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论文

合集下载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论文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论文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探析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的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它注重于对艺术创造性这一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这样他才能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

一、正确把握课堂导入的教学艺术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图片等。

总之,你的导入要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等,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的同时,自然合理地引出你要讲的课题。

通常英语课总是让人觉得乏味,因为一般的语法教学,单词记忆,抽象的内容比较多。

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但这种参与仅仅是比较被动的参与,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

二、设计课堂教学的艺术互动性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即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既获得了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

但要想让你的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你的学生的需求,英语基础,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到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通过对课文的精心设计,对话更富有表演性,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刺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摘要】加强英语教学的艺术性,可以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语言的能力。

要做到课堂教学艺术化,就要把学生学习动态和教师的教学结合起来,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形式,则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艺术化,当然,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都要有新意, 才能使学生不以学为苦,而以学为乐。

艺术性教学的核心是到达多方面的和谐,发挥人的创造性,而和谐与创造又是达到教学艺术性的根本手段。

【关键词】教学艺术性学习学生教师不断探讨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强英语教学的艺术性,可以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语言的能力,实现语言内化,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从而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研究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必要性达尔文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

”它是人类生活经验的总结,对于困难而复杂的外语教学工作来说,方法的研究尤为必要。

众所周知,战争的失败,会使大量的人丧失生命。

而教学的失败,则使许多人浪费其黄金时光,甚至生活得没意义,丧失社会生命。

由此可见,教师应研究课堂教学的技艺。

其目的首先是为了对青少年的社会生命负责,尽自己应尽的基本社会义务,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应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把知识最恰当地输送给学生,而且要令到学生感到接受知识是一种享受呢?艺术就是享受,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做到艺术教学为主。

艺术性教学能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活动中增强创造意识。

使一般的听、说、读、写活动上升为美的欣赏和创造活动,使紧张变为轻松。

这样,动机、兴趣、情感、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就会自然得到开发。

而且,艺术性教学的特点包括形象、创造、美感、和谐、典型、夸张等。

形象就是直观,最能激发观察力;创造就是新奇,最能集中注意力;美感是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伴随着强烈情绪体验的记忆往往最深刻最牢固;夸张离不开想象,可以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典型就是概括,对思维能力的开发都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英语教学优秀论文3篇

初中英语教学优秀论文3篇

初中英语教学优秀论文3篇
论文1: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这篇论文探讨了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作者首先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研究动力不足、教材内容单一等。

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包括鼓励互动式研究、提供个性化辅导等。

最后,作者通过实践案例证明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论文2:提高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方法。

作者通过对现有教学方法的分析和评估,提出了一种以情景教学为基础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创造真实的语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口语表达。

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论文3: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这篇论文介绍了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作者提出了一套可行的策略,包括采用小组活动、引入多媒体资源等。

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作者证明了这些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以上是三篇关于初中英语教学的优秀论文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详细内容,请查阅相关文献。

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论文英语课堂教学论文在教师进行英语的教学时,做好课堂的教学十分重要,那么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英语课堂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使其具有主体性是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必须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着力点,运用英语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创造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双基”教学为基础,使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自己所感知的外部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正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将学生主体性发展切实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

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要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有效训练。

因此,我尝试着在英语教学中构建了“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

1。

预习自学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过分依赖老师讲解的弱点,从学生刚升入初中我就鼓励他们课前预习新课。

然后在课堂上给予他们充分的表现或展示的机会,并适当给予表扬、鼓励或奖励。

这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新颖,但却真正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逐渐形成了课前预习自学的良好习惯。

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自己提出问题。

”因此教会学生求异质疑,独立思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这样做最大的益处就是能让学生主动为自己的学习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并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英语教学论文五论文题目: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摘要: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驱力。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通过设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立足教材,挖掘疑点;二、巧设悬念,以疑激趣;三、合作探究,以趣促学。

同时结合牛津初中英语7BUnit 4Integrated skills进行具体说明。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设疑激趣。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习观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做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设疑激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巧妙设疑,促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理,让他们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问题答案,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保持高度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立足教材,挖掘疑点。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具体依据。

教师在"设疑";前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目标、内容以及重难点,深度挖掘教材内涵,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对此进行设疑,做到有的放矢。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疑点。

