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edb64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1.png)
礼仪与教化教案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礼仪与教化的概念,认识到礼仪与教化的重要性。
2. 掌握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
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4. 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礼仪与教化的概念介绍。
2. 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
3. 民族传统礼仪与文化传统的教化作用。
4. 品德修养与道德观念的培养。
5. 自制力和团队合作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述和讲解的方式介绍概念和基本规范。
2. 实践训练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3. 讨论法:通过学生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小游戏导入:给学生解释礼仪与教化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
2. 礼仪规范的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如问候礼仪、用餐礼仪、礼貌用语等,让学生明白如何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根据社交礼仪规范进行表演。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讨论和总结:学生们讨论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归纳总结出一些重要的道理和经验。
5. 民族传统礼仪与文化传统的教化作用的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些中国传统的礼仪和文化,如拜年、传统婚礼等,让学生了解到礼仪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并分析一些传统礼仪的教化作用。
6. 讨论和展示: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传统礼仪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7. 品德修养与道德观念的培养:教师通过讲解一些道德故事和案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道德观念,激发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8.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9. 总结和评价: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方法:1. 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礼仪与教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中化学教案--礼仪与教化
![高中化学教案--礼仪与教化](https://img.taocdn.com/s3/m/5decef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d.png)
高中化学教案--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 了解礼仪的概念及其应用,理解化学中的一些礼仪规范;-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安全惯;- 增加对课堂的参与度及研究兴趣,提高化学研究成绩。
教学内容1. 礼仪的概念及应用- 礼仪的定义和特点;- 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常用礼仪规范;- 礼仪在实验室中的重要性。
2.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交场合中的常用礼仪规范;-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原则及其应用。
3.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 化学实验室中的常识和安全注意事项;- 针对化学实验室中的常见危险操作和场景进行探究和讨论。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实验室和社交场合中,感受礼仪的重要性和应用;2. 课堂讨论法:让学生围绕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安全问题展开讨论,激发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3. 视频展示法:展示一些化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范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安全隐患并加以改正;4. PPT讲授法:通过展示PPT文稿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化学实验中的礼仪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状况;2. 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评判其是否掌握化学实验中的礼仪规范;3.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考察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教案的核心在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加深化学实验安全常识的学习和应用。
希望能够通过本教学内容,使同学们理解礼仪的重要性,养成良好习惯,在实验操作中遵守礼仪规范,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稳定。
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课《礼仪与教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9fcaa62b160b4e777fcfa9.png)
精心整理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共三课时)一、授课目的: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认识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认识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二、授课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怎样实现这一要求的?三、授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授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始人的创立》,认识了美术的起源,原始社会美术作品的特点,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再向前迈进一步,但进入主题从前,第一老师给同学们供应两张图片,图片中的美术作品同学们都认识吧?学: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师:同学们对两者都不陌生,那现在请同学们运用你所学的美术鉴赏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大型建筑作品功能捍卫秦始皇的陵墓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服务对象皇帝法老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二)、教师总结,点明授课主题:教师对学生的解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
由于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相同的社精心整理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像埃及的金字塔相同,处于社会基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师:当人类有了国家此后,若是没有序次会怎样?那么怎样才能保持社会的序次呢?(学生谈论回答:制度,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等——礼仪与教化)师:方才提到的这几点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礼仪与教化三)、新课:师:不相同时期有不相同的礼仪与教化。
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再生动,更简单被人们接受。
由于其所拥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在古代被统治者用来宣扬自己的思想。
因此,礼仪与教化自然会影响着美术作品的创立,换句话说美术作品会表现当时的礼仪与教化。
《礼仪与教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礼仪与教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04a62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f.png)
《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案背景礼仪与教化是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通过学习礼仪与教化,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社交能力,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理解,了解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社交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礼仪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2. 礼仪的基本要素- 介绍礼仪的基本要素,如言谈举止、仪容仪表、衣着装扮等;-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情境下的礼仪行为。
