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合集下载

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二十一章

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二十一章

8
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六个: (1)劳动;(2)资本存量的规模;(3)资 源配置状况;(4)规模经济;(5)知识进展; (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量的因素。 丹尼森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
9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是由美国的索洛提出的。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定包括(1)社 会储蓄函数为S=sY,式中,s是作为参数的储 蓄率;(2)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 (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在上述假定(3)之下,并暂时不考虑技术进 步,可将经济中的生产函数表示为人均形式:
18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一、鼓励技术进步
二、鼓励资本形成
三、增加劳动供给
19
第七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一、经济周期含义
二、经济周期的特征
20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
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 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 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P709
GDP 繁荣 繁荣 衰退 萧条 O
32
K sY K
13
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劳动数量N,有:
K N sy k
k K N
另一方面,注意到
于是k的增长率可写为:
k k

K K

N N

K K
n
最后一个等式用到了
K (k k
N N
n
于是有:
k nk
) K nK
K N
两端同除以N,则有:
经济周期曲线 时间
21
衰退
复苏
潜在GDP水平线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南开大学考研)解答:(1)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四,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可概括为如下三点:其一,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其二,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其三,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即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

2.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解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

微观经济学表明,理解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其最大利益。

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

所谓理性预期是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市场出清的假设是说,无论是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向于相等。

自然率假说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3.推导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解答:解答:一个典型企业i 的供给函数由下式给出y i =h (P i -P )+y *i其中y i 为企业的产量,P i 为其产品的价格,P 为价格总水平,y *i 为企业的潜在产量,h 表示企业对其产品价格与价格总水平偏离的一种反应,h >0。

宏观课外习题(八)21修改

宏观课外习题(八)21修改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课外习题一、单选题1.“资本深化”的含义是()A.相对于劳动力规模而言的资本存量增加B.引进体现技术变革的新的资本品C.资本生产率提高使总的资本存量减少D.以上选项都不是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3.根据新古典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A.提高人均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B.降低人均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C.对人均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没有影响D.如果δ<n则如B所述,如果δ>n则如A所述4.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从长期来看,( )不正确。

