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三色的特点与欣赏

昭和三色的特点与欣赏
昭和三色的特点与欣赏

Showa Sanshoku (Showa)

昭和三色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昭和时代, 于此而命名。同大正三色不同,昭和三色拥有混厚的喷墨基色,而其红白两色则是在喷墨肌地上后天演变而成。通常人们将白位较少的昭和称

为传统昭和,而白位较多的则称为近代昭和。

昭和的欣赏要点:

其墨质要混厚、要有光泽感

在墨质的基楚上,从红白角度欣赏

黑底上有红白纹,且胸鳍基部有黑斑的三色称

为昭和三色,它与红白、大正三色并称为“御三

家”,为锦鲤的代表品种。

昭和三色是于昭和二年(一九二七年)由星野

重吉氏江黄写及红白配合创出。早期昭和三色

的红斑是橙色的,后经小林富次氏配以弥五左

卫门红白,成功地将其红色改良成现在这样鲜

艳浓厚。

头部必须有大型红斑,红质均匀,边缘清晰,

色浓者为佳。白地要求纯白,头部及尾部有白

斑者品味较高。墨斑以头上有面割者为佳,躯

干上墨纹必须为闪电型或三角形,粗大而卷至

腹部。胸鳍应有元黑,不应全白、全黑或有红

斑。

3、斑纹应有的条件

头部必须有大型红斑,红质均匀,边缘清晰,色浓者为佳。

白地要求纯白,头部及尾部有白斑者品味较高。

墨斑以头上有面割者为佳,躯干上墨纹必须为闪电型或三角形,粗大而卷至腹部。胸鳍应有元黑,不应全白、全黑或有红斑。

昭和三色的种类

(1)淡黑昭和:指昭和三色的黑斑上,鱼鳞一片片呈淡黑色者称之。

(2)绯昭和:全身连续大红花纹者称之。

(3)近代昭和:白斑纹所占面积较多,乍看有如大正三色者称之。

(4)德国昭得:德国系统的昭和三色称之。

另外有衣昭和归类于衣,鹿子昭和、影昭和、昭和秋翠均归类于变种鲤,金昭和、银昭和归类于光写,金银鳞昭和归类于金银鳞,丹顶昭和归类于金银鳞,丹顶昭和归类于丹顶。

观赏昭和三色应注意的事项

(1)绯花纹要像红白般均匀配置。

(2)绯色边缘明确鲜明,不可模糊不清,色调以深红色为宜。

(3)墨质以具光泽的漆黑色最好,墨质边缘同样不可模糊。

(4)头部一定要有特色之墨斑。

(5)胸鳍以大小适中的无黑为佳。

大正三色与昭和三色的区别

具有红、白、黑三色斑纹的锦鲤分大正三色及肠和三色两种。前者是白底上有红斑、黑斑,后者则是黑底上有红斑、白斑。具体区别如下:

(1)大正三色斑而昭和三色头部有黑斑。

(2)大正三色的黑斑呈圆形块状而存在于鱼体侧上部,昭和三的黑斑呈连续纹状或带状,席卷至腹部甚至全身。

(3)大正三色的胸鳍为白或有黑条纹,而昭和三色胸鳍基部有圆形黑斑,即称为无黑。

对二者鱼苗阶段有认识的人就能清楚地了解到,它们墨斑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只要看墨斑的质即可辨明

桃太郎和大日昭和的对比

相信大家也见过80CM以上的大日和桃太郎吧,在体型上大日的特别的粗壮,看上去感觉肥短,甚至看起来头比较小,而桃记的就特别修长,这个你同意吗?在墨质和绯质上更是大有分别啊,大日的墨感觉就像国画用的墨汁,厚实又有亮度,很有霸气,在墨的方面比桃记好。绯质方面大日昭和和桃记的在色调上也有差别,各有千秋。接下来还是留给鱼友说吧,这张是讨论贴,不是介绍贴。

不是的,这并不是单纯的反映挑选的眼光,在体型上是跟本不同的,桃太郎系统的体型比较接近原种真鲤所以做出了大型和修长体型的鱼,因此成为了大型鱼的标杆。而大日改良出来的鱼,就特别的爆身和粗壮。

