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态经济中的增长

合集下载

《生态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生态学适用专业:生态学教材:陈德昌主编,生态经济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开课单位:应用气象学院生态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生态经济学是一门学科专业课程。

本门课程主要介绍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开展规律),生态经济基本理论,生态经济区划、规划与优化模型,生态经济管理,生态经济史等内容。

通过开设该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生态经济学各个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深度,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导论(2学时)(1)熟悉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2)了解生态经济学的学科地位;(3)掌握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4)生态经济学的学科地位,生态经济学的意义。

重点: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难点: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2章生态经济可持续开展(2学时)(1)了解可持续开展的定义、内容、基本原那么和标准界定问题,可持续开展的战略;(2)理解生态经济可持续开展的含义,生态经济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3)掌握生态经济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重点:生态经济可持续开展的含义,生态经济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

难点:生态经济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第3章生态经济系统和结构(2学时)(1)掌握生态经济系统基本概念和特性,生态经济系统的分类;(2)了解生态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结构、经济系统结构;(3)掌握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重点:生态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结构、经济系统结构。

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第六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第六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
5
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
6
例2: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②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被破坏;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被破坏;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 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 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 、 C、①② D、②③④ 、 、
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
14
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
7
人口增长 1、继续控制 、 。 资源和环境 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2、加大保护 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 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3、 监控、治理 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 监控、 4、加强 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 自然保护区 建设,推进 生态农业 。 建设, 、 例3: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D ) :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人口密度 、 、 C、性别比例 D、年龄结构 、 、
例7:下列关于人口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下列关于人口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人口太多, D、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最高峰,然后才有 、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最高峰, 可能降下来

生态经济学课堂作业

生态经济学课堂作业

第1章导论1、生态经济学认识观察事物的观点是生态经济的2、生态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是整体性观念、综合性思维、协调性目的和战略性任务3、生态经济学是应用生态经济观点和规律认识生态经济系统内的生态和经济俩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学科4、生态经济学是一门边缘学科5、研究生态经济学的意义:(1)为制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即发展经济,又建设优美舒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2)为设计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提供依据(3)对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第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基础脆弱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研究生态经济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要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生产方式,转向以环境资源节约型为基本内容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第三,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需要第2章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1、生态供给阀:维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所需要的系统各成分的量的规定性2、生态经济学认识观察事物的观点是生态经济的3、任何经济过程的“行为准则”都是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俩方面的相协调和相配合4、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开发某一生态系统或要素而舍弃对同一生态系统或要素原有开发经营方式的全部价值5、宏观管理生态经济系统的任务是进行战略、策略和预测3方面的综合研究6、生态经济战略是持续发展观点的运用,包括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俩方面的相结合和相统一7、经济系统面对资源的稀缺性所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8、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因而研究时要讲究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理论性特点9、人口的增长对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带来的影响是社会压力第3章生态经济系统和结构1、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在人类的劳动过程中通过技术中介耦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种新的符合系统2、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物质在各种存在形式之间循环式地变化3、物质循环分为俩种: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其中的生物按其功能可再分为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4、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组成成分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统一功能单元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太阳辐射,被生产者绿色植物转化的有机物和潜能以食物链形式传递,能量传递是单向的、开放的,最后以废热形式散失到环境中去6、肉眼看不到的还原者,如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基本成分7、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形式是单向的8、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平均增长速度一般应控制在小于10%9、科技带来的不利影响是由于技术系统未能发挥作用10、按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环境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大的类型:农村的、城市带、城郊的、流域的11、原始型生态经济系统:是一种处于自然的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系统。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15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学案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第15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学案浙科版必修3

第15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考试要求核心素养要求1.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感受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之美。

2.概述负反馈和正反馈,说出正反馈和负反馈的调节机制。

3.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4.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一、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稳态(1)含义: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使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

(2)稳态的原因: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来实现的。

2.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调节。

思考在内环境稳态调节中是否也存在反馈调节,以哪种调节为主?答案也存在,以负反馈调节为主。

3.反馈调节的类型(1)负反馈①作用:负反馈是最常见的一种反馈,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②实例:某草原上狼、兔和植物的数量变化。

(2)正反馈①作用: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②实例:一个湖泊生态系统受到污染后发生的变化。

