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音乐相关论文关于电脑音乐创作论文:电脑音乐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电脑音乐相关论文关于电脑音乐创作论文:电脑音乐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电脑音乐相关论文关于电脑音乐创作论文:电脑音乐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电脑音乐相关论文关于电脑音乐创作论文:

电脑音乐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摘要:电脑音乐的出现,给音乐工作者的创作带来了诸多方便。文章结合作者在音乐创作、制作中的应用及音乐教学的感受,对电脑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及其对传统音乐的影响等电脑音乐创作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电脑音乐;数字音频;音乐创作;发展前景

1电脑音乐的产生和发展

电脑介入音乐创作是高科技时代发展的必然,数字音频技术使电脑音乐成为可能。1975年,电脑音乐问世以来,加速了数字音乐合成器技术的发展。1982年,国际乐器制造者协会的十几家厂商会聚一堂,各抒己见,会议最终通过了美国SequentialCircuits公司的大卫·史密斯提出的“通用合成器接口”方案,并定为“乐器数字接口”,即”Musical Instru-mentsDigital interface”缩写为”MIDI”,并于1983年公布于世。MIDI接口的问世,使各种数字音乐合成器与电脑的连接成为可能,实现了利用电脑音乐软件就可以制作出各类风格的音乐作品,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制作过程需由许多环节和多人合作的模式,变成了一个人用电脑就可完成。电脑音乐的出现给音乐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创作方便,这种方便使音乐作品的创作周期和作品生产量显著提高。

电脑音乐属于电脑数字音频技术和传统音乐相结合的交叉的新型应用学科。在实际音乐创作、制作中,引入电脑音乐要涉及到音乐学,音响学,MIDI技术及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等其它相关的理论和技术。

学习电脑音乐的创作或制作,需要综合掌握诸多新的知识,才有可能创作、制作出更好更多的音乐作品。

2电脑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创作和制作的互补作用

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从一开始的十轨,发展到现在的无数轨;从开始发音数16、28、32到64及128个乃至更多;刚开始音源用电脑插卡,到现在的各种硬音源、软音源、网上下载的音源、采样音源等;从开始的作曲、制作伴奏带,发展到如今用电脑录音以及后期合成制作全由电脑完成。电脑设备更新换代之迅速,音乐软件功能逐步之强大,促使电脑音乐快速发展。

随着电脑音乐的不断普及,人们对MIDI伴奏带等字眼已不再陌生,山西省搞电脑音乐创作的人就不下几十位,可见它的魅力和人们的认可与需求。在电脑音乐出现之前,作曲家完成曲谱作品后,想立刻听到理想的声音及效果,需要时间,需要多个环节等待。无论请电声乐队或管弦乐队,还是民乐队,需要经过配器、排练、录音等多个环节。它周期长,且费功耗时,投资大、成本高。这样,传统音乐创作、制作与用电脑创作、制作音乐相比,传统方法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对作曲家来讲,在电脑上作曲,想怎么作就怎么作,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想让它反复几遍就反复几遍。小到一首片头曲、滚动音乐、歌曲伴奏带,中到一段歌舞曲,大到制作交响乐,电影、电视剧音乐,它无所不能。采用电脑创作、制作音乐,既省时又省事,甚是方便。在音乐教学中,电脑音乐也颇受学生们的喜爱,多变的音色,丰富的节奏,既好玩又实用。它

能使学生把自己的创作(包括歌曲创作,器乐曲创作等)在第一时间内通过电脑记录下来,并一边创作一边就能听到音响效果,并极方便地不断进行实时修改完善,直到满意,且可制作成伴奏带(盘)欣赏传播。应该指出,电脑音乐的出现,大大缩短了音乐从开始构思创作,到总谱写作,再到乐队排练,以及演唱录音等等各个环节的周期和时间,不仅省去了许多方方面面的人际协调,以及时间和精力,也大大节约创作成本,推动了音乐创作的发展,促进了音乐创作的大众化、普及化。电脑音乐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电脑及其音乐创作、制作软件的更新换代。而电脑功能的不断提升也加速了电脑音乐的扩散与普及。

