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23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23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23一、前言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于2023年正式实施。

本课程标准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 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

4. 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细胞与生命活动2.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4. 生物的进化的生态5. 生物技术与应用6. 生命观念与科学思维四、教学建议1.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生物学知识结构。

4.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5. 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评价与反馈1. 定期进行课程评价,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为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2. 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附录1.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2. 课程标准修订历史3. 教学建议与案例分析4. 评价与反馈方法以上为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23的主要内容,希望各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够认真贯彻执行,为培养我国生物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标准怎么写

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标准怎么写

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标准怎么写一、引言课程标准是指教育教学工作中针对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规范化和明确化的文件。

它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中如何编写合理有效的课程标准。

二、课程标准的定义课程标准是对于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进行规范和明确的文件。

它包括学科知识、技能、能力的要求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课程标准旨在引导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序地掌握所学知识和培养其相应的能力。

三、编写课程标准的原则1.学科本位原则课程标准的编写应以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为核心。

它应该明确学生在该学科中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及相应的能力培养目标。

课程标准应该围绕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展开,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因材施教原则课程标准的编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以及教学资源的多样性。

它应该明确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需的不同能力层级和水平,并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

课程标准应灵活而差异化地组织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支持。

3.教学评价原则课程标准的编写应明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指标和方法。

它应提供详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课程标准应注重综合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和学科能力的综合发展。

4.社会需求原则课程标准的编写应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它应明确学生学习所需的基本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并将其纳入教学目标和内容之中。

课程标准应帮助学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能力,使其具备未来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综合素养。

四、编写课程标准的步骤1.明确课程目标在编写课程标准之前,教师应明确课程的整体目标。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且可衡量,可以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定。

教师可运用“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的逻辑关系,将课程目标与具体的知识和能力需求相结合起来。

2024最新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一、前言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地理教育质量,教育部对初中地理课程进行了修订。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旨在让学生通过地理研究,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培养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具备初步的地理探究能力,为终身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共分为四个部分:地球与地图、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乡土地理。

1. 地球与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认识、地图的绘制和运用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图阅读和绘制的初步技能。

2. 人文地理主要包括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认识人类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增强对国家地理、文化、历史的了解,提升乡土情怀。

3. 自然地理主要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理解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 乡土地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点和发展变化,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课程实施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实践能力。

2. 评价建议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3. 教材编写教材应遵循课程标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注重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五、附录附录1:课程标准编制说明详细介绍课程标准的编制背景、原则、过程和主要内容。

附录2:课程标准编制参考文献列出课程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的主要文献。

附录3:课程标准修订历史梳理课程标准从起草到修订的过程。

结束语本次修订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旨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为培养具有地理学科素养的人才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防止片面强调本课程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国际人”的要求。

2.公共课、基础课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等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基础课可进行模块化或融合式课程改革,有些内容模块可归到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教学;课程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3.专业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对接职业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要进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突破知识技能取向,通过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过程,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4.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

要创造条件加大校内外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例;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保证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

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合作共事能力,增强自信。

基础课程要适应学生需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课程标准编制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及管理办法为规范课程建设,确保学生学习成效持续改善,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及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内涵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专业领域内所属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和能做到什么程度的界定和表述,反映了学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该学习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二、课程标准编制依据(一)在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编制课程标准。

各专业应该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进行系统化、整体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具体确定专业课程体系门类和具体课程。

(二)在分析职业主要岗位要求的基础上编制课程标准。

各专业要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主要岗位进行调研和分析,主要包括:主要岗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是如何被完成的。

三、课程标准编制格式与要求(一)课程标准要素与要求课程标准必须包含课程的管理信息,对课程的要求、规范等。

1.课程名称本课程确定的标准名称。

对于职业核心课程,课程名称与该项典型工作任务相同。

2.课程代码按照学校规定的编码规则对本课程进行编码。

3.适用专业指明该课程适用于何专业。

4.参考学时规定本课程的参考学时(含复习、考核评价学时)5.参考学分理论课、理实一体化课程按照每18学时为1学分确定课程学分;纯实践课程按照每周1学分确定课程学分。

6.课程性质与作用描述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中的哪类课程,以及该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何种支持。

7.课程描述(职业行动领域、学习目标、工作与学习内容)该要素只针对职业核心课程,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描述。

课程标准编制模板及说明

课程标准编制模板及说明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适用专业:学时数:学分:年月《》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编写建议: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二、设计思路编写建议: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课程内容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等内容。

