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单元第三课《蜡烛》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3课《古诗三首》 课件-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这首诗里,最让你难过的是哪一点?
牛郎和织女,一对 夫妻,两个相爱的人, 只是隔了一条清浅的银 河,却不能见面,不能 说话。
因为不能见面,于是有了离愁,有了刻骨的思念,
你从哪里看出织女的思念?
从这个句子里看出想念,这么 能织的人整天还织不成布来,
这个字让人感觉织女是随意地抚弄着机抒,心思不 在织机上,因为她在想念牛郎呢。
可见心思并不在织布上。
这个句子让我想起了“涕泪满衣裳”,杜甫是喜极 而泣,这里的织女是因为太想念了而伤心落泪。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你们觉得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呢?难道他只是在感叹 牛郎织女的境遇吗?
东汉末年,天下之乱。有兴趣的可以 去了解一下“董卓之乱”历史事件。乱世 最苦是百姓,战乱造成无数的家破人亡、 妻离子散,生活中有了许许多多的“牛郎 织女”,所以这首诗写了许许多多人的境 遇,说出了许许多多人的心声。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当时的皇帝非常喜欢这首诗,他觉得这首诗是在 称赞自己,你觉得皇帝是怎么解读这首诗的呢?
皇帝可能会想:这是在赞美我,赞 美我的恩泽就像这火种一样传递到 干家万户。
但是,当时也有一些皇帝宠幸的官员觉得韩竑是借诗 讽刺自己,你觉得这些宠臣是怎么解读这首诗的呢?
寒食禁火,是沿袭已久的习俗,但 我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在讽 刺我们搞特权,讽刺我们腐败啊。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燃烧的蜡烛》PPT课件-完美版
•
1、学生自读。指名读。
《燃烧的蜡烛》PPT课件-完美版
《燃烧的蜡烛》PPT课件-完美版
课后习题
• 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想一想哪些 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燃烧的蜡烛》PPT课件-完美版
《燃烧的蜡烛》PPT课件-完美版
•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 先生的 才学和 人格魅 力所折 服,这 节课我 们就来 谈谈自 己心目 中的鲁 迅。
•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
(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
•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 ,却暗 含着更 深的意 义。那 么本组 课文中 有哪些 类似的 句子, 我们都 是用什 么方法 去理解 这些句 子的?
•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方法 :
《燃烧的蜡烛》PPT课件-完美版
有 产 生 新 物 质
《燃烧的蜡烛》PPT课件-完美版
• Q1 • Q2
•A
, •
• •
冷加 却热 :: 液固 体体
固液
体
体 ,
烟
慢停 慢止 的加 变热 成并 了冷 有却 一后 定, 形流 状动 的的 固液 体体 。又
能 流 动 的 液 体 蜡 油
并 冒 出 了 烟 。
《燃烧的蜡烛》PPT课件-完美版
漂亮的蜡烛
《燃烧的蜡烛》PPT课件-完美版
《燃烧的蜡烛》PPT课件-完美版
蜡烛点燃前的样子
蜡烛由石蜡和烛芯组成,呈圆柱状。 白色固体。 有轻微气味。 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 质地较柔软。 能浮在水面上。 石蜡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小。
蜡烛公开课获奖优质PPT课件
。
大豆蜡
由大豆油提取,环保无害,燃 烧时间长,适合家居使用。
蜂蜡
由蜜蜂分泌的蜡质制成,具有 天然的香气,常用于香薰蜡烛
。
制作工艺及流程
熔蜡
将蜡材加热熔化, 加入色素和香精搅 拌均匀。
脱模与修整
将凝固的蜡烛从模 具中取出,修剪烛 芯和毛边。
准备材料
选择合适的蜡材、 烛芯、色素、香精 等。
浇铸
将熔化的蜡液倒入 模具中,插入烛芯, 等待冷却凝固。
久。
04
蜡烛的燃烧原理与实验
燃烧原理及过程
燃烧三要素
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达到 燃点的温度。
蜡烛燃烧过程
蜡烛受热熔化,液态蜡油汽化,与 氧气充分接触后燃烧产生火焰和热 量。
火焰结构
内焰、中焰和外焰,温度由内向外 逐渐升高。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目的
探究蜡烛燃烧的原理、过程及产 物。
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 等。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 式,蜡烛公开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提升学 生综合素质。
课件制作目的
辅助教学
课件作为蜡烛公开课的辅助工具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 握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丰富教学资源
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视频 和文献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 的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 视野。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课程总结回顾
