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

合集下载

教科小学科学四上《2.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PPT课件(3)

教科小学科学四上《2.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PPT课件(3)

条纹
• 水底的高锰酸钾周围
• 出现了环状紫色斑纹团
并且高锰酸钾在水中
慢慢扩散 。
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
• 均匀的分布在 水中
高锰酸钾水溶液的状态
• 水变成紫红色 的透明液体, 没有颗粒出现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
迅速进入水底,在水中
沉降的路径上出现了紫
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 状态
红色的带状条纹,水底 的高锰酸钾周围出现了 环状紫色斑纹团,在水
---
溶解的概念:

溶解就是物质均匀地、稳
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
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
中的物质分离出来。Q
想一想Q
(1)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 (2) 不 沉 淀 (3)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 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怎样判断物质在水中是不是溶解? 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
小结:
新朋友Q
溶解的过程 Q
溶解的三个 条件Q
了解
掌握
怎物 样质 溶在 解水 的中

溶解的概 念Q
布置作业:
• 创新学习第二单元第二课。
食盐在水中的状态
搅拌
把 食 盐 放入 水 中
面粉、沙在水中的状态
面粉
沙子
食盐、面粉、沙在水中的状态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过滤
玻璃棒
1
铁架台 2
实验
烧杯
滤纸 漏斗
比 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状态记录

面粉

食盐

能否看见颗粒




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

水的溶解和溶解物

水的溶解和溶解物

水的溶解和溶解物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它的独特性质使得它能够溶解各种物质,形成溶解物。

溶解是指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固体、液体或气体转化为分散在水中的微小粒子,从而实现物质的溶解和分散。

一、水的溶解过程水的溶解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关键步骤:溶质的分散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1. 溶质的分散当溶质与水接触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会逐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并分散在水中。

固体溶质的分散是通过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完成的。

液体溶质的分散则是通过水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2. 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溶解过程的关键步骤。

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氢键、静电力等。

这些相互作用力能够克服溶质分子或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并将其稳定地分散在水中。

二、溶解物的形成溶解物是由溶质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的微小粒子,其大小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因此溶解物呈现出透明或半透明的特性。

根据溶解程度的不同,溶解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 溶液溶液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完全分散在水中,并且在溶液中无法分辨出溶质的形态。

溶液可以是固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物,也可以是液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物,还可以是气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物。

2. 悬浮液悬浮液是指溶质的微粒在水中悬浮而不是溶解。

在悬浮液中,溶质微粒的大小通常大于1微米,因此可以在溶液中观察到溶质的存在。

悬浮液的稳定性取决于溶质微粒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一类溶解物。

在胶体溶液中,溶质微粒的大小通常在1纳米至1微米之间,可以通过超高倍率显微镜观察到溶质的存在。

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取决于微粒表面的电荷状态以及胶体的浓度等因素。

三、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溶解过程的速率和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溶剂的温度、溶质的粒度和溶解度、溶液的浓度等。

1. 温度温度对溶解过程有很大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可以加快溶解速率,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质分子或离子的动能,促进其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小学科学四年级《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附点评

小学科学四年级《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附点评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水和固体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感受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描述固体在水中溶解的主要特征:变成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产生沉淀、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教学难点】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用:1、食盐、沙子、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2、高锰酸钾、药匙、盛放的器皿、装水的烧杯。

3、4个过滤装置(2个方座支架上各装2个铁环、2个漏斗与2个烧杯)、4张滤纸,4个烧杯。

1盆洗玻璃棒用的清水、1块干净的抹布。

4、2个一次性饮水杯,1包儿童感冒冲剂、1包麦片、长柄勺子、1个装开水的保温杯。

5、1张“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1、1个烧杯、一份高锰酸钾、一根搅拌棒2、1套过滤装置(1个方座支架装1个铁环、1个漏斗、1个烧杯、1张滤纸),1份过滤的液体(四个大组分别过滤食盐、沙子、面粉和高锰酸钾与水混合液中的其中1种)。

3、教室两侧摆放装有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3分钟)师:(老师出示食盐、沙子、面粉的混合液)上节课,我们观察了食盐、沙子、面粉在水中的状态。

