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常见的13种手段
中国式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11种方式
上市公司造假的11中方式造假的目的:1.满足证监会审核要求,连续三年的业绩稳定增长,或者达到一定的标准;2.赢得投资者的信任,获得足够的资金3.上市公司不能连续三年亏损,否则会有摘牌的危险;4.公司经理人为了自己的股权激励,有造假的动机;造假的成本:1.虚构利润需要向税务部门多交税;2.相关利益者(公司配合造假者,关联企业造假者)需要进行封口费的支出;3.造假被揭露出来的处罚风险成本;1.隐瞒上市公关费用支出。
一般公司要补缴税款,这个一般会在账面上有体现,没有问题。
关键的是很多的公关费用、上市费用,这些费用一般都是老板自己掏腰包,等到公司上市后再从公司要回来。
另一种是由公关公司多开发票,并将多出的部分返回给老板,反正上市募集的资金都是扣除公关费用之后的资金。
2.虚增收入。
良性的就是将未来收入提前确认,或者退后确认,有的就是直接无中生有的利润。
这个成本比较低的就是不注明往来公司业务的具体名称,不能进行核实;成本比较高的就是关联企业或者协同企业进行虚构,但是造假的成本比较高。
3.费用不入账。
坏账不计提。
很多公司的预付账款一挂就是很多年,但是为了利润着想,没有入账,但是相关发票早就已经到位。
坏账计提,则是纯粹是技术活动。
首先将几年的坏账利用资金转入置换出去,然后再将资金转出,这么就是将原有的坏账就是变成新账,要计提的数额要少很多。
4.虚构存货。
收入虚增,需要物流在账面上就行体现,那么在计算原本的原来的货物成本时,可以少结算一部分,那么多出来的一部分货物成本就能用来作为收入增长的成本证明。
另外就是简单的外接一部分货物或者一个仓库,做一个货物登记单就行了。
5.虚降成本。
就是结转原材料成本时,首先结算低成本的原材料,再结算高成本的材料,一定的会计结算期内可以降低公司成本。
另外,如果原材料都是同一种价格,可以通过变换原材料的标签将价格进行区别调整之后,再进行如上操作就可以了。
6.虚增现金流。
企业的现金流关乎企业的质量,简单讲就是利用银行的承兑票据或者企业承兑票据进行现金流调整。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追求虚假的财务指标或者隐藏真实财务状况而采取的欺诈手段。
这种行为对于投资者、合作伙伴和整个市场秩序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为了避免和治理这种现象,需要探讨财务舞弊的手段以及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1.虚构销售收入:企业通过编造虚假销售合同、收据和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从而提高盈利和财务指标。
2.虚构应收账款:企业通过虚构客户和业务,编造虚假的应收账款以获取贷款或者改善财务状况。
3.虚增资产价值:企业通过夸大资产价值,比如高估资产、低估负债等方式,虚增净资产、总资产和财务指标。
4.虚增利润:企业通过改变会计政策、调整会计核算、提早确认收入等方式,夸大利润,并增加股东权益。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对策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和法律责任。
2.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信息披露的审核和监管,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
3.强化内部控制机制:上市公司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明确岗位职责、规范财务审核程序、强化风险识别和评估等,有效遏制财务舞弊行为。
4.提高审计质量: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从根本上防范和发现财务舞弊行为。
5.加强投资者保护意识:增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警惕性和保护意识,通过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其对财务报告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6.加大法律制裁力度:对于发现的财务舞弊行为,加大法律制裁力度,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以警示他人,形成有效的威慑。
7.增强市场透明度:加强市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供更多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增加外部人员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了解和监督。
8.建立诚信文化:通过建立诚信文化,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财务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道德风尚。
总结起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造成重大伤害。
上市公司财报造假的乱象和方法(一)
上市公司财报造假的乱象和方法(一)上市公司财报造假的乱象和方法引言上市公司财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一些不良企业行为的出现,上市公司财报造假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详细说明一些常见的上市公司财报造假方法。
1. 销售收入造假•虚构销售额:公司通过虚构销售记录来夸大其销售收入。
•滞销产品反复计入收入:公司将滞销产品反复计入收入,以增加销售额。
•退还返利计入收入:公司将由供应商退还的返利计入收入,以增加销售额。
•收入过早确认:公司过早确认尚未实际发生的收入,以提高当期的销售额。
2. 企业费用操作•费用资本化:公司将本应计入费用的支出转化为资产,以减少当期的费用负担。
•费用减少计提:公司故意低估或不计提一些费用,以减少当期的费用支出。
•其他收入转移:公司将原本应计入其他收入的资金进行内部转移,以掩盖实际的业绩情况。
3. 非现金交易操作•非现金收入突出显示:公司通过突出非现金收入来掩盖实际业绩情况。
•非现金交易规避审查:公司通过进行复杂的非现金交易,以规避审查机构的监管。
4. 无形资产估值问题•虚增无形资产估值:公司通过夸大无形资产的估值,增加其净资产和净利润。
•低估无形资产贬值:公司故意低估无形资产的贬值准备,以减少当期的净亏损。
5.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合规性不强:公司通过频繁变更会计政策,以满足特定的业绩目标,并掩盖实际业绩问题。
•重大会计政策调整:公司进行重大会计政策调整,以追回之前夸大的收入或减少之前低估的费用。
结论上市公司财报造假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正常秩序。
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报的审核和监督,提高市场透明度,减少财报造假的发生。
同时,上市公司也应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的13种造假术
上市公司的13种造假术一、销售造假术造假术之一:利用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虚增销售上市公司将产品销售给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因无须合并报表,所以不必以对外的销售作为最终的销售实现。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销售收入会因此增加,同时应收账款和利润亦增加;而对于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来说,则是应付账款和存货的增加。
