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求

合集下载

沥青混凝土路基施工工艺及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基施工工艺及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基施工工艺及方法一、材料准备1.沥青:选择适当牌号的沥青,根据气候条件确保其黏度适中。

2.骨料:选择质量均匀、粒径合适的骨料,可以采用天然骨料或人工骨料。

3.矿粉:矿粉是一种细粉末状物质,可以起到填充骨料间隙、增加沥青混凝土的黏结性能的作用。

4.添加剂: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添加剂,如改性剂、抗裂剂等。

二、施工前准备1.设计路基横断面及纵断面,确定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和结构。

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场地清理,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无杂物。

3.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如夯实土壤、加设排水沟等。

三、基层施工1.根据设计要求调整路基高程,确保基层平整、均匀。

2.进行基面湿润处理,可采用喷水进行湿润,有助于提高沥青混凝土与基层的粘结性。

3.根据设计要求铺设准备层,也可以称为底层。

底层的作用主要是平衡基层的不均匀沉降,增加沥青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四、沥青混凝土路基施工1.将沥青混凝土防护材料(如细沙)撒在底层上,以减少隔水膜的损伤。

2.沥青混凝土施工时,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施工厚度,然后进行骨料的拌和工作。

拌和时应保证骨料与沥青的充分混合,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进行。

3.混凝土拌和均匀后,运输至施工现场,用摊铺机进行沥青混凝土的铺设。

摊铺时应保持均匀、连续,避免出现太厚或太薄的地方。

4.摊铺完成后,使用压路机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压实。

压路机的选择应根据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和设计要求进行。

5.在压实过程中,应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即每压实一段后,移至下一段,不断重复直到整个施工区域压实完毕。

这样可以确保沥青混凝土压实均匀、稳定。

五、施工质量控制1.定期进行压实密度和厚度的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沥青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和均匀性,有无裂缝或其他缺陷。

3.注意施工过程中的天气因素,如遇雨雪天气应停工。

六、施工完工后处理1.定期对路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修补裂缝和破损的地方。

2.开放交通前,应进行清洁作业,清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杂物。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方法一、基层处理1.清理基层:将基层表面的杂物、泥土等清理干净。

2.平整基层:使用平整机对基层进行调整,确保其平整度和强度。

如存在坑洼或凸起,需进行相应的修复。

二、底层填料施工1.铺设底层填料:将底层填料均匀铺设在基层上,然后用压路机进行压实,确保填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2.填充坑洞:如有坑洞或凸起,需使用填充料进行修补和调整。

三、摊铺沥青1.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将沥青、骨料、粉料和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热搅拌,制成沥青混合料。

2.摊铺:将沥青混合料倒入摊铺机的料斗中,通过摊铺机进行均匀摊铺,然后使用平振板或压路机进行初步压实。

四、压实1.初级压实:在摊铺完毕后,使用压路机进行初级压实,将沥青混合料压实并使其与基层紧密结合。

2.中级压实:初级压实后,再次使用更重的压路机进行中级压实,进一步提高沥青路面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3.毛刷处理:在中级压实后,对路面表面进行毛刷处理,将热沥青混合料与骨料表面形成完整的附着层。

4.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施工:根据道路功能的不同,可分别施工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

五、辅助设施设置1.道路标线:在压实后,通过机械或手工的方式进行道路标线的绘制。

2.排水设施: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保证雨水能够及时排除。

六、养护1.开放通行: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路面达到要求后,方可开放通行。

2.定期养护:定期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和维修,如补修裂缝、修复坑洞等。

以上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一般工艺及方法,具体施工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平整度、耐磨性和行车舒适性,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城市道路等工程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沥青:应根据道路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交通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沥青品种和标号。

粗集料:通常采用碎石、破碎砾石等,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细集料:可选用天然砂、机制砂等,要求质地坚硬、级配良好。

填料:常用的有矿粉,其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2、设备准备拌和设备:如间歇式拌和机,确保能准确控制材料的配比和温度。

运输设备:足够数量的自卸汽车,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摊铺设备:如摊铺机,具备良好的摊铺性能和精度。

压实设备:包括压路机,如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等。

3、现场准备对基层进行验收,确保其平整度、强度等符合要求。

清理施工现场,保证施工范围内无杂物、尘土等。

测量放线,确定路面的标高和边线。

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1、配料根据设计的配合比,准确称量各种材料的用量。

2、加热将沥青加热至规定的温度,同时对集料进行加热,使其温度高于沥青温度 10 20℃。

3、拌和将加热后的材料投入拌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应足够,以使混合料均匀一致。

