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
2011年就业形势分析暨调查研究情况报告
三是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时有发生。虽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从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实施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从管理上预防和根治无故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案件,但此项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促进就业的主要措施。2011年以来,我州把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一是以认真落实各项积极就业政策及措施为主旨,在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上下功夫、见成效,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效应。通过税费减免和社保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吸纳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和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稳定困难人员就业;通过小额贷款和创业补贴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就业技能培训,使培训与农民工转移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和城乡青年预备就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技能等级鉴定,使培训与实现就业、促进创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的技能培训工作格局。三是把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作为带动就业的有效措施来抓,以小额担保贷款和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小额贷款为重点,采取责任明确、部门联动、考核激励的措施,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贷款担保、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四是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抓手,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完善人力资源力市场功能建设,进一步推进就业服务人性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增强了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五是继续加大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工作中建立考核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与省内外和国内外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和各类用工企业的沟通联系,互通信息,形成长期友好的诚信协作关系。同时积极加大国际劳务输出工作组织力度,安排工作人员深入乡镇开展组织动员工作,进一步壮大我州国际劳务输出规模。
2011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
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
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
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
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
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分析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分析招生与就业处鲁焱2011届毕业生们: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普遍表明这样一个规律:一个国家的高素质人才越多,就越能促进其经济发展;反过来,经济越发展就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
现如今大学生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在发生变化,大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毕业即失业也显得极为平常。
但是,是不是因此就要悲观失望,进而对自己就业择业和人生发展失去信心,这显然是不需要回答的。
那么,对当前就业形势如何判断,如何去把握,以至于如何去做出选择,值得大家认真思索。
在你们即将踏上求职道路之际,有机会与大家交流看法,令我高兴,也表示感谢。
(我讲四个方面问题:一是就业形势与就业现状;二是就业主要症结分析;三是解读相关就业政策;四是提几点希望。
)一、就业形势与现状分析1、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压力还在加剧。
我国每年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将达到1500多万人,加上900万失业人员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因素新产生的失业人员,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将超过2400万人。
GDP增速保持在8%左右,预计全年新增就业和补充自然减员增加就业仍会在1200万人,城镇就业供求缺口还会在1200万左右。
此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转移就业的规模和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今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初步估算我国至少有超过1000余万劳动力处于隐性失业状态,我们国家的就业压力是很大的。
2、高校毕业生就业仍是就业的难点。
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2011年很有可能是经济不断复苏和各方面都将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但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超过65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预计目前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计将超过900万人,宏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就业结构短期不会有明显改变,这意味着找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
201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SIAS二零一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又是一年毕业时,美丽的西亚斯校园在酷热太阳光的照耀下,依然显得是那么的清新、充满活力。
三三两两相拥拍照,两两三三搬着行李别离话语。
或几分迷茫,或几丝不舍,或淡然微笑……就这样挥一挥手,SIAS零七级学员成功毕业了,开始他们人生新的征程。
——引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SIAS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当今就业形势,以及毕业生真实的求职经历和复杂心态,来对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的相关问题做出分析,以便我们以后面临毕业时能更好的从容以待。
◆调查方法由于考虑到个人单一进行调查,收集到的相关信息量有限,另很多毕业生大四下半年都已经离校,故我们采取了组合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此次SIAS二零一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
利用我校2011届毕业生5月28日—5月29日返校参加毕业典礼期间,我们整合了相关调查问题,小组人员分别都带着问题面对面访问式的对我校毕业生进行了口头访问调查,然后记录整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分析。
◆调查分析(一)大学生就业总体形势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
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
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
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
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二)我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根据河南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我校05年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39%和98.98%;06年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87%、99.20%;07年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67%、98.7%;08年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62%、98.72%;09年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03%、98.65%。
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1年就业蓝皮书
