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角色朗读课文
浅究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下的“分角色朗读”
浅究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下的“分角色朗读”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情境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注重营造一个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在情境教学中,分角色朗读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分角色朗读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一、分角色朗读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时,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角色的情感和语言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朗读一篇对话时,通过分角色朗读可以更好地展现对话中人物之间的对话特点、情感表达和语言风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
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在朗读中,学生需要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用不同的语气和声音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可以更加真实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1. 选择合适的课文在进行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课文。
课文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同时也要符合教学要求和情境教学的特点。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感和人物特点的课文,如对话、小品、故事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
2. 角色分配和练习在选择好课文后,老师可以进行角色分配和练习。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或者老师给予角色分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练习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情感表达和语言风格,让他们在练习中更加真实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情境。
3. 实施分角色朗读在分角色朗读结束后,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可以评价学生在朗读中的表达能力、情感交流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鼓励他们在朗读中不断进步,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和提高语文素养。
分角色朗读是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增强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诗朗三人角色分配原则
诗朗三人角色分配原则
在诗朗三人中,角色分配的原则主要基于各自的能力和特点,具体如下:
1.领读者:负责引领朗诵过程,介绍诗歌的背景和表达意义等,并在每段诗
歌之间进行过渡。
这个角色需要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流畅地介绍诗歌背景,并引导朗诵的进程。
2.朗诵者:负责整段或整首诗歌的朗诵,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这个角色
需要具备良好的声音控制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能够通过朗诵传达出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3.和声朗诵者:与朗诵者配合,负责在适当的位置增加和声,以丰富诗歌的
层次感。
这个角色需要具备较好的节奏感和声音协调性,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加入和声,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4.配乐演奏者:负责在朗诵过程中配合演奏音乐或音效,以增强诗歌的表现
力。
这个角色需要具备相应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能够根据诗歌的情感和节奏调整音乐或音效,与朗诵者默契配合。
诗朗三人角色分配原则主要基于各自的能力和特点,合理分配角色能够更好地呈现诗歌的内涵和情感,提升朗诵的艺术效果。
分角色朗读指导
分角色朗读指导本册第四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很有趣,角色之间的对话比较多,角色的性格分明,很适合指导分角色朗读。
在这之前,指导学生朗读通常就几种:优美的句子抓关键的词语,读出高低起伏,陈述句读得平淡一些,疑问句声调要上扬,感叹句声音提高,情感充沛。
而在引导朗读时,通常也是问:“你觉得这时人物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什么感情读?”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在理解文章人物感情时多数是高兴、难过、兴奋、激动等,像深情、沉重,就只有个别的小朋友能体会。
我想,这可能是我在平时的引导中引得不好,让学生脱离了文本的人物性格和文章的基调,有点千篇一律了。
比如在上《坐井观天》这一课时,我问学生:这一句怎么读?学生说:读出问号,疑问的感觉,感叹句要读出感情。
但问题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反问句。
在低年级是还没讲到的。
而且我的本意是让学生体会小鸟的诚恳,青蛙的自大,那么在朗读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性格的不同来读出不同的语气,这才是通过朗读来理解、体会,通过体会角色的性格来提升朗读。
但我的引导却没有达到这一效果。
当我发现学生的多次回答都没有说出应该读出青蛙的自大、自以为是时,我马上让学生再读这两句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读完后,我并没有评价,而是接着问:“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青蛙是个怎样的小动物?”学生通过思考,觉得青蛙不相信朋友,有学生觉得青蛙自以为是,当然也有学生脱离文本觉得青蛙很可爱。
