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三学期制改革实践研究
浅议高校推行三学期制的改革
浅议高校推行三学期制的改革高校学期制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高等学校采取何种学期划分方式来进行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学期制主要包括两学期制、三学期制、四学期制三种类型,其中以两学期制最为普遍。
学期制是高校进行教学组织和教育管理的基础,采用何种类型的学期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师资、人事和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等,适宜学期制的推行能有效提升高校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般认为,传统的两学期制学期长、假期也长,学习节奏较慢、课程设置不灵活、效率较低,教学与科研的矛盾突出等诸多问题。
因此,当前,许多高校先后进行了学期制改革的尝试,开始实行三学期制,试图把推行学期制改革作为高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以促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有效变革。
西方大学普遍实行三学期制度,以美国一些学校为例,暑假长度超过三个月。
而加拿大有些大学有三个学期:冬季学期从1月到4月底,春夏学期从5月到8月,秋季学期从9月到12月。
在中国,上海大学早在1994年就实行了三学期制。
北京大学也从2002年9月开始,在“上学期”、“下学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学期,称为“小学期”。
此后,清华大学开始了“夏季小学期”的探索,让工科为主的大学生们利用小学期进行社会实践。
之后,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西南财大、宁夏大学等高校也纷纷实行了三学期制。
国内大学推行三学期制的共同特点是:学年总的教学周数基本不变,原学期由20周调整到18周左右,短学期时间4~7周,一般安排在暑期。
课程学分与学时的对应关系相应调整,学生在“小学期”所修课程、实验、实习计入学分。
安排教学计划中部分集中实践环节课程,包括综合性实验、各类实习实训、学年论文、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
另外,也会开设一些小学分的学科或专业选修课、全校性公共辅修课和专题讲座,以及各类大学生竞赛的集中培训和实验等。
高校“三学期”制的模式及实施对策研究
了 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临床能力的 目的。 在医学影像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 我们模拟真实病例的 影像诊断过程, 首先提供病例申请单, 然后提供病例影像资料, 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是否正常?如 为正常, 可看到那些正常结构并分析其影像表现。如为异常, 有 哪些基本病变, 主要的影像特征是什么, 基本病变的病理基础是
什么, 病变定位何处, 依据是什么, 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依据是什
E ]陈 卫 国 , 2 张雪 林 , 信 华 . . 内 P S 的 现 状 和 发 展 策 黄 等 国 AC 略 E]. 射 学 实 践 。0 2 1 () 3 4 3 5 J 放 2 0 ,74 :6 - 6. E]李 颖 嘉 . 声 诊 断 学 教 学 中 P L 教 学 模 式 应 用 初 探 . 3 超 B 山西
作用
次课时可以阅读 4 -5 个病例。又如脑内: 0 0 每个病例的影
像学检查图片(T、 I 的胶片量多, C MR 等) 采用 P C A S教学可全 部提供给学生阅看。以便对比, 并且每次上课时能很方便调取
分析、 综合思维能力存在于对每一病例的诊断过程, 比较 思维作为抽象概括的基础, 是临床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
认识, 使其有一个整体的影像学 习观。教师可以依据教学情
况, 以适当的提问或提示将知识点加以联系, 实践教学时除介 绍疾病的C 、 T 超声表现外同时还横向联系其它影像学表现加 以学习, 并比较各种影像手段对具体疾病诊断的优势与不足,
这一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图像的理解和掌握。
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 其核心在于发挥 “ 问题” 对学习过
因地制宜学期制研究
因地制宜的学期制探索与研究对海南大学实行三学期制,设置冬季小学期吸引高端人才到学校进行讲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资源配置,一直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两个着眼点。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都受教学安排的时间表——学期制的制约。
因此,学期制改革成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着手点。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就有高校开始探索适合自身需求和发展的学期制模式,到20世纪90年代,不少高校纷纷进行了学期制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高校中的相当部分最后又把学期模式改回了传统的二学期制。
海南冬季温暖,阳光明媚,既适宜度假,更适合治学。
海南大学因地制宜,以海南特有的自然条件和学校开放式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于2008年开始了在冬季增加一个冬季小学期的三学期制教学运行模式。
5年来,海南大学三学期制的教学运行模式在不断完善,也一直平稳有序地向前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海南大学三学期制的基本情况与大多数实行三学期制高校把小学期安排在暑假不同的是,海南大学三学期制的小学期安排在冬季,即把传统两学期制中第一学期(秋季学期)的后面几个星期作为一个单独的学期(简称冬季小学期)来开展教学,形成第一和第三学期长,第二学期短的两长一短学期制。
在第一和第三两个长学期中,学校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安排教学工作,小学期则主要安排选修课和实践课。
其中选修课主要安排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校讲授的课程,实践课除了安排学生国内实践外,还安排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到境外研修。
二、两学期制对提高海南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桎梏1.难以体现学分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宽松的育人环境海南大学实行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为选课制,其学习计量单位为学分,其特点为弹性管理,其表现形式为: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除了修读原来入学时候的专业外,还可以修读第二专业、辅修专业,修够规定的学分,还可以提前毕业;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计划修业年限的基础上延长修业年限。
