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以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洛阳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
![洛阳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b64426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8.png)
洛阳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洛阳市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呈现以下方向:
1. 智能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
洛阳市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2. 文化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洛阳市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上国内最大的伊斯兰古迹——白马寺的彰显,加速建设国际旅游航线、打造“黄河文化慢城”的步伐,逐渐促进洛阳市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经济。
洛阳市加强创新创业政策,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创新创业企业,推动经济发展。
4. 绿色环保产业的崛起。
洛阳市加大生态环保力度,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积极开发新能源、低碳出行解决方案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5. 增强对外开放程度。
洛阳市正加速推进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吸引更多外资进入,推动洛阳市经济发展。
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1bf1dce76a20029bd642d5f.png)
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杜伟来源:《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17期摘要:洛阳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由于重视及开发利用不够,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存在着诸多问题。
应采取重视顶层设计、加大项目带动、搞好宣传营销、注重体制创新等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洛阳;文化产业;问题;对策洛阳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有近5000年的文明史和4000多年建城史,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建都史长达1500多年,被誉为“千年帝都,华夏圣城”。
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积淀,给洛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也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洛阳市文化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2014年数据对比来看,洛阳市与杭州市旅游人数基本相当,但旅游收入杭州是1880多亿元,洛阳市只有600多亿元,不到杭州的三分之一,这与洛阳的历史文化名城地位极不相称。
本文在分析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洛阳市的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洛阳古为“天下之中”,是最早的“中国”。
盘点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最珍贵的当属七张金质名片。
一是华夏文明肇始地。
河图洛书,乃河洛文化之标志,先民思维之成就;河洛文化,乃华夏文明之源头,中华文化之正本。
二是道教文化创始地。
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在洛阳生活长达50年之久,他的著作《道德经》是诸子百家学说的先导。
三是儒学文化兴盛地。
公元前518年,孔子千里迢迢来到洛阳,专程拜见老子请教礼乐之事,这是中国历史上儒道两位大师唯一的一次会面。
四是佛教文化首传地。
白马寺,创建于公元68年,有近2000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方佛教寺院,素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五是理学文化渊源地。
程颐、程颢是宋代理学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洛阳是他们主要的居住、讲学、著述地,亦是理学渊源所在。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8119bb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e.png)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洛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底蕴,近年来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洛阳的文化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和现状:
1.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洛阳拥有许多国家级和省级文化遗产,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等。
城市政府致力于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缮和利用,通过文化旅游的形式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
2. 文化艺术表演:洛阳大力发展文化艺术表演,举办了一系列的音乐会、戏剧演出、舞蹈表演等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和艺术家。
同时,洛阳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3. 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洛阳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涵盖设计、手工艺品制作、文化衍生品等领域。
例如,洛阳陶瓷、漆器、丝绸等文化产品逐渐走向市场,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4. 文化科技融合:洛阳将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推动,推动文化与文化的交流互动。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洛阳的历史文化,让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的洛阳。
5. 文化教育培训:洛阳注重文化教育培训,加大对艺术院校和文化机构的支持。
通过培养人才和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为洛阳的文化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总的来说,洛阳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市场经济水平不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提升等。
对于未来的发展,洛阳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提高产品的创新与质量,同时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文化产业的跨地区合作。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62b91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8.png)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第一篇: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2012年1月11号,本人应付跃龙老师的要求来到洛阳进行文化产业调研,走访了市政府文化产业科,宣传部文产办等几家单位。
对洛阳市的文化产业进行了一次摸底式调查。
洛阳市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定位并不准确,发展方向过于发散。
2011年文化产业占洛阳市总GDP不到2%,与周边的文化产业大市比如开封,安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洛阳市文化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一)产业总量增加,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2075.0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61.2亿元,增长14.1%。
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4.12亿元,同比增长17.2%,比2008年加快了8个百分点,分别比同期GDP、第三产业增速高出4.2个和3.1个百分点;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4%,提高了0.07个百分点。