A.资本存量保持不变B.人均消费水平保持不变C.储蓄率保持不变D.人均产出保持不变5.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是指()A.产出增长率等于储蓄率B.资本边际产出等于人口的增长率C.储蓄率等于人口增长率D.产出增长率等于技术变化率6.资本深化是指()A.增加每单位资本的工人数B.增加人均资本存量C.减少人均资本存量D.将资本从低效部门重新分配到高效部门7.在宏观生产函数F=ALαK(1-α)中 ,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A.αB. A C.L D. K8.如果在人口不变的情况下,某国居民突然间变得非常节俭,从长期来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均产出将减少B.人均资本将增加C.人均产出将增加D.总资本存量将增加9.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最终将()A.以一个不断增长的比率增长B.使人均产出保持一个静止状态C.耗光自然资源难以生存D.造成严重污染使其人民难以生存10.加速原理表明()A.产出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B.产出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减少C.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增加D.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11.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A.乘数作用B.加速数作用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D.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动1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此是()A.繁荣、萧条、衰退、复苏B.繁荣、衰退、萧条、复苏C.复苏、衰退、萧条、繁荣D.衰退、萧条、复苏、繁荣13.当某一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时()A.经济的生产能力增加导致存货增加B.总需求逐渐减少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D.总需求超过总供给14.根据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A.名义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B.人均GDP值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C.GDP值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D.实际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15.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资本深化最终会()A.提高资本-产出比率B.降低资本-产出比率C.增加资本所有者在总产出中拥有的份额D.使产出数量增加,而且增加的数量大于资本增加的数量16.在索洛(Solow)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扮演的角色是()A.当不存在资本深化时,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B.技术进步不重要,只有资本深化才最重要C.如果没有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最终会停滞D.技术进步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是一个内生变量17.根据索洛 (Solow) 模型,n 表示人口增长,δ表示折旧率,每个工人资本变化等于()A.sf(k)+(n +δ)k B.sf(k)+(n -δ)kC.sf(k)-(n +δ)k D.sf(k)-(n -δ)k18.如果其它条件不变,A国的人口增长率大于B国的人口增长率,则()A.A国的储蓄率大于B国的储蓄率B.A国的稳态人均产出水平大于B国的稳态人均产出水平C.A国的稳态人均产出水平小于B国的稳态人均产出水平D.A国的储蓄率小于B国的储蓄率19.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储蓄率增加的结果是()A.增加了稳态增长率B.减少了稳态增长率C.增加了稳态人均产出水平D.减少了稳态人均产出水平20. 投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A.投资可以给新进入劳动力队伍的人提供机器设备使他们可以进行生产B.投资可以为现有工人提供更多的机器设备 , 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率C.投资可以为新技术提供装备D.投资必定提高劳动生产率21.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 )A.繁荣和萧条B.繁荣和衰退C.萧条和复苏D.繁荣和复苏22. 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极好指标,是因为()A.GD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B.GD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C.GDP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程度D.以上说法都对23.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然失业24.下列哪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B.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C.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25.下列哪种说法没有表达加速原理()A.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将导致投资支出的变化B.消费支出的变化会引起投资支出更大的变化C.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D.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26.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A.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B.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品, 因而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C.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消费支出的持续增加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的减少27.下列选项中,属于资本深化的是()A.人口增长2%,资本存量增加5%B.人口增长2%,资本存量增加2%C.人口增加2%,资本存量增加1%D.人口没有增长,资本存量也没有增加28.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的新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是()A.经济增长的余量B.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C.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D.引起经济增长的次要因素29.根据加速原理, 净投资会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A.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达到最高水平B.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正在下降C.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正在增加D.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保持不变30.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A.前者说明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的变化又对投资产生影响B.两者都说明投资是怎样产生的C.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后者说明了经济怎样走向萧条D.A 和 C单选题答案:1-5: ABBAB 6-10: BBCBA11-15: CACCA 16-20: ACCCA21-25:AACBC 26-30: BACCA二、多选题1.以下哪些说法符合索洛(Solow)创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A.分析潜在产出的增长B.假设经济基本上是竞争性的C.引入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扩充了早期的增长模型D.假设经济是垄断性的2.当经济处于复苏时,将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A.就业增加B.产量扩大C.消费减少D.投资增加3.当经济处于衰退时,将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A.消费增长放慢B.投资减少C.失业增加D.产量扩大4下列哪些是经济周期的阶段( )A.复苏B.失业C.企业亏损D.繁荣5.下列哪些与经济周期有关( )A.失业率B.通货膨胀率C.股票市场D.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6. 索洛(Solow)创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包括()A. 社会储蓄函数为S=sY B. 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C. 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D. 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7.下列哪些不是中周期的一个周期()A.5~6年B.8~10年C.25年左右D.40个月左右8.50~60 年一次的周期称为()A.朱格拉周期B.基钦周期C.康德拉耶夫周期D.长周期9.库兹涅茨 (Kuzmts) 所分析的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有()A.知识存量的增加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产业结构变化D.工作时数的增加。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主编:高鸿业目录第一章引论02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02第三章效用论14 第四章生产论16 第五章成本论36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45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55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65第九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69第十章博弈论初步75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80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83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5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92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95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06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110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5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1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22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27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134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139第一章引论(略)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加答案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加答案

《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导(2007年2月第四版)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目录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教学辅导第二部分习题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第十九、二十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二十二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教学辅导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学科共同课,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经济学科,由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两部分组成。

宏观经济理论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分析产出、消费、储蓄、投资、物价水平、利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学问题;宏观经济政策以理论研究为依据,主要分析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机制和效应。

本课程的体系安排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为主体框架,并且融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由于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以及案例分析的广泛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经济学课程建立理论基础,而且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用来认识和理解现实中的宏观经济,尤其是中国宏观经济。