完善高校三学期制的建议——基于相关问卷调查的对策研究
V o . NO 1 9。 .3
M a . 01 r2 I
完 善高 校 三学期 制 的 建 议
— —
基 于相 关 问卷 调 查 的 对 策 研 究
李永东 , 李智兰
( 南 大 学 1 文 学 院 ;. 闻 传 媒 学 院 , 庆 西 . 2新 重
摘
40 1) 0 于 培 养学 生 多 方 面 的能 力 , 为学 生 所 支 持 , 并 不 符 合 大多 数 教 师 的 愿 望 。 通 过 相 关 问 卷 调查 , 者 高 且 但 笔
过, 当问到 “ 培养 学 生 的角 度 来 看 ” 是 传 统 二学 从 ,
期 制 还 是 目前 三 学 期 制 更 理 想 时 , 5 的 教 师 有 4 选择 了三学 期制 , 有 1 的教 师选 择 二 学期 制 , 只 8
素 质差异 明显加大 ; 与精英教 育时代相 比, 现在 社会
发现 三 学期 需 要 完 善 的方 面 较 多 , 本科 生 最 期待 的是 实 践操 作 能 力 的 培 养 、 共 机 构 服务 时 间 和 服务 质量 的 改善 以 及学 术报 告 和 公 专业 讲 座 的增 加 。就 高校 三 学 期 制 改革 的 总 体状 况 来 看 , 需进 一 步 明确 三 学 期 制 改革 的 目 的 和 意 义 , 革 培 养 模 式 , 善 课程 设 改 完
说 保 证 教 育 质 量 是 指 确 保 不 同 水 平 、 同 类 型 的 学 不 校 应 有 教 育 的 质 量 要 求 , 仅 不 能 降 低 , 且 要 不 断 不 而
份 , 回有效 问卷 5 收 6份 。对 西 南 大 学 学 生 的 相关 问卷 调查 的结 果 显 示 , 学 校 实行 的三 学 期 制 , 对 持 支 持 态度并 觉 得 利 大 于 弊 的学 生 占 5 , 反 对 1 持 态 度并 觉 得 弊 大 于 利 的 同 学 占 1 , 持 怎 样 都 5 “ 行 , 无所 谓 ” 我 的态度 的 学 生 占 3 ( 表 1 。与 4 见 )
基于“6天学习制”的三学期制教学改革与实践
体,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 , 力培养 为核 心 , 能实训 为重 能 技 点的三位 一体 ” 人才培养 模式 , 出高职教育 特色 , 突 我校 实施 了“ 长一短 ” 两 三学期 教学 改革 。改 革形 式 为每学
年第 一学 期 1 , 9周 第二 学期 1 , 三学期 5周 , 7周 第 全学 年总计 4 1周教学周 ,1 1 周假期 。小学期全部用于安排技 能实训课 程。 第二次改革 :0 6年—— 至今。 20 20 0 6年 , 我校经过科学 、 系统 的论证 , 实施 了 和方式 , 出学生 社会适 应 学 突
能力 , 体现 “ 知行 和一 ” “ 、 学做 交替 ” 理念 , 于 “ 基 6天 学 习制” 的三 学期 制改革 。该 “ 三学 期制 ” 20 与 0 3年实 施 的三学期制完 全不 同 , 它采 用 “ 长短 长” 学期 模式 , 个 两 长学期均是 l , 8周 短学期为 6周 , 与寒假 时间衔接 , 假 寒 6周 , 暑假 4周。“ 短学期” 为学 生专业社会 实践学期 , 每 学期 1学分。 二 基于“ 6天 学 习 制 ” 的三 学 期 制 改 革 模 式
驱动力 。围绕这个核 心 , 据学 生专业 社会 实践学 期 的 根
反馈信息 , 各专业积极 自主地开展 了课程体 系改革 、 课程
内容改革和考核 方式 改革 , 完成 了 由“ 我改 ” 要 向“ 我要
基 于“ 6天 学 习 制 " 三 学 期 制 教 学 改 革 与 实 践 的
崔 学 文
摘 要: 首先 简要介绍 了鸡西 大学 学期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 阐述基 于“ 在 6天学习制” 的三学期制 改革模 式基础上 , 对其进行 了可行性分析论证 , 总结 了基于“ 6天 学习制 ” 的三 学期 制的优 势所在 , 最后 通过 实践 证 明“ 6天 学习制” 学改革在教 学理念 、 学管理 、 学建设、 学质量提升等方 面均取得 了较 大成绩 。 教 教 教 教 关键词 : 学改革; 教 学期制改革 ; 6天学 习制 中图 分 类 号 :6 2 0 G 4 . 文献标识码 : A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报告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报告一、引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创新而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探索。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实践的研究,探讨相关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背景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高等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教学改革实践的目标和任务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主要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教育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
具体任务包括制定教育改革的规划和政策、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推广教学新技术和方法、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等。
四、教学改革实践的方法与策略1. 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实际情境的还原和模拟展示,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 倡导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某个具体项目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推行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输送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 促进教学科研的融合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五、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与影响通过对各高校教学改革实践的调研和评估发现,教学改革实践在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同时,教学改革实践的推广和应用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引领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于我国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探索
、
实 施“ 学期 制 ” 革 的 背景 与 意义 三 改
当 前 , 际 竞 争 日趋 激 烈 , 代 社 会 发 展 对 人 才 的 素 国 现
大学 精神 文化 是一 所大 学特 有 的精神 状态 和 内在 品质 , 对
3构 建 和 谐 的 教 育 体 制 。 .
