辛弃疾。
3
辛弃疾一生四个阶段:
一、青少年时期。
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
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
期。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
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
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此
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
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辛弃疾 1140-1207
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 江阴签判。
6
四、晚年时期: 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
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疾64 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 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 事未成就又遭罢免。后授以兵 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 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 卒年68岁。
7
文本研习
自读,任选一段进行评点,初 步解读。
8
辛弃疾南归后为何“只能笔走龙蛇,泪洒 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 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把栏杆拍遍ppt优秀课件

把栏杆拍遍ppt优秀课件
现代建筑中的栏杆在高度、间距、连接方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安全可靠。
现代建筑中的栏杆主要用于安全防护和装饰美化,常见的情势有金属、玻璃、石材等材质的栏杆。
传统栏杆在景观设计中主要用于划分空间、引导视线和装饰美化。
传统栏杆的样式和图案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能够提升景观的文化品质和艺术美感。
结论
06
历史悠久:中国古代栏杆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建筑、园林到现代的桥梁、道路等,栏杆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创新设计
在现代建筑和园林设计中,可以借鉴中国古代栏杆的造型、雕刻和色彩等元素,结合现代技术和材料,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具有现代感的栏杆作品。
文化旅游开发
将古代栏杆作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通过展览、解说和教育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发展。
栏杆在诗词中常常作为孤独、离别、思乡等情感的寄托,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仍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人在这里借助栏杆表达了深深的孤独和无奈。
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栏杆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栏杆在现代的应用与传承
05
现代建筑中的栏杆设计重视简约、时尚,同时也要满足功能性和安全性要求。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另外,栏杆也常出现在风景描写中,作为景观的点缀和分隔,如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里栏杆作为宫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把栏杆拍遍》ppt课件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把栏杆拍遍》ppt课件

1.文中写了辛弃疾的几重身份?又是写哪 些事展示他的这几重身份的?
• 武 人
孔武高大、苦修剑法、 组建义军、单骑追凶、 擒杀叛将
失去了 钢刀利剑
• 政 爱国热情、认真执著、积极收复 人 失地、献计献策、组建军队 • 词 人
用词抒写自己的壮志 以及失意的苦闷
时废时用 壮志难酬 文人中的 惟一性 历史上的 独特地位
4.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 本色是政人。
• 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也不像白居 易那样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火热的心;他 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 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 如焚的政治家。 • 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他比苏多了民 族仇、复国志的词魂,多了胡尘飞、金戈鸣的词威。 他的词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是正义的化身。 • 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于柳永、 李清照。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 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
典故介绍
一个叫刘孟节的人, “与世相龃龉”, 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 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日:“读书误我四 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 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 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干练的施政 作风让朝廷对他是时用时废。 • 他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 心不安。 • 他只能嘲弄自己的姓氏,感叹自己政治的 失意。 • 修建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朗诵并赏析《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 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 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 后名。可怜白发生!

把栏杆拍遍 优秀ppt课件

把栏杆拍遍  优秀ppt课件
3
• 稼轩雄深雅健自是本色俱从南华冲虚得来 然作词之多亦无如稼轩者。中调、短令亦 间作妩媚语。观其得意处,真有压倒古人 之意。 ——《远志斋词衷》
4
• 辛弃疾的词风 : <1>辛弃疾一方面继承了 苏轼的豪放词风, 抒写远大理想志向.表现出 慷慨豪迈的情怀。 <2>在另一方面,与他 的经历相联系,他在豪壮的主旋律中,伴 随着悲壮的和声。同是“壮”,苏轼是豪 壮的,而辛弃疾是悲壮的。辛词境界阔大, 他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 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 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13
文本拓展
中国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 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 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 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14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 幼安,号稼轩,自号“稼轩 居士”。强烈的爱国主义思 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 思想内容。他是我国豪放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 治家。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 轼齐名,号称“苏辛”,与 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 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 人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 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 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又 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 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所以,他常常一面尽情 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 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 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 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

职高拓展语文把栏杆拍遍课件

职高拓展语文把栏杆拍遍课件

“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 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
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独
特地位。
第二部分:(2-16)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
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
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
成的。
第三部分(17)多种因素成就一个爱国词人
辛弃疾。
• 第一部分:(1)辛弃疾在 文人中的唯一性和独 • 特地位。
月夜行黄沙道中· 调寄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 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 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梁衡
这副对联写谁?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这是郭沫若先生题写, 匾额挂于辛弃疾纪念祠。
你还能背几首 辛弃疾的词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 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作者认为辛弃疾“拍栏杆”时心情如
何?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辛弃疾在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 刀催马,驰骋沙场的英雄之势。 悲愤 《破阵子》 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志,空有一颗爱国心, 又能向何处使呢?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 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 总忘不了他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 形象。

