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语言面面观
两岸语言差异
J 0 H 口 Lz l ∞ lo A 冈 >
} 8 麟
两 一一差 岸 异
。俞 盒 明 0
半 个 多 世 纪 的 以后 我 留 意 了
一
隔离 , 大 陆 的普 通 使
话 和 台湾 的 “ 国语 ”
产 生 了不 少 差 异 。
下 ,发 现 两岸 用
语 的 差 异 还 真 的 不
多天 , 昨天报 上刚说 有 了点 线 索 , 天 又 说线 索 今
断 了 , 知你 们 有 何感 想 ? 台 湾记 者 面 面相 觑 , 不 ”
不再 提 问。
清 洁身体 的功 能 ?
大陆把 已婚 妇女 称为 “ 士” 女 ,而 台湾称 作 “ 生 ” 即使年 过半 百 , 女 , 也女 生长 女生 短 的 , 我们
两 岸用 语 的差 异 , 拾 即 是 。大 陆称 “ 俯 出租 车 ” 台湾 叫 “ , 计程 车 ” 大陆称 “ ; 激光 ” 台湾 叫“ , 镭
射 ” 大 陆 称 “ 络 ” 台湾 叫 “ ; 网 , 网路 ”大 陆 把 “ ; 窝 心 ” 为“ 作 非常 闹心 ” 的意思 , 台湾恰 恰相 反 , 而 认 为“ 窝心 ” 就是 “ 常舒心 ” … 非 …
陆发 现 的 “ 利 哥 ” 台湾人 也 同步关 注 , 步讨 犀 , 同
人鼓 掌 , 因为 “ 保护 伞 ” 大 陆完 全 是 个贬 义 词 , 在 听上 去很是 别扭 。 回到大 陆后 , 位 台胞 谈及 与一 此事 ,他笑 着说 ,保护 伞 ”在 台湾 人 的 口中 , “ 是 “ 护佑 神 ” 的意思 。
近年 来 , 随着 两 岸 的扩 大 交往 , 习惯用 语 也
你 吸 引我 , 我渗 透你 , 相影 响 。 互 特别 是大 陆 的网 络用 语 , 大拉 近 了两岸 网友 的距离 。 山寨 ”雷 大 “ “ 人 ” 打酱 油 ”躲猫 猫 ” 俯 卧撑 ” 土 法炼 钢 ”人 “ “ “ “ “ 肉搜 索 ” 等都 很快 成 了台湾 的流 行语 。连刚 被大
台湾南岛语言田野调查
台灣南島語言田野調查:常見問題與解決之道張永利中研院語言所摘要台灣南島語言類型特殊且多樣,是台灣的人文寶藏,但是台灣南島語言普遍沒有文字記載,要瞭解這些寶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透過實地的田野調查。
紀錄和分析台灣南島語言一方面可以為濱危語言的保存略盡棉薄之力,另一面也可以拓展我們的語言學視野。
然而,台灣南島語言田野調查的過程中會遭遇許多困難和挑戰,例如(a)如何尋找適當的發音人,如何和他們合作?(b) 如何選定語言?(c) 如何設定議題?(d) 如何記音?如何收集語料?(f) 如何進行語料分析?(g) 如何整理和保存語料?我們將根據過去的經驗,提供解決問題之道。
我們希望透過這種問答方式能夠引導初學者進入田野,充分享受自己動手紀錄、分析語言、並且發現新鮮有趣的語言類型之樂趣。
1.引言重要性與目標台灣南島語言類型特殊且多樣,是台灣的人文寶藏,但是台灣南島語言普遍沒有文字記載,要瞭解這些寶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透過實地的田野調查。
紀錄和分析台灣南島語言一方面可以為瀕危語言的保存略盡棉薄之力,另一面也可以拓展我們的語言學視野。
可能的困難與解決策略台灣南島語言田野調查是一項挑戰,過程中會遭遇許多困難,如何克服這些困難,使得調查工作能夠順利推展,是本次講演的重點。
2.問題與挑戰發音人的問題台灣南島語言田野調查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發音人的問題,包括合適且稱職的發音人難覓、發音人配合意願低、發音人不按約定行事等。
語言的選定早期研究的人少,任何一個台灣南島語言皆為合適的研究對象。
但是,隨著研究成果的累積,許多台灣南島語言都已經有不少的參考文獻,研究語言的選定變成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
議題的設定台灣南島語言的調查初期以語言的全面性調查為主,接下來則需考量以議題導向為依歸,但是如何選定議題則需要仔細評估。
分析上的盲點人是經驗的動物,容易受經驗制約,在田野調查時亦然。
研究者易受原有知識所誤導,發音人也容易遭所受訓練所影響其語感。
语言与社会文化综合(试卷)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语言战略与语言政策学专业语言与社会文化综合试题(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共11页)一、请用中文完成这部分试题(105分)1.“文字就是语言,语言就是文字”这句话对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20分)2.人们对语言的理解有很多种,请阅读下面的这些定义,然后归纳出人们的语言观可以分成哪几大类,请给每一种类型做一两句话的总结,说明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最后,请你谈谈自己赞同哪一种语言观,并举例说明为什么。
(45分)[1]列宁:“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交际工具。