归纳总结两种反馈调节的比较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例1 (2018·宁波高二检测)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B.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保持稳态平衡,这种调节方式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的基础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D.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自我调节功能答案 A解析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三者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错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这种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的基础,B正确;从细胞到生态系统,生命系统各层次均存在稳态,C正确;由于自我调节功能的存在,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第6章 循环经济2011128

第6章 循环经济2011128

循环经济的定义
循环经济( Economy)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物质闭环流动型 Cycle)经济的简称 的简称。 (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
循环经济本质是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本质是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本质是生态经济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 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 再生资源”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 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产品 再生资源 式流程, 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 理和持久的利用, 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 程度。 程度。 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低开采 循环经济系统的主要行为者:资源开采者、产品制造者、消费者、 循环经济系统的主要行为者:资源开采者、产品制造者、消费者、废 物处理者。 物处理者。
生产经济: 职能经济:
6.2.4 资源最优化的途径
持久使用资源:
① ② ③ ④ 要求同类产品的零部件标准化以使其他机器兼容; 通过规范的维护保养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同一物品使用要求不同的可以分级梯次使用。 向需要的部门转让企业和人人已经过时或不再需要的物品。
集约使用资源:
① 提倡合伙使用或共享使用; ② 发展租赁业可加强物品的利用率和周转; ③ 设计多用途的产品;
第六章
6.1
循环经济产生过程
地球上每一秒发生了什么事? 地球上每一秒发生了什么事?
2.4个新生命出生 个新生命出生 吨金属、 台电视机、 辆汽车 辆汽车---生产出 28.6 吨金属、 4 台电视机、1.3辆汽车 排放 762 吨 CO2 减少 0. 6 公顷森林 中国又增加了 78 m2 沙漠 后果是: 后果是: 2100年需要有四个地球 年需要有四个地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六章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六章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
解析:第 5 题,读图可知,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
料丰富。第 6 题,循环经济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综合
利用,但仍会有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5.A 6.B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 7~ 8 题。
是“创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揭示了全国 和各省的资源环境绩效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动态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探究] 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提示:我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应对着人均资源不足 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挑战。
[在归纳中理清]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重要 任务的阶段,而临更多的压力, 更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如下: 1.庞大的人口基数
二、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 化,集约化利用
资源利用 一次利用,利用率低 多次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 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 效益相结合
[在训练中用活] 读某农业生态园生产链循环模式图,完成 1~3 题。
7.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
8.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第六章种群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第六章种群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 [教学难点]
• 单种种群的增长模型、种群的调节机制 、外来物种入侵机制。
• [教学方法]
• 课堂教学,以种群的动态特征为主线,深入分析其动态过程。
• [教学内容]
第六章 种群生态原理与应用
§1

§2 §3 §4 §5
种群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种群增长型 种群的波动与调节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种间关系及应用
• 出生率: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 最大出生力(潜在出生力):不受任何生态因子限制,种 群处于理想状态时产生新个体的最大能力。 特点:为一常数,反映了该生物的特性。
* 实际出生力(生态出生力):种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特点:为一变数,反映了环境对该种群的影响。 各种生物的出生力是由生物的生理特性所决定的,也是 生物适应环境的策略。如:老鼠的出生力大于大象的出生力。
• ②S型增长,说明随密度上 升,同种个体间的拥挤效 应增大及环境限制使内禀 增长能力受到限制。
§3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一、定义: 种群在一个地区的分布方式,既个体 如何在空间配置的. 或种群在一定空间的个 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 二、研究种群分布的现实意义 抽样设计方案 数据处理 扩散行为
三、种群分布型的类型
§1 种群的基本特征
一、种群大小和密度(size ;density) 种群密度的表示方法: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的个体数、生物量
• 植被的研究,常用以下相对指标: * 频率 ― 某种植物在总样区中出现的次数。 * 丰度 ― 一个样本中某种植物个体数占个体数的比率。 * 盖度 ― 以冠层投影大小计算的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比率。 如:森林覆盖率达30-50%,则生态系统较稳定。
§1 种群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必修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必修三)

