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汉语0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汉通论笔记
7、假借义:朱骏声所谓“本无其意,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干。只是借用,不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如,解通邂(解后即邂逅)。
通论(五)
1、文字学家主要凭字形来辨别本义,这是因为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对本义的了解。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通论(二)
1、语言既有继承性,更有发展性。必须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2、基本词汇:从古至今意义几乎没有变化,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在汉语词汇中只占极少数。使用同一形体而古今意义无关的词,在汉语词汇中更是少数。
E、转注:说法不一。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后代的争论:江声(部首,凡某之属皆从某);戴震(互训:转相为注,互相为训);朱骏声改变了定义和例字(引申: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
F、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以令长为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从、武、信、休、。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江、河、沐。
5、六书当中最重要的最能产的一种造字方式是形声。意符相同的形声字,在意义上大都和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意符表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意义范畴并不等于词义本身,不能从意符知道本义。但可以根据意符来辨认某一个形声字的几个意思中,哪一个是本义或比较原始的意义,哪些是引申义或假借义。对意符有三点注意:
王力古代汉语重点文章笔记
一、郑伯克段于鄢古今字:1、”大太:2、辟避;3、厭饜:4、”(今仍作“舍”)舍捨:5、”嘗嚐:(今皆简化为“尝”6、”佗他:异体字:”暱昵: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 1、2其他此类活用名词用于动词1819本义和引申义1、邑:、、“大叔又2、都:本义,大邑。
、国都小的都。
3、鄙:、引申出质朴,浅陋、轻视等意义。
4、毙:”后来表示死,“斃”后起字,今“毙”枪毙。
5、及:6、啟;简化“启”应。
古今词义不同1、国;1)都指国家,但含义不同。
周代的国指诸侯的封地,西汉的国指王侯的封邑。
2)2、城:1)城墙。
2)现在指城市、城区。
用如动词指修筑城墙。
课文中的“都城”3、乘:1)在利用车马等代替步行的意义上古今基本相同。
2)4、完:1)在完整、完全的意义上古今相同,用如动词是完整,因而有修缮的意思。
本文“大。
、‘完了’是古代所没有。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做宾语: 12、(冒昧地问一声,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宾语用代词“之”复指 3(姜氏有什么满足)4(大概说的是这种情况吧)其他句式双宾结构 1、无生民心。
234语法1、诸:2、请:1)请你做某事 23、敢:1)助动词,有胆量,为何谓也”二、齐桓公伐楚古今字:1、共供:2、女汝:”复音词1、夹辅本义和引申义;1、缩:本义,用绳子捆起来。
2、妥:本义,安稳,安定。
后引申为安,安抚。
3、次:文献中有两种意义,一是次第,次序。
作动词为按次序排列。
引申为次第在后的,等级较差的。
| 。
引申为外出旅行停留。
语法;之: 1)放在定语和名词之间。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在一个分句的主谓间用,表示语意未完。
b. 充当主语和谓语结构之间用“之”宾语前置;用指示代词“是”作宾语 5、寡人是征 6用代词‘是’复制提前的宾语,起强调 7介词“以”的宾语 8三、齐晋鞌之战古今字:9、陈阵:10、辟避:11、絓掛:12、奉捧:异体字:1、2、”3、4、5、”复音词1、败绩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3、”免(二)意动用法1、”难其他此类活用 16、介,甲衣。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绪论(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1、本课程的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言课。
(1)基础课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是指该专业中最基本的部分,亦即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2)工具课是相对于理论课等而言。
所谓工具课,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开设的课程。
“工必善某事,必先利其器。
”器是工具,利其器的目的是善其事。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3)语言课是相对于文学课而言。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专业,主要分为汉语言与汉文学两大模块。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用古汉语写成的古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方面)的能力。
以上阅读和讲授两个能力,在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以培养和训练讲授文言作品能力为主,后者以培养阅读文学作品能力为主,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
从2001年秋季起,中学语文教材又再次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文言文的份量更重,特别是高中,篇目几占一半,因此,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古代汉语这门课程的学习自然也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以外,作为语文工作者,他们还要大致了解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他们语文规范化的能力,如关于古代破读字的读音问题,异形词的规范问题等,都需要借助古代汉语知识求得解决。
(二)古代汉语的含义和课程学习重点1、古代汉语的含义汉语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
以往对汉语的发展一般采用两分法,即古代和现代。
现代指五四运动后,古代与现代相对而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时间跨度较长。
从先秦西汉一直到五四前,其间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称古代汉语。
