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性人格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坚韧人格三种特征

坚韧人格三种特征

坚韧人格三种特征坚韧人格三种特征坚韧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力,不轻易放弃目标,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坚韧人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坚韧人格的特征。

一、自我掌控自我掌控是指一个人能够自我约束、自我调节,不被外界环境所左右。

具有自我掌控能力的人,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冷静分析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保持清醒、果断。

这种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各种困难,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适应性强适应性强是指一个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这种特质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因为社会变化速度越来越快,我们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具有适应性强的人,能够快速地适应新的工作、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交环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目标导向目标导向是指一个人具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能够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具有这种特质的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而是会通过不断努力和改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种特质在职业生涯中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具备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且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才能够取得成功。

总结坚韧人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自我掌控、适应性强和目标导向是坚韧人格最重要的三个特征。

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出这些特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以实践和提升,那么我们就能够成为一个坚韧、自信、成功的人。

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综 述 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辛小林,葛秀杰,施春艳,崔文香(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吉林延吉133000)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此时个体在认知、情感上都发生着很大变化。

他们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挫折或创伤,他们比儿童和成人更加敏感。

大学生如何从这些消极生活事件中正常发展和成长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而这种应对压力、挫折或创伤等消极事件的能力便是心理韧性!。

现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研究现状及提高心理韧性的措施报告如下。

1 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研究现状1.1 心理韧性的概念 心理韧性的概念主要存在3种定义:结果性定义、过程性定义和品质性定义[1]。

结果性定义重点从发展结果上定义心理韧性。

如心理韧性是一类现象,这些现象的特点是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2]。

过程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成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

如心理韧性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3];心理韧性表示一系列能力和特征通过动态交互作用而使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

品质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作是个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

1.2 心理韧性的模型1.2.1 系统模型 系统模型[4]是M andelco等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关于儿童的心理韧性模型,该模型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内部因素即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包括身体健康、基因素质、气质和性别等;心理因素包括智力、认知方式、问题解决技能、人格特点等。

外部因素指家庭内因素和家庭外因素,家庭内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养方式、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外因素包括成人、同伴、学校、教堂、幼儿园、青少年组织、社会公益机构等。

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不仅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间相互影响,而且各内部因素之间、各外部因素之间也发生着相互作用。

1.2.2 心理韧性动态模型 为了更好地进行心理韧性的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从1998年开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科研机构联合一批心理学家致力于心理韧性模型的提出和测量工具的开发,他们于2003年提出了心理韧性动态模型[5]。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坚韧性人格的关系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坚韧性人格的关系

心理卫生基金项目 延安大学科研课题基金资助(编号:YD2007-28)。

作者简介 程亚华(1979- ),男,江苏东台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格与心理健康。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716000。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坚韧性人格的关系程亚华摘要 目的 探析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坚韧性人格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和健康相关坚韧性问卷(HRH S),对延安大学37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 379名大学生中,男性化占18.5%,女性化占16.4%,双性化占34.6%,未分化占30.5%。

男、女生在坚韧性人格的承诺和挑战2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

双性化个体的承诺、挑战2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未分化个体。

结论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具有普遍性,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存在性别差异。

双性化个体与未分化个体相比具有更高的坚韧性人格。

关键词 性别特性;角色;精神卫生;对比研究;学生中图分类号 R 395.6 B 84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9817(2010)10 1176 02Relati ons hi p Bet ween Sex role and H ardi ness i n College Students /CHENG Ya hua.School o f Educa ti on S cience ,Yan an Universit y ,Yanan (716000),Shaanxi P rov i n ce ,C hinaAbstract O bjective To exp l ore t h e relati ons h ip bet w een sex rol e and hardi n ess i n coll ege st ud ents ,i n order to provi 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 or rel ated i nterventi on.M ethods A sa mp le of 379undergraduate students was evaluat ed w it h B e m Sex ro l e Inven t ory (BSRI)and H ealt h Related H ard i ness S cale(H R H S).Res ults In the 379cases ,mascu li n it y ,fe m i n i n i ty ,and rogyny and und ifferenti ation accoun ted for res p ectivel y 18.5%,16.4%,34.6%and 30.5%.Subjects vari ed s i gn ifican tly i n t he t w o d i m ens i on s of prom ise and c h all enge .Fe m ales scored sign ificantl y h i gher t han m ales ,wh ile androgynous i nd ivi duals scored s i gn ifi can tly h igher t h an und iff eren tiat ed i nd i vidu al s .Conclus i on Th ere is un iversal i n t h e d istri buti on of sex rol e type .There w as gender d ifference in college st ud ents ' h ard i ness .And rogynous i nd i vi duals are hard i er t han und iff eren tiat ed i nd i v i dual s .K ey w ords Gend er i den tity ;Role ;M en t al h ealt h;Co m parati ve study ;Students坚韧性人格(H ard i ness)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K obasa 提出[1],是一种可以抵御应激的积极人格特质,是个体抵抗压力的资源,是一种能够保护个体免于应激损害的人格特质。