”[2]张世禄:“语言是用声音来表达思想的。
语言有两方面,思想是它的内容,声音是它的外形;人类所以需要语言,因为有了思想,不能不把它表达出来。
这是根据人类的表现性的。
”[3]吕叔湘:“语言是什么?就是我们嘴里说的话……说话的效用受两种限制,空间和时间。
这两种限制都可以拿文字来突破……”[4]王力:“什么是语言?语言是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工具。
……人类最普通的语言是用口说的,可以称为口语,也就是狭义的语言。
口语虽然便利,但是不能传远或传久,于是开化的或半开化的民族又创造文字来代替口语。
文字也是语言的一种,可称为书写的语言,或文语。
”[5]倪海曙:“我们平常口头上所说的语言或言语,都是口头上的说话;但是语言学上的所谓语言,至少包含有三种东西:(l)态势语;(2)声音语;(3)文字语。
”[6]斯大林:“语言是工具、手段,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
”[7]高名凯、石安石:“从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每个成分即每个语言成分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就语言的基本职能来说,语言首先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工具。
”[8]赵元任:“语言是人跟人互通信息,用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成系统的行为方式。
”[9]北京大学《语言学纲要》教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思维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
大陆与台湾语言文字文化概要课件
语音差异
大陆和台湾的语音在声 调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特别是在一些方言中
更为明显。
词汇差异
两岸的词汇在某些方面 存在差异,例如一些地 名、食品、文化术语等
。
语法差异
两岸的语法在某些方面 也存在差异,但总体来
说差异不大。
书写系统
两岸都使用汉字作为书 写系统,但在繁体字和 简化字的处理上存在差
异。
02
大陆的语言文字教育
大陆的语言文字教育以普通话(又称国语)为主要教学语言 ,强调规范和标准。
大陆的语言文字教育从小学至大学均以普通话为主要教学语 言,重视语音、语法、词汇的规范和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 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此外,大陆还重视方言的教学和 保护,以促进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台湾的语言文字教育
中华文化
台湾的文化背景也以中华文化为主,特别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对台湾人民的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殖民地文化
台湾在日据时期受到日本殖民地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文化风格,如日本的 建筑风格、教育制度等。
大陆与台湾文化背景的异同
相同点
大陆与台湾的文化背景都源于中华文化,具有相同的文化根 源和文化遗产。
台湾的语言文字应用
普通话与方言共存
在台湾,普通话和方言( 如台语、客家话)共同存 在,不同地区和族群有不 同的语言习惯。
繁体字的使用
台湾主要使用繁体字,与 大陆使用的简化字有所不 同。
外语词汇的融入
台湾在语言使用中融入了 较多的外语词汇,尤其是 英语和日语外来词。
大陆与台湾语言文字应用的异同
官方语言与方言
04
大陆与台湾的语言文字应用
大陆的语言文字应用
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探讨
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探讨港澳台侨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他们对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现状了解不够。
因此,让他们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国情教育。
闡述武汉大学在港澳台侨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其取得的成绩。