把栏杆拍遍(课堂PPT)

把栏杆拍遍(课堂PPT)

唐朝大诗人杜牧对栏杆却无此种缠绵悱恻之情,而是多了几许对历史的追忆。某年 他重游润州(今镇江),站北固山甘露寺北面的长廊里,手扶栏槛,举目四顾,只 见水天一色,雨雾茫茫间仙山隐现,不由得文思大发,挥笔写下《寄题甘露寺北轩》 一诗:
曾上蓬莱宫里行,北轩栏槛最留情。
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
因靖康耻犹未雪,岳飞的心中风雷激荡,凭栏时,摩拳擦掌后的体温印在了栏杆上, 原本下得正欢的雨,似是感知了这温度,刹那间风住雨歇。岳飞冲冠的怒发拂着栏杆, 一根根栏杆由此成了单筒望远镜,穿越时光的帷幕,让我们千载之后看见了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一心想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饥餐胡虏肉的岳飞及南宋的八千里路云和月……
栏杆无语,挺起在古建筑中逐渐萎顿的身子,在文字里熠熠生辉。
栏杆在建筑中最早是用于遮掩、隔断、防,横木为干。阑即门遮,有阻拦之意。
《楚辞 九歌 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宋人洪兴祖在其所著的《楚辞补注》中道:“槛, 阑也。”而“槛”最初是指畜圈。《庄子 天地》:“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於囊槛,亦可以为得矣。” 《淮南子 主术训》:“故夫养虎豹犀象者,为之圈槛,供其嗜欲”。后来“槛”逐渐演变为人居的附属 设施。
成为宋词中挥之不去的浓烈情结和烂漫意象。及至元朝,对栏杆兴叹的流风已然 式微,元朝诗词全集中仅有40余首写了栏杆,其他内容,看来在栏 杆艺术最为成熟的明清两朝,栏杆反倒从诗文中逃遁了,这种现象颇有些耐人寻 味。
现在,且让我们就一缕冬天的月色,鼓风为翼,梦回古代,看那些栏杆是如何化 作缕缕心绪,把诗词装点得哀感顽艳、余音绕梁的!
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的《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首 歌写一个怀春的少女对爱人的思念,全诗32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 篇,诗作明白如话,却又缠绵悱侧:

把栏杆拍遍PPT演示课件

把栏杆拍遍PPT演示课件
他凭借独特的视角指出“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 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 只有辛弃疾一人”(第1段),“辛弃疾的本色是 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 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 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 受煎熬“。(第15段)
10
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 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 泪涂抹而成的”?
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 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 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 面前。另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除了典型的 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 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 “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 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3
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一
步,点出“愁” “恨”两字,由写景开始抒情,由客
观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
化、升华。“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
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
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
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怜 对京城汴梁失去感到惋惜及对北宋
盛时的追念
毕竟东流去。 东流去 比喻抗敌收复失地的决心不可阻挡
江晚正愁予, 愁予 愁国破家亡,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山深闻鹧鸪。 闻鹧鸪 以鹧鸪的哀鸣,既表明报国志
向,又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13
上片四句在写法上,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作者把眼前清江的流水,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课《把栏杆拍遍》课件 (一)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课《把栏杆拍遍》课件 (一)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课《把栏杆拍遍》课件 (一)《把栏杆拍遍》是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八课。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同一个主体进行不同角度的拍摄,来探讨摄影的主题、构图和视角等方面的知识。

课件的设计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首先,课件的内容丰富详实。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主题的确定、构图的探讨和视角的变化。

在主题的确定部分,课件结合了多幅图片,以阵列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理解主题的概念定义和分类。

在构图的探讨部分,课件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详细讲解了构图中的对称、衬托、重复和色彩等几种常用手法,帮助学生从实际角度了解如何用构图来表达主题的内涵。

在视角的变化部分,课件以动画和实物摆放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解释角度和高度的变化,让学生明白拍摄角度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最为适宜的角度。

