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学术前瞻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学术前瞻性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企业国际化研究是当前我国经济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我国中小企业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立足站稳,规模与效率成为根本。本文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基础:即国际化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网络论、资源基础论、互联网影响论、天生全球化理论等,并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评述,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趋势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使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渗透,并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立足站稳,规模与效率成为根本。中小企业借助于机制灵活、产权清晰、决策迅速、低成本、集群等优势(樊增强,2005;孔泰,2004),以信息技术利用为契机,同样能够在国际市场中大展拳脚。

一、概念界定

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各国主要基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并以定量为主。定量界定包括企业雇佣人数、企业资产和企业经营收入等三方面。在2000年9月,我国经贸委中小企业司提出企业划分标准的最新方案中,将资产总额和年销售额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划分为小型企业,资产总额或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5亿元之间的企业划分为中型企业。

中小企业国际化是近30年来跨国公司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国外学术界的主流刊物上有关研究层出不穷。国际化阶段论流派(Carlson,1975;Fo~gemjohanson.1975;JohansonVahlne,1977)将国际化视作一个企业对国外市场逐渐提高承诺的连续过程。我国学者梁能(2000,2001)提出国际化是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包括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和企业自身的国际化。对于选择国际化方式的影响因素,学者们主要从公司内、外两方面进行探讨,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风险、竞争状况、政府影响、文化、合作伙伴、市场规模等;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经验、关键资源、公司战略、知识扩散风险等(Hill,HwangKim,1990;ErralnilliRao.1993;Osland,TaylorZou,2001)。

二、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基础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借助经济学等基本理论的发展,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发展也经历了不同时期,主要包括国际化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网络论、资源基础论、互联网影响论、天生全球化理论等。

1 国际化阶段论

国际化阶段论由Carlson(1975),ForsgernJohanson(1975),JohansonWiederheim-Paul(1975),JohansonVahlne(1977)等为代表的北欧学派提出。该学派借助于企业行为理论的研究方法,将企业国际化视作一个企业对国外市场逐渐提高承诺的连续过程。企业资源投入量在阶段的演进过程中逐渐增加,对海外市场信息渠道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同时不断地获取、整合及利用国外市场的相关知识,逐渐进入“心理距离”越来越大的市场,从而保证在最小的不确定条件下获得最佳商业机会。部分学者针对该理论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主要有Bilkey Tesar(1977)对美国威斯康星中小企业出口行为的考察;Johanson and Nonaka(1983)对日本企业出口战略的经验研究;AliCamp(1993)对阶段论模型进行的检验也表明该模型主要适用于中小企业国际化行为;George(2000)运用结构方程以美国68个中小企业为样本,得出企业国际化步骤的系统性与国际化表现和绩效正相关,呼吁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遵循系统化步骤,例如动机和战略规划、市场调研、市场选择、进入模式选择、对意外和困难的规划和补充战略等。

2 小规模技术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Louis T.WeHs(1983)在19世纪80年代指出,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将国家市场特征与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以小市场需求服务为目的,充分发挥小规模生产技术、低成本与低价格优势,并有效利用“民族纽带”进行跨国投资,使得在多层次、多元化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即使存在技术不够先进、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不够大等劣势,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英国经济学家Sanjaya Lall(1983)的研究也表明,在技术变动的过程中,集中于小规模生产技术的发明与应用的技术创新往往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这些创新活动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与成本优势、民族的或语言的联系同样可以构筑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

3 网络论

约翰逊和麦特森(Johanson and Mattsson,1985)等学者认为,国际化意味着企业在国际市场网络中建立、发展网络关系,因为企业在国际生产(市场)网络中的地位决定了国际化的程度。处于天然网络之中的中小企业为了开展国际化经营,就必须与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及政府组织建立并保持持续、动态的联系,并在共同学习过程中进行拓展、渗透与整合。例如,通过与新市场上的国外企业建立关系,实现国际扩张;或者通过与国外已有网络加强协作,实现渗透;也可以通过完善自己在不同国家网络中的地位,实现国际性的整合。

国际化网络理论借助于网络的概念,强调在市场网络中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以及对国际化产生的影响。主要的研究成果见表1:

4 资源基础论

沿着Penrose(1959)开创的资源基础论,许多学者以中小企业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研究。Bloodgood(1996)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能力与累积的有形、无形资源储备有直接关系。有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资源储备的企业比其他竞争者更具优势,更易国际化。Karagozoglu andLindell(1998)研究了美国34个小型科技企业,发现44%的企业缺乏管理经验和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44%的企业存在收集国际市场信息的困难;32%的企业与国际竞争者相比存在资源获取方面的困难,从而意识到资源和能力的限制是小型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并进行了讨论。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小企业也拥有一些独特的资源优势,其中,企业家能力是中小企业国际化资源基础中的一个重点。不受国内常规导向束缚的中小企业,比那些束缚较长时间后再进行国际化的竞争对手表现更为出色。

5 互联网影响论

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通讯技术日新月异,使得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成为近些年一个新的研究热点。Internet技术的不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