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常性损益会怎样影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会用它来操纵利润吗?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非经常性损益。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可以包括一次性收入或费用,如处置资产、股权转让、法律诉讼等。
上市公司往往会利用这些非经常性项目来影响盈余,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操纵财务报表来达到特定的盈利目标或者影响股价走势的行为。
这种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公司的业绩表现,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影响。
研究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对于加深我们对公司财务报表真实性的认识,增强监管部门对公司财务数据的监管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达到200字,可继续补充】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揭示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深入分析这种行为对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信息真实性和投资者关系的影响。
探讨监管与规范对于非经常性损益使用的限制和规定,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启示,以帮助提高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上市公司在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为相关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参考,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构建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环境。
1.3 研究意义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到公司治理、财务透明度、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重要议题。
了解上市公司如何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也有助于监管部门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通过深入研究上市公司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方面的案例,可以揭示这种行为对公司盈余质量、股价表现、投资者信心等方面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参考。
分析影响和风险也有助于提醒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注意相关风险因素,避免盲目跟风投资,保护自身权益。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上市公司为了维持业绩和股价稳步增长,往往会采取一些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在正常经营业务之外的活动中所产生的损益,包括但不限于处置资产、处置子公司、重组费用等。
本文将选取一家上市公司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如何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以及背后的盈余管理动机和影响。
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是一家知名的制造业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
在2019年年度报告中,该公司公布了其盈余管理的情况,其中涉及到了运用非经常性损益对盈余进行管理。
公司在报告中披露称,2019年度非经常性损益为1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处置资产所产生的收益8000万元和重组费用支出2000万元。
在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这部分非经常性损益被单独列出并在净利润中予以调整。
盈余管理动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盈余管理的动机通常包括维持盈利稳定、增加投资者信心、提升公司价值等。
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净利润的波动,使盈利看起来更加稳定。
通过调整非经常性损益,公司还可以改善自身的业绩指标,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进而提升公司的股价和市值。
适度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还可以通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调整,为股东和管理层创造更多的激励机制。
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投资者的兴趣,并提升公司的盈余稳定性,但是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这种做法可能扰乱了市场对公司盈利水平的真实认知,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误判,进而影响其投资决策。
频繁地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也会使公司的盈余质量受到质疑,短期内或许可以掩饰问题,但长期来看将对公司的信誉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公司管理层可能会因为过度依赖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而忽视了内部经营管理的问题,降低了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
结论在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中,运用非经常性损益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
首先介绍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与作用,然后分析了三个公司的案例:公司A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掩盖实际亏损情况,公司B虚增经营利润,公司C操纵股价。
在讨论了这种行为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并提出了监管与防范措施。
未来展望部分指出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公司自律意识,以防止非经常性损益被滥用。
本研究有助于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案例研究、风险、监管、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通常会运用非经常性损益来影响其财务表现,进而达到操控股价或投资者心理预期的目的。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发生的与公司正常经营无关的收入或支出,通常包括一次性收入、重组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等。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会影响公司的税前利润和净利润,从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并不合规,因为其虚增或减少了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一些公司会通过将正常业务成本纳入非经常性损益,或频繁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稳定盈利水平,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甚至操纵股价。
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不仅欺骗了投资者,也会给公司自身带来风险和挑战。
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影响和原因,对于完善监管机制、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揭示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深入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从而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借鉴和警示。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及其在财务报表中的作用,揭示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2.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上市公司如何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掩盖实际业绩状况,虚增经营利润,以达到操纵股价的目的;3. 研究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影响,探讨监管部门应该如何加强监管,防范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4.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提供参考,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作者:崔奇来源:《会计之友》2014年第17期【摘要】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中的利润情况历来为包括政府监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在内的报表使用者所关注。