课程设计思路必须依据所属专业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应职业资格标准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方面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目标编写建议:课程教学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文字表述可分三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段说明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具体明确的能力目标。

为了使得课程目标的表述能够明确,尽量不要使用“知道”、“了解”、“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

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配置和管理FTP服务器”。

第三段说明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社会能力或方法能力目标。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编写建议:在内容选取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要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

职业能力课程要尽量按照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基本素质课程可以按照教学单元或知识模块等来确定课程内容。

为使课程内容与要求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配置和管理DNS服务器”。

课程内容和要求是根据课程目标对本课程主要内容进行设计。

请将达到课程目标应当完成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填写在下表中,其中的教学内容不要采用章节方式描写。

五、实施建议编写建议: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材选用或编写建议、教学方法建议、教学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2023版义务教育中学计算机科学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中学计算机科学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中学计算机科学课程标准一、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计算机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制定本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2.1 课程定位中学计算机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编程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能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发展计算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信息社会责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3.1 课程模块中学计算机科学课程分为四个模块: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编程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

3.2 具体内容- 信息意识:理解信息的概念、特点和价值,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学会信息检索和评估,培养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意识:理解信息的概念、特点和价值,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学会信息检索和评估,培养信息安全意识。

- 计算思维:研究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算法、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等,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计算思维: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算法、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等,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编程能力: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学会编程方法,能独立开发简单的应用程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编程能力: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学会编程方法,能独立开发简单的应用程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 信息社会责任: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学会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参与信息社会建设。

信息社会责任: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学会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参与信息社会建设。

四、实施建议4.1 教学建议- 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设计、编程等实践活动,掌握计算机科学知识。

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及管理规定

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及管理规定

广州市蓝天技工学校文件穗蓝技〔0000〕00号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及管理规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落实《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和考核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管理,特制订如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及管理规定。

一、编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地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编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准确地贯彻《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服从课程结构与《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的整体要求。

2、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坚持系统性、发展性、和实用性三原则,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3、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中因各自专业特点和课程结构要求不同而有所区别,在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时要注意根据专业要求和课时安排适当调整教学内容.4、随着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以及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有时需要进行课程开发,新课程开发时,须要先进行企业调研,依照职业岗位要求,制订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而后再确定使用教材或编写校本教材.不能是先定教材,再依教材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格式

《课程标准》格式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宋体三号加粗)课程名称、代码:(宋体小四号)总学时数: (理论课学时数: 实践课学时数:)(宋体小四号)适用专业: (宋体小四号)(以下标题为四号黑体,内容为宋体小四号)1. 课程概述1.1课程的性质1.1.1、(必修课、选修课);1.1.2、(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验(训)课、单独设置实践环节。

)1.2、课程定位(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课程与职业岗位工作关系、课程对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及与前、后续课程的联结等);1.3、课程设计思路(以能力目标指导下,基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生产过程等]的课程整体开发设计说明);2.课程基本目标2.1、知识目标2.2、职业技能目标2.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2.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3.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3.1、课程主要内容说明(包括学时安排、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考虑,以及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来选择课程内容的说明);3.2、课程组织安排说明(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实训、实验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和实现途径说明、提供网络教学环境说明);3.3、课程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序号单元(工作任务模块或实训项目)教学内容及要求活动设计课内学时安排123。

复习、考试合计学时(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填此栏)实训项目编号实验(训)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及要求项目实验(训)设计学时安排复习、考试总学时4.实施建议4.1、教学组织建议(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案例方法、组合教学方式。

)4.2、教学评价建议4.2.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4.2.2、教学过程评价4.2.3、集中实训评价(可参照以下表格进行评价)4.2.4、课程成绩形成方式序号任务模块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评价分值4.3、教材选用4.4、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4.5、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设备、场地等)4.6、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媒体资源、实验(训)室利用、校外基地利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利用等。

关于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关于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关于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或选用教材、实行课程教学、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为了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贯彻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课程建设要求,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学院决定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现就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中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遵循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人才定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切实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突出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在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课程开发、教学模式。

二、基本原则(一)服从人才定位,培养专业人才能力的原则课程标准要严格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准确定位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使课程教学始终服务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贯彻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开发的原则课程标准要按照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开展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的调查研究,构建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有一定前瞻性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课程标准。

(三)对接职业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课程标准要通过校企合作和研究分析,特别关注与课程相关的行业、企业对职业能力、技术领域的要求,把工作任务、生产过程、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标准等融入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来,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2024初中化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4初中化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4初中化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1. 引言本课程标准依据我国教育法和化学教育相关规定,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化学学科发展趋势,对2024年初中化学义务教育课程进行详细规划与说明。