[探究与学习] 为什么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提示: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
使人口年龄结构中的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成人和老年人个体
数相对增长。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燃料需求增加;人均耕地
加剧 。 减少 ;植被破坏;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________ ________ 2.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措施:
答案:B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人口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控制人口的增长,才能更好地发展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 在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与自然和谐发展
)
D.专家预测到 21 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高峰, 然后才有可能下降 [答案]C
【拓展过程】 本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治 理环境污染。 ↓ 课题延伸: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 ↓ 实例应用:生活污水的排放对河流、湖泊水质的影响。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易地保护(ex situ conservation):是指把 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
关系; • 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 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生 态文明的行为和习惯。
我们可以把老子所说的“道”,理解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固然十分重要,甚至被说成是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灵”。但是,人也只是 这四大中的一个,人绝不能超越其他三个大而为所欲为。人类必须追求和实 践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念,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高中生物课件 必修三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课件 必修三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1np等无机盐藻类浮游动物鱼人2乙组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的co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3使藻类抗药性增强4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遮住阳光并吸收矿质离子使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5生态系统崩溃稳定性完全破坏正反馈调节或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1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无论局部地区,还是全国乃至全球,人口的 环境容纳量
解析:对于珍稀濒危物种可采用生物技术对其基因予以保
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答案:D
回 顾 考 情
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变暖、臭氧层破 坏和酸雨沉降,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环境造成
了极大的破坏。所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了高考命
题的热点素材,以此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同时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
候等。
(3)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 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 远无法再生。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 ①含义: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
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例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②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 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 ③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
护草,草林结合。 另外还有水资源缺乏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3)外来物种入侵
①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非自然
途 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人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 严 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种,
特称侵入种。
②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 态 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6单元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6单元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六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教材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增长前景以及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

教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现实。

教材通过“资料搜集与分析”,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人口增长过快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二、教学目标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熟悉,各种媒体对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前景也比较关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并不陌生,学习难度不是太大。

五、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讲述法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章节引入:学生阅读P117。

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

〖提示〗1.假如置身于图中,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3.实际情况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达到“人满为患”的程度,而不能说整个地球因人口膨胀而超载了。

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球总人口(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对于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部门尚无一致的估算,已有的估算数字为75亿至500亿)。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问题〗“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种群数量增长的有两种方式,人口增长是接近哪一种增长方式呢?为什么?〖提示〗如果一种生物没有了天敌,而食物供应又比较充足,它就会过度繁殖,数量呈“J”型几何级数增长。

高中生物《第六章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六章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1、假如你正置身于这样拥挤 不堪的人群中,会有什么样 的感觉和想法?
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 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 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 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造成人群如此拥挤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 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节聚焦
• 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 前景如何? •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 怎样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一、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前景
1、全球人口现状及前景
2005年12月19日 65亿
目前,全球平均每秒钟便有4.4个婴儿 降生,不仅出生率令人震惊,而且分布也 相当不平衡,不到57%的新生人口集中在亚 洲,26%在非洲,9%在南美,5%在欧洲,3% 在北美,不到1%在大洋洲。
2、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 有适用于人口增长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 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 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 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 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A. 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 性别比例适当
C.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 看,这种措施是调节( D),措施要达到 的目的是降低( A ) A. 种群密度 C. 性别比例 B. 年龄组成 D. 出生率
书后习题: 2、 “现在的人,有五个孩子不算多,每 个孩子又各有五个孩子。爷爷活着的 时候,就有二十五个孙辈了。这就造 成了社会上的人口多而物资少,虽然 辛勤劳作,生活用品却依然匮乏。” 这句话反映出作者的忧虑:如果不节 制人口增长,将会对家庭和社会增加 沉重的负担。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六章第25课时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六章第25课时

第25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目标导航 1.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关注人类活动对其稳态的影响。

4.概述设计制作生态瓶。

一、生态系统的稳态1.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

2.调节方式:________调节。

(1)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____________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________________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叫反馈调节。

(2)类型①负反馈:最常见,反馈的结果是________和________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②正反馈:很少见,________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其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向________多样化、________复杂化和________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持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

2.人类的活动与稳态的关系: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便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态。

三、设计制作生态瓶的要求1.在制作完成的小生态瓶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

2.小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既让里面的植物见光,又便于进行观察。

4.小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

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

5.小生态瓶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日期,然后将小生态瓶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