诗歌鉴赏写作手法详解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表达技巧的运用。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达技巧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达技巧题型就迎刃而解。 描写手法 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确实存在是事物是联想,由此及彼。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美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例:(诗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树林的昏暗、幽深。 6.对比:对比既是描写手法,也是修辞手法。 例:(诗歌)“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欢迎访问美丽语文网。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贫富差距和不同命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

会议总结

会议总结 导读:本文是关于会议总结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会议工作总结】 近年来由我委主办、承办的全国性会议不少,机关服务中心作为会议后勤接待的主要力量参与办会也比较多,与以往相比,这次会议接待工作有许多不同之处:一是接待的来宾人数多、层次高。参会人员约250人,其中省部级领导2人,司局级领导55人。二是会议时间短、活动多。会议8日报到,9日上午开会,下午分赴百色、北海、柳州三路考察,有领导层会见、会议、考察等多项活动,路线分散,增大了组织联络和车辆调度的难度。三是接待过程中的变化多、变数大。国家部委领导行程的变动,会议代表考察分组的调整,带来了有关会务接待、会场、调研等时间、地点的变动,加大了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和难度。四是多部门联合办会,各部门工作配合方面稍显不畅,虽然任务明确但仍有执行不到位的现象,需要进行大量的补救工作。 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机关服务中心从容应对、团结协作、周密组织、及时补台,使整个接待服务工作紧张有序、协调运转,概括起来讲,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前期工作准备充分,谋划到位。为做好会务接待服务工作,我中心领导十分重视,在会议召开前半个月,就抽调有经验的同志参与会务准备工作,中心组建了报到组、会场组、用餐组、交通组等四

个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各小组责任、落实工作任务。会议8日报到,4日~6日是端午节放假,为了节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经验交流会议顺利召开,节前中心领导又召集各小组工作人员就工作细案、准备情况逐一进行指导、询问,要求大家节日期间放弃休息时间,进一步和有关部门、环资处对接,全力以赴做好会务保障工作。节前,基本完成会议的食宿、会场、宴请、会议用品、礼品等安排和制作。由于谋划超前,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十分到位,为会议期间接待服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各项活动组织周密,井然有序。根据本次会议的特点,我们总结以往联合办会的接待经验,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会务工作从整体上周全考虑,系统安排,在报到、住宿、宴请、就餐、会议、交通以及考察活动等各个环节、各个岗位都确定专人负责,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报到小组安排礼仪人员着民族服装配合交通组到机场迎宾,及时收集代表返程信息,安排工作人员到代表入住各楼内服务,提前制作分组考察名单、乘车安排,配合环资处安排随车联络员全程跟踪服务。在接待宴会组织上,配合接待办提前编排席次,印发宴请名单,通知出席会见、宴会的有关领导,安排好国家部委领导住宿楼内的用餐。在会场布置上,会场组按照“一切为了会议,一切为了会议代表”的要求,会场组各位同志,在所负责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任劳任怨,精益求精,为提高会议的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代表接送上,有专人全程引领,专车来回接送,在会议驻地荔园山庄安排机动车辆24小时值班服务,司乘人员坚守岗位,人不离

艺术欣赏的性质和特点

艺术欣赏的性质和特点 (一)艺术欣赏是艺术反作用于现实的重要环节人们的全部艺术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这两个前后联结、相互制约的方面.从艺术家认识生活,创造艺术作品,到欣赏者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进而推动欣赏者去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就实质来说,便是艺术反映现实并反作用于现实的过程.马克思说过: “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C 消费的生产。生产的消费。”“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媒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但又各自处于对方之外。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外在对象的材料;消费为生产创造作为内在对象、作为目的的需要。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①撇开消费的方式和目的不谈,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同样也适用于创作(艺术生产)与欣赏的关系。如果艺术作品没有经过艺术欣赏,艺术的社会功能就还是潜在的,还没有实际的实现。因此,艺术欣赏是欣赏对象与欣赏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艺术家与群众、艺术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是艺术反作用于现实的必要环节。 然而,正如艺术不同于科学认识和道德规范而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质一样,艺术作品通过艺术欣赏而反作用于现实的方式,也具有显著的特殊性。这一点需要通过对艺术欣赏的特点的分析来加以说