(二)从业人员增加,带动就业作用突出截止2009年底,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7.04万人,同比增长33.3%,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1.69%,比2008年提高了0.38个百分点。
(三)构成有所变化,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从文化产业的三大层次来看:2009年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分别实现增加值8.5亿元、10.2亿元和15.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4.9%、30%和45.1%,核心层和外 1围层占比首次超过50%,达54.9%,比2008年提升了9.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二、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纲要(一)进行了整体策划。
著名城市战略策划机构——王志纲工作室编制了《洛阳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方案》:1.提出洛阳应打造世界级古都文化休闲目的地。
形象诉求为“中国洛阳,一个国色天香的地方”。
功能定位为“东方锦绣神都,华夏文明原点”。
全域旅游格局概况为“一心两翼”。
一心——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心,即洛阳主城区,主要由帝都文化核(隋唐故城)、皇家风情体验轴、洛河文化体验带和伊河生态休闲带构成。
浅析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浅析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0c1f24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d.png)
浅析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第一篇:浅析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浅析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摘要:洛阳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也需进一步推进发展。
本文围绕《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反展的实施方案》,分析洛阳市文化产业现状、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洛阳;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与增强,文化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密切。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是经济与文化交融的表现之一。
它既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民大众的需求所在。
一、洛阳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日前,在《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反展的实施方案》[1]中明确提出了我市文化产业五年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方案》[1]指出,我市将紧紧围绕“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以历史文化和山水资源为依托,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导,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以重大产业项目和文化品牌为支撑,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一)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推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日益密切。
文化产业作为新型的经济与文化结合的载体,对二者的发展和壮大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洛阳历史文化丰富悠久,可发展的文化产业也是多种多样。
其中,突出洛阳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有:牡丹文化产业、洛阳文化传媒业、发展会展业、文化旅游产业、洛阳特色汤食文化产业、演艺娱乐业等。
在洛阳牡丹文化产业方面,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重中之重。
自1983 年举办首届牡丹文化节后,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节成为洛阳的一大特色。
洛阳牡丹文化节,是在每年 4 月 5 日至 5 月 5 日前后,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洛阳市民政府、河南省文化厅承办的以“花开中国”为开幕式主题的文化活动。
《2024年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3e2f8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b.png)
《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领域。
文化创意产业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文化内涵,正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区域视角出发,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特点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造力、创新能力和文化内涵为核心,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产业。
其特点主要包括高附加值、高创新性、高融合性等。
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影视、音乐、出版、设计、艺术、动漫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区域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1. 地域特色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地域特色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有助于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例如,北京以故宫文化、京剧艺术等为依托,发展了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上海则以海派文化、现代艺术等为特色,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
2. 政策支持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策支持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各级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政府还通过搭建平台、引导企业合作等方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完善。
3. 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新性等特点,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贡献。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和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此外,文化创意产业还能够提升区域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区域的竞争力。
四、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该地区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发展了以影视、动漫、设计等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98ce8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7.png)
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一、引言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既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1. 市场推动力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推动相关市场需求的增长,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例如,文化产业链上的创意设计、广告、媒体等行业,不仅提供了工作机会,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区域内的产业链水平。
2. 资金流入文化创意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为区域经济带来了资金流入。
投资者看中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和前景,纷纷加大对该产业的投入。