本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化学观念,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为高中阶段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3. 课程内容3.1 身边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水的性质与净化、常见金属与合金、有机化合物等,涉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3.2 物质的变化与能量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注重学生对反应机理、能量变化的理解与运用。

3.3 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技能学习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技巧、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4 科学探究与创新强调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出假设、验证结论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实施建议4.1 教学建议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

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2 学习建议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进行实践操作,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4.3 评价建议评价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5. 附录5.1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包括课程标准的研究背景、编制依据、编制过程、课程理念等内容。

5.2 教学建议与案例提供具体的教学建议和案例,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5.3 评价方式与实例介绍评价方式和方法,以及具体的评价实例,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评价标准。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
2015-4-4 11
课程定位
(3)课程衔接

主要说明与本课程有关的前续课程与后续 课程。
例6:该课程前续课程为《会计岗位基础知 识》,后续课程为《会计核算岗位实务(中 级)》、《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
[财管:《会计核算岗位实务(初级)》]

避免出现“· · · · · · 等课程”。此处可将“等课 程”三个字删除。建议进行修改,结果如下:
2015-4-4 24
学习目标描述实例2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完成以电子商务 真实(仿真?)项目为载体的工作任务。熟练 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认识或 领会?)电子商务对社会、单位及个人的影响; 能以团队形式开展市场调研;具备从事电子商 务工作领域内网络营销与客户服务和商务平台 策划与运营的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 意识和勤劳诚信的职业品质。具体包括以下目 标: • (工商:《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
2015-4-4
(自控:《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20
学习目标描述实例1
•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的 组成,能够根据实际控制系统要求,合理地选择单片 机并对其硬件、软件(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组织、
计划、协调与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 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组成, 能够根据实际控制系统要求,合理地选择单片 机并对其硬件、软件(进行)设计;养成良好 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文明的 工作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质量意识 和创新精神。
• 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
2015-4-4
14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表述方法
• 文字表述分两段: • 第一段:总体描述。即通过本课程学习,学 生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方面 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课程标准格式

课程标准格式

(楷体小初字号,居中)《》课程标准(35磅,居中)编制日期:年月日(宋体小二字号,居中)目录一、课程基本信息 0二、课程设计思路...............................................三、课程定位 0四、课程目标 0五、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和时数 0六、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 0七、课程教学资源 0八、课程教学考核评价 0九、相关说明 0十、编制说明 0(以上用宋体四号字,单倍行距)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宋体,小二号字,居中)一、课程基本信息(楷体小四号字,左对齐)二、课程设计思路(楷体小四号字,左对齐)主要说明课程设计依据、理念和思路:如:1.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或人才培养规格”为依据(左空两字,宋体,小四号字。

)通过说明本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或人才培养规格的相互关系,阐述本课程必须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或人才培养规格为依据,本课程的教学应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宋体,小四字号,行距1.5倍,下同,除表格外。

)2.体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理念与思路(1)体现“德育为先,重能强技”、“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高职教育理念。

(2)体现落实学院“三素质双核心”(‘思政、人文、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专业核心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双核并重)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与创新改革思路。

三、课程定位(楷体小四号字,左对齐)主要说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地位、与相关课程的顺序关系(即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四、课程目标(楷体小四号字,左对齐)课程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应特别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价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

专业课程要结合岗位工作内容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用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只不是知道什么。

中职学校课程标准的编制(4.5)

中职学校课程标准的编制(4.5)

课程标准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基本原则
规范性原则: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专
业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文体格式和内容有 符合规定的要求。 发展,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与职业标准相结合。
实用性原则:课程标准要切合实际,有利于职业学校的 操作性原则: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
开发项目组 行业技术专家 职业研发专家 资深专业教师 资深专业教师 行业技术专家 资深专业教师 行业技术专家 课程改革办公室
专业调研 工作任务分析
专业调研报告: 人才需求、改革思路、 培养目标与方向
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专业技能课程: 课程设置、指导性教学安排、 教学条件及实训装备等 课程标准: 目标、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等
课程标准设计的基本思路
◆课程标准的内涵
狭义的课程标准: 2.课程考核标准: 是对本课程在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等方面提出 的“质”和“量”的标准。 包括:课程的知识、能力、技能与素质的考核标准 考试大纲。 考核方法,应取得的证书名称及等级。
课程标准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 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 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 技进步的需要。
2.
课程标准设计的技术规范
◆ xxx专业教学标准
5.专业发展方向 康复护理方向 老年护理方向 …………… 二、招收对象及学制 三、培养目标及规格 1.培养目标 2.人才规格:
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态度要求
3.等级和资格证书 4.本专业应修满学分:
课程标准设计的技术规范
◆ xxx专业教学标准