明。 (二)欣赏活动的特点 欣赏活动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因此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的过程,表现为一种所谓“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同于纯粹抽象的理论思考或是在直接的实践意志的趋使强迫下接受某种道德教训。欣赏者对作品所揭示的生活的本质的认识,或是对艺术家所作的说明、判断、评价的接受,始终是和欣赏者对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具体生活现象的直接感受和情感反应不可分的。在整个欣赏过程中,对待反映于作品中的生活,只有那些为欣赏者的感觉和感情所肯定和接受了的东西,才能成为他在理性上所肯定和接受的东西。艺术欣赏活动所具有的这个特点,使得欣赏者在欣赏活动中不仅认识了事物的本质,而且生动具体地把握了丰富多采的感性世界,激发了和对事物的理性认识相一致的情感态度,推动欣赏者走向实践。例如我们阅读了《红岩》这部小说,不仅在理性上认识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而且生动具体地感受到了这种品质,激起了我们崇敬、热爱和在实践中学习这种品质的感情. 感觉和情感在欣赏活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它们是同我们对事物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结合在一起的,两者的分裂必然要破坏艺术的欣赏。资产阶级的美学家常常夸大感觉和情感在艺术欣赏中的作用,把艺术欣赏归结为神秘的直觉活动,否定艺术欣赏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他们看不到或不愿看到在艺术欣赏中感觉与理

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从狭义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内容(科目与活动)及其进程的总和。课程涉及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 类型及特征: 根据课程性质进行分类: (一)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学科课程的主要优点是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继承人类经过实践活动、科学探索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主要缺点是过多考虑知识的逻辑和体系,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同时,学科分得过细,不利于学生综合地把握世界的联系。 (二)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指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来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有:第一,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第二,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第三,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活动课程的主要优点是重视课程要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注意教材的心理组织,能够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很有效果。其缺点主要是学生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利于传递人类文化经验。 (三)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了综合课程的主张。实施综合课程是现代科学向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综合课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叫做融合课程。二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叫做广域课程。三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的课程,叫做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是:综合课程可以说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改进类型,仍有学科课程的性质。其优点在于它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综合化,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密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缺点主要是教科书的编写较为困难,只专不博的教师很难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课程管理进行的分类 (一)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于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一级课程。通常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设置的课程。它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素质,强调课程内容的一

会议总结报告怎么写

会议总结报告怎么写 一、会议报告的性质 (一)会议报告的概念 会议报告,是在重要会议和群众集会上,主要领导人或相关代表人物发表的指导性讲话。它是一种书面文字材料,又是会议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贯彻会议精神的依据,还是供查阅的历史资料。它包括政治报告、工作报告、动员报告、总结报告、典型发言、开幕词、闭幕词等。会议报告具有宣传、鼓动、教育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报告人的报告和听众的接受来实现的。因而,有时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报告内容,广播电台、电视台可进行现场转播,报刊也可登载。如党的十七大报告。 (二)会议报告的特点 1.理论性和逻辑性。会议报告是领导人在大型会议上或重要场合作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和局势等方面的报告,是以领导或领导代表的身份站在决策集团角度上所发表的讲话。它在广泛深入调研、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纵览全局,找准焦点,围绕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的,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进行透彻分析,细致研究,从而抓住问题的关键,

对症下药,达到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的目的。所以,在分析研究中,它必须依据有关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地对所提建议、对策、问题等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把握哪些是最有价值、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充分考虑所提意见的针对性、正确性、合理性、可靠性,使意见和措施能真正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因而,会议报告既注重事实分析,又必须从理论的高度上进行归纳概括,进而指导实践,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 2.双向性和交流性。会议报告依据讲话稿直面听众公开发表讲话,具有直接性、当众性、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在领导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正是由于这种面对面的宣讲传播形式,就使主体和客体之间在时间、空间上的结合比较紧密,“报告”的成功与否,不决定于形式,即过程的结束,很大程度取决于主体对客体的“磁性”交流强度,即吸引力的大校这种报告的吸引力既决定于报告的文采或领导的演讲口才,又决定于听众是否接受。而且更关键的还取决于报告内容是否为受众认可,是否反映了实际情况。所以,会议报告实际上是一种在时间、空间上获得统一的、由报告主体和受众客体双向结合的交流形式。 3.切实性和针对性。会议报告的核心,是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它一般要总结成绩经验、说明现状和存在问题,部署工作,规划未来等。它要求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对策,具有很强的