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1年就业蓝皮书这是一份含近三年来的大学生就业分布的样本,这是对近三年毕业的大学生对毕业半年后的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状况进行全国性研究的蓝本,其在不同的年度、职业、行业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
这些毕业生就业求职、创业的社会职业行为集中于哪些行业,薪资几何,因何跳槽,其选择的职业、行业需求发展前景如何。
望这份报告为高校、求职者、企业、研究机构及高考生鉴。
2011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一、说明关于麦可思麦可思是国际水平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专精于高等教育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测量与评估,为中国众多高校提供基于数据库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报告和教育咨询服务,帮助高校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结果评价为依据的数据化管理。
麦可思研究团队是《就业蓝皮书》的唯一作者,其大学生就业报告为政府部门和高校广泛参考、引用。
麦可思公司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单位。
主要内容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状况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
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高校毕业生。
麦可思数据库已经被中国的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高校毕业生和高考生等广泛参考。
基于2011年最新的调研数据,麦可思研究团队特别推出系列“2011年度麦可思-中国高等教育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专题”,其中的信息既可作为高考生志愿填报时的重要参考之一,帮助高考生在一定分数范围内选择就业质量更好的大学和专业;也可作为正在求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参照之用。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统计调查数据都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数据仅供参考,不能成为读者决定的唯一依据,也不能对读者的决定负责。
“2011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包括7个部分:(1)2011年度麦可思-高考志愿填报专题,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主要专业类的首要理由、专业的就业前景、女性毕业生比例、女性毕业生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2)2011麦可思-专业就业数量年度指标,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的就业率、失业率、失业量;(3)2011年度麦可思-专业就业质量年度指标,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的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薪资增长状况、职位晋升(包括比例和次数)、专业对口率、职业期待吻合度、离职率、职业转换率、离校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核心知识,以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校友满意度、校友推荐度;(4)2011年度麦可思-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年度指标,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职业的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及对应的专业、薪资增长状况、社会需求量、专业门槛、职业转换;(5)2011年度麦可思-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年度指标,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行业的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薪资增长状况、社会需求量、行业转换率等;(6)2011年度麦可思-读研、留学年度指标,包括本科专业的读研比例、读研转变专业比例、留学比例,以及本科毕业生选择研究生院时最看重的因素;(7)2011年度麦可思-创业年度指标,分析了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和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专业、职业、行业。
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0.6%
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
高校毕业生九成就业
本报北京3月1日电(白天亮杨杰)2011年我国实现“十二五”就业的良好开局。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比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最高值1204万人增加了17万人。
其中高校毕业生到去年底总体就业率90.6%,就业人数比上年增加26.2万人。
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1日在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透露的。
尹蔚民介绍说,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去年初次就业率有所上升,并首次实现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超过东部地区。
农民工就业稳步推进,去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比上年增加528万人。
创业促进就业成效显著。
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85个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和5个参评城市的创业者人数累计超过1000万人;当年新创办个体私营经济实体的数量年均增长14%,创建城市新办个体私营经济实体从业人员数量年均增长近30%。
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如何确保就业稳定增长成为今年就业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尹蔚民透露,今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680万人,比去年增加20万人,农业富余劳
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减,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
而今年中央确定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与往年相比,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指标调高了20万人。
在2011年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
在2011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培训会议上的讲话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德林(2011年12月24日)同志们:在2011年岁末之际,安排这样一个时机举办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负责人培训会议,邀请学者专家就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经济形势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等方面作辅导讲座,开拓思路,同时就当前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作安排部署。
这次培训班形式、内容都很好,今后可以多开展。
我很高兴与大家一起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是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从国家来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从社会来说,关系到民生大计、群众切身利益。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纳入民生工程,出台有力措施,保障了高校毕业生局势的稳定,社会反响也很好。
下面,我就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做好2012年就业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回顾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规模增长、压力增大的情况,各项指标上升到了一个新水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9.57%,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实际就业人数达到23.9万人,比去年增长1.9万人。
毕业生就业态势良好,质量不断提升,就业派遣和文明离校安全、有序、稳定。
一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
2011年5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5月3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紧接着,6月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这是近年来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格最高的会议和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给予高度重视,进行全面部署。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第十八次全省高校党建及2011年度高教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高等教育民生工程重点内容,摆在就业工作首位。