4、质量检测对拌制好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抽样检测,包括温度、矿料级配、沥青含量等指标,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三、沥青混合料的运输1、装料采用自卸汽车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以减少混合料的离析。

2、覆盖运输过程中应使用篷布覆盖,以保温、防雨、防污染。

3、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确保混合料到达施工现场时温度不低于规定要求。

四、沥青混合料的摊铺1、摊铺机准备调整好摊铺机的工作参数,如熨平板的宽度、高度、仰角等。

2、摊铺作业摊铺机应缓慢、均匀、连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

相邻两幅之间应有 5 10cm 的重叠宽度。

3、人工处理对于摊铺机无法摊铺到的边角部位,应采用人工摊铺。

五、沥青混合料的压实1、初压采用轻型钢轮压路机静压 1 2 遍,碾压速度宜慢,初压温度不宜低于 130℃。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复核设计方案:在施工前,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复核,确保施工方案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

2.施工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沥青、矿料、胶凝料等施工材料,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检验和验收。

3.机械设备准备:准备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包括摊铺机、压路机、刮平机等,确保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转和维护保养。

4.施工人员准备:安排合适的施工人员,包括施工队长、摊铺工、矿料搅拌工等,确保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

5.施工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并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平整。

二、施工工艺及要求1.处理基层:在施工前,要对基层进行处理,包括清洁、结构调整等。

如果基层无法满足要求,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2.矿料搅拌:将沥青、骨料、矿粉、胶凝料等按配比混合,进行搅拌。

确保搅拌均匀,达到施工要求。

3.摊铺:将搅拌均匀的矿料均匀地摊铺在基层上,并进行初步压实,确保摊铺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4.平整:使用刮平机对摊铺面进行平整处理,确保路面平整度和纵横坡度的要求。

5.压实:使用压路机对平整后的路面进行压实处理,确保路面的密实度和抗压性能。

6.裁切边坡:对路面两侧的边坡进行裁切,确保边坡的平整度和抗滑能力。

7.损坏修补: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损坏进行及时修补,确保施工质量。

8.施工质量检验:对施工完成的路面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平整度、压实度、厚度等指标的检测。

三、安全措施1.安全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

2.文明施工:施工人员要文明施工,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遵守交通规则,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

3.现场管理:设立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管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事故和意外。

4.施工期限和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期限和施工时间,避免施工与交通高峰期重叠,减少交通堵塞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施工计划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工艺流程、施工人员分工、机械设备调配等。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工艺环节可是至关重要的。

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项枯燥的工作,但其实它蕴含着不少技巧与心思。

今天就带你走进这个过程,看看背后的故事。

一、材料准备1.1 沥青的选择沥青是这个工程的灵魂。

市场上有多种类型,选择合适的沥青至关重要。

要考虑到气候、路面使用情况以及车辆负荷。

比如,在北方寒冷地区,选择低温柔性好的沥青,能有效抵抗裂缝。

而南方湿润地区,耐水性好的沥青则更为适宜。

总之,选材得当,路面才能安然无恙。

1.2 骨料的配比骨料就像是沥青的“搭档”,要根据设计要求精确配比。

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比例要把握得当,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

就像做菜,调味不当,口感就差得远了。

二、摊铺工艺2.1 设备的选择与调试摊铺机是施工的主力军。

选择合适的摊铺设备,能提高效率,减少质量问题。

设备调试环节更是不能马虎。

要确保每个参数都在最佳状态,这样才能摊铺出平整美观的路面。

2.2 温度控制温度是个关键因素,沥青在高温下容易流动,冷却后则坚硬。

摊铺过程中,温度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沥青与骨料充分融合。

经验丰富的师傅们常说,温度控制好,才能“稳如老狗”。

2.3 铺层厚度铺层厚度直接关系到路面的使用寿命。

要根据设计要求精确控制,不能心浮气躁。

一层薄薄的沥青,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是承载着未来的重任。

三、压实工艺3.1 压路机的使用压路机是压实的关键。

不同类型的压路机适合不同的场景,选错了就麻烦了。

通常来说,刚铺完的沥青需要静压,而后期则可以使用振动压路机。

压实过程中,要注意施工的节奏,千万不能急躁,得一层层地来,稳扎稳打。

3.2 养护工作压实后,养护工作不能忽视。

要保证沥青充分冷却,避免温差过大造成的开裂。

像养宝宝一样,耐心地等待,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养护得当,才能让路面更持久,车子开上去也更顺滑。

