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湘西土家族苗族过年习俗
土家族怎样过春节

土家族怎样过春节(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土家族怎样过春节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你了解土家族春节风俗习惯吗?我相信许多人都不是很清晰吧,下边完全网我就给大伙儿详细介绍土家族春节风俗习惯,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土家族春节风俗习惯做煻糁腊月里,做煻糁都是土家族人一个主要的生活习俗。
土家族春节习俗打粑粑杀年猪(您Get了吗)

土家族春节习俗打粑粑杀年猪(您Get了吗)又是一年新春到,无论是在外求学的学子,还是在他乡拼搏的奋斗者,都期待坐上高铁,回到家乡,吃上满满家乡味的年夜饭,与亲朋好友一起贴上新春对联,在守岁时看上一整晚的春晚。
可是疫情尚未止歇,多地倡导就地过年,漂泊在外的游子们,能不能在湘西村落中,找到一份熟悉的年味?在岁末年假之时,体会湘西特有的民俗风情?来尝尝这些美食,来到这些村落吧,让游子的乡愁,落在湘西人家的碗筷之间、山水之间。
乘坐张吉怀高铁远道而来的朋友们,也请做好疫情防控,走过冬天便是春,平平安安过大年。
乡愁是妈妈准备的年夜饭杀年猪、熏腊肉湘西人的年味,最为浓烈的,是家家户户悬在火炕上的腊味。
冬至后,到了腊月,湘西人杀掉年猪,开始制作腊肉。
鲜猪肉抹上食盐,配以花椒、大茴、桂皮、丁香等香料,腌上五七天,再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吊在家里火炕上。
用山林里的木屑草木,茶枝果皮烧火熏烤。
前后熏上四十多天,至色泽鲜艳,黄里透红,便是熏好了。
湘西腊肉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满嘴生津,风味独特。
不仅仅是年夜饭桌上的美食,更是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礼物。
湘西人在外,吃上一片腊肉,便可感受湘西大山的味道,乡愁似腊肉醇香,长长久久,回荡心间。
推豆腐除了腊肉,腊月另一件重要的事,便是在廿十五推豆腐。
这一天,泡好黄豆,洗净石磨,便开始准备新年的豆腐。
浸泡、推磨、煮浆、点浆、压石,几道程序下来,块形完整、软硬适度、质地细嫩的湘西石磨豆腐便完成了。
湘西石磨豆腐纯正清香,质白略黄,富有弹性,口感极佳。
吃不完的新鲜豆腐,湘西人会把豆腐也放在火炕上熏成豆腐干,或者找来一个木桶,铺上稻草做成霉豆腐。
湘西豆腐蕴含着湘西人的勤劳和智慧,保存下来的,不仅仅是独特的湘西风味,更是湘西人对乡愁的一种美妙诠释。
打糍粑湘西人,无论老少,都爱吃糍粑。
以糯米为原料,再加上一点粘米,泡上一整晚,第二天起来放在蒸笼里蒸熟,蒸成糯米饭。
再将米饭倒进石槽,找来两个强壮的男人用粑粑锤一锤一锤地打至烂糊。
土家族过春节的风俗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过春节时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和习俗。
以下是土家族过春节的一些典型特点:
1. 走花灯:土家族在除夕夜会点亮花灯,整个村庄或家庭都会装饰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花灯,象征着新年的喜庆和繁荣。
2. 爆竹齐鸣:在除夕夜,土家族人会燃放爆竹、鞭炮,以驱赶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3. 吃团圆饭:像其他华族人一样,土家族也会在除夕夜举行团圆饭,全家人聚在一起共进晚餐,象征着家庭团结和幸福。
4. 辞旧迎新:在除夕夜,土家族人会进行拜祖神、祭拜祖先的仪式,感谢祖先保佑并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和好运。
5. 舞龙舞狮:土家族也会在春节期间表演龙舞和狮舞,以求祛病辟邪、驱逐恶灵,同时也增添喜庆气氛。
6. 送祝福:过年期间,土家族人会互相拜年,走亲访友,给对方送上新春祝福和红包,传递幸福和吉祥之意。
7. 吃年糕:土家族过年时,吃年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食物之一。
年糕象征着新年连年高,寓意着步步高升、生活幸福。
8. 挂红灯笼:土家族会在春节期间挂红灯笼,灯笼上绘制各种图案和吉祥的寓意,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土家族过春节的风俗不仅体现了对新年的欢庆和祈福,还传承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和习俗,使得这个节日更加丰富多彩。
土家族春节习俗

土家族春节习俗土家族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样的呢?有什么不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土家族春节习俗,欢迎阅读。
土家的年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传说这一天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老鼠们都忙着自己的喜事去了,无暇顾及人,人们也乘机忙开了。
从这一天开始,人们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
土家族世代生活在大山里,交通不是很方便,平时很少到镇上赶集,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的出门,走上十几里的上路到集市“赶场”,置办年货。
男人女人们穿上新衣服,女人背上背篓,男人背个“满期儿”(类似背篓,但比背篓细,更结实)或“弯架子”(用来背重物的农具),将过年要用的鞭炮、烟花、年画、、水果糕点等用品买回家。
最高兴的是那些小孩子了,他们不辞辛苦的走上十几里山路跟着父母来到集市,将自己喜爱的玩具、衣服死缠烂打的要到手。
我家就在镇上,不用辛苦的走那么远的山路,也就体会不到那些小孩子的高兴。
我们常常坐在山脚下的石头上,羡慕的看着三五一群的人们背着小山一样的年货,一路笑呵呵的走向回家的路,总是异想天开的策划着如何将这么一大堆的吃食弄到手,大家争论一番,大闹一番,天也就黑了……腊月二十四以后是女人们最忙碌的日子,男人们只要将过年要烧的柴火锯好,将过年要吃的猪肉烧好就万事大吉了,可以消消停停的去休息。
二十五要打糍粑,它是土家人过年和拜年时必备的食物和礼品。
吃糍粑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是用炭火烧烤熟后包白糖,还可以用油炸了再加作料回锅炒着吃;比较正式的是把糍粑切成小方块与甜酒(土家人称为“粩糟”)一起煮来吃。
以前没有“钢磨”的时候,要在“碓亏”(一种石臼)里舂。
将糯米(和一部分普通米)淘洗干净,泡上一夜或半天,再滤干水用甑子蒸熟,盛出到进舂米的“碓亏”,两个人(一般为壮年男子)用“粑粑棍”(一米五左右长硬质木头做成的手腕粗棍子)交替打糅,直至又细又粘的糯米团为止。
然后将糯米团取出放到擦洗干净的四方大桌上由年长的人或者手巧的媳妇把糯米团分成大小合适的小块,分给全家人一起捏制成糍粑。
揭密湘西土家族苗族过年习俗