首先是标题。

英语教材中的每个单元标题或课时标题都是该单元或课时的中心内容,始终贯穿着整个单元或课时。

依据题目挖掘疑点能够起到以疑促读的目的。

7B Unit4Integrated skills的标题是Finding treasure, 其实这个标题本身就引申出一个疑问---Where is the treasure?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就会更加专注于听力材料并仔细阅读相关内容,以期能够找到宝藏。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调控艺术论文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调控艺术论文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高中英语教师能对英语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反映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调控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教法调控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英语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用教学方法对英语课堂教学加以调控,首先,教师要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要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

教师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把尽可能多的时间与舞台让给学生,在真实或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诱发学生充分训练,培养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

英语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够根据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兴而不衰。

总之,英语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才能对英语课堂教学具有稳固的调控功能。

二、兴趣调控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

揭示英语知识中的新异之处,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或创造具体的英语故事情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英语课堂问题的趣味性、科学性、启发性和灵活多样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效地控制课堂。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是老师向学生进行教授语言知识和训练学生英语技能的主要形式,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

因此,英语老师应努力做到了解并掌握英语课堂教学的规律,钻研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应注意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

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

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

因此,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一般都很浓厚,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遇到一些困难,如单词记不住,语音、语调掌握不准等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成绩也随之降低。

这时老师应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

比如通过拼读规则引导学生读、记单词,采用放录像,挂图配合录音等新奇而具有“刺激”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维持兴趣。

同时在情意领域里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材料,明确学习目的,以提高学英语的理性认识。

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目标体系,指导学生寻求达成一个个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练意志,积小胜,成大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大、更持久。

二、优化学习氛围,创设英语学习环境人的认识总是要从外部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感官经过抽象概念化形成。

所以语言环境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显得十分重要,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所谓英语学习环境是指学生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尽可能是英语,这个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英语教学论文10篇

英语教学论文10篇

英语教学论文10篇英语教学论文10篇1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人们已认识到小学基础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目标,通俗地说,就是要帮助小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为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以及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应贯彻在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科教学中。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我体会到: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英语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良好的情趣,健康的情感和善于交际的能力。

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外部表现。

因而,对学徒进行语言训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

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初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交际离不开活动,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开展诸如分角色对话,做捉迷藏、“看谁反应快”、“谁是问不倒的小博士”等各种英语游戏,排演英语儿童节目,朗诵诗歌,唱英语歌,邀请外国朋友来校或带学生到有外国人的公共场所,让学生学着用英语和外国朋友交谈,等等。

少年獐有爱看爱听爱说的特点,他们都能很投入地参加这此有趣的英语活动。

去年五月,我邀请了英国的希尔夫妇来校和学生联欢。

同学们有礼貌地用“Welcome to China! ““Welcome to our school!“等情真意切的语言欢迎他们。

听他们介绍了情况后,同学们热切地向他们提了许多问题:“Do you like China?“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希尔夫妇在回答问题后,也向同学们提了一些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清楚流利地一一作答.同学们还三两人一组主动地走到客人面前,先自我介绍: “My name is Wang Xi. My English name is Mike.“然后介绍自己的同学: “This is Xing Li“两人一起说:“We are classmates.“然后拉着客人的手:“Nice to meet you!“再问:“Could we be friends?““Good!“ “Well done!“希尔夫妇连声赞叹道.最后同学们热情洋溢地献上自己制作的小手工、小作品,或是小工艺品,•还没忘记再说上几句英语:“Do you like it?““Welcome again!“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外国人讲话我们大部分能听懂,我们讲的他们也能听懂,真有趣.学生亲身参加活动能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激发主动积极的学习精神.有些原来性格腼腆、站起来说话就脸红心跳的学生,通过以上英语活动的锻炼,已能经常自告奋勇地出来对话、表演了。

英语课堂教学论文两篇

英语课堂教学论文两篇

英语课堂教学论文两篇英语课堂教学论文两篇(篇一)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论述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激活课堂教学的方法以及它的迫切性与重要性,提倡在理论教学中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活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思考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激活课堂的四项要求是:1,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2,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3,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4,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有悬念。

一1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课题。

因为我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

所以几年来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

例如:(1 ) 由复习单词导入课文。

(2)由老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或简单地先复述课文。

(3)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作简单的讨论。

(4)如果课文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则让一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行表演。

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creative,要求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课文学习。

近一学期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手段导入课文,学生热情高,进入角色快。

以unit4,section A为例:课文题目是What would you do ?在学课文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Do you like money? If you have one million dollars , what would you do?问题很简单,主题也熟悉,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并纷纷展开各自的联想。