要注意不能将小生态瓶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

另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小生态瓶的位置。

生态文明建设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

本文将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和基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其核心原则包括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保护优先、实现绿色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三章:生态文明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3.1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追求绿色发展,通过节约资源、高效利用和减少污染排放等措施,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它强调了企业责任,推动了工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2 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等措施,保护了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维护了生态平衡。

它还强调生态环境修复和恢复,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水源治理等手段,改善了生态环境。

3.3 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生态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关注人民生活的品质,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生活方式。

它提倡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四章: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4.1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4.2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环境和发展的协调机制,实现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本的联动发展,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恢复能力。

它推动经济在可持续发展轨道上稳定增长,为后代子孙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

4.3 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国家竞争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绿色创新和绿色产业,提高了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

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1.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生态经济学是综合不同学科(包括生态 学、经济学、生物物理学、伦理学、系统论 等)的思想,针对目前人类经济系统所产生 的问题及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来研究 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亚系统应该如 何运行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这就需 要我们充分了解人类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 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 的影响。
• 传统的价值理论从经济学发展而来,它们对 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 极作用。但是这些价值理论只关注和人有关 的过程,对于人类以外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 然资源的关注很少。由于人类经济发展所依 赖的自然资源大多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 和经济发展却是无限的,这就产生了巨大的 矛盾,目前的地球生态系统所表现出来的众 多问题正是这一矛盾激化的结果。
1.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 生态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规 模、公平的分配和有效的配置 ①地球是一个热力学封闭的和没有物质增长的系统, 人类经济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亚系统;这意味着 从生态系统中取得的资源,经过人类的经济亚系统 后又以废弃物的形式返回到生态系统中的这个过程, 对于整个生物圈来说是有限制的。 ②人类未来的星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星球,它内部 的所有成员(包括其他生物)都可以在上述限制之 内享受着高质量的生活。 ③人类的每一个机构和管理部门的行动应该是积极的 而不是被动的,并且我们制定的政策应该是可执行 的和可校正的。
• 1976年,罗马俱乐部,《人类处于转折 点》。用全新的方法探讨了世界性疑难 问题,提出了人类面临的戏剧性选择: 或者在团结和正义、相互依存和自力更 生基础上建立真正的全球社会,或者是 地区性的以及最终是全球性的人类体系 的瓦解。
2.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 《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 次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能 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 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生态经济系统与生态经济学基本原理

生态经济系统与生态经济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和功能关系1.物质关系(1)自然物流主要有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小循环和地球化学循环。

前者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周期性循环,主要通过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存留和归还来实现。

一般来说,这种循环的范围小,流速快,周期短。

后者范围大,周期长,影响面广。

(2)经济物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消费过程中的物流。

(3)自然物流与经济物流的相互转化最初主要是在农业和采掘业的生产过程中,自然物流与劳动的结合使其开始转化为经济物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终了,全部经济物流又先后不断地转化为自然物流。

两种物流相互贯通,成为同一线性转化过程的不同环节,且这些环节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以维持和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秩序的完善和发展(如图)。

自然物流是经济物流的基础,表现为自然物流是经济物流的来源和归宿。

经济物流又可反馈作用于自然物流以促进其高速转化和物质积累。

(4)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物质平衡关系A≡W;A≡B+W1+r1-R;B≡C+W2+r2;C≡W3+r32.能量关系(1)自然能流包括太阳能(以及与太阳能流有关的生物能、矿物能、水能、风能等)、地热能、潮汐能等。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命系统能量的主要通道;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活动等则是非生命系统自然能流的主要表现形式。

(2)经济能流生态食物链、生产链、流通链等是经济能流的主要通道。

(3)自然能流和经济能流的相互转化 a.自然能流向经济能流的转化太阳能:农林牧渔业是自然生态过程和社会经济过程的接口,是自然能流向经济能流转化的生物渠道。

采掘业开采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电力行业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发电,是自然能流向经济能流转化的工业渠道。

其他:地球内能如核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引力能如潮汐能的利用。

b.经济能流向自然能流的转化经济能流大部分以热耗散的形式退出经济活动,向自然能流转化。

生态经济学原理

生态经济学原理

生态经济学原理一、生态经济学的概念与背景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强调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生态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

