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磁共振常规扫描流程介绍
磁共振工作流程
![磁共振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252e4f7700abb68a982fb59.png)
工作流程
一、早交班:
技术组:对值班期间工作情况交接,包括设备状况、患者数量及特殊情况。
诊断组:对值班期间报告书写情况交接,包括报告数量、危重症汇报及特殊情况。
二、检查流程:
1、登记确认:将患者的检查申请单进行排序、核对、登记,
并在患者检查完后进行检查费用确认。
2、扫描:技术员首先核对检查申请单与待检患者的基本信
息是否一致,再根据申请单检查需求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最后打印胶片,并在发放胶片时再次与患者或家属核对基本信息是否一致。
3、书写报告:诊断住院医师首先核对检查申请单与图像的
基本信息是否一致,再根据图像书写影像报告,并由上级医师对报告进行审核。
审核无误后,送交登记室进行发放。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操作流程与操作注意事项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操作流程与操作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f3aac6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7.png)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操作流程与操作注意事项磁共振成像技术,简称MRI,是一种通过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技术。
它具有无创、无辐射、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医学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
然而,MRI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注意事项对于操作人员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MRI的操作流程及操作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在进行MRI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操作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史、过敏史、体重等。
然后,患者需要脱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首饰、手表等,因为磁场会对金属物品产生吸引力,可能造成伤害。
此外,患者还需更换特制的MRI服装,以保证成像的质量。
2. 定位扫描定位扫描是MRI的第一步,其目的是确定要扫描的部位。
通常,操作人员会使用定位扫描的图像来辅助后续扫描的确定。
在这一步中,操作人员需要根据扫描要求,调整扫描范围和方向,以确保获取到所需的影像信息。
3. 参数设置参数设置是MRI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成像的效果。
操作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要求,设置合适的扫描参数,如扫描方式、扫描时间、图像分辨率等。
不同的参数设置会对图像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4. 扫描执行在参数设置完成后,操作人员开始执行MRI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以免影响图像质量。
操作人员会监控扫描的进程,确保扫描的过程中没有异常情况发生。
此外,为了提高成像的质量,操作人员还需与患者配合,以确保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动作。
5. 影像处理与解读扫描完成后,操作人员需要对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质量。
通常,这一步包括去除噪声、调整对比度、重建图像等工作。
完成图像处理后,操作人员将结果交给医生进行解读和诊断。
二、操作注意事项1. 安全措施由于MRI使用的是强磁场,使用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操作人员需牢记有关磁场的安全知识,如避免进入磁场区域时戴金属物品、远离磁场强度较高的区域等。
做磁共振流程
![做磁共振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866138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4.png)
做磁共振流程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的高清影像。
在临床诊断中,MRI能够提供关于身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在进行磁共振检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和流程,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首先,患者需要提前预约磁共振检查的时间,通常需要提前数天至一周进行预约。
在预约时,患者需要告知医院相关的个人信息和病史,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安排。
在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当天,患者需要提前到医院,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示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需要更换医院提供的医疗服装,以确保磁共振检查时不受外界金属物品的干扰。
同时,患者需要将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首饰、手表、手机等,放置在医院提供的安全柜中,以免对磁共振检查产生干扰。
接下来,患者需要接受医生或技师的询问和指导,包括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并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
医生或技师还会向患者介绍磁共振检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能够配合检查并保持安全。