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课艺术论文

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课艺术论文

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摘要]: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一大原因是学生缺乏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农村中学,学生在课堂上不喜欢说,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现象更是较为普遍。

本文就从导课说起,对导课的原则和方法结合教学实践作分析,以期能为课堂教学提供相关理论支撑。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课原则方法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普遍偏低,究其原因,更多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精彩的导课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能促进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

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师及教师对导课技巧缺乏必要的掌握,基本延续了复习导入和“直奔主题”式的新课导入方式。

笔者就分析导课的原则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导课技巧。

一、导入的原则导入是引领学生进入新的知识学习的开端,起到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激趣原则。

导入需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课前的休息状态转入到学习状态,从而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为此,导课就需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二)时间控制原则。

导课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环节,在时间上不宜过长,一般以3—5分钟为宜。

时间太长占用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学习时间,太短则不能起到导入的作用。

(三)目标性原则。

导入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新知而作准备,重点是要让导来引入新知识,为此,到就要紧扣教学目标而进行,不然,导入就会“霸占”课堂而成为一种“表演秀”,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过渡性原则。

导课的作用之一就是让学生从新知识转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需要形成一定的过渡。

无论是复习导入还是激趣导入,导入的核心都要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一种知识的迁移,从而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导课方法分析在弄清了导课的原则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要根据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进行落实,如此才能让导入起到激发兴趣、引入新课的目的。

英语教学方法论文(优秀6篇)

英语教学方法论文(优秀6篇)

英语教学方法论文(优秀6篇)在各领域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山草香分享了6篇英语教学方法论文,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英语教学法论文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英语教学方法学科论文篇一一、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现状分析1.传统教育的功利性与道德理念相悖“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多年,然而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仍以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仅仅将“素质教育”作为表面工作来应付,走形式主义路线。

学校只关注书本知识,忽视德育环节的考核。

传统教学的功利性使得德育教学的地位一再下滑,教师的职责也趋向单一,只传授课本知识,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培养,不利于正确道德观念的树立。

2.消极的网络信息影响正确的道德观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网络规范体制,各类信息充斥其中,良莠不齐,很难进行分辨。

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接触网络,极易被其中传达的信息引导,做出一些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如果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一旦他们被网络中充斥的暴力、黄色信息误导,就会造成人格的堕落,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增加未成年人犯罪率。

因此,维护绿色网络,加强对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网络文明意识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理念渗透的途径1.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英语作为外来文化的载体,教育学生学习优秀的国外文化知识,要将德育贯穿始终。

方法之一就是创设相应的情境,注重情感的渲染,让学生从主观上感受到德育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德育教学。

课堂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根据课本内容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互动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例如,在学习餐厅礼仪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布置成类似于餐厅的样子,随机挑选学生扮演顾客和服务员,教导学生学会运用敬语询问顾客的需求,如“WhatcanIdoforyou?”同时顾客也要礼貌地回答问题,同时表达对服务的感谢,以“Thankyou.”作为结束语。

2024年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论文

2024年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论文

2024年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论文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其次,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课堂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和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最优化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应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趣味性为了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积极开发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和动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享受;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英语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三)强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还需要强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英语学习工具和资源,如词典、网络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四)完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评价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教学最优化,教师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

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方面,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一、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

本文以初中英语课堂为研究对象,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成效。

1. 任务型教学法的概述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

这种教学法主张将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实例案例一:《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1)任务设计:教师设计了一个“购物”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的购物场景中运用本单元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2)任务实施: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顾客、售货员等)。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目标语言进行沟通,达成购物目标。

(3)任务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成效(1)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任务型教学法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

(3)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团队合作,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

4. 结论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成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设计任务,以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1. 注重任务的真实性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确保任务的真实性,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英语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精选了六篇优秀的英语教学论文,通过分析这些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结论,为我国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论文1: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1.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法,对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研究内容: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对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作用。

3. 研究结论: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论文2: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1.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法,对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研究内容: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分析了翻转课堂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作用。

3. 研究结论: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论文3: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1.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法,对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研究内容:探讨了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分析了情境教学对提高学生词汇掌握程度的作用。

3. 研究结论:情境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论文4: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1.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法,对项目式学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研究内容:探讨了项目式学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

3. 研究结论: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方法论文(4篇)(共7350字).doc