坚韧人格与主观幸福感: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

坚韧人格与主观幸福感: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

坚韧人格
■主观幸福感
图1自我接纳在坚韧人格和与主观
幸福感间的中介模型
4讨论 4. 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
被测试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常模,各维度 中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得分最高,说明大学生具有 较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对学校生活的现状比较满 意•高校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如科技创新、学术讲 座、才艺展示、志愿活动、各种社团活动、体育锻炼、 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增长学 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 分的展示与发展,又能缓解学习压力,愉悦身心,这 无疑会增加大学生的生活满足感.
P
0. 021 0. 000 0.000 0. 000
95%置信区间
LLCI
ULCI
0. 025 0. 197 0.697 0. 257
0. 302 0. 344 1.065 0. 546
表4 间接效应分析
路径 坚韧人格=> 自我接纳=主观幸福感
Effect
Boot SE
BootLLCI BootULCI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高校的大学生,通过问卷星及现场发
放问卷形式收集数据,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 问卷361份,有效回收率90.25%.其中男生76 人(21.1%),女生285人(7& 9%);独生子女106 人(29.4%),非独生子女255名(70.6%);来自城 镇的148名(41.0%),来自农村的213名(59.0%). 2.2 研究工具
53
虑,鉴于此,本研究拟对大学生坚韧性人格、自我接 纳与主观幸福感三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一 个以自我接纳为中介变量的坚韧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关系的理论假设模型,深入探讨坚韧人格对主观幸 福感的影响,检验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以期能够为 培养大学生的坚韧人格品质,提高自我接纳水平及 增强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持.

大学生坚韧性人格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坚韧性人格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坚韧性人格 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 系研究》
2023-10-28
目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文献综述 •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 数据分析 •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结论与建议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01
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心理压力和挑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 困扰、自我认知困惑等。
02
坚韧性人格是一种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
相关性分析
坚韧性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 关性
通过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发现坚韧性与体育锻炼行 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5,p<0.01)。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坚韧性和
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性
分别计算了不同性别、学科类别、家庭背景的参与者 的坚韧性和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性,发现不同组别之 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趋势是坚韧性越强,体育锻 炼行为越积极。
该研究选取了坚韧性人格和体育锻炼行为作为两个主要的研究变量,并采用了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数 据收集。
详细描述
对于坚韧性人格,该研究使用了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进行测量;而对于体育锻炼 行为,则使用了国际身体活动问卷(IPAQ)进行收集。这些测量工具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够 客观地反映研究变量的实际情况。
的发展。
对大学生的建议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 健康水平。
在体育锻炼中逐渐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坚韧性人格 ,以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和压力。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 目和方式,并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坚韧性人格与体育锻炼行为 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

坚毅性人格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及作用结果

坚毅性人格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及作用结果

相对剥夺感的测量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其中,问卷调查是 一种常用的测量手段,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对相对剥夺感进行定量分析。例如,可 以采用自陈量表法,让个体评估自己在与他人比较过程中感到不公平的程度。另 外,访谈也是一种有效的测量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个体的相对剥夺感 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3)学会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整,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
(4)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5)注重身心健康,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3.坚毅性人格在未来社会的发展 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个体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 的背景下,坚毅性人格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追求个人目标和实 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具备坚毅性人格的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并取得成功, 从而推动社会的积极发展。因此,培养个体的坚毅性人格对于未来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安全概念
工作场所中的心理安全概念指的是员工在工作中感到放松、舒适和没有威胁 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状态的实现需要组织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尊重员工的权 益和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心理安全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 至关重要。
心理安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当员工感 到心理安全时,他们更有可能积极投入工作,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心理安全还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离职率和减少工 作事故的发生。
工作设计也会对心理安全产生影响。有意义、富有挑战性和有趣的工作可以 激发员工的动力和兴趣,同时也可以为员工带来满足感和安全感。
最后,员工的特征也会影响心理安全。例如,员工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 和工作经历等因素都会对心理安全产生影响。一些员工可能更容易适应工作环境, 而另一些员工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感到心理安全。