但在现行利润表编报的框架要求下,非经常性损益的存在不仅影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水平的真实反映,也影响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
要正确判断上市公司的利润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必须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干扰和影响,充分关注报表附注中的信息披露,才能清除业绩泡沫和市场泡沫,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利润影响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7-0056-03上市公司年报的利润情况历来为包括政府监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在内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注,利润指标不仅是对上市公司一年来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的拷问,也是依据其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年报披露不仅万众瞩目,而且也让各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煞费苦心,出于或扭亏、或保牌、或增发、或支撑股价等各种因素的考虑,无不竭尽全力。
截至2013年4月底,披露年报的2 469家上市公司在2012年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 544.24亿元,同比基本零增长;两市亏损的公司达到340家(2011年为212家)。
沪市954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10家公司出现亏损,比例为11.53%(2011年为8.32%)。
然而,实际亏损面要大得多。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数据,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负数的公司高达243家,比例为25.47%。
由此不难看出,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实际利润水平的干扰和盈利能力不足的掩盖。
实际上,非经常性损益已经成为很多上市公司用来掩盖经营不善和业绩下滑的真相或美化粉饰报表进行利润操纵的“合法工具”,不仅影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真实反映,而且影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在资本市场释放不恰当的信息,制造市场泡沫,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以外产生的收入和支出,这些项目通常不属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但却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影响。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处理和调整来影响其盈余水平,以达到某种预期目标的行为。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来探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近年来业绩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但在某年度内突然出现了一笔非常规损益项目。
该项项目是因为公司投资的一家关联企业出现了重大亏损,导致公司需要对其进行减值准备,从而影响了当期盈余水平。
管理层在面对这一情况时,面临如何处理这笔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问题,进而对公司盈余水平进行管理的挑战。
分析与讨论:在处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时,管理层需要审慎考虑,并举一反三,因为这些项目一旦计入财务报表,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盈余水平,甚至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股价产生潜在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公司管理层需要权衡,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并且避免过分地影响当期盈余,以及对未来业绩的可持续影响。
对于本案例中的公司,其管理层首先需要对投资的关联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的价值判断。
如果认为该关联企业的亏损是暂时性的,且该企业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公司可能会决定将部分亏损进行准备,以应对未来的风险,而不是全部计提减值准备。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当期盈余水平不受太大影响,同时也为未来盈余的增长留下了更多的空间。
管理层还需要考虑如何向外部利益相关方公开这一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虽然这一项损益是非常规的,但对公司盈余水平的影响却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公司需要向外部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保证他们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未来业绩的正确理解。
这一过程需要公司的管理层在沟通中注意真实性和透明度,避免对公司形象和信誉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
结论:管理层在面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时,需要审慎权衡,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进行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探讨了这一现象对公司盈余、股价和投资者的影响。
首先分析了公司A 如何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以及公司B和公司C相应的盈余管理策略及影响。
然后通过对非经常性损益管理对股价和投资者的影响进行研究,揭示了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讨论中强调了非经常性损益管理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指出了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展望未来,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措施,确保市场的公平与透明。
【关键词】上市公司, 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 案例研究, 股价影响, 投资者影响, 研究现状, 问题讨论, 影响总结, 未来研究, 结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日益普遍,造成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关注。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一些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收入或费用,如出售资产、重组费用、法律诉讼等。
上市公司往往利用这些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盈余,以达到市场预期或者操纵股价的目的。
在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面临着业绩压力和市场预期的挑战。
为了维持股价稳定或者达到业绩指标,一些公司会通过操纵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盈余,使其看起来更为稳定和正面。
但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不仅可能误导投资者,也可能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中的问题和挑战,有助于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透明和规范地运营,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及其影响,以期揭示其背后的动机和效果。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上市公司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以及这种管理策略对公司财务状况、股价和投资者的影响。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一些不经常、非常规的收入或支出,这些收入或支出并不代表公司日常经营的正常状况,而对公司盈余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了达到其所期望的财务表现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包括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处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等。