审美与艺术鉴赏总复习题

审美与艺术鉴赏总复习题 第一章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美育?美育包括哪两个方面? 2、柏拉图美育思想有哪些特点? 3、知、情、意与智育、美育、德育有什么关系? 4、谈谈席勒在美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历史评价。 5、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美育特点的理解。 6、孔子的美育思想有何特点? 7、朱光潜先生认为美育的功用包括哪三个方面? 8、如何理解美育的功用? 9、美育实施的三个主要方面是什么? 10、景观美学与景观设计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1、美育强化素质教育的作用有哪几个方面? 12、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塑造怎样的人? 13、谈谈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与政治教育之差异。 14、为什么要“以美育代宗教”? 第二章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2、关于美学研究对象有哪几种倾向性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3、美学有哪些基本范畴? 4、如何理解崇高与悲剧的关系? 5、美感有哪些特征? 6、审美趣味包括哪些方法? 7、美感包含哪几方面的心理因素? 8、如何理解知觉和表象的联系与区别? 9、如何理解想象和联想的关系?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 1、关于艺术主要有哪些分类方式? 2、各类艺术的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 3、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4、中西方对艺术的本质有什么不同认识? 5、艺术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6、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7、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有哪些? 8、如何理解艺术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 9、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10、如何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本质?

11、艺术鉴赏过程中的对主体修养的要求有哪些? 12、如何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 1、以你熟悉的两幅作品谈谈中西绘画的区别。 2、以你熟悉的作品说说绘画的艺术语言。 3、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绘画艺术的欣赏方法。 4、以一幅西方古典油画为例,分析西方古典油画的艺术特征。 5、以一幅西方现代油画为例,分析西方现代油画的艺术特征。 6、以你熟悉的古代人物画为例,谈谈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 7、以你熟悉的古代山水画为例,谈谈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 8、以你熟悉的古代花鸟画为例,谈谈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 9、以你熟悉的一幅现代中国画为例,谈谈中国画创新的艺术价值。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 1、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雕塑的艺术语言。 2、以你熟悉的作品说说雕塑的艺术特征。 3、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 4、以一件雕刻作品为例,说明中国人的审美与哲学观念的联系。 5、试举例分析中国雕刻的传神风格。 6、试举例说明中国雕塑是怎样利用自然环境达到最佳艺术效果的。 7、试举例分析古希腊雕塑的惟美倾向。 8、罗丹雕塑艺术的特征是什么?举例分析。 9、为什么说马约尔开辟了现代雕塑的新路?试以《“地中海”女坐像》加以说明。 10、举例谈谈亨利·摩尔的雕塑风格。 11、试分析一件西方现代雕塑作品。 12、举例简析西方现代雕塑与传统雕塑的区别。 13、根据你的体会,怎样才能品味出雕塑艺术之美?举例说明。 第六章思考与练习 1、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建筑的艺术特征。 2、以你熟悉的作品说说建筑的艺术语言。 3、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 4、分析一件西方古典建筑作品的艺术风格。 5、以故宫为例分析中国建筑的风格特征。 6、分析一件现代建筑作品的风格特征。 第七章思考与练习 第一节 1、什么是工艺美术? 2、工艺美术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3、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化工原理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二)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化工原理》是一门工程学科的课程,是运用物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和分析化工生产中的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及质量传递的原理,以及“三传”原理在各单元操作中的应用。本课程培养学生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它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和设计能力的训练。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动量传递过程、热量传递过程及质量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运用这些理论并结合所学的物理、化学、数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研究化工、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原理。熟悉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基本构造,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具有正确选择适宜单元操作的能力;正确进行过程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和设备选型配套设计计算的能力。在工程计算中能正确地查阅工程手册中各种工程图表,获取设计计算有关参数。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化工原理》课程是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技术课程。学生在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学、物理化学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本专业的“生物工程设备”、“发酵工厂设计” 等后续专业课打好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任务,理解单元操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掌握物理量的单位与量纲,以及混合物浓度的表示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单元操作的概念及其分类、国际单位制、法定计量单位 理解:量纲、量纲一致性方程、单位的一致性及其换算、单元操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物系的平衡关系、传递速率及经济核算) 应用:混合物浓度表示方法 第一章流体流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能灵活运用流体静力学方程式、连续性方程以及实际流体机械能衡算式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计算、管路计算等问题。掌握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流量计的测量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流体静力学(次重点)识记:流体的压力、流体的密度与比体积、理解: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推导应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第二节管内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式(重点)识记:流量(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与流速(平均流速和质量流速)理解:流量与流速的关系、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应用:管路直径的估算、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际流体机械能衡算式 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重点)识记:黏性、内摩擦力或粘滞力、黏度、运动黏度、牛顿性流体和非牛顿性流体、流体流动类型 理解:牛顿黏性定律、流体中的动量传递、雷诺数、流动相似原理、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1/7 次方定律 应用:流体流动类型的判定原则、哈根泊谡叶方程第四节管内流体流动的摩擦阻力损失(重点)识