关于坚韧人格研究的概述

关于坚韧人格研究的概述
21年第1 01 2期
边疆经 济与文 化
T HE BORDER ONOMY EC AND CUL RE TU
N 2 2 1 n 1. 0 l
( 总第9 6期)
G n r]No 9 e ea. . 6
关于 坚韧人格研 究的栅 述
陈 滢伊
( 哈尔滨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哈尔滨 100 ) 50 1
cm t e t 为 承 诺 。根 据 K b s o mi n 译 m o aa的观 点 ,投 入
学的领域。2 世纪 7 O O年代 ,美 国政府的反垄断政 策 干预 了美 国电话 电报 公 司 ( T T ,使 其 被 迫 A& ) 将本 地业务 分裂开 并重 新 组 建形成 了 7个 子 公 司 。 伊利 诺斯 贝尔电话公 司也正是 A & T T其 中的一 家 子 公 司 ,由此 上演 了一场 巨大 的变革 。变 革 中的短 短 年 ,IT的员工减少 了将 近 一半 。公 司 的一位 经 B 理说 ,他在一年中换了 1 O位领导 ,但无论是他 自 己还 是这上任 的 l 领 导 ,都不 知 道 如何 开展 工 O位 作 。为 了 尽 快 使 公 司 重 新 发 展 起 来 ,IT 邀 请 B M di ad 及其 同事参与到 IT的公 司变 革 管理 ,所 以 B 从 17 95年开 始 ,M d i 其 同事 就 在 IT公 司进 ad 及 B 行 研究 ,这个研 究 计划 长 达 l 2年 ,每 年都 对 管 理 人员 的心 理 和生 理 健 康 情 况 进 行 评 估 。K bs oaa作 为研究 小组 的一 员 ,在研究 的过程 中发表 了关 于坚 韧人 格 调查 的研 究报 告 。 ¨ 由此 ,坚 韧 人格 就 常 出 现在有关健康和疾病的文献 当中。而对于坚韧人格 的研 究也 就此开展开来 。

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_娄虎

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_娄虎

文章编号:1000-677X(2014)08-0048-08体育科学2014年(第34卷)第8期CHINA SPORT SCIENCEVol.34,No.8,48-55,2014.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A Qualitative Study on Influence Factors ofMental Toughness in Elite Chinese Athletes娄 虎1,刘 萍1,金淑娇2LOU Hu1,LIU Ping1,JIN Shu-jiao2摘 要:运动员心理坚韧性是个体不管竞赛的情境如何,有朝向自己状态和技术的巅峰持续前进的能力。

采用质性研究的设计,通过两次头脑风暴的会议进行数据的收集,然后根据概念构图的计算程序先后采取多维定标、聚类分析和概念图呈现等方法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37个项目相对集中在5个区域,即5个维度,分别为团队文化、社会支持、运动能力、应对策略和压力坚韧人格。

我国优秀运动员除了表现出国外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研究中常报道的核心因素,还在团队文化的影响中体现出了新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团队的氛围和目标等方面能够影响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

关键词:心理坚韧性;概念构图;竞赛心理;因素结构;质性研究Abstract:Mental toughness is defined as the ability to consistently perform towards the upperrange of your talent and skill regardless of competitive circumstances.The literature on mentaltoughness is characterized by ageneral lack of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as well aslittle is known beyond the obvious basics of what influences mental toughness in an elite Chi-nese athlet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mental toughnessin elite Chinese athletes.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were designed.The collecting data proce-dure consisted of two meetings of brain storming.Then based on Concept Mapping computingstages,we use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production of maps andinterpreting the maps,from which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ntal toughness emerged.Resultsshowed 37different items played influencing effects on mental toughness,and 5dimensions e-merged through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The names of dimensions were analyzed in amental toughness influencing factors’framework by participants themselves.The map presen-ted 37items were clustered into 5dimensions,including team culture,social support,motor a-bility,coping strategy and stress hardy personality.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fluencefactors of Chinese elite athletes appeared consistent with those findings from the past researchof overseas,with the exception of team culture dimension,which included the factors from teamatmosphere and goals.Key words:mental toughness;concept mapping;competition psychology;construction of fac-tors;qualitive study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4-01-06; 修订日期:2014-03-25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Y201225597)。

护士坚韧性人格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护士坚韧性人格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贺玲玲 , 张 平
( 华 大 学 护 理 学 院 , 南 衡 阳 4 10 ) 南 湖 2 0 1
【 摘 要】目的 探讨 护士坚韧性人格 与应对方式 的相关性, 为制定相关培训计 划提供参考 。方 法 采用健康相关坚韧性量
表 及 简 易 应 对 方 式 问 卷 对 湖 南 省 某 市 4家 综 合 医 院 的 7 3名 护 士 进 行 问 卷 调 查 , 采 用 P asn相 关 分 析 、 元 逐 步 回归 分 析 坚 0 并 ero 多
作用 。结论
坚 韧 性 人 格 有 助 于 帮 助 护 士 群 体 更有 效 地 运 用 积 极 应 对 方 式 , 议 护 理 管 理 部 门 重 视 护 士 坚 韧 性人 格 的培 养 , 建 以提
高 其 积 极 有 效 的应 对 能力 。
【 键词】 关 护士 ;人格 ;应对方式 ;相关性 【 图分 类 号】 12 中 R 9. 6 【 标识码】 文献 A 【 编 号 】 0896 (000A 00 -3 文章 10—992 1)2 -0 70 Co r lt n hp b t e rea i s i e we n Har ie s P ro ai n pn t ls o r e o dn s e s n ly a d Co ig S ye fNus s t
c re u n l etecr lt n R s l Soe f o t lcmm te t n hl n e[ . + .4,45 + . ) 4 5 0 7 a do toa a z o ea o. e u s crs nr , o i n adcal g (2 0 ) (.8 03 ,(. + . ) i r t y h r i t oc o m e 40 5 6 6 3