总体而言,并未对外实现销售,但上市公司自身已“合法地”实现了销售。
这种制造利润的手段很难持续,而且应收账款的潜在坏账损失风险较大。
造假术之二:利用不同控股程度的子公司调节销售在同时拥有几家不同控股程度的子公司且均经营同一业务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可在这些子公司之间分配订单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如果上市公司想增加利润,可将订单全部或大部分交由本部工厂或控股程度高的子公司生产,降低少数股东损益;反之,则是将订单交由控股程度低的子公司生产,提高少数股东收益,如少数股东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则控股股东所获收益因此增加。
该手段也常被上市公司用来规避税收。
造假术之三: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的产品及劳务形成固定资产上市公司如采购控股子公司的产品用于再销售,则其溢价需合并抵消,因而对合并报表的盈利无贡献。
但如果上市公司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产品及劳务形成固定资产,则子公司的销售可确认实现。
由此,子公司的收益可确认为当期合并报表利润,而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虽定价过高,但因其折旧分多年提取,因而当期利润增加因素远高于因折旧增加而导致的利润减少因素。
造假术之四:利用变更销售收入确认方式实现销售有些上市公司并非销售单一产品,而是销售整个系统,需要实施、安装与服务,销售过程持续时间长,因而收入并非一次实现。
特别是对于跨年度实现的销售,需要在年度间分配利润。
一般企业根据销售的不同阶段划分收入实现比率,而该类比率的变化,无凝会影响到当期盈利。
如果当年订单很多,而公司提高开始阶段的收入实现比率,则当期利润增加。
二、成本造假术造假术之五:利用变通广告费用与商标使用费变动成本对于拥有自有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广告费用的政策变化主要是:将广告费用视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销售费用或是将广告费用支出视为资本性支出分期摊销。
财务会计舞弊十大手法
一、关联交易:不少上市公司通过设立空壳公司或皮包公司,通过资金运作虚增收入、资产或虚减费用、债务;这些空壳公司实为同一控制人所控制,是实质意义上的关联方。
查询其工商登记资料,这些皮包公司注册地址往往在同一地方,联系电话甚至也是同一电话,当然基本是打不通;实地调查,你根本就找不到这些皮包公司。
二、循环交易:一些上市公司经常通过多方交易进行循环交易,如上市公司“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给B,B又卖给C,C再卖回到上市公司,这样的财务安排,可以达到既增加营收规模,又可以节税,因为可以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三、阴阳交易:一些上市公司开具阴阳发票、订立阴阳合同粉饰交易的真相,*ST源药就是这方面造假的典范,他在出售子公司股权时,签订了阴阳协议,使名义的出售价格低于实际的出售价格,差额部分作为收入入账;在收购子公司股权时,又通过阴阳协议,使名义的收购价格大于实际的收购价格,差额部分也作为收入入账。
四、填塞渠道:在期末时通过调节经销商库存以调节收入确认金额,这种会计数字游戏在实务中广泛运用,很多人不认为是一种财务舞弊,但事实上他可能提前或者推迟确认收入五、不断并购: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黄世忠老师曾在安然、世通事件发生后发出警告:收购兼并是滋生财务舞弊温床,并提醒投资者注意公允价值容易被滥用的倾向,实际上,不断并购是财务舞弊最强的征兆之一,最近大量的“系”垮台也证明了这一点,不断并购的背后是资金链紧张以及业绩的实质下滑,一些上市公司将并购作为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六、会计差错: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前期会计差错追溯调整的规定,将亏损往前移,最典型的就是大冶特钢和海王生物,在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差错之间,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了会计差错,因为会计估计变更导致的损益要直接进入当期损益七、大洗澡:科龙05年报暴出了30多亿元的亏损,这是中国上市公司又一起非常恶劣的大洗澡,而且科龙也不是第一次玩这种数字游戏,亏过头实际上是隐瞒净资产,在以后期间可以释放出来作利润,不管是顾雏军还是海信,在中国只有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转移,基本上都会玩这招游戏,这导致控制权转移后的公司实际经营业绩基本不可信,但愿海信不要再玩顾雏军那套虚盈实亏的数字游戏。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13种手段及识别技能大全丨附2016年6大典型案例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抓紧了!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13种手段及识别技能大全丨附2016年
6大典型案例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有13种:
1、虚构收入
2、提前确认收入
3、推迟确认收入
4、转移费用
5、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
6、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
7、制造非经常性损益事项
8、虚增资产和漏列负债
9、潜亏挂账
10、资产重组创造利润
11、通过投资事项对利润的调控
12、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13、“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创造利润
一般来说,容易发生财务造假的股票类型包括6种:
1、异动股
2、重组股
3、圈钱股
4、垃圾股
5、关联股
6、概念股
总体来说,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方法包括8种:
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识别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识别对于投资者来讲,报表的作用之一是排除垃圾公司的,但不少公司伪装为优秀公司,欺骗我们的感情,所以我们也要炼出火眼金睛看破他们的伎俩,这需要一定的财务功底,万事开头难,慢慢学习实践。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有很多,包括但不仅限于:虚构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收入;转移费用;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制造非经常性损益事项;虚增资产和漏列负债;潜亏挂账;资产重组创造利润;通过投资事项对利润的调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创造利润。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现在造假方法五花八门,基本所有的会计科目都有造假的案例,详细讲来绝对是一个系列专业课程。
这里我也主要介绍下常见的造假方式:►存贷双高对于存贷双高的企业,看存款利息与存款规模是否匹配,如果存款利息很低,有可能是资金被股东占用或者是伪造虚假资金,可以看下康美药业、康得新和东旭光电的案例,都是存款与贷款双高。