标签: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启示1国情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对港澳台侨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对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了解,更好地加强他们国民身份的意识,帮助他们更多地更客观地了解祖国的基本情况,尤其是了解大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在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正面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同时,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起对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思考。
我们结合港澳台侨学生成长的环境、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因素,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将国情教育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
既对他们传授基本知识、理论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又培养他们应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对他们灌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基本国情以及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开设有特色的国情教育课程。
我们先后开设了《中国国情概况》、《武汉大学校史》、《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台湾问题面面观》、《辩证的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政治学常识》等课程。
请学校知名教授面向广大港澳台侨学生,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现状、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等。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形式开展国情教育。
一是鼓励学生参加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开设的相关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加强港澳台侨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文化历史、社会法制的了解。
二是开展以实地考察为手段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
方言类新闻节目面面观
方言类新闻节目面面观作者:吴国飞来源:《新闻世界》2008年第07期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中用方言播报新闻日益看涨,今年更出现了方言新闻“暴涨”的行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现已有近200家电视台在新闻、生活、经济等频道开设了方言新闻节目,其中绝大多数是市、县级台乘风跟进。
众多电视新闻媒体争设方言节目,是喜是忧?它的优势和弊端有哪些?未来的走势和前景如何?笔者斗胆作些剖析和设想。
一、方言新闻何以“走红”用方言播报新闻其实在福建、广东地区早已出现,如《海峡两岸》的闽南客家话、广东多家电视台的粤语播报等。
但那时人们普遍认为福建闽南语播报新闻是针对台湾听众的,是统一战线的政治需要。
广东用粤语播报新闻是为了针对香港、澳门观众的。
广东的粤语跟普通话差距很大,又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侨胞和海归投资创业者很多,用方言粤语播报新闻也是为了凝聚受众,扩大交流,扩大影响,推进改革开放。
自从有了卫星电视,广东电视台粤语节目上星落地,全国许多观众对此并不太感兴趣,因为粤语太难懂了。
近几年,随着各地电视台由中心制逐步向频道制过渡,许多地方台、都市台地域新闻大胆改革传统观念和固有传播方式,表述方式逐步趋向多元化。
业内的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相继推出了方言播报节目《阿六头说新闻》和《拉呱》,没想到一炮打响。
紧接着,不少都市台蜂拥仿效,竟也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预期效果。
我们江苏盐城广播电视台,近来也在晚间播报的“民生新闻”栏目中,开设了“方言说故事”节目,没想到这一节目一露脸,就受到市民百姓的欢迎,栏目的收视率也因此大大提升。