利 于为 教师 创设 宽松 有 序 的工 作环 境 , 大学 生 的学 习 、 为 生 活 提 供 良好 的 条 件 , 使 教 育 者 与 受 教 育 者 、 理 者 与 促 管 被 管 理 者 在 和 谐 的 氛 围 中 . 同 一 个 目标 — — 培 养 “ 谐 为 和
教 育 管 理体 制 中 的一 项重 要 内容 。 三 学期 制 ”就 是 把一 “ . 个 学 年 分 成 “ 长 一 短 ” 个 学 期 , 在 保 持 总 的 教 学 时 两 三 即
间 和 假 期 时 间 基 本 不 变 的 前 提 下 .从 原 来 的 基 础 上 抽 出
管 理 体 制 和 运 行 机 制 。 因 此 , 何 有 效 地 改 革 , 整 学 校 如 调 现 行 的管理 体 制 和运行 机 制 已经成 为 我 国高 校 办学 效 益
实 施 和 推 进 很 大 程 度 上 依 赖 于 是 否 具 有 有 效 、 支 持 改 革 三
学 期
高等 学校 的学期 制 是 指 高等 学 校采 取何 种 学 期划 分
方 式 来 进 行 对 学 生 的 教 育 教 学 和 组 织 管 理 .是 现 代 高 等
和质 量 全面 提 升 的一个 关 键 性 问题 。 就 目前 而 言 ,我 国 高 等 学 校 的 学 期 制 主 要 包 括 两 种
高校推行三学期制改革的思考
质的全 面提升 , 增强 其社会 适应 性与竞争力。
23教师 科研 时间增多 ,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科教 前沿
・__ - _ -_
同 校推行 三学期 制改革的思考
Cj
邝小梅
( 中山大学教 育学院 广 东・ 527 ) 广州 10 5
中图分类号 g 6 0 G 4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6 2 7 9 ( 0 9 3 — 0 — 2 1 7 — 8 4 2 0 )4 0 1 0
设 置实践和科研环节 , 高学生动手实 践能力 , 提 使学 生把长学 期学
到的理论知识应 用到实 践中并得到升华。此外 , 大学生在短学期直 接 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 强创新意识 和创新能力 , 增 有助于其综 合素
制是与 国际高等教育接轨 的需要 。” 前 国外的学期制度大多数实 目
行三或 四学期 的短学期制 ,与 我国两学期 制下学期 时长时 间不一 致, 国外的专家学者 由于时间差 的原 因难 以安排 时间到我国高校讲
摘
要
本文分析 了目 大多数 高校 实行 的两学期制 的弊端 , 前
季两个 长学时的学期 , 高校的教室、 实验室 、 科研室等教育资源多出
思考 了三学期 制 的创新之处 , 分析 了中山大 学的三学期 改革方案 ,
并提 出高校推行三 学期制 改革 要注 意的问题 。 关键词 两 学期制 三 学期制 高校 学期制 改革
在 此之前 , 上海大学 、 门大学 、 厦 吉林大学 、 西南大 学等校也先 后推 行 了三学期制改革 , 并取得 了一定 的成效。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对
“三学期制”视阈下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维度探究
各 级各 类 高 校 逐 步 探 索 并 实 施 “ 三 学 期 制 ”, 《概 论》 课 实 践 教 学 改 革 面 临 的 形 势 发 生 了 一 定 程 度
的变化 , 如 何利 用 “ 三 学 期 ”中 的 短 学 期 开 展 扎 实 有 效 的集 中 实 践 教 学 , 从 而 增 强 该 门 课 程 的 吸 引 力 、 说 服力 和 感 染 力 ,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性 、 主 动 性 和创 造 性 , 更 好 地 达 到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的教
学 目的 , 是 摆 在 高 校 和 广 大 教 学 工 作 者 面 前 一 项
重 要 而紧 迫 的任务 。
特别 是《 概论》 课, 该 门课 程 的教 学 课 时本 来 就 在
一
定 程度 上 被 压 缩 , 因 而 开 展 实 践 教 学 的 有 效 时
一
、
“ 三学期制” 的涵义及其对《 概论》 课
制 ”, 此后 , 包括 清华 、 北 大在 内的 数 十所 高 校 曾经 先后 实施 “ 三 学 期 制 ”。 在“ 三 学期 制 ” 背景 下 , 高校《 概论》 课 实践 教 学 改革 面 临 的形 势 发 生 了一 定 程 度 的变 化 , 机 遇 与挑 战并存 , 总体来 看 , 机遇 大 于挑 战 。
教学 周数 和 假 期 基 本 不 变 的 前 提 下 , 压 缩 现 行 两
个长 学期 的教 学 周 数 , 并 将 压 缩 的 长 学 期 教 学 周
和效 果 。要 紧密结 合 《 概论 》 课 的 教 学 内容 和 课 程
特点, 有 针对 性地 设计 实 践 教 学方 案 , 丰 富 实 践 教 学 载体 , 完善 监控 和保 障机制 , 坚持 “ 请进来 、 走 出 去 ”, 校 内实 践 与 校 外 实 践 结 合 , 集 中 实 践 与 分 散
三学期制实践:打破专业屏蔽 实现“拆墙透绿”
三学期制实践:打破专业屏蔽实现“拆墙透绿”哈尔滨师范大学自2003年春季开始实施三学期制,彻底“打开”了学校课程设置。
该校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从该制度目前实施的情况看,三学期制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
哈尔滨师范大学三学期制将全年分为春、秋季长学期和夏季短学期,长学期为14周,短学期为7周,每学期之间有假期。
长学期一般为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教学学期,短学期主要安排选修课及实践教学。
由于每年增加一个假期,多了一次往返,一些贫困生返乡存在经济困难,因此哈师大特别为这些学生提供了假期免费住宿,一部分学生还可在此期间勤工俭学。
该校教务处处长张守臣介绍,三学期制的实施,使学校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
——增加了学生选课的机会。
过去大学四年,只有8个学期,即便每学期都开设选修课,每个学生也只有8次选课的机会。
实行三学期制后,选课机会增加到10次。
——更好地开发了课程资源。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的师生比例发生了变化,师资越来越紧张,选修课的课程资源必然短缺。
实行三学期制后,选修课主要安排在短学期,这样就开发出了更多的课程资源。
例如,哈师大全校800名教师,每名教师开设1门公共课,全校的公选课的课程资源得到丰富。
——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冲突。
学分制实施后,同一班级学生选修不同科、不同专业的课程,必然会遇到与本专业理论课时间或实践课时间冲突的情况,尤其在实践课较多的生物、地理、艺术类学生中,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三学期制将大量的实践教学安排在了短学期,学生在长学期就可以选择更多的选修课程来扩展自己的知识空间和能力结构。
——有利于教师的科研。
实行三学期制,也为教师高效率教学、集中精力和时间搞好科研提供了可能。
过去对于一些课时较少的选修课教师,学校一般安排一周上两节课,老师的工作效率较低,现在学校把课时少的选修课安排在夏季短学期,老师在此期间集中完成教学任务后,可以在春、秋两个长学期集中精力搞科研。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高校实施三学期制的困境与思考
【摘要】本文以南华大学为例,分析了三学期制度实施过程遇到的困难和实施后的弊端。
认为这些困难和弊端源于在没有充足的准备情况下就实施三学期制;同时指出,三学期制度并非每个大学都必须实施,只有高校有强烈的实际需要,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完善的情况下实施三学期制,才能利大于弊。