蜡烛的历史与文化
介绍了蜡烛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
蜡烛的种类与制作
详细讲解了蜡烛的种类、制作材料以及制作工艺,包括蜂蜡、大豆 蜡、石蜡等不同类型的蜡烛。
大豆蜡
由大豆油提取,环保无害,燃 烧时间长,适合家居使用。
蜂蜡
由蜜蜂分泌的蜡质制成,具有 天然的香气,常用于香薰蜡烛
。
制作工艺及流程
熔蜡
将蜡材加热熔化, 加入色素和香精搅 拌均匀。
脱模与修整
将凝固的蜡烛从模 具中取出,修剪烛 芯和毛边。
准备材料
选择合适的蜡材、 烛芯、色素、香精 等。
浇铸
将熔化的蜡液倒入 模具中,插入烛芯, 等待冷却凝固。
久。
04
蜡烛的燃烧原理与实验
燃烧原理及过程
燃烧三要素
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达到 燃点的温度。
蜡烛燃烧过程
蜡烛受热熔化,液态蜡油汽化,与 氧气充分接触后燃烧产生火焰和热 量。
火焰结构
内焰、中焰和外焰,温度由内向外 逐渐升高。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目的
探究蜡烛燃烧的原理、过程及产 物。
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 等。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 式,蜡烛公开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提升学 生综合素质。
课件制作目的
辅助教学
课件作为蜡烛公开课的辅助工具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 握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丰富教学资源
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视频 和文献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 的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 视野。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课程总结回顾
蜡烛的历史与文化
介绍了蜡烛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
蜡烛的种类与制作
详细讲解了蜡烛的种类、制作材料以及制作工艺,包括蜂蜡、大豆 蜡、石蜡等不同类型的蜡烛。
读书分享法拉第《蜡烛的故事》内容简介名著导读PPT模板课件
教学启发
他以《蜡烛的故事》为题连续作了 6场专题报告,场场都紧紧地吸引 住听众的注意力,阶梯型的讲堂中 一层层延伸到天花板的凳子上全坐 满了少年儿童,但是整个会场总是 秩序井然、雅雀无声。
法拉第这一系列讲座在历史上享有 盛誉,成为科普讲座中的经典,他 将许多科学思想渗透其中,对化学 教育而言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蜡烛燃烧是 雪上非常书籍的话题,承载了许多 物理、化学知识,是初中化学课程 中一个核心探究活动。中学化学新 课程倡导科学研究,重视科学的方 法和培养。
内容简介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 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 孩。
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 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 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 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 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 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
教学启发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于1860年圣诞节期间在英国皇家 学院连续举办科学讲座,并邀请青少年作为听众。 当时很多成年人惊奇和疑惑:皇家的大讲堂为什么 要欢迎小孩子去做座上客?对这些在化学方面一窍 不通的小顽皮,谈论这种富有学术性的化学专题, 合适吗?然而事实证明,法拉第的做法是正确的且 很有必要的。
4.只要钓索给撑紧着,我的右手就能握住它,他想。如果我睡着时它松了,朝外溜 去,我的左手会把我弄醒的。这对右手是很吃重的。但是它是吃惯了苦的。哪怕我 能睡上二十分钟或者半个钟点,也是好的。他朝前把整个身子夹住钓索,把全身的 重量放在右手上,于是他入睡了。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PPT课件
⑥
2、看:
蜡烛燃烧,发光、放热,黄色火焰、分三层;
⑦
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石蜡熔化),一放热就熔化(熔点
⑧
⑨
低)立刻有学生补充有些还流到桌子,过会儿慢慢变成了 固体(石蜡凝固);冒黑烟。
⑩
⑪
3、罩: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好的玻璃片罩在火焰上, 发现玻璃片变黑、有点烫。
⑫
2020/3/23
13
过渡引入: 为什么玻璃片会变黑或看到黑烟?烟又是什
也要求与水比较大小,把蜡烛放到水中证明。最后还要强调要求与方
法,注意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多开口。学生自我评价时不会太勇跃,
应从方法上加以指导,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三方面谈体会、谈收获,反思自己提出问题由否积极?
