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认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中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
3.区域认知:了解不同地区工业的发展差异,增强区域认知能力。
4.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工业发展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中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2.中国工业发展的条件和面临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分析中国工业分布特点的成因。
2.理解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1.教材、地图册。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数据等。
3.新闻报道、案例资料。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中国工业的总体情况。
2.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工业分布图,总结分布特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发展的条件和问题。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现代化工厂生产的视频。
2.提问:视频中展示的是什么?工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工业的重要性。
3.引出课题: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
2.新课教学1.工业的概念和分类1.讲解工业的概念,强调工业是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2.分类:1.重工业: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如钢铁、机械、化工等。
2.轻工业: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如纺织、食品、家电等。
2.中国工业的分布特点1.展示中国工业分布图。
2.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密集:1.原因: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等。
2.举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工业基地。
3.中部地区工业分布较多:1.原因: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等。
2.举例:武汉、郑州、长沙等城市的工业发展。
4.西部地区工业分布较少,但一些重要工业中心崛起:1.原因:资源丰富、政策支持等。
商务星球初中地理八上《4第4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word教案 (1)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课型】复习课【复习目标】【教学方法】导练结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导练教学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情境创设)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明确了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资源大国,有着丰富的土地、森林、水、矿产……所有这些为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这节课我们一起回顾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各地文化的差异。
(多媒体)展示复习范围准备教材和学案,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学习状态。
明确复习范围:八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持续协调发展工业3.合理发展交通运输4.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明确复习范围,为下面的具体复习作铺垫。
展示目标(多媒体)展示考试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阅读考试要求,明确复习目标。
明确复习方向。
知识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了解农梳理一.中国的农业1.概念: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分类: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3.分布: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畜牧区。
(1)种植业的分布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东部季风区北方东北平原旱地春小麦、玉米、甜菜等华北平原旱地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大致以秦岭-淮河线(8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南方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水稻、油菜、棉花等四川盆地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地势较低、水源充足的平原、绿洲和河谷地区小麦、棉花等(2)畜牧业的分布牧区优良畜种牧区畜牧业内蒙古牧区三河牛、三河马等新疆牧区细毛羊、伊犁马等青海牧区牦牛等西藏牧区牦牛等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农耕区畜牧业位于东部季风区,以作物的秸秆、粮食作为饲料,喂养猪、牛、羊等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
业的概念和分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3/3
4、 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位置以及形成原因
教
学
读图分析、讨论交流、总结归纳等,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启发教学;
方
法 谈话法,通过问答式的推演,说明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
出区域特征。
学
生
在学习了中国的自然资源,了解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后,学生对学
情 况
习本章知识就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分布很自然地进入
1/3
word
教 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格局 学
记住我国的铁路干线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重 点 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知道中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位置以及形成原因 教 学 1、 根据需要合理的选择交通方式 难 点 2、 记住我国的铁路干线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3、 读图、资料说明问题能力的培养
知道中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位置以及形成原因,高新工
业的特点以及在我国的分布,并能够从多个角度说明我国工业发展前景。从而
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为使祖国更加富强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 教 (2)、学会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学 目 (3)、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标 (4)、了解我国农业地区差异 (5)、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6)、了解我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能够从多个角度说明我国工业发展 前景 2、技能目标: (1)、能读图说出我国农业部门、农作物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能说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地形、气候、经济) (3)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说明地理事物分布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资料综合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整理资料,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 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读图用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认识我国经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雄心 壮志。
地理:八上 第四单元 经济与文化
【课题】八上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课型】复习课【考纲解读】●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运用地图准确找出我国的铁路干线及其经过的主要城市和铁路枢纽。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及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复习目标】1.通过对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地理知识建构,使学生的地理知识从模糊到熟练掌握。
2.通过查看、填注中国种植业分布图、中国畜牧业分布图、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中国工业基地分布图、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提升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3.运用资料,通过阅读沪宁杭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图,初步学会归纳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条件及工业基地发展优势。
4.通过考虑、归纳客货运的需求因素,初步学会根据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求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并认识到自觉遵守交通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1.我国农业、工业的地理分布、交通运输网线的整体布局,熟知铁路干线网。
2. 初步学会根据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求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
【复习模式】知识再现与构建——引导点拨与质疑解难——拓展练习与技能锻炼。
【教学方法】快速记忆法、小组长展示、合作、交流、互帮共学复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理地理助学、地理试卷。