3. 礼仪的实践与运用- 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仪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制定并实施一项礼仪实践计划,让学生将礼仪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教化的概念和方式- 解释教化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教化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分析教化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温暖、耐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5. 美的感知与创造- 提供各种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开展创作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四、教学步骤1. 导入- 通过有趣的小游戏或问题,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氛围。
2. 知识讲解- 逐个介绍礼仪的概念、意义和基本要素,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角色扮演-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不同情境下的礼仪行为。
4. 礼仪实践计划- 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礼仪问题,并制定一项实践计划。
5. 教化的概念和方式- 讲解教化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温暖和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人。
6. 美的感知与创造- 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
7. 总结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总结并反思今天的学习收获。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礼仪与教化》说课稿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礼仪与教化》说课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4ae5af02d276a200292ea2.png)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本课教学目的: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重点为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教学难点为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采用的教学手段为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导入部分采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斯芬克司的神话故事入手,由故事中的谜语作为开场导入,一步步深入设问,引出狮神人面像,从而进一步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
a、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谜底是人,简单解释)b、提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c、进一步提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埃及,距今4500年)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第二部分授课分为四部分(1)提问思考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
面部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身体雕刻成狮子。
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
雕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
如同商朝的鼎一样,是权利和礼仪的象征。
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吉萨三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就是胡夫的儿子。
c、金字塔的原始作用?——法老的陵墓讨论:金字塔从外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同学朗读游记金字塔非常突兀地屹立在开罗西南的高地上,没有任何铺垫和过渡。
关于金字塔的图片和报道,我已经看到过很多,按说是不陌生的,但目光接触的一刹那,还是不由自主地被震撼和俘获,心生惊悚(sŏng),与生俱来的渺小感就充斥全身。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79e78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00.png)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礼仪是啥玩意儿咱得让学生知道礼仪可不是那些高高在上、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礼仪啊,就像是我们生活里的小规则,就像你去朋友家做客,得先敲门,不能直接闯进去,这就是礼仪。
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而且啊,礼仪还跟教化有关系呢,它能让咱们变得更有教养,知道啥是对的,啥是错的。
2. 让学生感受礼仪的魅力我想让学生从心里觉得礼仪是个特别有趣又有用的东西。
比如说,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仪,参加婚礼的时候要穿得漂漂亮亮、喜气洋洋的,可不能穿着拖鞋就去了。
这时候礼仪就像魔法一样,让整个场合都变得很有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礼仪和教化之间的联系是个重点哦。
我得给学生讲清楚,礼仪是怎么通过一些行为规范来教化我们的。
就好比在学校里,我们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要问好。
这不仅仅是个简单的问好,这是在教我们要尊重他人,这就是礼仪背后的教化意义。
2. 难点难点呢,就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践行礼仪。
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啊,有时候会比较随性,想干啥就干啥。
所以我得想办法让他们知道,礼仪不是约束,而是一种让自己和别人都舒服的方式。
三、教学方法1. 故事教学法我打算给学生讲好多好多关于礼仪的小故事。
像“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那么小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姐姐,这就是礼仪。
通过故事,能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礼仪的内涵。
2. 情景模拟法我会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来模拟。
比如说在餐厅里的礼仪,怎么点菜,怎么和服务员说话,餐具怎么使用。
在模拟的过程中,他们就能更直观地感受礼仪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我一上课就会问学生:“宝子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那种特别没礼貌的人呀?”然后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这样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我就可以顺势引出今天的主题——礼仪与教化。
2. 讲解礼仪的概念我会说:“宝子们,礼仪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魔法。
它是一些大家都认可的行为规范。
比如说,你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就是礼仪。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d3881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c.png)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时代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展开其与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了解美术的社会价值和时代制约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使学生了解我国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2、使学生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教具和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教材,作业纸等【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简单复习原始社会美术。
2、提问:“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3、学生思考,回答。
4、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文明时代有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权力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5、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表演。
6、提问:视频里的乐器名称、所用材料及朝代?二、问题探究(一)探究一:1、提问:在“文明社会”这种社会状况中,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学生思考与讨论。
3、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美术作品就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在使用铁器以前,人类广泛的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考古学家将这个历史阶段称之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