发现食盐能溶解在水中,因为我们用肉眼看不见食盐的颗粒,而沙子和面粉不能溶解在水中,因为我们肉眼能看到沙子与面粉的颗粒,而且杯底还有沉淀,是吗?点评:以上内容修改为:我们知道食盐能溶解在水中,在上节课的实验中,我们发现食盐溶液中看不见食盐的颗粒、溶液清澈透明。

而面粉和沙放入水中后水变浑浊了,我们不但能看到面粉和沙的颗粒,而且它们还会沉淀在底部。

因此我们认为沙和面粉在水中是——不溶解的。

)对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同学们都认为食盐在水中变成了液体状的“盐水”与水融合在了一起。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实验报告单
时间
班级
姓名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名称水是怎样溶 Nhomakorabea物质的实验目的
观察物品溶解于水中的现象,加深对溶解现象
实验器材
烧杯,搅拌棒,高锰酸钾,食盐,沙,面粉
实验过程
1.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2.将面粉、沙、食盐加入水中,观察其实验现象。
3.观察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面粉不能看见颗粒,分布均匀,没有沉淀出现
沙能看见颗粒,分布不均匀,有沉淀出现
食盐不能看见颗粒,分布均匀,没有沉淀出现
实验现象或结论
溶解就是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了出来。
疑问
指导老师
黄晶
评定等级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4年级科学(四年级科学)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4年级科学(四年级科学)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装水烧杯1个,空烧杯4个,高锰酸钾1小份,小药勺4个,面粉、沙、食盐各1份,玻璃漏斗1个,搅拌棒1根,过滤纸4张教师准备:滤纸若干张,盛水烧杯1个,高锰酸钾1份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入新课1.故事激趣:讲《小马过河》故事。

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2.引导想象:说一说,食盐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第一环节:科学观察园(观察高锰酸钾的特点)1、出示高锰酸钾,学生进行观察。

2、小组内观察,然后分小组汇报,高锰酸钾是什么样的。

三、第二环节:溶解实验室(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1、学生猜测把紫色的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的,激发实验兴趣。

2、出示实验方法。

2、交流:实验时最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然后教师加以强调。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小组实验,并认真填写记录表。

4、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5、学生想象食盐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6、讨论:高锰酸钾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比较、交流帮助学生把刚刚建立的认识进行迁移,加深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四、第三环节:分离实验室(做高锰酸钾的分离实验)1、学生猜想高锰酸钾能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2、让学生汇报要做分离实验,要用哪些实验装置。

3、强调做过滤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4、学生分组做高锰酸钾的过滤实验,教师在小组内指导。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科学复习: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二)、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叫做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称为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三)、溶解度:1.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物质的溶解性等级:3.会分析溶解度曲线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影响很大曲线陡(2)影响不大曲线平缓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四)、溶质的质量分数:1.计算公式:A%=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2.一定要会计算:(1)知道溶解度求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知道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能求溶解度(3)能解稀释问题m质1= m质2m液1A1%= m液2 A2%ρ液1V液1A1%=ρ液2V液2A2%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用天平和量筒称取或量取)C、溶解三、物质在水中的结晶(一)、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二)、晶体的形成:1.通过蒸发溶剂获得晶体。

(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2.通过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得到晶体。

(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类物质)四、水的利用和保护(一)、水资源含义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二)、我国的水资源1.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但从人均占有量看我国是世界“缺水”国之一2.从时间分配角度看: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北方较突出。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每组2只装水的烧杯、搅拌棒1根、高锰酸钾1小包、小药勺1把。

【教学过程】一、魔术表演,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刘谦叔叔吗?为什么喜欢他?老师也喜欢他,还向他学了一招,你们想看吗?(想看的同学坐好了,睁大你们的眼2、你们看,这是一杯水,老师能让这杯水变色,你们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老师用醼有高锰酸钾的塑料棒搅拌杯中水)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魔术在老师的搅拌棒上,老师的搅拌棒上早就醼了高锰酸钾这种物质,老师用它在水中一搅拌,这种物质全溶解在水中了,水就变色了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高锰酸钾这种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一)活动一:科学观察1、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高锰酸钾(出示并介绍高锰酸钾),我们在取高锰酸钾时不能直接用手去取,而是用小药勺,尽量避免化学物品直接与我们的皮肤接触。