在进入磁共振检查室之前,医生或技师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包括排除患者体内是否携带有金属物品或植入物,以及是否有可能受到磁场的影响。
在确认患者符合安全条件后,患者将被引导进入磁共振检查室,并被安置在磁共振设备中。
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身体的相对静止,并按照医生或技师的指示进行呼吸调节。
在检查过程中,磁共振设备会发出一系列的脉冲声和不同频率的磁场,通过对人体组织的信号响应来生成影像。
整个检查过程通常需要15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具体时间根据检查部位和需要获取的影像数量而定。
在完成磁共振检查后,患者可以离开检查室,并等待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
医生会根据磁共振影像提供详细的诊断报告,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做磁共振检查需要患者提前预约、遵守医院的准备和流程要求,配合医生或技师的指导,并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和配合。
磁共振检查流程是什么?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磁共振检查流程是什么?大概需要多长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940593f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60.png)
磁共振检查流程是什么?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磁共振检查给人的感觉是高大上的意思,其本身机器的科技含量及造价高于普通的X线机和CT机。
并且其本身有较多的禁忌症,检查时间长等缺点,但是其对软组织的检查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今天主要讲讲磁共振的检查流程:1.预约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磁共振的检查需要提前预约,每个医院预约时间不同,长的多则2个月,短的3天。
预约时一般会给予受检者相关“检查预约单”,让受检者看看相关MR检查的禁忌症,防止发生相关危险。
此外预约单上也有相关的检查准备事宜及检查时间等。
一般受检者会仔细阅读“检查预约单”,但是很多受检者并未仔细阅读,等来进行检查时,医生询问相关禁忌症时就会出现问题,受检者存在禁忌症,不能进行检查,导致白白跑了一趟。
2.检查前准备一般由专业人员对受检者进行一系列禁忌症的最后确认,并确保受检者身体外无任何铁磁性物质,身体内的植入物是否符合MR检查等。
对于活动受限的患者,一般有无磁的轮椅或者床将其移动到检查室内,陪同家属也必须进行相关禁忌症的询问,符合者方能进入。
在传统的观念内,金、银或者玉等非铁磁性的物质可以带入磁体间内进行MRI检查,但是实际中,这类物质应该摘掉,因为其在检查过程中,能够发生产热对皮肤造成灼伤或者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等,因此所有金属类制品必须全部摘除,最好是能够更换相关照相服,去除所有佩戴或者携带物品。
3.检查时间MRI检查的时间有长有短,短的5分钟左右,长的能够达到50分钟左右。
如颈椎、腰椎等的平扫检查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扫描较快;而有的部位需要进行增强扫描,如盆腔的增强检查,则需要30分钟左右;心脏的灌注检查则需要至少50分钟。
上述检查时间为实际扫描时间,为在受检者的最佳配合或者无任何意外情况的发生下的时间。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状况。
1)受检者活动不方便。
活动不受限的受检者一般从进入磁体间到开始检查能够用1分钟左右即可,但是对于活动受限的人员,此时间被大大延长。
核磁共振操作流程
![核磁共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11476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5.png)
核磁共振操作流程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核磁共振的操作流程,帮助读者了解核磁共振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样品准备。
在进行核磁共振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样品。
样品的准备对于获得准确的核磁共振谱图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样品应该是干燥的、纯净的,并且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
在选择溶剂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溶解度和核磁共振谱图的清晰度。
另外,还需要注意避免样品受到空气、水分或其他杂质的污染。
2. 仪器调试。
在进行核磁共振实验之前,需要对核磁共振仪进行调试。
首先,需要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然后,需要进行磁场的调节,以保证磁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在调试过程中,需要仔细检查仪器的各项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 参数设置。
在进行核磁共振实验之前,需要设置合适的参数。
这包括脉冲序列的选择、扫描参数的设置等。
不同的样品可能需要不同的参数设置,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实验的要求进行调整。
在设置参数时,需要注意保证信噪比的合适性,以获得清晰的核磁共振谱图。
4. 数据采集。
在参数设置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核磁共振实验。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确保样品处于稳定状态,并且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同时,需要注意记录实验条件和参数,以便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5. 数据处理。
核磁共振实验得到的数据通常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数据的峰识别、积分、峰面积的测量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可能的干扰和噪音,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结果解读。