我紧接着问“那么,一只不相信朋友的、自以为是的青蛙,是怎样说话的?谁来读?”这下,学生就读出了一只自大的青蛙,这是通过理解来读好文章,而非通过技巧来读。
这一节课的朗读指导,引起我对于分角色朗读的思考。
在一篇角色众多的文章中,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口吻跟其性格和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很大关系的,正是基于此,才会有“分角色”。
如果在指导朗读的时候,还是像处理一般的问句、感叹句等来指导朗读,那仅仅是技巧上的指导,并非“在朗读中理解、感悟”、“以读代讲”。
教一年级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一年级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今天我到一年级和学生共同上了一节课,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领学生读《有什么不一样》,读的时候感觉学生已经学得很不错,非常高兴。
读着读着,我想“这篇课文,分角色读一定挺好”,于是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和我一起找到燕子妈妈说的话、小燕子说的话,同学们很努力很大胆。
在他们找不准的地方我帮助找,一会都完成了。
下面我就大胆提出这个设想“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我班的女同学扮演燕子妈妈,男同学扮演小燕子,老师读旁白,我们一起合作读这篇文章,你们看怎么样?”生说:“好”。
接下来我就有声有色的读起了课文,可是轮到燕子妈妈说话了,班里十分安静,没有一点声音。
我看看“燕子妈妈”,他们也很无辜的看看我。
没办法,我又教了他们一遍,接着我再次把课文从头读起,这次又三分之二的学生读了,可是到了“小燕子”的时候,班内又是一片静悄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我又一次抬起头来看看他们,他们很诧异的看着我,好像是在问我“你怎么不读了”。
没办法,于是我又一次耐心的教“小燕子”读书。
真篇文章读下来,我自己就读了五遍,真不易呀,要想教学生一点新知识太难了。
但收获还是有的,我终于教会了他们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想孩子们也会深深地记住这节课——分角色朗读课文的。
小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事项
小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事项一、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提倡开放性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
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
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如教学课文<<两只鸟蛋>>,我准备了几个鹌鹑鸟蛋,让其孩子观察外观形状并亲手触摸,通过观察触摸,孩子们知道了鸟蛋是圆圆的,滑滑的,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都朗读出了鸟蛋的可爱,感情色彩非常到位.二、分角色表演朗读,借助人物动作、对话感悟理解课文。
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
如教学课文《坐井观天》一课,我让孩子分角色充当小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扮演小青蛙的同学读出了无知、愚蠢的语气;而小鸟则读出了讲道理、笑小青蛙无知和着急的语气。
同学们被小动物们的话语感染着,当同学们读到我口渴了,飞了一百多里,下来找点水喝和天无边无际时,孩子们用手比划着天那么大,班里同学们感受到天是特别的大,都伸出了舌头。
当同学读到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我不会错的。
大家都为小青蛙感到无知而可笑。
最后扮演小青蛙的那个同学听了小鸟的话还跳了出来,他的举动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同学们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上来表演朗读。
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不仅能激发同学们朗读的兴趣,也能收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中年级小学语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指导
中年级小学语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指导作者:杨薏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1年第10期分角色朗读是指学生按照课文中不同的角色来分别朗读不同部分的一种朗读方法。
这种朗读方法经常会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语句的朗读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活动及情感变化。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汇聚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他们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游走在纸张上,演绎着故事,讲述着道理,传递着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书中角色,认真品读,再尝试扮演,并通过分角色朗读来让角色发声,赋予他们生命。
但由于中年级课本中角色间的对话较多,而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事物或问题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故而难以在分角色朗读中把握角色、读出情感、领悟本质。
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指导,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从而更好地开展分角色朗读教学。
适当的道具运用有利于学生对角色的把握和演绎。
但分角色朗读不应过于注重形式,道具只起辅助作用。
需牢记的是,课堂的教学重点仍是课文,而非表演,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同时进行想象,拓展角色,但不能脱离课文。
下面,笔者以《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为例,分享分角色朗读的实施策略。
了解文本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泛泛而读,不知所云,则一无所获。