总体上说,宏观经济学可大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

第一章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宏观经济学概述,介绍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宏观经济运行模型、研究对象与框架结构。

二是介绍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理论,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重要恒等式。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其中,第二、三、四、五章是总需求分析模型,这一分析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方法,它假定总供给存在过剩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者说在需求变化时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所以总供给也就不能成为国民收入的制约力量;第六章是引入总供给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由于价格水平既定不变的假定并不符合实际,这就严重地制约了总需求分析的解释能力,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 用。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 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 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 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 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3.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 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 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4.自然率假说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 击作为波动源。它接受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技术变 化的定义,即,技术变化包括任何使生产函数发 生移动而不涉及投入要素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实际因素,即技术的 变化是收入和投资变动的根源。
y y P Pˆ
含义: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 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
2.模型的基本思想 由模型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系统的货币政 策无效,随机的货币政策有害。
3.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结合总需求函数 ytd t + mt Pt 和卢卡斯总供
给函数 yts yn Pt Pte 可得供求均衡结论:
2.基本理论 总量生产函数为:
y zf k
图21-1 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
图21-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图21-3 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投资、收入变动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 型
1.卢卡斯总供给函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 最大化假设的微观基础上的,因而其社会经济总 供给函数是由个体企业的供给函数加总获得的。 卢卡斯总供给素: 第一,总财富 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研究的是整体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地体现在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与波动等方面。

宏观经济理论正是要通过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分析说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宏观经济政策正是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总之,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将为后续课程提供分析框架及分析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经济思想及经济学的方法来看待和解释客观经济现象。

2、本课程的教学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就各宏观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根据我国的国情,积极探索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具体应用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想学生说明如何把这些结论运用到他们生活的世界中。

因此,在教学中应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总量分析的能力。

强调理论知识与实用方法的结合,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等章节。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 )项属于生要要素供给的增长?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B、实行劳动专业化C、规模经济D、IT技术的迅速应用2、经济周期的主要衡量指标是( )。

A、利率波动B、通胀率波动C、国民收入波动D、就业率波动3、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性波动,是因为( )。

A、乘数作用B、加速数作用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D、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动4、一国在一段时期内GDP的增长率在不断降低,但是总量却在不断提高,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该国处于( )阶段。

A、复苏B、繁荣C、衰退D、萧条5、根据丹尼森的研究,经济增长的最大的可衡量的源泉源是( )。

A、物质资本的积累B、规模经济C、资源的重新配置D、人力资本的积累6、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A、 繁荣 衰退 萧条 复苏B、衰退 复苏 繁荣 萧条C、衰退 萧条 繁荣 复苏D、繁荣 萧条 衰退 复苏7、7-10年一次的经济周期被称为( )。

A、基钦周期B、朱格拉周期C、康德拉季耶夫周期D、库兹涅茨周期8、导致经济波动的投资主要是( )。

A、存货投资B、重置投资C、意愿投资D、固定资产投资9、如果一段时间内国民收入保持稳定,那么总投资将( )。

A、保持稳定B、减少C、增加D、不能确定10、增长的原因包括( )。

A、资本的积累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C、技术进步D、以上都是11、某大学毕业生由于不满意现有工作而辞职,在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此种失业为( )。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 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12、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一时期内国民收人增加,则净投资肯定( )。

A、持续增加B、持续减少C、大于零D、小于零1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是由于( )。

A、技术进步导致人均产出持续增长B、高储蓄率C、高人口增长率D、以上说法都正确14、在图形上看,经济增长表现为( )。

A、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一点向曲线上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点沿曲线向上方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原点方向移动15、人力资本指的是( )。

(完整)《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

(完整)《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核算GDP的三种方法:①生产法②支出法:GDP=C+I+G+(X-M)③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5、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两部门经济是由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构成的经济。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即Y=C+I;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即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即I=S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像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即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即Y=C+S+T;❖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即I+G=S+T7、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I+G+X-M=S+T+K8、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核算指数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收入的决定条件:投资=储蓄❖i = s 的含义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回顾: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 I = S,指的是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实际储蓄。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教案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宏观经济学教案一、课程说明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

