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1978至今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1978至今
1978至今
新局面的全面打开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1982年9月1日至11日,十二大召开,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4、整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整党:1983年10月,召开十二届二中全会,开始全面整党。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 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温饱、小康、富裕)
(3)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
至今
发展的新阶段
(十四大至十五大1992年至1997年)
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 内容、意义 (2)1992年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978至今)
伟大转 折
改革开放与现 代化建设
发展的新阶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成就与 启示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1978至今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现及改代革化开放建起步设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大前)
1、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
(2)中美关系: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3)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提出,
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加紧现代化建设是中国 人民长期奋斗的三件事。 (4)祖国统一大业稳步推进: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 平统一的九项方针改政革开策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知识分享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知识分享
改 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 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 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 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 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 开放的序幕。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 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 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 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我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 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 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 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科学发展观,其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小康社会是一个坚持社会主 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 义道路、不断实现社会主义 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本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 高的社会发展阶段。邓小平 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 有一个重要的思想,这就是" 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 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 大战略思想。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十七 康他社说会:形"我成们不社了会"主。义原制因度何是在?大一对个科重学要发历展史观贡作献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共同 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 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 小康社会。"他的意思是说, 在小康社会,从人均国民收 入来讲生活并不富裕,但由 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 民收入分配是使所有的人都 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 有太穷的人。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纲对比表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纲对比表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纲对比表部分章节2012年2013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命题考查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改为“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只是语言表述的变化,不影响对知识点的掌握。

本章以选择题为主。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此章内容无变化,本章是重点章节,需要重点从宏观上把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的过程、结果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2.洋务运动的兴衰洋务事业的兴办2.洋务运动的兴衰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本章无变化,本章内容虽然是重点章节,但是2010年已经在本章命制分析题,2011年又出了多选题,2012考生要注意对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复习,建议考生主要从选择题的角度掌握本章内容,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武昌起义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武昌起义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本章无变化,复习本章时重点把握四个问题: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义、国共第一次合作。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 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 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 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会提出要努力建设高 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 改革开放的发端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改革开放的起步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在徘徊中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1、在徘徊中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 彻底纠正“文革”错误的要求和愿望遇到严重阻 碍。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 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实现历史性的 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 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 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决定》的作出和实施,使经济体制改革以 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在一些地方取得重要 进展。
3、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 结论。
决议的起草和通过表明,中国共产 党是在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 克思主义政党,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 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2.关于真理标砖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 员文章,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 点,正确地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 验。文章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在 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 引起了全社会的注意。 通过这场讨论,打破了多年来束缚人们的教 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促进了全党 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恢复了马克思主 义实时求是的思想作风,为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在徘徊中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背景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干部 和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和 政策,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中国从危难 中重新奋起。吗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 新月异。国内外大势要求中国共产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 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造成了党和国家的
伟大的历史转折与 改革开放的起步
40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从此中 国的面貌焕然-新,世界的面貌也为之一变。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 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 源,书写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 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 的壮丽史诗,推动了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进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海杉达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海杉达学院

上海杉达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400002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全校各本科专业一、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该课程共计36学时,修完本课程并达到考试合格标准可获得规定的2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发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课程的任务:(1)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从而充分地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意识,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包括先进分子和普通大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3)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的环境,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体会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4)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开展有关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精编文档]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精编文档]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地批判了“两
个凡是”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充分肯定了必须 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为党的指导工作。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正确地分析国际国内形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 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领导全国人民完成拨乱反正、百废 待兴的开放的起步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如何把当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经过深入热烈的讨论,全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华国锋于11月10日在中央工作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会议的三项议程 是:
一、讨论如何进一步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尽快把农业 生产搞上去的问题,讨论《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两个文件。
二、商定1979、1980两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 三、讨论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
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 口号,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决定从1979年 起把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解决了党自1957年以来未能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这是党的政治 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审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意义
结束了徘徊局面; 开始了拨乱反正; 形成了领导核心; 进入了新的时期。
建筑精选课件
2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伟大转折
四项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5)
8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建筑精选课件
9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建筑精选课件
10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二、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建筑精选课件
11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二、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三、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
1、伟大转折
真理标凡准是毛主“《两席实个的践凡指是是示检”,验的我真错们理误都的始唯终一不标渝准地》遵(1循97。8.5)
时间——1978.12.18-22
三中全会
贡献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 重新确立思想、政治、组织路线; 恢复民主集中制传统;
发展生产和文明素质 开辟了中国特色提社高会效主率义和道社路会公平 形成了中国特色独社立会自主主义和理参论与体竞系争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项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5) 城市 引进外资
评毛泽东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个人——功大于过
定义
思想 内容
灵魂
•谢谢观看
平反冤假错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 加快了平反的步伐。
1980年2月召开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彻底为刘少奇平反,此后又平 反了大量的冤案。
为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改革开放和开创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奠定必需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调整国民经济
党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等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是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探索
农业改革期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了探索。逐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 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和要求,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2、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两大问题: (1)“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2)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未解决 确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早在1962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猫论”; “文化大革命”结束初期,党内有人反对实行承包; 1978年,安徽、四川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省委的支持下,开始探索包产等农业生产
三中全会
时间——1978.12.18-22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解读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解读

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作为我国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 行了全面的思考和艰难的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 科学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 理论是他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 善和发展,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 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 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实行对外开放是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 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 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的实施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这是邓小平对于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和远见 卓识。根据这一时代特点和我们国家的根本 利益,邓小平对我国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制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战略,为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对外关系。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 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突出贡献,是 系统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理论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 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 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978至今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978至今