在进行分角色朗读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学习课文,知道文章的主要角色及描述内容,重点把握对一些词句的理解。
对于《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学生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故事的主人公,并大致讲述出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师要特别关注两个问题:一是青头和红头都是小蟋蟀,但名字相近,容易混淆;二是在本文中藏有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前三个胃主要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才能真正实现消化,而且牛吃食物具有反刍现象。
如果以上两个问题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那对角色所做之事以及旅行路线就会混乱不清,阻碍学生进行课文朗读。
朗读角色的分配
朗读角色的分配作者:徐智慧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47期摘要:“分角色朗读”是部编版语文一、二年级教科书“课后习题”中经常出现的教学要求,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会采用的朗读形式,它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但在分配朗读角色时,不少教师显得比较随意,往往把文中的角色与学生的性别画上等号,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朗读体验与朗读素养的真实需求。
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角色分配策略与技巧,让“分角色朗读”真正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分角色朗读;朗读角色;分配策略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朗读两个以上人物的对话时,个别学生、小组或全班共同参与,常常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朗读。
分配朗读角色让学生各自承担不同角色,是开展“分角色朗读”的重要步骤。
“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文文本中,像演员一样扮演文中角色。
强烈的“角色意识”会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提升朗读能力。
有位语文教师在教学部编语文《小马过河》第2自然段时,文中有老马(妈妈)和小马两个富有个性特点的角色,且角色间对话精彩,非常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为落实教学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教师是这样做的——师:同学们,我们要学会分角色朗读这段话,一定要注意关键词还有提示语,才能把对话读好。
现在赶快练习,等会儿,我们来找人分角色朗读。
(学生自己练读1分钟)师:谁来当老马?(请了一位女生)谁来当小马?(请了一位女生)师:他俩读得真好!读出了老马商量、询问的语气,读出了小马愿意、高兴的语气。
师:老师再来找一组同学读读。
(请了一位女生读老马的话,一位女生读小马的话)师:老师请全体女生读老马的话,男生读小马的话。
此时,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我突然想到:男生为何不能分到“老马”这个角色?男生为何不能扮演妈妈,读读妈妈的话,体会妈妈的心情?这样的情况还不少,《小马过河》中“老牛”男生读、“松鼠”女生读;《狐假虎威》中“老虎”男生读、“狐狸”女生读;《开满鲜花的小路》中“鼹鼠先生”男生读、“松鼠太太”女生读;《坐井观天》中“小鸟”女生读、“青蛙”男生读;《大象的耳朵》中“小兔子”女生读、“大象”男生读……似乎有些角色更适合女生来朗读,而有些角色男生读更能读出角色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诵方法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诵方法(*)一、表演式朗读(一)分角色表演式朗读。
即先让学生读文本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演一演,让他们走进文本,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文本中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
《狼和小羊》中虽然只有两个角色,但这篇课文情节生动,对话丰富,是非常有利于采用这种方式朗读。
可以三个同学为一组,一人演狼,一人演小羊,一人当作者,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再到台上来表演。
分角色表演式朗读能增添课堂教学情趣,加深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
(二)动作表演式朗读。
即让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使很多简单易懂的课文不需教师过多地讲就能理解;一些难理解的课文采用这种朗读方式也变得好理解了。
如《鹿角和鹿脚》的第二自然段,作者连续用“撒腿逃命”“飞快地蹬地”“拐弯”“奔跑”等动词,把小鹿看见一只狼后拼命逃跑的过程描写得非常形象。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段的理解,特别是针对“撒腿”“蹬地”这两个词,我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
在做做读渎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理解,也很容易就领悟了“撒腿”“蹬地”这两个词。
二、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
因此,我在班上开展了“谁是朗读大王”的比赛活动。
我先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好朗读的内容,然后提出要求:声音响亮,有感情,加上适当的动作,态度大方、自然。
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赛时,我将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然后放给他们听,让全班同学当评委打分,评出“朗读大王”。
、在准备、比赛、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朗读的积极性。
这种活动也可以在每堂课的朗读教学中即时进行。
首先让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意读的学生站起来读;告诉学生,如果你要挑战别人,你就站起来读一读;最后再没有人来挑战,剩下的一个就是“朗读大王”。