【教学过程】畜 牧 业 草原地区和 高寒草原区 农耕区畜牧业:东部季风区,主要以 作为饲料林业 集中在 地区的水域 效益:_____ __效益和经济效益 分类:大致以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东北林区: 和长白山地牧区畜牧业西大牧区 渔业东: 畜牧业 西: 畜牧业 分布::牦牛:牦牛 :新疆细毛羊:三河马、 分布:集中在三大林区 西南林区: 山区 东南林区: 丘陵地区 最大渔场是农 业 的 分 布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中国高铁集全球最先进技术,创中国独有品牌,站上了世界铁路发展的高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第2课时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铁路干线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铁路干线的认识和理解。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第2课时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第2课时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9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6.作业合作评价: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对他们的合作性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合作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和学习。
九、综合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讨论、作业等,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2.作业完成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包括完成情况、内容、创新性、思考性等,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加深对铁路干线分布和作用的理解。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拓展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写成读后感或研究报告。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疑问、推荐阅读材料、提供研究方法等。
-鼓励学生参与学术讨论、撰写论文或进行实地考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实践能力。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讲述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工业、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政策,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距离深入理解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掌握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政策。
3.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和措施。
4.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政策。
3.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原理和政策。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教学演示。
3.准备课堂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如此迅速?2.呈现(10分钟)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政策,让学生结合案例,思考如何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一下自己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5.拓展(10分钟)讨论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和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沪宁杭工业区的核心。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
该产业特点:a.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b.科技投入的含量大c.产品更新换代快5.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如北京的中关村--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地区: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国防军工有密切联系的产业二、巩固练习1.长江三角洲地区许多人不在居住的城市工作,每天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一样,这种现象称为“同城效应”。
据此回答下题。
这种生活方式主要依赖的条件是()A.快捷的交通B.便利的服务C.发达的农业D.丰富的资源2.如图为我国铁路枢纽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铁路线是包兰线 B.②铁路线是京九线C.③城市既是铁路枢纽,又是省会城市 D.④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煤炭工业发达3.高速磁浮列车作为目前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它可用于长途运输,在大型枢纽城市之间或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形成高速“走廊”。
关于高速磁浮列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更加方便人们出行B.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要C.逐步代替高速公路D.促进城市群“同城化”4.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无人机喷药杀虫越来越普及,此项目技术应用可以①推进农业生态化②加速农业现代化③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④减少农药对农民身体的伤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某同学家住农村,春季金色油菜花令人心醉,夏季绿色的稻田一望无际,去年棉花又获得了丰收,该同学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东南丘陵6.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连云港的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地种植香蕉7.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A.努力开垦荒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 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C.增加农业人口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建立商品粮基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8.深圳拥有华为、腾讯、中兴等一大批电子信息类企业,各企业研发投入高,这反映了深圳是中国的()A.金融中心 B.国际交往中心 C.商贸中心 D.高新技术产业基地9.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形成的优势条件是()A.矿产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科技力量雄厚 D.劳动力资源丰富10.读图,回答问题。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教案 人教版
第一节交通运输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知识与技能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比较、举例分析,培养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正确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重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难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一、导入新课教师: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实在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师简单总结。
学生:一般选择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教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的“交通运输”。
二、讲授新课教师: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我们每个同学也都感受到它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谈一谈对它的体会。
学生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内分别交流。
过渡:每一种交通工具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交通工具的发展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
教师:阅读图4.1“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交通工具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学生读图讨论展示说明,教师给予鼓励。
学生:交通运输发展经历了由原来的手提肩扛到牲畜驮运,到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等三个阶段。
教师:什么是现代运输?现代主要有哪几种运输方式?学生:现代运输是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主要运输方式有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等。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