拥有坚韧的心态

拥有坚韧的心态

拥有坚韧的心态拥有坚韧的心态是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坚毅和韧性的能力。

人们普遍认可,拥有坚韧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职业发展,坚韧心态都能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并最终实现目标。

本文将探讨拥有坚韧的心态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这种心态。

一、拥有坚韧的心态的重要性拥有坚韧的心态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挑战和困难。

拥有坚韧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些障碍,保持积极的态度,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是拥有坚韧的心态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 越过障碍:拥有坚韧的心态使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不被困难击倒。

当遇到挫折和障碍时,我们会保持乐观态度,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种心态帮助我们保持前进的动力,克服困难,达到成功。

2. 提升自信:坚韧的心态有助于培养自信。

当我们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坚定的心态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会帮助我们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并取得成功。

自信心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坚韧性,使我们能够面对更大的挑战。

3. 增强适应能力:生活中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

拥有坚韧的心态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变数,并适应不同的环境。

在面对变动的情况下,我们能够保持冷静,寻找解决方案,并适应新的情况。

4. 促进成长:拥有坚韧的心态意味着我们能够克服自己的局限和恐惧。

它鼓励我们尝试新的事物,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并不断学习和成长。

通过接受新的机会和挑战,我们能够拓展自己的能力,并不断提升个人素质。

二、培养坚韧的心态的方法虽然拥有坚韧的心态对于个人发展至关重要,但它并非天生具备,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培养:1. 设定目标:明确目标和愿景是培养坚韧心态的第一步。

制定具体、可实现的目标,有助于我们保持专注和动力。

目标的设定应该具备挑战性,但也要合理可行,可以分阶段达成,以避免过于困难而丧失动力。

2. 培养积极心态:积极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坚韧的心态。

面对困难时,积极的自我对话和正面思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乐观和自信。

坚韧性人格研究

坚韧性人格研究

Vo . 。 . 17 No 1
M ac 0 r h 2 06
坚 韧 性 人格 研 究
黎 少 游 ,向 敏
( 中师 范大学 心理 学院 ,湖北 武汉 4 0 7 ) 华 3 0 9
摘要 : 坚韧 性 人 格 ( ries Had esn ly 的 相 关 研 究 在 国外 非 常 的 活 跃 , 在 国 内却 鲜 见 , 者 对 Hadns , ryp ro ai ) t 但 作
维普资讯
第 7 卷 第 1 期 20 年 3 06 月
福 建 医科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 f ui dcl ieit S c l c n eE i o ) o r a o j n Me i v r y( o i i c dt n F a a Un s aS e i
坚韧 性这种 品质 的歌 颂 , 从 不缺 乏 一 大 批 具有 这 也
种 品质的 优 秀儿 女 。但 对 坚 韧 性 尤 其 是 作 为 一 种 人 格特 质 进 行 科 学 的 研 究 却 非 常 鲜 见 。而 从 Ko -
解 。东 汉许 慎在 《 文 解 字 》 说 中对 “ ” “ ” 出的 忍 、能 给
t e h r n s e e r h ur a di e s r s a c . Ke r s:Pe s na iy;Ha d n s ;He lh;St e s y wo d r o lt r ie s at r s
1 前

广 到健康 与疾 病 的文 献 中 , 为一 个 表 征压 力 和疾 作
l i t n o h x s i g r s a c e t i i g t a d n s n u g s o sb e a e u sf rf — i t i ft e e itn e e r h p ra n n O h r i e sa d s g e t p s i l v n e o u m a o

大学生人格坚韧性研究现状

大学生人格坚韧性研究现状
大 学 生 人 格 坚 韧 性 研 究 现 状
口秦 海 燕
( 广西 师范 大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 西 广 5 10 ) 404