最后,根据数据处理得到的核磁共振谱图,可以进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
通过对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样品的结构信息和化学性质。
在结果解读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验条件和样品性质,进行合理的推断和解释。
总结。
核磁共振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分析技术,可以提供样品的结构和化学信息。
西门子磁共振常规扫描流程介绍
![西门子磁共振常规扫描流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35f75f1aa00b52acfc7cac2.png)
西门子磁共振常规扫描流程介绍目录1.第一节 Siemens MR颅脑扫描流程2.第二节Siemens MR 颈椎扫描流程3.第三节Siemens MR 胸椎扫描流程4.第四节Siemens MR 腰椎扫描流程5.第五节Siemens MR 上腹部扫描流程6.第六节Siemens MR男性盆腔扫描流程7.第七节Siemens MR 女性盆腔扫描流程8.第八节Siemens MR 膝关节扫描流程9.第九节Siemens MR 髋关节扫描流程10.第十节Siemens MR肩关节扫描流程第一节Siemens MR 颅脑扫描流程一、患者摆位1.头部扫描请配戴耳塞及耳机,保护听力。
2.摆位时,患者肩部贴近头颈联合线圈下方,左右居中,头部两侧使用海绵垫固定。
3.定位时,提醒患者闭眼保护视力,激光定位十字线位于患者眉心。
二、扫描推荐方案颅脑常规平扫推荐扫描方案1 .localizer2. t2_tse_tra / t2_blade_tse_tra3. t1_tse_tra / t1_tirm_tra_dark-fluid / t1_flash-2d_tra4. t2_tirm_tra_dark-fluid5. ep2d_3scan_trace_tra6. t2_tse_sag / t1_tse_sag三、颅脑常规扫描定位方法图1-1颅脑轴位扫描定位方法1. 轴位(图1-1):矢状位图像上定位轴位像,扫描线平行于胼胝体前后缘连线。
冠状位定位像调整角度使之左右对称,轴位定位像上通过按住键盘上Ctrl键,可以旋转角度。
图1-2颅脑轴位扫描定位方法2. 冠状位(图1-2):矢状位图像上定位冠状位,根据扫描目的调整角度,如常规扫描,扫描线平行于脑干;图1-3颅脑轴位扫描定位方法3.矢状位(图1-3):轴位图像上定位矢状位,平行于中线,冠状位上调整上下范围。
如需要扫描海马,使扫描线垂直于颞叶。
第二节Siemens MR 颈椎扫描流程患者摆位:1.确认患者头部和颈部所有佩戴物品去除,颈椎区域无膏药,女性患者需脱去内衣。
磁共振操作流程
![磁共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850e7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f.png)
磁共振操作流程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图像。
磁共振成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监测和研究领域。
下面将介绍磁共振操作的基本流程。
1. 患者准备。
在进行磁共振成像之前,患者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需要脱掉金属饰品和服装,因为磁共振成像是基于磁场原理的,金属物品会对成像结果产生干扰。
其次,患者需要填写相关的问卷和同意书,以确保能够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检查。
2. 安置患者。
患者准备就绪后,医护人员会将患者安置在磁共振成像设备中。
在安置过程中,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患者的身体部位能够被准确成像。
3. 参数设置。
在安置患者之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相关的参数设置。
这些参数包括成像部位、扫描方式、扫描层数等。
通过合理设置这些参数,可以获得清晰的成像结果。
4. 扫描过程。
一切准备就绪后,医生会启动磁共振成像设备进行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身体稳定,并且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呼吸调节。
整个扫描过程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扫描部位和扫描方式。
5. 结果分析。
扫描完成后,医生会对成像结果进行分析。
医生会根据成像结果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还会将成像结果与患者的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6. 结束和离开。
整个磁共振操作流程完成后,患者可以离开磁共振室。
在离开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以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总结。
磁共振操作流程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密切配合。
通过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可以获得准确的成像结果,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患者在接受磁共振检查时也需要配合医生的要求,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读者对磁共振操作流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惠普磁共振常规扫描流程介绍
![惠普磁共振常规扫描流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25e43c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6.png)
惠普磁共振常规扫描流程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惠普磁共振(MRI)常规扫描的流程并提供相关的操作指南。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常用于对人体内部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