因为古代的口语现在已无从听到,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只是古代的书面语,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文言;二是六朝后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古汉语通论(1~4)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古汉语通论(5~6)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古汉语通论(7~10)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古汉语通论(11~12)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古汉语通论(13~14)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古汉语通论(15~16)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古汉语通论(17~18)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古汉语通论(19~20)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古汉语通论(21~22)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 古汉语通论(23~24)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 古汉语通论(25~26)11.1 复习笔记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 古汉语通论(27~28)12.1 复习笔记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古汉语通论(29~30)13.1 复习笔记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 古汉语通论(31~32)14.1 复习笔记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古汉语通论(1~4)1.1 复习笔记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
如《释诂》:“赉、贡、锡、畀、予、贶,赐也。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编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编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①部首编排法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通论-补充
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学习古代汉语,免不了碰到一些自己不懂的字词典故,这些都需要依靠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而不同的工具书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要比较有效地查阅,必须了解不同工具书的性质体例,编排方法和注音释义特点等。
本节先介绍一般工具书的编排法、注音方法和释义特点。
再对十几本常用字典辞书进行简单介绍。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
如《释诂》:“赉、贡、锡、界、予、贶,赐也。
”“如、适、之、嫁、组、逝,往也。
”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偏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偏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
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
如“亻”为两画,“彳”部必在“亻”部之后;同一部的字也按笔画多少为序,如九画的“待”排在八画的“往”之后。
最早创立部首编排法的是许慎,他编写的《说文解字》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其后的字典辞书分部不一样。
如《康熙字典》分214部,新《辞海》250部,《汉语大字典》200部,《现代汉语词典》189部。
分部不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典辞书里也可能属不同的部首。
按四角号码也是按形编排。
这种编排法是根据方块汉字的特点,每个汉字取四个角的形状,分为十种形式,分别用0至9十个阿拉伯字代表。
其口诀为: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意为,这个角如果是一横就取1,竖就取2,交叉就取4,方框就取6等等,如“颃”字为0128。
这种编排法曾使用一时,但现在很少有人在使用。
(2)按音序编排音有古音今音,古音可按声母编排,也可按韵编排,今音有按注音字母编排,也有按拼音字母编排。
民国以前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多是按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分列,如《佩文韵府》、《经籍纂诂》等。
《古代汉语》王力 中华书局 1997 03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7 03目录王力简介--------------------------------------------------------------------------------◇绪论◇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古汉语通论(八)叙述句◇古汉语通论(九)否定句,否定词◇古汉语通论(十)疑问句,疑问词◇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古汉语通论(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古汉语通论(十八)古书的注解(下)◇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古汉语通论(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识(三)◇古汉语通论(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四)◇古汉语通论(二十三)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古汉语通论(二十四)古书的句读◇古汉语通论(二十五)骈体文的构成(上)◇古汉语通论(二十六)骈体文的构成(下)◇古汉语通论(二十七)◇古汉语通论(二十八)◇古汉语通论(二十九)诗律(上)◇古汉语通论(三十)诗律(下)◇古汉语通论(三十一)词律◇古汉语通论(三十二)曲律◇第一单元文选(左传)◇第二单元文选(战国策)◇第三单元文选(论语)◇第四单元文选(孟子)◇第五单元文选(墨子)◇第六单元文选(诗经)◇第七单元文选(楚辞)◇第八单元文选(史记)◇第九单元文选(贾谊)◇第十单元文选(韩愈)◇第十一单元文选(沈约)◇第十二单元文选(贾谊)◇第十三单元文选(两汉乐府民歌)◇唐宋五言古体诗◇第十四单元文选(词)◇次韵章质夫杨花词[1]◇曲·小令◇常用词(一)60字◇常用词(二)62字◇常用词(三)65字◇常用词(四)65字◇常用词(五)63字◇常用词(六)66字◇常用词(七)71字◇常用词(八)93字◇常用词(九)91字◇常用词(十)95字◇常用词(十一)89字◇常用词(十二)88字◇常用词(十三)96字◇常用词(十四)82字◇〔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附录二〕汉字部首举例◇〔附录三〕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附录四〕上古声母常用字归类表◇〔附录五〕词谱◇〔附录六〕曲谱◇〔附录七〕曲韵常用字表◇〔附录八〕常用词音序检字总表◇〔附录九〕常用词笔画检字总表◇编后记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作者:秋闲提交日期:2010-01-28 11:17:04 1楼自从部落改了版,编辑文字都会出现乱码,怎么办呢?作者:秋闲提交日期:2010-01-28 15:57:12 2楼王力简介王力先生(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王力)
