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_中国妈妈_的创作特点_高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音乐2015年12月号
MODERN MUSIC
论舞蹈《
中国妈妈》的创作特点高
鑫
[摘要]一个好的舞蹈作品,能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感动,并能让人领悟其中真正的美,
使人们对生活,对社会产生一种深切的爱。在由文化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舞蹈《中国妈妈》成为其中最大的亮点,这个事先没人关注的舞蹈,一没有气势过大的团队,二没有曲折离奇的舞蹈主题,三没有花哨煽情的噱头,却获得了本届大赛评委会主任、舞蹈家舒巧的评论说:“短短8分钟的舞蹈,能表达舞剧的结构形式,情感饱满,舞技精湛,值得称赞。”舞蹈《中国妈妈》从不同的角度唱人言物,咏志抒情,通过各种表现手段,深刻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挖掘世间美好情感,启示人生,追求真谛,得到了不止是舞者的掌声,而且赢得了社会的赞扬。舞蹈《中国妈妈》以情动人,以世间最伟大的母爱,去感动每一位观众概括讲,它的成功归纳起来有四点主要因素:选题富有时代感;主题富有创新感;人物富有形象感;舞蹈富有生活感。
[关键词]舞蹈;中国妈妈;创作特点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5)12-0121-03
[收稿日期]2015-10-18[作者简介]高
鑫(1981-
),男,吉林省吉林市人,
硕士,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长春130024)
《乐记·乐象篇》中说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无论诗,歌或舞,都是由人的内心出发的,内心所指,仁厚才表露于外。
舞蹈,庞大门类艺术中的一种,以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的心田,感染人的思想、品质、情感,当人们的情感达到极至,用语言与其他方式都无法尽情宣泄时,舞蹈就当之无愧地成为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在回首一幕幕的舞蹈赛事,观看一场场的舞蹈作品后,感触总是颇多,而在这些优秀的舞蹈作品中,总会有许多给我们留下印象深刻且记忆犹新的舞蹈,这些优秀的舞蹈创作,把视野停在密切地关注现实中,而正是因为现实,因为生活,才构成了艺术创新的第一推动力,艺术家只有在解决表现现实的难题时,才会实现有意义的创新,这就是舞蹈创作摆脱“形式思维”并从而摆脱“雷同化”现象的好办法,它使我们的舞蹈从一般意义上的“编导”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
“创作”。“今天看舞蹈《中国妈妈》又哭了”、“看舞蹈《中国妈妈》哭正常”、“怎么每个妈妈都能哭出来”,这是每次看完舞蹈《中国妈妈》,总会听到观众席上发出的声音,舞蹈《中国妈
妈》这个“命题作文”,以独特的表现方式,勾勒出了舞蹈本身的主色调,把观众拉到战火硝烟的年代,拉到那个不堪回首的岁月……
战火弥漫的抗日战争期间,在手足被杀、财产被夺、房子被烧的情况下,中国妈妈捡到一个日本遗孤,只见她们有人憎恨、有人愤恨、有人唾弃,可还是有人表现出了怜惜和疼爱,只见一位妈妈刚要伸出手去摸那个孩子,即刻被另一位妈妈伸手制止,她似乎在说:难道你忘记了中国人所受尽的屈辱吗!中国妈妈要走掉的时候,孩子试图去挽留住,可都被拒绝了,然而,母爱的力量总是那么伟大,在母爱的包容下,她们收养了这个日本遗孤;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在情与爱的呵护下,孩子换上了新棉袄,中国妈妈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养,尽全力去呵护她。“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着的是我娘。”歌谣唱出了伟大的母爱,更唱活了每个中国人的心;战争已经结束,孩子要回到自己的家乡,母子即将要分离,中国妈妈拿出了孩子曾经穿的日本合服,此时的孩子明白了自己将要与母亲分离,大家最终用眼泪抒写了舞蹈
《中国妈妈》。一、选题富有时代感
舞蹈
《中国妈妈》选材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母亲抚养日1
21
本遗孤为背景,相对远离普通人的生活,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开,描绘出中国妈妈的伟大。可见,舞蹈内容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使作品更具有沉甸甸的分量,与其他以以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为叙事模式的“苦情戏”,或者普通意义上的“母亲戏”,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众多的经典舞蹈作品之所以长盛不衰,也是由于他们所表现的主题抓住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在作品的内容、形式上达到了理想化的高度。现在我们提倡弘扬民族文化,强调文艺作品要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民族文化是指我们民族数千年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而文艺工作者尤其是进行作品创作的人们,就应该用大量蕴含着民族崇高精神品格的艺术作品去教育感染每一个人。
