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持续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持续改进的意义

质量改进有很高的投资收益率;

可以促进新产品开发,改进产品性能,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

通过对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和技术力量,充分挖掘组织的潜力;

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出现,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

通过提高产品的适应性,从而提高组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有利于发挥各部门的质量职能,提高工作质量,为产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质量改进的组织

质量改进的组织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整体的角度为改进项目调动资源,这是管理层,即质量管理委员会。二是为了具体地开展工作项目,这是实施层,即质量改进团队或称质量改进小组。质量改进的基本途径

企业跨部门人员参加的突破性改进;

由企业各部门内部人员对现有过程进行渐进的持续改进活动。

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

任何一个质量改进活动都要遵循的基本过程是PDCA(由W alter Shewhart提出)循环过程。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一个也不能少,大环套小环不断上升的循环。

质量改进的步骤

质量改进的步骤本身就是一个PDCA循环,可分为七个步骤完成

1. 明确问题:组织需要改进的问题会很多,经常提到的不外乎是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激励、环境六方面。选题时通常也围绕这六方面来选,如降低不合格率、降低成本、保证交货期等。

活动内容: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比其它问题重要;

问题的背景是什么,到目前为止的情况是怎样的;

将不尽人意的结果用具体的语言表现出来,有什么损失,并具体说明希望改进到什么程度;

选定题目和目标值如果有必要,将子题目也决定下来;

正式选定任务负责人,若是小组就确定组长和组员;

对改进活动的费用做出预算;

拟定改进活动的时间表。

2. 掌握现状:质量改进课题确定后,就要了解把握当前问题的现状。

活动内容:

抓住问题的特征,需要调查的若干要点,如时间、地点、问题的种类、问题的特征等等;

如要解决质量问题,就要从人、机、料、法、环、测量等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调查;

去现场收集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

3. 分析问题原因:分析问题原因是一个设立假说、验证假说的过程。

活动内容:

(1)设立假说(选择可能的原因)

搜集关于可能原因的全部信息;

运用“掌握现状”阶段掌握的信息,消去已确认为无关的因素,重新整理剩下的因素。

(2)验证假说(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

搜集新的数据或证据,制订计划来确认原因对问题的影响;

综合全部调查到的信息,决定主要影响原因;

如条件允许,可以将问题再现一次。

4. 拟定对策并实施。

活动内容:

将现象的排除(应急对策)与原因的排除(永久对策)严格区分开来;

先准备好若干对策方案,调查各自利弊,选择参加者都能接受的方案。

事实对策。

5. 确认效果:对质量改进的效果要正确确认,错误的确认会让人误认为问题已得到解决,从而导致问题的再次发生。反之,也可能导致对质量改进的成果视而不见,从而挫伤了持续改进的积极性。

活动内容:

使用同一种图表将采取对策前后的质量特性值、成本、交货期等指标进行比较;

如果改进的目的是降低不合格品率或降低成本,则要将特性值换算成金额,并与目标值进行比较;

如果有其他效果,不管大小都要列举出来。

6. 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对质量改进有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纳入质量文件,以防止同样的问题发生。

活动内容:

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1H,即Why、What、Who、When、Where、How,并将其标准化,制订成工作标准;

进行有关标准的准备及宣传;

实施教育培训;

建立保证严格遵守标准的质量责任制。

7. 总结:对改进效果不显著的措施及改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予以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质量改进活动提供依据。

活动内容:

总结本次质量改进活动过程中,那些问题得到顺利解决,那些尚未解决;

找出遗留问题;

考虑为解决这些问题下一步该怎么做。

质量改进的理论模式

这里主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是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的本质对比,第二是质量改进的典型管理策略。

1.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对比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维持某一特定的质量水平,控制系统的偶发性缺陷;而质量改进则是对某一特定的质量水平进行“突破性”的变革,使其在更高的目标水平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质量控制是日常进行的工作,可以纳人“操作规程”中加以贯彻执行。质量改进则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达到既定目标之后,该项工作就完成了,通常它不能纳人“操作规程”,只能纳人“质量计划”中加以贯彻执行。

2.质量改进的策略

目前世界各国均重视质量改进的实施策略,方法各不相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RobertHayes教授将其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称为“递增型” 策略;另一种称为“跳跃型”策略。它们的区别在于:质量改进阶段的划分以及改进的目标效益值的确定两个方面有所不同。

递增型质量改进的特点是:改进步伐小,改进频繁。这种策略认为,最重要的是每天每月都要改进各方面的工作,即使改进的步子很微小,但可以保证无止境地改进。递增型质量改进的优点是,将质量改进列入日常的工作计划中去,保证改进工作不间断地进行。由于改进的目标不高,课题不受限制,所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缺点是,缺乏计划性,力量分散,所以不适用重大的质量改进项目。

跳跃型质量改进的特点是:两次质量改进的时间间隔较长,改进的目标值较高,而且每次改进均须投入较大的力量。这种策略认为,当客观要求需要进行质量改进时,公司或企业的领导者就要做出重要的决定,集中最佳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从事这一工作。该策略的优点是能够迈出相当大的步子,成效较大,但不具有“经常性”的特征,难以养成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改进”的观念。

质量改进的项目是广泛的,改进的目标值的要求相差又是很悬殊的、所以很难对上述两种策略进行绝对的评价。企业要在全体人员中树立“不断改进”的思想,使质量改进具有持久的群众性,可采取递增式策略。而对于某些具有竞争性的重大质量项目,可采取跳跃式策略。

质量改进对象

(一)产品质量改进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