【关键词】高校;三学期制;改革困境;实例;启示三学期制是将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1736 年美国的威廉玛丽学院首先实行三学期制,到1860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科学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克拉克大学都已采用三学期制。
后来其他国家(如英国及许多英联邦国家)的全部或者部分高校采用。
[1]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基本是两学期制。
为克服传统两学期制学期时间过长的弊端,改变两学期制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束缚,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大学曾试办暑期学校,但由于办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后勤管理等原因被迫恢复两学期制。
2004年,北京大学再次进行暑期学校模式试点,随后,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也相继开设了形式不一的“小学期”。
2005年前后,我国大学出现了第一次学期制改革热潮。
目前,实施三学期制的大学有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贵州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及南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
在我国,三学期制大都是将一学年分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在原有两学期的基础上从每学年的上、下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短学期。
南华大学在2015年8月开始正式实施三学期制度,也是从原来的两学期制的20+20周,变为三学期制的19+4+19周制。
详细来说,三个学期分为春季学期(19周)、夏季小学期(4周)、秋季学期(19周)三个学期,其中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对应于原来两学期制的上半年学期、下半年学期,夏季小学期时长为4周,开始于8月下旬,结束于9月下旬。
基于三学期制的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阶段后 的创新实践 活动具有极 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总部有
关政策规定 ,我校硕 士研究生招生对象包括军队在职干部 、 军队院校应届本 科毕业生 、普 通高校应届 本科毕业生 和 国
防生 、设有研究 生院 的高等院校推荐 免试生 ;博士研究 生
招生对象包括军队院校 应届硕 士毕业生和 已获硕士学位 的 军 队在职干 部。从 目前 我校 目前研 究生 的招生状 况来 看 , 来 自地方普通高校的应届本 科毕业生 和推荐免试生 已经 占 有相当大的 比例。虽 然在招生 政策 中原 则规定 了报考我校 的地方考生 必须就 读于设 有研究 生 院或进入 “ 1 工 程 ” 21 、
创新实践能力基础 、打造 “ 创新 实践型”研 究生培养体 系和建设 “ 创新 型”研 究生导师队伍等三 个方面进行 了
探 讨,希望能为三 学期 制下的研 究生创新 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 关键词 ] 三学期制 ;研 究生 ;创新 实践能力
[ 中图分类号]G 4 . 62 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7—84(00 301.3 6287 2 1)0—16 0 也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 规律 。国防科 学技术大学作 为一
所直属 中央 军 委 的 综 合 性 大 学 和 首 批进 入 国家 “ 1” 21、 “8 ”工程二期 重 点建 设 的 院校 ,是我 国首批 拥有博 士 、 95 硕士学位授予权 的高等 院校 ,也是我军规模 最大的研究生 培养基地。为完善学校拔 尖创 新人 才培养体 系,改革研究 生教学模式 ,促进 研究生教 育对外交 流与合作 ,营造多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充 分 发挥 三 学 期 制 优 势 ,从 源 头 上 打 好 “ 准研 究生” 的创新实 践能力基础
刍议高校“三学期制”改革
刍议高校“三学期制”改革【摘要】现代高校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快节奏社会的需求,提出了采用“三学期制”进行教学改革的建议。
这种制度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时间、促进课程紧凑度具有积极意义。
也面临着优势和挑战并存的情况,如学生适应新制度的困难、教师教学负担增加等问题。
在实施该制度时,需要进行实质性的可行性分析,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后再做决定。
具体的改革举措包括: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管理制度调整、教师培训等方面。
通过国内外高校案例分析,可以看到“三学期制”在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积极影响。
建议在实施该制度时应关注学生和教师感受,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未来高校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三学期制,改革,意义,优势,挑战,可行性分析,具体举措,案例分析,建议,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教育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石,而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科技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也亟待改革和创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三学期制”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围绕“三学期制”改革展开讨论,探讨其意义、优势、挑战,分析可行性,并提出具体的改革举措,同时结合国内外高校的案例,为高校“三学期制”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1.2 问题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教育改革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传统学制下,学生通常分为秋季入学和春季入学两种方式,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课程设置固定,学生学习节奏单一,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索“三学期制”改革,将一年分为秋、春、暑三个学期,每学期长度相当或不相等,更灵活地安排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实施“三学期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比如教师课程安排、学生学习压力及课程重叠等问题需要解决。