方言新闻节目为何能“走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一是符合时下观众的审美需求。
方言新闻大多以平民化、原生态的“民生新闻”为内容,说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讲的是老百姓经常听的乡音俚语,其切入点大多用平民化的视角展现平民的智慧和原生态的生活。
这在当前许多地方市、县级台新闻类节目中,与那些大量堆砌的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以及没有新闻由头、没有新闻事件的成就性报道相比,无疑是新颖、活泼、风格独特的。
海峡两岸汉语词汇的差异及其原因
海峡两岸汉语词汇的差异及其原因
蒋有经
【期刊名称】《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09)003
【摘要】台湾与大陆隔绝五十年,两岸在社会制度、经济模式及文化观念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少差异,这些差异势必影响到语言.词汇是语言最活跃的因素,台湾与大陆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必然会在词汇中留下痕迹,在两岸语言差异的各个方面,词汇差异无疑是最突出的.两岸词汇差异的主要类型有同形异义、异形同义两大类,其中差异最大、最需要解决的是外来词.造成两岸词汇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原因,包括语言政策的不同、社会生活的差别、特定区域文化的作用等.另外,外来词语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总页数】7页(P31-37)
【作者】蒋有经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
【相关文献】
1.浅析海峡两岸汉语的差异和原因 [J], 陈斯
2.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读音差异比较研究 [J], 廖新玲
3.还原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差异的真实面貌——略论海峡两岸词汇差异的对比研
究问题 [J], 吴礼权
4.海峡两岸反避税制度差异形成原因的经济层面分析 [J], 李大明;张思路
5.海峡两岸反避税制度差异形成原因的经济层面分析 [J], 李大明;张思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3-09-29 语言文化——两岸译名的差异
语言文化——两岸译名的差异众所周知,大陆和台湾地区在汉语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主要体现在一方特有词语、同词异义等方面。
比如,在台湾,人们通常所说的“土豆”并不是指“马铃薯”,而是指“花生”。
去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大部头的《两岸常用词典》,较完整地收录了两岸在词语使用方面存在的相同和差异之处。
由翻译方式的不同导致的词语差异占了相当的比例,其中较为常见同义异形的词语就包括程序/程式、导弹/飞弹、短信/简讯、航天飞机/太空梭、信息/资讯、网络/网路等等。
“software”的译名在此尤其值得一提。
由于这个词一开始就被译作“软体”,因而其他由“-ware”构成的词语也一律成了“…(软)体”,如firmware韧体、hardware 硬体、shareware共享软体、wetware湿体,等等。
其他一些存在译法不同的科技词语还包括blog(博客/部落格)、hacker(黑客/骇客)、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积体电路)、mobile phone (手机/行动电话)、podcast(播客/行动数位广播)、social media (社交媒体/社群媒体)、template(模板/范本)、World Wide Web (万维网/全球资讯网)等等。
在翻译手段的使用方面,音译无疑在台湾使用得较为频繁。
音译词一般较为集中在饮食领域,如波打(port)、玛乳琳(margarine人造奶油)、泡夫(puff)、起司(cheese)、沙拉(salad)、西打(cider)、优格(yogurt)等等。
有时人们也会采用音译和意译结合的方式,如白脱油(butter黄油)、多纳饼(doughnut甜甜圈)、兰酒(rum朗姆酒)、玛芬蛋糕(muffin松饼)、润丝精(rinse护发液)等等。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拼音系统,两岸在创造音译词时有时也存在着差异,如Benz(奔驰/宾士)、blues(布鲁斯/勃罗斯)、Hollywood(好莱坞/荷里活)、punk(朋克/庞克族)、yuppie(雅皮士/雅痞)等等。
大陆与台湾语言文字文化
(四)台湾生活习俗