这些资金的流入不仅促进了地方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也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3. 就业机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区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带来了多元化的就业结构和更高的人才需求。
创意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更加注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的参与,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机会。
4. 城市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使得一些城市在经济转型中得以焕发新的活力。
许多城市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塑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牌和竞争力。
艺术区、创意园区的建设使城市焕发了新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资本。
5. 创新驱动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创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艺术、设计、文化解读等领域的创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活动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区域经济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1. 市场需求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所需,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长。
随着人们对美学和艺术细节的追求,文化创意产品在市场中有越来越大的需求。
区域经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拉动和推动,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文化传承与表达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弘扬和传承地域独特的文化。
洛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我见
![洛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e4aa75db76eeaeaad1f3305a.png)
的文化 产业项 目 理规划 、 合 充分开发 , 么当“ 阳一 日 那 洛
游” 变为“ 阳十 日游 ” 日, 是洛 阳文化 市场全 面振 洛 之 便
兴之时 。
二 、 间维度 定位— — 对 “ 时 规划 ” 的解 读
“ 规划” 指 “ 划 、 划 , 是 谋 筹 亦指 较 全 面或长 远 的计 划 。 【 由此可见 , ”2 规划是为 实现某一 目标而进行 较为全 面、 长远的发展计划 , 是对未来 整体性 、 期性 问题 的思 长
树立全市九县( 八区的整体大局观。 市)
其次 , 要促进各 县 ( ) 市 区文化 产业 的协调 发展 、 合
作共赢 。第 一 , 正确引导 , 提供政策支持 将各 县( ) 市 有 特 色的工艺 文化 资源集 中整合 至市 区。洛 阳有很多 独 具特色 的工 艺品 , 如孟 津平 乐 的牡 丹 画、 南石 I 的唐 三 j J 彩、 偃师寇店的牡 丹石 等 , 大都 散 落在 市 区周围 的村 但 镇之 中。如果 能够在 市 区建 立一 个专 业 的工 艺文化 产 品交易平 台 , 不仅 可 以丰 富市 区产业 内容 , 时也能 够 同 拉 动各县 ( ) 市 相关 产业 的发 展。第 二 , 理规 划 , 取 合 采
浅薄所学为引玉之砖 。
~
、
空 间维度 定位— — 对 “ 区域 ” 的解读
定位 的相对性决 定 了在 制定 区域 文化 产业 发展 规划 时
在当前我 国文化 大 发展 、 繁荣 的背景 下 , 大 文化 产 业已经成 为地 区经济 文 化 发展 的一 个重 要 组 成部 分 。 文化产业 涵盖 了极其 丰富的产业 内容 , 而各个 地 区的实 际情况也不尽 相同 , 因此也就 不可能存 在一个放 之 四海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d70bb2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4.png)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摘要:
本文对洛阳市的文化产业进行了调研。
首先介绍了洛阳的概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口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
然后分析了洛阳市的
文化产业现状和发展态势,包括文化产业的规模、结构以及主要特点。
接着,重点对洛阳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包括
产业链的构成、主要产业板块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旨在推动洛阳
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1. 引言
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资源。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洛阳市逐渐意识到文化产业的
重要性,并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发展。
本文将对洛阳市的文
化产业进行调研,评估其现状和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关建议。
2. 洛阳市的概况
2.1 地理位置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2 人口情况
洛阳市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在过去十年里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洛阳市的人口已超过1000万人。
2.3 经济发展水平
洛阳市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河南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除了传统的重工业和农业,洛阳市还加大了对服务业的支持,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
3. 洛阳市的文化产业现状
3.1 文化产业规模
洛阳市的文化产业规模较大,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截至目前,文化产业在洛阳市的占比已经超过GDP的10%。
3.2 文化产业结构。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1c7d0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b.png)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杨菲雪
【期刊名称】《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37)3
【摘要】洛阳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厚重的文化资源,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和良好基础,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洛阳的历史地位、文化资源、国内外知名度
不相匹配。
目前,洛阳文化产业现状是总量少、占比低,龙头企业少、集聚能力不强,知名文化品牌少、集聚效应不足等。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存在资源经营转化意识较弱、市场化程度不高、开放力度较小、文化领域改革滞后、产业环境不够宽松等问题。
今后洛阳应加强文化资源的经营转化意识,促进文化产业市场化、深化文化产业改革、优化文化产业环境并加大开放力度,推动洛阳文化产业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总页数】5页(P61-65)
【作者】杨菲雪
【作者单位】洛阳市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第3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为例
2.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洛阳观赏石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4.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以江苏省东海县文化产业发展为例5.洛阳市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洛阳市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洛阳市区域经济发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e3a4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e.png)
随着国家及河南省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落地实施,洛阳市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加快。2022年,洛阳市GDP增速为 3.5%,较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洛阳市政府积极推进产业结构 调整,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 ,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向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022年,洛阳市三次产业结构为 5.4:44.5:50.1,第二、三产业占GDP的 比重持续上升。