实践育人模式下应用型高校“三学期制”改革创新研究
实践育人模式下应用型高校“三学期制”改革创新研究于苗;魏玉娟;岳庆荣【摘要】实践育人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改革,而实行学期制改革是推进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与关键措施.“三学期制”源于国外,建构了“两个大学期十一个小学期”的学制模式.引入国内后,存在思想观念有待转变、人才培养方案亟待更新和相关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根据学期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围绕实践育人模式,以应用型高校“三学期制”改革创新为研究内容,借鉴我国重点高校实施“三学期制”的改革与实践经验,廓清基本思路,从整体规划创新、教学内容创新、评价机制创新、课程教学形式创新的角度探讨了应用型高校创新“实践小学期”的路径选择,进而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实施“三学期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与保障措施.【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40)003【总页数】5页(P61-65)【关键词】“三学期制”;实践育人;改革创新【作者】于苗;魏玉娟;岳庆荣【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81;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日语系,辽宁大连116052;辽宁师范大学教务处,辽宁大连116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实践育人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在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学期制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实现实践育人的关键。
我国高校的学制是学年制,如果按传统模式,一学年通常分为两个学期。
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逐步开始探索在同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之外,增设一个小学期,形成“三学期制度”。
(一)实施“三学期制”的目的与意义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学期制变革的目的和意义* 李永东,李智兰.完善高校三学期制的建议——基于相关问卷调查的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74. 。
我国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意义及其问题分析
同学 院实施的三学期制在时间上有所不同 ,根 据学科特征实施不 同的要求 ,对那些教师还没 准备好 的学院暂时不实施三学期制 日 。 31 . 提高教师 的教学水平和学生 的学 习能
力
实施短学期对教师的教学 和学生的学习都
带 来 了极 大 的挑 战 性 ,对 教 师来 说 ,同样 一 门 课 程 ,原来 用 l 时间完 成 6 8周 4个学 时的 内
三学期制 中的短 学期 因时间相对 比较短 , 大学 (0 2年) 20 、清华大学 (0 2年) 等 1 20 O 便 于 开 展 灵 活 多样 的课 程 ,如 讲座 、本 文 受 到 多 所 高 校实 行 三 学 期 制 效 果 显 著 I ” 。 浙江农林 大学教改项 目 “ 园林学院实施三学期 浙江农林 大学 从 20 0 7年开始实施 “ 两长 制的探索与研 究” “ 、 基于 ‘ 短学期 制 ’的园 短”的三学期制 ,在 6月中旬至 7月上旬开 林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与创新”的资 设 4周 作为 短 学 期 , 目的是 集 中进 行 实 习 、实 助。 验 、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 ,同时邀请 国内外知 实践 、 专题教学等。因此合理 的课程设置 名专家讲座 。但任何一项改革 的顺利推行郡不 是有效实施三学期制 的核心所在。在实行三学 是单 方面 的作 用 ,而是一项 庞 大的系统 的工 期制时 ,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 ,在不影响课程 程 ,牵扯到主观的 客观的 、人 为的、自然 的 系统性和连续性 的前提下 ,整合 、精 简课程 内 等各方面因素。我校属于农林类 院校 ,农林类 容 ,优 化 课 程体 系 ,让 学 生 在 有 限 的 时间 内掌 专 业 的 实践 教 学 与 季 节 有 密 不 可分 的关 系 , 因 握 课 程 的 核 心 内容 以及 基 本 的 学 习方 法 。同 时 此 实 践 教学 无 法 局 限 在 某 一 时段 ,必 须 根 据 实 充分利用短学期 ,聘请国内外专 家学者开设学 际需要 来安排 ,同时由于浙 江地处 亚热 带 中 术 专题 与讲 座 ,组 织 学 生 进 行社 会 实 践 ,开 没 部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受太平洋负 研究 型 实验 课 、科 研 课 等 。 热带高压控制 ,高温湿热 ,在 6月 中旬至 7月 13 -实施 三学期制有 利于培养学生 的 自学 上旬这个时 间段不适合户外实践教学 。因为这 能 力 两点原因,浙江农林大学在尝试 了两年三学期 传 统的两学期 制一般每个学期有 2 O周左 制之后 ,将短学期 山原来 的四周缩短为两周 , 右 ,除考试之 外 ,上课时问有 1 。每门课 主 要 进 行课 程 设 计 和 学 术讲 座等 。 8周 程从开学初上到学期末 ,课程安排松散 ,教材 3 实施 三学 期 制 面 临 的 问题 及解 决 办 法 内容庞杂 ,导致教师不能认真捉炼课程的核心 三学期制属于教学管理制度 的改革 ,这一 内容 ,精讲 知识要点 。每门课程从概念起一点 变革涉及到气候 、学科特点等客观 因素 ,以及 点引入 ,磨损 了学 生对课程 学 习的热情 和耐 教师 、学生 、教务管理部门等 主观 因素 ,是一
西南大学实施“三学期制”改革论证报告
西南大学实施“三学期制”改革论证报告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迈向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一方面,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变化,解决或缓解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内各高等学校纷纷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实施了改革,许多重点高校更从教育教学体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学期制是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学期制模式并无优劣之分,但其适宜与否,却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因此,学期制的改革日益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国内外高校学期制的现状(一)国外学期制概况国外大学学期制可谓五花八门,德国、日本等国家以实行学年两学期制为主,而英、美等国则是两学期制与多学期制并存。