“分角色朗读”的七大策略——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为例
懒惰,将来难过
和,得过且过
④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 我,明天就做窝
为 了 让 学 生 读 好 对 话 ,笔 者 设 计 了 三 道 选 择题。
1. 我认为喜鹊的性格是( ),寒号鸟的性格是 ( )。
A. 勤劳、为他人着想 B. 懒惰、好享受、不听劝告 2. 我认为喜鹊说话时的心情是( ),寒号鸟 说①③句话时的心情是( ),寒号鸟说②④句话 时的心情是( )。 A. 真诚、着急 B. 害怕,有点后悔 C. 满不在乎、不耐烦 3. 我建议用( )的语气读喜鹊的话;我建议 用( )的语气读寒号鸟的①③句话,用( )的语 气读寒号鸟的②④句话。 A. 响亮、稍快、急切 B. 低沉、缓慢、不在乎 C. 低沉、缓慢、颤抖 上面三道选择题的设计是有层次的,第一道选 择题是判断角色性格,第二道选择题是揣摩角色心 理,第三道选择题是定位朗读基调。三道题的顺序 不能变,只有理解了人物的性格和当下的心情,才 能够准确定位该角色说话时的语气和语调。之所 以采用选择题的方式,是为了给二年级的学生降低 难度,提供台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经过选择,学生明确了喜鹊和寒号鸟两个角色的 性格,以及它们说话时的心情与自己朗读对话时的 基调。 接下来,笔者给出了第二个策略—— 策略二:符号,让声音看得见 平时在练习朗读的时候,笔者和学生一起创造
课堂新探·阅读教学
“分角色朗读”的七大策略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为例
□ 陈红梅
【摘 要】分角色朗读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它变得可操作和可评价,教师应 根据学情和文本,采取相关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先揣摩角色的性格和心理,定好朗读的基 调;再给相关对话标上朗读符号,进行基础练声;之后可借助头饰和指偶展开合作表演,必要 时还可利用相关的播音软件即时评价修正。课堂上,教师要让分角色朗读关联核心素养的 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鉴赏能力。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1.亲爱的同学,你好,欢迎来到时代天华微课堂,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先来看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中的一段对话: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在这段话中,“小蝌蚪”“鲤鱼妈妈”都是文中的角色。
3.在一篇文章中,有时会出现很多角色,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把握角色的语气,把文中的角色读活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要读活文中角色的语气,必须抓住每句中的重点词语。
比如在这段话中: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小蝌蚪的问话中“在哪里”就是这句中的重点词语,读的时候应当把握好这个词语的语气。
4.其次,抓句末标点读活角色语气。
在一句话中,标点符号往往就是一句话的基本语调。
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特别是问号与感叹号的语气。
5.抓语言前的提示语读活角色语气。
在角色语言的前面通常会有一些角色是怎样说的词语,抓住这些词语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角色的特点,读活角色的语气。
来看这段话: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青蛙妈妈是怎样说的?怎样读笑着说呢?6.学了上面的内容,你一定对怎样读活角色的语气有了自己的认识了,下面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读下面一段话: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这段话中的“笑着、不是、那边”以及后面的感叹号都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7.综上所述,怎样分角色朗读课文呢?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抓句中的重点词语。
第二、抓语言前的提示语。
第三、关注句末的标点符号。
同学,你学会了吗。
8.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欢迎继续关注时代天华微课堂,再见!。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对话语气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对话语气提示:列宁的话要读出对灰雀的喜爱和担心以及灰雀回来后高兴的语气,小男孩的话要读出他的不安和惭愧。
(1)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见到他着急、担心、惋惜的样子,内心受到了感染,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2)男孩肯定地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灰雀果然飞回来了。
表明男孩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3)送回灰雀以后,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表明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4)从列宁和男孩的全部对话中可以看出,列宁没有一点责怪男孩的话语,这体现了他耐心、巧妙的教育方法和尊重、爱护男孩的崇高品质。
2、朗读课文。
说说“我”为每个季节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试着画一画,并说明理由。
⊙朗读课文。
说说我为每个季节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试着画一画,并说明理由。
朗读课文略。
参考答案:我为夏天画了个绿绿的太阳,为秋天画了个金黄的太阳,为冬天画了个红红的太阳,为春天画了个彩色的太阳3、我多想去看看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朗读课文略。
提示: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要读出迫切的心情来。
4、朗读课文秋天,下面“一”的读音有何不同朗读课文秋天,下面一的读音有何不同答:①一片片、一会儿:读二声。
②一群:读四声。
③一(单个字):读一声。
5、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朗读课文。