(演示高锰酸钾正确取放方法)2、观察、描述高锰酸钾①观察高锰酸钾②组内观察、描述高锰酸钾③小结: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晶体3、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把这紫色的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溶解于水,想不想亲自实验一下?(二)活动二:溶解实验1、设计实验方案2、交流方案: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出示)第一步,用药勺取3-4粒高锰酸钾,轻轻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从烧杯侧面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刚进入水中的状态及变化,做好记录;第二步,用玻璃棒轻轻搅拌1分钟,观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做好记录;第三步,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混合物静止时的变化,做好记录。

1.5-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26张ppt)

1.5-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26张ppt)
3、浓溶液和稀溶液
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组概念。
为了粗略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较少的是稀溶液。
【实验 】
多少
相等相等
不饱和饱和
浓溶液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结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同一温度下,对溶质、溶剂一定的溶液来说,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1. 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向溶液中加入一些蔗糖,看蔗糖是否能溶解.若蔗糖溶解,则此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若蔗糖溶解,则此溶液为饱和溶液.
不对.因为3克食盐没有溶解.
1. 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
加水或升高温度
加硝酸钾 蒸发水
1.饱和溶液在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 ,发生改变的是 和 。
结论:
1、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思考、讨论】
2. 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建立假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施家屯小学张燕春一:说教材前一课内容是《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由于食盐没有颜色,我们看不见它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学生看不清晰,认识很朦胧,但又很好奇,因此教材就安排了这一课。

教材选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能够仔细观察溶解现象,描述紫色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

了解高锰酸钾水溶液是均匀、稳定的,从而对食盐的溶解产生丰富的联想,描绘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形象,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二、说学情四年级上期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具有一定的“实验与记录技能,养成长时间观察并记录的科学学习习惯”。

本学期中要接触较多的科学实验,是学生实验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学期。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观察的方法要正确,记录要实际,推断描述要科学。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知识与能力:溶解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实验记录:学生要能正确地记录实验数据,正确地判断和描述溶解过程。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3、情感价值观:认识到溶解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描述紫色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五:说教法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受益无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我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因素融为一体。

结合本课特点,我将采用观察、实验法,既使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便于理解理论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辅以实物演示,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
轮船正招式成商立局,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
研制 。
(2)发展水:上1飞918机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过滤的方法可以将有沉淀溶液中的固体分 离出来,但高锰酸钾溶液中没有固体,所 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比较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完善下面的 表格。
面粉 沙 食盐 高锰酸钾
能否看见颗粒
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
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 离
是否溶解
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筹办航空事宜

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初办邮政: 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 邮传邮正传式部脱离海关。 (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2.电讯 (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台设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 办电报的开端。
[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 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 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 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 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小学科学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4

小学科学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4

⒉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一、教材简析:食盐的溶解过程是看不见的,学生对食盐的溶解过程不是很清晰的,认识很朦胧,也很好奇,因此教材就紧挨着安排了这一课,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溶解过程有个较为清晰、直观的认识。

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是一个非常好的对溶解的直观认识过程,帮助他们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理解溶解现象的本质;观察比较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是对溶解现象观察的梳理和总结;观察不同物质在水里的溶解,比较它们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是引导学生对先前的观察和描述进行整理和概括。

这里要借助教育资源,还要充分发挥溶解记录表的作用,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变化进行客观、细致的比较分析,从中概括出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使学生掌握对溶解和不溶解进行判断的基本方法,并能说出判断的依据。

二、教学背景: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

因此,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去的缺乏感性认识。

教材选用了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特征,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

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

县教研室今天到我校进行教学视导,听了15节课,其中我上了一节四年级的科学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虽然得到了领导的一大堆肯定与表扬,但还是留下了一些有些不足与遗憾。

个人感觉教学效果与我的预设还是有些距离的。

前面的探究活动开展得生动而有序,最后环节巩固总结,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学生没有预设反应得那么强烈,举手的学生不足一半。