要: 人格 坚韧 性是指一组帮助人们管理应 激的态度 、 信念 、 行为的特质 , 包含 三个概念 : 入、 它 投 控制与挑 战。 坚韧性 的相关研
究在 国外非常活跃 , 但在国 内却 十分 少见 。 本文总结 了国 内对 大学生人格 坚韧性的相 关研 究, 出 了当前研究 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 指
研 究 提 出 了看 法 。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
坚韧性
健康
在 当前 压 力剧 增 的社 会 环 境 中 , 大学 生在 校 园 中所 承 受 的 心 理 压 力 也 在 日益 加大 , 特别是 就业压力严 峻的今天 何 如 缓 解 压 力 , 护 心 理 健 康 , 是 值得 关 注 保 这 的 问题 。 格 与心 理 健 康 的关 系 一 直 是 人 人 格和 心 理 健 康 领 域 中 的 重要 课 题 之 一 , 有
研究者认 为, 人格 坚韧性是人格结构中与 心身 健 康 最 直 接 的 因 素 组合 , 们 可 能 并 它 非以独立 的人格结构存在, 但完整的人格 结构中应包含 了坚韧性的 内涵_ I ] 。目前国 外 对 人格 坚 韧 性 的研 究 比较 活跃 , 国 内 而 的研 究 却 十分 少 见 , 大 学 的人 格 韧 性 实 对 证研 究则更少见 , 本文总结国内对大学生 人 格 坚韧 性 的研 究 现 状 , 为对 大 学 生 人 格
景 中各 项 因素 的 关 系 。 韧 性 中 的承 诺 因 坚 素 , 以有 效地 缓 解 影 响 工 作 满 意度 的压 可 力 , 韧 性还 可 以有 效 地 预 测 职 业倦 怠程 坚 度 、 很 好预 测 个 体的 绩效情 况 。 并 坚韧 性还 可 以影 响学 生的 学业成 绩 。3作 用机 制 。 ( ) 坚 韧 性 在应 对 应激 过程 中所 起 的 作用 目前 尚 不清 楚 。K bs 有 时认 为 坚韧 性在 应激 事 o aa 件 与紧 张感 受之 间起着 缓冲 的作用 ( 调节变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坚韧性人格与抑郁的关系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坚韧性人格与抑郁的关系

教育智库086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坚韧性人格与抑郁的关系引言问题的提出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大学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并承受着不断增加的压力,加之其比一般的普通人群具有较高的智力和追求,因而,大学生更易受到抑郁的侵袭。

如果不对大学生的抑郁进行及时的关注,任之由之,那么,受到抑郁侵袭的大学生将很有可能成为抑郁症患者的一员。

因此,大学生的抑郁应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大学生抑郁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内的相关研究在不断增加,其中,家庭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家庭是个体、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重要的生活环境,对个体、包括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坚韧性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近几年来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对坚韧性这种品质的歌颂也随处可见——《周易》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但将坚韧性人格与心理健康,尤其是与抑郁联系起来的研究,在国内仍比较缺乏,而这方面的研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中,无疑又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大学生抑郁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坚韧性人格的关系。

研究意义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生活压力也随即增加,针对大学生抑郁展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学生抑郁形成的相关因素则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手段。

通过研究坚韧性人格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关系,有利于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群体中,指导大学刘奕林(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0)摘 要:研究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抑郁、父母教养方式和坚韧性人格的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贵州地区3所高校及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共23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 )、蒋奖等人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问卷中文版(s-EMBU-C)和Pollack等人编制的健康坚韧性量表(HRHS)为研究工具。

研究结论:父、母亲情感温暖与抑郁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而父、母亲拒绝及母亲过度保护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父、母亲拒绝与坚韧性人格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这两个维度与坚韧性人格中的控制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父亲过度保护与坚韧性人格也存在显著正相关;抑郁与坚韧性人格无显著相关。

关于心理韧性的探索研究以XX大学为例(一)的论文-心理学论文

关于心理韧性的探索研究以XX大学为例(一)的论文-心理学论文

关于心理韧性的探索研究——以XX大学为例(一)的论文心理学论文[论文关键词]:心理韧性大学生[论文摘要]:采用心理量表对2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在面对生活压力、挫折、创伤、丧失、逆境时的适应能力情况;通过探索心理韧性的结构来寻求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减少恶性事件发生的途径和方法。

经过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民族、专业以及城乡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其在心理韧性上存在着差异;经过进一步探讨发现各种因素对心理韧性产生影响是通过社会化来完成的,大学生对不良应激事件的反应不是单一的心理活动,而是心理韧性各因子反应的组合。

[key word]:psychological toughness,university student[abstract]:psychological scale of the use of 230 college students conducted a surve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living in the face of pressure, frustration, trauma, loss of ability to adapt to adversity when the situation; by exploring the structure of mental toughness to seek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quality and to reduce incidents of vicious ways and means. after some research and found that gender, age, ethnic, professional, as well a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nly child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non-only children, their mental toughness in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en found to further explore a variety of factors have an impact on the mental toughness through the to complete the so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n the adverse reaction to stress is not a single incident of psychological activity, but mental toughness response to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一、前言八十年代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讯捷的信息资源、广泛的沟通平台,创新性的思维理念。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坚韧性人格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坚韧性人格的相关研究