舞蹈《中国妈妈》的时代性是不可磨灭的成功因素之一,与以往的叙事舞蹈不同,舞蹈《中国妈妈》中书写了战争年代的真实故事,母亲的舞蹈语言已经不再是原有的风格化体系,从庸俗的舞蹈中脱颖出来,它在保持某种精神联系的同时,突出了战争年代中国舞蹈特有的时代精神,让人不禁眼前一亮,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二、主题富有创新感
1.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
在改革开放,中日友好建交的今天,我们用当代的视角去追忆历史看待历史,用人性化的标准去评价母爱的伟大,这时我们不难看出,社会科学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只有人文科学才是标本兼治,《中国妈妈》做到了,她不仅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还体现了人性化的道德与伦理。在爱的包容下,没有了国与国的仇恨,没有了种族之间的歧视,没有了责备与偏见,有的只是那无私的奉献,无私的爱,《中国妈妈》做到了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一切,用爱的力量去战胜一切。
王舸编导说,舞蹈《中国妈妈》中叙述的故事情节,都是自己在收集材料之后,含着泪水,看完一篇又一篇的历史事件后,用心去感悟,排出的整个舞蹈。舞蹈以情动人,把观众带回到过去艰苦的那一段岁月中去,去追忆历史,以细节凸显真情实感,以真情烘托出崇高主题,使艺术作品跨越时空,带来恒久的审美震撼力。在这崇高主题下,张扬的是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精神”,舞蹈中所表现的人物是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和人心浮躁的社会中所稀缺的宝贵精神财富。
2.以歌颂高尚的品格为主题
舞蹈编导在于用舞蹈歌颂高尚的品格,彰显崇高主题,以情动人。在叙事过程中,没有掺入丝毫的矫饰和做作,而是用细节的铺排来表现朴实的真情实感,引起观众的共鸣。当情与恨交织,妈妈们犹豫是否收养这个日本孤儿时;当温暖的爱包容一切,最终收养了这个孩子时;当孩子换上新棉袄在田野间奔跑,妈妈的皱纹突上眉梢时;当孩子要回到自己的祖国,母亲拿出孩子的和服时;当孩子返乡,母亲拖着自己累弯的腰,望着孩子背影一点点消失时……我们都能体会到一种来自心底久违的感动!
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门类艺术,如果只是进行枯燥地跳、转、翻等一系列高难度技巧,无非只是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自然不会打动观众,只有作品中渗透真实情感,才能打动观众,使每一位观赏者被舞蹈所熏陶,从而不自觉的感受到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三、人物富有形象感
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与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密不可分,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例如:舞蹈《书痴》、舞蹈《良家妇女》、舞蹈《孔乙己》等,都是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让人看过无不叫绝。这些舞蹈中典型的人物形象,既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特性,又都深刻地揭示出他们所处的本质和意义。正因为集个性与共同性的高度统一于一身,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塑造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与一个作品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
舞蹈《中国妈妈》树立的形象是我国抗战期间,中国妈妈收养日本孤儿,一个平凡母亲的形象。其实,在很多舞蹈中也曾出现过母亲的形象,可像中国妈妈这种艺术形象却是崭新的。它是养活了异国小儿郎中无数母亲的缩影,是中国伟大母亲的代表。其实,在当时战争期间,收养日本孤儿的中国妈妈也会受到少许人的排斥。有些人认为收养日本人的孩子,是非常可耻的。可中国妈妈依旧收养了日本孤儿,她是那样的执着,且有意志力。在养大了孩子,还要把他送回自己的国家的时候,她们仍然没有怨言。收养日本孤儿的妈妈是平凡的母亲,也是伟大的母亲,因为她们不仅养育了儿女,也养育了博爱的精神。这种母爱是崭新的女性形象,她们深明大义,不屈不饶,默默辛劳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这是具有何等魅力的中国女性。
四、舞蹈富有生活感
1.贴近生活的舞蹈语汇
在观看舞蹈《中国妈妈》时,不难看出,舞蹈语汇中融入了不少生活动作,在妈妈们面对日本遗孤时,用了生活中最真实的憎恨动作———唾弃和企图打骂,动作做得真实、生动,并恰到好处;在第二段中,母亲为孩子织补衣服的动作———缝衣、穿针、咬线,极富生活的动作更是逼真,让人不禁想起母亲为自己辛勤的操劳;母亲干农活的动作———弯腰劳作、务农拔草,伴着“嗬嗬嗬“的喘息声,更是让无数人落下眼泪;
221
当代音乐·2015年12月号(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