3电脑音乐与传统音乐之比较

电脑音乐作为高科技产物,它的出现,大大的方便了专业音乐创作和业余爱好者。至于它的音色、音质像不像真乐队,真乐队能不能替代电脑音乐,电脑音乐能不能取代真乐队等等问题,在音乐界争议就一直不断。作为新生事物,有褒有贬皆属正常。笔者认为:电脑音乐就是电脑音乐,创作者能耐再大,功夫再深,也受当今数字音频技术的制约,不可能作得和真乐队演奏完全一样,仅是仿真模拟而已。在1996、1998、2000年几届日本YMH公司和国内最具权威的“中音公司”进行的电脑音乐大赛中,组委会专设了一个模仿真乐队奖,奖项的评判标准主要是:看电脑音乐作品的制作效果与真乐队的演奏效果之比较。结果是三届大赛的这一奖项,均被江苏省的刘水霖先生捧走,其电脑作品《江河水》《扬鞭催马运粮忙》、《花好月圆》等模仿传统民乐队的

电脑音乐作品获得好评。尽管如此,模仿出的民乐与真的民族乐队合奏相比较,都能听出“电味”太足,即“死板”,一听就是用电脑作出的音乐,而不是由演奏者带有情感奏出的。民乐队中的一些特殊表现技巧,如二胡常用的上下滑音、揉弦,竹笛的单、双吐音,抹音等等……,电脑的制作技术再高超,也是机器“作”出来的,总不像人“奏”出来的有“灵性和韵味”。即使用采样器采了样的音色,也不可能与人演奏的完全一样。但再棒的真乐队,也奏不出电脑音乐上千种音色和几百种特效音乐效果来。无论是管弦乐队还是民乐队,无论是电声乐队还是混合乐队,所有乐器包括打击乐全算上,也只不过只有几十种音色。而电脑音乐中的音色,是用高科技数字音频技术手段合成的音色,少说可以是GM标准的128种音色,用电脑合成,想要什么音色就可以合成出什么音色,包括天上的、地下的、水中游的、宇宙的各种声音,以及千奇百怪的,鸟语花香的,潺潺流水,风暴雨狂等等,都可以用电脑音乐作出来。这是传统乐队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的。如轰动全球的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中的所有音乐,就是用两台电脑及周边设备制作完成的。人们不禁被电影中那主题歌伴奏音乐的柔情、缠绵、巨轮撞击冰山及沉没时的巨大声响所折服。就连CCTV新闻连播及许多片头、片尾音乐,都是新影制片厂艾力群老师在电脑上制作出的杰作。再如笔者创作的电脑音乐《幻》,参加了2000年“第四届全国电脑音乐创作比赛”,获优秀奖。《幻》一开始便是在朦胧的音乐铺底中,模仿出的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的意境,并且用声像技术不时的忽左忽右作飘动处

理,在听觉上营造出一种仿佛置身于梦幻中的飘飘悠悠,幌幌忽忽的立体空间感觉。在构思这篇文章时,作者又仔细听了多遍,深深感到,电脑音乐丰富的音色和特有的功能和效果,是真乐队绝对演奏不出的。尤其这段音乐用了电脑音乐中特有的“倒映”技巧。之后音乐又回到了主部主题,结尾是在潺潺流水里,黄粱美梦结束前的渐逝,其效果是出人意料的好,传统音乐创作的作曲大师,先作出曲,再配好器已算完成任务,然后交由乐队演奏。而电脑音乐则不同,作完曲,配毕器,只才完成了第一环节,接下来还要进行合成制作。制作中对弦乐、铜管、木管、打击乐应选取不同的奏法,这样才能有更完美的效果。如作打击乐在键盘敲击才有打的味道,作木管要注意气息,作弦乐要讲究弓法等。下一环节是对各个声部进行力度均衡的调试,才能取得满意效果,如混响效果加多少,加哪种混响;合唱效果加多少,加哪种合唱;哪个声部加,哪个声部不加,以及特殊效果的声场、频响、动态等等,均应由创作者自己完成。电脑音乐合成中每一环节都得认真处理好,否则会大大影响作品的效果和质量。所以,从事电脑音乐的创作者不仅应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和素质,还需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巧,他应是一个集多人为一身的既是创作者,也是制作者的音乐全才。

4电脑音乐在创作、制作中的几点注意

电脑音乐虽然方便了许多音乐人,然而它与传统音乐在创作制作上还是有很大异同的。教学中,初学者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把握不好电脑音乐与传统音乐在配器上的异同;二是把握不好各声部的力