3、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刘少奇,1982基本平反 (2)邓小平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 的根本前提。(简答、多选)
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郑重作出第二个历史决议(论述)
3、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在北京召开
• 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 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 对改革开放历程和经验的总结:改革三十年取得成绩的根 本原因在于: (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整党:1983年10月,召开十二届二中全会,开始全面整党。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
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5、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十三大)
十三大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在北京举行,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概括了中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的基本路线。(09.1单选/10.1单选) (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党的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978至今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伟大转成就与启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的全面展开发展的新阶段现代化建设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及改革开放起步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大前1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

改革开放的起步(最新教材)

改革开放的起步(最新教材)
内生活物资的匮乏,使各种票证仍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在一家汽车公司,他了解到这里每个工人每年能
生产94辆汽车,而我国最先进的汽现车代制化造厂水,平每低个工人每年只能生产1辆汽车,
在观看自动化程度先进的机器人焊接生产线时候,邓小平感慨说“我懂得了什么 是现代化”
内容
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确认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 划的商品经济”
意义 我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 性一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开展
2019/12/27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如何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19/12/27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1978年12月
内容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 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 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 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时间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完成三个转变
意义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新时期的遵 义会议”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开放的推进
(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2、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先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最终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人民公社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首创 安徽小岗村 中央连续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该制度
进行肯定,并在政策上积极引导。
意义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人均有很大提高。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地批判了“两个
凡是”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充分肯定了必须完 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 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为党的指导工作。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正确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
(单击屏幕播放)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 改革开放的起步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正确地指出任何 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文章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 践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在根本理论上否定了 “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引起了全社会的注意。 通过这场讨论,打破了多年来束缚人们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 精神枷锁,促进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恢复了马克思 主义实时求是的思想作风,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 条件。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
党规党法,反对突出个人,加强集体领导。审查并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 重大冤假错案,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薄一波等 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肯定了他们对党和人民的贡献。
◆ 全会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强调实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华国锋于11月10日在中央工作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会议的三项议程 是:
一、讨论如何进一步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尽快把农业生 产搞上去的问题,讨论《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两个文件。

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转折

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转折

海南岛
1.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海南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 D.西部的开发
2、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 特区,其中有一个是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 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
A、广州 B、厦门 C、福州 D、深圳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
2.基本内容:P52
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重心转移:策: 实行改革开放
4)形成领导集体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3.意义:P52
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一).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
1.原因 2.经过: 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
废除人民公社制
含义: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将土地长 期承包给农民各家各户使用(“包干到 户”、“包产到户”),由集体经营变成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自己的 话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改革是立国之本 开放是强国之路
1986年1月6日,邓小平再一次成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文革十年动乱
社会主义建设 探索中曲折发
展的十年
1978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
1966
1976
1840年
1949年 1956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从1979年11月起,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 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讨论和修改,1981 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这个决议。
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 成。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此,经过3年多的时间,中国的面貌大为 改变。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 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保障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的自主权,发 挥其主动性。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 了包产到户这种形式,指出它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3、对外政策的调整
1978年8月12日,中日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 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发 展到一个新起点。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 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实现了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 这些外交成就,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 部条件。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 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
▽决议还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 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三、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 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 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 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 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根据新的国际局势,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的讲话中做出一个重要判断:“如果反霸权主义斗争搞得好,可以 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他还提出:“我们 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 代化。”这为中国适时调整外交战略提出了重要的思路。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如何把当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经过深入热烈的讨论,全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
党规党法,反对突出个人,加强集体领导。审查并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 重大冤假错案,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薄一波等 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肯定了他们对党和人民的贡献。
◆ 全会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强调实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 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决定从1979年起把 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解决 了党自1957年以来未能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这是党的政治路 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毛
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和理论家。
▽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
线、独立自主)作了概括,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 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单击屏幕播放)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 改革开放的起步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正确地指出任何 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文章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 践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在根本理论上否定了 “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引起了全社会的注意。 通过这场讨论,打破了多年来束缚人们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 精神枷锁,促进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恢复了马克思 主义实时求是的思想作风,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 条件。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为了结束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重新确立党的正确路线,中共中 央决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了统一思想,为全会的召开作充分的 准备,在此之前中共中央于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先召开了 中央工作会议。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 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领导全国人民完成拨乱反正、百废 待兴的艰巨任务。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了解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背景,认识这场大讨论对于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冲破“两个凡 是”的束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意义;
行民主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全会还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和改革开 放的重大方针。全会指出了经济改革的方向和任务,要求在自力更生的基 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这是党“对内搞活,对外 开放”全面改革方针的开端。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1、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2、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3、对外政策的调整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华国锋于11月10日在中央工作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会议的三项议程 是:
一、讨论如何进一步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尽快把农业生 产搞上去的问题,讨论《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两个文件。
二、商定1979、1980两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 三、讨论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地批判了“两个
凡是”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充分肯定了必须完 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 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为党的指导工作。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正确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观看相关音像资料,能够从中提取有关伟大历史转折的知 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和条理化;
2. 在小组交流讨论中,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有关伟大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起步的看法与 观点,并能够对他人的意见进行评估和借鉴。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阅读,增强对转折时期与改革开放起步的认识;
2. 深刻认识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懂得它是建国以来我国 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
3. 认识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和中共中央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 4. 掌握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
主要内容,懂得这个历史决议的作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 利完成; 5. 了解这一时期,党为全面打开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所作的努力及成效。
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开始了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体制 的改革和建设。逐步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推进干部 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工 作,省、县两级人代会增设常设机构,县级和县级以下人民代表普遍实 行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制度。恢复、制订和施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 加强了司法、检察和公安机关的工作。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针对1977年至1978年这两年中出现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 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 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会议强调,经济建设 必须从国情出发,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经过论证,讲求实效,使发展生产同改善生活紧密结合;必须在独立自 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这些在科 学地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保证了国民经 济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初步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这一时期在中国当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单击屏幕播放)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