坐三十夜就是在三十夜这天晚上,不睡觉,烧一大堆火,全家围着火聊天扯 家常或吃东西。坐到十二点抢年,抢年之后还要宵夜吃东西。平时,湘西人有时骂小
孩子老是不睡觉说:你还不睡啊,是不
是想坐三十夜啊?意思就是三十夜这个晚上不睡觉。
8、行亲
由于赶肉这样好玩的事不允许女人参与,所以湘西女人家,就在大年初一后去娘家行亲。行亲是湘西媳妇们过年的必备功课。特别是刚结婚没几年的年青媳妇们,最喜欢行亲了,行亲也有一大堆讲究,湘西各个县有差别。
湘西过年风俗丰富多采,趣味横生,我这里只挑几种最一般的活动讲一讲,另外还有什么舞龙灯、拜年、唱对山歌、演洋戏、唱高腔等等之类的没写。朋友,欢迎您来湘西过年。
苗族喜爱舞狮跟远古的传说和图拜相关联,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吞食牛羊、庄稼的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后来,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条毒计,谴魔女用五彩绣球把群狮诱入波涛汹涌的东海。勇敢的苗家后生亚果为救乡亲们出苦海,不畏千辛万苦,翻山涉水,终捞起了飘浮在海浪上的绣球,把吉祥的狮群重新引回苗山,荡平了作恶的妖魔鬼怪。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苗乡就有了“百狮会”。
神话是生活折射。原始荒蛮的阳光穿越历史的云层,照射当今。“百狮会”的其实是苗族远古的大迁徒。《迁徒谣》唱道:“我们的祖先在东海,翻过九十九道溪,浩浩荡荡走过……”那些妖魔鬼怪指的是一路遇的自然灾害。
百狮会举办的时间多在春节正月初三后,百狮狂舞,挨家挨户给苗家拜年。
狮子进屋,聪明的主人家依照风俗:在门口搁上一张小方桌,摆洗脸盆一个、白毛巾一条,既迎狮,又考狮,看它是否聪明、灵活。狮子当然明悟主人家的贤惠,新年大节,先洗去一路风尘再拜年。抛绣球的笑眯罗汉主动拿起白毛巾替狮子“洗脸”。主人家乐了,这才撤走方桌、脸盘,任狮子腾跃进屋。有的苗家板眼更足;堂屋前的三扇门同时敞开,堂屋正画一只大乌龟,家先牌位下的八仙桌上,喝下中间的一碗酒,剩下的两碗,一碗敬天,一碗奠地。一口气利索的做完这些套路,狮子方可倚桌而立,纵身跃起咬下悬在天花板的“红封儿”,摇头摆尾给主人家作揖拜年。然后退出大门,另觅别家。
苗族的苗年节的风俗

苗族的苗年节的风俗引言苗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族群,他们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苗年节作为苗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苗族的苗年节的风俗,以期展现苗族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苗年节的背景苗年节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八至正月三十之间举行。
这一节日是苗族祭祖的日子,也是他们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顺利的重要时刻。
苗年节的准备工作苗年节的准备工作通常从前一年的十二月开始。
人们会打扫自己的住所,清理家中的杂物,并装饰房屋。
同时,他们还会精心准备食物和饮品,以招待亲朋好友的到来。
苗年节的传统活动1. 扫房神在苗年节前的十二月,人们会进行一种叫做“扫房神”的传统活动。
他们会在家中选择一条石梯,并用柴草将其铺满。
然后,大家手持竹帚,一起清扫石梯上的柴草。
这个过程象征着将过去一年的不好运气扫除,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祝福。
2. 祭祖活动苗年节是苗族祭祖的最佳时机。
人们会前往祖坟,并献上食物和祭品。
他们会向祖先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3. 舞龙舞狮苗年节期间,舞龙舞狮的表演也是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
人们身着传统服装,手持五彩缤纷的龙和狮子,载歌载舞地在街头巷尾表演。
这个活动不仅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勇敢和活力,也象征着驱邪避凶、祈求祥瑞的愿望。
4. 独轮车竞赛苗年节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活动,就是独轮车竞赛。
参赛者们会骑着装饰华丽的独轮车,在村庄间穿梭竞赛速度和技巧。
这个活动吸引了许多人的参与,不仅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苗年节的传统美食苗年节的传统美食是丰盛的,有许多地方特色的菜肴。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苗族传统美食:1.苗族酸肉:用猪肉腌制而成,口感酸甜可口。
2.苗族酸汤鱼:以新鲜的鱼为主料,配以酸汤,味道鲜美独特。
3.苗族酸菜鱼:将酸菜和鱼煮熟,口感酸辣鲜美。
4.苗族米酒:以当地的糯米为原料酿制而成,酒精度不高,喝起来香甜可口。
土家族过赶年