看合并报表的利息收入,包括投资收益中的理财产品收益,计算公司存款利率。
存款最好是以连续四个季度账面数加总后平均计算。
一般企业存款利率在1-4%之间,明显低于这个标准的,就要怀疑资金是否真实存在。
除了看利息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蛛丝马迹,比如看分红,如果企业有大量现金,而又不愿意分红,或者分红非常低。
还要大股东的股权质押率,如果大股东股权质押率非常高,说明大股东缺钱,有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动机。
►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应该转固的一直不转固,不转固就不计提折旧,成本低,净利润虚高。
利息资本化和利息费用化,工程投资的借款,很多贷款利息本应该计入费用的,也计入到在建工程中给资本化了。
在建工程也具备垃圾桶功能,很多本不应计入在建工程的费用也计入进去,变成了资产。
购买固定资产,价格比较高,可以故意抬高价格,然后转移出去搞出来的那部分资金。
万福生科在建工程虚增资产,从中洗出的资金在回流企业时,增加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财务报表中故意伪造、篡改或隐瞒账目信息,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监管机构等目的。
这种行为无论对企业、投资者还是整个市场都是非常严重的损害,所以有必要加强对财务造假的分析和防范措施。
一、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1.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或服务收入,增加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2.隐瞒成本和费用:企业通过隐瞒成本和费用,减少财务报表中的费用支出,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3.阻止资产减值:企业通过虚构资产价值,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
4.设立关联公司:企业通过设立关联公司,进行虚假交易,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
5.资产转移:企业将资产转移到他人名下或关联公司名下,以隐瞒财务状况和财产的真实价值。
二、防范财务造假的措施: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2.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和细致的审计,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3.第三方审计:企业应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4.加强数据管理和信息披露:企业应加强数据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同时,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公开相关信息。
5.加强法律法规的遵守: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合规性管理,杜绝财务造假行为。
6.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财务素养和风险意识,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总结起来,防范财务造假需要从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审计机制、信息披露、合规性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全面的措施和有效的监管,才能有效地防范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保护投资者和市场的利益。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在现代金融市场中,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会损害投资者的权益,破坏市场秩序,甚至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稳定和透明,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1.虚增收入:上市公司通过夸大销售额、虚构交易或收入来操作财务数据,以增加公司的业绩。
2.虚增利润:上市公司通过更改会计政策、估计计量、资产减值等手段来操纵财务数据,使公司的利润看起来更高。
3.隐藏亏损:上市公司通过隐瞒亏损项目、延后摊销费用等手段来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4.虚构资产:上市公司通过造假资产价值、虚构无形资产等手段来提高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面对这些财务舞弊手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对策,以确保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
1.监管加强: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同时,加强对财务舞弊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罚违法行为。
2.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上市公司应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和完整。
同时,加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职业素养。
3.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建立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
同时,加强对高管人员和内部员工的培训,提高其诚信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4.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投资意识和风险认知能力。
同时,建立投资者保护基金,为受损投资者提供赔偿机制。
5.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建立跨国监管机制,共同打击跨境财务舞弊行为。
同时,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提高财务报告的国际比较性和可比性。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来加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内部控制、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和加强国际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行为,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透明。
上市公司假账是如何出炉的?揭秘会计师造假14招
上市公司假账是如何出炉的?揭秘会计师造假14招引言上市公司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一环,其财务报告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股民及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