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讲稿 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王方汉 (2018年3月13日,建平中学) 各位老师: 首先感谢虞涛、张少波、王海平三位浦东新区的名师,在上海建平中学这里,举办数学教师培训基地活动,组织在座的各位老师购我的拙著《大罕数学诗文》,并由我谈谈“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十一年前,2007年,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初等数学学术交流会上,我朗读过一首诗,受到大家的欢迎。如下: 《我的向量》(p7) 给你一个方向,你就成为我的向量。 给你一个坐标系,你就在我心空飞翔。 给你一个基底,带着我,征途启航。 繁复的几何关系,变成纯代数的情殇。 优美的动态结构,没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哪怕山高路远,哪怕风雨苍茫, 不管起点在哪里,你始终在水一方。 啊,我的向量,你是一股力量, 溶进了我的身体,在我的血管里,静静地流淌! 此诗被许多老师引入数学课堂,由学生齐声朗读,这些是一些老师亲自或用文字告诉我的。后来被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必修4《学习与评价》的教材,作为章头诗歌在向量一章的前面所引用。2009年被《全国文艺家作品邀请赛》选中展出。 下面分几个小专题讲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基本的线索是:什么是数学诗→哪些不是数学诗→什么是好的数学诗→怎样写数学诗。 §1什么是数学诗 数学诗是诗歌的一个品种,它是数学与诗歌联姻的产物,属于边缘品种。真正的诗人不看好它,数学家不看好它,就是像我这样的既不是诗人又不是数学家的人喜欢它、玩它。 数学诗,它首先是诗。什么是诗呢? 诗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韵律、的文学体裁。它擅长于形象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 什么是数学诗呢?因为数学诗是诗,所以它具备诗歌的基本特征。其次,它有别于一般的诗歌,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数学诗人的灵感除来自于日常生活外一定还有来自数学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数学诗歌的意象化,一定有数学的具象(例如数学概念、变换、感悟)作为载体; 第三,数学诗更能发掘数学本身存有的美感,在发掘和体现的过程中应该是自然的贴切的从而是具有感染力的,绝不是数学符号的堆砌。 显然,并不是所有诗人都能写数学诗的,也并不是所有数学家都会写数学诗的。 数学诗说到底是诗,它用的是形象思维。它长于抒情和叙事,短于讲理,尤其是短于讲

艺术欣赏课程期末总复习要点

《艺术欣赏》课程期末总复习 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和期末考试,这里将本课程的一些要点、重点归纳整理一下,并对如何参加考试提点建议,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关于考试 (一)考核依据: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杨辛、谢孟主编的《艺术赏析概要》文字教材、配套音像教材36讲(36张VCD光盘)是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电视直播课堂讲解的内容和为配合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上设计并加入的相关内容,也是学生复习参考的重要依据。 (二)考核要求: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多种艺术种类基本知识的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特别是对艺术的欣赏评价能力。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考查学生艺术欣赏一般方法的掌握情况。考核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理解。一般了解,主要是指对知识或概念有一个大致的、概括的了解,知道有一个说法即可。基本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要能够做到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重点理解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举一反三,并可以阐述自己的独到意见。 (三)考核形式:本课程采用平时测试和期末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两者的比例分别为20%和80%。平时测试以作业形式由中央电大统一布置,作业基本为综合性试题,如:比较雅典帕提侬神庙、法国巴黎圣母院、罗马圣彼德教堂三大建筑特点,思考历史与文化对三大建筑的影响等。平时测试共安排4次,每次均按百分制评阅,四次成绩平均分的20%记入总成绩。期末考试亦按百分制评阅,其成绩的80%记入总成绩。 (四)期末考试题类型:期末考试的基本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分析题等。若按掌握程度划分则:一般了解10%、基本掌握40%、、重点理解50%。 (五)考试时间:本课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六)考试应注意的问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都是由一个题干和备选答案项组成,所不同的是:单项选择题的回答,须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选项作为正确的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多项选择题是在4—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以上选项作为正确答案,多选、错选、落选都不得分;判断题是对一个命题进行正误判断。上述三种类型题目,都需要同学对学习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有些属于知识性的内容,平时