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

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

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教学重点与难点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8、教学进程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宏观课外习题(八)21修改

宏观课外习题(八)21修改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课外习题一、单选题1.“资本深化”的含义是()A.相对于劳动力规模而言的资本存量增加B.引进体现技术变革的新的资本品C.资本生产率提高使总的资本存量减少D.以上选项都不是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3.根据新古典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A.提高人均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B.降低人均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C.对人均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没有影响D.如果δ<n则如B所述,如果δ>n则如A所述4.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从长期来看,( )不正确。

A.资本存量保持不变B.人均消费水平保持不变C.储蓄率保持不变D.人均产出保持不变5.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是指()A.产出增长率等于储蓄率B.资本边际产出等于人口的增长率C.储蓄率等于人口增长率D.产出增长率等于技术变化率6.资本深化是指()A.增加每单位资本的工人数B.增加人均资本存量C.减少人均资本存量D.将资本从低效部门重新分配到高效部门7.在宏观生产函数F=ALαK(1-α)中 ,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A.αB. A C.L D. K8.如果在人口不变的情况下,某国居民突然间变得非常节俭,从长期来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均产出将减少B.人均资本将增加C.人均产出将增加D.总资本存量将增加9.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最终将()A.以一个不断增长的比率增长B.使人均产出保持一个静止状态C.耗光自然资源难以生存D.造成严重污染使其人民难以生存10.加速原理表明()A.产出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B.产出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减少C.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增加D.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11.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A.乘数作用B.加速数作用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D.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动1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此是()A.繁荣、萧条、衰退、复苏B.繁荣、衰退、萧条、复苏C.复苏、衰退、萧条、繁荣D.衰退、萧条、复苏、繁荣13.当某一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时()A.经济的生产能力增加导致存货增加B.总需求逐渐减少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D.总需求超过总供给14.根据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A.名义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B.人均GDP值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C.GDP值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D.实际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15.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资本深化最终会()A.提高资本-产出比率B.降低资本-产出比率C.增加资本所有者在总产出中拥有的份额D.使产出数量增加,而且增加的数量大于资本增加的数量16.在索洛(Solow)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扮演的角色是()A.当不存在资本深化时,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B.技术进步不重要,只有资本深化才最重要C.如果没有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最终会停滞D.技术进步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是一个内生变量17.根据索洛 (Solow) 模型,n 表示人口增长,δ表示折旧率,每个工人资本变化等于()A.sf(k)+(n +δ)k B.sf(k)+(n -δ)kC.sf(k)-(n +δ)k D.sf(k)-(n -δ)k18.如果其它条件不变,A国的人口增长率大于B国的人口增长率,则()A.A国的储蓄率大于B国的储蓄率B.A国的稳态人均产出水平大于B国的稳态人均产出水平C.A国的稳态人均产出水平小于B国的稳态人均产出水平D.A国的储蓄率小于B国的储蓄率19.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储蓄率增加的结果是()A.增加了稳态增长率B.减少了稳态增长率C.增加了稳态人均产出水平D.减少了稳态人均产出水平20. 投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A.投资可以给新进入劳动力队伍的人提供机器设备使他们可以进行生产B.投资可以为现有工人提供更多的机器设备 , 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率C.投资可以为新技术提供装备D.投资必定提高劳动生产率21.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 )A.繁荣和萧条B.繁荣和衰退C.萧条和复苏D.繁荣和复苏22. 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极好指标,是因为()A.GD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B.GD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C.GDP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程度D.以上说法都对23.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然失业24.下列哪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B.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C.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25.下列哪种说法没有表达加速原理()A.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将导致投资支出的变化B.消费支出的变化会引起投资支出更大的变化C.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D.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26.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A.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B.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品, 因而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C.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消费支出的持续增加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的减少27.下列选项中,属于资本深化的是()A.人口增长2%,资本存量增加5%B.人口增长2%,资本存量增加2%C.人口增加2%,资本存量增加1%D.人口没有增长,资本存量也没有增加28.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的新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是()A.经济增长的余量B.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C.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D.引起经济增长的次要因素29.根据加速原理, 净投资会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A.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达到最高水平B.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正在下降C.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正在增加D.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保持不变30.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A.前者说明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的变化又对投资产生影响B.两者都说明投资是怎样产生的C.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后者说明了经济怎样走向萧条D.A 和 C单选题答案:1-5: ABBAB 6-10: BBCBA11-15: CACCA 16-20: ACCCA21-25:AACBC 26-30: BACCA二、多选题1.以下哪些说法符合索洛(Solow)创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A.分析潜在产出的增长B.假设经济基本上是竞争性的C.引入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扩充了早期的增长模型D.假设经济是垄断性的2.当经济处于复苏时,将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A.就业增加B.产量扩大C.消费减少D.投资增加3.当经济处于衰退时,将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A.消费增长放慢B.投资减少C.失业增加D.产量扩大4下列哪些是经济周期的阶段( )A.复苏B.失业C.企业亏损D.繁荣5.下列哪些与经济周期有关( )A.失业率B.通货膨胀率C.股票市场D.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6. 索洛(Solow)创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包括()A. 社会储蓄函数为S=sY B. 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C. 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D. 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7.下列哪些不是中周期的一个周期()A.5~6年B.8~10年C.25年左右D.40个月左右8.50~60 年一次的周期称为()A.朱格拉周期B.基钦周期C.康德拉耶夫周期D.长周期9.库兹涅茨 (Kuzmts) 所分析的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有()A.知识存量的增加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产业结构变化D.工作时数的增加。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经济类(包括经济、金融、财政、管理及其相关财经类)专业必修课,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和微观经济学知识的本科生开设。