英国有90多所大学及52所大学分校,大部分采用三学期制。
1月至3月为春季学期,4月至6月为夏季学期,10月至12月为秋季学期。
秋季是高校接收新生的主要学期。
通常在学期过半时设有10天左右的假期,此外还有圣诞节和复活节两大假期,暑假颇长,从7月下旬到9月上旬。
在美国,全国通用的学制有三种:学期制、学季制和三学期制。
(1)学期制。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约16周。
秋季学期通常在8月底或9月初开学,直至圣诞前两星期结束。
第二学期,即春季学期,通常从1月开始,5月底或6月初终止。
(2)学季制。
每学年分为三季,每季10周。
秋季从9月开始,12月中旬结束;冬季从1月开始,4月结束;夏季学期从4月开始,8月结束。
(3)三学期制。
每学年分为三个学期,每学期11周。
秋季学期从8月开始,12月结束;冬季学期在1月开学,4月结束;夏季学期4月?8月。
另外,许多学校还提供各种暑期课程,为一些想提前修完课程的学生提供方便。
(二)国内学期制概况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学年两学期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应对高等学校“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以厦门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为代表的国内许多高校纷纷举起学期制改革的大旗,积极探索学年多学期制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三学期制:高校学期制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提 高大 学本科 教 育教学 质量 。三 学期 制改 革是 学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不 是 简 单 否 它
定原 有 的学年 两 学期 制 , 而是 在 保 证 原 有学 期 制 的 优势 不 丧失 的基础 上 , 加强专 业 核心课 程 ( 可适 当增
( ) 革 指 导 思 想 和 目标 定 位 一 改
“ +1学期 ” “ ” 2 , 2 即传统 教 学安 排 的第 一学 期 ( 学 秋
期 ) 第 二 学 期 ( 学 期 ) “ ” 在 传 统 教 学 安 排 之 和 春 ,l 即 外 增 加 的 带 有 暑 期 学 校 性 质 的 夏 学 期 。 秋 、 两 学 春
择 。 其 最 终 目标 是 要 增 强 大 学 自身 的 功 能 , 实 现 以
学生 、 教师 和学 校 的同步 发展 。其改 革定 位是 : 推进
学 分 制 改 革 和 开 展 研 究 型 教 学 的 载 体 ; 强 与 国 内 加
养 不 足提 出 的 , 学期 制 由此产 生 , 三 旨在 切实 提高 高 等教 育质 量 。
第 1 O卷第 2期 21 0 2年 2月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社
J u n lo o t o r a fS u hwe t Agrc lur lU n v r iy( oca inc ii n s iu t a i e s t S ilSce e Ed to )
西南 大学 自 20 0 6年 实 施 三 学 期 制 以 来 , 过 五 经
年 的探 索 , 形成 了三 学 期 制 改 革 的整 体 格 局 。其 基 本 指导 思想 是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 持 以 师生 为 坚 本 , 过体 制创 新 和相关 教学 改革 , 决学 校合 并 和 通 解 发 展 中 出现 的一些 突 出矛 盾 和 问题 , 力 实 现人 性 努
高职教育实行“三学期”教学管理改革实践与探索
降。基础课的教师难有机 会参于 实践。 实行 “三 二 学期”教学 管理 是合理使用 教学资源 , 2 、教 学 时间安排 方面的 问题 提高办学效 益的需要 。高职教育是 以培 养学 生熟练的 学生选课 、第 二课堂安排 、学生重修 十分不 便 , 职业操 作技 能和技术应用 能 匀为特 色 ,因此 ,在所有 的教学 元素中 ,学生 的实 习 。实训的安排 ,实验实训 教学秩序受 到很大 冲击。学生选修 自己喜欢 的个性 课 程 , 证不 了上课 时间。 保 实践环节 的安排 也出现困难 . 场地 的使用 以及校外教学基地 的使用 ,从 人力 资源到
收稿 日期 :2 0 —0 —0 06 6 6
作 者简介 :张玉福 (15 _ ) 9 6 ,男 ,辽宁朝 阳人 ,副教授 、高级 I : 程师 。研究方 向 :高职教育 。
维普资讯
第5 期
张玉福,左秀丽:高职教育实行 “ 三学期”教学管理改革实践与探索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5期
20 0 6年 l 0月
辽 宁 高 职 学 报
L A0NI l NG Gt E VOCA 0NAL CHN1 HI t R T1 TE CAL I TI NS TUTE J OURNAL
V l . . b _ No 5 8
业教师 、实践教学 教师紧缺 。加上办学效益及体 制等 和教学 质量 的提升要靠教 师 只有允分调 动教师参与 才能充分理解高 职办学 的理念 , 方面的要求 ,也不 大可能大量引进教师 ,造成教 师超 教研和生产 的积极 性 , 负荷 作。在实 习 、试验 、实训 、岗位实践等实践 教 高职教 育的人才培养规格 、课 程设置和课程体 系的特 学环节上 ,教 师配 备力量 不足 ,课堂教学 和实 践教 学 点 ,把握专业 建设 和改 革的方 向 。而 “ 学 期”教学 使教 师分身乏术 ,给 F常教学管理带来极 大的困难 。 管理能使教 师集 中精力从 事教学 、生产 和实践 ,从 而 1 难 以保 障学生技能 的培养 ,造成学生就业竞 争能力下 承担教学研究 的课题 ,有针对性要科学规划 , 合理配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三学期制改革实践研究[摘要]近些年来,学期制改革在高校中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高校着手进行了三学期制改革,但是因为大部分高校还处于改革的初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文章结合河北大学的三学期改革实践,对三学期制的优势和改革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三学期改革成功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根据实际情况改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灵活调整培养方案、完善导师制、做好宣传工作等,希望能与其他兄弟院校共同探讨、交流,并为即将进行学期制改革的高校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三学期制高校改革高等学校[作者简介]薛晓春(1980- ),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大学教务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河北保定 071002)[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高校学分制改革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hb12jy022)[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31-02学期制是高校教学活动组织和教育管理的基础,适宜的学期制能有效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当前许多高校都把学期制作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载体,把学期制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学校大多以传统的两学期制为主,每学年由春、秋两个学期和寒、暑两个假期构成,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和高校管理者认为和两学期制相比,三学期制更具优越性。