其次,课件设计形式生动有趣。

在课件的设计中,不仅有多张图片和文字的配合运用,还有音乐的点缀,以及框架、颜色等元素的加入。

整个课件给人的感觉是生动并且友好,让学生在跟随教师讲解的同时,又能够享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可以更好地理解图片和构图对主题的表达。

最后,课件的知识点分布排列有序。

在这个课件中,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顺序。

在主题的确定部分,内容更接近于介绍知识,纯文字和图片为主;在构图的探讨部分,介绍了常用的构图手法,有文字配对图片;在视角的变化部分,通过动画加实物摆放演示教学,让学生观摩模仿,实现知识点理解后转化为实践能力。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步接受更加深入的知识,同时培养对这些知识的系统性认识。

总之,通过学习《把栏杆拍遍》这一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了摄影的主题、构图和视角等方面的知识。

这个课件的设计,丰富详实、形式生动有趣、知识点分布排列有序,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把栏杆拍遍(用)PPT课件

把栏杆拍遍(用)PPT课件
增强凝聚力
把栏杆拍遍还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通过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人们能够更好地凝聚在一 起,共同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而努力。这种凝聚力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
促进文化交流
把栏杆拍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还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通过与其 他文化的交流,这种文化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 贡献。
通过深入了解古代文学和诗人,提高学生对中华 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目的和目标
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 展历程,掌握重要的诗词和诗人 ,以及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 会环境。
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 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02
把栏杆拍遍的含义和起源
把栏杆拍遍的含义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内容总结
本课件主要介绍了栏杆的用途 、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未 来发展趋势。通过精美的图片 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帮助观众 全面了解栏杆在建筑、景观、 文化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02
结构分析
课件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 体介绍栏杆的概念和重要性, 再分别从不同方面详细阐述栏 杆的特点和作用,最后总结栏 杆的发展趋势和未来价值。这 种结构使得课件内容条理清晰 ,易于理解。
03
表现手法
04
课件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和 实例,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示栏杆 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效果。同时 ,运用动画和音效等多媒体手段 ,增强课件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使观众更加投入。
互动设计
课件中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如 问答、选择题等,鼓励观众参与 互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 度。这些互动环节不仅增加了课 件的趣味性,还有助于加深观众 对栏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把栏杆拍遍》课件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把栏杆拍遍》课件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
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 有辛弃疾一人”。
• “辛弃疾的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
人”。
7
• 文章思路 • (一)总起(1) • (二)人生遭际与诗词评价(2-16

• 1、行伍经历(2) • 2、为官经历(3-8) • 3、心路历程(9-16) • (三)点明题旨(17)
我可不会像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 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 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 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2
3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
济南) 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
13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 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 好个秋。— 丑奴儿
• 痛拍栏杆时,内心积聚的复杂情感化
成忧心如焚,百感交集的人间愁绪。
14
写作借鉴
• 联想丰富 • 以评带传 • 善用对比
充满阳刚之气的人物评传体散文
15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 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 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 总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 椒桂捣残堪吐。
5
自读课文,思考:
• 用原文的语句概括出粱衡所塑造的爱国词人
辛弃疾的形象。
• 文中从哪些角度写了辛弃疾的“人生遭 际”?
• 辛弃疾的词与其他文人的词相比,其独特性
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特性?
• 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
6
• 用原文的语句概括出粱衡所塑造的爱国