台湾生活习俗与祖国大陆特别是南方地区基本一 致,而且保留着更多的闽粤古风。台湾民间的传 统节庆和大陆大同小异。最重要的节日依次有春 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 重阳节、冬至、送灶、除夕等。过节形式也和大 陆相仿,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 吃元宵、赛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 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远足;除 夕阖家团圆等。
台湾语言、文字、文化现象介绍
——施新 教授
目录
一、两地语言、读音和文字的差别 二、台湾的文化礼义
概述
台湾语言与族群密切相关。按通俗的分法, 台湾人可分为4大族群,其中闽南人约占 74%,客家人约12%,外省人约13%,原住 民为1%左右。闽南人以闽南话为母语,客 家人以客家话为母语,外省人以“国语” 为母语。原住民分为11个民族,分别使用不 同的原住民语,并把它们当做母语。
(四)台湾生活习俗
台湾还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较隆 重者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 台北万华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 的庆典仪式,以前会连续上演20天的大戏), 3月23日前后是规模盛大的“妈祖祭”,7月 整月的“盂兰会期”(各地轮流做普渡)。
(五)台湾文化盛会
寺庙与建筑 民俗文化与艺术
台湾 OK绑 A钱 考量 薪资 地动 风吹 原材料 传送档案
客群
其他
创可贴 贪污 考察 薪水 地震 风筝 原物料 发送 受众
大陆
从缺类
普通话没有对应词汇
国语没有对应词汇
歪哥:做坏事;
立马:立刻马上
ging(ㄍ一ㄥ):坚持.固 执
鸡婆:多管闲事;
轻一点:小声一点 靠谱:可靠,值得相信
民俗文化与艺术
台湾国语词汇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异
作者: 朱景松;周维网
出版物刊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91-100页
主题词: 普通话;台湾小说;国语;词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海峡两岸;形容词;现代汉语词典;差异;用例
摘要: <正>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般称为普通话;台湾沿用旧称,叫国语.从表面上看,海峡两岸对民族共同语只是叫法不同.事实上,台湾国语和普通话之间有了一些差异.本文讨论词汇方面的差异,先把主要差异列举出来,然后谈几点评论意见. 一根据对我们所能看到的台湾报刊文章以及200多万字台湾小说中的语言材料的观察、分析,我们把台湾国语和普通话在词汇上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台湾初中作文教学面面观
刘恩樵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在语文学科的测评中占有较大分值,更重要的是它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重要尺度。
作为与大陆有着同一文化背景的台湾,他们的作文教学是如何落实的呢?研究这个问题,将对我们更好地思考与实践作文教学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拟就台湾初中的作文教学,从课纲、教材、教学、评估以及学生作文五个方面做些观察与思考。
课纲:顶层设计的相似性——以“教学原则”为例我们所说的“课程标准”在台湾叫做“课程纲要”。
在台湾的中小学语文课程纲要里,如大陆的“课程标准”一样,对作文教学有着很明确的表述。
在写作能力方面,课纲明确提出中小学学生的作文能力要求有27项57小项,形成了很严密的作文能力体系。
如:F-2-3 能认识各种文体,并练习不同类型的写作。
2-3-3 能收集自己喜好的作品,并加以分类。
2-3-4 能掌握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特性,练习写作。
2-3-4 能配合学校活动,练习写作应用文(如:通知、公告、读书心得、参观报告、会议记录、生活公约、短篇演讲稿等)。
课纲在表述这些写作能力的时候,纲目极为清晰。
项目序号中第一个英文字母(A-F)代表语文能力指标项目序号(A.注音符号应用能力,B.聆听能力,C.说话能力,D.识字与写字能力,E.阅读能力,F.写作能力),第二个数字(1-3)代表学习阶段序号,第三个数字代表分段能力指标内涵序号。
F-2-3中,即为写作能力,第二学段,写作能力指标内涵第三项。
分段写作能力指标内涵的文字叙述为学习重点,第一个数字(1-3)代表学习阶段序号;第二数代表能力指标内涵序号;第三个数目(1-10)代表十大基本能力序号,以便参照。