第一个问题“现在我们能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了吗?”孩子们肯定的回答很响亮,但是对于下一个“怎样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了呢?”却有那么多学生表现出了茫然。

一、可能是由于对于学生感性生动的语言描述的过度肯定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现象本质的观察与描述。

2.物质在水中是怎么溶解的课后反思

2.物质在水中是怎么溶解的课后反思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利用观察实验让学生总结得出溶解的主要特性,通过两组实验的观察,学生能基本总结出溶解的特性。

通过猜测、实验验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实验步骤,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

因此,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去的缺乏感性认识。

这一课选用高锰酸钾,就是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中的逐渐变化过程。

并通过后来的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不同状态的对比,逐渐形成“溶解”的科学概念。

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

溶解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后逐步完善和建立起来的。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知识和技能。

在点滴中积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素养,在不断探究和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提升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有得有失。

教学环节设计紧凑,重难点突出,有效的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实验的兴趣很浓。

但同时,本节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主要的有以下几点:1、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课堂讲解面面俱到,太过详细,挤占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使得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不足。

2、实验教学设计不合理。

因为考虑到本班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经验,在设计实验教学部分时,我安排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逐步进行实验。

这虽然加强了学生实验观察的条理性,但却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3、记录单设计不合理。

表一要求学生在画出实验现象的同时对现象进行描述,描述部分显得有点累赘,缺少必要性,浪费了较多的时间,需要加以改进。

表二的设计只要求学生对四种物质在水中的最终状态进行比较,但缺乏比较的目的性,学生不明白为何进行比较。

可以在表二部分增加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溶解的概念,既可以明确这一活动目的性,又可以培养学生通过比较进行总结的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掌握溶解的概念及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溶剂、溶质、溶解度。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入概念,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溶解的科学概念和溶解度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溶解的概念,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

2.难点:溶解度的理解,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量筒、搅拌棒等),教学课件。

2.学具:实验记录本,实验报告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如盐溶解在水中,糖溶解在咖啡中等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溶剂、溶质、溶解度,并简要讲解。

然后,教师演示一个简单的溶解实验,如碘溶解在酒精中,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什么是溶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资料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资料

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自学善思一、溶解于乳化1、悬浊液:物质以细小的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2、乳浊液:物质以分散到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3、物质的溶解:物质以或的形式均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

4、溶液(1)定义: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叫溶液。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等物质都能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2)特性①性,即②性,即溶液的颜色:(4)溶液的应用1、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2、食物消化后形成才能被人体吸收(5)溶液的判断①物质的溶解性②生活中例如都不是溶液交流与讨论达标训练: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C、溶液都是由固体溶于水形成的D、溶液都是纯净物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D、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3、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经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A、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变化B、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能便于充分吸收C、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D、食物搅拌后,便于吸收4、将厨房中的食盐、味精、花生油、白醋四种物质,取少量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味精B、花生油C、食盐D、白醋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B、面粉C、植物油D、钡餐6、把少量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纯碱B、汽油C、石灰石D、面粉7、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牛奶B、面粉C、蔗糖D、花生油二、填空题1、FeCl3溶液是色的,FeCl2溶液是色的,CuSO4溶液是色的,KMnO4溶液是色的,NaCl溶液是色的。