准备工作在进行MRI扫描前,需要准备以下工作: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品,如饰品、钥匙等,并更换医用服装。
特别是对于存在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或其他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需要提前告知医生。
2. 设备准备:确保MRI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并做好必要的校准工作。
同时,确保设备周围环境安全,无磁性物品或其他干扰物。
扫描流程以下为惠普MRI扫描的常规流程:1. 患者定位:将患者放置在MRI设备的扫描床上,并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支撑装置以保持患者舒适和稳定。
2. 参数设置:通过控制台设置扫描参数,如扫描时间、解析度和扫描范围。
根据医生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扫描序列和协议。
3. 图像获取:启动扫描程序,设备将开始收集图像数据。
患者需要尽量保持静止,以确保图像质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4. 数据处理: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重建,生成高质量的图像。
5. 结果分析:医生将对生成的图像进行解读和分析,以获取相关的诊断信息。
他们可能使用配套的辅助工具和测量功能来帮助病情评估。
6. 报告编写:医生将基于对图像的分析和诊断结果编写相关的病历报告,记录所得的结论和建议。
7. 结束和清理:完成扫描后,将患者从设备上取下并协助患者离开扫描区域。
同时,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清理和维护。
请注意,上述流程仅为常规扫描流程的一般描述。
具体流程可能因不同设备型号、扫描部位和临床需求而有所差异。
在执行MRI 扫描时,始终根据设备和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确保安全和准确性。
以上为惠普磁共振常规扫描流程的简要介绍,请参考使用。
磁共振检查流程
![磁共振检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347c20a52d380eb62946d40.png)
磁共振检查规范化流程
1、病人交检查预约单,工作人员核对检查确认单。
2、工作人员和病人沟通,告知检查注意事项,争取病人配合
3、安排合适机器让病人等待检查。
4、叫号后,应由病人自报姓名或出示手环,以核对病人基本信息,技师问询病史,明确临床检查目的。
5、工作人员带病人进入检查室,按各部位的检查要求,选择合适的线圈并将靶器官中心与所选线圈中心对齐,摆好体位。
同时训练病人呼吸方式以配合检查。
6、技师常规使用激光条码枪扫描申请单条码输入检查号,尽量避免手动输入,以杜绝病人信息输入错误,同时再次查对纸质申请单与机器内病人的电子信息是否一致。
7、选用最优的检查序列进行扫描。
8、扫描结束后,依据最大限度显示病灶的原则,及时排版打印胶片至一体化自助打印机,并在申请单上签名并注明检查机器编号。
9、扫描完毕,工作人员站在病人下床侧将其安全送出检查室。
10、给病人取报告的凭证,并告知取报告时间,地点。
11、当班技师将所有病人图像上传至PACS,并形成交接制度。
MR操作规程
![MR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5539dc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3.png)
MR操作规程标题:MR操作规程引言概述:MR(磁共振)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其操作规程对于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MR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点。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患者信息:在进行MR检查之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1.2 安全检查:确保患者没有任何金属物品携带,如金属假牙、心脏起搏器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造成安全隐患。
1.3 询问患者病史:医务人员需要询问患者是否有任何禁忌症,如患有心脏病、植入金属假体等,以便调整检查方案。
二、操作流程2.1 让患者脱掉金属物品:在进入MR室前,患者需要脱掉所有金属物品,包括饰品、手表等。
2.2 安置患者:医务人员需要将患者安置在MR检查床上,并确保患者舒适,并固定好头部位置。
2.3 启动设备:医务人员需要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启动MR设备,调整扫描参数,开始检查。
三、检查过程3.1 协助患者保持静止: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不动,以确保影像质量。
3.2 保持通讯畅通: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保持通讯畅通,询问患者是否感到不适或需要帮助。
3.3 监测患者状态:医务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等,确保患者安全。
四、结束操作4.1 完成检查:当检查结束时,医务人员需要停止设备,将患者从MR检查床上移开。
4.2 告知患者结果:医务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检查结果,如有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4.3 清洁设备:医务人员需要清洁MR设备,确保下一位患者的检查环境干净卫生。
五、注意事项5.1 遵守操作规程: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MR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2 定期维护设备:MR设备需要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5.3 持续学习更新知识:医务人员需要持续学习最新的MR技术和操作规程,提升专业水平。
结语:MR操作规程对于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规程,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
仪器操作流程磁共振成像仪的扫描程序
![仪器操作流程磁共振成像仪的扫描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5766f90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9.png)