度均衡;三是在配器上要不太简单,要不太繁杂,织体用的太多。这反映出初学者学了传统音乐的配器,照搬到电脑音乐创作上的一个弊端。应当指出的是,电脑音乐配器与传统音乐配器有许多共同点,如传统音乐配器的上密,下疏,中不空原则,织体上的简洁明了等,都是电脑音乐应该遵循的。从音响共鸣角度讲,传统音乐无论是单管,双管,还是三、四管,在声部的乐器人数要求上,都是很科学的。如果创作电脑音乐也这样,作出的音乐肯定就会是一锅粥了。比如一提、二提叠加上12次或更多,那在音响效果上一定会很糟糕,因为电脑音乐中用的弦乐是商家在电脑中早已制作存储好的,弦乐群奏只需作一轨就能抵得上传统乐队中12把、24把提琴,如觉不够,还可以再作一轨。或把两轨弦乐的声象,一个设成零位及最左,一个设为127最右,这样处理后群奏感和声场就很棒了。如觉得还不够,只需在作曲软件上把时间再调整一下,让两轨的弦乐在发音时,稍稍错开一点,那弦乐群听起来就会更辉煌。再则,电脑音乐不讲乐器的比例,如一只小号=二支长笛、二支双簧管等,只要你愿意,可以把一支小号调到很低,而一支长笛或其它乐器却可以调到超过乐队任何一种乐器,这都是轻而易举能办到的事。另外,传统乐器在音域上是限定的,但在电脑音乐上是灵活不定的,可以把长笛奏到C1、C2或更低,在音色上若还不满意,也可继续任意修改,而传统乐队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

总之,电脑音乐的配器与传统乐队的配器有许多异同之处,这些异同是音乐制作人应该掌握的。每个从事电脑音乐的人,只要经过数年

实践,就会从中悟出许多技法。在乐器的选择、使用,乐曲修改以及后期合成制作中,都会积累许多可贵经验。以上几点,也只是一般的、常规性的,目的是抛砖引玉而已。

5结语

电脑音乐借助当今数字音频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应用空间之广,涉及的群体之多,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之所以有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一是它使不同程度和不同层次的音乐爱好者的音乐创作梦想变成了现实。传统音乐创作与制作是专业人士的事,业余爱好者,由于条件的不具备,很难把自己的音乐创作“立”起来,变成有声作品。有了电脑音乐,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不现实变成了现实。二是因为它的实用性极强,它不受时间、场地、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又富有时代气息,故越来越受到更多音乐人的青睐。电脑音乐由于其有方便性、实用性、大众性、综合性的特点,给音乐工作者带来诸多方便,其前景会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普及而推广的更快。笔者从事电脑音乐创作及电脑音乐教学多年,搞音乐创作和音乐教学的酸、甜、苦、辣感受颇多。数字音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音乐创作、制作的冲击和影响,音乐界有不同的见解或说法。笔者认为:传统音乐有传统音乐的美,电脑音乐有电脑音乐的好,二者是可并存互补的。电脑音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众音乐欣赏水平和娱乐素质大幅提高,追求享受音乐美必成时代潮流,这必将推动着音乐作品的多样化及量与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方志宇.电脑音乐与编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

[2]陈启云.电脑音乐理论与应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许民.电声乐队配器实用教程[M].长春:吉林教育音像出版社, 1991.

[4]张戈,张旭.电脑音乐的创作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5]颜东成,卢晓旭.MIDI技巧与数字音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所有中国人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就是道士。-林语堂的我和我的人民一,导言林语堂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语言学家,他对中国和西方都非常精通,并且精通多种外语。他连续写作两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他幽默风趣,积极倡导淡雅幽默的文学作品。他是论文的作者。林先生天生贫穷,但在自己的努力下,他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他不仅精通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对西方文明有深刻的了解。东坡先生曾经说过:“我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但我只住在这座山上。”毫无疑问,长期生活在欧美的林语堂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见解。我的国家和人民(也称为“中国人”)是林先生的第一本英语书籍,在美国引起了巨大反响。这是林先生用英语写的对中国人的看法。在书中,林先生用幽默,坦率的风格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中国人民的道德,精神状态和向往,以及中国社会,文学艺术和生活利益。在这本书中,描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中国儒家和道家的观点是最敏锐和最原始的观点之一。儒道思想源于2000年前战国一百多个学派的争论,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经过磨砺和殴打逐渐形成体系,是中国人民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讲究仁爱,人性