道德与法制学科特点

学科综述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新课程标准中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教学建议等作出了详细阐述。在此,结合优秀课例来体悟这门课程的价值追求,揣摩和把握这门课程的教学规律,以让更多的老师从中获益,让我们的课堂走向和谐高效。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二是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三是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学规律 课程标准中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定位为“以学生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为基础”。一方面指出品德的主要源泉是儿童已有的生活逻辑和现实生活,明确了品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品德教育应该是一个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辩证过程,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彼此交融中达到教育臻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品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统一的认知体系。所以在教学和学习中应遵循以下规律:(一)注重生活性,使品德教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本课程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让品德与生活携手并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马路不是游戏场》,教师联系当地交通情况,用一张真实的照片:本校几名学生在一条马路上玩滑板车的情景,导入新课,这样就把学生“放在”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闯关结束后,又回到了这张照片:如果你是小交警,你怎样劝告他们,让他们离开这里?这就把学生又带回这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他们进行角色体验。学生在调查、交流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严重

[整理版]诗歌的欣赏与写作

[整理版]诗歌的欣赏与写作 诗歌的欣赏与写作 一、诗歌使人高贵和高雅,也使人变得聪慧,:诗歌之于人生的意义 我向来认为,写一写诗,或者吟读吟读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或者说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当代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名叫叶秀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我羡慕、佩服、敬重、也有点忌妒那些会做诗、能吟诗、能体会诗的人”(《中国诗学?序》)。他这番话,不是故作谦虚,而是很认真地说出来的,是一个具有很高的学问修养的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诗歌之于人生有着很大的意义。 这意义是很多的,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两点,其一,诗歌使人高贵和高雅。 孔子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不学诗,无以言。”会做诗、会吟诗、会品诗,是人的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它可以滋润、提高和升华人的精神气质,使人变得高雅脱俗,因而说的话就不庸俗、不卑劣、不低级趣味。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诗云: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此诗另有姐妹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 梅一段香。)

确实,诗歌能使人消除俗气,给人带来高雅的趣味。梁武帝萧衍曾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说:士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言语无味。”——离开了诗书,一个人的趣味定然会变得低下。所以朱光潜先生指出,“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诗歌可以化去生活的平淡,使生活变得富有高雅趣味,增添几分快乐。一般而言,具有较高修养的人,往往喜欢追求一种诗性的生活。所谓诗性的生活,离不开诗;而生活一旦与诗发生了关联,往往就有了灵性,有了浪漫,有了趣味。此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古代文学,以古典诗歌最为光辉灿烂,从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的古诗和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构成了光辉灿烂的诗国文明。而绵延始终的则是士大夫的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我的朋友、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海鸥教授在一篇文章里指出,学习古典诗词,就是“要承传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其价值倾向,无疑应该是否定低级而弘扬高级,否定丑恶而颂扬美好,否定卑劣而礼赞高尚;否定庸俗而倡导高 雅。”(《传承高贵——古典文学研究的当代意义之一》,载《粤海风》1999年第10期)这一席话,值得我们深思和品味。 其二,诗歌使人巧慧。 这句话是英国十六、七世纪时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的。大家知道,培根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他在一篇叫做《论学问》的文章中曾经这么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学问变化气质。”巧慧,即灵巧聪慧。诗歌可以使我们变得灵巧聪慧,培根这一说法,极有见地。我认为,这里所谓“巧慧”,在很大程度上实际是指较高的“情感智商”。情感智商简称“情商”(EQ),它是人格心理中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表现为自尊、自觉、自信的意识、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富有同情心,等

《艺术概要与欣赏》课后习题答案精品文档34页

注释:红颜色全部是陈老师勾画的重点具体的页数也写了需要自己在去翻书复习。简答题也是全部有答案。 第一章绪论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艺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P1 2、美育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目的是塑造完美和谐的人性。P2 3、拿来主义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7 二、判断正误 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是一种比客观现实更为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对)P1 2、唐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指出:“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错)P4 3、李后主穷奢极欲,沉湎声色,是一个典型的昏君,他所作的《后庭花》成为了亡国的代名词。(对)。 4、靡靡之音可以亡国,恐怖的乐曲则可以“杀人”,匈牙利钢琴手鲁兰斯·查理斯创作了《黑色星期五》,引起了一桩桩音乐奇案。