然而,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采取了各种手段制造虚假的财务报告,这被称为假账。
而揭秘假账背后所采用的会计师造假手段,是了解和防范假账的关键。
本文将揭秘会计师常用的造假手段,让我们警醒并加强监管。
1. 资产或收入虚增为了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会计师可以通过虚增资产或收入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好。
这可以通过夸大资产价值或收入额来实现,例如将无形资产或存货的价值定价过高,或者将未完成的销售额提前计入。
2. 负债或费用虚减相反地,为了掩盖公司的真实亏损状况,会计师可以通过虚减负债或费用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显得更好。
这可以通过减少负债的计量或推迟费用的确认来实现。
3. 利润管理利润管理是指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影响利润的计算和呈报,以达到特定的目的,如实现业绩目标或操纵市场情绪。
会计师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间和方式,以达到管理利润的目的。
4. 资本化支出资本化支出是将本应计入费用的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的账目中,以降低当期费用的数额。
这样做可以使利润看起来更高,但会导致公司长期资产的价值被夸大。
5. 隐藏坏账坏账是指公司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为了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会计师可以通过隐藏坏账的方式,使公司的应收账款数额看起来较小。
这可以通过将坏账转为未确认款项或调整坏账准备来实现。
6. 虚假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进行的交易。
会计师可以通过虚构关联交易,将公司的资金或财产转移到关联方,以达到掩盖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目的。
这可以通过虚构购销、租赁或转让协议来实现。
7. 虚构销售为了增加销售额和利润,会计师可以通过虚构销售来造假。
虚构销售是指将实际并未发生的销售收入计入财务报告中。
这可以通过与关联方进行的虚假销售交易、虚构销售合同或销售,或者推迟退货和折扣的确认来实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下,上市公司是各类投资者最常选择的投资标的,而财务报表是评估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股价和资本市场的青睐,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进行财务舞弊。
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舞弊十大招数,并指出防范措施。
1. 收入的虚增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营收和业绩,可能通过虚增销售额等手段来夸大收入。
这包括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通过子公司进行内部交易等。
应对措施:审查销售合同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对公司的销售额进行财务分析和调研。
广泛收集市场和客户的反馈意见。
2. 资产负债表的操纵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虚增资产和减少负债来改善财务状况。
例如,将无形资产进行估值调整,转移资产到关联公司,或是通过资本化费用等手段。
应对措施:审查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和估值方法。
比较公司财务数据与行业平均水平。
监控公司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的增加情况。
3. 利润数据的篡改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虚增利润或隐藏亏损来误导投资者。
他们可能通过变更会计政策、进行错误的预测、隐藏费用等手段来操纵利润数据。
应对措施:审查公司会计政策的变化。
关注公司关键利润指标的增长幅度和稳定性。
比较公司利润数据与行业平均水平。
4. 关联交易的滥用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关联交易来转移资金或隐藏损失。
他们可能与关联方进行借款、销售、采购等交易,但交易价格可能会被远离市场价格。
应对措施:审查公司关联交易的额度、价格和必要性。
比较公司关联交易的价格与市场价格。
监督相关的董事会成员是否具有独立性。
5. 隐瞒重要信息上市公司可能在财务报表中隐瞒重要信息,以误导投资者。
例如,不披露重大的坏账坏账准备、法律纠纷、关键员工离职等。
应对措施:审查公司年报、季度报告等财务报表。
关注公司公告和新闻报道。
定期与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交流。
6. 裁员成本的减少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减少员工人数和降低员工薪酬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与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与防范措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与防范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一些不良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用了各种手段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和防范,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1.虚构收入虚构收入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
虚构收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虚构销售收入、虚构服务收入、虚构利息收入等。
虚构收入的目的是为了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使公司的业绩看起来更好。
2.隐瞒负债上市公司为了掩盖自己的负债,往往采用隐瞒负债的手法。
这种手法的主要方式是将负债转移至子公司或关联公司,或者将负债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负债,比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
3.资产虚增上市公司为了使自己的资产看起来更多,往往采用资产虚增的手法。
这种手法的主要方式是虚构资产、夸大资产价值、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等。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防范措施1.加强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是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和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公开。