例如,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在保护自然环境和实现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点。

2.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所需资源和环境质量。

这一理念体现了对未来世代利益的尊重和责任感,并强调了长期性和整体性。

3. 内部化外部性原则内部化外部性原则指的是将外部性纳入内部经济活动中,通过市场机制或政府干预实现环境成本的内部化。

这一原则能够有效地激励企业和个人对环境问题进行积极管理和改善。

4.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生态效益指的是生态系统提供给人类社会的各种服务,例如水源、空气质量、土壤肥力等。

经济效益则是指各种经济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和利润。

在生态经济学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

三、生态经济学的应用1. 生态足迹分析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评估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程度的方法。

通过计算人类社会对土地、水资源、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以及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等污染物量,可以评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需的生态资源面积。

2. 碳交易碳交易是一种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进行减排和污染治理的市场机制。

通过引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以激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量,并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3.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系统平衡、保护自然资源和保障食品安全的农业发展模式。

通过采用有机农业、生态耕作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四、生态经济学的挑战与展望1. 传统经济模式的转型传统经济模式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生态经济学概论

生态经济学概论

生态经济学概论姓名曾卫东专业生态学学号020*******学院农学院指导老师王淑彬时间2016.12.20摘要:本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推进了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

但是,世界性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向人类敲响了生存环境危机的警钟。

随之世界上第一次掀起了旨在拯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的绿色运动。

生态经济学在当代的提出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生态时代的必然要求,其产生的重要意义是实现生态时代提出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理论上的根本作用是为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其指导实践的根本作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0年来,我国的生态经济学新学科已经迅速地发展起来,并且正在发挥着日益广泛的重要作用。

今后30年,我国应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继续深化经济改革。

关键字:生态学经济环境可持续保护;一、前言中国的生态经济学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许涤新先生于1980年倡导建立的。

从它的酝酿提出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30年了。

生态经济学在当代的提出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生态时代的必然要求,其产生的重要意义是实现生态时代提出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理论上的根本作用是为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其指导实践的根本作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30年来,我国的生态经济学新学科已经迅速地发展起来在理论上,从无到有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和理论体系。

在指导实践上,“生态与经济协调”的指导思想已经被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领导普遍接受,“生态经济”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正在发挥着日益广泛的重要作用。

二、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其增长令世界瞩目。

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属于粗放型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生态经济的增长第一节评价增长一、GDP的是与非1.GDP核算的历史(1)世界(2)中国2.GDP的贡献(1)实践上的贡献(2)理论上的贡献3.GDP的缺陷 (1)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

没有考虑自然资源存量的消耗与折旧;没有体现环境质量退化的费用;没有真实反映环境防护成本。

(2)GDP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一个国家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不仅取决于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质量。

(3)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4.GDP:总产值还是总破坏?二、增长的成功与失败1.增长的成功--------毫无疑问,经济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缓解了社会矛盾,而且与增长过程相伴随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文化演进、人口变化等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源。

2.增长的失败-------- 经济增长基本上对分配问题的解决没有多少帮助。

对经济增长的狂热追求还导致了环境和生态危机、战争与军备竞赛、人的不充分发展等问题。

三、关于增长的“合理化”第二节经济增长与资源一、资源分类1.可耗竭资源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为可耗竭资源。

(1)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主要指金属等用作生产材料的矿产资源。

该类资源可采储量会随着经济条件(如价格)的变化而增加,但由于回收率小于100%,这些资源最终将会耗竭。

(2)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2.可更新资源(1)可更新的私有资源如私人土地上的农作物、森林等,由于产权明确,因而能够在市场上交易,具有明确的市场价格。

(2)可更新的公共资源如公海鱼类资源、多样性的物种、空气等,属不具排他性的公共资源。

这些资源曾经没有竞用性,是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使这些资源逐渐表现出竞用性。

二、资源利用的前景1.乐观的观点(持弱可持续观点的)资源乐观主义者认为,如果某种资源A在经济意义上变得稀缺,其价格会上升,这会触发以下四种不互相排斥的效果: (1)用其他资源替代资源A。