毕业生去向2011
姓名培养层次任静博士研究生林汉卿博士研究生高琳琳博士研究生梁斌博士研究生何珉博士研究生贾微硕士研究生王旭东博士研究生刘延盛博士研究生高益军博士研究生宋文纪博士研究生王雷鸣博士研究生曹巍博士研究生郑鸿平博士研究生李昌林博士研究生沈慧博士研究生侯新伟博士研究生陆栋梁硕士研究生黄学辉博士研究生黄菊博士研究生蔡震博士研究生黄晸博士研究生李振斐博士研究生王恺博士研究生邵春眩博士研究生李滨忠博士研究生王一煌博士研究生陈爱中硕士研究生唐静洁博士研究生马丽博士研究生赵云坡博士研究生陈炯博士研究生王莹博士研究生丁衡博士研究生李建勇博士研究生蒋帅博士研究生李建中硕士研究生赵维博士研究生蒋玉辉博士研究生陈威华博士研究生张敏博士研究生王俊峰博士研究生王海博博士研究生牟丽莎博士研究生杨力达硕士研究生黄萍博士研究生杨星博士研究生周克纯博士研究生刘娜博士研究生何之恒博士研究生彭南求博士研究生刘云华博士研究生刘欣然博士研究生张清芳博士研究生滕以刚博士研究生王冬博士研究生黄岳峰博士研究生张大龙博士研究生侯屾硕士研究生刘慧博士研究生邬红玉博士研究生马欣然博士研究生顾志敏博士研究生陈家东博士研究生陆婷佳博士研究生谢治慧博士研究生季小丹博士研究生邵祥强硕士研究生王韬博士研究生陈永峰博士研究生谭敏博士研究生朱洁博士研究生李翔博士研究生于洋硕士研究生张一博士研究生周旻昀博士研究生朱清源博士研究生眭飞硕士研究生祖立冬博士研究生冯雁博士研究生王春梅博士研究生焦彬彬博士研究生朱丽博士研究生马俐博士研究生卢锐博士研究生焦波博士研究生吴文娟博士研究生邵宁一博士研究生刘洋博士研究生邹俊博士研究生盛小燕博士研究生周海波博士研究生李振虎博士研究生陈卓博士研究生温振国博士研究生朱雪花博士研究生彭懿蓉博士研究生路志群博士研究生徐圣进博士研究生于海东博士研究生李凌宇博士研究生文静博士研究生姜晓萌博士研究生李欣峰博士研究生赵博博士研究生王志华博士研究生王洁博士研究生吴冬梅博士研究生袁得天硕士研究生潘有东博士研究生蒋琳加博士研究生韩帅博士研究生余秋景博士研究生王志全博士研究生蔡莹博士研究生王彤博士研究生常啸博士研究生王成博士研究生刘鹏博士研究生吴庆运博士研究生史杉杉博士研究生李鹏博士研究生毛开睿博士研究生刘重远博士研究生李海博士研究生邢梅青博士研究生常媛媛博士研究生胡双纲博士研究生葛亮博士研究生赵丽娟博士研究生张云怡博士研究生庄乐南博士研究生谢敬博士研究生楼希文博士研究生侯瑛博士研究生吕丹丹博士研究生余曜博士研究生陈培战博士研究生路萌硕士研究生秦毅博士研究生刘畅博士研究生温晓敏博士研究生顾南南博士研究生吴洪强硕士研究生唐海清博士研究生庞珊珊博士研究生袁浩博士研究生王霆博士研究生王振博士研究生鲁明博士研究生曹欣博士研究生于洁硕士研究生杨国英博士研究生贾鹏硕士研究生刘世旭硕士研究生王敏博士研究生丁夏博士研究生鲁玲博士研究生赵江沙博士研究生黄琴博士研究生苗盛博士研究生舒广文博士研究生石玉博士研究生胡光晶博士研究生雷蕾硕士研究生胡佳磊博士研究生张婷博士研究生罗晓兵博士研究生陈鑫博士研究生聂鑫怡博士研究生胡鹏博士研究生王龙博士研究生郑望博士研究生周自仁博士研究生孔萌萌博士研究生朱波风博士研究生陈忱博士研究生翁磊云博士研究生诸悦硕士研究生孙轶卓硕士研究生崔骏硕士研究生刘琛博士研究生沈少明博士研究生金婷博士研究生孙兵法博士研究生赵腾博士研究生钱茂祥博士研究生徐冰博士研究生余婧博士研究生赵越博士研究生洪高洁博士研究生李芸博士研究生沈琴博士研究生秦园博博士研究生岳锐博士研究生徐忠平博士研究生叶建伟博士研究生焦少灼硕士研究生陈先锋博士研究生雍玥博士研究生杨兴林博士研究生赵方博士研究生蔡渊恒博士研究生尚春峰博士研究生牛鑫硕士研究生阎睿博士研究生李宗梦博士研究生张绍峰博士研究生杨熙博士研究生闫冰博士研究生蔡坤博士研究生田川博士研究生阮承超博士研究生朱辉硕士研究生梁德光博士研究生胡文钦博士研究生蒋红兵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电话:021-********传真:021-******** Yue Yang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培养单位原本科毕业学校毕业去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安徽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安徽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大连民族学院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大连医科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第四军医大学医疗卫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广西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杭州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河北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河北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河北师范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河南大学拟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河南农业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北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北农学院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南科技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华侨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江南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江南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昌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拟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务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医科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通师范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宁波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齐齐哈尔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拟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拟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医疗卫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高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高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拟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定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山西大学公务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高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沈阳药科大学拟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沈阳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公务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拟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天津科技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高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拟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厦门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厦门大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厦门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徐州师范大学拟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烟台师范学院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扬州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扬州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扬州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林学院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南大学高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南大学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科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出国邮编:200031Road