2.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
3.加强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公开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情况,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
同时,加强对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投资者的问题和疑虑。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和防范,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只有加强监管、加强内部控制和加强信息披露,才能有效地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财务造假手段与识别方法
财务造假手段与识别方法【导语】财务造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
本文将详细解析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并探讨如何识别这些不法行为。
【正文】一、财务造假手段1.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以提高利润。
2.少计费用:企业通过少计提坏账准备、少计折旧和摊销等手段,降低费用,提高利润。
3.虚假交易: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虚假采购等手段,实现资金的体外循环,达到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目的。
4.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企业通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会计事项,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等手段,人为调节利润。
5.隐瞒负债:企业通过不披露或隐瞒负债,降低负债水平,提高资产质量。
6.虚增资产:企业通过虚增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提高资产总额,美化财务报表。
7.会计政策滥用:企业通过滥用会计政策,如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调节利润。
二、财务造假识别方法1.分析财务比率:通过分析财务比率,如毛利率、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发现异常波动,进而挖掘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2.对比行业数据:对比同行业企业的财务数据,如收入、利润、费用等,若某企业数据明显偏离行业平均水平,需引起关注。
3.审查关联交易:关注企业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公允性,是否存在虚假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
4.查看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审计意见等,可提供识别财务造假的线索。
5.研究会计政策:分析企业会计政策是否合理、稳定,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的情况。
6.关注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关注现金流量表中投资、筹资、经营等活动的现金流量,识别财务造假。
7.深入了解企业业务:了解企业业务模式、市场竞争状况等,判断财务数据的合理性。
【结语】财务造假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还破坏市场秩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财务造假行为,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PE十八讲】之九: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PE十八讲】之九: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导读:财务报表是企业向投资者汇报经营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的重要途径。
近日“水产第一股"某岛因2000多人实名举报,再一次被推送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引发公众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关注.我们今天就从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金、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等八处来了解一下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都有哪些。
一、存货存货由于种类杂、数量多、收发频繁,在企业中滞留时间长,常被企业视作调节成本和利润的蓄水池。
1.农林牧副渔行业的造假“高发地”由于税收减免等行业特殊性,存货在审计时大多采用估算,给企业留下了很大的造假空间,使其成为农林牧副渔行业经营者造假时最青睐的地方,前有蓝田股份,今有獐子岛,在这条造假之路上飞蛾扑火乐此不疲。
以水产养殖为例,报表列示存货有5000万元,实际上却没有那么大的水域面积相匹配,审计人员提出质疑,管理层用“高科技养殖”就解释过去了,连着毛利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都解释了,由于水产品存货不同意一般存货,难以核查和抽样,审计师不可能实际盘点,抽样调查、出审计报告,顶多附加上解释说明,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至于水里面到底有没有5000万的存货,只有企业管理层自己清楚注了多少水。
2. 通过调节存货的计价方法来操纵报表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用制度所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但选用的方法一经确定,年度内不能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变更,必须在会计报表中说明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都存在随意变更计价方法的问题,造成会计指标前后各期口径不一致,人为调节生产或销售成本,调节当期利润。
如:某企业在某会计年度期初余额为100万,其中数量为1万件,单价为100元/件,后来存货价格上涨为150元/件,企业当期购入1万件,转出1万件。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与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与防范措施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对投资者和股东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潜在的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采取舞弊手法来掩盖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本文将探讨一些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报告舞弊手法,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级标题1:虚报收入三级标题1:收入确认滞后•起因:上市公司为了在报告期末实现业绩目标,可能将本应在下一个报告期确认的收入提前确认,以虚增当期业绩。