和礼节制度,这是入世后的一项重要学习。道教是一种没有行动,自然和纯洁而诞生的哲学。因此,林语堂认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无疑是幸福的。当他们满意时,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就像在黑暗中指引光明的道路一样,他们不会迷路。当他们沮丧时,他们也有道家的思想来安慰自己的心,就像冬天的温暖被子一样,他们不会迷路。南怀瑾大师曾经说过,儒家就像五谷杂粮店,每天都要吃掉。道家就像药店。如果您没有生病,就不能去那里。如果生病,就必须去。主人的魅力也许在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神秘的哲学,以便每个人都能接受。在现实生活中,谷物商店和药房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儒家和道家这两种哲学的魅力。融入生活的哲学是建立中国灵魂大厅的基石。孔子左手,老子右手。这是林语堂先生对儒道思想地位的最生动的比喻。儒道是中国文化的右臂。没有儒道教的中国文化是不完整和不完整的。现在,张开我们的“左右手”,了解儒道对中国人民的影响。2,毫无疑问,左撇子儒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哲学。几千年来,统治者以儒家统治世界,而文人则以儒家为名。甚至普通百姓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在做事中寻求“卑鄙”,在生活中寻求“仁义”。儒家思想起源于西周的

教育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教育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教育的重要性英语作文1 China,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has a large gap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If we want to catch up with and even surpass the developed ones, education seems important and should be given the first priority. Besides, education seems the same important to individuals. In modern time, w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making great progress, the education of the work for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reover, many of the success in advanced countr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 nations prosperity mainly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its labor force, namely those who have been well educated. For individuals, education is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oneself. Firstly, its education thathelps people gain basic knowledge of the world, helping them to distinguish what is right and wrong. Secondly, education improves ones skills of life and work, which can make people live a good life or have achievements in career. Finally,education brings people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that is the key role of education. 教育的重要性英语作文2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感悟孔子 很荣幸能在大三上半学期上中国文化概论,在上复杂的专业课之余享受这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盛宴。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无不令人惊叹,发人深省。其中在我心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孔子。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认识孔子这一人物,有时早上起床后会响亮地诵读论语十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经典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起初似懂非懂,但想必这些语句讲的内容必是十分有道理,从那时起我对“子曰”里的“子”已经开始萌生出敬意。由于高中开设了论语这一科目,让我有机会更加近距离地了解孔子。《论语》中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细致的刻画,让孔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分别为:《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着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的“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关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孔子身处乱世,可谓生不逢时,他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得不到重用的命运。在课堂上观看《孔子》这一电影中就有形象的画面。孔子在挣扎之后也认清了这个事实,但是他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坚持传道授业解惑,发扬儒家文化。值得庆幸的是,孔子并不是孤身一人,他有一大批心爱的弟子誓死追随。常年的朝夕相处,让孔子与弟子间的师生感情十分深刻,因此在子路和颜回这些心爱的弟子去世后,孔子痛哭不能自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人留恋其中,惊叹不已。虽然我对孔子的理解不是十分深刻,虽然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我将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不断学习,希望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8篇)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8篇) 第一篇:初中音乐教学现状思考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1.方法不当 音乐教学的效率高低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当下音乐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穿新鞋,走旧路”,虽高喊课改口号,但教学依旧因循守旧,沿用传统单一的传授方法,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和激发; (2)“穿新鞋,走歪路”,虽顺应课改要求,采用了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应用,更甚者,只是走走形式,无法真正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 2.内容单一 初中音乐教材的曲目,大都是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教学对象,而且也不能适应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办法 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只有我们采用有效的教学对策,对症下药,才能进一步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1.转变观念 学校领导应利用课程改革契机,立足音乐学科特点,围绕科学价值,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纠正教师以及学生对于音乐的传统认识和态度,转变师生观念,强调音乐教学在学校发展以及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完善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音乐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走近音乐,并使学生养成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习惯,促进终身音乐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音乐兴趣,培养思考习惯,鼓励音乐创新。此外,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合理、有效地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3.丰富内容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除了充分发挥音乐教材本身的优势和特点,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内涵,渗透美育之外,教师应根据初中年龄段学生的音乐爱好,补充一些其他形式的音乐,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与共鸣。 第二篇:初中音乐教学水平提高策略 一、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认识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教育仍然是以应试科目为主,这是应试教育制度的必然产物,作为初中教师,一定要及时认识到这种教育制度的缺陷,积极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相关教学活动。音乐是素质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行为修养和心理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及时修正对音乐课程的认识,重新认识初中音乐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思想层面及时更正之前的错误认识,从而在行动上给予学生指导,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音乐课程,认真学习相关的音乐