・ 4 7 7
食, 一方 面 因能量摄 人不 足 , 机体 分解 自身贮 存糖 原 、 脂肪 、 蛋 白, 又元及时营养素补充 , 势必会造成营养不 良。另一方 面长 时 间禁食 , 会造 成 胃肠黏膜 萎缩 , 肠 黏膜稀疏 , 细菌 经肠 道入血后 造成感染 。如果危重症患者长期禁食 , 当给予 E N后的早期 , 会
见表 1 。
表 1 大学生学习倦怠得分情况分析( x ±s )
的资源 , 是一种能够保 护个体免 于应 急损害 的人格 特质 。本 文
拟探讨 大学生学习倦 怠与坚 韧性人 格之间 的关 系 , 以期 为 预防
[ 1 ] 何 以 华. 1 5 0例上 消化 道 出血 病 因学分 析 [ J ] . 中 国现 代 医 生 ,
2 0 0 8 , 4 6 ( 7 ) : 5 7 3
[ 2 ] 刘
峰, 邵
洁, 陈邦元. 早期肠 内营养 对休克患 者内毒素 和 T N F
~ a的影 响及对 M O D S的治疗作用[ J ] . 肠外与肠 内营养 , 2 0 1 1 , 1 8
养 物质经 门静脉 吸收入 肝 , 促进 肝 内蛋 白质合 成 , 经 肠道 吸收 后, 对肠黏膜有直接营养作用 。当患者可进食情况下 , 予以百普 素 口服加强营养素摄人 , 补足进食不足 的差额量 , 以保证进食不
外与肠 内营养 , 2 0 0 9 , 1 6 ( 5 )
大 学 生 学 习倦 怠 与 坚 韧 性 人 格 的 相 关 研 究
刘小娜 马东 贤 郭 鑫 陈晓美
(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 院 河北唐 山 0 6 3 0 0 0 )
[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倦怠 坚韧性人 格
H R H S ) 采用李 利娜 修订 的 HR HS中文 版 。中文版 中该量 表 包括 3个因素 : 控制分量表 1 1 个项 目, 承诺分 量表 7个项 目, 挑

3坚韧性人格形成的理论模型

3坚韧性人格形成的理论模型

3 坚韧性人格形成的理论模型3.1 坚韧性人格与健康和绩效关系的模型图1 坚韧性理论模型Maddi 等提出了一个复杂的人格坚韧性与健康和绩效关系的模型[23],如图1。

图1 的坚韧性模型同时包含了攻击和维护健康的各种因素。

对于攻击因素,该模型简洁的描述为急性和慢性应激源,应激源导致个体心理上的紧张和身体上的能量动员,即引发个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

当急性的或慢性的应激持续增加,机体的疲劳感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从而耗尽了个体的应对资源,个体健康的崩溃就成为可能。

在应激源攻击个体健康的过程中,个体的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作用,个体体质的虚弱情况决定了个体所能承受的疲劳程度或疲劳持续时间,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健康的崩溃就成为可能。

健康崩溃不仅包括身体疾病如癌症、心脏病、中风、流行性感冒,还包括心理的症状如焦虑、抑郁等,以及行为上的表现如暴力行为、不能抉择等。

如果健康的维护因素能够充分缓冲应激和疲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个体的健康并不会为应激所损害。

图1 中的健康维护因素构成一个崩溃防御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缓冲因素就是个体的健康习惯,包括身体锻炼、放松和营养。

良好的健康习惯,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和疲劳后自我恢复的能力。

放松能够通过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让大脑和身体平静下来,从而平衡疲劳反应导致的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唤醒。

对糖类和脂肪的过多摄入会导致体内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从而容易引发紧张和恼怒情绪,通过调整和平衡个体的营养习惯,这些健康的不利因素都可以被消除。

图1 中另一个重要的缓冲因素是个体的应对。

在每一种应激的情景中,积极的应对涉及到从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来对所面临的问题加以审视,从一个更深的层次上来对问题加以理解,从而决定需要采取什么行动。

这样就会采取决定性的而不是回避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超脱于引发疲劳甚至可能破坏健康的应激之外。