Shanghai,200031报到证打印单位(或出国人员去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河南省沁阳市人才服务中心(德国波茨坦)清华大学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医用器材(上海)有限公司太原市人才交流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所)安徽省芜湖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瑞士ETH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研究所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美国哈弗大学医学院美国UT斯达康MD安德森癌症中心(UT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所艾比玛特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河北省邢台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法国第11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人才交流中心(美国康奈尔大学)上海康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达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江苏省苏州市人才交流中心(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辽宁省大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美国Roskamp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深圳)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所湖北省赤壁市人才交流中心(美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所安徽省安庆市人才交流中心(美国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美国修斯顿MD安徽省合肥市人才交流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所上海锐赛生物技术有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上海东浩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福建省龙岩市人才交流中心(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省海门市人才服务中心(美国犹他大学)江苏省仪征市人才交流中心(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江苏省无锡市人才交流中心(瑞士巴塞尔FMI研究所)上海秋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通市人才服务交流中心(美国University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研究所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葛兰素史克(上海)医药研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所深圳市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所南京市人才服务交流中心(美国波士顿)合肥市人才交流中心(美国休斯顿贝勒医学院)上海康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艾比玛特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深圳思纬市场资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江苏省检疫局动植食中心上海来益生物药物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所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人才中心(美国杜克大学)上海海天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医学院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美国NIH)河南省漯河市人才交流中心(美国维克森林大学Wake。
就业蓝皮书2011.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CHINESE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ANNUAL REPORT (2011)-----------------------------------------------------------------------------------------麦可思研究院/编著王伯庆/主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SOCO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CHINA)分析报告一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报告第五章能力与知识培养质量一二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结论摘要一基本工作能力(1)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其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
本科毕业生的能力满足度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基本持平。
(2)2010届本科毕业生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能力(重要度均为76%),其满足度均为86%。
科学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分析能力(重要度为70%),其满足度为86%。
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说服他人(重要度为71%),其满足度为78%。
(3)2010届高职高专……二核心知识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最重要的核心知识是销售与营销知识,其满足度较低,为78%;其次是教育与培训知识,其满足度为82%。
一基本工作能力(一)背景介绍毕业半年后:麦可思对大学生的工作能力调查是在其毕业半年后进行的,之所以选在毕业半年后是因为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几个月后才能评价各项能力在自己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要求水平。
在国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能力的追踪调查分别在毕业半年后、四年后和十年后。
工作能力:从事某项职业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分为职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
职业工作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特殊需要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是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是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分为35项。
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报告一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第一章毕业去向 1. 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83.5%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5%的人自主创业;有9.9%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准备国内或国外读研,6.7%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2%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
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575.4万人,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在毕业半年后调查时有480万人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有8万余人自主创业,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2. 2010届大学毕业生国内外读研的比例较2009届减少了1.1个百分点,而“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2010届比2009届减少了2.7个百分点。
由于就业形势好转,2010届大学毕业生有更多的人选择直接工作而不是一毕业就读研。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2010届研究生扩招了5.3%(《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但2010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得更多(8.3%,《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应届毕业生人数增加较快也可能是读研比例下降的原因之一。
3. 2010届本科毕业生最大的变化是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增加,2010届(82.6%)比2009届(77.8%)增加了4.8个百分点,而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010届(7.6%)比2009届(9.4%)减少了1.8个百分点,“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2010届(4.7%)比2009届(7.4%)减少了2.7个百分点;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最大的变化是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82.2%)比2009届(79.5%)增加2.7个百分点,“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8.8%)比2009届(11.8%)下降了3.0个百分点。
4. 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占26.0%;泛渤海湾区域(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内蒙古、山西)占24.5%;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占23.1%。