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产同文化的概述及对现状的分析,重新解读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理顺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预测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便更好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应对措施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人类留下丰厚的宝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穆斯林文化,基督教文化,儒家文化,中国民族文化,哲学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建筑园林文化,节日文化,中国性文化,中国中医药文化等,是东方整体观念、普遍联系、综合思维模式的典范。 它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它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对每个人来说都存在着一个对传统文化的理性选择问题。当人们站在文明转折点的立交桥上重新审视这个文化世界的时候,既会有对未来的展望,又会有对过去的眷恋;既会有欢乐的憧憬,又会有痛苦的牺牲,历史的转折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近百年来,国人对以传统文化的态度可谓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 中国文化是开放的文化,是海纳百川的文化。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在不断地包容并融合外来文化。一切外来的思想文化,都经过了也都必将经过已有的中华文化体系的熔炼,其精华被吸取之后,又将生发出全新的更加灿烂博大的中华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现状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外交流,这无疑对我国国民视野开阔和思维开放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但在此同时,国外文化及文化产品也随之进入我国,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和近年来韩流的席卷。自打美国电影进入我国境内后,一系列大片已在中国人心中打上深深烙印,而国产电影则受强烈冲击。外来文化的进入程度较高,但明显也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一)研究对象 (1) (二)研究方法 (1) 二、结果与分析 (2)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发展现状 (2) 1.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含义分析 (2) 2.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传播的进程(纵向发展) (2) 3.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呈多元化发展(横向发展) (3) 4.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发展的原因 (3) 5.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改革我国音乐教育的思考 (4)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推广 (6) 1.正确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我国民族音乐 (6) 2.大力加强奥尔夫音乐教学培训,壮大农村师资队伍 (6) 3.展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今后的发展 (7) 三、小结 (7) 参考文献 (8) Abstract (8) Key words (8) 致谢 (9)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 音乐表演专业石茹指导教师:王克永 【摘要】至今已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有了大范围的发展,但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还没有较全面的分析。我国的音乐教育随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传播和影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突破了音乐教学领域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我国的音乐教学方法具有很大影响,分析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于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国情和音乐文化,扬长避短使其在我国得到更好的运用与发展。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现状分析;发展 引言回顾早期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传播,不少工作者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给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学习依据。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对我国各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值得思考与探讨,紧跟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发展的脚步,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有活力的新事物被不断注入了新的血液与灵魂,可想而知,那是人们智慧的总和与结晶。继续研究和分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问题是对前人努力成果的延续和对日后更好的发展做一些良好的铺垫。文章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使我们能进一步了解其发展的近况以及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状态分析。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doc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积极地教学态度是培养青少年优秀人才的 首要因素。做父母的生育了子女,不光是是把孩子养大,更重要的是要如何教育孩子使之成为有用之才。如果不重视教育,孩子的善良天性就会改变,教育孩子远比抚养孩子要难。我们既要懂得教孩子什么,又要知道怎么去教;而且,更重要的一条是要专注、持久,毫不放松。 家庭教育现状: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

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2、"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