起源传说
起源传说
过年是土家族人最重要的节日,从内容到形式比土家族的其他节日都要隆重,持续时间也最长。土家族过年 比汉族过年要早一天,即月大过腊月二十九,月小过腊月二十八,土家族人将这种比汉族提前一天的过年方式叫 做过赶年。过赶年的缘由在湘、鄂、渝、黔边界一带流行着多种说法,其中最重要而最广泛的说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抗击异族说。由于当时正处于战争频繁时期,土家族人过年前探得敌人要乘过年时来偷袭,而在土家族地 区认为,如果一个人连年都没过,那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来年会不利顺。为了打击来犯之敌,也让大家过上 一个团圆年,头领也就让大家提前一天过了年,以便有充足的精力来痛击来犯之敌。提前过年后的第二天,敌人 果然来了,敌人不知道土家人已作好了充分准备,在斗志旺盛的土家人的痛击下,来犯之敌被打得落花流水,土 家人在抗击来犯之敌的战斗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因为这个胜利的取得是源于提前过年作了准备,为了纪念这个 节日,从此之后也就提前一天过年,并一代代沿袭下来,成为了土家族人的一种过年习俗。另一种是抗击倭寇说。 传说在明嘉靖年间,倭寇(日本)入侵中国,土家人正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过年的一切事宜,突然朝廷给土司王下 了一道圣旨,调集土家族士兵赶赴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根据行程计算要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也就无法过年 了,为了让这些马上就要出发的官兵也过上一个年,土司王决定提前过年。待官兵们与家人团年后,土司王带着 这些官兵即刻奔赴了抗倭前线,按时赶到了指定的地点参加了抗倭战斗,并一举大败倭寇,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征战胜利,同时也为表达广大民众对抗倭将士的深切怀念,每逢过年土家族人都要提前一天,久而 久之,就变成了土家族人的一种过年习俗。
插柏梅贴钱纸
过年这天,土家族的家家户户都会将弄来的柏树枝和梅花枝插在神龛上、堂屋中柱上、大门上,这样做与土 家族祖先的战争生活环境有关。据传,古代时,出征官兵因为要集中过年,由于人多,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大 的房子作餐厅来供这些出征官兵过年,许多官兵只得在村外梅花园中和松柏林中过年了。后人为了纪念那时土家 族人战争时过年的生活环境,也就在过年时在堂屋的神龛上、堂屋的中柱上、大门上插上柏树枝和梅花枝来以作 纪念,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土家人过年的一种习俗。并且,土家族人在腊月二十九过赶年这天,还在门窗、猪圈、 牛栏、鸡笼、石磨等地方及犁、耙、锄、打谷桶等生产工具上,家中的大型家俱上,附近的果树上这些地方都要 贴上压岁钱(祭菩萨时的纸钱),以此预兆来年财源兴旺,这些钱纸,直到正月十五才能扯掉烧毁。
春节的苗族习俗

春节的苗族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在中国的众多少数民族中,苗族是其中之一,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
本文将介绍苗族人民在春节期间所遵循的习俗,包括节前准备、祭祖拜年、舞龙舞狮等传统仪式,以及风味美食和民俗活动。
一、节前准备在春节来临之前,苗族人民就开始进行各种准备工作,以确保迎接新年的盛大庆祝。
他们会认真打扫家园,清除旧年的晦气,同时也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此外,他们还会准备年货和美食,如米酒、苗族特色的酸汤鱼、芋蓉等。
苗族人民相信,准备充分的年货和美食会带来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二、祭祖拜年在苗族传统家庭中,祭祖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仪式之一。
苗族人民会提前在家庭内设立祭祖台,摆放上供品和祖先牌位,然后全家人一同向祖先表达敬意和祈福。
祭祖仪式通常伴随着香烛的燃烧、祈祷的诵读以及亲人团聚的欢声笑语。
祭祖拜年不仅是苗族人民传承祖先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增进家庭情感和团结的特殊时刻。
三、舞龙舞狮春节期间,苗族人民还会举行盛大的舞龙舞狮表演,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苗族的舞龙舞狮与其他地区的表演不同,他们会将龙与狮融为一体,形成别具风格的舞蹈。
舞龙舞狮表演中,舞者们身着苗族传统服饰,手持彩绸舞龙或彩绸舞狮,舞动身姿,伴随着锣鼓声和欢快的音乐,为观众带来美妙的视听享受。
舞龙舞狮不仅展示了苗族人民的创造力和艺术魅力,也寓意着消灾祈福、开运辟邪的意义。
四、风味美食在苗族的春节庆祝活动中,丰盛的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苗族人民会烹制各种传统风味的特色菜肴,如蒜香板鸭、酸汤鱼、芋蓉等。
其中,酸汤鱼是苗族人民最为推崇的传统食物之一,它酸辣可口,寓意着辞旧迎新、欢乐吉祥。
苗族人民还喜欢在春节期间亲手制作各种传统糕点和年货,在家人和亲友之间分享美食的同时,也传承着苗族人民的美食文化。
五、民俗活动除了以上提到的习俗和仪式,苗族人民在春节期间还开展了许多民俗活动,如歌舞比赛、传统体育竞技、巡游等。
这些活动既是娱乐方式,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展示。
苗族春节风俗介绍

苗族春节风俗介绍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春节风俗独具特色。
在苗族地区,春节通常称为“过大年”。
以下是苗族春节风俗的介绍:
1. 赛龙舟
赛龙舟是苗族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通常在正月初二或初三举行。
龙舟赛前,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舟比赛中,参赛者需划桨穿越水中的浮标,竞争速度和灵活性,同时也能展现苗族人民的勇敢和团结。
2. 点花灯
苗族的花灯是一种用彩纸、竹条等制成的手工艺品,灯笼的形状各异,常常体现出苗族文化特色。
春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或村庄广场上挂起花灯,点亮灯笼,象征着家庭和睦、欢庆节日。
3. 打花鼓
花鼓是一种传统的苗族打击乐器,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花鼓表演。
花鼓表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表演者表演自己的个人技巧,第二个部分是众人合奏。
花鼓表演不仅具有音乐美感,还能增强人们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 燃放鞭炮
鞭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期间,苗族人也会燃放鞭炮。
燃放鞭炮的目的是驱赶邪恶的灵魂,保护家庭和平和幸福。
在苗族地区,人们认为鞭炮声能够驱赶不幸和厄运,迎来好运和旺盛的生命力。
总之,苗族春节风俗丰富多彩,充满着各种文化元素,是一个值得探索和了解的文化景观。
苗族过年的风俗