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2)古用今废词。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如“觥”等。3)古今义绝对不同。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11)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如:釜,从金省,父声。雷,从雨,田省声。
12)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商代的文字,包括商代金文、甲骨文。
13)文字的演变阶段:(1)古代文字:商--金文、甲骨文。周金文。战国西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秦小篆、秦隶。(2)今文字:汉隶、章草、行书。魏晋真书(楷书)。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3.古今词义的差别:1)意义的多少不同。一个词有本义,有引申义,一个词的古今意义的多少,往往会产生变化,有的旧义消亡了,有的新义产生了。如“池”在古代意义是a护城河b池塘。现代意义是a池塘b旁边高中间洼下的地方。古今相比,“池”的意义一增一减。另外还有:国、防、家、列、怜、仇、除、仅、书、信、将等。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如“售”,古义侧重行为的结果,指把商品卖掉,今义侧重行为的本身,是卖。“再”,古义是侧重行为的数量,是两次是第二次。今义侧重于行为的重复,是“又”。3)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一些词在发展中意义的轻重发生了变化。如“恨”的古义轻,是遗憾、不满,今义重,是仇恨、忿恨。“怨”的古义重,是恨的意思,今义轻,是埋怨和不满。还有一些词在发展中褒贬意义发生了变化。如“谣言”古义是中性的,今义是贬义。另外“下流”古中今贬,“吹嘘”古褒今贬,“谤议”古中今贬,“爪牙”古褒今贬,“锻炼”古贬今褒。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如“布”古指麻布、葛布。今指棉布。“坐”古指两膝着席或床榻,臀部压在脚后根上,今指臀着席位上。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附录二字义项的本义
诛,本义是责忘,就是记不住谨,本义是谨慎诚,本义是诚实,特别是在言语上不虚伪信,本义也是诚实谅,本义也是诚实诈,本义是不诚实,最初的意思是谎骗惟,本义是思惟息,本义是呼吸慢,本义是怠慢,傲慢(不是缓慢)省(xǐng),本义是细看相,本义也是细看眷,本义是回头看视,本义是看觉,本义是睡醒颜,本义是额颠,本义是头顶题,本义是额领,本义是脖子(颈)项,本义是脖子的后部颁,本义是大头颇(pō),本义是头偏顾,本义是回头看顿,本义是顿首(磕头)圣,本义为通达事理聪,本义是耳朶好,听觉敏锐闻,本义是听见齅(嗅),本义是拿鼻子去闻有香味(或臭味)的东西臭,本意是气味鼾(hān),熟睡时的鼻息声龄,本义是年龄肯,本义是紧紧附著在骨上的骨间肉膏,本义是脂肪腊,本义是岁终祭膳,本义是备办伙食,一般指上等的餐,即肉食胡,本义是牛脖子下垂的肉,引申为兽类脖子的垂肉修,本义是乾肉抑,本义是用手按低扬,本义是用手举起承,本义是双手捧着或接受把,本义是拿着探,本义是把手深深地伸进去拿东西捷,本义是获得战利品抚(fǔ),本义是用手轻轻地按着或拍着,对人是表示爱意操,本义是拿着拥,本义是抱叔,本义是拾取,本义是拿,拿来用受,本义是接过来扣,本义是牵马戒,本义是警戒(防敌人来袭)兵,本义是武器要(yāo),本义是腰执,本义是拘捕罪人埶(艺),本义是种植路,本义是道路距,本义是鸡距历,本义是经过,引申为经历,阅历归,本义是女子出嫁步,本义是步行趣,本义是疾走(快跑),和趋差不多越,本义是越过超,本义是跳过迈,本义是行徒,本义是步行(徒步)遵,本义是顺着走适,本义是往造,本义是至逆,本义是迎通,本义是通过(穷的反面,穷是走不通)违,本义是离去迷,本义是迷了路径,本义是小路复,本义是往而复来往,来的反面循,本义是顺着走,与遵同义徐,本义是慢走待,本义是等待徧(遍),本义是周匝后,本义是迟到,后到,最后走行,本义是路术,本义为邑中道街,本义是四通道衢,本义也是四通道冲,本义是通道,即交叉路口伦,本义是类(指人的种类)偶,本义是偶象(就是俑)伯,本义是兄弟当中年长者仲,本义是兄弟当中排行第二的伍,本义是五人组成的集体,特指军队编制中的“伍”什,本义是十人组成的集体负,本义是背(bēi)在背上儋(担),本义是挑在肩上何(荷,hè),本义是扛在肩上作,本义是起来俱,本义是偕同,在一起仍,本义是依旧,照旧代,本义是更递伤,本义是受伤係,本义是缚儿,本义是婴孩兄,本义是哥哥皃,就是貌字,本义是容貌先,本义是走在前面元,本义是人头夷,本义是东方之人夫,本义是男人天,天应是颠的本字,颠就是头顶竝(并),本义是两人并肩而立端,本义是直立(端正地站着)竦(sǒng),从立,束声;本义是企待竢,同俟,本义是等待好,本义是美,特指女子的美佞,从女,仁声(依徐锴说);本义是有才字,本义是生子孩,本义是小儿笑丑,本义为貌丑礼,从示禁,本义是禁忌痕,本义是瘢痕疚,本义是病景,本义为日光暴,本义为晒太阳朔,本义为阴历每月初一朝,本义为早晨震,本义为响雷零,本义为余雨基,本义为墙根塞,本义为边塞块,本义为土块坏,本义为建筑物遭到破坏鄙,本义为五百家(户口单位)邻,本义为五家(户口单位)邮,本义为传递文书的驿舍郎,本义为鲁邑名崇,本义为山高厚,本义为山陵之厚原,篆文作(厡),本义是水源厉,本义是磨刀石碎,本义是把石碾碎破,本义是石碎研,本义是磨础,本义为柱下石陵,本义为大阜阿(ē),本义为大陵陆,本义为高平地阳,本义是山南阴,本义是山北隅,本义是山角阻,本义是山路难行险,本义是山路难行限,本义是山路难行阶,本义为台阶除,本义为殿阶陛,本义为自卑登高的殿阶际,本义为两墙相合之缝隙,本义为壁际孔防,本义为堤坝宗,本义是祖庙宇,本义是屋檐宴,本义也是平安官,本义是官府宿,本义是住宿寝,本义是睡觉宽,本义是屋宽大客,本义是宾客序,本义是东西墙廉,本义是堂的边废,本义是房子倾倒,没有用处了屋,本义为帷幕屏,本义为照壁层,本义为重屋(楼房)闺,本义为小门,上圆下方,其状如圭阙,本义是宫门(或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楼观),又名观,中间是道路阔,本义为宽广閒(jiān),本义为门隙闲(xián),本义为栅栏关,本义为门闩(shuān)扉,本义是门扇扇,本义也是门扉扃(jiōng),本义是门闩房,本义是在旁之室勒,本义是马络头韬,本义是弓或剑的套子。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王力前八个单元