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作为经济类专业2年级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深入和扩展、前沿课题讨论三大部分,旨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宏观经济理论是系统介绍国民经济运行、结构、核算和循环的理论,系统介绍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并据此介绍失业、通货紧缩、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等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以及政策调整、政策使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三、教学基本要求1、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理论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2、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体现经济学专业的特点,注意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理论应用能力的考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学期期末采用标准化闭卷考试。

四、教学总时数:72学时五、教材和主要参考文献1、《宏观经济学》,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高鸿业2、《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4月第1版。

布莱恩.斯诺登等:3、《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魏埙,刘俊民,南开大学出版社4、《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宏观经济学》,Olover Blanchard,清华大学出版社6、《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斯蒂格利茨7、《经济学小品和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斯蒂格利茨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GDP的意义及缺陷,以及与GDP有关的其他宏观经济学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支出法计算GDP。

西方经济学_刘辉煌_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_刘辉煌_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1.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核算体系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所关心的主要有哪些问题?3.说明核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并解释为什么这两种方式所得GNP 是一致的?4.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五个总量的相互关系。

5.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存在哪些缺陷,如何弥补?6.一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在这一年内因亏损关闭了,这个国家的GNP 将受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产出法、收入法计算GNP时是如何反应的?7.假定某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1)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的凯恩斯模型1.解释下列概念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通货膨胀缺口通货紧缩缺口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3.长期消费曲线与短期消费曲线有什么区别?4.解释乘数的定义、公式及其作用过程。

5.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宏观经济模型中,国民收入在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条件各是什么?6.政府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与消费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有什么不同?7.简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与现代宏观经济模型有何区别?8.为什么实行比例所得税的乘数要小于实行定量税的乘数?9.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求:(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若投资增至100,增加的收入。

(3)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4)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10.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400(单位均为10亿美元),求:(1)均衡收入。

西方经济学知识结构图

西方经济学知识结构图

微观部分第一章引论: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三章效用论第四章生产论第五章成本论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知识结构图: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知识结构图: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知识结构图: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宏观部分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十四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知识结构图:下面是赠送的范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2013党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