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把它找出来并将其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a.工业b.农业c.商业d.交通运输业2.下列不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的是()a.东北林区b.东南林区c.西北林区d.西南林区3.秦岭——淮河以南的农村生活、生产一般是()a.耕地以旱地为主,一年二到三熟b.农作物以小麦、高粱为主c.捕鱼捞虾、栽培菱藕、采桑养蚕d.冬季孩子们喜欢堆雪人、打雪仗、滑冰4.可以挖掘我国农业发展潜力的措施是()a.大力开垦荒地b.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c.多种植粮食作物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5.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a.努力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d.实行科学种田,增加粮食产量,走“科技兴农”之路6.沪宁杭地区“金三角”地带重要的工业城市是()a.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b.上海、南京、宁波、温州、杭州c.重庆、成都、上海、南京、杭州d.武汉、九江、上海、南京、杭州7.下列工业基地位于我国华东地区的有()a.辽中南工业基地b.京津唐工业基地c.沪宁杭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8.下列有关我国工业布局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工业布局变得日趋合理b.现在不仅原有工业得到发展,又出现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c.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遍地开花d.山西能源基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都是扩建起来的工业基地9.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是()a.京津唐地区b.东南沿海城市c.沪宁杭地区d.东部沿海地带10.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是()a.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b.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c.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d.上海浦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1.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d.航空运输12.我国南北向的铁路干线是()a.京包—包兰、陇海—兰新b.京哈—京广、京沪、京九、宝成—成昆c.沪松—浙赣—湘黔—贵昆d.京哈、哈大、陇海13.下列交通枢纽中,有三条以上铁路相交会的是()a.天津b.上海c.洛阳d.兰州14.乘火车沿京广线自北向南经过的重要铁路枢纽有()a.北京郑州株洲b.北京天津徐州c.北京郑州南昌d.北京株洲郑州15.下列铁路中,属于东西方向的是()a.京沪线、沪杭线b.京九线、京沪线。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案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⑵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⑶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⑷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运输方式优点缺点公路运输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铁路运输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舒适、安全水路运输运费最低、运量最大运费较贵、运量较小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运量最小、运费最高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管道运输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灵活性差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2、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⑴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⑵货运: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③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3、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⑴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⑵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⑶我国主要铁路线:“三横五纵”(P91中的图4.6)1、京沪线2、京九线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3、京哈——京广线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6、京包——包兰线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7、陇海——兰新线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4、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⑴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⑵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项目北京所在省(区)北京交汇的铁路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成都徐州株洲兰州杭州郑州四川江苏湖南甘肃浙江河南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案宝成、成昆京沪、陇海京广、浙赣、湘黔包兰、兰新、陇海、兰青沪杭、浙赣陇海、京广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1、农业与我们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024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设计说明本节课程设计以案例分析创设情境的方式展开学习:案例分析1认识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案例分析2对比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案例分析3创设各种情境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上述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灵活运用,掌握解决各种生活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及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能够结合具体的实例掌握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3.学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难点:根据不同的运输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创设情境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检查学生调查情况。
1.你平时上学乘坐哪种交通工具?2.你父母上下班乘坐哪种交通工具?3.你知道或了解哪些交通工具?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利用《交通运输工具的变化》视频导入新课。
视频从独轮车—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高铁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交通运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祖国的强大,产生自豪感。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比较强的代入感,为正式授课作铺垫。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教师:出示案例分析,根据下面两则资料,说一说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资料一中国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东部沿海能源缺乏。
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炭产量大、外运量大,每年经铁路和公路向东部地区运输煤炭约2.5亿多吨。
资料二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隶属于今天的岳阳市。
史料记载,左宗棠第三次进京赶考的时间是1837年12月初,到北京的时间是1838年2月,他花费在路上的时间是两个多月将近三个月。
现在从岳阳乘坐高铁到北京只需要六个多小时。
学生回答,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总结: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的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物质生产部门,它起着连接农业与工业、生产与消费、乡村与城市的纽带作用。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是新人教版地理教材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及选择。本节课是整个第四章的开篇,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对于理解后续的章节内容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方案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生动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四、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过设计”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教学反思
“七、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与反馈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板书设计
“九、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十、课后作业”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一般核心素养两个方面。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景,提升其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在一般核心素养方面,学生应能在团队协作中积极参与,有效沟通,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增强对国家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认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RJ上册教案 第4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3节工业
第三节工业本节教材分三部分内容,彼此前后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工业与我们”,形象地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第二部分“工业的空间分布”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
首先介绍我国工业分布大势,然后以实例分析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部分“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介绍概念、特点及分布等,让学生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八年级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比较熟悉生活中的各种工业产品,也认识常见的高新技术产品,因此不难理解工业的作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
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读图分析能力较弱,因此在学习中国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等内容时,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读图,让学生尽快熟悉读图析图的方法。
教学重点: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分布。