古代汉语第一单元考核知识点:一、下列专业工具书的作者,成书时间,编排体例及用途: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源辞海经籍篡诂经传释词词诠诗词曲语辞汇汉语大字典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四、同义词辨析考核要求:一、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常用古义:言语访请报告谏讨反舍次如驰骤侵袭伐奔亡及执享荐图虞克堪兵勤乏乱两卒乘帅姑党城池帅田二、《左传》文选逐字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三、用结构层次分析法分析《左传》文选中的单句。
第二单元考核知识点:一、用“六书”的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并指出六书理论的贡献和局限。
二、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及古今字的辨别。
三、异体字的结构差异四、繁简字在古代文献中意义上的参差。
考核要求:一、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为六书所下的定义,并说明下列汉字六书的归属:即初亦奔行须侯朝服身保万来长友更及断封胡其年信肯武令步寇寸二、辨析同音分化和同源分化的古今字。
三、辨别异体字结构上的差异。
四、说明一些简化字与其繁体字在古书中意义上的差别。
五、《战国策》文选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三单元考核知识点:一、判断句结构上的特点及“也”字的用法。
二、叙述句中的双宾语句和被动句三、否定句中的否定词及宾语前置句四、疑问句中疑问词及宾语前置句。
考核要求:一、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的结构类型和本质特征二、分析各种类型的宾语前置句三、《论语》文选逐字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四、《礼记》中的文选要在理解篇章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关键词的意义。
五、掌握《常用词》三中下列常用词的常用义:示望矜哀愤患窃诛信谅辟好恭敬御右盗贼国家社稷仁义道德文质臭内间恶相仆第四单元考核知识点:一、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二、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
三、代词的分类和用法考核要求:一、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常用义:行走之适治树艺畜保爱比喻诚淫凶疏戚饥孰滋赡殊异斤钧倍法术涂关宫商贾二、辨析各类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三、名词用作词的语法条件四、名词作状语的各种类型五、《孟子》文选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现代汉语第五单元考核知识点:一、连词和介词的意义或用法二、语气词的意义或用法三、词头、词尾的类型及其意义四、先秦诸子的语言特点考核要求:一、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常用义:说毁誉劝居登临过鬻市假为取奉益完备陈故穷难夷已必一参什伯晦朔期吏权衡聪明二、翻译《庄子》的《北冥有鱼》《庖丁解牛》《百川灌河》《惠子相梁》三、翻译《荀子·劝学》《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蠹》文选全文第六单元考核知识点:一、《诗经》的韵例和《诗经》的韵部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考核要求:一、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常用义:徂征归陟降流放浮集采叔振援秉举斯伐稼穑获纳交错被负贻怀惩悼幸偷孔亟庶矢二、指出下列《诗经》中的诗的韵脚及其所在韵部:《关雎》、《桃夭》、《苤〓》、《柏舟》、《氓》、《伐檀》、《君子于役》、《蒹葭》、《黄鸟》、《月出》三、指出本单元各首诗中的联绵词,并说明每个联绵词语音上的联系。
07六古汉语词义(一)
六古汉语的词义(一)一、词义的含义及特点词义是语言中词所表示的意义,它是由词的语音形式所联系着的词的内容(语音是词的形式,意义是词的内容)。
词义是社会成员共同限定和共同理解的。
如:“木”是用来指树(茎部坚实的植物)的;“河”是用来专指黄河的。
古汉语的词义主要有如下特点:1、词义的概括性词义是一定的社会集体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也就是说,词义概括了某类现实现象中共同的东西、共同的特征、共同的内容,而舍弃了个别现实现象中的各种差别。
例如:“车”,现实生活中的车是多种多样的:有大车、小车;有牛车、马车、汽车;有加彩饰的或不加彩饰的,有带棚盖的或不带棚盖的车,等等。
这种种不同的车的个别特征,在词义形成的过程中都被舍弃了,而“车”义所概括的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即“靠轮子滚动运行的陆路交通工具”。
又如“舟”不同于“车”,因为它是“靠划行前进的水上交通工具。
”又如“苹果”,是一种落叶乔木所结的圆形、味甜或略酸的果实。
这个词义所反映的是苹果的共同具有的一些特征,而不管具体的个别苹果的各种差别,例如品种呀、颜色呀、大小呀等方面的不同。
2、词义的模糊性词义的概括性应能表明词所指称的对象范围,而事实上有相当多的词语,它们所表明的只是对象的大致范围,不能标出精确的边界。
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所表示的对象范围边界部分模糊不清。
如:《吕氏春秋·察传》:“狗似玃,玃似母猴(弥猴),母猴似人,而人之与狗则远矣。
”什么叫“似”?“似”就是像。
怎样才算像?其间没有精确的界点。
词义的模糊性不是个别现象,其中比较明显、比较突出的有下面几类:(1)前后相连的时间词、空间词。
如:昼—夜;暮(昏、夕)—夜;昧旦(黎明)—朝;春—夏—秋—冬;邑—郊(邑外)(2)区分性质的词。
如:大—小;长—短;远—近;厚—薄;美—丑(3)表示程度差异的词。
如:饥(一般的饿)—饿(严重的饥);疾—病;恨(遗憾)—怨(怨恨、仇恨)3、词义的民族特点英语:同胞兄弟、姊妹只区别性别,不分长幼,兄弟均称brother;姊妹均称sister。
王力古汉语0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山海经》:“有兽焉,其状如豹,文题白身。”
2、以简驭繁地掌握词义 学习、练习、习惯、熟习 习
熟习 晁错《言守边塞疏》:“习地形,知民心。” 学习 《韩非子》:“莫如修仁义习文学。”
習 反复扇动翅膀 《礼记》:“鹰乃学习。”
范雎列传》:“习战阵之列。” 练习 《史记· 大略》:“政教习俗,相顺而后 习惯 《荀子· 行。”
三、引申义
• 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 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将引申义分为直 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 直接引申义是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 • 间接引申义则由本义辗转再引申(即由引申义 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在直接引申的基础上再引申。
朝
早晨(本义) 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 “日已出„„,而月又未没,是朝 也。”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 江 水》) 朝见(直接引申) 盛服将朝。(《左传· 宣公二年》) 朝廷(间接引申) 使妇人载以过朝。(《左传· 宣公二年》) 朝代(间接引申) 汉朝陵墓对南山。(杜甫《诸将》)