“麦可思就业蓝皮书”有关思考
“麦可思就业蓝皮书”有关思考[提要]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1、2012就业蓝皮书显示,近些年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率不断提高。
然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竞争力以级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还面临很大挑战,需要高职院校继续加强专业、课程设置,转变教学理念,强化校友服务功能。
关键词:麦可思就业报告蓝皮书;职业教学;校友服务功能,立项人:杨国燕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前几年的近50%上升到如今的一半以上,然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竞争力以终身学习能力方面还面临很大挑战。
下面,我们根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相关数据对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科学探析,以找到我国高职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一条高职教学改革之路。
一、关于“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的说明麦可思是国际水平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专精于高等教育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测量与评估,为中国众多高校提供基于数据库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报告和教育咨询服务,帮助高校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评估结果为依据的数据化管理。
自2009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状况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并撰写一份年度报告。
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1年就业蓝皮书)和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2年就业蓝皮书)就是麦可思研究团队其中的两份年度研究成果,这两份报告主要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的满足程度等方面的分析,来反映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
就业蓝皮书首度出版以来,受到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权威报告。
二、基于“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分析1、兴趣爱好、找工作容易和收入较高是高职毕业生选择高职高专专业的首要理由。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利于成才-反方二辩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利于成才一、过度的压力会导致人情绪焦虑,会影响判断,对健康不好二、大学生社会经验不丰富,会产生悲观情绪,得抑郁症甚至自杀三、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走上歪路。
就业压力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需要成长,但他不应该来源于过大的就业压力,因为这会抹杀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学习性,从而阻止一个人前进的步伐!四、压力大的学生往往是身家一清二白,没有人脉,会对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产生负面情绪。
心理素质不好的会一蹶不振。
第一,就业压力大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健康的身心是学生成长的基础。
就业现状的日益严峻和当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特点,使他们在面临大的就业压力时,缺乏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如社会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研究数据表明,52.37%的大学生因就业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规律,20.24%的大学生因为害怕激烈的就业竞争曾有轻生想法。
就业压力大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动摇了学生的生成长基础。
第二,就业压力大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过硬的专业技能知识是学生成才的必备因素,而创新是成才的关键。
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导致和催化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和短视性。
很多学生为了就业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考证忽视了对本专业的培养,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而创新是在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连专业知识都学不好还何谈创新?而且,兴趣是创新思维的维他命,许多学生因为就业压力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而选择容易就业的专业,磨灭了自己的兴趣,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就业压力大冲击了学生的价值观。
价值观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人生道路,是成才的核心因素。
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为了就业,一些学生甚至弄虚作假,不择手段,例如,为了自己能够找到好的工作,考试作弊,证书伪造,论文抄袭等行为屡禁不止。
这不仅助长了学生的功利主义思想,还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诚信。
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姓名:李美燕班级:法语0901 学号:0120917560109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20万人。
而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2010增加约30万人。
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庞大的待就业人数、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又使大学生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但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就业形势也将得到一定好转。
因此,研究2011年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帮助大学生们认清客观状况,形成理性化的求职择业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下又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与几个同学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我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一、调查分析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
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
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
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二.自身工作经验缺乏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
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
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沟通能力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三、就业指导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我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麦可思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汇总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编者按:这是一份含近三年来的大学生就业分布的样本,这是对近三年毕业的大学生对毕业半年后的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状况进行全国性研究的蓝本,其在不同的年度、职业、行业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
这些毕业生就业求职、创业的社会职业行为集中于哪些行业,薪资几何,因何跳槽,其选择的职业、行业需求发展前景如何。
望这份报告为高校、求职者、企业、研究机构及高考生鉴。
进入专题: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1年就业蓝皮书前言关于麦可思麦可思是国际水平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专精于高等教育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测量与评估,为中国众多高校提供基于数据库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报告和教育咨询服务,帮助高校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结果评价为依据的数据化管理。