下面我们将以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来探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案例:某上市公司在2019年发生了一笔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因为公司项目推迟导致收入减少了5000万元,而支出却增加了2000万元。
公司管理层决定将这笔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计入盈余管理,以缓解对公司盈余的影响。
我们来探讨公司管理层在面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时的盈余管理决策。
面对这样的情况,公司管理层有多种盈余管理决策可供选择。
他们可以选择不计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将其视为一次性事件,并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盈余下滑,比如增加其他收入或减少其他支出。
但在这个案例中,公司管理层决定将这笔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纳入盈余管理中,这表明他们更愿意通过对盈余进行管理来应对这一突发情况。
在这个案例中,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决策将其视为一次性事件,并将其计入财务报表中,这意味着公司在短期内会面临盈余下滑的挑战。
但这也表明了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盈余的预期。
他们相信,虽然这个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当期盈余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在未来公司盈余将会出现正常的增长。
我们来讨论公司管理层如何通过其他措施来弥补受损的盈余。
面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导致的盈余下滑,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弥补其盈余。
他们可以加大对其他业务的投入,通过拓展新市场或推出新产品来增加公司的收入。
他们可以优化成本结构,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受损的盈余。
他们还可以考虑通过资本运作来增加盈余,比如进行股权融资或债务重组等。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公司的盈余管理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
公司管理层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做出正确的盈余管理决策,将其视为一次性事件,同时通过其他措施来弥补盈余的下滑,以确保公司未来盈余的增长。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激增公司利润,并日益演变成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
因此,研究我国现有制度环境以及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现象有着迫切的需要以及重要的意义。
企业的会计盈余主要包括持续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
持续损益作为依据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和判断未来发展能力;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和偶然性的特点,与主营业务无关且通常数额巨大,极易被管理当局操纵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在很多方面也没有到位的落实。
整体上,我国证券市场并不发达,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
盈余管理方面,特别是非经常性损益方面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制度环境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下的上市公司非经常性盈余管理的整体情况,探索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在我国的研究情况,将有利于我国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
1相关概念的界定1.1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1999年中国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上首次提出,定义为“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
”其要求在年度报告正文中“主要财务数据与指标”项下增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指标,同时披露所扣除的项目与涉及的金额。
这次定义是我国会计改革中对“损益”观念的重大革命。
但是将持续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的判断标准定义在损益发生的频率上有一定的缺陷,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未来获利能力作出错误的判断。
此后,在2001年,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界定,定义为“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
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摘要】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中的利润情况历来为包括政府监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在内的报表使用者所关注。
但在现行利润表编报的框架要求下,非经常性损益的存在不仅影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水平的真实反映,也影响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
要正确判断上市公司的利润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必须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干扰和影响,充分关注报表附注中的信息披露,才能清除业绩泡沫和市场泡沫,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利润影响截至2013年4月底,披露年报的2 469家上市公司在2012年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 544.24亿元,同比基本零增长;两市亏损的公司达到340家(2011年为212家)。
沪市954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10家公司出现亏损,比例为11.53%(2011年为8.32%)。
然而,实际亏损面要大得多。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数据,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负数的公司高达243家,比例为25.47%。
由此不难看出,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实际利润水平的干扰和盈利能力不足的掩盖。
实际上,非经常性损益已经成为很多上市公司用来掩盖经营不善和业绩下滑的真相或美化粉饰报表进行利润操纵的“合法工具”,不仅影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真实反映,而且影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在资本市场释放不恰当的信息,制造市场泡沫,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及范围界定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关于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以下简称1号公告)的解释,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特殊和偶发性,影响报表使用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作出正常判断的各项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损益。
依此定义,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以下两个特性:一是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即非经常性损益经常发生于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领域,如政府财政补助,既非经营活动,也与公司的经营能力无关;或虽与经营活动有关系,如关联交易,由于性质特殊,上市公司往往通过非公允价格的关联交易获得利润,这部分利润不能算作是公司正常经营活动获得的。
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03