2023年生物新课程标准

2023年生物新课程标准

2023年生物新课程标准前言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我国生物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对2023年生物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学会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践、合作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科学态度,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2.1 必修课程包括细胞与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遗传与变异、人体生理与健康四个模块。

2.2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态学、人文生物四个模块。

2.3 选修课程包括生物探索、生物与生活、生物与艺术、生物与体育四个模块。

三、课程实施3.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2 评价建议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3 教学资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程标准编制说明本课程标准根据我国生物教育的发展现状,借鉴国际生物教育先进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编制。

我们期望通过实施本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国生物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生物学科人才。

---以上为2023年生物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希望这份课程标准能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2020)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2020)

OBE课程标准撰写要点课程标准是以课程计划为依据,是规定某一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框架、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1.课程标准的制定服从课程计划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同一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课程结构与专业能力的要求有所区别。

2.结构完整,内容饱满。

课程标准的编制必须包括六个部分主要内容:1)编制说明。

包括编制人姓名、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审核人姓名。

2)课程概述。

包括课程名称、考核性质、前后续课程、总学时、课程类型、适用专业。

3)课程性质与功能定位。

课程性质描述力求扼要精简,尽量从学科专业、职业岗位及学生发展三个维度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定位,撰写课程设置依据、预期效果和功能。

4)课程设计思路。

简要概述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教学内容的序化情况及依据。

鼓励采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的课程设计理念,(OBE)的课程设计理念倡导反向设计原则,包含三个步骤:确定课程学习成效(毕业能力指标要求),以学习成效为指南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最后通过作业考试等环节检验学习成效的达成,形成课程设计的闭环。

5)课程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表述以学生为中心,勿以教师为中心;撰写力求清晰、明确、具体,所有教学目标均应有效可测,超过70%的学生可以达成;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呼应专业的毕业能力要求指标,教学目标数量不宜过多,6—10为宜。

不延展或缩小本课程边界。

课程内容能较好遵循学生能力培养基本规律,模块清晰、重难点突出、与课程目标结合好,体现对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6)课程考核。

包括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且各自应有具体的考核方式和标准,体现课程性质、课程教学目标、学情以及考核方式执行的实际问题。

7)实施要求。

包括对授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实践教学的条件要求、教学方法和策略。

3.知识与能力关系处理得当,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比重分配合理。

基础理论教学以适用、实用为目的,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与专业标准、企业实际衔接,能较好体现其针对性和实用性,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能力培养需要。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它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扩展和延伸,课程标准实施后将取代教学大纲。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教三十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

要求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

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2、规范性原则。

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

3、适应性原则。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

4、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参照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规范,认证标准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本科后阶段继续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分析,确定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的课程内容。

3、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趋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四、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

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课程标准

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课程标准

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课程标准1. 引言本标准旨在为全国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明确的指导,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标准的实施,我们期望学生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2. 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小学阶段必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几何、概率和统计等;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2.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通过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团队精神。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养成积极的数学研究态度,认识数学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自主研究、持续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3. 课程内容3.1 数与代数包括整数、分数、小数、方程、函数等知识,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2 空间与图形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3 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表示等知识,让学生学会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4 综合与应用包括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实施建议4.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研究、积极思考。

4.2 评价建议评价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3 教材建议教材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5. 附录5.1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和数学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编制的,旨在为全国小学数学教育提供统一的指导和依据。

5.2 课程标准修订历史本标准自颁布以来,经过多次修订,以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