社会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的缓冲变量,它是指个体努力去给予他人和从他人那里获得援助和鼓励而不是过度保护自己和过度竞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当一部分有关坚韧性的研究是在工作环境中开展的,这些研究的被试涉及护士、教师、军事人员等[6]。Bartone研究各种应激环境对于军事人员的影响,包括维和和战斗任务,采用各种因变量和前瞻性设计,他所收集的大量证据表明,坚韧性水平低的个体最有可能受到威胁生活的应激和海外军事任务所带来的文化冲击的影响而表现出心理上的崩溃,如抑郁和外伤后应激障碍等。Lambert和Lambert也发现个体的角色应激程度与坚韧性高低呈负相关。在有关坚韧性和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中,结果几乎是惊人的一致。Collins发现高坚韧性的护士最有可能经历低的工作应激和倦怠。Duquette等研究发现,工作应激源和坚韧性是倦怠的最有力的预测指标。Costantini等也发现了坚韧性对于倦怠的预测能力。此外,Simoni和Paterson在他们的研以共同作用于倦怠水平的降低。在Maddi的一项研究中,经过训练的被试不仅在坚韧性上,而且在工作满意感上都有显著的提高,同时伴随着焦虑、抑郁和血压的下降。
Pollock和其同事以Kobasa的坚韧性概念为基础,编制了健康相关坚韧性量表(Health-Related Hardiness Scale,简称HRHS),用以测量坚韧性对于个体实际健康问题的影响[8]。该量表包括三个因素,控制分量表,共计14个项目,如“照顾自己能够免于疾病”;承诺分量表,共计7个项目,如“无论我如何努力维持健康,总是效果甚微”;挑战分量表,包括13个项目,如“参加健身运动具有刺激性”。采用李克特式6级评分,1为“坚决不同意”,6为“坚决同意”,约有一半的项目进行反向记分。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各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
完整的坚韧性人格结构必须同时包括承诺、控制和挑战三个成分。具有高的控制态度而承诺和挑战信念很低的个体希望自己能去决定生活事件的后果,但他们不愿意去浪费时间,也不愿意从经验中进行学习,不愿意卷入到生活事件中去。他们相当缺乏耐心而且易怒、与人保持相当距离,当控制的努力失败后,具有很强的挫败感。这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心理学家常说的A型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特点的人是自我本位的,认为自己比别人要强,没有任何必要去向他人学习。这种人格类型与真正意义上的坚韧性相去甚远。
坚韧性、社会支持、应对和健康习惯等健康维护因素形成一个连锁系统,抵御来自急性和慢性应激源的攻击。在这个健康维护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坚韧性的态度和社会支持不仅能够促进个体的应对和生活风格,而且应对、和生活风格能够巩固个体的坚韧性态度和社会支持网络。
5. 人格坚韧性的测量
伴随着坚韧性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坚韧性的各种测量工具也被迅速开发出来。在过去的20多年里,用于坚韧性研究的工具非常之多,较为常见的量表包括71个项目的坚韧性量表、20个项目的简式坚韧性量表、36个项目的修订坚韧性量表、30个项目的认知坚韧性量表、50个项目的认知坚韧性量表、34个项目的健康相关坚韧性量表和家庭坚韧性指数量表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健康相关坚韧性量表。
具有高的承诺而挑战和控制信念都很低的个体完全陷入周围的人与事之中,从未考虑自己对生活事件施加影响,也未对生活事件给予自身的影响以及自身与生活事件的相互作用加以考虑。他们很少甚至没有一点个人主义的念头,他们对于意义的感知完全由社会环境来决定,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中,他们失去了自我。无论何时何地,当大量的琐碎的生活事件的变化聚集起来,这种人就特别容易受到疾病的攻击。
如果健康的维护因素能够充分缓冲应激和疲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个体的健康并不会为应激所损害。图1中的健康维护因素构成一个崩溃防御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缓冲因素就是个体的健康习惯,包括身体锻炼、放松和营养。良好的健康习惯,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和疲劳后自我恢复的能力。放松能够通过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让大脑和身体平静下来,从而平衡疲劳反应导致的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唤醒。对糖类和脂肪的过多摄入会导致体内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从而容易引发紧张和恼怒情绪,通过调整和平衡个体的营养习惯,这些健康的不利因素都可以被消除。
图1中另一个重要的缓冲因素是个体的应对。在每一种应激的情景中,积极的应对涉及到从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来对所面临的问题加以审视,从一个更深的层次上来对问题加以理解,从而决定需要采取什么行动。这样就会采取决定性的而不是回避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超脱于引发疲劳甚至可能破坏健康的应激之外。
社会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的缓冲变量,它是指个体努力去给予他人和从他人那里获得援助和鼓励而不是过度保护自己和过度竞争。坚韧性的态度本身并不对个体的健康产生直接效应,但是它能够促进个体的应对和健康锻炼,从而对于良好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坚韧性的态度就是我们所说的“3C”结构:承诺(寻求卷入而不是退缩)、控制(努力施加影响而不是无能为力)、挑战(努力从积极和消极的经验中学习而不是感到受威胁)。