在我国周代,统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规定天子用九鼎,以下自诸侯、卿大夫直至士大夫,用鼎数依次减少,形成了严格的列鼎制度,不得超越。
由此也可透射出统治者的王权意识,那时争战夺取统治权,称为“问鼎”,取得了天下,则称为“定鼎天下”。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80239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9.png)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素描的特点和技法,同时营造出一种尊敬和沟通的礼仪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素描技法的认识和运用;
2.礼仪与教化的关系,以及其在美术鉴赏中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素描的重要性和技法;
2.如何引导学生接受礼仪和教化的观念,在美术鉴赏中准确体现。
四、教学环节
1. 热身活动
师生问候、自我介绍,全员参与的小游戏等。
2. 学习素描
1.讲解素描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在美术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基本素描技法。
3. 学习礼仪
1.引导学生了解礼仪和教化的含义;
2.展示礼仪和教化在美术鉴赏中的应用。
4. 综合应用
让学生结合素描和礼仪,对教师展示的范例作品进行鉴赏、评论及艺术创作实践,加深对美术鉴赏和素描技法的理解和掌握。
5. 课后作业
结合本次课程的学习,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册和写笔记两部分作业。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示范、互动问答、剖析鉴赏、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营造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估
1.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思考、表现等进行评价;
2.结合学生的完成作品、练习册、笔记等进行评估;
3.整理学生的综合评价进行反思和总结,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
七、教学反思
结合实际教学反馈,逐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839ee490c69ec3d4bb751a.png)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阶级社会中的美术作品会受到什么的影响,及商代
到魏晋时期的社会美术现象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对鉴赏中更加明确要掌握的知识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辨别阶级社会的道德观,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
观卖到指引作用
二、学生重点:
1、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2、对《秦兵马俑》与《马踏匈奴》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
为什么商周青铜器会有如此不同的特点?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44a3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9.png)
《礼仪与教化》教案教案:礼仪与教化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设计的教材是《礼仪与教化》。
本教材以儿童礼仪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以小故事和插图的形式揭示了礼仪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通过讲述小学生和家庭的生活场景,引导儿童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丰富他们内心的世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礼仪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3)学会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往。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2)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高学生对礼仪的重视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优雅仪态。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3)学会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往。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礼仪的理念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并接受礼仪的理念和价值观。
(2)示范法: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3)讨论法:通过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礼仪的运用。
2.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引发学生对礼仪的兴趣,通过举例子、发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
(2)讲解阶段:给学生讲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
(3)示范阶段: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示范,通过演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礼仪的运用。
(4)讨论与分享阶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情景模拟与实践阶段:学生分小组进行场景模拟活动,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举止和合作意识。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6249f1caaedd3382c4d37d.png)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一)中国青铜艺术庐山区第一中学章震宇教学目标:•通过对青铜器皿的介绍,了解中国夏商周的青铜艺术;•学会从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欣赏中国的青铜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初步认知。
教学重难点:•了解夏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中国青铜器的造型与纹样、文字。
•从造型,纹饰,文字三方面来鉴赏青铜艺术。
讲授新课:导入(思考1):观察下面两张图片,同是青铜器,但它们一个来自现代,一个来自古代,它们的颜色有什么不同?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强的特点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谓之“青铜”。
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提到的“吉金”就是指精纯美好的青铜。
烧制温度约在700℃-1000℃。
在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青铜艺术以其高超的冶金铸造技术、奇诡的造型和独特的纹饰,显示出其神秘、狰狞和严厉之美。
一、主要铸造方法(影片介绍制范法):制范法、失蜡法和金银错等。
1、四羊方尊(制范法):高58.3cm,口每边长52.4cm,重34.5公斤。
口方沿大,腹部四角铸高浮雕长卷角羊,羊的造型近于写实,全身纹饰充满神秘。
该尊集线刻、浮雕、圆雕为一体,器形庄严雄伟,形象真实高贵。
标志了商代工匠高超的造型能力,是中国青铜艺术的重要代表作。
2、莲鹤方壶(春秋)(失蜡法):高118厘米宽54厘米重64.28公斤3、虎噬鹿器座(金银错):(思考2:)1、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会乱2、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礼仪与教化二、实例:鼎(青铜器中听的最多的礼器之一)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于煮、盛肉食和调和五味。
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鼎的形制因时代而异。
在商周奴隶制社会,鼎被奴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明贵贱”,作为标志统治权力和等级的一种器物。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学案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a94a1d964bcf84b9d57bef.png)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Discovery 探索未解之谜授课教师:邱福林教学目标1.理解道德和社会等级秩序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两河流域、古埃及的美术作品的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两河流域、古埃及美术的造型和风格特点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书实物投影仪、画册等。
教学内容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教师:之前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的帝王,统治阶级用美术作品这种最为直观的视觉形象来宣扬他们制定的一系列道德和法律,以期维护社会的稳定。
那时的中国统治阶级比较严苛。