英语教学方法论文(4篇)(共7350字).doc

英语教学方法论文(4篇)(共7350字) 第一篇:创新英语教学方法一、采用动静结合,活跃课堂气氛动静结合的英语教学方式是非常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因为这是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英语学习特质的。

在师范学校里,教师一直强调的一个问题就是构建一个有趣而有效的课堂,其实这是难以做到的。

因为很多时候,这两个词是相冲突的,因为有趣的事物往往会吸引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将学习的有效性降低。

但与此同时,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点,如果能够加以利用,一定会取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动静结合是指的动态教学和静态教学,一般动态教学能够放松学生的心情,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大大提高,而静态教学则是主要符合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大大提高。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静态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章和记忆单词,将基础知识打牢固。

同时,可以用动态教学的方法去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如趣味的单词接力方式:由教师说出第一个单词的汉语意思,然后第一个学生回答,并说出第三个单词的汉语意思,交给第二个学生回答,依此类推。

二、主攻兴趣教学,提高学习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这一点是从人性的方面总结的,所以无论教学精神再怎么改变,这一点也是会一直值得肯定的。

而新时代要求的初中英语教学就不能够再像之前那样,只是用一些多彩的图画或是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其实学生需要的往往是更大的舞台。

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们,他们在父母的栽培下往往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或是唱歌跳舞,或是书法画画,或是体育乐器,或是手工制作。

如果英语教学能够和他们本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那么其学习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因为学习英语就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是在非常愉快和不自觉的状态下完成的。

音乐的话可以是英语歌曲,体育的话可以是国外的一些比赛,甚至手工制作教师都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外国的制作步骤。

当然,教师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兴趣和英语之间存在的微妙的关系,并且作为课堂作业向其他同学展示。

三、结合时代气息,采用科技教学时代发展迅速,教育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初中英语教学就应该乘着这股东风“扶摇直上”,采用与时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去进行创新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10篇完美版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10篇完美版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10篇完美版引言本文旨在介绍十篇高中英语教学论文的完美版,这些论文涵盖了多个主题,旨在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论文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善英语听说能力这篇论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论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使用影片、音频和互动游戏等多媒体资源。

论文二: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该论文研究了使用情境教学法来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性。

论文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活动和案例,以帮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写作训练。

论文三:文化教育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这篇论文讨论了文化教育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论文介绍了一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

论文四:提高高中英语听力理解的策略总结该论文总结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可帮助教师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论文探讨了词汇研究、语调训练和听力材料选择等方面的教学策略。

论文五:游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这篇论文研究了游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论文介绍了一些以游戏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和案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论文六:利用小组探究研究提高高中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该论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小组探究研究来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论文介绍了小组合作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可行的活动和方法。

论文七:分享课堂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篇论文提到了通过分享课堂故事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论文介绍了如何运用故事教学法和相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论文八:使用影片剪辑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该论文研究了使用影片剪辑来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有效性。

论文介绍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影片剪辑、设计相关听力任务,并给出了实施建议。

论文九:创意写作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这篇论文探讨了创意写作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论文介绍了一些创意写作的活动和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写作质量。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探讨论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探讨论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探讨论文•相关推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探讨论文一、将音乐带入课堂英语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直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艺术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让学生在这种艺术氛围的熏陶中感受到人文艺术的魅力,从而也对英语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结合英语文化,把音乐应用于英语课堂也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做法。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8Christmas这一课,关于Christmas这个主题的英文音乐有着相当浓厚的历史来源,并且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也广泛涉及到了Christmas这个主题,所以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些音乐资源来进行英语教学。

例如上课之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MerryChristmas》这首经典英文歌曲,然后让学生们猜:“听完这首歌后,大家知道我们今天要讲什么内容吗?”通过歌曲学生便会马上明白教师要讲的是Christmas这个主题。

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关于Christmas的音乐文化作为授课环节之一,让学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了解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对英文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对英文音乐的文化进行了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会有所提升,结合英语学习,学生更是将艺术与英语紧密结合,为丰富的英语课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除了听音乐、了解音乐文化外,教师还可以将英语材料中的内容编成简单的音乐说唱,学生通过说唱的形式中去记忆英语,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例如课文Hello,其中基本的“Goodmorning./Goodevening./Howareyou?”等表达就可以作为教师进行音乐说唱编写的素材,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歌曲中的旋律将这些英语表达配合到旋律中去,然后教给学生演唱。