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 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
资产减值损失对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这些减值准备 会导致企业当期利润减少,从而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资产减值损失对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导致企 业当期净利润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即使资产减值损失不影响当期净利润,但会虚增企业资产账面价 值,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判断。
05
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 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影 响
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短期影响
要点一
短期盈利的波动
要点二
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通常具有偶发性和非持续性,因此可能 导致企业的短期盈利波动。例如,资产处置收益、政府补 助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可能在一两个会计期间内对企业的 盈利产生较大影响。
02
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 盈利能力的正面影响
优化企业资产结构
01
02
03
减少资产闲置
通过出售、转让等方式盘 活企业资产,提高资产使 用效率。
增加技术研发资金
将非经常性损益所得资金 用于技术研发、设备更新 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
扩大生产经营范围
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资金拓 展业务范围,增加企业利 润增长点。
其他非经常性损益对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
其他非经常性损益是指除资产减值损失和投资收益之外的其他非经常性损益,如政府补助、处置非流动资产损益等。这些损 益也会对企业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其他非经常性损益对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损益可能存在不稳定性,如果企业过度依赖这 些损益,那么其经营状况就可能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这些损益可能存在合规性问题,如果企业通过不当手段获取这些损益 ,那么其声誉就可能受到影响。
【范文精品】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_12491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寻找微利、亏损和扭亏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
研究结果表明,微利公司和扭亏公司主要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增利润;而亏损公司则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一步调减利润。
其中,长期资产的处置、补贴收入以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或转回是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本文同时提出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非经常性损益;微利;亏损;扭亏一、引言经常性收益是企业的核心收益,具有持续性的特点,投资者可以据此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及判断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和偶发性的特点,其带来的收益是暂时的,投资者无法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构成中,非经常性损益往往占有较大比重,并经常成为一些公司粉饰利润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加全面和真实地揭示企业的盈利状况,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国证监会于1999年起便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增加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并说明扣除的项目和涉及的金额。
随后又分别于2001年4月和2004年1月发布了有关非经常性损益的专门规定,进一步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含义和外延进行了修订。
国内对于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现行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和披露进行分析。
孟焰、张莉(2003)探讨了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标准,并对该信息的披露现状进行揭示,发现1999年至2001年,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较大,盈利质量不佳。
本文以2003年微利、亏损和扭亏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单变量分析方法,寻找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
二、研究设计(一)现行规定以及研究假设我国在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方面,大多引用证监会的历次规定。
论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论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摘要: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是对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观点,由于两者对收益确定的不完整,由此又有了全面收益的理论。
把非经常性损益纳入会计利润表中就是对会计收益概念进行有益的改造,不断地在吸收着经济收益概念的一些内涵,也体现了全面收益的内涵。
近年来, 一些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粉饰会计报表, 以达到其“配股”、“扭亏”等方面的目的。
关键词:经济收益、会计收益、信息使用者、非经常性损益、企业利润。
收益既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又是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受到了股东、投资者、政府、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对于收益,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有着不同的理解,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收益观。
经济学中的收益概念一般称为经济收益。
经济收益观的要点在于:对于企业而言,考察期内的收益是指期末与期初资本效用比较的差额,即如果存在正的收益,则是指在保持原始投入资本完整、维持原始资本价值的前提下,超出原始投入的部分。
会计学上的收益称为会计收益。
会计学所谓的“收益”,具体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过交易已实现的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
如果说该定义是对经济学“收益”的会计学诠释的话,此界定被认可很长时间,这种收益观一直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一当谈及收益,一般就指的是这种便于计量的“会计收益”。
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虽然指的都是收益,但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1.经济收益可以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收益的本质——财富的增加;会计收益更多地依赖人为设计的确认和计量模式,包含很多选择、分析、判断和估计程序,较多地关注形式和名义,强调符合特定的会计标准。
2.经济收益不仅包括已实现收益,还包括未实现收益,可以完整反映企业收益信息的全貌;会计收益更强调经营活动,强调实现、应计、配比、历史等概念,不确认未实现收益。
3.经济收益更强调资本保全,原资本(期初资本)必须得到保全,成本耗费得到充分补偿后,超过期初资本的部分,才能确认为收益;在通货膨胀较为严重时,会计收益虽然可使财务资本得到保全,但却不能体现实物资本的保全。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某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分析部分详细描述了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做法和效果。
然后,问题分析部分探讨了这种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影响。
接着,盈余管理手段部分提出了公司可能采取的盈余管理手段以及其影响。
风险与建议部分从管理层和投资者角度提出相应建议以降低潜在风险。