教学难点: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学生互相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周边的工业产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来了解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一)工业及其重要性1.阅读教材P100正文内容,并读图4.17,了解什么是工业生产。
提示: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石等)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等)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2.角色扮演:参照教材图 4.18“工业对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性”,学生自愿扮演农民、建筑师、交通部长、科学家,谈谈工业为自己的生产部门提供哪些物质条件。
农民:我们现代化的农业离不开工业的支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第1课时工业及其重要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使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PPT:展示工业发展相关数据、图表和案例,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工业发展状况。
视频:播放有关工业发展的纪录片,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在线工具: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在线工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工业发展的地域差异。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我国工业发展区域特点的综合思维能力,增强对工业发展过程中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培养从地理角度认识和评价工业发展的意识。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1. 区域认知: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数据,识别我国工业发展的地域分布特点,理解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
2. 综合思维:学生能够将地理、经济、社会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分析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
3. 地理实践: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工业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以及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工业的概念、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等。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1. 工业的概念:工业是指以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为目的,采用机器和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活动。工业生产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科学性,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工业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第4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整章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3. 知道选择客运和货运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4. 会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考虑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的不同需求后,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资料(幻灯片展示)(一)山西省地下埋藏有上千亿吨的煤炭资源。
过去,很多煤炭开采出来运不出去。
另一方面,沿海许多城市因为缺煤,工厂不能正常开工。
现在,修建了专门运煤的大秦铁路,山西的大量煤炭可以运出去了。
(二)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
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师问)这个资料说明了什么?(生答)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幻灯片展示古代交通运输方式)(师问)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属于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学生们自由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交通运输业主要是运送旅客和货物,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二、新课教学1.设疑导读(1)如果你暑假计划到黄山旅游,在选择交通方式的时候,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学生讨论:目的地黄山的位置(到哪里去),票价(贵不贵),路途要花费的时间等。
(2)如果你是公司的业务员,要将1000台电脑从中关村发往陕西省延安市,在选择运输方式的时候,你会考虑哪些因素?与去旅游有什么不同的考虑?学生讨论:除了一样要考虑目的地陕西省延安市的位置(运到哪里去),运费(贵不贵),路途要花费的时间外,还要考虑运送的货物是电脑和运输的数量1000台。
教师总结:要想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除了明确自己的需求外,还必须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2.比较学会选择学生阅读课本P85图4.3。
教师:这张图对比了火车、飞机、汽车和轮船在运输价格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和运量的多少上的差异,请你总结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我们作出选择。
初二上册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案
初二上册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案第四章第三节工业课型新授时间备课组成员课时2—1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基本格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善,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重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恰当合理的选择运输方式。
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难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恰当合理的选择运输方式。
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里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
〖讲解新课〗板书:第三节工业一、工业及其重要性阅读书P100—102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工业生产包括开采_____以及对______进行______和_______。
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________、_______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量居世界首位。
1世纪以来,我国加强工业研发,鼓励技术创新,正在向制造业_____迈进。
阅读书P102活动题,张梦同学的家里还有哪些工业产品?任选其中一种,参照沙发的例子,对它“追根溯源”。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阅读书P103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沿海、沿江地区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基地。
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__________;中部地区___________;西部地区_______________。
〖活动〗阅读书P104活动题,认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题:如天津、上海、福州、广州、香港、澳门、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节就地取材发展农业一、农业及其地位:( 1)农业:经过培养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农业依据生产对象的不一样,能够分为栽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部门。
(2)地位:农业是公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地域散布1、东西部差别(1)东西部分界限:以 400mm(季风区与非季风划分界限)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分为东南部农耕区和西北部牧区。
(2)西部地域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3)东部是栽种业、林业、渔业主要散布区,林业集中散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域。
长江中下游地域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域。
2、南北差别( 1)东南部以 800mm(秦岭-淮河线 ) 为界分南方地域和北方地域(各自的耕地种类、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散布体现“南稻北麦”的格局。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4)糖料作物则体现显然的“南甘北甜”的散布特点。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发展农业要就地取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1、农业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水资源、天气、土壤等求、技术水平、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2、布局原则:地形峻峭,水土易流失的山区 --- 林业(保持水土)宜林则林;在地形平展、土壤肥饶、水源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域 --- 耕种业,宜粮则粮;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域 ---畜牧业,宜牧则牧;在河湖许多、水流缓和的地方 --- 淡水渔业,宜渔则渔。
城市郊区发展郊区农业(花卉、蔬菜、肉、蛋等) --- 市场需求;桑基鱼塘 --- 生态农业。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二节连续协调发展工业一、工业的地位及分类:(1)工业是公民经济的主导。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教案
【课题】八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1课时)
【课型】复习课
【复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合理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