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吗?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吗?分析问题思路是否清
2020/3/23
4
(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加深对物质变化和 性质的理解。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 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 验报告,掌握系统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晰?掌握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吗?对学好化学有信心吗?等问
题。为以后开展“自我参照性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0/3/23
10
三、说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蜡烛、杯子(装好水)、小刀、火柴、 玻璃片(干燥洁净) 教师:铁架台、漏斗、滴管、集气瓶(干燥 洁净)、毛玻片、澄清石灰水、蜡烛、火柴 (一)情景引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 话的引申义是歌颂教师,如果回到它的本义,蜡 炬最后是否真的成了灰,泪又是指什么?这便是 我们接下来要探究的内容。
新苏教版2022-202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课件
二、探索 观察蜡烛和纸点燃后发生的变化。
点燃蜡烛,观察 燃烧后的变化。
干燥的烧 杯内壁出 现 水雾 。
涂有澄清石灰 水的烧杯内壁 变成 白色 。
白瓷碗底部 有 炭黑 。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后产生了 水 、二氧化碳 、炭黑 等新物质。
点燃一小片纸,观察纸的变化。 也可以用观察蜡烛 的方法,了解纸燃 烧后的部分生成物。
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随堂训练
一、判断题
二、选择题
三、探究题
四、拓展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盐溶解于水
水的三态变化
铁水变成钢锭
结论:盐溶解于水、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成钢锭都属于 没有产生新物质
的变化。因为这几种变化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烟花烟绽花放绽时放有 气体、粉尘产
生,并伴有发 光发热现象。
火柴火燃柴烧燃产烧生 灰烬,并伴有 发光发热现象。
实验结论: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
纸燃烧后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纤 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灰烬大多是 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如蜡烛受热熔化; 另一类是 产生新物质 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 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石灰石石灰遇石盐遇酸盐冒酸气泡 产生二氧化碳 气体。
结论:烟花绽放、火柴燃烧、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都属于 产生新物质 的变化。
五、课堂回顾 没有产生新物质。
生成水、二氧化 碳、炭黑等。
蜡烛受热融化 蜡烛燃烧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如蜡烛受热熔化; 另一类是 产生新物质 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白天 无处不:双重否定加重肯定语气,有 效烘托出全城都沉浸在浓郁春意之中的盛 况,表达效果更强烈。
飞:动态强烈,表现出了春天的勃然 生机,同时说明时节是落花随风飞舞的暮 春。“飞花”明写花暗写风,蕴意深远。
这两句景物描写写出了长安城的迷人 春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富于 美感。处处“飞花”,准确地表现出寒食 节花絮纷飞的迷人景象,皇城里的柳树在 东风中摇曳,春意醉人。“无处不”用双 重否定表示肯定,表达效果更强烈。
着布,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一词写出了织女手的纤细。 “素”字写出了织女手的白晳。 弄: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速 运动,同时也表现出织女织布动作的娴熟。
这两句诗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突出织 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表现织女因牛郎不 在身边的孤寂、苦闷。
《十五夜望月》通过_中__秋___望月的特定场 景,描绘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对家乡的__思__念__之情。
三、课外阅读。 秋夕
[唐]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背诵指导:在熟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 和织女被银河阻隔的悲剧,抒发了夫妻 之间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情。
十五夜望月
[唐]王 建
作者简介
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 昌)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广泛, 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 深刻。
主要作品:《田家行》《羽林行》 《射虎行》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白天 无处不:双重否定加重肯定语气,有 效烘托出全城都沉浸在浓郁春意之中的盛 况,表达效果更强烈。
飞:动态强烈,表现出了春天的勃然 生机,同时说明时节是落花随风飞舞的暮 春。“飞花”明写花暗写风,蕴意深远。
这两句景物描写写出了长安城的迷人 春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富于 美感。处处“飞花”,准确地表现出寒食 节花絮纷飞的迷人景象,皇城里的柳树在 东风中摇曳,春意醉人。“无处不”用双 重否定表示肯定,表达效果更强烈。
着布,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一词写出了织女手的纤细。 “素”字写出了织女手的白晳。 弄: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速 运动,同时也表现出织女织布动作的娴熟。
这两句诗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突出织 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表现织女因牛郎不 在身边的孤寂、苦闷。
《十五夜望月》通过_中__秋___望月的特定场 景,描绘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对家乡的__思__念__之情。
三、课外阅读。 秋夕
[唐]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背诵指导:在熟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 和织女被银河阻隔的悲剧,抒发了夫妻 之间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情。
十五夜望月
[唐]王 建
作者简介
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 昌)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广泛, 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 深刻。
主要作品:《田家行》《羽林行》 《射虎行》等。
2-2《 红烛》课件(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初读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 句时,你可曾被诗句中的“蜡烛”所触动?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诗人——闻一多, 看看他是怎么写“烛”的?