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

课程标准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 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 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具体分为结果 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分为知识目 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 标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要求“了解” 标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要求“了解”、“理 应用” 了解” 解”、“应用”,对“了解”的具体描述为说 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 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对“理解” 的具体描述为理解、说明、归纳、概述、 的具体描述为理解、说明、归纳、概述、整理 应用”的具体描述为设计、辩护、 等;对“应用”的具体描述为设计、辩护、撰 检验、计划、推广等。技能目标要求“ 写、检验、计划、推广等。技能目标要求“模 独立操作” 迁移” 模仿” 仿”、“独立操作”、“迁移”,对“模仿” 的具体描述是模拟、再现、例证、临摹、 的具体描述是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 写等; 独立操作” (缩)写等;对“独立操作”的具体描述是完 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 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对“迁移” 的具体描述为联系、转换、灵活运用、 的具体描述为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 三等。 三等。
整理版ppt课件11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学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望不可及的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术语解释、案例等内容。
七、课程标准编写时间安排
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
时 间 4月8~13日 4月14~23日 4月24日
工作任务 要 求 学 习
团队成员共同 起草第一份标 准 各系选择一门课程为突破口, 集体讨论,共同制定第一份 《课程标准》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交教务处
电子文稿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4月25~27日 4月28日~ 5月18日 (共三周)
5月19日 第十三周,周一
初审
全面铺开 将电子文稿 交到教务处
教务处、创建办
各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全院省 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以及非 重点专业的主要课程都必须出一份 课程标准初稿
第六阶段
开始组织专家初审
下一步工作安排
根据各专业建设方案任务书 的计划进程,学院优质核心课程共 44门必须完成《课程标准》的编 制。
课程标准: 在评价上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成多元 化启示,它将学生、教师和课程发展融为一体, 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功能。 教学大纲: 所规定的考核、评价、内容与形式都比较单 一。重视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结果考核。忽 略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降低教学评价的功能。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六)在附录上的比较

(一)前 言

1.2课程基本理念
(一)前 言

1.3 课程的设计思路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项目编排 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
(二)课程目标


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具有哪些能力、掌 握课程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 哪些素质,特别应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要用职业 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 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
4.3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1.说明本课程教学适用的教材与参考资料。 2.教材编写原则; 3.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 应用、工学结合、教学实验、网络次年、仿真软 件等开发与利用;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建议等。 4.5其它说明
(五)附录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有附录: 没有附录
包括术语解释、案例
五、课程标准的特点
1.将素质教育的观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中。 2 .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 知识和技能。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 生活、科技发展的联系。 3.突破“教师是教教科书,是教材的执行者” 这一瓶颈。
六、《课程标准》编制模版说明
课程目标已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的实施过程。
课程管理已从刚性转向弹性。
四、《课程标准》 与《教学大纲》的 区别
主要是功能不同: 从编写框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实施建议、教学评价都有改变。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一)在编写框架上的比较
前 言
教学大纲没有 《前言》
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表述方法


文字表述分两段: 第一段: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 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目标; 第二段: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 生实际能达到的能力目标。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 求,按学习领域(或任务或模块化课程 或工作项目等)顺序描述课程内容及具 体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培养 的能力与态度。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二)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
课程标准
知 识 着眼于学 生的学习 过程 与 技 能
着眼于教师的教,关 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过 程 与 方 法
情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观
教学大纲
知 识 能 力
思 想 认 识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三)在教学内容上的比较
课 程 标 准 学习领域 教 学 大 纲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 二、《课程标准》的起源 4
1912年南京市政府教育部
《普通教育临时
课程标准》
中小学各科目 课程标准(草案)
教学大纲
1952年改用 建国初,教育部颁布
三、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的原因 代替《教学大纲》原因
课程价值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传授已从关注教师转向关注课程
参考样板
1、内容 描述本学习领域的具体内容。 2、重点、难点 确定该学习领域要理解的关键知识点。 3、学会、掌握 必须学会的技术和掌握的技能。 4、考核点 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内容。 5、活动设计 (即学习情境设计)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 学理念,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项目或实践 项目。 6、课时安排 本学习领域总课时为:
(四)实施建议


4.1教学建议 按学习领域模块或项目顺序描述: 项目载体选择、教学媒介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学时分配、活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 问题。 4.2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给出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的考核标准及 评价方法,考试大纲及考核方法,应取得的证书 名称及等级.
(四)实施建议



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
(一)前 言
1.1课程性质 用简练语言对该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 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具 体指出本课程在专业中属于哪类课程(公 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 选课、专业任选课),对该课பைடு நூலகம்设置的目 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它课程的 分工与联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与后续 课程。
学习目标
行为目标
规定的是目标、内容及 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规定的是目的、内容及 教师教学的最高要求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四)在实施建议上的比较
课程标准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 教学中注意问题、考核与评价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五)在教学评价观上的比较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
二00八年四月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


定义: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从产生到 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定。 内容: 课程性质(定位) 目标 内容框架 设计思路
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的内涵什么是标
意义: 1.是政府或学校对课程的基本规 范和质量要求; 2.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 核的依据; 3.是确定一门课程(或模块)的 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 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