最新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 1、民间歌曲(名词解释) 2、劳动号子的双重作用(名词解释) 3、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 4、田秧山歌:又叫“田秧歌”“田歌”“秧歌”“薅草歌”,以山歌体裁为主,又常使用号子和 小调的体裁因素。 5、小调: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的一种,又称小曲、俗曲,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形式,另 一方面,由于小调传唱方面的复杂性,也使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复杂性。 6、无锡景调:汉族民歌时调的一种,兼有抒情(南方)和叙事(北方)的性能。 7、民间舞蹈音乐:综合民歌、器乐、说唱、和戏曲等民间音乐因素,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 的传统音乐体裁形式。 8、百戏:汉魏之际,流传于民间、官方筵席、仪典的各类民间舞蹈、音乐、杂技、幻术、武 术、滑稽表演等 9、花鼓舞:狭义:安徽凤阳花鼓,广义:南方的安徽花鼓灯,湖南地花鼓,江西夹湖花鼓。 10、秧歌:汉族歌舞主要形式一种,音乐可分为器乐和声乐两类,器乐主要用于大肠舞蹈, 声乐主要用于小场民歌与小戏演出。 11、木卡姆歌舞:其一是像麦西热普那样,作为大型声乐器乐套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 是像多朗木卡姆那样,自身便是一个风格较为单纯的民间歌舞组曲。 12、成相篇:战国时期,荀子,注意名称 13、变文:是说唱音乐正式形成的标志。 14、P226-P227 15、P230-P231 16、乐种(名词解释) 17、八音: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称为“八音”,其八类金、石、土、木、革、丝、匏、竹代表性乐器:“金”如编钟。“石如磬。“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瑟等。 “竹”如笛子“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木兄)音zhu四声、(吾攵)音yu二声。 18、曾侯乙编钟:64件(钮钟19件,甬钟45件),楚王送腹钟1件P232 第二部分 1、花儿会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众多民族 2、劳动号子典型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 3、汉族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4、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艺术形式发展的最为规范和成熟 5、花鼓调《凤阳花鼓》又称为:《凤阳歌》 6、玩调是云南省沧源县佤族民间的风习性多声部舞歌 7、十二木卡姆是由琼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普三部分组成的大型歌舞套曲 8、京剧老生三杰是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所有中国人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是道家。-林语堂是我和我的人民。林语堂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语言学家。他精通中国和西方,精通许多外语。他连续两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他幽默风趣,积极倡导高雅幽默的文学作品。他是这篇论文的作者。林先生出身贫寒,但经过自己的努力,他在哈佛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他不仅精通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对西方文明有着深刻的了解。东坡先生曾说:“我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但我只住在这座山上”,毫无疑问,长期生活在欧美的林语堂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见解。《我的祖国与人民》(又称《中国》)是林先生的第一本英文书,在美国引起了巨大反响。这是林先生对用英文写的中文的看法。在书中,林先生用幽默、率直的风格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和向往,以及中国社会、文学艺术和生活情趣。这本书描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中国儒道观是中国最尖锐、最原始的观点之一。儒道思想起源于2000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锤炼和锤炼,逐渐形成了一套体系。它是中国人民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强调仁、仁、礼制度,是入世后的一项重要研究。道

教是一种没有行动、没有自然、没有纯洁的哲学。因此,林语堂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无疑是幸福的。当他们感到满足时,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就像在黑暗中引导光明一样,他们不会迷失方向。当他们沮丧的时候,他们也有道家的思想来安慰自己的心灵,就像冬天里的一床温暖的被子,他们不会迷路。南怀瑾大师曾说,儒家思想就像一个全粮店,天天吃。道教就像一家药店。如果你没有生病,你就不能去那里。如果你生病了,你必须走。主人的魅力在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神秘的哲学,让每个人都能接受。在现实生活中,粮店和药房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儒道的魅力所在。融入生活的理念是中华魂堂建立的基石。孔子左手,老子右手。这是林语堂先生对儒道地位最生动的比喻。儒道是中国文化的右臂。没有儒道思想的中国文化是不完整的。现在,打开我们的“左右手”,来了解儒道对中国人的影响。2毫无疑问,左撇子儒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哲学。几千年来,统治者用儒学来统治世界,而文人则以儒学为名。即使是普通人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在工作中追求“卑鄙”,在生活中追求“仁义”。儒学起源于西周的周公旦,与孔子融为一体。在董仲舒手中,形成了一种尊崇儒学的局面。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堂音乐课生动与否,是看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配合。如果只有教或者只有学就没有默契可言,没有生动可言,更没有没有效率可言,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怎样才能做到教与学的互动是我们一直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本文旨在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著而成,以音乐课上如何来搭建师生之间的默契桥梁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为目标,较浅显的做了以下论述。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而达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活动。音乐课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的改革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仍然是个通病,在音乐课堂中,音乐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个人的情绪是极具感染性的,人们的情绪情感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应该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不同的教学情绪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们参加活动不积极,如果此时老师采用消极的态度,可能活动就没法再继续进行下去,相反如果老师主动的为大家起个好带头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可能此时的课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我看来学习应该是非常快乐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时常都提醒自己要把快乐带到课堂上,带给我的每一位学

生。教师快乐的教学,学生才会快乐的学习,作为非主科的音乐课更应如此。 目前教育界大力推行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的全新改革旨在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怎样才能做到呢,关键在于课堂中“教”与“学”,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与“学”的配合默契度,怎样来提高两者之间的默契度还值得我们继续总结、研究。

教育论文:谈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谈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形成了儿童最初的早期经验和最初的主观能动性,这往往成为他们其后个性发展的主观基础和出发点。学前教育是经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它包括家庭中的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中的教育。具有公共教育性质的学前教育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物。由于革命最早产生于西方,所以具有公共教育性质的学前教育自然也最早在西方诞生。 一、世界学前教育发展史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目的是谋求儿童特别是社会下层出身的儿童的生存、健康和幸福。1837年,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勃兰根堡的小城开办了一所幼儿教育机构,专收3~7岁的儿童。1873年,美国出现了第一所公立幼儿园。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进行改革的同时,在教育工作者上也进行了各种改革实验,近代日本学前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发展的。