VS
产业升级
洛阳市积极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 升级,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 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同时,加 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 与产业深度融合。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分析
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
洛阳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一 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地区则相对 发达。这种不平衡现象主要受到资源禀赋、 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应对措施
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洛阳市政府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 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合作 等。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向落后地区转移,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HAPTER 04
洛阳市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分 析
交通区位优势
01
铁路
洛阳是重要的铁路枢纽,有多条国家 级铁路干线通过,如郑西高铁、陇海 铁路等,连接了国内主要城市,方便 货物流通。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 通
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交通 网络布局,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地位。
CHAPTER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洛阳市区域经济发展 趋势
近年来,洛阳市的区域经济发展 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特别是 在工业、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 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64d003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2.png)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当前洛阳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洛阳正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洛阳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白马寺、龙门石窟等。
洛阳市政府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洛阳已经形成了以旅游、文化传媒、广告、设计、艺术等为主要领域的文化产业集聚格局,文化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洛阳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利用历史遗产的力度还不够,缺乏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形成特色和竞争力。
其次,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还比较薄弱,缺少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再次,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不够充分,产业链条不完善,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最后,对于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缺乏专门的金融、税收和法律等方面的支持。
针对以上问题,洛阳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首先,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和创意设计能力建设,加速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创新力。
其次,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条的完善。
再次,加大对创新型和高成长性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金融、税收和法律保障,为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展望未来,洛阳的文化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随着洛阳市的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洛阳的文化产业有望更加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洛阳文化产业也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享受。
只有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才能实现洛阳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洛阳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洛阳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c57de55ef7ba0d4a733b65.png)
洛 阳文化产 业的现状与对 策研究
: l :
董
媚
( 洛阳师范学 院, 河南洛阳 ,7 0 2 4 12 )
摘
要 : 市文 化 体 系建 设 具 有 十分 重要 的 意 义 。文化 建 设 是城 市发 展 的 重要 内涵 , 城 是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研 究洛阳城 市文化建设 的任务 紧迫且 必要。洛 阳现有的 文化产业 品位 不够 , 少文化设计 、 缺 市场策划和文化 策划 , 因此 , 需要构建 完善 的城 市 文化建设体 系, 发展文化产业并发挥文化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元 , 比增长 l.%, 同 81 高于全国增长速度 1 个百分点。尤其是报 纸、 广播 电视 、 网络、 动漫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 了较大成绩 , 文 化体制改革也进行了初步尝试。但与其他同等城市文化事业 、 文
化 产 业 的 发 展 相 比还 有 较 大 差 距 ,表 现 在 政 府 对 文化 产业 的投
入力度不足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 文化体制改革有 待深入 , 文化资源的利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
华夏的古代文明。“ 河洛文化” 源远流长 , 儒学、 道家 、 经学 、 玄学、 理学源于斯 ,佛学也在东汉初年在这里立 足而最终 与儒 家和道 家融合。一部洛阳的历史也是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史 , 古代
教 育 始 于 夏商 , 展 于汉 魏 , 于 隋 唐 。周 朝 的教 育 为 我 国奴 隶 发 盛
3 发 展文化产 业 的重要 意义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发挥义化 产业 的带 动辐射作用是增强 城市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
文 化 是 一 定 社 会政 治 和经 济 在 观 念 形 态 上 的反 映 ,属 于 上
洛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我见
![洛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cac4b4c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5.png)
洛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我见
洛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我见
李朝晖
【摘要】从2000年"文化产业"的概念正式进入我国宏观决策系统到2010年文化产业被确定为"支柱型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识。
结合河南"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未来洛阳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应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树立新思路、制定新规划、采取新措施,进而确保在新经济平台上的竞争优势和科学发展。
【期刊名称】《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31)005
【总页数】4页(P94-97)
【关键词】文化产业;洛阳;区域;规划
【作者】李朝晖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社会科学