仪器操作流程磁共振成像仪的扫描程序仪器操作流程:磁共振成像仪的扫描程序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成像技术,用于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组织的高分辨率图像。
为了获得准确而清晰的MRI图像,需要进行仔细的仪器操作和正确的扫描程序。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磁共振成像仪的操作步骤和主要扫描程序。
一、仪器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MRI扫描之前,应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并处于安全状态。
首先检查仪器的电源和连接,确保连接牢固稳定。
然后,进行系统自检,包括校准和保养。
最后,检查扫描室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确保没有任何具有磁性的物品或设备进入。
只有完成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开始MRI扫描。
2. 预扫描调节在开始正式扫描之前,需要进行一次预扫描调节,以确保仪器的性能和图像质量。
这通常包括调整扫描仪的参数、校正扫描仪的几何失真等操作。
通过预扫描调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为后续的扫描程序做好准备。
3. 患者准备患者在进入MRI扫描仪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说明,以帮助他们放松并配合扫描。
然后,患者需要除去身上的任何金属物品,包括首饰、手表、手机等。
患者还需要更换医院提供的特殊服装,以避免任何干扰扫描过程的物质。
4. 扫描姿势设置根据需要扫描的部位和目的,医务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调整身体姿势和位置。
有时还需要使用特殊的固定装置,以保持患者在扫描过程中的稳定性。
正确的姿势设置对于获得准确的图像和避免图像失真至关重要。
5. 扫描程序选择根据需要扫描的部位和疾病类型,医务人员选择合适的扫描程序。
常见的MRI扫描程序包括T1加权、T2加权、增强扫描等。
各种扫描程序有不同的参数设置和扫描时间,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最适合的扫描程序。
二、主要扫描程序1. T1加权T1加权是MRI中最基本的扫描程序之一,用于显示组织的解剖结构。
在T1加权图像中,脂肪组织呈现为亮信号,而水分和其他组织则呈现为暗信号。
磁共振日常操作流程注意哪些事项
![磁共振日常操作流程注意哪些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c403c4d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9.png)
磁共振日常操作流程注意哪些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磁共振日常操作流程中的注意事项详解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创、无痛且无辐射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它能提供人体内部结构的详细图像。
核磁共振操作流程
![核磁共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d3edf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4.png)
核磁共振操作流程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利用磁共振现象获取人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影像,对疾病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正确地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操作流程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核磁共振操作流程。
1. 患者准备。
在进行核磁共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需要脱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包括手表、耳环、项链等。
因为核磁共振仪器会产生强磁场,金属物品会对成像产生干扰。
其次,患者需要填写相关的问卷,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病史,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诊断。
2. 定位。
患者准备完成后,医生会将患者放置在核磁共振仪器的扫描床上,并进行身体定位。
定位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成像的准确性,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扫描部位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
3. 参数设置。
在进行核磁共振成像之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扫描部位设置合适的成像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扫描序列、扫描平面、扫描厚度等,不同的病情和部位需要不同的参数设置,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4. 成像过程。
当参数设置完成后,医生会开始进行核磁共振成像。
在成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身体稳定,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成像效果。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扫描部位进行相应的成像,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
5. 结果解读。
成像完成后,医生会对影像进行解读,并给出相应的诊断意见。