(错) 三、选择题 1、英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C )在《教育论》中有一句名言:“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会失掉一半。” A、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 B、怀特海 C、赫伯特·斯宾塞 D、席勒 2、根据表演的时空性质,可把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并列艺术,比如( A )就是时空并列艺术。P2 A、文学、戏剧、影视 B、音乐、舞蹈、书法 C、绘画、雕塑、建筑 D、曲艺、工艺美术 3、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又名( D ),表达了资产阶级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解放的斗争意志,以及对斗争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欢乐必将降临的信心。P3 A、第六交响曲 B、第七交响曲 C、第八交响曲 D、第九交响曲 4、以下说法(B )是正确的。P1 5、A、从实践论的角度看,艺术是人对社会生活进行再创造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也就是艺术家根据创作意图,对素材加以选择、集中、提炼和加工的创作活动。

课程内容和特点

课程内容和特点 一、课程在专业中的性质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师范专科“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同时,它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创新性的基础课程。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开设一个学期。 二、课程主要内容、特点 第一章是全书立论的基础,不仅在第一编,而且在全书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一章共分三小节。 第一节“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主要是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三个方面来解释阐明人文社会科学的。 第二节“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首先概括了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科学而具有的共同特征,也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然后讨论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科学的一个部类而具有的个性特征(即其“价值关联性”,这是总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部分学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通常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 第三节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机理”(原来叫发展规律),文字教材归结了三点: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人文社会科学的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的相互交替。 在这三小节中,看样子第一节是最重要的,第二节和第三节其实是对第一节某些重要内容的展开。在第一节中,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三个概念及其关系的阐述,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的概述,是全书立论的重要基石。这同时也是本章乃至本书的难点。要注意,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和概括,其研究对象是“人的社会存在”即“人和社会”。 事实上,正像教材中所说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同是人类的自我认识”,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对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这三个概念,大家理解起来、分辨起来也就容易多了。也正是从这一点来看,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主干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会变得清晰起来,其实这也是它们何以被归结在“人文社会科学”这个概念之下的原因。 如果我们画一张图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各门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人,只是研究人的领域不同、角度不同和层次不同。 比如,哲学研究人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以及人的本质。历史学研究已经过去了的时间中的人,即“时间人”。文艺学关注人类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研究“审美人”。语言学探究人类语言的奥秘,

费志咸童诗《风》的赏析与创作

童诗《风》的赏析与创作 兴化市安丰中心小学费志咸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诗、赏诗,感悟儿童诗歌想象力丰富、充满童真童趣的特点。 2.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风,写一首关于风的 小诗。 3.能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诗歌。 教学难点: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风,写一首关于风的小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谁来读一读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打一自然现象) 猜一猜,是什么(风) 2.同学们,见过风吗那你是怎么知道身边有风的 指名说。(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 二.童诗赏析 赏析第一首:叶圣陶的童诗《风》

1.有人将刚才你们感受到的,写成了一首诗,出示叶圣陶的《风》,谁来读一读 2.你从诗的哪里感受到风来了指名说。 3.原来,把我们说的话连起来,稍作整理,就可以成为一首童诗了。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写诗难吗(不难) 4.我们来仿照叶圣陶爷爷的这首诗口头创作一段,好吗 学生思考,口头创作。 5.一起再把这首诗读一读,感受一下风虽然看不见,其实却离我们很近。 赏析第二首:谢武彰的童诗《风》 1.有一天,这风跑呀跑呀,跑到了我们家的院子里,它会怎么做呢读了诗人谢武彰的《风》,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出示谢武彰的《风》,指名读一读。 2.喜欢“诗人”笔下的“风”吗为什么(诗中的风像一个小孩子,是那么调皮可爱) 3.诗中哪些句子让你有这种感觉 引导学生赏析交流。 4.风真够调皮捣蛋的,可你觉得作者讨厌它吗(不讨厌,喜欢) 5.你能读出风的调皮可爱、作者的喜欢出来吗指名读。 赏析第三首:童诗《风》 1.这位诗人的想象就更丰富了,出示第三首描写“风”的诗。 指名读。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2)

