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 提升教师课堂执行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提升教师课堂执行力课程执行力能否提高取决于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整体执行力的提高则与教研组的建设密切相关。我们必须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营造教研氛围,加大教研力度,凝聚教研力量,以实现教研过程的最优化,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达到提升教师课堂执行力的目的。下面从两方面谈谈本学期在数学教研组建设中的一些体会。

一、营造和谐、互动型集体

整体执行力的提高,有效沟通是基础。只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执行人员才能有效沟通,这样才能提高整体执行力。在数学教研组团队建设中,我们营造内部团结并形成合力的团队氛围,发扬具有和谐理念的团队精神。

1、注重教研活动和谐性、互动性

重视团队同事关系间的和谐,是营造教研组团结氛围的前提,是正常开展教研活动的有力保证。我们的教研组活动并不局限于进行专门的会议探讨与严肃的学习研究,而是在平常教学之余的同事互相之间的问题咨询、课程对话、教学探究等等,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日常教研组中的研究与讨论活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参与,自觉或不自觉的质疑都是在生活常态下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使原先属于个人的信息得到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师改善今后的教学行为提供了基础与帮助。

2、注重教研活动专题性、系列性

开展数学教研组活动要正常化,杜绝随意性与无序化,追求教研团队活动专题性与系列性。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立足本教研组实际,在既要兼顾素质教育前提下的新课程改革又要接受民办中学挑战的形式下,从两者的结合点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教研起点与工作基点及其优点。我们着重构建了从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实践——提升课程执行力的校本课题研究系列专题。从多视角讨论数学学科教学的本质问题,初一年级关注数学活动经验,初三年级则强调数学学习的创造性特质,以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维拓展模式为主题开展理论学习、讨论、实践课、研究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对各年段的衔接进行系列研究,教师不仅要熟悉初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还要了解学生有关数学活动的特点,将其长处融合在我们的教学中,使新入学孩子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形式。初二年级研究学生如何做好由低到高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过渡。我们从各方面收集初中对数学学习要求的相关信息,钻研初三年级的教材,在初三年级的教学活动中适当渗透高中数学思维,努力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自然衔接。

两本教材的整合也是教研活动的一大特色,现行的新教材在思维训练上灵活度高,涉及的知识面广,但是各知识点呈螺旋形上升,在各年级中点到为止,不够扎实,教材系统性上较为欠缺,因此,我们将之进行整合,取长补短。各年级经过研究教材都提出了整合建议,

在教研组内讨论,在教学中实践,学期结束时加以修改,最终形成我校数学的校本教材。

3、注重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自主性

我们学习课改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每月一次的专题学习,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并在学习后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建立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制度,通过三课两反思、一课多上等方式,在独立备课,原生态上课,听课评课、反思重建中不仅让教师拥有更多自我钻研的空间,而且在竞争中更激活教研组的创造力,形成个性化的课堂。其他教师也在观摩对照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掌握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反思教学过程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教师不仅做书面反思,还形成了对话反思的习惯,教师上完一节课,很自然地会对自己的课进行回顾与思考,会产生与人交流的愿望。课后教师间的对话满足了老师这种自然的需求,让老师们有话可说。对话反思可以说是一种最真实、自然的教研状态。

数学教研组有着轻松愉悦的人际关系与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发挥着自主性,立足课堂,用新课标的理念改进教法,树立只有统一的教学理念,没有统一的教法模式的观念,主动寻找、创造着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努力进行提升课堂执行力的研究,初步形成了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紧凑、练习设计多层次的特色。

二、重塑教学的反馈与补救系统

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据。把握教学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多方位捕捉教学反馈:

1、及时准确地收集课堂反馈

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观察、提问、课堂练习来捕捉学生的反馈。在备课时,对于新授课要求设计5分钟的小测试,以检验当堂的教学效果,并对下一教时作出修改,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方式。

2、常态监控和随机监控相结合

学校每学期有3次常态监控,教师和学生都会作充分准备,便于教师发现一阶段教学中的问题。这学期,教研组尝试进行了随机监控,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事后教师针对每一小题做出了详细的质量分析,各年级都从中看到了教学中的不足,及时修正、改善教学行为。(二)完善补救制度: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必须建立有效的矫正补救措施,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前期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从而控制学生两级分化,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要求。同时通过补救措施还可使教师改进教学设计,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共性矫正

针对全班带共同性的问题进行矫正,如对于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容易忽视的地方,我们设置了十分钟的“天天练”,每天4-5小题的练习,有计算、有学生易混淆知识的对比练习,将难点化整为零,

并且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将某些知识阶段性复现,不断巩固,直至牢固掌握。

2、个性矫正

个别学生的错因,教师需要给学生对“症”服“药”,作业面批,找清错误原因,并作针对性的补充练习。我们的补缺重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新授内容做到“日日清”、“周周清”,单元知识“月月清”,对课堂教学进行拾遗补漏,有针对性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专题矫正

对于重大质量监控和竞赛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把学生集中起来,该年级的老师和教研组长、教导一起参与进行专题矫正。

总之,教研组应该成为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阵地,教研组的建设能够形成推动教师在专业上发展的动力,改善教学行为,最终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