通过学习,我对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使我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肯定地说,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自己对相关内容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一些方面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搞好工作的信心。

现就学习情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干净净履行职责党风廉政建设关乎民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

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采取了强力措施,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了“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中央连续出台了《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两个法规,充分显示了坚持不懈反腐倡廉的强大决心。

对于廉洁自律问题,要把握好两条:一要干事,二要干净,也就是既勤又廉。

不勤政无以立业,就没地位;不廉政无以立身,就栽跟头。

要把这两条统一起来对待,经得起考验,树立好形象。

1、要警钟长鸣,筑牢防线。

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

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二十一章课后习题答案人民大学出版社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二十一章课后习题答案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二十一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 解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2. 解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

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

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A t f(L t,K t)t式中,Y t、L t和K t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t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1,即G=G A+αG L+βG KY式中,G Y为产出的增长率;G 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和G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

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解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Δk=sy-(n+δ)k其中k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n+δ)k项。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n
1a s k
n
1
kA


n
s

1a
由人均生产函数,又可求得稳态下的人均产量yA。
由sy=(n+δ)k,可以求得
y n k
均储蓄,△k为人均资本增量。(n+δ)k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nk——人均储蓄中用于装备新增劳动力的花费, 另一部分是δk——人均储蓄中用于替换旧资本的花费,
即人均折旧量,(n+δ)k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 中超过资本的广化的部分会使得人均资本增多,即△k> 0,△k就是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
储蓄正好能够全部用来为不断增长的劳动力购买资本品(花费为 nkA)和替换旧的资本品(花费为δkA),人均资本没有变化(即
△k =0)。
19
⑸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在A点之左,sf(k)曲线高于(n+δ)k曲线, 表明人均储蓄大于资本广化,存在着资本深化即△k>0。这时,
人均资本k有增多的趋势,人均资本k会逐步地增加,逐渐接近于 kA。当k的数量为kA即k=kA时,经济实现稳定状态。反之,在A点
式说明: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人均资
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被称为资本
的深化。(2)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每人平均应得的资本设备
(n+δ)k,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总而言之,这里的意思是:在
一个社会全部产品中减去被消费掉的部分之后,剩下来的便是储 蓄;在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条件下,整个社会的储蓄可以被用于 两个方面:一方面给每个人增添更多的资本设备,即资本深化, 另一方面为新出生的每一个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即资本 广化。
sy =△k+(n+δ)k