诛
从言,朱声。本义是谴责、声讨。《周礼〃太宰》: 八曰诛,以驭其过。现代成语有口诛笔伐。 杀恶人、惩处恶人也叫诛,《荀子〃正论》:诛纣, 断其首。
• 甲骨文作× ,象形,两个 人背对背。 • 引申为背离,分别。《书 经〃舜典》:分北三苗。 • 引申为背弃、背叛。《战 国策〃齐策》:士无反北 之心。 • 由背离又引申为败北,逃 离。《韩非子〃五蠹》: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 又假借为方位词北。《列 子〃汤问》:投诸渤海之 尾,隐土之北。
• 从辵从大,本义是道路畅 通。《尔雅〃释宫》:一 达谓之道,四达谓之衢。 • 引申为到达。《列子〃汤 问》: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 • 引申为通达事理。《论 语〃雍也》:赐也达。 • 达和穷是一对反义词。 《孟子〃尽心上》:穷则 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由通达又引申为共同的, 普遍的。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王力古代汉语
04
王力古代汉语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研究
王力对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界定
词的本义
王力认为,词的本义是指词最初的意义,也就是词在语言产生时的原始意义。 这个意义通常是与词的语音形式同时产生的,是词义引申的起点。
词的引申义
王力指出,词的引申义是从词的本义出发,通过相似、相关或相反等途径派生 出来的意义。引申义与本义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 径。
语言内部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因素也会对词义引申产生影响 。如汉语中的双关语和谐音现象常常导致词义的引申。
人类认知因素
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也是词义引申的重要原因。如人们通过联想、 类比等思维方式,将不同的事物或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词义。
03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
本义是引申义的出发点
02
05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应用
准确理解词义,避免望文生义
区分本义和引申义
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了解本义 和引申义的区别,有助于准确理解词义。
掌握常用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代汉语常用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需要重点 掌握。
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古代汉语中存在大量一词多义现象,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 词义。
王力在古代汉语教材编写方面的贡献
王力编写的《古代汉语》等教材,系统介绍了古代 汉语的知识体系,为古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奠定了 基础。
王力在古代汉语词典编纂中的成就
王力主持编纂的《王力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为 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便捷的查阅工具。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性
词的本义是词义引申的起点和基础
特点
引申义与本义有密切联系,但又具有 相对独立性;引申义往往具有抽象性 、概括性和文化性。
王力 古代汉语 文选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王力古代汉语重点文章笔记
宾语用代词“之”复指其他句式 双宾结构郑伯克段于鄢1、邑: 本义,人所聚居之地,大小不一 收贰以为己 邑”等句中的“邑”都用其本义。
本篇中“制,岩邑也”、“佗邑唯命”、“大叔又2、 都: 本义,大邑。
本篇中“都过百雉,国之害也”、“大都不过参国之一”说的都是比 国都小的都。
3、 鄙: 本义,边邑。
“西鄙”、“北鄙”是本义, 引申出 质朴,浅陋、轻视等意义。
4、 毙: 本义,倒下。
“射其右,毙与车中。
”后来表示死,“斃”后起字,今“毙”枪毙。
5、 及: 本义,赶上。
“故不能推车而 及”。
本课中“无庸,将自 及”指他将会自己赶上灾 祸。
_6、 啟;简化“启” 本义,开门。
课文“夫人 启之”是说武姜准备替共叔段打开城门作内 应。
古今词义不同1、国;1)都指国家,但含义不同。
周代的国指诸侯的封地,西汉的国指王侯的封邑。
古代的国通指国都。
是现代所没有。
2、 城:1)城墙。
2)现在指城市、城区。
用如动词指修筑城墙。
课文中的“都城”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都指 都邑的城墙。
3、 乘:1)在利用车马等代替步行的意义上古今基本相同。
2)读四声时,全为古义,指兵车。
4、完:1)在完整、完全的意义上古今相同, 用如动词是完整,因而有修缮的意思。
本文“大 叔完聚”。
“完”指修葺城墙是现代所没有。
而现代的“完毕”、‘完了’是古代所没有。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做宾语:1、君何患焉?(您对这件事还担心什么呢)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声,你说的是什么意思)3、 姜氏何厌之有? (姜氏有什么满足)4、 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是这种情况吧)1、无生民心。
2、 不如早为之所。
3、 公赐之食。
古今字: 1、谓之京城大叔。
大太 极大。
2、“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避 避开。
3、“姜氏何厌之有?” 厭饜 满足。
4、“食舍肉。
”(今仍作“舍”) 舍捨放开。
5、“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 嘗嚐 (今皆简化为6、“佗邑唯命。
古汉10—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素”的词义引申图
本义:洁白而细的丝织品──甲、泛指一切白色──白白, 空 ──乙、本色──朴素 ──素质 ──原本 从“素”的色,引申出甲义;从“素”的特性(未经 染色),引申出乙义。 白色的生绢 《孟子· 滕文公上》:“ ‘冠素。” 白色 《楚辞· 九歌· 少司命》:“绿叶兮素华。” 白白 《诗经· 魏风· 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白白吃闲饭。)
四、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发 展、派生出来的意义。 引申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 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
五、怎样分析词的引申义?