第 31 卷第 5 期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31No.5 ,2011Journalof HubeiNormalUniver百ity ( Philosophyand Social Science) 洛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我见李朝晖(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摘要〕从2000 年“文化产业”的概念正式进入我国宏观决策系统到 2010 年文化产业被确定为“支柱型产业洛F日区域文化产业的。
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62bbb02f12d2af90242e6e7.png)
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姓名:学号:班级: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摘要】城市文化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涵,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研究洛阳城市文化建设的任务紧迫且必要。
洛阳现有的文化产业品位不够,缺少文化设计、市场策划和文化策划,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城市文化建设体系,发展文化并发挥文化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关键词】文化产业;洛阳市;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当今世界,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仍在蔓延,各个国家的实体经济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产业由于在需求方面的特殊性,在今天的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刺激经济中起到了特殊作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不仅推动本国和地区的发展,而且提升了国家和地区参与竞争的“软实力”。
近年来,洛阳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开拓文化市场,文化产业越来越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2012年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2012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有四个主要特点:(一)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我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25亿元,同比增长33.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94%,较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按可比价计算,2007年-2011年,我市文化产业年均增长30.8%。
按照文化活动的延伸性,文化产业又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核心层,主要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四个大类;二是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三个大类;三是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两个大类。
从这三大层次看,核心文化层举足轻重,外围文化层发展迅速,相关文化产业层已具规模。
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核心层”实现增加值4.75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2.7%;“外围层”实现增加值4.57亿元,占12.3%;“相关层”实现增加值27.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5%。
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以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以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363ce69f242336c1eb95e60.png)
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以洛阳文化产业发展为例摘要:古都洛阳是中部地区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富集的城市,近年来基于文化资源特的致力于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出产业链条不够长、开发观念落后、文化产业层次低等现实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洛阳市需要升级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方式,在政府支持、延长产业链、重视营销和区域联动方面不断完善,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相适应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区域经济文化;文化产业;产业链一、概述文化是凝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纽带。
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一系列文化特征,即区域文化。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的发展,区域文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精神内核,能令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取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要令这二者真正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关键是要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47年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即“culture industry”,可以被翻译为“文化工业”或者“文化产业”。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统计局的定义,文化产业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人民对于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势必将会带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
同时,我国文化产业也已经出现了重大的结构变化,数字文化产业部门呈现爆发式增长,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新时期的入口。
对于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把握住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必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持续推动力量。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市近年来把旅游业放在了支柱产业的位置上大力发展。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179830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4.png)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洛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近年来,洛阳市逐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等手段,助力洛阳文化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围绕洛阳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洛阳文化产业的现状洛阳的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初期缺乏规模、内容单一的阶段,逐渐形成以文旅融合为特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目前,洛阳的文化产业涵盖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文化旅游、演艺表演、文化传媒等多个方面。
首先是博物馆业。
洛阳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洛阳市博物馆、白马寺博物馆和洛阳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目前,洛阳的博物馆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收藏、展示和研究洛阳地区历史文化为主体,兼具公共教育功能的发展模式。
其次是文化创意产品。
洛阳以中原文化为底蕴,结合时下的设计和市场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
例如,洛阳瓷器、洛阳剪纸、洛阳皮影等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洛阳的文化产业实现了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变。