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导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导练教学案
【教学过程】
此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第1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东北平原的油料作
第4题,我国糖料作物
)东西向的铁路:A滨洲-B滨绥线;C京包-D包兰
A B C D
51015202530比重%
铁路河运公路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13.读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曲线Ⅰ为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我国畜牧业以此线为界,以东为
A: C:。
2024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本章备课说明
本章备课说明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1.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2年版课标中添加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师课上可适当补充。
本章内容是在中国自然地理知识学习基础上过渡到部门地理的学习,以自然地理为基础,学习交通运输业发展、工农业的分布与发展。
结合图表和相关资料,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中国交通线、农业和工业的分布特点,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结合图文资料,学生能够归纳影响交通运输、农业和工业布局的因素,形成从地理综合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素养;通过设计旅游线路或规划工农业布局或通过实地考察研学、野外考察等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工农业因地制宜,学生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知识,学生能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本章教材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课标要求中认识中国全貌的重要内容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学习本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展望经济发展前景,形成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章内容共分三部分。
第一节: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本节内容共有两个标题,思路也非常明确。
教材首先介绍了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接着介绍了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第二节:农业。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本节共分四个标题:“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及其地位:
(1)农业: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农业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部门。
(2)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地区分布
1、东西部差异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分为东南部农耕区和西北部牧区。
(2)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3)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南北差异
(1)东南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各自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4)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农业发展的条件:①自然条件:地形、水资源、气候、土壤等②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
2、布局原则: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的山区---林业(保持水土)宜林则林;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耕作业,宜粮则粮;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畜牧业,宜牧则牧;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淡水渔业,宜渔则渔。
城市郊区发展郊区农业(花卉、蔬菜、肉、蛋等)---市场需求;桑基鱼塘---生态农业。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一、工业的地位及分类: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把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重工业,如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等;把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轻工业,如食品、纺织、玩具等。
二、能源与原材料分布:
(1)煤炭资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a、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尤以山西、陕西、内蒙古最多。
b、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有“乌金三角”之称,为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山西最多,有“煤海”之称。
(2)石油资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a、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油气储量最多,有“西气东输”管道从新疆轮南到上海。
b、主要油田:大庆油田(黑)、胜利油田(鲁)、辽河油田(辽)、甘肃玉门油田、新疆克拉
玛依油田。
(3)铁矿资源: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最大。
(4)能源分布特点:煤、石油等能源以北方居多,南方多水能
三、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是衡量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九大钢铁工业中心:(攀枝花、重庆、武汉、马鞍山、上海)、北京、包头、太原、鞍山。
(2)我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
(长江沿岸地带占5个,有“钢铁走廊”之称)
四、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及分布特点:(北重南轻,中间两个为综合)
(1)四大工业基地及特点、中心城市:
(2)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我国工业分布表现沿江河、沿海、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五、高新技术产业:
(1)它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为“龙头”的产业,其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主要特点:从业人员中科研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大;成本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所占份额大;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
(3)分布及分布特点:大多依附于大城市与高校和科研单位集中地,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4)高新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高新技术包含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5)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北京-中关村,我国第一个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号称中国的:“硅谷”。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三节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一、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及现代五大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二、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式:公路运输。
(3)以运输液体、气体为主,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小:
管道运输。
三、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1)一般说来贵重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选航空运输。
(2)容易死亡、变质的货物、鲜货、短途可用公路运输。
(3)大宗笨重不急需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可选择水路或铁路
运输(靠水则水路,靠铁路则铁路)。
四、交通运输网:
(3)全国交通运输中心: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等。
(4)青藏公路---“世界屋脊”生命线,承担着80%的进藏物资的运输任务。
(5)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起止点:西宁--拉萨。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1、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北方民居:院落开阔(地形平坦),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墙厚窗小(冬季低温,保温)。
南方民居:院落较小(地形复杂),墙
薄窗大(夏季高温,散热),屋顶坡度大(降水多,便于雨水流泻)。
傣家竹楼:下层架空,上层住人(炎热,潮湿)。
陕北窑洞:(气候干燥,冬季低温)。
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北方吃面食(种小麦);南方吃米饭(种水稻);新疆等地以肉奶为主(牧区);北方饮暖性的红茶和花茶(低温);南方饮绿茶(炎热)。
服饰与地理环境:服饰的款式、面料、色彩和衣着的季节更换等均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举例:藏袍(气温日较差很大);蒙古族毛皮服饰(牧区)。
2、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黎族—竹竿舞;傣族—泼水节;汉族—赶庙会、扭秧歌、舞狮子、赛龙舟。
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长城、北京故宫、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承德避暑山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皖南古村落、黄山、泰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