要分析词的引申义,必须了解引申的总趋 势和具体途径。 词义引申的总趋势是:由具体到抽象,由 个别到一般。
“被”的词义引申图
被,寝衣,长一身有半。从衣,皮声。 本义:寝衣──覆盖──披加──施及──蒙受、 遭受──被(表被动)
“理”的词义引申图
理,治玉也。从玉,里声。 本义:治玉──治理,特指决狱──法官 ──玉的纹理──腠(còu)理──条理── 道理 ──通顺
谢谢大家!
“绳”的词义引申图
绳,索也。从糸,蝇省声。 本义:索 特指墨线──正直 ──准则,法度──以法约束、纠正 例句: 墨线 《韩非子· 有度》:“绳直而枉木斫。” 正直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准则 《商君书· 开塞》:“王道有绳。” 以法约束、纠正 《史记· 商君列传》:“〔商鞅〕 日绳秦之贵公子。”
词义引申
(二)通过借喻和借代等修辞手段的经常 运用而引申。(这已不同于那种临时的打 比方。)
“手足”喻兄弟。
“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
汉语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在汉字未产生以前,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
今天我们所能谈的只是上古文献史料所能证明的本义。
了解这种本义,对我们阅读古书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
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注: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如“试”字。
详见古汉语通论(五)163页。
),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引申义。
所谓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
举例来说,“向”字的本义是“向北的窗户”(《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
(塞好朝北的窗子,用泥涂好柴门。
)由朝北的窗户这个本义,引申为“朝着”或“对着”。
又如“道”字,它的本义是“路”,《诗经·秦风·蒹葭》:“道阻且长”。
引申为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又引申为正当的手段,《论语·里仁》:“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等等。
词义的引申和词义的更替应该区别开来。
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例如“脚”字的本义是“小腿”(《说文》:“脚,胫也”),后来“脚”字变为指“足”,也就不再指小腿了。
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
例如“道”字虽然产生了一些新义,但是路的意义一直保存到现代汉语里。
这类情况很多,也最重要。
一方面,这增强了语言的稳固性,使语言不至於面目全非;另一方面,这使语言丰富化了。
清代的文字学家如段玉裁、朱骏声等,都非常重视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因为这种研究方法对於彻底了解词义是一种以简驭繁的科学方法。
试看段玉裁对“理”字的解释(注: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玉部。
):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
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一、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着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着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假借义[2]
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由于词义是不断发展的,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止一个意义,因此,词的多义现象是古汉语中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
在本节中,我们就来谈谈古汉语书面语言中词的多义现象的几个重要方面——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一、词的本义1什么是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
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或最早的意义。
这是因为在汉字诞生之前,语言(口头语言)早已产生,某个词在口语中刚出现时究竟表示什么意思,我们无法考证。
据考古发掘,中华大地上早在170万年之前,就有元谋猿人的活动,就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
而汉字的产生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同170万年相比,五、六千年实在是短暂得很。
我们现在了解古代语言,主要是靠用汉字记录的书面材料;王力先生说:“所谓古代汉语,实际上就是古书里的语言。
”因此,研究和学习古代汉语,离不开汉字。
在汉字诞生之前的一百六七十万年中,汉语的形态和词的含义,我们无法确切知道。
因此,我们界定的词的本义,是从有记录词的汉字之时算起的,而不是从语言中词的产生之时算起的。
词的本义和词的原始意义之间不能画等号。
对于一个多义词来说,本义在它的所有含义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他含义多数是从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抓住了本义,其他含义也就容易理解。