医生需要根据成像结果和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给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总结。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获得清晰的影像和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在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时,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医生需要进行合理的定位和参数设置,成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身体稳定,最终医生需要对影像进行准确的解读,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希望本文对核磁共振操作流程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核磁共振基本操作流程
![核磁共振基本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83f944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a.png)
核磁共振基本操作流程:1.病人于门诊或住院病房开具检查单;
2.提交检查预约单于核磁登记处,并由工作人员核对检查单;
3.由工作人员告知病人检查注意事项,明确有无进行核磁共振禁忌证,并争取病人配合;
4.检查技师核对病人基本信息,配合技师问询病史,明确临床检查目的;
5.工作人员带病人进入检查室,按各部位的检查要求,脱掉外套,摘掉首饰等影响检查结果的物品,于被安排的机器处等待检查;
6.告知将开始检查后,配合摆好体位及按照要求调整呼吸方式以配合检查;
7.检查完毕后,工作人员站在病人的下床侧,将其安全送出检查室;拿取。
MRI扫描规范——MRI常规扫描方案
![MRI扫描规范——MRI常规扫描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976e1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5.png)
MRI扫描规范——MRI常规扫描方案一.颅脑半球MRI检查常规常规序列1. 横断面 T1WI2. 横断面 T2WI3. 矢状面 T1WI4. 横断面 DWI层厚:8mm,层间距:2mm。
细小病灶或桥小脑角检查可适当减少层厚层间距。
鉴别脑室内/周围高信号病灶(如多发性硬化、脑室旁梗塞灶)以及与脑脊液信号难于鉴别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肿瘤及肿瘤周围水肿等可加扫T2FLAIR。
增强扫描需横、矢、冠三面T1WI,必要时脂肪抑制。
二. 鞍区MRI检查常规常规序列1. 矢状面 T1WI2. 冠状面 T1WI3. 冠状面常规增强扫描1. 动态增强扫描(FSE)T1+C2. 常规T1WI+C 冠状面3. 必要时加做T1WI+C 矢状面扫描层厚:2.5 mm,层间距:0.5mm。
三.眼眶MRI检查常规常规序列1. 横断面T1WI2. 横断面T2WI,加脂肪抑制3. 冠状面 T1WI,加脂肪抑制4. 横断面 DWI5. T2WI不压脂通过球后脂肪的高信号映衬可以更好的显示眼肌形态和视神经,必要时可加扫。
需观察视神经管内段及眼上肌群、下直肌加扫斜矢状位(分别与左、右视神经平行)层厚:4mm层间距:0.5mm如需增强扫描与平扫T1WI相同。
四.内耳MRI检查常规常规序列1. T2WI 横断面2. T2WI 冠状面颞骨扫描可加T1WI层厚:1.5-2mm 层间距:0-0.5mm内耳水成像用 3D-FIESTA ,图像重组:MIP MPR 五.鼻咽部MRI检查常规常规序列1. 横断面T1WI2. 横断面T2WI3. 冠状面T1WI 脂肪抑制4. 横断面DWI层厚:4mm 层间距:1mm如需增强与平扫T1WI相同,需加脂肪抑制。
注:鼻及鼻旁窦、腮腺MRI扫描亦可套用鼻咽部扫描常规六.喉部及颈部软组织MRI检查常规常规序列1. 横断面T1WI2. 横断面T2WI 加脂肪抑制和(或)不加3. 矢状面/冠状面T1WI4. 横断面DWI层厚:4mm层间距:1mm1. 增强程序与平扫T1WI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需加脂肪抑制。
罗氏磁共振常规扫描流程介绍
![罗氏磁共振常规扫描流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eb3f2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a.png)
罗氏磁共振常规扫描流程介绍罗氏磁共振(Roche Magnetic Resonance)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本文档将介绍罗氏磁共振常规扫描的流程和步骤。
扫描准备在进行罗氏磁共振扫描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扫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脱去金属物品,如首饰、手表等,避免对磁共振设备产生干扰。
同时,患者应服从医生的进食和服药指导。
2. 仪器准备:技术人员需要确保磁共振设备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检查。
3. 安全检查:在患者进入扫描室之前,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可能的安全风险。
扫描过程一旦准备工作完成,可以开始进行罗氏磁共振常规扫描流程。
1. 患者安置:患者将躺下或坐下,并按照技术人员的指示放置好姿势。
2. 设备调节:技术人员将调整磁共振设备的位置和参数,以获取最佳的扫描效果。
3. 图像获取:磁共振设备会通过电磁波和磁场产生图像。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并呼吸平稳,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度。
4. 数据记录:扫描过程中,磁共振设备将自动记录和保存图像数据。
5. 结束扫描:一旦扫描完成,技术人员会通知患者结束扫描,并将其从设备中取出。
扫描结果罗氏磁共振常规扫描的结果将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分析和解读。
1. 报告生成:医生会根据扫描结果生成详细的报告,包括图像和对异常情况的描述。
2. 诊断和治疗:基于扫描结果,医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3. 结果解释:医生会向患者解释扫描结果,并回答相关问题。
总结罗氏磁共振常规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生成详细的图像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扫描前的准备工作和扫描过程中的配合是确保扫描质量的关键。
最终的扫描结果将由医生进行解读和解释,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请注意,本文档仅提供罗氏磁共振常规扫描的介绍,并不涉及具体的法律问题和法律咨询。