(2)勘探和开采更多的资源A或使它循环使用变得经济了。

(3)用人造资本替代。

(4)科学与技术进步会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并使资源开采更为廉价,使低品位矿石的利用变得划算。

2.悲观的观点《增长的极限》所表达的主要观点: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都是呈指数增长的。

通过建立一个世界模型,得出的结论是:1970年以后,人口和工业仍维持着指数增长,但迅速减少的资源将成为约束条件使工业化不得不放慢速度。

工业化达到最高点后,人口和污染还会继续增长。

但由于食物与医药缺乏引起死亡率上升,最后人口增长停止,人类社会将在2100年之前崩溃。

3.不同的逻辑思路在预测任何东西的未来成本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即经济学家的方法和工程师的方法。

……工程预测法是这样预测自然资源状况的:(1)估计目前在地球上一种资源的已知量。

(2)根据现在的使用率推断出将来的使用率;(3)以(1)除以(2)。

与此相反,经济学家的方法是推断过去成本的趋势,看这种趋势能否与理论相一致(在原材料供应的历史上,供应的趋势与理论是一致的)。

……采掘业产品的成本,自有价格的历史以来,一直在下降。

经济学家大致预计,……在可预见的将来,资源短缺的趋势几乎是不会出现的。

三、支持乐观派观点的经济学根据1.可耗竭资源的最优耗竭 (1)两期资源配置(2)n期资源配置(3)可耗竭资源间的替代(4)使用可更新资源替代(5)其他未考虑的情况2.可更新资源的利用(1)可更新的私有资源(2)可更新的公共资源四、谨慎程度不同的资源利用原则1.Hartwick-Solow方法Hartwick指出,只要资本存量不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非降消费就是可能的。

通过把不可再生资源的租金收入投入到人造资本中去,就能保持资本存量的固定。

2.非降型自然资本存量方法如果为了让后代获得与我们这一代人相同的效用水平,有必要维持自然资本存量为某一固定水平。

由于可能没有有效的途径将自然资本存量进行加总,就有必要将它细分为不同类别,并保持每一类别的存量固定。

3.最低安全标准法防止自然资本存量下降到最低安全标准以下,除非这样做的机会成本高得无法接受。

4.赫尔曼·戴利提出的资源利用原则(1)对于可再生资源,如土壤、水、森林、鱼等,其可持续利用率不能大于再生率。

(2)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如矿物燃料、优质矿石、矿泉水等,可持续利用率不能大于代替他们的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例如,如果一块油田的部分收益投资与太阳能收集器或植树造林,那么在油被开采完后,就仍然有等量的可再生资源可供使用。

(3)对于污染物来说,可持续的排放率不能高于污染物被回收、吸收或由环境无害处理的速率。

此外,赫尔曼·戴利还强调,在资源的利用上,短期要使自然资本的生产率最大化,长期则要投资自然资本以增加其供给。

第三节经济增长与环境一、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乐观主义的观点1.环境质量是一种高档物品,其收入弹性大于1。

因此,如果政治制度对其人民的选择优先言听计从,那么环境保护的增加速度将超过经济增长速度。

另外,收入更高和更好的教育和信息,使人们更可能了解到环境受到的损害,人们将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保卫自己的利益,从而使将环境代价外部化到他人头上越来越困难。

2.富裕国家不仅可能有较高的环境保护要求,而且可能拥有较好地满足这种较高要求的手段。

富裕国家拥有先进的社会、法律和财政基础设施,而且也有相对足够的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

3.随着经济发展更可能使用现代资本和替代老的资本,后来的资本在很大程度上趋于较少污染密集型。

4.在更高的收入水平下,工业的份额会下降,而服务业的份额会上升,工业内部高污染的产业比重也会下降。

这些都会使污染程度降低。

5.经济增长并不在逻辑上等于增加物质意义的产出,而是增加价值意义上的产出。

6.第六个理由来自对贫穷的环境后果的仔细考察。

正像很多人注意到的:贫穷造成环境恶化,环境恶化反过来又加深了贫困。

由于贫穷所造成的极高的时间偏好率使得穷人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是完全合理的。

7.随着收入的增加,人口增长的环境压力会下降,因为人口增长率倾向于随收入增加而下降。

二、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悲观主义的观点1.不同意富人比穷人更关心环境的推测(证据不足)。