这种方式是一种有效的记忆英语的方法,在音乐旋律的刺激下,学生便会对英语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推动英语课堂的发展。

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论文(3篇)

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论文(3篇)

第1篇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ve classroom practices in enhancing English language acquisition. Through a case study approach, the paper examin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interactive strategies in an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and evaluates their impact on student engagement, participation, and overall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findings suggest that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not only makelearning more engaging but also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skill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among learners.Introduction: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T)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methodology over the years. One of the most notableshifts has been the move from teacher-centered to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es, emphasizing active learning and interaction.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ve classroom practices in fostering English language acquisition. By analyzing a case study of an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insights into how interactive strategies can be implemented to enhance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Literature Review: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in the field of EL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such methods can lead to improved student engagement, participation,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Harmer, 2007; Nunan, 1991). Some common interactive strategies include pair work, group work, role-playing, and task-based learning (Ellis, 1994). These strategi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teacher, thereb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skill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Case Study:The case stud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volves an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at a secondary school in a suburban area. The classroom consists of 30 students aged 14-16, with varying levels of English proficiency. The case study focus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over a period of eight weeks.Methodology:The data for this case study were collected through classroom observations, student interviews, and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written assignments. The observation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checklist to record the frequ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aimed to gather their perspectives on the interactive methods used in the classroom. The written assignments were analyzed to assess th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engagement with the learning tasks.Intera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Used:1. Pair Work: Students were frequently assigned tasks that required them to work in pairs, such as discussing topics, completing exercises, or preparing presentations. This strategy encouraged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ir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in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2. Group Work: Group activities were designed to foster collabora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small groups to work on projects, solve problems, or engage in debates.3. Role-Playing: This strategy was used to simulate real-life situation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ir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Role-playing activities wer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in developing students' fluency and confidence.4. Task-Based Learning: Students were engaged in various tasks, such as writing emails, creating posters, or designing advertisements. These tasks were designed to be relevant to their lives and required them to use a range of language skills.5. Questioning Techniques: The teacher employed various questioning techniques to promote student participation and encourage deeper thinking. This included open-ended questions, higher-order thinking questions, and questions that required students to explain their reasoning.Findings:The findings of the case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tudent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engagement. The following points highlight the key findings:1. Increased Participation: Students reported higher levels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classroom, with more students actively engaging in discussions and activities.2. Improved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 analysis of written assignments showed that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better grammar,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3. Enhanced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 interactive nature of the classroom encouraged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ir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leading to improved communicative abilities.4. Critical Thinking: The use of group work and task-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 helped students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s they were required to analyze information, solve problems, and make decisions.Conclusion:The case stud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in enhancing English language acquisition. By incorporating various interactive strategies, teachers can create a more engag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promotes student participa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overall language proficiency. Itis recommended that teachers continue to explore and implement intera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References: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Harmer, J. (2007).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ssex: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Nunan, D. (1991).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A Textbook for Teachers. New York: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第2篇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ve classroom practice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By analyzing various interactivetechniques and their impact on student engagement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study aims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how educators can create a dynamic and eng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underpinn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an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and concludes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ors to incorporate interactive practices into their teaching methodology.Introduction:The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annot be overstated in today's globalized world. As English continues to be the lingua franca,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English has become crucial fo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ten centered around teacher-centered lectures and rote memorization, have been criticized for their lack of engagement and limited effectiveness in fostering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paper proposesthat interactive classroom practice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by promoting student participation, encouraging active learning, and fostering a supportive learning community.Theoretical Framework:Interactive teaching is grounded in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which posits that knowledge i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earners and their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learners are active participants in their own learning process, andtheir understanding of new concepts is enhanced through collaboration, discussion, and problem-solving activities. Some key principle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include:1.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Emphasizing student particip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learning.2.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work together in groups to achieve common goals.3. Active learning: Promoting engagement through hands-on activities, discussions, and problem-solving tasks.4. Authentic communication: Providing real-life contexts for language use and encouraging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Case Study: An Interactive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n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at a secondary school in China. The classroom setting consisted of 30 students aged 15-16, and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over a period of six weeks.