如需了解更多有关法律事宜,请参考相关法律文献或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磁共振流程
![磁共振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8ac9f1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7.png)
磁共振流程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无创的、无放射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身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MRI 基于核磁共振现象,通过对人体组织中水分子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生成高清晰度的图像。
一、MRI前准备1.患者禁食MRI检查前通常需要患者禁食,以避免胃肠道内残留物对图像造成影响。
具体禁食时间根据不同检查部位和医院标准而定。
2.穿戴合适的服装MRI检查时需要脱掉金属物品,如首饰、手表等。
患者应穿戴宽松舒适、无金属装饰的衣服。
3.了解自己身体情况患者在进行MRI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有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等医疗器械或者手术史。
这些情况可能会影响MRI检查结果或安全性。
二、进入扫描室1.填写相关信息进入扫描室后,患者需要填写相关信息表格,包括个人信息、病史、药物使用等。
2.更衣患者需要更衣,穿上医院提供的MRI专用服装。
这种服装没有金属配件,可以避免对图像产生影响。
3.安全检查MRI扫描机器产生强磁场,可能对身体内的金属物品产生影响。
因此,患者需要接受安全检查,确保身体内没有金属物品。
如果有心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则需要经过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进行MRI检查。
三、进行MRI扫描1.调整位置MRI扫描时需要躺在特制的床上,并将身体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上。
医生会根据不同检查部位调整床位高度和角度。
2.固定头部头部是MRI扫描中最容易移动的部位之一,因此需要用特制的固定头架将头部固定住。
这样可以保证扫描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
3.注射造影剂(如有需要)某些情况下,为了增强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医生会在扫描前向患者注射一种叫做“造影剂”的特殊药物。
这种药物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身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4.进入扫描仪当患者准备好后,床会被推入MRI扫描仪中。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不动,以确保图像质量。
5.进行扫描MRI扫描过程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具体时间根据检查部位和医院标准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常规扫描流程介绍目录1.第一节 Siemens MR颅脑扫描流程2.第二节Siemens MR 颈椎扫描流程3.第三节Siemens MR 胸椎扫描流程4.第四节Siemens MR 腰椎扫描流程5.第五节Siemens MR 上腹部扫描流程6.第六节Siemens MR男性盆腔扫描流程7.第七节Siemens MR 女性盆腔扫描流程8.第八节Siemens MR 膝关节扫描流程9.第九节Siemens MR 髋关节扫描流程10.第十节Siemens MR肩关节扫描流程第一节Siemens MR 颅脑扫描流程一、患者摆位1.头部扫描请配戴耳塞及耳机,保护听力。
2.摆位时,患者肩部贴近头颈联合线圈下方,左右居中,头部两侧使用海绵垫固定。
3.定位时,提醒患者闭眼保护视力,激光定位十字线位于患者眉心。
二、扫描推荐方案颅脑常规平扫推荐扫描方案1 .localizer2. t2_tse_tra / t2_blade_tse_tra3. t1_tse_tra / t1_tirm_tra_dark-fluid / t1_flash-2d_tra4. t2_tirm_tra_dark-fluid5. ep2d_3scan_trace_tra6. t2_tse_sag / t1_tse_sag三、颅脑常规扫描定位方法图1-1颅脑轴位扫描定位方法1. 轴位(图1-1):矢状位图像上定位轴位像,扫描线平行于胼胝体前后缘连线。
冠状位定位像调整角度使之左右对称,轴位定位像上通过按住键盘上Ctrl键,可旋转角度。
图1-2颅脑轴位扫描定位方法2. 冠状位(图1-2):矢状位图像上定位冠状位,根据扫描目的调整角度,如常规扫描,扫描线平行于脑干;图1-3颅脑轴位扫描定位方法3.矢状位(图1-3):轴位图像上定位矢状位,平行于中线,冠状位上调整上下范围。
如需要扫描海马,使扫描线垂直于颞叶。
第二节Siemens MR 颈椎扫描流程患者摆位:1.确认患者头部和颈部所有佩戴物品去除,颈椎区域无膏药,女性患者需脱去内衣。
2. 摆位时,患者肩部贴近头颈联合线圈下方,左右居中,颈椎两侧使用海绵垫固定。
3.定位时激光定位十字线位于患者下颌。
4. 请配戴耳塞及耳机,保护听力。
颈椎常规平扫推荐扫描方案1 .localizer2. t2_tse_sag3. t1_tse_sag / t1_tirm_sag_dark-fluid4. t2_tirm_sag / t2_tse_dixon_sag5. t2_tse_tra / t2_me2d_tra颈椎常规扫描定位方法矢状位:矢状位图像上定位(平面内定位)时,扫描fov中心置于C3/C4椎间盘后缘。
冠状位定位像调整角度使扫描层面平行于颈椎椎体或脊髓的走形,尽量保证扫描中间层在正中矢状位。
横断位:横断位扫描分椎间盘扫描和连续扫描,椎间盘扫描适用于间盘突出或退行性变引起的颈椎病,连续扫描适用于椎体和脊髓内病变。
椎间盘扫描:在扫描完成的t2_tse_sag图像上定位,每组间盘定位平行于间盘走向,中心置于椎体后缘(注意黄韧带增厚向前压迫硬膜囊时也需要按间盘扫描定位)。
在椎体前方加一条饱和带减少生理性伪影。
每组间盘角度及中心调整好后在t2_tse_sag图像上点右键,选择deselect all,反向选择所有层组,再点右键,选择perpendicular垂直,所有扫描层组在冠状位定位像上自动垂直于脊柱走向。
连续扫描:推荐在扫描得到的t2_tirm_sag / t2_tse_dixon_sag图像上定位,确定病变的位置,扫描层组需包括病变的上界和下界,中心置于病变区域椎体后缘,调整角度使扫描层组尽量垂直于病变区域脊髓走形。