四、质量检测质量检测环节至关重要,像是在给路面把脉。

要通过多种检测手段,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工艺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工艺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工艺1. 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些工作包括:1.1 方案设计在进行道路施工前,需要设计出合适的方案。

方案设计包括确定道路的宽度、施工层次、基础等级等。

1.2 勘测与测量勘测与测量是为了确定道路的具体位置、长度和高程等参数。

通过测量,可以确定道路的纵断面和横断面。

1.3 采购材料在进行道路施工前,需要采购所需要的材料,包括沥青、石料、砂子等。

1.4 机械设备准备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各种机械设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等。

在施工前,需要准备好这些设备。

2. 施工工艺2.1 基础处理道路的基础处理是保证道路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基础处理包括下面几个步骤:1.清理基础:清理基础的杂物,确保基础平整。

2.探测地下管线:使用专业的探测设备,检测出地下管线的位置,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破坏管线。

3.路基处理:对路基进行夯实,确保路基的稳定性。

2.2 道路铺装道路铺装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砂浆层铺设:铺设一层砂浆,用来填平路面的不平整。

2.下沉带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在道路的两侧设置下沉带,用来排水。

3.沥青铺设:将预先准备好的沥青通过铺沥青机均匀地铺到路面上。

4.拉毛与密实:使用专业的机械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拉毛和密实处理,确保路面的平整和稳定。

2.3 道路标线道路标线是道路施工的最后一步,用来标明车道、停车位和行人过街等区域。

道路标线通常使用耐久性较好的油漆进行绘制。

3. 施工质量控制为了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控制措施:•检测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包括沥青的含量、石料的级配等。

•检测道路的平整度和直线度,确保道路的通行安全。

•检测道路的排水情况,确保道路在雨天能够有效排水。

•道路标线的质量检测,确保标线的清晰度和耐久性。

4. 施工安全在进行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时,施工安全至关重要。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的质量要求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的质量要求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的质量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材料准备、基层处理、路面铺设和压实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依次介绍这些环节,并对每个环节的质量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材料准备在施工前,必须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所需的材料包括沥青、骨料和添加剂等。

首先,沥青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实验室测试,测试项目包括黏度、软化点、质量等级等。

其次,骨料的选用应满足标准规定的物理性能要求,如粒径分布、吸水率等。

最后,添加剂的应用需要经过实验验证,确保其能够提高混合料的性能。

基层处理基层处理是确保路面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基础。

在施工前,需要对路面基层的平整度和强度进行检查和评估。

若发现不符合要求,则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修复坑洞、填充裂缝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基层清洁,确保路面与混凝土的粘接牢固。

路面铺设路面铺设是沥青混凝土施工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铺设前,需要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铺设时,要保证热拌混合料的温度在指定范围内,一般应控制在120℃~160℃之间。

同时,要使用专用的铺设机械来保证铺设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对于坡度、横向坡度和纵向坡度等要求,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和控制。

压实压实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其质量直接影响路面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在压实前,施工人员需要检查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确保其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压路机械进行压实,力度和次数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调整。

在进行压实过程中,需要注意密实度的均匀性,尽量避免土堆和空隙的产生。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环节,还需要注意施工期间的交通管理、机械设备的维护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的检测和监控,如材料配合比的检验、拌合料温度的测量等,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总结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的质量要求涉及到材料准备、基层处理、路面铺设和压实等多个环节。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一、引言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常见的道路铺设材料,其施工工艺对于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基层处理、沥青混凝土铺设、压实和养护几个方面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工艺流程。

二、准备工作1. 设计方案:根据道路的用途和交通量,进行路面设计,确定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和配合比。

2. 材料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采购符合要求的沥青、骨料和添加剂等材料。

3. 设备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施工设备,包括摊铺机、压路机、沥青搅拌设备等。

三、基层处理1. 基层清理:清理道路基层上的杂物和积水,确保基层平整。

2. 基层处理:根据基层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填补坑洞、修复破损等。

3. 基层加固:对于土质较差的基层,可以进行加固处理,如碎石加固、土工格栅等。

四、沥青混凝土铺设1. 沥青搅拌:将事先准备好的骨料和沥青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搅拌,确保混合均匀。

2. 摊铺:使用摊铺机将混凝土均匀地铺设在基层上,并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厚度和坡度。