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included:1. Pair and group work: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pairs or small groups to complete tasks and discuss topics related to the curriculum.2. Role-playing and simulations: Students were encouraged to engage in role-plays and simulations to practice language in realistic contexts.3.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s: Regularly asking students questions to promote critical thinking and encourage them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4. Project-based learning: Assigning projects that required students to work collaboratively and use thei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n various contexts.Results:The results of the case study indicated that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tudents' engagement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ents reported increased motivation, improved confidence in their language abilities, and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Observations and assessments also showed that stu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participate in class discussions, collaborate with their peers, and demonstrate higher levels of critical thinking.Discussion: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By promoting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teractive methods encourage learners to become active and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learning. This active engagement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which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language learning.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requires careful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Educators must be familiar with various interactive techniques and be willing to adapt their teaching methods to suit the needs of their students. Additionally, creating a supportive and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crucial for the succes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is paper has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By incorporating interactive methods into their teaching methodology, educators can create a dynamic and eng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fosters student participation, encourages active learning, and enhances language acquisition.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impact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on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 and to develop best practices for their implementation.Recommendations: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for educators and institutions involved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 Educators should be trained in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encouraged to incorporate these practices into their teaching.2. Schools should provide resources and support for educators to implement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effectively.3. Assessment methods should be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on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4.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should be provided for educators to stay updated with the latest trends and best practices in interactive teaching.By adopting these recommendations, educators can create a more effective and engaging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their students.第3篇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ve and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es in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practice.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a semester-long English cours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heir impact on student engagement, learning outcomes, and overall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corporating interactive and student-centered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promotes active participa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mong students.Introduction: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T)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changes over the years, with an increasing emphasis on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es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These methodologies are believed to foster a more engag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ar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an English language course that implemented interactive and student-centered strategies to assess their impact on student learning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Methodology:The study involved a semester-long English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a university in China. The course consisted of 15 weeks, with each week dedicated to a specific theme or skill area. The study adopted a qualitative approach, involving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and analysis of students' written work and performance in class.Data Collection:Th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included:1. Classroom observations: The researcher observed each class session, noting the teacher's interaction with students, the types of activities used, and the overall atmosphere of the classroom.2. Interview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teacher and a random sample of 10 students to gather insights into their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course.3. Students' written work and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and analyzed students' written assignments, quizzes, and in-class responses to evaluate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engagement with the course material.Data Analysis: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thematically, focusing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1.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The frequency and nature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during class sessions.2. Student engagement: The level of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and critical thinking demonstrated by students.3. Learning outcomes: The progress made by students in terms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 themes.Results: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revealed several key points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active and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e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1.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The teacher actively engaged with students through questioning, feedback, and encouragement, promoting a more dynamic and responsive classroom environment. This interaction was crucial in maintaining student interest and facilitating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2. Student engagement: The interactive and student-centered activities encouraged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 discussions, group work, and individual projects. This engagement was evident in their enthusiasm, critical thinking, and willingness to take risks in their language use.3. Learning outcom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strategi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 themes. Students demonstrated enhanced reading, writ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as well as a greater ability to apply the language in real-life contexts.Discussion: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ve and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es in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practice. These methodologies promote a more engag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ar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learningprocess. The following points highlight the key contributions of these approaches:1. Increased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teractive activiti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engage with the material, share their thoughts, and collaborate with peers, leading to a more dynamic and inclusive classroom environment.2. Enhanced critical thinking: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es promote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by allowing students to explore topic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develop their own opinions.3. Autonomous learning: Interactive and student-centered activiti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learning, fostering a sense of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positive impact ofinteractive and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es on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practice. By incorporating these strategies, teachers can create a more engag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promoting active participa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mong students.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these methodologies on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overall academic success.。