或者,虽然收入增加可能会让人更关注环境,但由此也会产生更大的环境压力。

穷人不大坐飞机旅行,不开保时捷车。

2.虽然每单位产出的污染可能减少,但如果产出增长率大于单位产出的污染强度的下降率的话,总污染仍会上升。

3.就基于生产模式的改变而导致的污染减少而言,也是有限度的。

如,娱乐和文化活动对物质产品的替代是有限度的,人们相当重视物质产品。

4.承认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但在较低的水平上,如随着农业比重的降低和工业比重的增加,环境质量经常会趋于恶化。

5.人们怀疑高收入国家变得更干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把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了低收入国家。

6.人口增长虽然经常和经济发展具有相关性,但后者既不是实现人口稳定的必要的条件也不是充分的条件。

人口增长取决于包括收入水平在内的诸多因素。

三、孰是孰非对于经济增长和环境的关系,“从理论上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经济增长对环境来说既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

相当明显,经济增长的环境影响是经验的问题而不是理论的事情。

”增长与环境并不具有确定性的关系。

环境质量取决于技术,而非增长本身。

讨论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后此谬误”。

第四节增长的前景一、关于增长前景的论争1.悲观派(罗马俱乐部)的观点“我们的结论是:1.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100年中发生。

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

2.改变这种增长趋势和建立稳定的生态和经济的条件,以支撑遥远未来是可能的。

全球均衡状态可以这样来设计,使地球上每个人的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而且每个人有实现他个人潜力的平等机会。

3.如果世界人民追求第二种结果,而不是第一种结果,他们为达到这种结果而开始工作得愈快,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新结论:“1.人类对许多重要资源的使用以及许多种污染物的产生都已经超过了可持续的比率。

不对物质和能量的使用作显著的削减,在接下去的几十年中人均粮食产出、能源使用和工业生产中将会有不可控制的下降。

2.上述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要想防止这种下降,两个改变是必需的。

第一便是修改使物质消费和人口持续增长的政策和惯例。

第二是迅速地提高物质和能源的使用效率。

3.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可能的。

它比试图通过持续扩张来解决问题的社会更可行。

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过渡需要兼顾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同时又要强调充足性、公平性和生活的质量,而不是强调产出的数量。

它需要的不只是生产率和技术;它还需要成熟、热情和智慧。

——以上结论构成了一项警告,而不是悲观的预测。

他们提供的是一个活的选择,而不是死的判决。

”2.乐观派的观点---------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

3.当前的增长理论基本上属于乐观主义的。

无论是新古典增长理论,还是内生增长理论,其对自然生态在经济过程中的作用都未予以充分重视。

二、一个设想:戴利的稳态经济1.增长的两个限制(1)增长的生物物理限制增长的生物物理限制来源于三个互相关联的条件:有限性、熵和生态的相互依赖性。

空间、光合效率、淡水供应、有农业生产力的土壤、大气平衡、某些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环境的涵容净化能力……无不预示着“极限”的存在。

如果谁求助于“(技术)可能性”甚至“信仰或愿望”来否定这一点,那我们就可称之为机会主义者。

这类人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充满极大不确定性和极大风险的未来,我们对此毫无把握。

(2)增长的社会伦理限制(a)当代人和后代的利益平衡问题; (b)人类目标和其他物种的平衡问题;(c)增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福利的自我消除”;(d)增长对社会和道德秩序的破坏。

2.稳态经济 (1)稳态经济的四个特征持衡的人口数量;持衡的人造资本数量;上述两个数量的持衡水平要足以使人们过上较好的生活并可延续到未来;维系人口和资本数量所需的物质—能量流通速率要降到最低的可能水平。

(2)稳态经济所涉及的三个基本的量及其关系:存量:能够满足人类需求、具有所有权关系的一切有形物体的集合。

服务:指需求被满足时所获得的满足感,或可称其为“精神收入”。

通量:指来自自然资源,经过人类经济,最后回到自然沉库的物质—能量的熵物理流。

存量的维持与更新都离不开通量,也可将存量视为以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形式而凝聚或“冻结”起来的通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