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背诵课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朗读课文。
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背诵课文。
点拨:一边读古诗,一边想象,在春光明媚的二月天,一群孩子在放风筝;春风吹拂下的柳树,伸展着嫩绿的枝叶在风中舞蹈。
6、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参考答案:课文写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
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方法一、朗读阅读法朗读是指学生用声音读出文字,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语音语调的运用。
在采用朗读阅读法时,教师可以先朗读文本,然后由学生跟读。
在跟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朗读要素,并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等错误。
通过朗读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把握能力。
二、分角色朗读法分角色朗读法是指将一篇文章分成多个角色,由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可以事先选取一篇适合进行角色分配的课文,然后将课文分为不同的角色,并分配给不同的学生。
学生可以先独立阅读角色台词,理解并掌握各个角色的特点,然后通过朗读学习将角色台词表演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文本的亲近感和参与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默读阅读法默读是指学生静默阅读课文,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在使用默读阅读法时,教师首先应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然后可以通过组织默读时间,让学生静默阅读课文。
在默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默读策略,如扫读、精读、略读等,帮助学生高效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默读后进行简短的书面或口头总结,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四、互动阅读法互动阅读法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师生互动的阅读方法。
在使用互动阅读法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阅读课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既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又可以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通过互动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阅读活动法阅读活动法是指通过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阅读竞赛、阅读展示、阅读写作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建立起良好的个人阅读习惯。
怎样分角色朗读课文
怎样指导小学生分角色朗读李兰英纵观整个小语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只要涉及多角色对话的课文,课后多数做出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
可见,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小语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反思我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具有如下特点:一、指导学生明确角色对象每一篇分角色朗读的课文,角色的数量和对象均不同,教师都应先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
我教学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角色,我这样提问指导:“棉花姑娘请了几位动物医生给她治病?他们是——”几乎全体学生都能答出:“有三位医生,他们是燕子、啄木鸟、青蛙。
”这时相机在黑板上贴出三种动物的图片,让角色在学生眼前明确而鲜活。
教学《落花生》一课,我也清楚提出:“哪些人都谈论了花生的好处?”学生很容易也能找出有哥哥、姐姐和我,教师可及时提醒:“还有父亲,共4个人。
”并进一步点拨:“‘我们’是指哪些人?”这样,学生对角色有了整体印象,能更好地分清角色,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从而找准相应的角色语言。
二、指导学生分清角色语言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语言,同一角色在不同地方,语言也不相同。
找出角色后,为了分清角色语言,可用不同符号勾画语言。
如二年级上册《看雪》一文中,只有老师和孩子们两个角色,老师的语言用“——”勾出,孩子们的语言用“~~”勾出,这样,学生区分角色语言就一目了然。
对于有多个角色的课文,如《酸的和甜的》,可以用“——”勾出重点角色小猴子的语言,用“~~”勾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狐狸、小松鼠或小兔)的语言,为下面朗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语言做下铺垫。
另外,教者在引导学生勾画角色语言时,遇到人物说话的特殊形式,还要做出重点提示,如三年级上册《灰雀》中的角色语言“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再如《陶罐和铁罐》中的角色语言“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这些说话的人在后面,语言在前面,或说话的人在中间,语言在前后,都应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和勾画。
怎样分角色朗读课文
怎样指导小学生分角色朗读李兰英纵观整个小语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只要涉及多角色对话的课文,课后多数做出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
