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古典综合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凯恩斯经济学的两大流派
①新古典综合派[New-Classical Synthesis] 又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美国凯恩斯 主义、凯恩斯右派。 ②新剑桥学派[New- Cambridge School] 又称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国凯恩斯 主义、凯恩斯左派。 “两个剑桥[Cambridge]之争”
Pf
0
Yf
Y
关于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 凯恩斯的观点 失业 与通货 膨胀不 P 会并存。
P AD 1 AS AD f AD 2
1
Pf
0
Y2
Yf
Y
新古典综合派的解释
P AD1 P2 P1 AD2 AS
尚未达到 充分就业状态 也可能发生通 货膨胀。
0
Y1
Y2
Y
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特征
①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 相结合——最显著的理论特征。 ②将凯恩斯所强调的短期分析与新古典经济学所 强调的长期分析相结合。 ③将凯恩斯所主张的政府干预调节机制与新古典 经济学所主张的市场自行调节机制相结合。 ④将凯恩斯所强调的财政政策与新古典经济学所 强调的货币政策相结合。 ⑤将凯恩斯的非均衡分析方法与新古典经济学的 均衡分析方法相结合。 ⑥广泛吸收其他学派的观点。
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与战前有很大不同
1、西方国家经济处于相对繁荣的稳定时期, 凯恩斯的经济学是对萧条的经济分析; 2、经济能否长期发展成为一个必须研究的领 域,凯恩斯的经济学注重短期分析,没有涉 及这一领域。 3、通货膨胀出现,凯恩斯的经济学未加以论 述,也未提出具体对策。 4、西方经济理论体系出现矛盾和漏洞。
萨缪尔森及托宾的贡献:
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标志着美国凯 恩斯主义诞生; 1955年在《经济学》第3版中正式提出 “新古典综合”这一术语; 1970年在《经济学》第8版中用“后凯 恩斯主流经济学”的提法取代了“新古典综 合”。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完成了将凯恩斯的 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的 综合,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 托宾完成了将凯恩斯所强调的财政政策与新
菲利普斯曲线(2)
通 货 膨 胀 率
PC
a b
0
c
d
失业率
新古典综合派的解释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失业与通 货膨胀虽然可以并存,但高失业率 与高通货膨胀率不会并存,并运用 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 胀率的替代关系,以及其“相机抉 择”的宏观经济政策。
菲利普斯曲线(3)
通 货 膨 胀 率
PC
临界点
菲利普斯曲线(1)
货 币 工 资 变 动 率
PC
a b
0
c
d
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的转换
新古典综合派将菲利普斯曲线用于表 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反向关系。这 一转换背后实际上暗含了一个假定:假定 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幅度大体稳定,那末 价格水平就会与工资率同比例变动,则有: 物价变动率= 货币工资变动率 ― 劳动生 产率增长 例如,工资率上升4%,劳动生产率增 长1%,物价水平上升3%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与发展
希克斯和汉森的贡献:
约翰· 希克斯[1904-1989],英国经济学家, 197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希克斯1937年提出IS—LM模型,以新古典经 济学的局部均衡的图形和一般均衡的含义对凯恩斯 的经济学理论进行概括,把凯恩斯的经济学综合为 具有新古典经济学色彩的一般均衡理论。 汉森在美国积极传播凯恩斯主义。其著作《经 济政策和充分就业》、《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 《凯恩斯学说指南》、《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等 对凯恩斯理论的“通俗化”、“美国化”起了重要 作用。
第三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政策主张
一、完善和发展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
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经济萧条时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 政策和经济繁荣时期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与货 币政策相互补偿。(艾森豪威尔停滞: 1953-1960美国GDP年均增长率为2.5%) 增长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奥肯、托宾)
只要实际的产出小于潜在的产出(即充分就 业的产出),在经济上升期间也应当实行扩张性 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四、经济周期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将乘数理论与加 速数原理结合,也就是把投资乘数 对收入的影响与加速数原理中收入 对投资的影响结合起来,提出“乘 数—加速数原理”的动态经济模型, 用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 波动的幅度。
加速数原理
加速数原理[Accelerator Principle] ——说明企业固定投资与产量之间的关 系,或社会投资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 间的关系。 公式:It=a(Yt-Yt-1)+dt
a—加速系数,或资本—产出比率,即增加一 单位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本量。 dt —t期折旧,又称自发投资或重置投资。
乘数—加速数模型与经济周期 乘数原理:KI=⊿Y/⊿I 投资的变动会引起收入或产出若 干倍的变动; 加速数原理:a= ⊿k /⊿Y 收入或产出的变动又会引起投资 更快的变动。 乘数—加速数模型: 乘数和加速数的交替作用,导致 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1958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斯 (A· Phillips)发表论文,通过分析英国近百 W.· 年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数据,发现二者变 动之间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 货币工资水平倾向于上升,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 资水平倾向于下降。 对其原因的解释是: 存在很高失业率时,工人们可以选择的其它 工作机会比较少,不会强烈地要求工资上涨;较 高失业率意味着较低利润率,企业主会更有力地 抵制工人要求涨工资的压力。
0
临界点
失业率
对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解释
滞胀 [Stagflation] ——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的经济 萧条同时并存的状况。 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出现, 使菲利普斯曲线作为说明失业率与通 货膨胀率之间替代关系和“相机抉择” 政策的工具失灵。
1、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的 增加所导致的总供给减少。 ①进口成本 P AD 推动的通货 AS 膨胀; AS ②工资成本 P 推动的通货 P 膨胀; ③利润推动 的通货膨胀。
2 1 2 1
0
Y2
Y1
Y
2、微观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财政支出中福利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大, 而福利支出本身却不能象公共工程支 出那样通过增加供给来增加收入,而 只是单纯地增加了收入,因而导致: 人们并不急于找工作—失业没有减少 收入增加—物价水平不仅没有下降甚 至上升状况。
