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含答案)
《三国鼎立》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的史实,分析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2、知道赤壁之战的史实,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进步性3、掌握魏蜀吴三国建立的相关过程二、【重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74-77,用笔划出关键词)1、请找出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影响?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2、请找出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影响?曹操失败的原因?3、找出三国分别建立的时间、建国者、都城,巩固措施?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的分裂,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五、【当堂训练】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2.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4.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A.兵精粮足 B.战术得当 C.政治优势 D.取得民心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6.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7.刘邦之所以打败项羽,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强敌统一北方,其共同原因是:()A.据有关中 B.废除苛法 C.重视人才 D.释放奴婢8.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A.挟持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9.赤壁之战曹操主要败在:()A.远道而来 B.战争的非正义性 C.指挥不当 D.不习水性10.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6课三国鼎立【课标要求】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二局部:第一局部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第二局部为“三国鼎立的形成〞。
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1.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找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影响及战争特点是什么?〕2.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
材料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的人,即使出身下层的人,它也注意提拔。
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
材料三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
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
他决定推行屯田制。
〔1〕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2〕分析讨论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占据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试比拟它们的一样点。
(4)请绘制一个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3.以下材料是名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阅读答复。
材料一“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毛泽东材料二“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材料三“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史学家〕材料四“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周瑜你对曹操的评价是什么?二、三国鼎立的形成1.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
吴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开展起来,“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预习+知识梳理+习题)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预习提纲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官渡之战曹胜袁败的原因: 袁绍:骄傲轻敌;拒绝正确意见。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重用人才;进行屯田,增强经济实力;战术得当,火烧乌巢屯粮处。
3.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统一时机不成熟。
曹操:骄傲轻敌;曹军水土不服,不习水战;军心涣散;东风南起。
孙刘联军:联合抗曹,诸周协力,战术正确。
二.三国鼎立 2.三国鼎立:开始于220年,最终形成是222年。
3.230年,吴国 派将军卫温到达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是台湾与内地联系的最早记录,也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知识梳理一、官渡之战 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人才。
采取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生产,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战争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曹操--袁绍。
战争结果:袁绍失败。
(以少胜多)战争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战争时间:208年。
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战争结果:曹操失败(以少胜多)。
战争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三国前:曹操扫平关中统一北方。
刘备占领湖北、湖南和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魏: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
蜀: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吴: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在建业称帝,建立吴国。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魏: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
蜀: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第16课 三国鼎立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和影响;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
2.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理解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同时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体验学习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
3.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知道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标准是是否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预习新知】(一)预习新知一、官渡之战“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指的是哪一著名战役?这次战役结果如何?有何影响?1.战役:200年,官渡之战。
2.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3.影响: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曹操的“志”和“壮心”是什么?为此发动了什么战役?这次战役结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1.“志”和“壮心”:统一全国。
2.战役:208年,赤壁之战。
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思维导引: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
三、三国鼎立1.完善下列表格。
2.简述魏、蜀、吴三国经济发展。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
①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②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深化探究】(一)深化探究探究1、结合课本80页第一段内容,分析曹操势力崛起的原因?探究2、结合课本81-82页内容,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的原因?探究3、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探究4、有人说曹操是英雄,有人说他曹操是奸雄,你眼中的曹操是怎样的?【巩固训练】(一)巩固训练1.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230年,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今台湾,首次加强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附学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影片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学生响亮齐答:《三国鼎立》。
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下面请大家猜想一下,好吗?(生答:曹操、诸葛亮、刘备…)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 新人教版
第16课《三国鼎立》李仕才第16课《三国鼎立》【情景导入】三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三国的人物声名显赫,与三国有关的成语、歇后语也很多,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次三国知识竞赛,看看大家对三国知识究竟了解多少。
1.下面这些歇后语都出自三国故事,请补上后半句。