《艺术理论》试题A卷评分标准 一、解词:(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线条与组合;(2 )具象与抽象;(3 )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10、雕塑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要点)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

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

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二) 落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觉得写诗并不难。 2.初步了解写诗要有新奇的想象。 3.合作试写以落叶为材料的小诗。 教学准备:诗歌几首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从哪里看出是秋天呢? (引出落叶板书落叶) 你们去观察过叶子是怎么飘落的吗? 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去捡拾落叶,回到教室再观察落叶,再说话。 学生回答时,挑选好答案写在黑板上。 (估计:一片一片、摇摇摆摆、打着圈儿、荡秋千) 引导连成一小诗: 落叶: 秋天 树叶落了 一片一片 摇摇摆摆 打着圈儿 荡着秋千 秋天 树叶落了 一片一片 赏析比较 1、出示两首小诗 茶叶我不小心碰了一下茶杯/茶叶就象一条条/惊动的小鱼/在水中上下游动/慢慢地水稳了/小鱼又静静地躺在水底 苹果苹果是太阳的孩子/它是爱红脸的小胖子/苹果是一个小火炉/把美好燃烧/苹果在树枝上是一只鸟/它把一句话藏在肚子里/那就是甜蜜 反复诵读这两首小诗,分析这两首小诗的新奇比喻。 茶叶——小鱼苹果——太阳的孩子、爱红脸的小胖子、小火炉、一只鸟 比较前面写的《落叶》和这两首诗,让学生感受到一首好的诗里往往要有新奇大胆的比喻。 2.试着给落叶进行大胆夸张的比喻。(随即板书) 4.挑选一个或几个新奇的比喻在小组的合作下写成一首小诗。 5.挑选写得好的几首小诗给同学们诵读。 6.帮助修改几首小诗。 课后小结:学生对新奇的比喻接受得很慢,想象不够大胆,而且没有什么逻辑。在比喻,拟人写法上还须细致辅导。

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二)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拟人手法,什么是比喻手法。 2.初步了解什么是联想,联想的常见种类。 3.欣赏《萤火虫》、《山》,在诵读中做拟人联想,产生新奇想象。 4.以《小河的水》、《风》、《山》为题,产生新奇想象,仿写一首或几首小诗。教学准备:诗几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写的第一首诗《落叶》写得很认真,可惜缺少想象力,大 多是根据老师提供的例子模仿写下来的,没有自己独特的新奇的想象。想象力也是能靠不断的练习培养的,今天,让我们发挥想象的翅膀,让我们的脑筋激荡起来吧!同学们觉得想象有困难吗?怎么样才能打开思路呢? 其实,想象也是要不断训练才能越来越出色的,而且还要讲究方法。按一定的逻辑打开思路。下面就来学学一些打开自己思路的方法。 二、讲解什么是拟人,什么是比喻。什么是联想。 相似联想:比如由树→伞,由天空→海洋,由鸟→飞机 接近联想:由黃昏→老年,由绳子→蛇,牡丹→中国。 对比联想:神仙→鬼怪,白天→夜晚,春天→冬天。 三、以《萤火虫》《山》为例,引导进行拟人化写作练习。 出现:白天时,你躲起来充电,晚上才提灯泡出来玩。 你是星星的妹妹吗?那么,月亮是不是你妈妈? 元宵节沒到,你等不及了,提着灯笼四处游玩。 同学们,你能从这些句子中读出写的是什么吗?你觉得哪句最感兴趣,为什么?分析这些句子好在哪儿?(拟人化想象) 四、欣赏五首小诗。 山 1 山要找鸟儿玩/鸟儿拒绝他/ 山要找风而聊天 /风而溜走了 /只留下 /山愣愣的站在那里 山2 山静静的站着/云在他的头上玩捉迷藏/ 远山过来和他拉拉手/风儿为他唱唱歌/他虽静/但是 不寂寞 山 3 山/是一个不会长大的孩子/山/是一个爱穿绿衣裳的姑娘/ 山/ 是我向往的地方 山4 白天想找太阳玩/晚上想邀月亮游戏/ 却长不高/ 只好白天看太阳/ 晚上看月亮 山5 山 /一年到头/ 都穿着绿衣服 /静静地站在那里 /任风吹,任与打/他都不怕 读完了这些诗,你也能把山当人,模仿着写一首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