•防范措施:1.设立严格的收入确认流程,确保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条件和时间来确认收入。
2.将收入确认的责任和权限分配给多个部门,避免单一部门滥用权力。
三级标题2:收入水平操纵•起因: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企业进行虚假交易,或通过暂时性的收入操纵手段来人为提高收入水平。
•防范措施:1.审查和监控与关联企业的交易,确保其真实合理性。
2.密切关注营业收入构成的变化趋势,及时核查异常情况。
三级标题3:收入确认与退货政策•起因:上市公司可能利用收入确认与退货政策的漏洞,虚增或推迟确认收入。
•防范措施:1.建立明确的退货政策,并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相关信息。
2.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确保退货流程的准确和有效。
二级标题2:夸大资产价值三级标题1:虚增资产价值•起因:上市公司可能通过高估资产价值、低估负债、资产重估等手段,夸大公司的净资产和总资产规模。
•防范措施:1.定期对公司的资产进行独立估值,确保资产估值合理准确。
2.建立内部审计和风控机构,监督公司资产估值的过程和结果。
三级标题2:关联交易和资金循环•起因: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企业进行虚假交易、自融资等手段,将资金循环给关联方,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防范措施:1.严格控制和审查与关联企业的交易,确保其真实性和公允性。
2.设置独立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监督和审核关联交易和资金循环。
三级标题3:资产质量与减值准备•起因: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延缓资产减值计提、隐瞒资产风险等手段,夸大公司的净资产和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复杂化,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案件时有发生。
这些舞弊行为严重干扰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良好运行造成了重大威胁。
本文将从舞弊手段和成因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进行深入分析。
一、舞弊手段1. 虚构收入:虚构收入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公司会通过虚构销售收入、延后确认收入等方案,夸大公司盈利能力,给投资者以虚假的盈利预期。
2. 虚假资产和业务:公司可能通过虚假收购、展示虚假资产、假冒合作伙伴等手段制造出看似正常的业务和资产,在财务会计报告中突出展示,以提高公司可观的资产和业务状况。
3. 财务会计漏洞利用: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他们可能利用财务会计制度的复杂性和漏洞,通过人为错误、恶意开支错记、账目调整等手段,在短期内改变公司财务状况的表现,达到迷惑投资者的目的。
4. 资产减值掩盖:企业可能通过恶意计提坏账准备、低估资产价值等手段,将公司真实财务状况掩盖起来。
5. 虚伪陈述和隐瞒真相:部分企业可能通过虚假陈述和隐瞒真实情况来掩盖财务异常和问题。
他们可能虚报公司业绩,夸大盈利情况,并故意隐瞒公司真实财务状况。
二、成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往往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和回报。
公司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或者为了满足股东的高回报率预期,采取舞弊手段来夸大公司盈利能力,吸引更多投资者。
此外,高管个人也可能通过舞弊手段获取更多薪酬或奖金。
2. 内部控制不严:内部控制不严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
管理层和监管机构可能未能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监控机制等。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为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
3. 考核指标过分依赖财务报告:投资者和市场普遍更关注财务报告中的盈利情况,企业为了满足市场和投资者的期望,可能通过舞弊手段来夸大公司业绩。
中注协官方发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12种惯用手法及37种舞弊迹象识别 (3)
中注协官方发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12种惯用手法及37种舞弊迹象识别2019年10月21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4号——收入确认(征求意见稿)》,该文件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收入舞弊的12种手段归纳,同时详细列示了如何识别上市公司37种收入舞弊的迹象。
收入是利润的来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有些企业为了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而采用虚增、隐瞒、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等方式实施舞弊。
在财务报表舞弊案件中,涉及收入确认的舞弊占有很大比例,收入确认已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高风险领域。
一、上市公司收入舞弊12种手段了解被审计单位通常采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计程序。
被审计单位通常采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举例如下:(一)为了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而虚增收入或提前确认收入1.虚构销售交易,包括:(1)通过与其他方(包括已披露或未披露的关联方、非关联方等)签订虚假购销合同,虚构存货,并通过伪造出库单、发运单、验收单等单据,以及虚开商品销售发票虚构收入。
某些情况下,被审计单位销售的产品所耗费实物的成本较低,如软件企业销售的通用软件,在虚构销售交易时可能无需虚构存货。
(2)为了虚构销售收入,将商品从某一地点移送至另一地点,以出库单、发运单、验收单等为依据记录销售收入。
例如,虚构出口销售,将商品运送至与报关运抵国不同的国家,再通过关联方进口回国。
(3)被审计单位根据其所处行业特点进行虚构销售交易。
例如,被审计单位从事游戏运营业务,利用体外资金进行“刷单”,对其自有游戏进行充值以虚增收入。
被审计单位虚构收入主要分为两种方法。
一种是虚构收入后无货款回笼,虚增的应收账款/合同资产通过日后不当计提减值准备加以消化,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也容易被注册会计师的函证程序所识别。