如:2-3-4 即表示第二学段,指标内涵第三项,反映十大基本能力之四,即“表达、沟通与分享”(台湾课纲指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总目标为培养学生“十大基本能力”:1.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2.欣赏、表现与创新,3.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4.表达、沟通与分享,5.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6.文化学习与国际了解,7.规划、组织与实践,8.运用科技与信息,9.主动探索与研究,10.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两岸诗歌语言的差异及其成因
两岸诗歌语言的差异及其成因作者:北塔来源:《江汉论坛》2008年第04期摘要:诗歌的语言表达有两大系统,一是意象性,一是音乐性。
在台湾,在这两大系统里,分别达到最高境界的是洛夫和余光中。
目前,在大陆,在许多中青年手里,在生命意识和语感的幌子下,口语诗已经蜕变成了“口沫诗”、“口水诗”、“顺口溜”。
没有思想,没有修辞,没有音乐,没有诗;只有口语。
写诗要有底线,在诗歌中应用口语也是如此,要把泥和沙分开,还要把鱼和龙分开。
口语在入诗之前,应该先进行沙里拣金的工作,然后,对“言”进行一定程度的“文”的工作。
不一定让口语变成美语,但一定要把它变成诗语。
否则,口语入诗将使诗变成非诗。
关键词:两岸诗歌;语言;差异;成因中图分类号:1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8)04-0129-05今天,随着两岸诗歌交流的频繁化和日常化。
两岸诗歌语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趋同现象(这种现象在香港和澳门的诗歌语言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诗歌语言内部都是五花百样、众声喧哗、纷繁复杂的。
如果把众多的个案采集到一起,一一进行检视,那么,任何一种归纳都会与某些个案矛盾。
为了使讨论相对有效,我只能采取两种维度。
一是历史的,二是总体的。
一诗歌的语言表达有两大系统,一是意象性,一是音乐性。
有人说,古代诗歌的语言表达以音乐为中心,而现代诗歌则以意象为中心。
如果用这种说法来解释西方诗歌的历史发展脉络,可能有一定道理。
因为,在浪漫主义之前(包括以豪斯曼、哈代、王尔德、丁尼生、阿诺德和朗费罗等后期浪漫主义者),西方诗歌中的音乐性确实要重于意象性。
从庞德标立意象主义之后,西方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向着意象性倾斜。
之所以说这种说法只有一定的道理,是因为,在西方现代诗歌的第一波高潮——可能也是最重要的——象征主义那儿,意象性和音乐性不仅并行不悖,而且并驾齐驱。
无论是以波德莱尔和兰波(解放前译为韩波,台湾依然沿用)为代表的早期象征主义,还是以叶芝和艾略特为代表的后期象征主义,都是如此。
台湾语言面面观
台湾语言面面观汉外10-2班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源,同为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大陆移民的后裔,因此在台湾所使用的的语言与文字也是汉语的一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两岸分离的几十年里,语言用于与发音有了一定区别,以下是一个交换生在台湾生活的150天里所感知道的台湾语言文化。
(一)语言使用概况在台湾地区,曾经出现和现在所使用的语言包括:汉藏语系(北京话、闽南语、客家语)、阿尔泰语系(满语:清朝官方语言,清代的碑碣常有汉满两文同刻,但事实上在台湾不通行)、南岛语系(泰雅语群、邹语群、排湾语群、巴丹语群)、日本语系(盛行于台湾日据时期,现在人有很多老人在日常使用,且为台湾续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
目前台湾普遍使用普通话,即台湾民众所谓的“国语”,国语的普及率极高,这主要得益于台湾民众在历史上与大陆有着密切联系以及国民党在台湾的积极推广;主要方言是闽南语与客家语,同时还有战后从大陆移民到台湾的大陆各地方言,另外还有高山族各部落语言。
台湾地区使用的文字也是汉字,但是任采用中国传统的繁体字,与大陆实行文字改革后的简化字有所区别,在这里出版的书籍、报刊、官方文件都是用的繁体,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原因,但台湾人觉得保留繁体就是保留了中华文化。
而随着两岸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增强,两岸这种简繁文字差别在缩小,在台湾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简体了。
1950年以后,汉语拼音在大陆被广泛使用,一般人都使用拼音读汉字,只是在常用的语言工具书中拼音与注音同时存在,而在台湾地区一直使用的注音符号,这里的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必须先进行是周左右的注音符号教学,以作为汉字字音的工具,注音符号在台湾推行的十分成功。