于是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始,在中国就陆续有大学尝试进行学期制改革,由传统的二学期制改为多学期制,特别是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学期制改革的行列中,学期制改革已经在我国高校中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其中以三学期制为主流。
尽管如此,对三学期的争议也没有完全停止,因此,对三学期制改革进行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所谓三学期制,顾名思义,就是将每学年分成三个学期,这种制度通常是在保持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从原来的两个学期中抽出部分周次构成一个短学期。
是国外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
河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认真调研论证并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从2010年也开始三学期制的改革,我校实行的是秋学期(19周)+春学期(18周)+夏学期(3周)的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
为了实现平稳过渡,我们采取了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方式,从2010级新生开始执行,所以目前还处于两学期制和三学期制并存的过渡阶段。
现将就我校两年的实际运行效果来谈谈对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看法。
一、三学期制相比于两学期制的优势1.学校层面。
首先,实行三学期制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完善课堂、实验、实践等主要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在夏季小学期安排了丰富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第一课堂安排了通识选修课,专业实践、实验、实习,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民族器乐鉴赏专场”“钢琴鉴赏专场”等被列为我校夏季小学期全校任选课程,近千名学生选修,教师的现场生动讲解、示范演奏受到广大同学的喜爱。
还有校内外知名学者的多场次讲座,红色经典、励志和爱国教育影片等各种题材电影欣赏,第二课堂安排了下乡社会实践以及社团活动等。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拓展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
其次,实行三学期制可以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保持一致,便于开展国际交流,短学期制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国际通行学制,消除学期设置之间的差异,有利于与国外高校进行学生的交换培养或者聘请国外的学者来学校讲学,充分共享教学资源。
2.学生层面。
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加自己的动手和社会实践机会,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在原来的两学期制下,课程安排基本持续到18周,然后有两周的时间供学生复习准备考试,时间比较充裕,因而造成许多同学平时比较放松,到考前临时突击,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推行三学期制以后,由于小学期挤占了长学期的时间,因而长学期原来的课程学时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被压缩,需要学生用课下时间做好预习和复习。
而且备考时间也缩短了,学生必须把功夫放在平时,边学习边复习,这样自然会促使学生自觉增加学习时间。
3.教师层面。
有利于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假期时间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自高等教育改革以来,各高校招生规模都大幅度增加,必然带来各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的增加,科研任务也比较繁重,压力比较大,在平时,要兼顾教学、科研已经使他们身心疲惫,很难再有时间进修、学习提高自己,而实行三学期制以后,可以使他们在没课的学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提高或者专心搞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适应学校的三学期制改革,任课教师也要想办法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开展讨论式、专题式等多元化教学。
二、三学期制改革遇到的阻力及原因分析1.观念层面。
观念转变的滞后性会阻碍三学期制的进程。
夏季小学期刚开始推行时,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从思想上不太接受,他们已经适应了一贯执行的两学期制,对于这种改革持怀疑甚至抵触态度。
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而言,增加一个学期,意味着要多做一次排课、选课安排,无疑会大幅度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因而他们会有抵触情绪;对于教师而言,因为我们处于两学期制和三学期制并存的过渡阶段,三学期制能够给教师提供科研时间的优势还无法显现,相反,有些老师同时承担了高年级的春学期的课程和低年级的夏学期的课程,因此既要忙于期末考试的监考、阅卷,还要兼顾小学期的备课、上课,自然会感到分身乏术,导致他们对小学期制度的不满;对于学生而言,因为一些实践课贯彻到整个暑假,他们认为小学期挤占了他们的假期,不能像原来一样随心所欲地享受假期,因而也对小学期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
2.实践层面。
从实践来看,三学期制的实际运行效果与预期还有差距,三学期制的优势没能完全发挥,主要原因有:第一,小学期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两学期制的固有模式,灵活度不够。
小学期的本源意义在于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是对大学期规范化的理论教学的补充,比如英国剑桥大学在第三学期不安排上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写论文、做研究、搞调查,为新长学期做好各种准备。