第三是文化旅游业。
洛阳是中国文化名城,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以龙门石窟、白马寺、桃源公园等为代表的景区成为了洛阳的文化旅游名片。
洛阳市政府还积极推动文化旅游的开发,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洛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是演艺表演业。
洛阳拥有丰富的戏曲、舞蹈、音乐等艺术资源,戏曲、舞蹈剧目远近闻名。
每年都有大量的演艺表演活动在洛阳举行,吸引了众多观众和艺术家。
洛阳市政府还积极引进国内外的优秀演艺团队,提高了演艺表演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部分:洛阳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在洛阳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趋势:1. 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
洛阳的文化产业目前还比较零散,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和优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87e4207fc4ffe473368ab2b.png)
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共存。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民俗文化市场空间广阔,先进文化战略理念支撑是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而民俗文化产业结构需要完善,民俗文化产业规模需要扩大,民俗文化市场要素需要提高,民俗文化产业创意需要创新则是其劣势所在。
针对现状,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正视自身优缺点,寻找河洛城市和农村不同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策略,实现文化产业效益更大化。
一、河洛城市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洛阳为例1.整合现有资源,建立相对集中的民俗文化产业体系创新城市民俗工艺品业。
协调洛阳民俗工艺品业发展规模不均现象,消除民间自营与公司运营之间的界限;把充分发挥洛阳独具个性的民俗特色作为工艺品业的主要目标,聘请手艺精湛的民间民俗工艺品制作者进入公司企业,成为生产指导者和产品质量把关者;把最富有民间民俗气息的特色文化直接体现于现代企业生产中,并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工艺品能够显示民俗与企业的有效连接,突出文化产品质量立身的原则。
拓展城市民俗旅游业。
保持原有民俗文化形式,更新其产业运营模式,与时代传媒相结合,为其增加活力,让已形成良好旅游市场效应的民俗文化产业发挥更大作用;开拓洛阳市区其它民俗旅游产业形式,不断探索市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可挖掘框架,整体上丰富洛阳城市民俗旅游业的形式。
凸显城市民俗会展与节庆业,让民俗会展活动和节庆业扬长避短,发挥各自最大效力,克服时间空间局限,使洛阳城区多样民俗会展和节庆业体现自身活力与张力,拉动洛阳民俗文化产业消费和经济持续增长。
2.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具有鲜明民族元素与本土特色的品牌项目针对国际化视域下洛阳的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可以从洛阳本土的品牌项目入手,紧跟世界时代前进步伐,利用自身民俗文化资源优势,继续挖掘潜在的发展空间,进行不断升级。
突出洛阳城市民俗文化产业的民族化特色,对于已形成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需要继续打造雕琢,并注意把这些品牌项目与相关辅助产业相联系,从中寻找深化发展的突破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以洛阳文化产业发展为例摘要:古都洛阳是中部地区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富集的城市,近年来基于文化资源特的致力于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出产业链条不够长、开发观念落后、文化产业层次低等现实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洛阳市需要升级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方式,在政府支持、延长产业链、重视营销和区域联动方面不断完善,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相适应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区域经济文化;文化产业;产业链一、概述文化是凝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纽带。
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一系列文化特征,即区域文化。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的发展,区域文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精神内核,能令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取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要令这二者真正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关键是要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47年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即“culture industry”,可以被翻译为“文化工业”或者“文化产业”。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统计局的定义,文化产业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人民对于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势必将会带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
同时,我国文化产业也已经出现了重大的结构变化,数字文化产业部门呈现爆发式增长,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新时期的入口。
对于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把握住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必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持续推动力量。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市近年来把旅游业放在了支柱产业的位置上大力发展。
但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洛阳真正的优势是历史文化。
因此,深入挖掘洛阳历史文化资源,把洛阳建设成为最能代表、体现、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城市,建设成东方文化色彩浓郁的国际旅游城市,并发展出一系列与传统文化相配套的文化创意产品,应该成为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二、洛阳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一)洛阳的文化资源1、悠久的历史文化洛阳是我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据史料记载,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居住帝王近百位,累计建都史长达 1529 年,在我国七大古都中是建都时间最早、时间最长和朝代最多的城市。
道学创始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拥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千唐志斋、汉光武帝陵、唐恭陵、王铎故居等丰富的文化资源,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0处 、省级 75处、市县级 571处。
2、著名的牡丹文化“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自古洛阳牡丹甲天下,歌颂牡丹的诗歌数不胜数。
牡丹花是我国的传统的花卉,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观赏牡丹也是洛阳古老的风俗之一。
早在1959年,周总理莅临洛阳检查的时候,曾经批示“洛阳市广建花园,大力种植牡丹花,促进牡丹花发展。
”1983年,洛阳举办首届牡丹花会,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成为洛阳宣传牡丹文化的重要出口。
由下图1[1]可以明显看出,自二十届牡丹花会以来,游客人数和花会期间总成交额均出现快速增长,到第二十六届时,游客人数已达1437.7万人次,总成交额达699亿人民币。
图1 近几届花会期间总成交额和游客人数[1] 图表数据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0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花会期间总成交额(亿元) 游客人数(万人次)3、近现代工业文化洛阳是国家老工业基地。