3. 压实:使用压路机对铺设好的沥青混凝土进行压实,使其密实度达到要求。

五、养护1. 初期养护: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初期养护,包括喷洒养护剂、覆盖保护层等措施,以防止过早开放交通对路面的损坏。

2. 正常养护:定期进行路面的清扫和检查,及时修复破损和维护路面的排水系统。

3. 增强养护:根据需要,进行表面加铺、封层加固等增强养护措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六、结束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是确保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

通过准备工作、基层处理、沥青混凝土铺设、压实和养护等环节的合理操作,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施工质量和道路安全。

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施工工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调整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求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基层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宜的刚度;
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3.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变形较小;
4.表面应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的拱度应一致;高程符合要求。

(二)施工工艺要求
1.一般规定
(1).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最大粒径分,主要有特粗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五种,
(2)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分层压实层厚相匹配。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

2.施工准备
(1)施工材料经试验合格后选用。

施工机械需配套并有备用。

(2)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拌制、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品种、标号、黏度、气候条件及铺筑层厚度选用。

当沥青黏度大、气温低、铺筑层厚度较小时,施工温度宜用高限。

(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分三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

设计中采用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包括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沥青饱和度、残留稳定度。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上、中面层还需通过高温车辙试验,检验抗车辙能力,指标
是动稳定度。

(4)重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200m试验段,主要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取得相应的参数。

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运输
(1)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搅拌厂(场、站)采用搅拌机拌合。

(2)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凝土宜采用间歇式(分拌式)搅拌机拌合。

(3)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

(4)为配合大批量生产混合料,宜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

运输时对货厢底板、侧板均匀喷涂一薄层油水(柴油:水为l:3)混合液,注意不得将油聚积在车厢底部。

(5)出厂的沥青混合料应逐车用地磅称重,并测量温度,签发一式三份的运料单。

(6)从搅拌锅往汽车中卸料时,要前后均匀卸料,防止粗细料分离。

运输过程中要对沥青混合料加以覆盖。

4.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①摊铺:运料车的运输能力应较主导机械的工作能力稍大。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开始摊铺时,等候卸料的车不宜少于5辆。

宜采用两台(含两台)以上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进行联合摊铺。

每台摊铺宽度宜小于6m。

相邻两幅之间宜重叠50~100mm,前后摊铺机宜相距10~30m,且保持混合料合格温度。

摊铺机应具有自动调平、调厚装置,具有足
够容量的受料斗和足够的功率可以推动运料车,具有初步振实、熨平装置,摊铺宽度可以调整。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施工气温低于10℃时不宜施工。

摊铺沥青混合料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

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得用人工修整。

(2)碾压和成型:摊铺后紧跟碾压工序,压实分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

开始温度取值范围为120~150℃,终了温度不低于55~85℃。

初压时料温较高,不得产生推移、开裂。

初压应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碾压1~2遍。

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碾压速度应稳定而均匀。

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

复压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不宜少于4-6遍,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终压可用重型轮胎压路机或停振的振动压路机,不宜少于2遍,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宜为10~20cm,直至无轮迹。

在连续摊铺后的碾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

为防止碾轮粘沥青,可将掺洗衣粉的水喷洒碾轮,严禁涂刷柴油。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面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

也不得在成型路面上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加强成品保护意识。

碾压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达到规范要求。

(3)接缝:摊铺梯队作业时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

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以上。

上面层的纵缝宜安排在车道线上。

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接缝应错位1m以上。

中、下层可采用斜接缝,上层可用平接
缝。

接缝应粘结紧密、压实充分,连接平顺。

(4)开放交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完工后待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三)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要求
1.拌制、施工温度:通常比普通沥青混合料高10~200C.
2.改性沥青随拌随用,存储时间不超过24h,温降不超过100C。

3.运输一定要覆盖,施工中应保持连续、均匀、不间断摊铺。

4.摊铺后应紧跟碾压,充分利用料温压实。

宜采用同类压路机并列成梯队操作,不宜采用首尾相接的纵列方式。

采用振动压路机时,压路机轮迹的重叠宽度不应超过200mm,但在静载压路机时,压路机轮迹的重叠宽度不应少于200mm。

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厚度较小时宜高频低幅,终压时关闭振动。

5. 接缝
纵向缝:摊铺机梯队摊铺时应采用热接缝。

冷接缝有平接缝和自然缝。

切除先铺的旧料,刷粘层油再铺新料,搭接100mm,一起碾压。

横向缝:中、下层可采用平接或者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平接缝,宜在当天施工结束和切割、清扫、成缝。

骑缝时先横向后纵向碾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