麦可思研究团队是《就业蓝皮书》的唯一作者,其大学生就业报告为政府部门和高校广泛参考、引用。
麦可思公司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单位。
主要内容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状况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
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高校毕业生。
麦可思数据库已经被中国的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高校毕业生和高考生等广泛参考。
进入专题: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1年就业蓝皮书基于2011年最新的调研数据,麦可思研究团队特别推出系列“2011年度麦可思-中国高等教育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专题”,其中的信息既可作为高考生志愿填报时的重要参考之一,帮助高考生在一定分数范围内选择就业质量更好的大学和专业;也可作为正在求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参照之用。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统计调查数据都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数据仅供参考,不能成为读者决定的唯一依据,也不能对读者的决定负责。
“2011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包括7个部分:(1)2011年度麦可思-高考志愿填报专题,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主要专业类的首要理由、专业的就业前景、女性毕业生比例、女性毕业生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2)2011麦可思-专业就业数量年度指标,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的就业率、失业率、失业量;(3)2011年度麦可思-专业就业质量年度指标,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的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薪资增长状况、职位晋升(包括比例和次数)、专业对口率、职业期待吻合度、离职率、职业转换率、离校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核心知识,以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校友满意度、校友推荐度;(4)2011年度麦可思-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年度指标,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职业的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及对应的专业、薪资增长状况、社会需求量、专业门槛、职业转换;(5)2011年度麦可思-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年度指标,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行业的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薪资增长状况、社会需求量、行业转换率等;(6)2011年度麦可思-读研、留学年度指标,包括本科专业的读研比例、读研转变专业比例、留学比例,以及本科毕业生选择研究生院时最看重的因素;(7)2011年度麦可思-创业年度指标,分析了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和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专业、职业、行业。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在月收入方面,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比2009届增长了349元,其中本科毕业生增长了446元,高职高专毕业生增长了252元。
在本科各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经济学,其月收入为3023元;其次是工学(2953元);最低的是教育学(2491元)。
高职高专各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其月收入为2586元;其次为材料与能源大类(2432元);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1713元)。
报告蓝皮书对部分专业亮出“红牌”,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
2011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
2011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等。
蓝皮书指出,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临床医学,达30.7%;其次是法律事务,为19.2%。
而2010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美术学,达15.6%;其次为音乐学,达15%。
八类设计人才成为职场红人,未来前景看好。
以下顺序为紧缺由高到底排列产品设计师:工业生产型企业对产品设计师需求比较集中。
该类人才需要熟练运用各类设计工具,依靠对产品生产工艺,技术的了解,进行产品外观设计,功能设计等,实现产品创新。
展览设计师:伴随展览行业升温,优秀的展览设计师成为新兴的高薪阶层,优秀设计师月薪过万元,在技能上,展览设计师要求有一定美术基础,熟练操作3d 设计软件,有空间设计的敏感性,同时须熟悉展览行业。
景观设计师:高级园林人才开始成为房地产行业新的紧缺人才,景观设计师尤为紧俏,一般来说,景观设计师要求有风景园林或植物专业背景,拥有包括城市规划、生态学、环境艺术、建筑学、园林工程学、植物学的相关知识,擅长植物造景,富有审美意识。
珠宝设计师:珠宝首饰设计人员日渐受到销售企业的重视,而目前加工人员多真正能从事设计的人员很少。
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 年全国普通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 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 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 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 如果说2010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如果说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2011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 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 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 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 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1年的毕 年的毕 业生人数65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 业生人数 万 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注重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 注重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 培训 帮助大学生尽快就业,适应社会需要。 帮助大学生尽快就业,适应社会需要。
【形势】2011年普通高 形势】 年普通高 校毕业生达650余万 校毕业生达 余万
“2011年的就业形势 仍不容乐观。”中国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 才流动中心主任司益磊, 16日在浙江宁波参加 “2010秋季全国人力资 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 务周”活动启动仪式时说。 65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 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 个庞大的社会工程。
自身 原因
(1)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现在有 ) 些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 些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 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选择就业 城市时,他们喜欢去大城市, 城市时,他们喜欢去大城市,喜 欢去沿海地区;在选择单位时, 欢去沿海地区;在选择单位时, 他们喜欢去机关高校等单位, 他们喜欢去机关高校等单位,在 选择岗位时喜欢待遇好的。 选择岗位时喜欢待遇好的。 (2)学业不精导致就业难 有些 ) 学生上大学并不是为了学真知, 学生上大学并不是为了学真知, 而是为了混文凭, 而是为了混文凭,抱着这种想法 进入大学的人往往不会踏踏实实 地坐下来研究学问。 地坐下来研究学问。他们有时流 连于网吧,有时上课睡觉, 连于网吧,有时上课睡觉,这样 的学生在走入社会时往往在专业 技能方面败下阵来, 技能方面败下阵来,丧失了就业 的机会。 的机会。
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
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2011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有限。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1)》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