未来展望部分展望了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综合分析后,本文得出结论认为,上市公司应谨慎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注重透明度和稳健性,以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盈余管理、非经常性损益、上市公司、案例研究、风险、建议、未来展望、盈余管理手段1. 引言1.1 引言在上市公司的经营过程中,盈余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利用各种手段来调节和操纵财务报表,以达到控制盈余水平、影响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等目的。
非经常性损益作为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偶发性的损益项目。
在财务报表中,公司可以通过调整非经常性损益的数额来影响盈余水平,进而影响公司的股价表现、投资者信心等。
很多上市公司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提升企业形象、推动股价上涨等目的。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深入探讨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分析、盈余管理手段、风险与建议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的探讨,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非经常性损益这一重要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2. 正文2.1 案例分析本文选取了某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进行研究。
该公司在年度财务报告中通过多次调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使其净利润达到市场预期,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和公司的股价表现。
该公司在一季度报告中,通过将一笔巨额的非经常性收入计入利润表,使得当期净利润大幅增长,引起市场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作者:徐晓艺来源:《财会学习》2018年第17期摘要:本文以海南大东海旅游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分析该公司多年的财务数据,来讨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上市公司的利润、会计处理有何影响。
在文章最后对分析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非经常性损益;利润操纵;海南大东海一、引言《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为: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特殊和偶发性,影响报表使用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断的各项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损益。
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偶发性的税收返还或减免、政府补助、债务重组、企业重组费用等。
非经常性损益计入当期利润,对上市公司净利润有直接影响。
上市公司申请取消特殊处理是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是否盈利为衡量标准,这看起来非经常性损益不能调节利润,不对利润造成影响。
但在实际中衡量上市公司是否退市时,却没有考虑非经常性损益对会计利润的影响,只看上市公司是否盈利。
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在其后一个年度内未能恢复盈利的,其股票将被暂停上市。
一些盈利能力较差、负债率高的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蓄意包装利润,使原本亏损的公司扭亏为盈。
通过增加非经常性损益迅速改善财务状况,这种手段已成为上市公司避免退市的常用方法。
二、案例介绍与分析海南大东海旅游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4月26日在原海南三亚大东海旅游中心发展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改组设立的规范化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为酒店住宿和餐饮服务。
1996年5月6日,本公司进行重组及相应的分立。
1996年10月8日和1997年1月28 日本公司经批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发行B股8,000万股和 A 股1,400 万股并上市交易。
现在,其证券简称为*ST东海A,被进行退市风险警示。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公司被曝出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财务报表,从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的认识。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损益,通常出现在财务报表中的“其他收入”或“其他费用”中。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往往会对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影响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
在这种背景下,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讨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监管部门应对此现象采取的措施。
同时也将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警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期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参考,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正。
1.2 问题提出不够,格式不对等提示。
【问题提出】的内容如下: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经常会出现非经常性损益的情况。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往往可以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些公司可能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以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
如何正确理解和监管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成为了当前财务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解释、案例分析及影响因素的讨论,探讨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一些监管措施和建议措施,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一些参考。
2. 正文2.1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概念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概念是指公司利用非经常性项目或事件对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进行调整,以达到掩盖或美化公司真实盈利情况的目的。
非经常性损益通常是指一次性的收入或支出,例如出售资产、处置子公司、重组费用、法律诉讼费用等。
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这些项目来在报告期内操纵盈余数据,以影响投资者和市场对公司的看法。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盈利质量的影响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盈利质量的影响作者:朱寒晓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31期摘要:上市公司的盈利问题一直是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密切关注的问题。
从当前来看,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不仅会关注盈利多少的问题,而且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关注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还有相当多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普遍较低,许多上市公司借助非经常性损益粉饰业绩,使非经常性损益对业绩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的甚至“喧宾夺主”,虚盈实亏,业绩水平受到严重的扭曲,使其持续盈利质量存在隐忧。
关键词:非经常性损益盈利质量盈利为了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财政部和证监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有关规定。