在椎体前方加一条饱和带减少生理性伪影。
在t2_tirm_sag /t2_tse_dixon_sag图像上点右键,选择perpendicular垂直,扫描层组在冠状位定位像上自动垂直于脊柱走向。
冠状位:在扫描所得的t2矢状位上定位,确定病变的位置,以病变中心为fov中心,扫描层组平行于脊髓长轴,注意前后范围应将病灶全部包括在内,髓外病变较大时可适当增加层数、层厚或层间距。
第三节Siemens MR 胸椎扫描流程患者摆位:1.确认患者颈部和后背区域无膏药、无佩饰,女性患者需脱去内衣。
2. 摆位时,患者肩部贴近头颈联合线圈下方,左右居中,颈椎两侧使用海绵垫固定。
3.可以不使用头颈联合线圈前面部分。
4.定位时激光定位十字线位于患者下颌(按颈椎定位)。
5. 请配戴耳塞及耳机,保护听力。
胸椎常规平扫推荐扫描方案1 .I_localizer2.II_localizer_F 220mm3. t2_tse_sag4. t1_tse_sag / t1_tirm_sag_dark-fluid5. t2_tirm_sag / t2_tse_dixon_sag6. t2_tse_tra胸椎常规扫描定位方法矢状位:矢状位定位时需要先扫描颈椎定位像,颈椎定位像扫描完成以后会自动进床220mm,扫描胸椎定位像,在browser里同时选中颈椎和胸椎定位像,挑选所有的矢状位定位像,装载到composing拼接软件中,将颈椎和胸椎矢状位定位像拼接,点击最上方菜单栏里patient,在下拉里选择save all as保存拼接好的矢状位定位像,再将拼接好矢状位定位像从browser里装载到第一个定位框内,将扫描所得的胸椎冠状位定位像装载到第二和第三个定位框。
开始定位,在矢状位图像上定位(平面内定位)时,扫描fov上界包括C7椎体的一大半,fov中心置于椎体后缘,调整饱和带位置和角度,最大程度饱和胸部组织,但需注意不要放在fov之内的椎体上。
冠状位定位像调整角度使扫描层面平行于胸椎椎体或脊髓的走形,尽量保证扫描中间层在正中矢状位。
冠状位:在扫描所得的t2矢状位上定位,确定病变的位置,以病变中心为fov中心,扫描层组平行于脊髓长轴,注意前后范围应将病灶全部包括在内,髓外病变较大时可适当增加层数、层厚或层间距。
横断位:在扫描得到的t2_tse_sag或t2_tirm_sag / t2_tse_dixon_sag图像上定位,确定病变的位置,扫描层组需包括病变的上界和下界,中心置于病变区域椎体后缘,调整角度使扫描层组尽量垂直于病变区域脊髓走形。
在椎体前方加一条饱和带减少血管搏动伪影和呼吸伪影。
在矢状位图像上点右键,选择perpendicular垂直,扫描层组在冠状位定位像上自动垂直于脊柱走向。
第四节Siemens MR 腰椎扫描流程患者摆位:1.确认患者后背及腰骶部无膏药,无金属佩饰,女性患者需脱去内衣。
2.常规采用头先进仰卧位,让患者躺在扫描床中间,并尽量保证人体长轴平行于磁体长轴。
3.定位时激光定位十字线位于患者髂前上棘处。
4. 请配戴耳塞及耳机,保护听力。
腰椎常规平扫推荐扫描方案1 .localizer2. t2_tse_sag3. t1_tse_sag / t1_tirm_sag_dark-fluid4.t2_sfs_sag / t2_tirm_sag / t2_tse_dixon_sag5. t2_tse_tra_msma腰椎常规扫描定位方法矢状位:矢状位图像上定位(平面内定位)时,扫描fov中心置于L3/L4椎间盘后缘。
冠状位定位像调整角度使扫描层面平行于腰椎椎体或脊髓的走形,尽量保证扫描中间层在正中矢状位。
横断位:横断位扫描分椎间盘扫描和连续扫描,椎间盘扫描适用于间盘突出或退行性变引起的腰椎病,连续扫描适用于椎体和椎管内病变。
椎间盘扫描:在扫描完成的t2_tse_sag图像上定位,每组间盘定位平行于间盘走向,中心置于椎体后缘(注意黄韧带增厚向前压迫硬膜囊时也需要按间盘扫描定位)。
在椎体前方加一条饱和带减少血管搏动及肠道蠕动伪影。
每组间盘角度及中心调整好后在t2_tse_sag图像上点右键,选择deselect all,反向选择所有层组,再点右键,选择perpendicular垂直,所有扫描层组在冠状位定位像上自动垂直于脊柱走向。
连续扫描:推荐在扫描得到的t2_tse_fs_sag / t2_tirm_sag / t2_tse_dixon_sag图像上定位,确定病变的位置,扫描层组需包括病变的上界和下界,中心置于病变区域椎体后缘,调整角度使扫描层组尽量垂直于病变区域脊髓走形。
在椎体前方加一条饱和带减少生理性伪影。
在t2_tse_sfs_sag / t2_tirm_sag / t2_tse_dixon_sag图像上点右键,选择perpendicular垂直,扫描层组在冠状位定位像上自动垂直于脊柱走向。
冠状位:在扫描所得的t2矢状位上定位,确定病变的位置,以病变中心为fov中心,扫描层组平行于脊髓长轴,注意前后范围应将病灶全部包括在内,病变较大时可以适当增加层数、层厚或层间距。
第五节Siemens MR 上腹部扫描流程患者准备患者应于接受检查前获悉磁共振检查的目的及检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一般检查前至少禁止食水摄入4小时以上。
磁共振检查的普通准备也适用于腹部,如问病史、更换检查服、去除金属物品、听力保护、宣教等。
腹部检查过程中部分需要患者呼气末屏气,以保持膈肌位置相对恒定,保证每次屏气时器官位置的一致性。
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多次屏气,在检查开始前应做好解释工作,以保证患者在长时间扫描过程中与医师、技师良好配合。
需要行增强检查者需告知潜在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
患者应无磁共振检查禁忌症,如起搏器置入、体内铁磁性物体置入、幽闭恐惧症等。
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无交流障碍。
如患者需增强检查,条件允许时,以先打好静脉留置针为宜。
患者摆位在进行扫描摆位前,先核对和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和年龄等),出于射频能量监控的目的,需要输入身高体重。
扫描前患者身体内外不能有任何金属物品,建议换专用检查衣服。
头先进,头可位于头线圈下半部分或头垫内;身体平卧于检查床正中;如需要的话,先将呼吸垫固定好;线圈选用Body表面线圈,覆盖于体表,线圈中心对准患者剑突,使用body 线圈时应注意按照上图所示方向摆放,以确保连接线缆未接触到病人的头部。
注意线圈线缆勿打折,插好线圈并确认系统已识别线圈信息;使用固定带固定好线圈,线圈松紧应适度,以能较好的固定患者又不妨碍其呼吸为宜;进行必要的屏气和呼吸训练;进床,激光灯定位并送入磁场中心,再次确认患者的舒适安全后开始检查。
平扫及增强推荐扫描方案平扫序列1. localizer2. t2_haste_cor3. t2_blade_fs_tra_trig/t2_haste_tra4. t1_vibe_dixon_tra_bh/t1_vibe_opp-in_tra_bh5. ep2d_diff_b50-8006. 胰胆管水成像MRCP增强序列t1_vibe_dixon_tra_bh_dynamic上腹部常规扫描定位方法冠状位:在横轴位定位像上把肝脏前后包括在内,冠状位定位像上确定上下范围,中心放到第一肝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