周瑜打黄盖,;关公面前耍大刀,;刘备借荆州,2. 下列成语的谜底均为三国人物,请你猜一猜:凿壁偷光,;孔雀收屏,;展翅翱翔,;学习目标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在官渡、赤壁一胜一败的原因分析【基础知识一览】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的军阀,黄河中下游的和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军事集团。
2、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基本上统一了。
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在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
依附于荆州地方势力刘表,没有固定的地盘。
2、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3、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
三、三国鼎立1、背景: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
曹操退守到_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孙权在的势力得到巩固。
刘备乘机占领_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三国鼎立: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_,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_。
222年,孙权称王,后在229年于_称帝,国号吴。
3、三国经济的发展(1)魏国:兴修_,继续实行_。
(2)蜀国:以_治国,赏罚分明;减轻_,兴修_,鼓励_;对少数民族采取_政策,加快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
(3)吴国:组织农民_,推广中原的先进_;_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_(现在的台湾),加强了的联系。
【学习小窍门】列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列表比较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学习小结】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并且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但结局却不同,结合所学内容尝试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经过及作用,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
2.知道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了解三国的发展情况。
3.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学习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官渡之战:_____年,_____和_____在________进行决战。
________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的主力,为以后_____打下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_____年,曹军同_____和_____联军在________对峙。
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________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_____,最终曹军大败。
赤壁之战为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1)1.形成:______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废掉汉献帝,在________称帝,国号魏。
______年,________在________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______年,________称吴王,。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发展: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_____。
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加强了_____与内地的联系。
蜀汉在丞相_______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_____地区的开发。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交流,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合作探究:自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课堂练习:1. 小明今年暑假去湖北旅游,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往日的张天烈火虽已熄灭,但周瑜当时挥剑所书的‘赤壁’仍旧记录着历史的足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第16课三国鼎立学习目标: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三国的建立,三国经济概况;2、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前小练】1.公元200年,曹操在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公元208年,刘备在的建议下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孙权部将用火攻的办法在打败曹操。
3.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经济。
修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的丝织业兴旺;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4.三国时期吴国船队到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5、完成表格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意义展趋势的D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 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7.阅读材料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笔谈中。
”—《三国演义》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回答:(1)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4)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5)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6)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写出两点即可)参考答案:1-6 ADDAB D7、(1)诸葛亮。
4.16 三国鼎立 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一、新课程标准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史事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三部分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内容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事,知道影响战役成败的原因,同时能够正确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知道三国鼎立形成及发展的基本史事,认识到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流行音乐《曹操》教师引导:同学们,林俊杰的这首《曹操》大家应该都听过。
那这首歌曲描述的是哪一个历史时期呢?没错,正是乱世纷争的三国时期。
其实三国时期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啊,多多少少会从影视作品、小说当中了解到一些,比如刚才视频里面出现的《三国演义》片段。
那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真实的历史吗?三国鼎立的局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二)新课讲授1.官渡之战(1)背景:【历史回顾】结合图片,回顾东汉末年处于怎样的局面?答:①东汉后期形成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政治腐败。
②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③黄巾起义后,改刺史为州牧,州牧在地方拥兵自重,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过渡语】当今天下,群雄并据,该如何在其中脱颖而出?(2)曹操势力的壮大:【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说说曹操是怎样发展壮大的?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②用人上:招揽各种人才;③军事上: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④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导学案
第16课 三国鼎立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一是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被刻画成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
图二是史书上的曹操,是一个多谋善断、有眼光、有帝王之才的人物。
同一个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看法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你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三国鼎立》。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官渡之战1.多媒体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2.教师讲述: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陷入分裂割据局面。
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了,而由于战乱,各割据势力趁机扩充实力,相互攻战,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到严重破坏。
3.创设情境:假设同学们是东汉末年的老百姓,面对这种艰难的生活状况,你们的愿望会是什么呢?4.教师讲述:东汉当时的老百姓最渴望的是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
而当时北方主要有两股强大的军事势力,就是袁绍和曹操。
他们都有完成统一的实力,那么究竟谁能统一北方?5.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示意图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官渡之战的过程。
7.问题思考: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8.教师归纳:曹操: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将汉献帝接到许昌,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典韦、许褚等皆是东汉末年的猛将。