预计到2011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
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
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
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
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从以上收集到的信息可以看出:1、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也使我们能够充分的认识自己,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增强了就业的目标性。
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全文原文
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全文原文日前,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后收入翻番,其中金融业为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行业。
[薪资]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收入翻番2011年就业蓝皮书显示,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4388元,其中本科为5296元,高职高专为3480元。
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来月收入涨幅平均达到2279元,涨幅比例超过了一倍;其中本科涨幅达到2813元,涨幅比例为113%,高职高专涨幅为1745元,涨幅比例为101%。
200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后有8.1%学历提升为硕士学历,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有25.1%学历提升为本科学历。
图:大学生毕业三年就业报告。
(EDUALPHA/供图)2007届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学历提升的人群月收入为4445元,接近于学历一直未提升的人群(4375元)。
本科毕业三年后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人群月收入为5369元,学历仍然为本科的人群月收入为5289元,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很快就追上了一直工作的同届本科毕业生。
高职高专毕业三年后学历为本科的人群月收入为3521元,学历仍然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月收入为3461元,专升本的毕业生收入不低于一直工作的同届高职高专毕业生。
提升学历所中断的就业并未带来明显的收入劣势。
并且,学历提升还会在将来带来更大的回报。
金融业为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行业调查显示,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从事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职业类的人群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7508元,比半年后从事该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3213元)上升了4295元,月收入涨幅比例达到了134%。
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为3499元。
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职业类是矿山/石油(4450元);月收入涨幅最大的是从事销售职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为4276元,涨幅为2270元,涨幅比例达到1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目录1 2011年度麦可思-高考志愿填报专题1.1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主要本科专业类的首要理由1.2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主要高职高专专业类的首要理由1.3 麦可思- 2010届大学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各类型院校的首要理由1.4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看好的本科专业1.5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1.6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1.7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1.8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预警本科专业1.9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预警高职高专专业1.10 麦可思-2010届女性比例较大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1.11 麦可思-2010届女性比例较大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1.12 麦可思-2010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1.13 麦可思-2010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1.14 麦可思-2010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1.15 麦可思-2010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1.16 麦可思-2007届女性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位)1.17 麦可思-2007届女性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 2011年度麦可思-专业就业数量年度指标2.1 麦可思-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前50位)2.2 麦可思-2010届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就业率(前50位)2.3 麦可思-2010届本科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2.4 麦可思-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2.5 麦可思-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前10位)2.6 麦可思-2010届高职高专专业失业量(前10位)3 2011年度麦可思-专业就业质量年度指标3.1 麦可思-2010届高于平均薪资的主要本科专业3.2 麦可思-2010届高于平均薪资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3.3 麦可思- 2007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20位)3.4 麦可思- 2007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20位)3.5 麦可思-2010届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3.6 麦可思-2010届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3.7 麦可思- 2007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3.8 麦可思- 2007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3.9 麦可思- 2010届较2009届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3.10 麦可思- 2010届较2009届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3.11 麦可思- 2007届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3.12 麦可思- 2007届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3.13 麦可思- 2007届三年内毕业生职位晋升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前10位)3.14 麦可思- 2007届三年内毕业生职位晋升比例较高的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3.15 麦可思- 2007届三年内平均获得职位晋升次数较多的本科专业(前10位)3.16 麦可思- 2007届三年内平均获得职位晋升次数较多的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3.17 麦可思-2010届专业对口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0位)3.18 麦可思-2010届专业对口率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0位)3.19 麦可思-2010届专业对口率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3.20 麦可思-2010届专业对口率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3.21 麦可思-2010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20位)3.22 麦可思-2010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20位)3.23 麦可思-2010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3.24 麦可思-2010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3.25 