还有就是台湾的很多书籍人保留了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排版方式,如一些影响较大的报刊《中华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等依然保留了传统的阅读习惯。
(二)语言运动的发展国语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之后有由国民党接收台湾,可是当时的台湾盛行的是日语和台语(闽南语),很多民国政府的官员几乎无法和普通老百姓进行沟通,因此在1946年后开始在台湾推行“国语”(北京语),下令废除报纸杂志的的日文版,禁止台湾作家用日文写作,这使得当时的台湾人顿时成为了文盲或半文盲,1947年后,带着对日本人对残害过中国人的仇恨,蒋政府开始全面禁用日语唱片,严禁讲日语,开始了所谓的“国语”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语言面面观
汉外10-2班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源,同为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大陆移民的后裔,因此在台湾所使用的的语言与文字也是汉语的一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两岸分离的几十年里,语言用于与发音有了一定区别,以下是一个交换生在台湾生活的150天里所感知道的台湾语言文化。
(一)语言使用概况
在台湾地区,曾经出现和现在所使用的语言包括:汉藏语系(北京话、闽南语、客家语)、阿尔泰语系(满语:清朝官方语言,清代的碑碣常有汉满两文同刻,但事实上在台湾不通行)、南岛语系(泰雅语群、邹语群、排湾语群、巴丹语群)、日本语系(盛行于台湾日据时期,现在人有很多老人在日常使用,且为台湾续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
目前台湾普遍使用普通话,即台湾民众所谓的“国语”,国语的普及率极高,这主要得益于台湾民众在历史上与大陆有着密切联系以及国民党在台湾的积极推广;主要方言是闽南语与客家语,同时还有战后从大陆移民到台湾的大陆各地方言,另外还有高山族各部落语言。
台湾地区使用的文字也是汉字,但是任采用中国传统的繁体字,与大陆实行文字改革后的简化字有所区别,在这里出版的书籍、报刊、官方文件都是用的繁体,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原因,但台湾人觉得保留繁体就是保留了中华文化。
而随着两岸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增强,两岸这种简繁文字差别在缩小,在台湾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简体了。
1950年以后,汉语拼音在大陆被广泛使用,一般人都使用拼音读汉字,只是在常用的语言工具书中拼音与注音同时存在,而在台湾地区一直使用的注音符号,这里的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必须先进行是周左右的注音符号教学,以作为汉字字音的工具,注音符号在台湾推行的十分成功。
还有就是台湾的很多书籍人保留了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排版方式,如一些影响较大的报刊《中华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等依然保留了传统的阅读习惯。
(二)语言运动的发展
国语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之后有由国民党接收台湾,可是当时的台湾盛行的是日语和台语(闽南语),很多民国政府的官员几乎无法和普通老百姓进行沟通,因此在1946年后开始在台湾推行“国语”(北京语),下令废除报纸杂志的的日文版,禁止台湾作家用日文写作,这使得当时的台湾人顿时成为了文盲或半文盲,1947年后,带着对日本人对残害过中国人的仇恨,蒋政府开始全面禁用日语唱片,严禁讲日语,开始了所谓的“国语”运动。
所有的政府机关、学校、军队以及公共场合全部得使用国语,学生若是在学校使用方言就会受到处罚,无论是新闻报刊还是戏剧歌曲,方言节目只能在有限的时间段播出,当时的这种独尊国语的规定使得台语、客语等方言收到了很大的压抑。
“本土化”与“去中国化”
继国语运动之后,所谓的“台湾意识”逐渐扩大,当年受到国民党“国语运动”所压抑的方言族群开始抗议,他们要求继承和保护本族的语言,回复语言的“本土化”;加之力行推动台湾独立的民进党上台后,不遗余力的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因此语言文化的台独也不可避免,当时的政府向民众大力宣扬“吃台湾米,喝台湾水,就应该讲台语”的思想,希望从语言上独立于大陆,把台语变成“国语”,而把“国语”边缘化,但是在一个不仅仅只有闽南文化的社会里,毕竟也没有办法把所有的客家人或原住民都统一化,变成闽南人,因此民进党当年的语言台独并不是很成功,而到如今也是不大有可能的了。
多元化的发展