清儒江沅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本义明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假借之义亦明。
”这是对本义与引申义、假借义关系的深刻揭示。
例如,在新版《辞海》中,“题”字共有七个义项,即:①头额;②标识篇首的文字,如“标题”、“篇题”;③题目、问题;④书写、署,如“题字”、“题诗”;⑤品评;⑥章奏;⑦通“提”。
在这七个义项中,“头额”是本义,《说文》:“题,额也,从页,是声。
”《说文》告诉我们,“题”是形声字,它的本义与“页”有关,读音为“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引申义
• 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 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将引申义分为直 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 直接引申义是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 • 间接引申义则由本义辗转再引申(即由引申义 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在直接引申的基础上再引申。
朝
早晨(本义) 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 “日已出„„,而月又未没,是朝 也。”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 江 水》) 朝见(直接引申) 盛服将朝。(《左传· 宣公二年》) 朝廷(间接引申) 使妇人载以过朝。(《左传· 宣公二年》) 朝代(间接引申) 汉朝陵墓对南山。(杜甫《诸将》)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
• 本义顾名思义应为词本来的意义,他是从字形 方面分析出来的、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 的意义,是引申义的源头。 •
益
• 《吕氏春秋〃察今》:“澭水暴益。” • 在造字时代以前,一个词可能还有更古的意义, 但是我们却无从稽考了。
二、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和意义有密切 的关系。因此历来的文字学家都是从分析字形 入手探求本义的。 • 1、必须依据字形分析. • A象形字,水:甲文字形为 ,江水又东,迳 巫峡。古指河流,本义。 • B指事字,本:甲文字形为 ,伐木不自其本, 必复生。树根,本义。
• C会意字,粪:甲文字形为 ,堂上不粪,则 郊草不芸。扫除,本义。 • D形声字,诛:从言,朱声。于予与何诛?责 备,本义。 • 在探求词的本义时必须依据古文字形,如莫 、 朝 、射 等字,只有依据古文形体,才能准 确地把握本义,否则容易产生混淆。
• 2、从多个义项中归纳。 • 在探求词的本义时还必须依据古文献,脱离了 文献,探求出的意义不一定是准确的。不能无 中生有,不能前后倒置。如: • 访,有两个常用义,一为询问,一为访问,文 献中询问义在前,应为本义。 • 愤:有两个常用义,一为愤懑,一为愤怒,文 献中愤懑义在前,应为本义。
文字、天文、水文 题目 《山海经》:“文首白喙。”
《山海经》:“有兽焉,其状如豹,文题白身。”
2、以简驭繁地掌握词义 学习、练习、习惯、熟习 习
熟习 晁错《言守边塞疏》:“习地形,知民心。” 学习 《韩非子》:“莫如修仁义习文学。”
習 反复扇动翅膀 《礼记》:“鹰乃学习。”
范雎列传》:“习战阵之列。” 练习 《史记· 大略》:“政教习俗,相顺而后 习惯 《荀子· 行。”
然
• 从火,肰声,本义 是引火点着,燃烧。 《孟子〃公孙丑 上》:若火之始然, 泉之始达。 • 又假借为形容词, 对、是的。 • 后来作本义使用时 又加上了火旁。
• 从又,尗声。又象 手形,本义是拾取。 《诗〃豳风〃七 月》:九月叔苴。 • 叔的本义在古代很 少见,从上古起就 假借为叔父。《孟 子〃告子上》:敬 叔父乎?
五、词义引申的方式
六、词义引申的规律
从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从具体到抽象例: 法网 网 捕鸟兽或鱼的网 杜甫《梦李白》:“孰云 《史记· 殷本纪》: 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见野张网四面。” 道理 道 道路 《韩非子》:“道不拾遗。” 《荀子》:“从道不从 由个别到一般例: 君。” 宰杀 解 杀牛 《庄子》:“庖丁为文惠 《左传》:“宰夫将解鼋。” 君解牛。” 聚集 集 鸟集落
端
• 从糸,冈声,本义是提 网的总绳。《尚书〃盘 庚上》:若网在纲,有 条而不紊。现代纲举目 张都保留的是古义。 • 纲绳对于网来说非常重 要,因而引申为事物的 主要部分。所以引申为
大纲、提纲、纲常。 • 三纲五常
纲
• 从pu,丙声。《说文》:更, 改也。pu就是扑字,跟手有关 的动作,本义就是改变、改换。 • 《左传〃昭三年》:景公欲更 晏子之宅。现代汉语更改、更 换、变更等保留了古义。 • 更在古代还有经历的意思。 《史记〃大宛传》:因欲通使, 道必更匈奴中。 • 更还有续的意思,是庚的假借 义。然后继续向副词虚化,有 了再、又的意义。 • 五更 ,始于汉代
• 《诗经· 邶风· 柏舟》:“静言思之,不能 奋飞。”俗语:“老牛自知夕阳晚,不 待扬鞭自奋蹄。” • 2、相关(有关联,可以以此代彼) • 标志作用 齿,本指门牙,后表示年龄。 • 动作代表主客体 歌,本指歌唱,后指歌 曲。
• 以性状代人 姝,本指女子貌美,后指美貌女 子。 • 以方位处所指人 官,本指官署,后指官员。 • 3、相因(有因果条件关系)如:危,本指高, 后指危险。
3、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 时 季节(本义)——时辰(十二时)——时间(现在)
《谏逐客书》:“四时充美,鬼神降福。” 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八、考察本义和引申义要注意音变形变 音变例: 朝 早晨zhāo——朝代cháo 瓦 名词wǎ——动词wà 形变例: 文 文——纹(本义变形) 他 音变形变例:
• “鬧”不见于《说文》,徐铉《说文新附》: “闹,不静也,从市鬥(斗)”这是一个会意 字,本义与声响有关,集市争斗,人声嘈杂。 字的这一结构就埋下了与视觉沟通的根子。听 觉上的嘈杂,会使人产生视觉上的“众多、聚 集”的联想。 • 齐民要术· 杂说》:(麻苗)“稠闹细弱不堪留 者,即去却。”“稠闹”指麻苗极为稠密。 “闹”与“稠”同义连文。
诛
从言,朱声。本义是谴责、声讨。《周礼〃太宰》: 八曰诛,以驭其过。现代成语有口诛笔伐。 杀恶人、惩处恶人也叫诛,《荀子〃正论》:诛纣, 断其首。
• 甲骨文作× ,象形,两个 人背对背。 • 引申为背离,分别。《书 经〃舜典》:分北三苗。 • 引申为背弃、背叛。《战 国策〃齐策》:士无反北 之心。 • 由背离又引申为败北,逃 离。《韩非子〃五蠹》: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 又假借为方位词北。《列 子〃汤问》:投诸渤海之 尾,隐土之北。
叔
• 本义指木星。从步,戌 声。步有越历的意思, 表岁星运行之意。 • 古人用岁星纪年,所以 岁产生了年的意思。 《庄子〃逍遥游》:楚 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 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 《诗〃卫风〃氓》:三 岁为妇,靡室劳矣。
岁
题
• 从页,是声。形旁页 象人的头。如头,额, 颜,顶,颠。题本义 是指人的额头。 • 《楚辞〃招魂》:雕 题黑齿。 • 由额头引申为事物的 前端。继而引申为题 目,题词等。
担保 《周礼》:“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赦之。”
信任
《诗· 邶风· 燕燕》:“仲氏 任只,其心塞渊”
四、本义与引申义的联系方式
• 1、相似(有某种相似处,可以类比,因 以为引申。) • 形貌形状 斗,本指酒斗,因形状相似, 引申为星斗。 • 功能作用 关,本指门闩,后引申为关卡, 均有控制出入的作用。 • 方式情态 奋,本指鸟奋飞,后指马、牛 奋蹄。
• 从辵从大,本义是道路畅 通。《尔雅〃释宫》:一 达谓之道,四达谓之衢。 • 引申为到达。《列子〃汤 问》: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 • 引申为通达事理。《论 语〃雍也》:赐也达。 • 达和穷是一对反义词。 《孟子〃尽心上》:穷则 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由通达又引申为共同的, 普遍的。
达
• 甲骨文作×,形似高 足盘,是用来盛食物 的。《国语〃吴语》: 觞酒,豆肉,箪食。 引申为量器。四升为 豆。 • 从秦汉时代又假借为 豆类植物的总名。 《七步诗》:煮豆燃 豆箕,豆在釜中泣。 • 从豆子又引申为微小
表
• 《说文》:表,上衣也, 从衣从毛,会意。许慎误。 • 表的本义是指裘的有毛的 这一面。《礼记〃玉藻》: 表裘不入公门。 • 引申为凡是外衣都称表。 又引申为外表,跟“里” 相对。《左传〃僖公二十 八年》:表里山河。
• 端,从立,耑声。 本义是站得直。 • 《庄子〃山木》: 颜回端拱还目而窥 之。后来引申为端 正、正直。 • 古代还有事物的一 头,发端等意义, 是耑的假借义。如 《荀子〃王制》: 若环之无端也。
《岳阳楼记》:“沙鸥翔集。” 《清溪寇轨》:“万众可 集。”
• • • • •
由实词到虚词。如: 以:本义为任用、使用,是动词。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 后引申虚化为介词,意思为凭、用等。例: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左传〃昭公三年)
七、为什么要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了解词义的所以然 文 题
行
• 甲骨文形状作 × , 象十字路口,本义是 指道路。《诗〃豳 风〃七月》:遵彼微 行。 • 后来词义转移,走路 的动作也叫做行,而 且引申义越来越多。
引
• 《说文》:引,开弓也, 从弓从× 。《孟子〃尽 心下》:君子引而不发。 • 古代常用义,引导,延 长,后退。都是从本义 发展而来。《诗〃楚 茨》:子子孙孙,勿替 引之。《战国策〃赵 策》:秦军引而去。
管
• 甲骨文象人以水 为镜,照影子。 《尚书〃酒诰》: 人无于水监,当 于民监。 • 随着青铜器的发 展,监又写作鉴。 镜是后起字。 • 引申为监督、监 视等意义。
监
• 从雨,令声,本义 指落细雨。 《诗〃东山》:零 雨其濛。引申为落 泪,《诗〃小明》: 涕零如雨。 • 远引申为草木花叶 掉落。庾信《哀江 南赋》:大树飘零。 • 现代意义零碎、零 落及数学上的零, 在古代是极其少见 的。
更
构
• 从木,从冓。本义是架屋。冓,许慎说,交织材也。 《淮南子〃泛论训》:筑土构木,以为宫室。 • 由架屋引申为交结会合之意。现代有构怨、构仇,也 都是结成的意思。
• 从竹,官声,本义是指 竹管或竹管制成的物品。 《诗经〃静女》:贻我 彤管。 • 但在古代最常见的意义 是指用竹管制成的一种 乐器。《诗经〃有瞽》: 箫管备举。现代的管弦 乐保留古义。 • 还有一个意思指钥匙。 《左传〃僖三十二年》: 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
他——她(引申义变形)
解
解jiě——懈xiâ
田 田tián——佃diàn
汉语词汇研究运用于文学研究
• 宋代词人宋祁《玉楼春》有“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名句。清代文学评论家李渔颇不以为然,说: “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 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见之也。“闹”字可 用,则“炒”字、“斗”字、“打”字皆可用 矣。”(《笠翁全集》卷八)。后人为此从艺 术手法上找各种理由来驳斥李渔的说法,给 “闹”字的用法加了不少赞语,但均未切中要 害,因为他们忽略了“闹”这一词的词义演变 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