苗族过年的风俗- 苗族春节是苗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它被视为“万家灯火、火树银花”的节日。
- 在苗族春节之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换新衣、置办年货等活动,以迎接新的一年。
- 苗族过年的习俗非常丰富,包括祭祀、手抖鼓、打花枝、唱苗歌、赛火把、舞蹈等。
其中,苗族手抖鼓、打花枝等活动是苗族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 苗族手抖鼓是一种民间音乐和舞蹈,通过手持鼓棒敲打鼓面,配合吟唱、舞蹈等传统节目,在节日庆祝活动中表演,以表达对生命、对自然的礼赞之情。
- 打花枝是苗族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的活动之一。
花枝是一种用竹子编成的花枝形状的工艺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将打好的花枝带上街头,寓意着祈求美好、吉祥的寓意。
- 苗族春节还有其他的传统活动,例如唱苗歌、祭祖、赛火把等。
唱苗歌是苗族人民表达感情、传递信息和宣扬文化的一种传统形式。
祭祖是向祖先感恩、祭奠、祈福的一种传统礼俗。
赛火把则是一种传统习俗,人们手持火把在街头赛跑,旨在寓意驱邪避祸、祈求平安。
- 苗族春节期间的饮食也很有特色,例如苗族酸汤鱼、酸粉等。
苗族酸汤鱼是一道以鱼为主要食材的传统菜肴,口感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酸粉则是以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入些许豆腐、鸡蛋、鱼、肉和青菜等食材,口感酸辣可口。
- 苗族春节期间还会陈设苗族传统手工艺品,例如苗绣、苗银饰品、苗族剪纸等。
这些手工艺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苗族春节期间展现出来,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苗族文化。
- 苗族春节期间,还有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例如“鹊桥仙”、“沐婵娟”等。
这些传说和故事反映了苗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人文精神,体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苗族节日:过年简介(中国传统节日)

苗族节日:过年简介(中国传统节日)过年苗族、土家族非常崇拜祖先,将祖先祭祀日称为"过年"。
但"过年"的时间,则因姓氏、宗支、地域而异。
如:酉水河西的彭姓和石堤彭、白、李、马、蔡、田六大姓为三月三;酉水乡龙头村田姓为四月八;可大、沙滩、酉水等乡李姓为七月初一。
过族年,要在祠堂里举行祭祖仪式,先祭土王,再祭本族祖先。
祠堂里,整日鞭炮不断,铁铳轰鸣,号角声声,"嗬喂"阵阵,其盛况是其它节日难以比拟的,后逐渐改为户祭。
祭祀的土王,有彭公爵主、田好汉、向老官人;也有祭冉宣慰、田宣慰、杨宣慰以及马伏波的。
祭祀的本族祖先中,扬姓祭杨再思,李姓祭"天"字辈的三祖先,部分彭姓和谢姓八部大王。
祭祀毕,游乡串寨,走亲访友,对歌宴客,真是"满山满寨都是歌,宾客如流欢乐多",长达三、五日之久。
关于"过年"的来历说法甚多。
主要的有三种:一说祖先从湖南迁来时,有的坐杉木船,有的坐柏木船,有的坐青钢木船。
因船速不一,到达有先有后,人们将到达的日子定为"过年"。
于是,就有的为四月八,有的为五月初五,有的为五月十五了;一说祖先出征打仗,有的将出发的时间作为"过年",有的则将归来的时间作为"过年",以致时间不一。
如李姓说:"天"字辈三位祖先七月初一出征时,全族团聚,以后年年七月初一纪念;一说八部大王于国有功,皇帝见他武艺高强,害怕皇位失落,便将他毒死在归途中,人们将他的殉难日作为"过年"日,以纪念他。
这些,都与古代战争和民族的历史有关。
苗族的生活习俗

苗族的生活习俗苗族是中国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
苗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其中包括风俗习惯、婚姻制度、服饰、宗教信仰等方面。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苗族的生活习俗。
一、节日习俗苗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和庆典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苗年和龙船节。
苗年是苗族的传统新年,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过年。
这一天,苗族人会穿上盛装,祭祀祖先,拜年访友,吃苗家酸豆鱼等美食。
龙船节则是苗族的传统民族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初六前后举行。
在节日当天,苗族人会打扮自己,聚集在河畔,踩着节拍,载歌载舞,扬起彩旗,载船竞渡,展开狂欢。
二、婚姻习俗苗族的婚姻习俗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首先,苗族女子在十二岁时便开始涂胭脂、画眉,开始展现出少女的风采。
另外,苗族婚礼程序繁琐,一般需要三天时间。
第一天是女方家中婚礼,男方派代表送嫁妆;第二天是男方家中婚礼,女方代表会回礼;第三天则是新人回男方家中,举行彩礼仪式。
三、服饰习俗苗族的服饰也具有特色。
苗族男子通常戴箩筐帽、束腰布、踩鹿皮鞋,披蓑衣;女子则喜穿百褶裙,花冠插发,腕戴银手镯。
其中,以苗族女性服饰的多样性和艺术性最为显著。
四、宗教信仰苗族的宗教信仰以水、山、鬼神、祖先崇拜为主。
苗族人相信,家族祖先及过世的亲人仍然与生俱来,有着影响现实的作用,因此对家族祖先的崇拜非常重视。
苗族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习俗和风俗,例如舞蹈、音乐、饮食等等。
这些传统的生活习俗,不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而且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态度,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财富。
苗族的春节风俗习惯

苗族的春节风俗习惯苗族的春节风俗习惯一、过苗年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纪,各地方的苗年时间很不一致,多数地区是“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
”岁首即每年的开头,也就是指过年。
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
近年以来,绝大多数苗族过年以改在正月过年,过春节,但苗族的过年习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
过年是最大的节日,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的冬天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
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吃排家饭”等。
苗族的过年习俗娱乐活动称“赶年场”,主要内容有打秋千、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
二、百狮会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民间活动莫过于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铳、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
百狮会的名堂蛮多,有迎狮,有盘狮,考狮,抢狮,狮子登高等内容,土里土气,苗味十足,藏着厚实的文化底蕴。
苗族喜爱舞狮跟远古的传说和图拜相关联,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
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吞食牛羊、庄稼的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
后来,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条毒计,谴魔女用五彩绣球把群狮诱入波涛汹涌的东海。
勇敢的苗家后生亚果为救乡亲们出苦海,不畏千辛万苦,翻山涉水,终捞起了飘浮在海浪上的绣球,把吉祥的狮群重新引回苗山,荡平了作恶的妖魔鬼怪。
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苗乡就有了“百狮会”。
三、放鞭炮抢年抢年是苗族的过年习俗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时间是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点(即第二年初一的0点)交接之时,放鞭炮抢年!抢年是很有讲究的,放早了不行,放早了等于送旧年;放迟了不行,放迟了等于别人已把年抢去了。
所以一定要很准时地等到12点那个时候一齐放。
放鞭炮抢年的习俗在城乡很普遍。
四、吃排家饭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还有“吃排家饭”。
苗族春节风俗