可见,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小语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反思我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具有如下特点:一、指导学生明确角色对象每一篇分角色朗读的课文,角色的数量和对象均不同,教师都应先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
我教学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角色,我这样提问指导:“棉花姑娘请了几位动物医生给她治病?他们是一一”几乎全体学生都能答出:“有三位医生,他们是燕子、啄木鸟、青蛙。
”这时相机在黑板上贴出三种动物的图片,让角色在学生眼前明确而鲜活。
教学〈〈落花生》一课,我也清楚提出:“哪些人都谈论了花生的好处?”学生很容易也能找出有哥哥、姐姐和我,教师可及时提醒:“还有父亲,共4个人。
”并进一步点拨:“'我们’是指哪些人?”这样,学生对角色有了整体印象,能更好地分清角色,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从而找准相应的角色语言。
二、指导学生分清角色语言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语言,同一角色在不同地方,语言也不相同。
找出角色后,为了分清角色语言,可用不同符号勾画语言。
如二年级上册〈〈看雪》一文中,只有老师和孩子们两个角色,老师的语言用“一一”勾出,孩子们的语言用“〜〜”勾出,这样,学生区分角色语言就一目了然。
对于有多个角色的课文,如〈〈酸的和甜的》,可以用“——”勾出重点角色小猴子的语言,用" ------ ”勾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狐狸、小松鼠或小兔)的语言,为下面朗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语言做下铺垫。
另外,教者在引导学生勾画角色语言时,遇到人物说话的特殊形式,还要做出重点提示,如三年级上册〈〈灰雀》中的角色语言“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再如〈〈陶罐和铁罐》中的角色语言“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这些说话的人在后面,语言在前面,或说话的人在中间,语言在前后,都应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和勾画。
浅究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下的“分角色朗读”
浅究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下的“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是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的方法。
在“分角色朗读”中,教师将课文分配给学生不同的角色,并让学生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情感来朗读课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
以下将对“分角色朗读”进行浅析。
“分角色朗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课文中的角色性格各异、经历不同,学生在朗读时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能够更好地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增加学习的情感投入和兴趣,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到愉悦和乐趣。
“分角色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所扮演角色的特点和情感,以适当的语音语调、表情和动作来朗读,以传递更加生动和真实的情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语言感觉。
“分角色朗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角色的感受和思想,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学生朗读时需要准确地表达角色的台词和情感,这也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为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分角色朗读”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给角色赋予个性和特色,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角色形象。
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分角色朗读”是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分角色朗读”这一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堂“分角色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探析
课堂“分角色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探析分角色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常用方法,学生对分角色朗读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要做好朗读材料筛选,推出一些灵动性、互动性、趣味性角色朗读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中建立学习体验。
教材文本内容大多比较经典,非常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即使是非叙事性文本,也可以组织分角色朗读,这需要教师做创新设计和组织,让学生有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
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后,其学习心理会自然贴近,其思维会顺利启动,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一、精选内容,创设分角色朗读情境教材文本内容大多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设计,教师要对内容做出必要的筛选,以提升训练的效果,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分角色朗读学习环节,在多重感官参与下建立学科认知。
1.素材整合。
语文教材内容多种多样,哪些内容最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呢?带有故事性特点的内容自然成为首选,教师需要有创新设计意识,对其他内容做巧妙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分角色朗读机会。