④重用人才。
官渡之战中的刘晔、荀攸、荀彧(yù)皆是有名的谋士。
袁绍: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能采纳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
9.教师归纳: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10.教师过渡: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到公元207年终于统一了北方,而当他凯旋回朝时,途经渤海,写下一首《龟虽寿》,其中有四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一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经过及作用,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
2.知道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了解三国的发展情况。
3.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4.通过学习三国鼎立局面,让学生认识到分立是暂时的,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1.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2.难点: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主学习】一、官渡之战1.背景:①曹操在政治上,把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②经济上,用的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2.概况(1)时间:公元年。
(2)双方:与曹操。
(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迅速歼灭主力。
(4)影响:为以后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1.背景:(1)曹操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
(2)孙权和联合迎战曹军。
2.概况:(1)时间:公元年。
(2)双方:曹操(20余万)与(5万人)。
(3)结果:以少胜多,曹军溃败。
(4)影响: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1.背景:①:经营并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②: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③: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形成3.统治举措:(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
(2)吴国:造船业发达,发展对外贸易;230年,孙权派率船队到达(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蜀国:发展经济,改善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当堂达标】1.“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
对联中描述的这位历史人物()A.生活在三国时期B.完成了国家统一C.赤壁之战取得胜利D.官渡之战取得胜利2.(临沂)“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
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备课系列(部编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三国鼎立》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单元的主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本课则揭开了本单元的序幕,内容包括三个子目。
第一目是“官渡之战”,介绍了东汉末年的社会军阀割据和官渡之战的背景、时间、交战双方、战争过程、结果及影响等;第二目是“赤壁之战”,主要讲述了赤壁之战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及影响等;第三目是“三国鼎立”,介绍了魏、蜀、吴政权的建立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等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程,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实现了国家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对曹操、诸葛亮、刘备等历史人物的故事耳熟能详,也阅读过《三国演义》等名著,但是,他们对东汉和三国的历史线索尚不理解。
所以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尽量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视频、图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储备,在讲课过程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思维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爱表达的习惯,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教学目标】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知道魏、汉、吴三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范围。
(时空观念)2.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可以描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历史解释)3.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过程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班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概况;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
2.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学习过程一、导入:《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
而在历史上,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是怎样的呢?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呢?二、快乐自学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课文74-77页。
1.曹操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
读课文,找出与曹操有关的两2.请两位同学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过程。
(可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情节)3.赤壁之战之后,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重新积蓄力量,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得到四川。
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之后,三个军阀先后称帝,这样就形三、合作探究1.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原因是什么?2.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仅隔八年,而曹操却一胜一败,这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3.联系史实,说说从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4.评一评历史人物曹操。
五、达标检测1.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北方最有实力的军事集团有袁绍和()A.曹操B.刘备C.孙权D.袁术2.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4.《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剑”、“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5.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国时期的()A.曹操B.刘备C.诸葛亮D.孙权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第16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学习目标】1、预习验收,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观看战争形势图,讨论归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对比表,以及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一分为二的评价曹操。
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4、合作探究,知道三国鼎立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难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负的原因分析;全面准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官渡之战【课前预习】1、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2、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
赤壁之战3、意义:。
1、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2、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
3、意义:。
三国鼎立1、魏:年,曹操病逝,他的儿子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魏,建都。
2、蜀:年,在称帝,国号汉,历史上叫做蜀汉或。
3、吴: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
4、三国经济的发展: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孙吴开发江东,业发达。
230年,孙权派率领船队到达,加强了内地和的联系。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关系,加速了的开发。
【学习过程】活动一:图说历史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形势图,回答问题:1、完成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以多败于少,而之前的官渡之战中又能以少胜多呢?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启迪呢?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曹操袁绍孙刘联军启示教训:活动二:看三国鼎立形势图,自己尝试画一画三国鼎立的局面活动三:质疑探究请你评价曹操?活动四:讨论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分裂是不是历史的常态?资料库(一)魏、蜀、吴之间的相互关系孙、刘两家关系:赤壁之战前,盟友;战后,敌对;诸葛亮主蜀政后,盟友。
