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为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中小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企业国际化理论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条件、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为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中小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企业国际化理论对中小企

业国际化的条件、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的日趋深化将企业置于全球价值链中,为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国外资源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创新和迅速进入市场的能力,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的特征,超强的灵敏性和适应力可以使中小企业在创新和寻找市场方面更具优势,使得中小企业在今天迅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中迅速获得一席之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利用其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化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如何利用其自身优势更好地进行国际化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

二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如美国国会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英国、欧盟等在采取量的指标的同时,也以质的指标作为辅助。

我国于2003年2月19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对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该标准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从规定来看,一般意义上的中小企业概念是宽泛的。比如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 人

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 万元以下。2003年我国就开始实施了新的中小企业标准,这个可以查阅有关文件,其中共分五大行业,包括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等。

20世纪70年代了企业国际化阶段理模型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一个过程,是企业对国外市场逐渐提高承诺(Incremental commitment)的连续(Sequential)的过程。英国学者StcphenYoung等在《国际市场进入和发展》一书中指出: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跨国经营的所有活动及其方式,这些活动及其方式包括产品出口、直接投资,技术学科、管理合同、交钥匙工程、国际分包生产和特许经营等。”

1、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由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于1960年率先提出,并由C·P·金德贝格在70年代对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垄断优势理论认为市场的不完全行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在东道国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可利用其垄断优势排斥自由竞争,维持垄断高价以获得超额利润。市场具有不完全性有产品市场不完全,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垄断优势包括市场垄断优势,生产垄断优势,规模经济优势,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利用其垄断优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可以追溯到罗纳德·科斯于1976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的产权经济学理论。内部化是指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由于市场不完整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内部化理论认为,不仅最终产品市场存在不完全,在中间产品市场上也同样存在,这里的中间产品除了原材料和零部件外,还包括专有技术、专利、管理等“知识中间产品”。若将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和营销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若企业建立内部市场,可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

其结果是用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代替外部市场机制,以便降低交易成本,拥有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

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英国瑞丁大学教授邓宁于1977年提出。折衷理论的核心是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另一是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是指跨国公司运用所有权特定优势,以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区位特定优势是东道国拥有的优势,企业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等;另一是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法规灵活等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这三种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企业国际化的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不同组合决定企业国际化不同方式

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首次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的营销生命,产中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如图1。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