另一种方法相对复杂和隐蔽,被审计单位会使用货币资金配合货款回笼,并需要解决因虚构收入而带来的虚增资产或虚减负债问题。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及审计对策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及审计对策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是指公司通过不当手段对会计报表进行虚假操作,以达到误导投资者、隐藏公司真实经营状况、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下面将从舞弊形式、原因及应对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舞弊形式1. 收入虚增:通过虚构销售订单、收益确认、递延收益等手段,使公司收入大幅增加。
2. 成本虚减:通过虚构应收账款、虚报存货、偷漏税费等手段,使公司成本大幅减少。
3. 利润调节:通过虚构费用、变更会计估计、调整资产负债表等手段,使公司利润符合预期。
4. 资产虚增:通过虚构非流动资产、资本化费用、改变计提准备等手段,使公司总资产增加。
二、舞弊原因1. 绩效考核:公司高层存在强烈的业绩压力,为获得高额奖金和股价上涨,会采取舞弊手段来突破业绩指标。
2. 资金压力:公司面临债务偿还、经营困难等压力,为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可能选择虚增收入或虚减成本,掩盖真实情况。
3. 投资回报要求:为吸引投资者和获得高估值,公司可能采取虚增利润、资产等手段,使投资回报率达到预期。
4. 内部控制不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机制等存在漏洞和不完善之处,为公司舞弊提供了机会。
三、审计对策1. 提高审计质量:注重审计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进行严格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和审核,从源头上预防舞弊行为。
2. 加强内部控制:鼓励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规范公司运作。
3. 强化独立性:加强审计师的独立性要求,杜绝与被审计公司利益关系的干扰,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
4.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监管力度,增加对舞弊行为的法律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5. 持续监测: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发现异常变动及时调查,及早采取措施控制和纠正。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对公司和投资者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建立有效的审计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是防止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常见的13种手段
不管是在资本市场较为健全的发达国家,还是快速发展的中国,财务造假问题都层出不穷。
仅仅2002年一年,美国经历了25起影响恶劣的重大财务造假事件,此后美国加强了对财务造假的审查和处罚力度。
2004年以后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
近几年来,国内财务造假的情况也是愈演愈烈,2008-2018年期间共有198家A股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发生过违规行为,违规案件合计243起。
是什么原因致使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而国内财务造假层出不穷的呢?
在美国财务造假的公司,要面临着至少500万美金的罚款与10-25年的有期徒刑,投资者可以通过集体诉讼的方式得到巨额的赔偿金,帮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也面临着巨大的赔偿风险。
在国内,财务造假的顶格处罚也就仅仅的60万元人民币和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与公司通过财务造假收获的几千万甚至几亿元的利润相比,60万的处罚不具有任何震慑力。
财务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但是基本思路都是围绕虚增资产、虚减负债和虚增收入展开的。
本文总结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13种手段,具体包括:
1、虚构收入
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
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
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
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销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确认收入
这种情况如:
—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
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
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3、推迟确认收入
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
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4、转移费用
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
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帐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
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列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
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预提费用”借方这几个跨期摊销帐户中,以调节利润。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当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年度已交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转移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5、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
费用资本化主要是借款费用及研发费用,而递延费用则非常之多,如广告费、职工卖断身份款费等例如将研究发展支出列为递延资产;或将一般性广告费、修缮维护费用或试车失败损失等递延。
在新建工厂实际已投入运营时仍按未完工投入使用状态进行会计核算,根据现行会计政策,在完工投入使用前的新建工厂工人工资等各项费用、贷款利息均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非当期损益。
通过此方法可调增利润。
还有如费用不及时报帐列支而虚挂往来,按正常程序,发生的加工费、差旅费等费用应由职工先借出,在支付并取得发票后再报帐冲往来计费用。
在年末若职工借款较大应关注是否存在该等情况。