苗族春节风俗对苗族而言,春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其活动和风俗也非常独特。
一、春节前夕1、节前家家户户均张灯结彩,人们以悬挂彩灯、装饰门口窗口来洗去一年来的厄运,表达爱与欢乐。
2、春节前夕人们做好准备工作,准备丰盛的年夜饭,一般包括:腊肉、腊花生、腊鸡、腊糕、腊梅、腊花、腊汁等。
常常到节日当天才完成,表明忙碌的一年又过去了。
3、收宰羊是苗族春节的一个传统习俗,年三十晚上,人们在家大门前拴着一只白羊,预表着新的一年将要到来。
二、正月初一1、初一早上要去亲戚朋友的家里拜年,一家一家的,邻里也约上一块儿同拜,除拜年外,还要互赠互送各种小礼物,比如糖果、果盘等,充分表达着祝福。
2、家家还要烹制年糕煮汤食,糕食用以换礼、表达节日的祝福,因此又被称为“贺年糕”;汤用来聚餐品尝,孩子们百般的美味既沁人心脾又刹那间就燃有友谊新火花,人们欢聚一堂、和气圆满。
3、正月初一还有一个非常受人喜爱的风俗就是上山观雪,预示着农耕生活会顺利,丰收希望昭示全山。
三、正月十五1、这一天,人们会在家里烧香祈祷,然后会有家家户户来拜财神,相信能够多多收入,财源广进。
2、家家会摆放彩色的“聚宝盆”,放入糖、桃枣、莲子、葡萄干等食品,最重要的就是要放一条红绸带下流“聚宝水”,守护财神,吉祥如意。
3、人们还会表演杂技,如走钢丝、踩高跷、平衡木等,为当日的节日增添一丝活泼的气氛。
四、元宵节1、万家灯火,元宵节是最具有传统特色的节日,它延续了多少年的传统,人们把家家户户都用彩灯装饰好,元宵夜灯火照耀,特别热闹活泼。
2、一般在家人一块吃元宵,传统上,元宵属比较甜的表情,它洋溢着浓浓的兴旺、富财之意,由于吃元宵所传递出来的密切关系,充分表达了亲情、友情和美好祝愿。
3、人们还会相互献上礼品,互赠各色的祝福,表达新年的高兴。
苗族的春节,充满了欢乐、喜悦的氛围,让人们彼此增进亲情,其习俗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淳朴、热情、浓浓的爱,也渲染了郁郁苗国的春色,让我们有一份格外深厚的亲切感和热情。
湘西土家赶年文章

湘西土家赶年文章岁月如梭,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
对于湘西土家族人民来说,赶年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也是展示他们独特文化的机会。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湘西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
在这个地区,土家民族一直以来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活动,其中赶年活动是最受欢迎的。
赶年的时间通常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在这一天,土家族人民会早早起床,忙碌地准备着各种祭祀和庆祝活动。
首先,他们会在家中进行祭祀仪式,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祭祀仪式上,土家族人民会燃起香烛,献上美食和水果,还会用鞭炮和锣鼓声来驱逐邪恶的力量。
完成祭祀后,土家族人民会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娱乐活动。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土家族的歌舞表演。
土家族人民以歌舞为媒介,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新年的期待。
他们穿着传统的土家族服装,手持彩绣手帕,在欢快的音乐中翩翩起舞。
他们的舞蹈动作矫健而富有力量感,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
除了歌舞表演,土家族人民还喜欢进行一些传统的户外活动,如打马球、放风筝等。
在湘西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中,打马球是一项重要的比赛项目。
土家族人民会骑着马,手持球杆,追逐着球,竞争技巧和速度。
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增加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赶年活动还包括一些传统的游戏和民俗活动。
土家族人民会举行一些有趣的比赛,如吃汤圆比赛、拔河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邻里间的感情,并且加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
赶年活动在湘西土家族人民中扎根已久,代代相传。
它不仅是一种庆祝新年的方式,更是土家族人民传承和传播自己独特文化的途径。
赶年活动不仅让土家族人民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也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和传统文化。
赶年活动是湘西土家族人民欢度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土家族人民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
通过赶年活动,土家族人民传承和发扬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土家族的文化。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起走进湘西土家族的赶年活动中,感受他们的热情与活力。
苗族春节风俗介绍

苗族春节风俗介绍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其春节风俗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苗族的传统习俗中,春节被视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
一、苗族春节的起源与历史苗族的春节起源较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相传,在古时候,苗族先祖们为了纪念祖先、祈求丰收和平安,就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开始庆祝春节。
在古代,苗族春节的庆祝方式比较简单,大多是一些祭祀活动和家庭聚餐。
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族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苗族春节已经成为了一个集合了苗族文化、民俗、习惯、信仰、风俗等一系列元素的综合性节日。
二、苗族春节的主要活动1.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苗族春节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在这个时候,村庄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一些穿着自制的龙、狮子服饰的人们在表演。
2.祭祖:春节期间,苗族人会祭祖神,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在祭祖的时候,人们会点燃香火、献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家人和社区。
3.打鼓:在春节期间,苗族人也会打鼓,这是一种纪念祖先、祈求平安的传统活动。
在打鼓的过程中,人们会唱歌跳舞,表达自己的祝福和心愿。
4.吃年夜饭:在春节前夕,苗族人会举行年夜饭,这是一种家庭团聚的传统习俗。
年夜饭的菜式非常丰富,一般会有鱼、肉、蔬菜等多种食物。
5.贴春联:在春节期间,苗族人也会贴春联,这是一种祈求好运和吉祥的传统活动。
春联一般会贴在门口,上面写着吉祥寓意的词语。
三、苗族春节的意义苗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苗族文化的一种体现。
在苗族人的心中,春节是一个团圆、祭祖、祈求丰收、庆祝新年的重要时刻。
此外,苗族春节还有着深厚的民俗和习惯,例如舞龙舞狮、祭祖、打鼓等活动,这些都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苗族春节风俗丰富多彩,是苗族人民传承和弘扬自己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文化的瑰宝之一。
土家族赶年习俗