二、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史 中国的学前教育起步较晚,1903年9月在湖广总督张之的支持下,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寻常小堂内创办了湖北幼稚园(后改称蒙养院)公立官办,开始了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1922年民国政府制定了壬戌学制,将蒙养院改称为幼稚园。1928年,陈鹤王琴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起草了《幼稚园课程标准》,同年8月通过审查并向全国颁发实施。1926年,张雪门拟定了“幼稚园第一季度课程”,1931年开始对“行为课程”进行研究。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确立了幼儿园教育制度。 三、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 学前教育主要是以(0~6)岁的学龄儿童为教育对象,这一时间的儿童接触最多的,除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小伙伴之外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跟着模仿,儿童的辩认是非的能力还很弱,需要一个引导者,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不同的家庭教育会使儿童有不同的发展。一个幼儿就像一张白纸,你怎么教育他就会怎么做,如果想让白纸变成美丽的图画,那么就应该从小开始教起,教孩子如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

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4、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品位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高职教育也难免

奥尔夫音乐

浅析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 奥尔夫教育思想教学法 论文摘要: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奥尔夫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本文作者阐述了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教学法的内容,以及对其的认识和对于实践的几点思考。 一、卡尔?奥尔夫简介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从少年时代起,他就显示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探求精神,曾尝试创作歌剧,并写出许多歌曲。这一切对其教育思想、教学法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奥尔夫教学体系基本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初,这种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已经超越了国界,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深受各国儿童和教师的喜爱。 二、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 1.一切从儿童出发。 奥尔夫教学法的对象不是成人,而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与方法、步骤的确定上,都是根据儿童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内容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儿童的名字或熟悉的歌谣;在方法上,主要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从感性经验出发,通过生动、愉悦的游戏和音响的感受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和传统的先讲规则原理,再做音响练习的理性教学是截然相反的。 2.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奥尔夫认为“元素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基于这一特点,很多人将奥尔夫教学称为“主动性音乐教育”。首先通过学习演奏简单的奥尔夫乐器(包括旋律性音乐乐器、节奏性音乐乐器和捻指、拍掌等“人体乐器”),使所有儿童(包括那些因患哑声或不喜爱唱歌的儿童)都可以亲身实践,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其次,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3.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所谓“创造”是指将以前各阶段所学过的东西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独创的小型乐曲。在奥尔夫教学中无论是节奏练习,还是形体动作练习,教师并不限于教授某些技能,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即兴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学生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 1.节奏、旋律练习。 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其它许多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围绕它进行。节奏练习主要包括:

关于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论文

关于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论文 说教育很重要是轻描淡写。教育是改善生活的武器。它可能是改变人生的最重要工具。对孩子的教育始于家庭。这是一个终生的过程,直到死亡。教育当然决定着个人的生活质量。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并发展个性和态度。最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会影响人们的就业机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很可能会找到一份好工作。在这篇关于教育重要性的文章中,我们将向你介绍教育在生活和社会中的价值。 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教授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阅读和写作是教育的第一步。大多数信息是通过书面形式完成的。因此,缺乏写作技巧意味着会错过很多信息。因此,教育使人们识字。 最重要的是,教育对于就业极为重要。当然,这是一个体面生活的绝好机会。这是由于教育部门提供的高薪工作技能。受过教育的人在工作上可能处于极大的劣势。似乎许多穷人在教育的帮助下改善了生活。

更好的沟通是教育中的另一个角色。教育可以改善和完善人的言语。此外,个人还改善了与教育的其他沟通方式。 教育使个人成为更好的技术使用者。教育当然提供了使用技术所必需的技术技能。因此,如果没有教育,可能会很难处理现代机器。 人们在教育的帮助下变得更加成熟。复杂性进入受过教育的人们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教育向个人传授纪律的价值。受过教育的人们还更多地意识到时间的价值。对受过教育的人来说,时间等于金钱。 最后,教育使个人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受过教育的人可以清楚地解释自己的观点。因此,受过教育的人很有可能说服人们接受他们的观点。 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有助于在社会上传播知识。这也许是教育中最值得注意的方面。在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中,知识迅速传播。此外,教育将知识从一代传给另一种。