20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新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5年计划,洛阳成为全国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奠定中国工业基础的156个项目有7个放在洛阳,形成了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玻璃厂等一批领军企业。
在涧西区,现在仍完整保留“一五”期间,前苏联在洛援建重点工程时建造的厂房和生活区等,主要包括一拖、中铝洛铜等企业的厂房以及涧西区2号街坊、10号街坊、11号街坊等苏式建筑。
2011 年 6 月,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区入选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半个多世纪后,人们再次回望建国初期的工业发展历史会发现,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是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工业遗产中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工业区之一。
这些十分丰富独特的文化足以作为洛阳文化产业开发着眼点。
(二)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洛阳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到2016年占比已经接近50%,详情见图2[2]。
图2 2010-2016年洛阳市三次产业占比随着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洛阳文化产业也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
首先是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大幅增加,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洛阳市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046个、从业人员74634人,均居全省第3位。
其次,小微文化企业是洛阳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一是数量众多,是构成文化企业的主体,全市共有小微文化企业2943个,占全部文化企业的96.6%;二是行业分布广,多数汇集在服务业;三是就业吸纳能力强,提供了五成以上的就业岗位。
第三,文化产业增加值持续快速增长,洛阳文化产业增加值近三年均保持在18% [2]数据来源:洛阳市统计局《2016年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上的增速。
最后,文化服务业均占绝对优势。
从单位数量看,洛阳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分别为346个、373个和2327个,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比重分别是11.4%、12.2%和76.4%;从增加值看,洛阳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分别为21.5亿元、3.9亿元和37.6亿元,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4.1%、6.2%和59.7%,虽然文化产业呈现增长趋势,但全国范围来看,其发展水平仍比较低。
长期以来,洛阳市对历史文化等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不足,基本属于“靠天吃饭”,而并没有“精耕细作”文化这片良田,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存在极大反差,陷入“抱着金饭碗没饭吃”的尴尬境地。
仅从每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上对比,北京每年投入超百亿元,杭州达4亿元,而洛阳市投入仅为300余万元,差距巨大。
由此带来的,2013年洛阳与杭州旅游人数基本相当,但杭州的旅游收入达1600亿元,而洛阳却不到500亿元。
从省内对比来看,洛阳文化产业占当地GDP的比重全省排名也十分靠后。
因此,洛阳的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洛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一)文化产业链短,文化资源开发缺乏前瞻性产业化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支撑,必须依靠打造产业链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
对于洛阳来说,文化产业链过短是文化产业难以发展起来的问题之一。
以龙门风景区为例,近年来旅游收入大幅上扬,取得了骄人业绩,然而除了景区附近的餐饮和住宿随之发展之外,龙门石窟的相关文化及其相关的文化产业并未开发出来。
在洛阳的文化开发中,更多的重视表面开发和短期利益,缺乏全盘性思考和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
(二)重视不足,思想观念存在误区长期以来,洛阳都沉浸在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这种优越感之中,理所当然地认为如此丰富的资源必然会带来较高的产业价值。
而正是这种把物质资源优势简单直接地等同于产业优势的错误观念,使得洛阳在过去的时间里对于自己文化资源的规划与利用不足,不能做出合理的评估、判断。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物质文化资源都具备产业化可能性。
比如洛阳有大量的地下文物资源,它们属于物质文化资源的范畴,但却并不具备产业化的可能性。
有些物质资源即使具备产业化的可能性,但投资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
例如位于嵩县程村的二程故里早已是盛名在外,且仍保留有大量历史遗存,但若要进行大规模的保护性开发却也并非易事。
即使选择了好的资源,一旦开发利用失当,对于宝贵的文化资源来说都是一种浪费。
因此,如何选择对洛阳来说最合适、最容易、最具吸引力的文化产业开发项目的难题仍未解决。
(三)文化产业规模小、层次低大量的文化企业组织形式还处于小规模状态,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不够,产业关联度低,科技含量低,品牌产品少,产业规模效益差。
虽然众多的小微文化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为洛阳带来了就业岗位,然而由于组织松散,主要靠民间自发形成,政府引导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同时,这种自发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强的同质性,出售的文化产品都是“低水平的复制”,没有任何地方特色,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城市名片了。
而与此同时,周边的西安、郑州等城市文化产业建设基础完备,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给洛阳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四、洛阳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一)更加重视政府支持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洛阳发展程度仍然较低,因此文化产业的起步应该在政府主导下进行,重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市场建设,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开发特色文化产业,这是市场力量难以做到的。
与此同时,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增强文化产业的资本实力。
面对洛阳的发展现实,政府负担全部投入显然是不现实的,需要逐步完善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内资与外资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具体而言,可以吸纳社会闲置资金和吸引外资的方式。
(二)拉长文化产业链条要想建立文化产业链,首先要有主打产品,即要有一个龙头企业或品牌产品在文化市场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形成良好的美誉度,创造出富有竞争力和市场开拓潜力的经济效益。
洛阳可以以“汉魏文化”和“唐牡丹文化”为主导,从汉魏的石刻和庙宇艺术、唐代牡丹文化扩展开去,通过政府引导建立文化产业创意公司,逐渐形成自己的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周边文化产业发展。
其次,文化产业链要基于相应的产业关联。
在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的基础上,加强创新,着力打造以“动漫产业、会展旅游、文物研究”为主的新的主题,唐三彩、青铜器等一批艺术精品也应以旅游业为依托,将洛阳的历史文化和旅游品牌宣传到全国各地和海内外,促进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
把旅游资源开发与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将文化有机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制作、经营管理和旅游服务之中,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更加重视宣传营销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成功的文化营销。
洛阳市开展国内营销可以围绕“文化圣地、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休闲胜地、丝路起点”五大城市形象定位来开展。
可以通过邀请国内主流媒体关注洛阳、宣传洛阳;策划制作洛阳形象宣传片,摄制高水平的洛阳城市文化旅游、主要景区宣传片和纪录片,编辑出版一批展示洛阳厚重文化的优秀出版物;建立影视题材库,聘请优秀编剧导演创作拍摄在全国有影响的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