6、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自2001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要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不健全的状况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
由于资产减值会计内涵复杂性,决定了同样一项资产有不确定性的价值,因为资产减值实际上是掺杂企业管理当局主观估计的一种市场模拟价格,资产减值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管理当局利润操纵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此次新增的四项减值准备涉及到不动产及无形资产的估价,与旧四项准备相比,资产减值计量计量难度更大,甚至大大超过上市公司财务部门及审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除非寻求专业的不动产及无形资产评估师帮助外,否则根本无法得出恰当的资产减值标准,从而影响减值准备计提的正确性。
这就更为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
目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玩会计数字游戏,主要游戏规则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推迟或提前损失,典型表现为某个年度出现巨额亏损——让我一次亏个够:
7、制造非经常性损益事项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例如资产处置损益、临时性获得的补贴收入、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合并价差摊入等。
非经常性损益虽然也是公司利润总额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它不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因而对利润的影响是暂时的。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特殊性质,为公司管理盈利提供了机会,特别应关注是有些非经常性损益本身就是虚列的。
8、虚增资产和漏列负债
操作手法有:
①多计存货价值:对存货成本或评价故意计算错误以增加存货价值,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益,或虚列存货,以隐瞒存货减少的事实;
②多计应收帐款:由于虚列销售收入,导致应收帐款虚列;或应收帐款少提备抵坏帐,导致应收帐款净变现价值虚增;
③多计固定资产:例如少提折旧、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利息资本化不当、固定资产虚增等;漏列负债:例如漏列对外欠款或短估应付费用。
9、潜亏挂账
当前上市公司账面资产很多为不良资产,为了挤出水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八项减值准备,但很多上市公司减值准备根本未提足,这里面原因很复杂,当初改组上市时,基于包装的需要,虚增了一块资产,可能挂在应收款项上,也可能虚增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些投资项目根本就是虚的或为不良资产,但也挂在账上。
上市以后,因原主业不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就急剧减值,但上市公司也不计提减值准备,另外,上市后继续包装,造成多项资产尤其是应收款项虚增。
这些账面不良资产带来的潜亏金额往往很大。
10、资产重组创造利润
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便是资产重组。
然而,近年来的资产重组老是给人想到做假帐。
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秘诀便在于资产重组。
通过不等价的资产置换,为上市公司输送利润,目前仍然是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法之一,虽然因“非公允的关联交易差价不能计入利润”新规定而受限制,但上市公司仍可以通过非关联交易的资产重组方式为上市公司输送利润。
11、通过投资事项对利润的调控
对亏损控股子公司通过减持股份后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或者对投资事项减持股份后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可以避免将子公司的亏损计入合并报表,同时还可通过转让股权获取投资收益。
对亏损的控股或仅权益法核算的子公司减持股份,一般转移至关联方,为避免作为关联交易披露,受让股权可通过非关联第三方再转移至关联方。
此外,在投资初期将技术出资“变脸”创造利润。
这里指的“变脸”,指的是在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当以无形资产出资后所占股份的价值A大于投资方无形资产帐面价值B 时,按规定该差额只能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处理分10年以上分期摊入各期损益,若以将无形资产转售给另一出资方的方式收回等于A的现金,则可以将A、B之间的差额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而另一出资方购入无形资产后也可以将此无形资产按购入价作为出资投入新设立的子公司。
12、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以及变更标准的主观性,为公司进行盈利管理提供了条件,公司有可能利用这一特点,在需要时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做出某种调整和变更。
因此,关注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改变,对判断公司是否进行盈利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线索。
改变会计政策譬如折旧年限、坏帐计提比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改变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变更其他长期资产的摊销时间、变更递延收益的摊销方法、变更存货计价方法、变更坏帐准备计提方法等均将对当期利润造成影响,导致前后期损益数据不可比。
13、“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创造利润
财政部日前发布《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其核心思想是对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进行约束。
由于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不能确认为当期利润,也不能转增资本或弥补亏损,而只能作为资本公积处理,这样,上市公司和关联方之间通过关联交易提升利润,实现扭亏或保牌的目的就只能落空了。
但正如《中国证券报》记者曹腾提出,有市场人士担心,尽管规定内容详尽具体,但规定约束的是关联方之间的交易行为,一旦上市公司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则新规定的意图将不能实现。
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是指上市公司将资产溢价出售给非关联方,由此产生的收益将不受新规定的约束,而与此同时,关联方通过其它方式弥补非关联方的损失;或者是两家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同时收购对方上市公司的资产,相当于作了个互换。
一系列交易的实质是向关联方溢价出售资产,但形式上却绕开了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