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要素_王赫

当代戏剧 戏曲音乐 钢琴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中国优秀钢琴作曲家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将西方钢琴技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断吸取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创作出大量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情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特别是将西方钢琴技艺与中国戏曲音乐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这种中西结合的艺术形式不仅拓展了钢琴在中国的发展空间,为钢琴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艺术平台,也为这件西洋乐器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使更多的中国听众熟悉和喜爱。本文通过总结作曲家创作的中国戏曲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归纳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三要素,它们分别为: 一、以戏曲音调为创作要素 我国戏曲音乐具有相对独立的、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戏曲音乐是整个戏曲综合艺术中区分不同剧种的明确标志。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吸取了众多戏曲的曲牌音乐,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 昆曲。集南北两曲系统之大成。南曲流丽悠远,婉转缠绵、柔漫悠远;北曲跌宕起伏、宽宏大气、豪放恣意。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原来北曲的特性渐渐被溶化成为 “南曲化”的演唱风格。而南北曲的相辅相成,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剧情内容的需要。丁善德先生创作的钢琴曲《序曲三首》第三首《降G大调序曲》中的主题,就是来自于昆曲《玉簪记·琴挑》中生旦轮唱的音调。春龙创作的钢琴小品《幸福的童年》同样采用了昆曲音调。 京剧。由“西皮”“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曲调十分丰富且变化无穷。“西皮”腔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曲调高亢。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二黄”腔旋律色彩暗淡、凝重,给人以沉重、悲凉之感。江文也《断章小品十六 首》,其中的第十一首“午后胡琴”是由京剧的“二黄”音调变形而来。张朝教授创作的《变奏曲》是用京剧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混合来体现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中大型变奏曲,乐曲中既饱含了对中国传统京剧效果的模拟,又充满现代人对传统的感悟。 豫剧。豫剧唱腔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行腔流畅。豫剧音乐丰富多彩,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不仅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而且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作曲家王建中根据传统唢呐曲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乐曲中第二段的音乐取材于豫剧。春龙创作的四首儿童钢琴小品《友谊之舞》《儿时的梦》《木兰女子》《丰收儿歌》都是采用豫剧特性音调创作而成。 粤剧。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用方言演唱,并吸收、融合了地方的民歌小曲。取各家之长,自成风格;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曲调不仅潇洒典雅、韵味醇浓,而且感情细腻、荡气回肠。陈培勋创作的钢琴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卖杂货》《思春》都成功运用了粤剧音调元素。 秦腔。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 慷慨激越的风格,同时又兼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 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朱晓宇创作的《戏曲组曲》中第二乐章《秦腔风格》小快板,主题采自于典型的秦腔唱腔。春龙创作的《丰收》《豪放的少年》同样采用了秦腔的音调元素。 二、以戏曲结构体式为创作要素 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戏曲中常用的“板腔体”和“曲牌体”。“板腔体”以某一曲调为基础,通过速度、节拍、节奏、宫调、旋律等要素的变化,在旋律、曲体上采用扩充和紧缩的手法,从而逐 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要素 王 赫 38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论文题目:儒家思想浅析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年 月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 15 论点、论据 40 材料、数据 20 写作规范性 15 字数要求 10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定稿

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实践之探究 柏林中学梁小娟 著名创新学家朗加明教授曾说过:“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终身发展和思维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在音乐课中必须加强对思路和方法的创新,要在教学意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实践活动中寻求创新,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和总结。因此,要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必须在音乐课中去实现教学的创新,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创新必须在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在实践中又去实现新的创新。带着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注重方法,改变思路的观念走进音乐课,我进行了如下一些创新的尝试。 一、创新教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标的理念表明: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能“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强调音乐兴趣的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需要有创新的教学意识,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轻松,让学生学有所乐,更富有个性。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开学的第一堂课,我把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了学生,活动是这样开展的: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示范----我用庞龙的《两只蝴蝶》的音乐旋律篡改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了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则变得神采飞扬。同学们不象以前作自我介绍那样枯燥、机械了,而是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有的努力想着用什么歌曲来作旋律,时而动动笔把篡改的歌词记下来;几人1组的,几个脑袋凑在1起,眉飞色舞、群策群力,极力想设计出最好的表演方案;想边歌边舞的则坐在位置上手舞足蹈,嘴里念念有词------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们的节目是1个比1个精彩······通过这次有趣的自我介绍活动,我知道了学生的姓名,了解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掌握了哪些学生有圆润的歌喉,哪些学生有优美的舞姿------学生也从中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欢愉,最重要的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