那么比中国更早进入文明时代的两河流域以及古代埃及等地方,他们有这什么样的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作品又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观念有何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进入我们今天的探索之旅。
二、进入新课1、古巴比伦王国:我们关于古巴比伦王国有哪些印象?请同学们思考,并写下来,小声讨论一下。
并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三.古埃及我们关于古埃及王国有哪些印象?请同学们思考,并写下来,小声讨论一下。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埃及金字塔——吉萨金字塔教师:(介绍吉萨金字塔)在埃及共发现了96座金字塔,最大的是位于埃及首都开罗郊区吉萨的三座金字塔。
大家仔细观察,这三座金字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为什么会这样?2、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教师:你们觉得这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又是如何建成的?老师提供些材料。
大家听听看然后接着猜测这些问题。
A、这些辉宏的建筑,这么浩大的工程,在4700多年前人类该是如何建成的?太难以想象了,所以才会有人认为这是外星人的创造。
你们呢?这个金字塔神奇的地方并不仅是这些,还有在于胡夫金字塔在数字上的“巧合”。
高中语文教案--礼仪与教化
![高中语文教案--礼仪与教化](https://img.taocdn.com/s3/m/b411d3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d.png)
高中语文教案--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的重要性- 掌握规范的交往礼仪及其注意事项- 能够发挥文化辨析能力,利用文化进行言语的引导和规范- 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品德修养教学重点- 传统文化中礼仪和其重要性- 规范的交往礼仪及其注意事项- 利用文化进行言语的引导和规范教学难点- 利用文化进行言语的引导和规范- 品德修养的培养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课程名称: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教学内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的含义和重要性- 课时要求:通过多媒体资料、学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课件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进行第二课时- 课程名称:规范的交往礼仪- 教学内容:掌握规范的交往礼仪及其注意事项- 课时要求: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交往礼仪及其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情景演练、课堂展示等方式进行第三课时- 课程名称:利用文化进行言语的引导和规范- 教学内容:学生辨析中国文化中的有关礼仪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其应用- 课时要求: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利用文化进行言语的引导和规范-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辨析、表演等方式进行第四课时- 课程名称:品德修养的培养-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品德修养- 课时要求: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团体讨论等方式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品德修养- 教学方法:通过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课堂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期中考试- 总结性评价实施建议- 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礼仪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教师需要进行多媒体及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 在授课过程中积极运用多媒体及现代化教育手段。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20ad5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4.png)
课题:礼仪与教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以及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与讲解一些历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理解美术作品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古代中国(商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作品以及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美术作品的认识,使得学生更加掌握历史渊源和美术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美术创作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
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以及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介绍人类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些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
首先通过观看《商朝》青铜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商代的青铜器达到了非常鼎盛的时期,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离不开统治阶级依靠青铜器来主张自己的权力、地位,然后通过展示讲解其他朝代(秦汉,春秋战国、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的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到每个朝代每个时期的美术作品都有什么社会功能,在其间再夹杂一些相关视频的播放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印象,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完成表格的填写让学生更好的更有逻辑性的理解本课的内容。
最后两种作业人选其一,让学生灵活的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作业的练习,加深对本课的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四、课前准备师:幻灯片、教材生:教材、纸、笔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视频《商朝青铜器》(1’15)通过这段视频的观看我们大致了解了从商朝开始我们中国的青铜器文化到了一个非常鼎盛的时期。
那么为什么青铜器能在这一时期如此的显著呢?这也便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礼仪与教化》。
2、讲授新课:商、周、春秋战国时期:①当人类社会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的时候,文明社会便也随之建立。
高中美术_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76bf2d5b52acfc788ebc987.png)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制度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周、春秋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以及与其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与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社会制约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美术创作中如何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埃及金字塔的未解之谜。
提问:金字塔的这么多未解之谜都涉及到最根本的一个,就是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总结,点明教学主题:它是法老的陵墓,埃及人相信人死了其实是永生,法老死后做成木乃伊放进金字塔里可以成为永久的神灵继续保佑他的子民,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这里金字塔这种建筑形式作为一种最直观的视觉形象,就成了宣扬统治者思想的重要手段,来达到维护国家等级,约束人民的作用。
本节课了解青铜器这类美术作品是如何体现这方面的作用的。
讲授新课:(一)、青铜器的种类以及鼎的作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教师讲解中国的青铜时代2、展示图片,讲述青铜器的分类,并强调其中的礼器具备的特点。
3、展示图片,讲解礼器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种类鼎。
(1)、展示《乳钉纹红陶鼎》图片,介绍此鼎的背景,指导学生观察鼎的造型和纹饰特点,并提问:这件鼎在当时社会是做什么用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烹饪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用来炖煮和盛放鱼肉。
并讲解夏朝之后,鼎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提问:关于鼎的故事和成语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关于鼎的故事和成语,都说明了它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生活器具,渐渐的在社会发展中被赋予了深刻而庄重的文化含义。