麦可思-2010届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20位)3.26 麦可思-2010届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20位)3.27 麦可思-2007届三年内职业转换率较高的本科专业(前10位)3.28 麦可思-2007届三年内职业转换率较高的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3.29 麦可思-2010届各类型院校毕业生的校友满意度3.30 麦可思-2010届各类别本科毕业生的校友满意度3.31 麦可思-2010届各类别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校友满意度3.32 麦可思-2010届校友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20位)3.33 麦可思-2010届校友满意度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20位)3.34 麦可思-2010届校友满意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3.35 麦可思-2010届校友满意度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3.36 麦可思-2010届各类型院校毕业生的校友推荐度3.37 麦可思-2010届各类别本科毕业生的校友推荐度3.38 麦可思-2010届各类别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校友推荐度3.39 麦可思-2010届离校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20位)3.40 麦可思-2010届离校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20位) 3.41 麦可思-2010届离校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3.42 麦可思-2010届离校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3.43 麦可思-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要求的前3项核心知识3.44 麦可思-2010届主要高职高专专业要求的前3项核心知识4 2011年度麦可思-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年度指标4.1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前50位高薪职业及其对应专业(前3位)4.2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前50位高薪职业及其对应专业(前3位) 4.3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4.4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4.5 麦可思- 2007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职业(前20位)4.6 麦可思- 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职业(前20位)4.7 麦可思- 2007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4.8 麦可思- 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 4.9 麦可思- 2010届较2009届本科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前10位)4.10 麦可思- 2010届较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前10位)4.11 麦可思- 2007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前10位)4.12 麦可思- 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前10位) 4.13 麦可思-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职业(前50位)4.14 麦可思-对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职业(前50位)4.15 麦可思-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职业(前10位)4.16 麦可思-对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职业(前10位)4.17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高的职业(前20位)4.18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高的职业(前20位)4.19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低的职业(前20位)4.20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低的职业(前20位)4.21 麦可思-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中最热门的职业(前5位)4.22 麦可思-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中最热门的职业(前5位)5 2011年度麦可思-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年度指标5.1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高薪行业(前10位)5.2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高薪行业(前10位)5.3 麦可思- 2007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行业(前10位)5.4 麦可思- 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行业(前10位) 5.5 麦可思- 2010届较2009届本科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行业(前10位)5.6 麦可思- 2010届较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行业(前10位) 5.7 麦可思-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前10位)5.8 麦可思-对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前10位)5.9 麦可思-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行业(前5位)5.10 麦可思-对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行业(前5位) 5.11 麦可思-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高的行业(前5位)5.12 麦可思-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高的行业(前5位) 5.13 麦可思-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低的行业(前5位)5.14 麦可思-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低的行业(前5位) 5.15 麦可思-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行业中较热门的行业(前5位)5.16 麦可思-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行业中较热门的行业(前5位)6 2011年度麦可思-读研、留学年度指标6.1 麦可思-2010届读研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前50位)6.2 麦可思-2010届读研转变专业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前20位)6.3 麦可思-2010届本科毕业生选择研究生院时最看重的因素6.4 麦可思-2010届留学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前20位)7 2011年度麦可思-创业年度指标7.1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专业(前10位)7.2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专业(前10位) 7.3 麦可思-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专业(前10位)7.4 麦可思- 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专业(前10位) 7.5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职业(前10位)7.6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职业(前10位) 7.7 麦可思-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职业(前10位)7.8 麦可思- 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职业(前10位) 7.9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10位)7.10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10位) 7.11 麦可思-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5位)7.12 麦可思- 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5位)第一章、2011年度麦可思-高考志愿填报专题一、2011年度麦可思-高考志愿填报专题1.1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主要本科专业类的首要理由①专业类:按照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及学校新增的专业,本次调查覆盖了本科院校所开设的专业门类11个,划分为专业类有7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