2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月派的相关知识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及主要创作。
2.理解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点与诗歌主张,把握本诗的抒情脉络和 抒情方式。
3.理解“红烛”的象征意义,学习诗人献身祖国、勇于自我牺牲的爱 国主义精神。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3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作者介绍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 友三。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 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 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武汉 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 他愤怒斥责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 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日下午, 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闻一多早年参加 新月社,在创作诗歌时,提出诗歌创作的 “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 (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 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 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4
作者评价
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
他(闻一多)那眼光的犀利、考索(考查探究)的赅博 (渊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 要后无来者的。 -郭沫若
抗战以前,他(闻一多)差不多是唯一有意大声歌咏爱国 的诗人。 -朱自清
2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月派的相关知识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及主要创作。
2.理解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点与诗歌主张,把握本诗的抒情脉络和 抒情方式。
3.理解“红烛”的象征意义,学习诗人献身祖国、勇于自我牺牲的爱 国主义精神。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3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作者介绍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 友三。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 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 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武汉 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 他愤怒斥责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 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日下午, 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闻一多早年参加 新月社,在创作诗歌时,提出诗歌创作的 “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 (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 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 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4
作者评价
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
他(闻一多)那眼光的犀利、考索(考查探究)的赅博 (渊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 要后无来者的。 -郭沫若
抗战以前,他(闻一多)差不多是唯一有意大声歌咏爱国 的诗人。 -朱自清
蜡烛的燃烧ppt课件
杯子里的冰块正在融化着,变成 了水。 3 :冰融化了变成水,那么蜡烛燃烧 后变成了什么呢?
新知讲解
活动一 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它与
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远古时代, 人类已经掌 握了钻木取 火的方法。
活动一 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 任务: 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简答题。
1、蜡烛燃烧会产生哪些现象? 答:蜡烛燃烧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冒白烟等现象。
2、蜡烛被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会熄灭的原因 是什么? 答: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而烧杯罩住蜡烛后就隔绝了空 气,无法继续提供氧气。
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它包含约 78%的氮气、21%的氧气、0.03%的二氧化碳等气 体。其中氧气是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
蜡烛的燃烧
粤教版后产生了什么现象?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很多气泡,也就是产 生了很多气体。 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思考:
1:桌子上摆放着什么?
桌子上摆放着一个蛋糕和一些放 着冰块的杯子。 2 :杯子里的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烧杯等。
实验步骤:
1、将蜡烛点燃,放在自然环境下。 2、用烧杯完全罩住正在燃烧的蜡 烛。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活动二 蜡烛能一直燃烧吗
我发现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火 焰熄灭了。
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产生这种现象 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二 蜡烛能一直燃烧吗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当烧杯罩住 蜡烛后,蜡烛就隔绝了空气,氧 气燃烧完了,蜡烛就熄灭了。
活动一 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
我发现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而且 还不断冒烟,蜡烛的长度也在不断变短。
新知讲解
活动一 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它与
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远古时代, 人类已经掌 握了钻木取 火的方法。
活动一 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 任务: 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简答题。
1、蜡烛燃烧会产生哪些现象? 答:蜡烛燃烧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冒白烟等现象。
2、蜡烛被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会熄灭的原因 是什么? 答: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而烧杯罩住蜡烛后就隔绝了空 气,无法继续提供氧气。
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它包含约 78%的氮气、21%的氧气、0.03%的二氧化碳等气 体。其中氧气是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
蜡烛的燃烧
粤教版后产生了什么现象?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很多气泡,也就是产 生了很多气体。 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思考:
1:桌子上摆放着什么?