(二)、我国青铜器发展的四个阶段1、展示我国目前发展最早的三足铜鼎的图片,并提问:它的造型和纹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造型与早期的陶鼎几乎一致,略显稚拙粗糙,线条装饰也很简单,但材质却是当时罕见的青铜,暗含高贵之意,这正是华夏文明初创时的真实写照,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231cb002d276a200292e44.png)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周到秦汉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鉴赏这些美术作品。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认识到文明社会初期,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安定,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制定了一定的秩序。
2、培养学生的名族荣誉感,使学生了解并辨别阶级社会的道德观,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起到指引作用。
比如古人的传统美德,忠、勇、孝等。
2学情分析
我所讲解的第一课时教材主要介绍了2个方面的内容:
1、中国商周到秦汉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
2、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意义
3重点难点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礼仪与教化
课程导入:PPT展示动态图片。
热播电视剧《琅琊榜》中的礼仪。
湘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2课礼仪与教化 教案
![湘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2课礼仪与教化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9e40e165ce050877321338.png)
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2课礼仪与教化教案(第一课时)青铜探密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
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礼仪与教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分析从中国商朝到秦代的美术形态。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从中国青铜器的美术形态,并能分析出“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青铜鼎进行初步断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体验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感受“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具体存在。
三、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从青铜器的美术形态,并分析出“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青铜艺术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四、教学思路让学生从影视短片中找到对青铜艺术的初步感受,然后利用活动引导学生挖掘青铜宝库,开启认识青铜艺术之门,并主动积极的思考,探究艺术形式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最后整体分析“礼仪与教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艺术的形式和起教化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辅助材料学具:教材、补充资料、笔记本六、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邀请学生一起观看《国宝档案》片段,并提出问题:“你的感受”引出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感受分析感受的获得与青铜器的表现形式的关系,让学生感受青铜之美。
引出课题,开始青铜探密(二)新授组织活动:(2分钟)不同层次的走近青铜艺术(认识层次推进)普通市民博物馆的欣赏者兴趣浓厚的艺术爱好者有深入了解的“专家”宣布参与、奖励规则活动开始:初步认识(5分钟)1、看不同形式的青铜器图片(讨论)说出你的感受教师小结表扬深入感受(9分钟)2、仔细观察其纹饰特点,感受纹饰传递的思想布置学生阅读后分析纹饰的形式与情感感受(综合比较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小结联系社会(8分钟)3、分小组讨论,形成认识,谈青铜艺术风格与其时代关系结合课本活动建议一进行教师适当拓展对艺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深入认识(6分钟)4、点评活动,提出问题专家有什么看法:青铜艺术形式风格变化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艺术的“教化”功能,社会的内在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目的: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创作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讲课类型:欣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导入教学:教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和背景,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尝试练习(一)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
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
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3、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
4、学生思考并回答。
5、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
6、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7、教师总结。
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三)古代青铜器艺术
1、商朝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司母戊方鼎)
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是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
青铜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且是上层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礼器。
司母戊方鼎就是商文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特意制作的。
2、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莲鹤方壶)
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
尝试练习(二)观察课本P19页,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它们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四)古代雕塑艺术
秦代、汉代的雕塑艺术的讲解(展示图片)
1、秦代雕塑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
守卫陵墓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
(如《兵马俑》)
2、汉代雕塑循石造像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
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
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
如《立马》(西汉)
尝试练习(三)
展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浮雕,学生根据书本的介绍进行辨认。
(五)古代中国画欣赏与讲解
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是对古代女子道德训诫的图解。
《洛神赋图》则表现了曹植与洛神之间若即柔离的爱情。
(六)小结
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而展开的。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印第安文明的情况。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
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与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
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分析了这些观念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在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方面,教材中分析了从中国商朝直至魏晋时期美术现象。
在商代,最典型的美术作品就是青铜器。
当时的青铜器不是普通的生活器皿,而是权力的象征,从纹饰上来看有着一定的威慑力。
并且根据贵族的等级,还确定了青铜器拥有的数量和形式。
这显然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权力。
而这一要求随着统治阶级权力的分散而逐步消失,所以我们看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纹饰和器物的造型方面
不再显得恐怖,而是华丽和繁琐。
而到了秦代,最有代表性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为帝王守灵的雕塑,它体现的就是权力和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