3. 坚韧性人格的理论模型
4. 坚韧性的信念
承诺
控制
挑战
健康崩溃
行为:无效
心理:倦怠
身体:疾病
遗传的不足
虚弱的体质
应激环境
急性的:破坏性改变
慢性的:冲突
疲劳
心理:紧张
身体:动员
坚韧性的社会支持
援助
鼓励
坚韧的健康习惯
身体锻炼
放松
营养
药物治疗
坚韧性的应对
心理:洞察力和理解
行动:决定
Maddi等提出了一个复杂的人格坚韧性与健康和绩效关系的模型[7],如图1。图1的坚韧性模型同时包含了攻击和维护健康的各种因素。对于攻击因素,该模型简洁的描述为急性和慢性应激源,应激源导致个体心理上的紧张和身体上的能量动员,即引发个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当急性的或慢性的应激持续增加,机体的疲劳感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从而耗尽了个体的应对资源,个体健康的崩溃就成为可能。在应激源攻击个体健康的过程中,个体的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作用,个体体质的虚弱情况决定了个体所能承受的疲劳程度或疲劳持续时间,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健康的崩溃就成为可能。健康崩溃不仅包括身体疾病如癌症、心脏病、中风、流行性感冒,还包括心理的症状如焦虑、抑郁等,以及行为上的表现如暴力行为、不能抉择等。
坚韧性人格
1. 人格坚韧性的含义
Kobasa与其同事在美国伊利诺斯贝尔电话公司进行有关应激反应的研究中发现,有一些经理人员在高度应激的情景下,由于保持一定的态度而表现出较少的心理和身体的疾病症状。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Kobasa提出了人格坚韧性的概念[3]。用以描述那些体验高度的生活应激,但由于表现出一系列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倾向而使自己免于疾病的个体。坚韧性包括三个成分:承诺(Commitment)、控制(Control)和挑战(Challenge)。承诺是指个体对于目的和意义的感知,这种感知通过个体积极卷入生活事件而不是消极被动避免卷入的方式表现出来。控制是指在不利的条件下,个体拥有的通过自身行动来改变生活事件的信念,并在这种信念指导下采取行动,努力对生活事件施加影响而不是孤立无助。挑战是指个体希望从积极的和消极的经验中进行持续学习,认为变化才是生活的正常状态,变化是成长的促进力量而不是对于安全的威胁。后来的研究者把承诺、控制和挑战称之为坚韧性的“3C”结构[4]。
当Kobasa最初开始她的研究工作时,被试主要是英裔美国人,已婚的中年中层管理者。所以从一开始坚韧性的研究就涉及到性别、种族和年龄偏见等问题。McCranie及其同事发现,坚韧性不能减轻女性的应激水平。Wiebe在大学生中的研究发现,坚韧性对于女性的影响要小于男性。Shepperd和Kashani在青少年的研究中发现,在预测健康后果时,坚韧性的承诺和控制维度与应激和性别具有交互作用,更为有意思的是,承诺和控制对于应激与生理和心理症状关系的缓冲仅仅出现于高度应激的男性青少年之中。另外的一些研究则认为,女性的坚韧性结构包含不同的心理成分,在测量上与男性有所区别,而在机能上也不如男性强烈。Craft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13位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女性的坚韧性概念模型,该模型只包括两个核心成分,强烈的目的感知和持续承受的能力[10]。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彻底了解性别与坚韧性之间的关系。
多数的坚韧性研究被试来自于英裔美国人,有限数量的研究涉及到其他文化背景下的群体。Pollock对389名被试进行了为期1年的长期研究,结果发现HRHS的分数在四种疾病(糖尿病、硬化疾病、高血压和风湿性关节炎)、三种种族(英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间没有显著性差别。类似的研究结果在Pollock1999年的另一次研究中再次出现。但是Pagana争论道,坚韧性只是在中年白人抵御应激的情况下才会有用。Nakano对日本女性的坚韧性进行了研究,未能发现坚韧性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Wang利用健康相关坚韧性量表对美国和中国台湾的护士进行了对比研究,统计分析的结果却证明了HRHS的跨文化适应性。Kobasa在白人经理的研究中所提出的人格结构能否推广到所用的人群,现在还难以断定,这也是未来的研究者值得关注的一个领域。
2. 坚韧性人格的实证研究
大多数的有关坚韧性的研究都与健康和疾病有关[5]。坚韧性与症状自评问卷中的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敏感和健康总分、贝克抑郁问卷的得分以及身体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Stockstill和Callahan发现颞下额障碍患者的控制和承诺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是两组被试在挑战水平上无显著差别。Carson和Green在艾滋病人的研究中发现,坚韧性与心理的幸福感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坚韧性能够缓冲应激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坚韧性高,面对应****景,个体疾病症状的可能性就小,坚韧性低,个体疾病症状的可能性就高。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坚韧性人格的个体倾向于把生活事件看得不那么严重,能够有效得应对这些生活事件,并以一种更为认真负责的态度参加健康运动的缘故。
最后,具有高的挑战而承诺和控制信念都很低的个体脑海里充满了好奇心,对于自身周围的人与事很少关心,从不考虑他们能够对任何事物施加影响。他们可能经常进行学习,但这与他们花费在新奇事物上的时间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冒险者,为了刺激而乐意参加各种赌博游戏和冒险活动。这种人格类型也不是我们所说的坚韧性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