《把栏杆拍遍》ppt课件

《把栏杆拍遍》ppt课件
忧民情;复国志,心不安,壮志难酬,艰辛 “酸辛”、“悲辛”、 “辛辣” ,忠心,痴情,寂寞
结构划分: 1节: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独特地位
2—16节: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 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 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17节:多种因素成就一个爱国词人辛弃疾
解读文本
作者梁衡在 把栏杆拍遍一文中为我们塑造了 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他以宏大的历史视野,选 取八首辛词,勾勒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
3 作者花了六年时间解读辛弃疾;还原出一个普通而 真实的辛弃疾 让我们感受到辛弃疾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在其悲愤的血肉之躯中震颤,跳动 呐喊…… 作者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 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 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在 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在被抛弃的感叹和无奈中,他一 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用 刀和剑、用血和泪铸成的词作。
辛弃疾还在词中表现自己观点:要想 谋取高官显爵,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 逢人陪笑地过日子。全篇如话家常,然谈 笑间抒发己见,可谓绵里藏针,倾向鲜明。
更能消 几番风雨;匆匆春又 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 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 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 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第三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豪放与苏轼的豪放做比较
苏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文学史上是将 苏辛并称的,但作者却在同中见出异来,他认 为:“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 阔。”因为“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 族仇 复国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
来壮其词威”。而“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 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 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 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 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 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而辛词正是 这样的词。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5课《把栏杆拍遍》ppt课件1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5课《把栏杆拍遍》ppt课件1
3、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4、分析概括作者观点的句子 5、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内容 6、鉴赏作家作品的艺术特点、艺术风格
表达方式 1、叙述: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2、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3、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4、议论 5、说明
表现手法:象征、铺垫、烘托、对比、反衬 结构手法:线索、过度、照应、详略 修辞手法:1、描述类:比喻、拟人、夸张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 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
血泪之中包含着一个爱国臣子渴望为国奋战沙场, 建功立业的热望,也包含着不被苟安朝廷重用,只能 “一遍遍哭诉,一次次表白”的无奈和痛楚。
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 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 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 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 无奈的自嘲。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 “形散神不散”
“形散”体现在: 1、时间跨度大。 2、空间转换广。 3、事件牵涉多。 4、表达方式活。
“神不散”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 得当,重点突出。
1、关键词语 主旨、观点立场、连接作用、修辞
2、关键句子 中心句、起始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
1、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暮春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 者什么情感?
2、下片用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什么?“蛾眉”和“君” 分别指谁?作者的“政治失意”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3、“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以景语作结,含 有不尽的韵味,请赏析。
水调歌头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 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 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 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高教版中职语文第5课《把栏杆拍遍》课件1

高教版中职语文第5课《把栏杆拍遍》课件1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 谋取私利
2、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 抱负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
3、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1) 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
2、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 3、语气类:反问、设问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作者介绍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 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 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 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 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 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 《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 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 “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 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 《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 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 (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
典故:
汉代杨孚《异物志》:“鹧鸪 其志怀南,不思北,其鸣呼飞, ‘但南不北’。”词人用它来 嘲讽南宋小朝廷不想恢复北方。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 驻节赣州,登郁孤台而写下这首词。词人先从眺望和联 想中,引起对往事的回想和对故土的思念。又以“青山” 两句,喻主和派为遮掩恢复之志的“青山”,但它挡不 住北伐的呼声。到最后,还是乐不思蜀的鹧鸪占了上风, 此鹧鸪是影射最高统冶者。因此,最后词人还是陷在哀 愁中。全词由江水起兴,鹧鸪点睛,概括了人民抗敌决
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 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 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 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 无奈的自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故介绍
一个叫刘孟节的人, “与世相龃龉” ,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 ,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日:“读书误我 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 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 闷之气
感谢下 载
• 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干练的施政 作风让朝廷对他是时用时废。
• 他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 ,心不安。
• 他只能嘲弄自己的姓氏,感叹自己政治的 失意。
• 修建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朗诵并赏析《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 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 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 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文章中哪些句子展现了他在文人中的惟 一性和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 应该说• 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 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 成的。(第7节)
• 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 色是政人。(第15节)
3.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 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 的。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 人本色是政人。
• 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也不像白居 易那样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火热的心;他 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 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 如焚的政治家。
1.文中写了辛弃疾的几重身份?又是写哪 些事展示他的这几重身份的?
• 武 孔武高大、苦修剑法、 人 组建义军、单骑追凶、
擒杀叛将
失去了 钢刀利剑
• 政 爱国热情、认真执著、积极收复 人 失地、献计献策、组建军队
• 词 用词抒写自己的壮志 人 以及失意的苦闷
时废时用 壮志难酬
文人中的 惟一性 历史上的 独特地位
• 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他比苏多了民 族仇、复国志的词魂,多了胡尘飞、金戈鸣的词威。 他的词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是正义的化身。
• 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于柳永 、李清照。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 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
5.文章最后一节说“……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 拍遍’”,为什么非用这个题目不可?你能设想一下 ,辛弃疾拍栏杆时的内心情感吗?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 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 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 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 肠处。
• “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词人在痛拍栏杆时 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的英雄之势。而如今自己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 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又能向何处使呢?唯有痛拍栏杆 ,把栏杆拍遍,才能发泄出郁积已久的悲愤之心。
• 也许那时辛弃疾的内心充斥着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奈、等待、企盼……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 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 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水调歌头
•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 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 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 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 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 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