如今经历过所谓的“国语运动”“台语运动”等之后的台湾,有了更成熟、更具包容性的语言环境,目前台湾绝大多数人都以国语作为各个族群相互交际和沟通的语言,而同时各个地方的学校都开设了方言教育,作为一个选课纳入到教学课堂上,开始了对各个族群方言的保护与发展,改变了当年方言受歧视的现象,展现出一个国语与各个方言和平共存的多元化的台湾社会。
(三)台湾的外来语
台湾跟大陆一样讲着同样的语言,但是由于台湾社会历史的变迁不同与大陆以及移民互动的因素,对外来语的吸收与借用也有了一定的差异,以国语为例,其外来词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日语和英语。
台湾从1895年到1945年这五十年间一直受到日本政府的统治,整个社会都显得很日式化台湾的语言也深受日语的影响,尤其是日据时期日本政府在台强制推行日语,企图消灭台湾固有的语言和文化,当时的青少年基本不识汉字,也听不懂汉语,各地的方言也受到压制,日文在台湾一时成为绝对强势的语言,虽然国民政府来台后为了洗刷日语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推广“国语”的措施,但是这五十年的“日据”使得一部分日语词汇已经进入台湾人的日常交际用于中了。
如“铁路便当”(盒饭)、“中华料理、中国料理、日本料理”、“一番”“一级棒”(最好、超好的)、“欧巴桑”(老太太)、“欧吉桑”((老男人)等等,这些词汇已是普通老百姓常用的,或是商店招牌所用的,总之已成为日常用语的一部分。
在媒体用语上的外来词上,如:
(1)吴辰君有了阿娜答(异性朋友)。
(中央日报)
(2)但是还是频频被追问道细节,只好很阿莎力的(坦
率、直截了当)坦诚已经有了。
(中央日报)
台湾媒体最常用的一个外来词“罗生门”(指头绪紊乱,搞不清状况)也是来自日本典故。
如:
(1)感情这东西还很罗生门。
(2)如今的九二共识已变成台湾政治口水战中的一场
罗生门。
(联合报)
这些用语较之大陆明显其使用率低了很多,由此可见社会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
其次是台湾国语中英语的外来语,当今世界英语本来就是一种强势语言,有加之台湾的经济发展与美国的援助有很大关系,近三四十年来,台湾都与美国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自然,西方的文化在台湾的渗透程度也很深,表现在词汇上的的是大批来自于英语的外来词,如其音译词:
镭射(laser 激光)波仙(percertage 百分率)巴士(bus 汽车)
砍杀尔(cancer 癌症)起士(cheese 干奶酪)仆欧(boy 男服务员)马杀鸡(massage按摩)拖尸(toss 恶作剧)卜非(buffet 便餐)
在大众媒体,如报纸电视上也有很多音译词:叩应(call in)、杯葛(boycott 抵制)、秀(show)等等。
而且“秀”这一词在台湾引用的特别频繁,如“政治秀”、“选举秀”。
(1)陈水扁又再作秀。
(2)巴西球主秀,险胜赛队。
台湾报纸中,特别是文娱、体育、休闲类文字,也以加入英文词语为时髦,如:(3)乐透彩全卖,全台high 到翻。
(4)据老美球探report,仅仅18岁的他能否handle这压力….
(四)大陆视角下的台湾用语
两岸长达几十年的隔绝中,台湾的“国语”和大陆的普通话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同,在语音上大陆人称台湾人说话带有“港台腔”,在台湾,大陆人一开口说话就知道你是大陆人,及台湾所谓的大陆腔。
在词汇上,因为长久的分离,两岸的用语也有些许的差异,如台湾的“国语”中仍保留着1949年以前大陆所使用的一些词汇,而这些词汇在大陆因为种种因素而不被保留,或者是较少使用了,“保长”“甲长”“里长”“次长”“级任教师”“佣人”“车夫”等这些词语都是1949年以前的常用语,在台湾的国语中还是被保留继续使用。
还有,其差异的来源与台湾国语借用台湾本土语言词汇有关,在语言的接触过程中,国语吸收了各个历史时期本土语言中一些较为流行。
较口语化的词汇,如:台湾有骂人“鸭霸”(不讲理),商店里写着“大俗卖”(大拍卖)的招牌,奖券开奖时传来一片“杠龟”(没有中奖)声。
还有很多外国名词、名称与大陆迥异,其译名往往让大陆人不知所云。
如:
大陆:台湾:
新加坡星加坡
冲绳昂琉
阿尔及利亚奈及利亚
新西兰纽西南
悉尼雪梨
迪拜杜拜
词汇意义上的不同:
考古题----每到学生毕业阶段,校园内都有人摆摊卖“考古题”,如“清华考古题”,“台大考古题”,其实是在出售往届各个大学、研究所用过的试题。
土豆------台湾“土豆”不是指马铃薯,而是指花生。
高丽菜指的是包菜。
(高丽指的是韩国朝鲜)
不会呀(啦)-----买包香烟,柜员特别从柜中找出一盒附带打火机的,对顾客说:谢谢。
在大陆,对方往往会说:不用谢、不客气,可是在台湾售货员却会说:不会呀。
检讨-----一词大陆一般用于“检查本人或本单位思想、工作或生活上的缺点和错误,并追究根源。
而在台湾,却用于“分析研究,寻找相应的办法”的意思”
背书-----在台湾作为政治用语,表“出面支持,担保”之意,如:吕秀莲为陈水扁背书。
台湾与大陆词汇比较:
参考文献:
《台语运动》1995年版
《台湾人的自我追寻》宋泽莱前言
《台湾新文化》月刊16期
《大陆顺口溜》王晓寒正中书局
《大陆流行语》王晓寒
《台文通讯》1-193期郑光良
《日剧时代的台湾教育》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