教学艺术论文大学英语课堂论文

教学艺术论文大学英语课堂论文

教学艺术论文大学英语课堂论文概要:建设高效率的大学英语课堂,就必须改掉以往那种刻板僵硬的程序化模式,要不断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艺术创新。

大学英语课堂要求师生共同步入审美境界,形成一个教与学、知识与能力、意志与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其他教学艺术大学英语课堂不仅要依靠静态艺术这一灵魂,同时还离不开语言艺术、板书艺术、演示及表演艺术等其他诸多艺术的共同存在。

只有这些多元化的教学艺术形式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取得高校英语教学的巨大进步。

1.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是艺术的完美结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讲解、指挥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同时也是智力开发和情绪感染的基本手段。

挖掘英语的语言艺术精髓,关键在于发掘其语言美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为学生创造出独具美感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其产生新奇感觉,激发兴趣,在欣赏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在享受中运用英语、巩固英语。

高校学生虽然有了比较扎实的英语学基础,但是高校英语教学仍要以教师讲授为宜。

讲授过程中,英语教师要确保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语言纯真、流利、简明,力求讲课生动、幽默。

对任何学生而言,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语言都是受欢迎的,这种良好的语言氛围给予了学生感知上的享受,这样的英语课堂不再充满枯燥乏味。

教学语言美还体现在语言的文明、礼貌方面,良好的礼节用语能够给学生以文明礼貌的感染和美好人际关系的感受,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2.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板书艺术。

板书是一堂课最经典的东西。

一堂课的精髓,几乎都体现在板书中,优美的板书往往凝结着一堂课的精华。

板书在当今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板书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

这里,所提出的板书艺术,不仅仅是要求板书字体的工整、美观、大方得体,同时还要力求整个黑板版面的设计,统筹兼顾,有大局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艺术
所谓的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地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

一、导入的艺术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图片等。

总之,你的导入要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等,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的同时,自然合理地引出你要讲的课题。

记得有一次,我讲到导游、饭店服务人员的讲话艺术时,我引用这样的一个笑话,有一个妇女抱着小孩上了公共汽车,汽车司机对她说:”这是我见过最丑的小孩子了。

”这个妇女听了以后很生气,气冲冲地走到车的后座坐了下来,坐在旁边的一位男士关心的问发生了什么事。

”那个司机说了侮辱我的话”,她愤怒的说道。

男士深表同情的说:”呃,这就是他的不对了,作为一名驾驶员,作为一名公众服务人员,他怎么能对乘客说无礼的话呢。

我想你应该过去狠狠的教训他一下,这样吧,让我来帮你抱着这只小猴子。

”讲完故事,同学们哄堂大笑,笑过以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出今天的课题,作为一名司机,作为一个公众服务人物要注意讲话的艺术,有些实话是不能讲的,故事中的司机说的也
许是实话,可他的话却深深地伤了乘客的心。

这样的导入自然而引人入胜。

通常英语语法课总是让人觉得乏味,因为一般的语法教学,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但这种参与仅仅是比较被动的参与,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

另外,反复地说教,一味的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

因此,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输出教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了。

如果我们能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游戏过程,它承担了包括使学生获得艺术体验在内的一定的教学任务,或者说是一个教学任务已经渗透于其中的游戏过程,那么这样的教学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艺术的教学,即教学本身就是艺术,换成杜威的话就是:”工作始终渗透着游戏态度是一种’’’’艺术’’’’——虽然习惯上不是这样称法,在性质上确是’’’’艺术’’’’”。

二、课堂设计的艺术性
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即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既获得了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为你的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但要想让你的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
研究你的学生的需求,英语基础,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到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我记得我进行过这样一个对话教学,对话说得是一个银行职员,跟他的朋友聊天,淡到他们银行前几天被抢劫,事后仍然心有余悸。

如果我让两位同学来表演这个对话,肯定没有什么吸引力。

于是,我对重新设计该对话,让一个同学表演抢劫犯,另一个表演银行职员,还有一个表演案发后去采访银行职员的记者,我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设身处地想想在那样的情景下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性格、英语基础不同,每个学生表演出来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

大部分同学把抢劫犯凶神恶煞,银行职员战战兢兢,都表演得栩栩如生。

对银行职员勇斗歹徒,负伤住院,然后记者到医院去采访的情节也有同学想得出来,学生在表演中极尽搞笑之能事,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时我也作为对话里的一个角色参与,引导学生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应用到表演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集中。

总之,通过对课文的精心设计,对话更富有表演性,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刺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

英语教学要注重艺术性,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

这对其它一些学科也许难以做到,因而可以有个别情况不这样,但对语言学科来说是
完全有可能的。

这就要求每个英语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让你的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让教学艺术服务于你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艺术修养的高低。

当然,这并不意味艺术修养高的教师其教学水平就一定比别人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就同一个人而言或者是同等条件下,艺术修养高的教师显然比艺术修养低的教师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实施。

更有利于提高其英语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另外,如果有条件我们也可以通过唱英文歌、看英文电影英文版动画片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全方位的接触英语,让英语以一种美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应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

如果师生有一方没能进入状态,如兴致勃勃的教师因教学不得法而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或对英语具有浓厚兴趣而情绪高昂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位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老师,教学过程也就不可能具有愉悦性特征,同时也不能刺激同学积极参与。

因此,师生情感的共鸣即是创造教学过程愉悦性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的标志之一。

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真正的拥有和保持教学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