传说三:
旧时每到年关,官军便来驱赶百姓, 土家人提前过年,吃团圆饭,以便逃生。
传说四:
土家先辈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 饭,以迎战。
“赶年”习俗体现了土家人民识大体 顾大局的博大胸怀,是土家人民的骄傲。
土家族人的过年习俗主要有:
杀年猪、做糖鳝、打糍粑、推豆腐、 扫尘、贴春联、贴门神、插柏梅贴钱纸、 祭祀、吃团年饭、送亮、果树过年、守 岁抢年、拜年……
杀年猪:
做糖鳝:
土家族煻糁是用糯米 加工制成的 ,有的煻糁 特别是用作礼品的煻糁, 土家人还会用染成红、 蓝等色的饭粒,精心摆 设成各种字样,如红双 喜、福、寿等字。有的一 个煻糁堆一个字,连起来就是“五谷丰登”、“丰衣足 食”、“春色满园”等;也有的绘上山水、花鸟或花边 图案。一切摆绘完毕后,取出篾圈,放在太阳光下曝晒 数日,待饭硬结干透,即成为生煻糁。
传说二:
传说有一年,土家族老人帮客王做长工, 得知过年那天,客王要宴请一些头人,不给 长工放假,而家里的小孩们都等着老人回来 团年,好改善一下生活。怎么办呢?老人就 决定提前一天回家,与家人在腊月二十九日 比客王早一天过年,早一天祭祀祖宗,早一 天满足小孩们过年的愿望。久而久之,提前 一天过年演变成了土家族的一种习俗 。
拜年:
拜年是土家族人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 种方式。 正月初一早上,小孩子会挨家挨户的串门, 向各长辈拜年以表示新年美好祝愿,长辈们接受拜年后 须给小孩子们“压岁钱”和准备好的糖果、花生、瓜子 等。小孩们拜年去前,家里的父母一般告诉小孩们,会 吩咐男孩子走前面,女孩子走后面。
“过赶年”的晚上,寨上烧起冲天大火, 调年旗高高飘扬,男男女女围着旺火跳摆手舞, 唱调年歌,舞“毛古斯”。这种“过赶年”的 爽快朴野、红火亢奋,别有一番情调。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 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舞 蹈分大摆手、小摆手。表演的具体内容主要有闯 堂进驾、开头辟地、人类起源、迁徙定居、耕作 劳动、自卫抗敌、扫堂关架等八个部分,穿插打 镏子、唱山歌、吹冬冬喹、打花鼓、唱薅草锣鼓 歌,表现土家先民跋山涉水、迁徙繁衍、农事活 动、日常生活、战争场面等。舞蹈中有复杂的军 事狩猎内容,还摆出套路阵法。
苗族过春节的风俗

苗族过春节的风俗
1、祭祀祖先
苗年期间,每户人家都要清扫门户、杀猪宰羊,准备丰盛的食物。
2、跳芦笙
在苗年时,苗族的男男女女穿着特色的服饰,领吹芦笙、翩翩起舞。
3、走寨结同年
每到苗年。
寨与寨之间便互为客主,互结同年。
4、斗牛
苗族是一个敬牛、爱牛、崇拜牛的民族,他们把牛视为健康、力量、勤劳、搏击、英雄的象征。
5、吃团年饭
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一起吃团年饭代表着团团圆圆 。
6、打糯米粑
糯米在苗年食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要有糯米酒,而且还有用糯米做成的糍粑。
湘西春节习俗_春节