虽然新规定更规范、更明了,有利于进一步挤出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分,对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粉饰会计报表行为有了一定的压制,使操纵报表难度日益加大,但是由于非经常性损益的特殊性质,这些规定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有些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粉饰业绩的现象仍然存在,说明我们的制度和规定仍然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本文运用相关会计理论和现实案例及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盈利质量影响的分析,希望从上市公司本身、政府监管部门以及中介机构三方面出发共同改进,使上市公司盈利质量逐渐得到提高。
1.绪论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的背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上市公司在迅速地发展壮大。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从原来的“消息市”转向理性,公开披露的会计盈利信息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根据孙爱军、陈小悦的研究,在我国股票市场,盈利(Earnings)数字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信息含量表示年度会计盈利与年度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到股票价格。
但是,在上市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很多上市公司向广大股东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令人质疑。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影响。
首先介绍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和作用,然后探讨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接着以公司A和公司B为例,分析了它们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上的实际操作。
结论部分探讨了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本文旨在揭示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案例研究、影响、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上市公司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预期和推动股价走高,会采取一些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
其中一个常见的手段就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公司的盈利水平。
背景介绍: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不会经常发生的一次性损益或收益。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可能是因为公司出售资产、收购其他公司或者进行重组等特殊事件所产生的。
在财务报表中,公司可以将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单独列出,以便投资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公司除去这些特殊因素后的真实盈利情况。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探讨这一现象对公司经营和投资者利益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希望能够揭示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通过对盈余管理和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进行界定和阐述,进一步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特别关注公司A和公司B在盈余管理中采用非经常性损益的情况,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
最终,总结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并提出建议和展望,以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经营和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影响研究
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影响研究专业名称:会计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郑珊珊、周迎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影响研究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
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营性损益》中特别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单独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予以充分关注,对公司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所披露的非经营性损益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核实。
(一)商品经营活动可能涉及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1.商品经营活动中显失公允的关联购销交易产生的损益。
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只要基于公平合理的基础按照市场原则进行,是商品生产经营中的正常现象。
但很多公司基于利润指标的考虑,在关联交易中往往采用不合理作价的方式为公司增加利润。
因此,为了真实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在计算财务指标时应该将由不合理的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水分予以扣除。
但是,在扣除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产生的损益时,应该按照关联交易的具体类型分别确定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金额。
公司与关联企业之间发生的、属于公司持续经营必不可少的、经常性发生的业务产生的损益在计算非经常性损益时,只应该扣除关联交易作价与公允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所形成的差额损益,如商品经营活动中包括的关联采购、关联销售、土地的租赁、各种辅助性劳务的提供等交易类型。
2.资产的处置或置换损益以及债务重组损失。
公司为生产经营所购置的各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是公司进行持续经营不可或缺的基础,作为生产型公司购置资产的主要目的并不是通过对这些资产的出售或置换以获取利润,处置或置换此类资产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频率也是很低的;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发生的损失也是经营活动中偶然发生的损益。
因此,对于企业由于处置或置换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损益以及债务重组的损失,应该剔除在经常性损益之外,作为非经常性损益。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盈利质量的影响
饰 业绩的现 象仍 然存 在, 说明我们的制度 和规定仍然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本 文 运 用 相 关 会 计 理 论 和 现 实 案 例 及 统计 数据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 过 对 上 市 公 通 司 非经 常性 损 益 对 盈 利 质 量 影 响 的分 析 , 希 望 从 上 市 公 司 本 身 、 府 监 管 部 门 以及 政 中介 机 构 三 方 面 出 发 共 同 改进 , 上 市 公 使 司盈 利 质 量 逐 渐 得 到提 高 。
润 的程 度系统地进行研 究的文章并不多。
11 研 究 的意 义 .. 2
上 市公司盈利质量分 析是投资者 、 债
权 人 以 及 其 他 利 益 相 关 者 考 察 公 司 盈 利 状 况 , 而 做 出正 确 决 策 的重 要 依 据 。 进
上 市公 司的投 资者按 其投 资期 限的
那 么 利 用 会 计 信 息 间 的 制 约 和 勾 稽 关 系 , 甄 别 公 司 பைடு நூலகம்盈 利 质 量 , 来 已经 成 为
整个 资本市场 健康 发展迫 切需要 解 决的 问题。 尽管非经常性损益 已经成为衡量公
司 盈利 质 量 的一 个 非 常重 要 的 财 务 指 标 , 但 目前 关 于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对 上 市 公 司 财 务 业 绩 的 影 响 程 度 及 被 用 于 操 纵 调 节 利
入 或借贷 资金 给上 市公 司、实现 政府 监
管 、 证 国 家 税 收 等 , 十 分 关注 上 市 公 保 也 司 的盈 利 质 量 。 1 国 内外 研 究 现 状 . 2 1 . 国外研 究 现 状 .1 2
F bz i17 和 B ms i n ig ao z(9 8) e t adSee e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经常性损益会怎样影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会用它来操纵利
润吗?