桌子上摆放着一个蛋糕和一些放 着冰块的杯子。 2 :杯子里的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烧杯等。
实验步骤:
1、将蜡烛点燃,放在自然环境下。 2、用烧杯完全罩住正在燃烧的蜡 烛。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活动二 蜡烛能一直燃烧吗
我发现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火 焰熄灭了。
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产生这种现象 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二 蜡烛能一直燃烧吗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当烧杯罩住 蜡烛后,蜡烛就隔绝了空气,氧 气燃烧完了,蜡烛就熄灭了。
活动一 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
我发现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而且 还不断冒烟,蜡烛的长度也在不断变短。
《蜡烛》课件
代表作品列表
《日日夜夜》、《俄罗斯人》、《生 者与死者》等。
《蜡烛》原文节选欣赏
节选段落一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 ——她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节选段落二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英勇,那样永垂不 朽。
03
情感真挚、深沉的语言表达
作品通过真挚、深沉的语言表达,传递出作者对战争中人性光辉的赞美
和对和平的渴望,使得作品具有更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04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背景介
绍
俄罗斯历史文化概述
俄罗斯历史
俄罗斯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的基辅 罗斯。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俄罗斯经历了蒙古入侵、莫斯科公国的崛起、沙俄 帝国的建立、苏联时期以及现代俄罗斯联邦的成立等重要历史阶段。
叙述方式及视角选择
1 2 3
顺叙与倒叙相结合
作品采用顺叙与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既保证 了故事的连贯性,又通过回忆、插叙等手法揭示 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作品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间灵活转换 ,使得叙述更加真实、客观,同时也便于揭示人 物的心理活动。
多线索交织的叙述结构
俄罗斯战争文学
俄罗斯文学中的战争题材作品尤为丰富。从19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到20世纪的《日瓦戈医生》,这些作品不仅 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还深入探讨了战争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其他类似作品推荐
《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的这部巨著以19 世纪中期的俄国为背景,通过描 绘历史人物的命运和经历,展现 了战争与和平时期的社会生活。
亮”。
《日日夜夜》、《俄罗斯人》、《生 者与死者》等。
《蜡烛》原文节选欣赏
节选段落一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 ——她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节选段落二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英勇,那样永垂不 朽。
03
情感真挚、深沉的语言表达
作品通过真挚、深沉的语言表达,传递出作者对战争中人性光辉的赞美
和对和平的渴望,使得作品具有更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04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背景介
绍
俄罗斯历史文化概述
俄罗斯历史
俄罗斯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的基辅 罗斯。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俄罗斯经历了蒙古入侵、莫斯科公国的崛起、沙俄 帝国的建立、苏联时期以及现代俄罗斯联邦的成立等重要历史阶段。
叙述方式及视角选择
1 2 3
顺叙与倒叙相结合
作品采用顺叙与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既保证 了故事的连贯性,又通过回忆、插叙等手法揭示 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作品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间灵活转换 ,使得叙述更加真实、客观,同时也便于揭示人 物的心理活动。
多线索交织的叙述结构
俄罗斯战争文学
俄罗斯文学中的战争题材作品尤为丰富。从19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到20世纪的《日瓦戈医生》,这些作品不仅 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还深入探讨了战争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其他类似作品推荐
《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的这部巨著以19 世纪中期的俄国为背景,通过描 绘历史人物的命运和经历,展现 了战争与和平时期的社会生活。
亮”。
《蜡烛》课件.ppt
2019-8-11
感谢你的欣赏
15
诺曼底登陆
喀秋莎火箭炮猛烈发射
盟军登陆抢占海滩
2019-8-11
感谢你的欣赏
苏联红军攻克柏1林6
抗战中的中国坦克部队
抗战胜利
一个侵华日本
老兵20的19-8忏-11 悔。
感谢你的欣赏
17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
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
达成协议。10月5日,签署了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 (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 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 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结果)。
2019-8-11
感谢你的欣赏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
颤巍巍:抖的动某摇些晃 动。 作多 。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 肃穆: 恭敬庄严地站立着。
永垂不朽:永腐远烂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瓦砾: 破碎的砖头瓦片。
2019-8-11
感谢你的欣赏
9
2019-8-11
3、作者简介:
西蒙若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 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 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 产党。 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
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
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
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
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
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
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
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晚上到第二天拂晓。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一个方场上。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五个苏联红军(包括烈士契柯拉耶夫)
起因:五个红军要去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而其中一名
战斗(契诃拉耶夫)牺牲在必经的一块方场上。
经过: 老妇人掩埋士兵。 结果:一悼位念有烈斯士拉表夫达母敬亲意的。喜烛点在苏联士兵的坟头,
二战风云
阅读要求:
• ①注意标注出重点字词的读音;
• ②圈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时间、 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 要素。
重点字词:
fú
lì
• 拂晓 瓦砾
jiào jūgōng chàn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永垂不朽: 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久流传、永不磨灭。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精疲力竭: 形容非常疲劳,没有一点力气。
祈祷和平
欢迎指导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3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 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明确: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生命危 险埋葬苏联红军烈士。
2、南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夫老妇人是怎样一个人?
• 明确:老妇人憎恨法西斯, 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 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 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 的爱。
.
.
.
.
3、文中烛光有何象征意义?
• ①是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 • ②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 ③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