湘西春节习俗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你知道湘西春节习俗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湘西春节习俗,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湘西春节习俗湘西州的土家族、苗族历史悠久。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他们以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具有各自民族特点的历史和文化,养成勤劳俭朴、勇敢无畏、诚实爽直、耐艰苦、重感情的民族性格和道德风貌。
在土家族、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居住、服饰、饮食、嫁娶、节庆和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无不具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民族特色。
l、吊脚楼:为湘西各族人民一种传统建筑形成,又称"吊楼子"。
吊脚楼为山野式"楼阳台",单檐悬挑,屋面反翘,名"飞檐",通风向阳,干爽清新。
有与正屋成一字形,也有成90℃直角形。
吊脚楼外设走廊,二面称"转角楼",三面称"走马楼"。
栏杆多花格,县柱称"吊瓜"'或为六陵、八棱,或雕成球形、金瓜形。
柱、防还雕有龙风、喜鹊、花卉等。
民间吊脚楼上多为闺房,卧室或织锦、打花之处,底层为谷仓、柴房,也有底层下临溪流,泉水叮咚,别有情趣。
山寨吊脚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中,富有大自然风光美。
湘西州部分镇临河民居也建有吊脚楼,如吉首峒河街,凤凰沱江沿岸、王村古镇、茶洞边城及龙山洗车河等,历来都引起中外旅游者极大兴趣。
2、火堂:又称火坑、火床,为湘西农家颇有特色的生活场所。
一般为中堂右前间,铺地楼板,火堂围以长条石。
火堂内置铸铁三角架,不准脚踏。
上方吊炕架,挂腊肉、野味、豆腐、辣椒等。
平时,全家人围火堂做饭、聚餐、烤火。
客人至,无论土家、苗族,皆盛情邀客围坐火堂边,烤火饮茶;饭时,一大锅腊肉或野味,一大碗米酒或包谷烧,碰碗举箸,其乐融融。
饭罢、摆古、唱歌,直至深夜,甚至围火堂铺被而眠。
3、银首饰:苗族妇女与男青年喜爱之饰品,造型精美,多为银制。
银首饰有银冠、银钗、耳环、项圈、嵌肩、手镯、牙钎、石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赶肉或丛肉,其实是指上山打猎。丛,是湘西本地话,意思是追或打的意思。赶肉是湘西人在年后正月所进行的重要娱乐活动。赶肉这种活动非常有意思,村里有一个团队,叫“坛”,掌坛人一般由经验丰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过年时,坛里还要做很多有趣的活动来进行坛祭,坛里专门有放猎狗的人,年青身强力壮的人则是猎手拿抢。打猎的过程先是叫放猎狗的人去树丛里放狗,然后由猎手分布四周“端呛”,“端呛”也是湘西本地话,意思是守住猎物的必经之道,由于掌坛人经验丰富,他懂每种猎物的必经之道,所以打腊一般只要猎狗找到猎物大叫之后,就八九不离十的会上“呛”来。赶肉这娱乐名堂很多,如湘西打猎强调“上山赶肉,见者有份”只要上山看打猎,什么也不做,打得猎物后也要分他一份;还有湘西打猎不允许女孩子和女人参与,认为女人参与这事不吉利,等等,以后有机会我专门写一帖讲这个。
“盘狮”的苗味儿更浓。主人家中门洞开,蜡光摇是,堂前悬红绸,搁“封儿”。男主人腰缠丝帕,打绑腿,拦门而立。当昂头摆尾的狮子蹦跳入时,他狂吼一声,揪住狮子的胡须,提起狮子头高声盘问:“狮子你从哪里来”?“狮子”当然灵活,迅速答道:“狮子我从东方来!”主人还不罢休,继续盘考:“东方来,走的是水路,还是陆路?”这难不倒狮子,它头一甩,从主人家里挣脱吼道:“狮子我腾云驾雾来”!主人见难不倒狮子,急了又问:“狮子你带什么来“?狮子笑答:“我带大吉在利来!”主人脸呈喜色接着问:“狮子你到哪里去”?“狮子”自然回答:“我往西方去”。主人追问“狮子你带什么去”?“狮子”回答得很干脆:“我带灾难瘟疫去”!吉祥的祝福喜得主人眉飞色舞,闪连呼:“玛汝!玛汝!”(苗语是好!)狮子此时趁机跃入堂屋,取下红绸封儿,给主人柏拜年,敏捷离去。在苗乡,舞狮子的若无超凡的武功,不仅拿不到封赏,还会
二十八打耙耙,
二十九种种有,
三十夜慢慢撤(撤是湘西本地话,意思是慢慢消费、慢慢享受)。
可惜这个顺口溜我现在记不全了,省略号前面的时间做哪些事应该还有的,这个顺口溜反映了湘西过年的一些准备过程,同时,它还传递着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做豆腐、打扫屋、打耙耙”,这三件事,是湘西过年最基本的,是必需做的事。二是湘西历史上很贫困,做了一年的准备,只有在三十夜这天才好好消费、享受。当然,这是以前的生活场景,现在生活改变了,几乎天天都是过年了,也不要等到二十五六才做豆腐打耙耙。
2、放鞭炮抢年
抢年是湘西过年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时间是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点(即第二年初一的0点)交接之时,放鞭炮抢年!抢年是很有讲究的,放早了不行,放早了等于送旧年;放迟了不行,放迟了等于别人已把年抢去了。所以一定要很准时地等到12点那个时候一齐放。放鞭炮抢年的习俗在城乡很普遍。
3、顿老人家、送饭
揭密湘西土家族苗族过年习俗
1、关于过年的顺口溜
湘西乡下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讲过年一些事务安排的顺口溜,大人肯念,小孩也肯照着念:
……
二十五(腊月二糯米,
苗族喜爱舞狮跟远古的传说和图拜相关联,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吞食牛羊、庄稼的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后来,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条毒计,谴魔女用五彩绣球把群狮诱入波涛汹涌的东海。勇敢的苗家后生亚果为救乡亲们出苦海,不畏千辛万苦,翻山涉水,终捞起了飘浮在海浪上的绣球,把吉祥的狮群重新引回苗山,荡平了作恶的妖魔鬼怪。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苗乡就有了“百狮会”。
凡读过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人,无不深深地被其中这样的一段描述所吸引:“见鱼人,便邀之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由于这种特殊的待客方式,使得那位“渔人”不得不在桃花源里“居数日”而后才“辞去”。
欲遂当年渔人愿,苗山就是桃花源!
…
4、苗家刀梯
上刀梯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风习,每当赶年场或重大民俗节日,都有勇士表演上刀梯。刀梯器材是一根高十米以上的木杆,杆上凿开三十六把钢刀,钢刀长一尺五寸、刀背厚零点五至一厘米,刀刃锋利,刀口向上,装成刀梯,加闩固紧。一尺一梯为三十六刀梯。桩杆四周拉线固定,刀梯上端系多种彩布小旗,象征希望和胜利。上刀梯者,必有胆识、技巧和武功。从第一级往上爬