只要能记入当期损益都可以进行盈余管理,都可以用来操纵利润。
(有人认为是非经常性损益,会被扣除,实际上扣非后利润只是一个参考数字,对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利润指标永远是归母净利润,摘星去帽全指望这个)
按规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一共有十几个,可以找主要的逐个分析一下:
一、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比如固定资产处置,一个生产线净值一个亿,打算出售掉,19年就可以找借口说生产线技术过时,提前计提跌价准备5000万,到了今年实售7000万,这就可以调剂出2000万的利润。
最常见是被动操作,都知道这条生产线不行了,净值一个亿,市场价只有5000万,可就是不提跌价,放着慢慢提折旧,实际也是一种调节。
二、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还是很常见的,只要和当地财政、税务关系搞好,返还拖几个月,跨年很容易,这就可以调节了,两年并一年就不小的数字。
三、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税收返还、减免就是政府补助的一种形式,所以道理同上。
四、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最好操纵的项目之一,比如A上市公司19年很困难,之前给B公司借款一年利息要收1000万,商量把合同改了,多收500万,明年用其他方式补偿(少收利息或拿高价货),只要补偿到位,对方都会答应。
五、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
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这个也可以用打时间差实现,比如2019年A公司要买B公司的子公司C,原价5000万,实收4000万,差价可以用以后三年的货款打折抵扣(也可以是低息或无息借款)。
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这个不用多说了,估值本身就有很大的操纵空间。
七、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这个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司把钱投到某个信托机构成立的基金里,以后具体过程就不管了,赚多赚少看人家怎么分;还有一种类似于资产承包租赁,比如把旗下的酒店交给某品牌运营,每年上交固定或浮动的利润。
因为不透明,这种行为给权力寻租者很大的操作空间。
八、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又是一个估值问题,比如某公司为2020年欧洲杯生产了大量外贸出口产品,上面都印上2020年的标记,结果今年出现疫情,欧洲杯推迟到了明年,按道理这些产品都要作废(因为小旗子上的标记很难改掉),但也可能明年欧洲杯还叫2020欧洲杯,如果叫2021欧洲杯,那就应该计提90%以上的减值;如果还叫2020欧洲杯,那只提10%到20%可能就足够了(最新消息还叫2020);如果疫情迟迟不结束,明年欧洲杯即使按时召开商品销量也会受到影响,可能损失一半都不只。
各种情况都有可能,那一种判断都不能算错,还不是想怎么提就怎么提。
九、债务重组损益
债权重组会有损失,对债务人就是收益,对ST加星的上市公司特别适用,比如某上市公司有1个亿的借款还不上,债权人同意打五折分三年还,这就是5000万以上的利润。
事情可能是2018年就谈好了,但为了摘星就不是不公布不执行,到了2019年或2020年再宣布,当年就能实现扭亏。
十、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都说不公允了,明显就是调剂了。
十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这是防止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比如实际控制人有家公司比较赚钱,上市公司当年盈利情况不好,可以合并把利润做大。
十二、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损益
比如公司与人打官司(被起诉),因为还没有最终判决,就可以视为或有事项计提预计负债,多少主要靠企业自己判断,如果感觉能赢可以不提,感觉要输就多提点。
十三、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
又是一个估值问题,公允价值是很难准确估计的,除非所持金融资产都是股票。
十四、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和上面一个意思,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合并。
十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
前期多提,后期就可以转回。
十六、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因为都有合同,明码标价,这个反而不好调节。
可以这么说——非经常性损益有多少项目,就上市公司就有多少个操纵利润有手段,在一家上规模的公司,做盈余管理,调节三到五年的利润实在不难,但是把时间线放长,公司明明亏损,非要做成盈利,还是持续盈利,这是很难的,而且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