如写景散文,没有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可以安排学生分段、分句朗读,也能组成分角色朗读活动。
如诗歌,利用“接龙”式朗读,安排几个学生做展示,同样能够收到分角色朗读训练效果。
如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写出观赏荷花的过程,虽然没有更多角色出现,但同样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
教师先引导学生做梳理性阅读,对作者行踪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推出朗读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做好分角色朗读分工。
可以将作者位移行踪、观看荷花的角度等因素做划分考量,设定几个角色。
作者观赏荷花的心情在不断变化,其角色感比较强,在分角色朗读时,要关注作者情绪的变化。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开始阅读思考和分工组织,分角色朗读训练顺利展开。
这篇课文是写景抒情小品文,没有诸多角色和故事情节,但教师做出创意设计,推出分角色朗读训练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科学的,形成多点激发,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
2.范读引导。
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很熟悉,教师不妨推出多种范读,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兰英
纵观整个小语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只要涉及多角色对话的课文,课后多数做出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
可见,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小语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反思我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具有如下特点:
一、指导学生明确角色对象
每一篇分角色朗读的课文,角色的数量和对象均不同,教师都应先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
我教学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角色,我这样提问指导:“棉花姑娘请了几位动物医生给她治病?他们是——”几乎全体学生都能答出:“有三位医生,他们是燕子、啄木鸟、青蛙。
”这时相机在黑板上贴出三种动物的图片,让角色在学生眼前明确而鲜活。
教学《落花生》一课,我也清楚提出:“哪些人都谈论了花生的好处?”学生很容易也能找出有哥哥、姐姐和我,教师可及时提醒:“还有父亲,共4个人。
”并进一步点拨:“‘我们’是指哪些人?”这样,学生对角色有了整体印象,能更好地分清角色,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从而找准相应的角色语言。
二、指导学生分清角色语言
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语言,同一角色在不同地方,语言也不相同。
找出角色后,为了分清角色语言,可用不同符号勾画语言。
如二年级上册《看雪》一文中,只有老师和孩子们两个角色,老师的语言用“——”勾出,孩子们的语言用“~~”勾出,这样,学生区分角色语言就一目了然。
对于有多个角色的课文,如《酸的和甜的》,可以用“——”勾出重点角色小猴子的语言,用“~~”勾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狐狸、小松鼠或小兔)的语言,为下面朗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语言做下铺垫。
另外,教者在引导学生勾画角色语言时,遇到人物说话的特殊形式,还要做出重点提示,如三年级上册《灰雀》中的角色语言“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再如《陶罐和铁罐》中的角色语言“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这些说话的人在后面,语言在前面,或说话的人在中间,语言在前后,都应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和勾画。
当然,引导学生勾画角色语言,应切忌命令学生机械勾画,要注意自然引导,如《棉花姑娘》中可这样提问引导:“这三位动物医生能为棉花姑娘治好病吗?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每位动物医生说的话。
”这样,学生动手又动脑,既勾画了语言,又解决了问题。
三、指导学生读活角色语言
(一)抓句中重点词读活角色语言
朗读有轻重,感情才能显波澜,对重点词的重点读,可以起到以读促思、以读促悟的效果。
如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中,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教师应紧扣重点词“无边无际”提问指导:“小鸟认为天是怎样的?”“在你的生活中,你发现哪些东西也是‘无边无际’的?”“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该怎样读?谁来试试?”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无边无际”的词意,又读活了小鸟的形象。
(二)抓句末标点读活角色语言
新课标明确要求“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根据标点指导朗读角色语言,的确有效可行。
如二年级下册《回声》一课中,小青蛙看到桥洞美景的语言“呱呱呱,多好看哪!”教者应指导学生观察:“这里句末用了什么符号?谁能来高兴地读一读?”而后面小青蛙问“你是谁?你在哪儿?”教者可指导学生再观察:“这里句末又用的什么符号?谁能来奇怪地问一问?”这样,学生看标点朗读,很容易就读活了小青蛙高兴和奇怪的角色语言。
(三)抓语言前的提示词读活角色语言
语言前的提示词往往是表现角色说话时的心情、神态、动作,教者重视了这些词的引导,可以让角色语言读得形象生动、惟妙惟肖。
如《棉花姑娘》一课中,棉花姑娘惊奇地问:“你们是谁呀?”教者可以从“惊奇”入手,指导朗读:“‘惊奇’还可换成什么词?”“谁能做个惊奇的样子给大家看看?”“棉花姑娘不认识七星瓢虫,她很惊奇,是怎么问的?”这样,学生理解了惊奇,表现了惊奇,自然会读活棉花姑娘惊奇的角色语言。
(四)形式多样读活角色语言
为了读活角色语言,教师的指导形式应丰富多样,对难把握的角色语言,教者应示范读,学生可模仿读,比赛读,评议读,不强求读出统一的基调,但求读得“个性化”、“有创意”,就是一种成功的朗读。
最后,读好了角色语言后,还可配上动作,进行角色表演。
但是,角色表演不是牵强附加,而是学生读活角色语言后自然生成的神态动作。
这样的分角色朗读会带给我们的课堂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