倍受奚落,因为狮子拜年要跳火圈,跃桌子,腾空而立,缺乏过硬的本事是绝对拿不到封赏的。
和狮子凳高比起来,跃桌取封赏可算小巫见大巫了。旷坪上重叠起三十六张八仙桌,恰似一座陡峭的小山。最顶上的一张小方桌四脚朝天,倒扣的小方桌照例是少不了的。喧天的锣鼓声中,扣人心弦的舞狮开始了,腾跃的雄狮尾随耍宝的拳手敏捷地穿桌孔,跃桌子。狮子爬到“桌塔”的最高层时,拳师吹响了牛角号。“雄狮”抖擞精神踩小方桌倒立的四脚,悬空转圈表演惊险的绝技,先是狮子头舞东西南北四方,拜天拜地。接着,跃上立起的木杠巅“雄鹰展翅”;或舞狮人用头顶住钢刃口倒立“熬鱼撑天”。最精彩的一招叫“鲤鱼标滩”。狮子大吼数声,从“桌塔尖”腾跃而下,稳稳落在土坪上,不是武功精湛的舞狮者是不敢轻易尝试这一招的。
,刀子一把比一把锋利,爬至梯顶头发往刀上一搁,即断成两截。登梯者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挂金钩、大鹏展翅、观音坐莲、古树盘根等节目,旋展全身本领。上刀梯是惊心动的表演,是英雄所为,是苗族人民过去生活的显现,有血有汗,有甜有美。观者无不惊叹。
七、湘西苗族过年习俗
1、过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纪,各地方的苗年时间很不一致,多数地区是“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也就是指过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近年以来,绝大多数苗族过年以改在正月过年,过春节,但苗族的风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过年是最大的节日,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的冬天 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吃排家饭”等。湘西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称“赶年场”,主要内容有打秋千、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
八、关于张家界旅游接待-张家界散客俱乐部
张家界的春光,弦月!让我们如痴如醉.还有那文山秀水等世外桃源的绝佳仙境.怎么可能不让人独享这天偶之作呢!它不公仅是我们的,是你们的,是美丽张家界的,更是属于创造了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一个以五星级散客旅游接待平台为主的张家界旅游接待者-张家界散客俱乐部运营而生了!诚信,互作,优质的服务使它成为了张家界旅游同行中的佼佼者.其旅游业集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我们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也有"动如脱兔,静如西施"的完美姿态!张家界旅游,线路更是让许多旅游爱好者流连忘返!其原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商务旅游,观光旅游,新婚蜜月行,学生旅游,休闲旅游,自驾车旅游别具匠心的操刀流程更是我们的一大特色! 一路的旅游一路的风景,张家界旅游攻略,张家界旅游地图,张家界天气预报,一路为你领航!让你游遍张家界的大小山川!张家界民族风情.民风民俗尽收眼底!张家界的山,张家界的水,让我们一起拥抱你吧! 想要一探究竟的话就来吧!想了解什么的话就找我彪子吧!热诚的欢迎大家来张家界旅游观光,张家界散客俱乐部所推出的特色自助游,会尽最大的努力让您们玩得开心! 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交流方式:张家界驴友俱乐部lianxifangs 前面四位:1587 中间:4435 后面三位:812 三个连起来就是好码了。
“顿老人家”是湘西本地话,意思是祭去世的祖宗和亲人。这种习俗在湘西农村非常普遍,一般是在大年三十这天,把做好的大酒大肉,拿到堂屋,给神龛的祖宗牌位烧香。还要把大酒大肉,拿到门外面的大路口、村头、村口或土地堂“顿”一下,让在外面去世的没有上神龛亲人回家过年,还要烧纸。
送饭也是祭去世的祖宗和亲人,但是是在新年之后,初一或后面几天都行,到近三年中才去世的亲人的墓地上去祭,也是带着大酒大肉和香纸。湘西人把这个叫“送饭”。
6、坐三十夜
坐三十夜就是在三十夜这天晚上,不睡觉,烧一大堆火,全家围着火聊天扯 家常或吃东西。坐到十二点抢年,抢年之后还要宵夜吃东西。平时,湘西人有时骂小孩子老是不睡觉说:你还不睡啊,是不
是想坐三十夜啊?意思就是三十夜这个晚上不睡觉。
4、杀年猪
杀年猪是在年前腊月进行的,杀年猪很讲究的,一般来说,要看日子,不能乱杀,乱杀年猪家里有可能不利顺。以前,湘西人生活贫困,很多人家里没有年猪杀,也杀不起年猪,所以谁家有年猪杀说明这家人在村里算富裕的,现在湘西人民生活已大为改观,杀一头年猪,不成其问题。
5、进柴(财)
进柴也是湘西农村的一种重要习俗。是指在大年初一这天,要上山去捡点柴回来,不管多少,因为柴与财同音,所以进柴也就是进财,等于下一年都会“进财”,讨个好兆头。
神话是生活折射。原始荒蛮的阳光穿越历史的云层,照射当今。“百狮会”的其实是苗族远古的大迁徒。《迁徒谣》唱道:“我们的祖先在东海,翻过九十九道溪,浩浩荡荡走过……”那些妖魔鬼怪指的是一路遇的自然灾害。
百狮会举办的时间多在春节正月初三后,百狮狂舞,挨家挨户给苗家拜年。
狮子进屋,聪明的主人家依照风俗:在门口搁上一张小方桌,摆洗脸盆一个、白毛巾一条,既迎狮,又考狮,看它是否聪明、灵活。狮子当然明悟主人家的贤惠,新年大节,先洗去一路风尘再拜年。抛绣球的笑眯罗汉主动拿起白毛巾替狮子“洗脸”。主人家乐了,这才撤走方桌、脸盘,任狮子腾跃进屋。有的苗家板眼更足;堂屋前的三扇门同时敞开,堂屋正画一只大乌龟,家先牌位下的八仙桌上,喝下中间的一碗酒,剩下的两碗,一碗敬天,一碗奠地。一口气利索的做完这些套路,狮子方可倚桌而立,纵身跃起咬下悬在天花板的“红封儿”,摇头摆尾给主人家作揖拜年。然后退出大门,另觅别家。
3、接龙
苗家接龙可分为大型的村寨接龙和家庭接龙。两种活动仅是规模大小有别,其过程基本相同。 “接龙”多在黎明时分进行,仪典隆重而热闹,新居的堂屋燃满灯烛,一铺开大竹簟,摆好红、黄、黑、白、青五匹彩布、五色纸,闪亮的
四、吃排家饭
过苗年最有趣的还有“吃排家饭”。苗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千百年来,苗族人民都遵守这样一条规矩:即同一村寨里,不管哪一家来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数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户都必须轮流请之,尽自家所有,热情地招待来宾。被请的客人,绝不能借故推辞,否则就会被人认为是瞧不起人。客人接受邀请,也不必带什幺礼品,直到每家每户都吃到了,方能告别回家。苗族人把自己的这种待客方式叫作“农列壤”,直译为汉语叫“吃排家饭”。谁个村寨的户数多、留客吃“排家饭”的时间长,谁个村寨的声誉就高。不但说话有人听,做事多人帮,就是小伙子找对象也比别村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