(完整版)目录: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完整版)目录: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书名: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编组:教育部高教司主编:高鸿业版次:1996.02第1版,2007.03第4版印次:2008.03第7次印刷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2.1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2.2 国内生产总值12.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12.4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2.5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司12.6 名义GDP和实际GDP12.7 结束语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3.1 均衡产出13.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3.3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13.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及变动13.5 乘数论13.6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13.7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13.8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3.9 结束语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4.1 投资的决定14.2 IS曲线14.3 利率的决定14.5 LM曲线14.6 IS-LM分析14.7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14.8 结束语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5.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15.2 财政政策效果15.3 货币政策效果15.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15.5 结束语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6.1 经济政策目标16.2 财政政策16.3 货币政策16.4 资本证券市场16.5 金融衍生品市场16.6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16.7 结束语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7.1 总需求模型17.2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17.3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17.4 古典总供给曲线17.5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17.6 常规总供给曲线17.7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17.8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17.9 结束语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8.1 失业的描述18.2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18.3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18.4 通货膨胀的描述18.5 通货膨胀的原因18.6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8.7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8.8 结束语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19.1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19.2 国际贸易组织19.3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19.4 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19.5 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19.6 结束语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20.1 汇率和对外贸易20.2 国际收支的平衡20.3 IS—LM—BP模型20.4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20.5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20.6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20.7 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体系的数学小结20.8 结束语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21.1 国民经济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21.2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21.3 增长核算21.4 新古典增长理论21.5 内生增长理论21.6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21.7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21.8 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21.9 乘数—加速模型21.10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21.11 结束语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22.1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22.2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22.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22.4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22.5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22.6 名义粘贴22.7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22.8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22.9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22.10 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23.1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吗?23.2 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23.3 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23.4 科学主义23.5 对意识形态的隐讳23.6 广泛而庞杂的内容23.7 貌似新颖的形象23.8 忽视道德的重要性23.9 全书结束语。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ctga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ctga
七、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
引入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在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稳态增长率
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
一、基本模型Y K sA YK
二、两部门模型
K sY K
企业的生产函数 Y F K , (1 u)EN
大学的生产函数 资本积累方程
E g(u)E
第八节 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周期研究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第九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
一、加速原理 二、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 三、乘数-加速数模型
第九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
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左右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一、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二、基本理论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一、鼓励技术进步 二、鼓励资本形成 三、增加劳动供给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增长与投资
第七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经济周期
第七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二、经济周期的特征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衰退 阶段和扩张阶段。衰退阶段的特征为:
1.通常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 2.对劳动的需求下降 3.产出下降 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长)+技术进步
二、增长的经验估算
第三节 增长核算
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
年份
产出增长
增长源泉
Y /Y
资本的贡献
劳动的贡献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 长
= aK / K = (1 a)L / L = A / A
(每年平均百分比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1、经济增长
2、倒U字假说
3、有保证的增长率
4、经济周期
5、黄金分割律
二判断是非题:
1、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经济活动自身可以自动趋向于均衡增长途径。

2、哈罗德认为,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必须使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三者相等。

3、索洛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存在一条稳定的均衡增长途径。

4、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关系,库兹涅茨提出了倒u字假说。

5、消费不足论是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6、心理理论是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之一。

7、哈罗德—多马模型假设劳动和资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8、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劳动和资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9、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凯恩斯理论的动态化,长期化。

10、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经济活动总是趋向于一条均衡增长途径的。

二判断是非题:
1、库兹涅茨提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A 知识存量增长
B 生产率的提高
C 结构变化
D 生产要素投入量
2、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
A 长周期
B 中周期
C 长度约50年D长度约8——10年
3、新古典增长模型是. .
A K=V·Y
B sf(k)= dk/dt+nk
C sf(k)=k+nk
D k = sf(k) –nk
4、在实际的资本—产量比率大于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时,资本家的反应是
A 增加投资
B 减少投资
C 保持原投资水平
D 以上都可能
5、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实际增长率时,经济将出现
A 均衡增长
B 累积性的扩张
C 累积性的收缩
D 实际产出水平进一步提高
6、朱格拉周期的平均长度一般为
A 50年
B 40个月
C 10年左右
D 4年左右
7、根据哈罗德得分析,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时,经济会
A 持续高涨
B 均衡增长
C 长期萧条
D 无法确定
8、根据哈罗德增长理论,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条件是
A 实际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B 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C 实际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D 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9、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时,厂商
A 增加投资
B 减少投资
C 投资不变
D 不能确定
10、朱格拉周期是一种
A 中周期
B 短周期
C 长周期
D 不能确定
四计算题
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集约化生产函数为y=f(k)=2k—0.5k2 ,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集约化生产函数为y=f(k)=2k—0.5k2 ,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3、已知社会平均储蓄倾向为0.12,资本产量比为3,求有保证的增长率。

4、已知平均储蓄倾向为0.2,经济增长速度为每年4%,求均衡的资本产量比。

5、某经济社会的资本产量比为4,求该社会支持10%经济增长率的平均储蓄倾向。

五、简答
1、1、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是什么?其主要结论如何?
2、2、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公式及其含义。

3、经济周期有那些类型?
4、库兹涅茨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
1、概述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内容。

2、试析哈罗德-多马模型和凯恩斯学说的异同之处。

3、索洛模型是如何分析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的?
4、经济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分别有什么特征?
5、试述库兹涅茨倒U字假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