孙、刘、曹三家的关系:赤壁之战前,孙刘联合抗曹;战后孙为对抗刘向曹靠拢;诸葛亮主蜀政后,孙刘结盟对抗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预习+知识梳理+习题)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预习提纲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官渡之战曹胜袁败的原因: 袁绍:骄傲轻敌;拒绝正确意见。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重用人才;进行屯田,增强经济实力;战术得当,火烧乌巢屯粮处。
3.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统一时机不成熟。
曹操:骄傲轻敌;曹军水土不服,不习水战;军心涣散;东风南起。
孙刘联军:联合抗曹,诸周协力,战术正确。
二.三国鼎立 2.三国鼎立:开始于220年,最终形成是222年。
3.230年,吴国 派将军卫温到达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是台湾与内地联系的最早记录,也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知识梳理一、官渡之战 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人才。
采取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生产,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战争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曹操--袁绍。
战争结果:袁绍失败。
(以少胜多)战争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战争时间:208年。
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战争结果:曹操失败(以少胜多)。
战争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三国前:曹操扫平关中统一北方。
刘备占领湖北、湖南和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魏: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
蜀: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吴: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在建业称帝,建立吴国。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魏: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
蜀: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一课的内容包括: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语言描述,使学生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历史背景和事件的发展顺序不够清楚。
学生可能对战争和军事策略感兴趣,但可能对历史意义的理解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同时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掌握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等主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三国鼎立局面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等主要事件。
2.教学难点:对三国鼎立局面历史意义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意义和影响。
3.史料分析法:学生分析历史史料,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插图、历史人物和事件等。
3.史料:教师准备与三国鼎立相关的历史史料,供学生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如“东汉末年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了什么局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本课内容:“三国鼎立”。
2.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课件呈现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如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精品学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会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二、自主预习1. 年,曹操和在官渡进行决战。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2. 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称帝,国号魏。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
次年孙权称吴王。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三、合作探究1.以下材料是名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阅读回答。
材料一“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毛泽东材料二“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材料三“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史学家)材料四“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周瑜你对曹操的评价是什么?四、随堂演练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A.211年B.222年C. 220年D. 263年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 曹操C.诸葛亮D.孙权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诸葛亮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A.台湾B.海南岛C.西藏D. 广州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赤壁之战结束后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A.江苏省境内B.湖北省境内C. 江西省境内D.安徽省境内7.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8.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肥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9.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10.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是()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诸葛亮治蜀④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三顾茅庐”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A.孙权与刘备B.诸葛亮与刘备C.曹操与诸葛亮D.刘备与曹操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 200 袁绍2.赤壁之战3. 220 洛阳221 蜀汉三、合作探究1.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七年级上(下)册
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重点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主学习指导】
1、东汉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
,并招揽各种人才。
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取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使得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2、年,双方在决战。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3、三国鼎立形成:魏:年,在称帝;蜀汉:221年,在称帝;吴:年,孙权在称帝。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经济发展: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年孙权派将军率万人到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合作学习与探究】
探究一、结合材料,军阀割据对当时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曹操《蒿里行》
探究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武皇帝特开屯田之官,专以农桑为业”——《三国志》
探究三
【随堂检测】
1.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2.确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壮心”是指曹操想要( )
A.统一北方B.统一黄河流域 C.统一全国 D.统治江东
4.孙刘联军能够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周瑜的水军 B.孙刘的联盟 C.诸葛亮的计策 D.长江的天险
5.小明今年暑假去湖北旅游,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往日的张天烈火虽已熄灭,但周瑜当时挥剑所书的‘赤壁’仍旧记录着历史的足迹。
”他记载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6.下列人物没有称帝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丕 D.曹操
7.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
A.战火频繁,破坏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国家分裂
C.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
8.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国家是( )
A.吴国 B.蜀国 C.秦国 D.魏国
9.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
【知识归纳】(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归纳知识)
探究一: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探究二:1、政治原因:借汉献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注重招揽人才(政治)
2、经济原因:奖励农耕,实行屯田
探究三:
1-5 ACCBC
6-9 D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