3、微观的市场结构的特征 部门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市场的 不完全竞争导致失业与空位并存; 失业与空位的并存导致失业与 货币工资率上升并存,进而导致较 高的失业与较高的通货膨胀并存。
加入技术进步因素的索洛-斯旺模型
λ——技术进步因素。 △Y/Y=λ+a(△K/K)+b(△L/L) 或: △Y/Y-△L/L=λ+a(△K/K-△L/L) 意义:只要技术进步是正数,即使人均 资本增长率为零,人均收入增长率仍可 为正。 经济增长取决四大因素:①资本增长率;
②劳动力增长率;③资本和劳动对收入增长 的相对作用;④技术进步因素。
萨缪尔森的主要著作:
《经济分析的基础》(1947年); 《经济学》(1948年第1版-2002年 第17版); 《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1958,与 多夫曼、索罗合著)。 其中《经济学》为新古典综合派最主 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代表作。
其他的主要代表人物:
阿尔文· 汉森[1887- 1975] 新古典综合派的先驱。 詹姆斯· 托宾[1918-2002] 198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罗伯特· 索洛[1924-]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创立者,1987年诺奖 获得者。曾获克拉克奖、曾任美国计量经济学会 会长。 弗兰科· 莫迪利安尼[1918-] 意裔美国经济学家,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 学奖。 劳伦斯· 罗伯特· 克莱因[1920-] 著名计量经济学家,克拉克奖获得者,曾任 美国计量经济学会会长,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对其他经济学流派的观点的吸收:
20世纪80年代后,不得不吸收其他流 派的某些观点,形成了凯恩斯主义、新古典 经济学、现代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 期学派等的综合。这种“大综合”集中体现 在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后来版本上。 1985年,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合作出 版的《经济学》第12版,将其理论体系改 称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
③ ②
①
Yf
Y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P AD AS
E P0
0
YE
Y
三、经济增长理论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s Gw= v ⊿Y Gw—有保证的国民收入增长率= Y S s —国民储蓄率= Y K v —资本产出率= Y I=S 将动态分析引入凯恩斯经济学。
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增长模型的代表。 两个假定: ①假定生产要素只有资本和劳动,且能 相互替换,即资本-产出比率是变化的; ②假定在任何情况下,资本和劳动这两 个要素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收入—支出模型 Y=AE=C+I+G+X-M
Y=AE Y>AE E Y<AE
AE
。 45
0 Y0 Y
IS-LM模型
r IS LM 两个市场 同时达到均衡 时,国民收入 与利率的决定。
E r0
0
Y0
Y
பைடு நூலகம்IS-LM模型导出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AD表明, 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 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 价格水平与总收入 (或总产量)的变动 方向相反。总需求曲 线是从IS—LM模型推 导出来的。
二、应对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症的策略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松紧”搭配) 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 (“紧松”搭配)
五、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凯恩斯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Theory of Demand-Pull Inflation] ——实际总需求超过了充分就业总需求 所引起的通货膨胀,或总需求的增长速 度超过总供给的增长速度所导致的通货 膨胀。
凯恩斯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P AD0 AS
ADf
P0
达到充分就 业状态之后,总 需求继续增加, 就会导致发生通 货膨胀。
r LM1(P1) E1 r1 r2
LM2(P2) E2
IS
0 P
Y1
Y2
Y
P1
D1 D2
P2
AD 0 Y1 Y2 Y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
①凯恩斯的总供给曲 P 线。资源远未充分利 用。总供给可以增加, 价格水平不变。 ②短期总供给曲线。 资源尚未充分利用。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 方向变动。 ③长期总供给曲线。 资源已经充分利用。 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 动,总供给都不会增 加。 0 AS
收入—支出模型 ——对凯恩斯有效需求决定论的描述。 IS—LM模型 ——体现了凯恩斯将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合 为一体的方法论指导思想,同时将新古典经 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融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 决定论。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考虑到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把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经济现象。
E
第二章 新古典综合派 第一节 新古典综合派概况 第二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 系 第三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政 策主张
第一节 新古典综合派概况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保罗· 萨谬尔森[1915-] A· 出生美国印第安纳州。 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 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获 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41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 博士(Ph.D.)学位。1940 年起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 教。 1947年获美国第一届 克拉克奖。1970年获诺贝 尔经济学奖。 新古典综合派最主要的 代表人物。
a——资本收益占总收入的比重; b——劳动收益占总收入的比重。 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则:a+b=1。 △Y/Y=a(△K/K)+b(△L/L) 或: △Y/Y-△L/L=a(△K/K-△L/L) 公式左端是人均收入增长率;右端是人均 资本增长率与a的乘积。 意义:要保证人均收入增长率大于零,则 必须使资本增长率大于劳动力增长率。
第二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
一、“混合经济”的假设前提
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 ] 凯恩斯:扩大政府机能 汉森:双重经济 —私人经济与社会化经济的混合, 或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混合。 萨缪尔森:国家和私人共同控制 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前提下,国 家干预经济活动。
二、三个模型所构成的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