2、下列物质中:①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②蒸馏水③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④白酒⑤硫酸铜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⑥淀粉放入水中,搅拌其中属于溶液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属于乳浊液的是6、加快物质溶液的方法7、乳化(1)油脂难溶于水,在它与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涤剂能使油脂以的均一在水中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来一起探讨!
巩固提升
4.食盐在水中会变成( 肉眼看不见 )的颗粒,
在水中分布( 均匀),不会( 沉降),不能用
( 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5.面粉(不能)溶解在水中,高锰酸钾( 能) 溶解在水中。
知识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少有关溶解 的知识。老师要留给大家一个问题:在家里, 我清洗带油污的餐具时,我们要使用洗洁精, 这是为什么呢?清大家认真思考,我们下节课
注意观察:
高锰酸钾颗粒的变化 水的变化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
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 高锰酸钾开始扩散,在杯底 能看见高锰酸钾颗粒。 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 搅拌后高锰酸钾迅速扩散, 颗粒逐渐变小。 颗粒完全消失,形成均匀、 透明、稳定的高锰酸钾水溶 液。水溶液呈紫红色。
高锰酸钾水溶液的状态
猜一猜1:用静置的方法可以使高 锰酸钾沉淀在水中吗?
静置后的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
不能用静置的方法使高锰酸钾沉淀在水中,因为它和 食盐一样,完全溶解于水中了。
猜一猜2: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高 锰酸钾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吗?
面粉、沙不溶于水,可以用过滤的方
法从水中分离出来。食盐溶于水,不
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从溶液中分离出 来。
了解了物质溶于水的特点, 我们就能更好地观察和区别物 质是否溶解于水了。
巩固提升
1.下面这些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B )
A.面粉 B.高锰酸钾 C.沙
2.少量的高锰酸钾会把水染成( A )
A.紫红色 B.紫色 C.黑色 3.下列物品中,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溶液中 分离出来的有( B D ) A.食盐 B.面粉 C.高锰酸钾 D.沙
完整的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 解过程?
高锰酸钾进入水中前,是一些紫黑色的颗粒;进入水 中后像一条紫红色下垂的彩带,慢慢的把整个杯中的 水染成紫红色。 溶解过程中,颗粒逐渐变小,直至完全消失。水由无 色转变成紫红色。 没有搅拌前,水的颜色比较浓;搅拌后水的颜色变淡 了。 搅拌前水的颜色不均匀,搅拌后水的颜色变均匀了。
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取高锰酸钾时要用钥匙,用量不要太多,放入高锰酸
钾后,要立即从杯子的侧面进行观察。
–2.观察时注意看高锰酸钾发生了什么变化,(能否能看
见颗粒,分布是否均匀,是否有沉淀出现等);水又发 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步骤:
1、用药匙取少量高锰酸钾,轻轻放入盛水的烧杯, 从烧杯侧面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刚进入水中的状态及变化, 做好记录;(掉在外面的药品不要放回去,以免污染药品) 2、用木棍轻轻搅拌约1分钟,观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做好记录; 3、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混合物静止时的变化,做 好记录。
名称:高锰酸钾
深紫色细长柱状结晶,带蓝色的金属光泽。


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也可用来消毒、 防腐或漂白。


高锰酸钾吸入人体,会引起呼吸道损害。高 锰酸钾还有腐蚀性,接触皮肤会使皮肤变黑。 所用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高锰酸钾,取用高锰
酸钾时,要用药匙、镊子或纸条。
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材料 装水的玻璃杯、搅拌棒、高锰酸钾、药匙
根据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想象一下食盐 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呢?
食盐是白色颗粒;进入水中后,缓慢的溶解于水;搅拌后 食盐颗粒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变成肉眼看不见的颗粒;水 由原来的无味变成有咸味了。
在没有搅拌前,水的咸味不均匀,搅拌后水的咸味变得均
匀了。
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 理由是什么?
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
过滤的方法可以将有沉淀溶液中的固体分 离出来,但高锰酸钾溶液中没有固体,所 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比较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完善下面的 表格。 面粉 沙 食盐 高锰酸钾 能否看见颗粒
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 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 离 是否溶解
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 面粉 能否看见颗粒 能 沙 能 食盐 不能 高锰酸钾 不能
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
不均匀 不均匀
有 能 没有 有 能 没有
均匀
没有 不能 溶解
均匀
没有 不能 溶解
你能说一说物质溶解于水有什么共同 特点吗?它与物质没有在水中溶解又有 什么不同呢?
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和 区别物质是否溶解于 水呢?
溶解就是物质在水中形成均匀、稳定 的肉眼看不见的小颗粒,均匀地、稳定 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 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苍溪县龙王小学
李江
食盐是可以在水中溶解的! 食盐在水中是怎样被溶解呢?
食盐放入水中后,颗粒逐渐变小,以至 最后完全消失,变成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 颗粒。盐水是咸的。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变化呢? 其他物质溶于水中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吗?
经历实验,观察比较
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 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