而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虽然采用了三学期制,但是,并没能丰富小学期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活动,大都还要在小学期开设一些专业课,只是由原来的开课时间调整为在小学期集中授课,这样不但无法发挥小学期的作用,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在三学期制下,需要对两个长学期的教学时间进行压缩,一些教师没能根据新的学时要求认真调整自己的教学大纲、教学方式,为了赶教学进度简单删减了一些教学内容或者师生互动环节,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困难。
第三,学生对小学期不够重视,认为小学期只是多了一次选课机会,往往存在为了凑学分而选课的心态,因此,在选课时优先考虑的是那些比较简单、占时间少、容易取得学分的课程,比如对一些影片赏析、专题讲座之类的课程趋之若鹜,而对于那些比较复杂、需要占时间较多的实验、实践类课程则避而不选,导致这些课程往往面临选课人数过少而停开的困境,从而背离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初衷。
三、开展三学期制改革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根据实际情况改革。
各学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三学期制,不能盲目跟风。
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适用环境,三学期制也不例外。
高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决定采用哪种学期制度。
如果在条件不具备或者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三学期制必然会适得其反,破坏原有的教学秩序。
我校在开展此项改革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与论证,并走访了许多兄弟院校,通过调研发现,我校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可以在小学期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并且我校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没能完全发挥出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适合也需要通过三学期制来进一步完善。
2.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学期制改革,不仅仅是学期数的变化,而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推行改革前要做周密的准备。
健全的学分制和选课制是三学期顺利运行的基础,因此,不是学分制的学校如果要实行三学期制,首先要进行学分制改革,然后要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方式、学生管理方式、收费制度、后勤保障等各项相关配套制度,只有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才能保障新学期制的顺利运行。
3.灵活调整培养方案。
要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和学生学习愿望调整、更新小学期培养方案。
三学期制改革的核心是要优化和丰富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短学期多元、灵活的优势。
因此,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三学期制改革的成败。
从我校的情况来看,现有的培养方案是在原来的两学期制的培养方案基础上修订完成的,随着小学期制的真正实施,可能会发现有些课程不适合在短学期开设,比如像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选修课,在短学期集中开课可能会导致学生不易理解,相反,有些在长学期开设下乡类实践类课程可能更适合在小学期开设,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此外,我们开设的实验类课程多是课内专业实验,学生自主实验还很少,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自主实验。
4.完善导师制。
导师制是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中,贯彻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绝大部分学生还不能主动成熟地规划自己的学业,需要有熟悉教学规律和专业发展的导师来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指导他们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知识基础来选课学习,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和方法指导,改善他们原先普遍存在的被动式学习状态,充分利用小学期的时间来丰富和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有学术权威的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和个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自我发展意识,实现教学相长。
5.做好宣传工作。
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促进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观念转变。
可以通过座谈会、校刊、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向师生解释三学期制的内涵,让他们明白小学期也和两个长学期一样,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正常教学的组成部分,只是在内容和形势上有所区别。
小学期的特点在于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给师生更多的自主性,教师应该转变学习指导方法,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提炼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技巧采用专题讨论、实验、研究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开设多样化的反映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课程。
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教学环节中去,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总之,三学期制改革是一种教育观念、教学理念的转变。
我们应根据三学期制的特点和要求,更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学管理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