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内涵、意义及其建构
数学教学中的学科知识结构与概念建构
数学教学中的学科知识结构与概念建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学科知识结构和概念建构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学中的学科知识结构和概念建构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学科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其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
学科知识结构是指数学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关系。
建立良好的学科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学科知识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其知识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连接和推导。
通过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结构和层次,学生可以逐步形成清晰的思维逻辑,培养严密的推理能力。
其次,学科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数学的各个概念和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一定的规律。
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结构,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已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学科知识结构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当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和脉络时,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会更有信心和动力。
这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极探索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概念建构的策略概念建构是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和理解过程。
良好的概念建构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概念建构策略: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和实际问题理解概念。
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直观地理解。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与概念的联系,加深理解。
其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各不相同,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如教材、练习题、教学视频等,以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理解和建构概念。
再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
学生在探索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应该被鼓励思考和提问。
学科教学方法,学科概念,内容构成,运用材料,教学意义
学科教学方法,学科概念,内容构成,运用材料,教学意义1.学科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教师组织与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思考问题,提出新知识要求学生去实践和发现;(2)导入式教学法:充分利用新现代教育技术,将较多的学习内容安排在课堂上,运用教学图画、幻灯片、实物、视频等多媒体来实现教学效果;(3)中心枢纽法:以中心思想或概念为枢纽,把所讲内容、问题、课题和目的围绕中心进行探究;(4)开放式教学法:指的是教师采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减少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去实践和发现,起到一定的延伸效果,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这一改变中去,从而掌握本课学科教学客观性及综合性要求。
2.学科概念:学科概念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教学理论、思想或知识,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教学中,学科概念是一种引导学生教学行为和思维的独立思想,是一种理论或观念。
学科概念可以把学及学习的内容组织到一起,有助于学习的动机和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明白新知识和技能的相关性,以及新知识和当前信息和技能知识的内在联系。
3.内容构成:内容构成通常指一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在学科教学中,课程内容还包括学科概念、研究发现理论、研究任务或实际任务的介绍和分析等,以及其他教学内容特别是学习活动的组织。
它们之间相互依赖,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体系,能够支持教学的过程与目标的实现。
4.运用材料:教学材料是指一类相关的资源,能够在课堂教学和学习中支撑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习深度,材料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实物、图片、数字信息、音频、视频等,有助于分析问题、发现科学性原理、展示实验、让学生理解实际情境等,激发学生对学习者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5.教学意义:作为一门学科,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活力和动作,培养学生的积极思想,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融入了各种新型教学手段的学科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新知识,做出有意义的讨论,。
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教师知识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在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不断建构和积累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素质。
教师知识发展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职业素养、心理素质等。
本文就教师知识发展的内涵和途径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教师知识发展的内涵1. 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指教师掌握的学科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与学科相关的实证研究成果。
教师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孕育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帮助教师深刻理解学科知识的本质,促进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2. 教学知识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掌握的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知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方面。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了教学经验,形成了具有独特特点的教学方法、策略,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3. 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教师在职业实践中所表现的一种人格化特征。
它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态度等方面。
教师的职业素养表明其专业态度和形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和评价。
4. 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高度心理素质。
它包括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应变能力、情感控制等方面。
教师要保持身心健康状态,克服压力,保持乐观心态和自信自愉的心理状态,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教师知识发展的途径1. 专业培训专业培训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职业素养、心理素质,使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专业培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切实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同时也可以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改正错误,形成更加科学、系统、先进的教学方法。
知识点归纳 学科教学中的知识结构与概念建构
知识点归纳学科教学中的知识结构与概念建构知识点归纳——学科教学中的知识结构与概念建构在学科教学中,知识结构和概念建构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知识结构指学科知识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方式,而概念建构则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对于学科概念的理解和认知过程。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一、知识结构的重要性知识结构是学科知识的组织形式,它反映了学科知识的本质联系和内部逻辑。
在学科教学中,良好的知识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促进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应用。
1.1 知识结构的构成要素知识结构包括知识点、知识范围和知识关系等要素。
知识点是学科知识中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知识范围则是指围绕某一知识点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原理、定理等内容。
而知识关系则是指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因果关系、相互作用关系等。
1.2 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体系性知识结构具有层次性和体系性,即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关系,同时也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良好的知识结构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递进理解和整体把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概念建构的实质概念建构是学生对学科概念的主观理解和认知过程,也是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认知过程。
概念建构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它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和整合的过程。
2.1 概念建构的过程概念建构通常经历“感知—概念—形象思维—运用”的过程。
学生在接触新概念时,通过感知和实际操作形成初步的感性认知;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逐渐通过抽象思维将感性认知转化为概念,形成对概念的理解和解释;最后,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学生运用概念进行思考和判断。
2.2 概念建构的影响因素概念建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等。
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在对概念的理解速度和深度上的差异,这可能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风格以及前期知识储备等有关。
学科知识与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构建
学科知识与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构建一、引言在教育领域中,学科知识与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构建是教师们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构建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就学科知识的分析与构建进行探讨与分析。
二、学科知识的分析1. 学科知识的定义和作用学科知识是指某一学科领域内的具体内容、概念和原理。
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学科知识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的核心要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2. 学科知识的分类学科知识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a. 逻辑分类:将学科知识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例如数学可以分为代数、几何等;b. 层次分类:将学科知识按照其难易程度和学习顺序进行分类,例如语文可以分为词汇、语法、阅读等;c. 实际应用分类:将学科知识按照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背景进行分类,例如科学可以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等。
3. 学科知识的深入分析对于每个学科的核心知识点,教师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教师需要对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确保自己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储备;b.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需要明确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框架;c. 典型问题的分析解决:教师需要分析各类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d. 实际应用和拓展:教师可以将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内容的构建1. 教学设计的原则在构建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a. 循序渐进原则:教学内容的构建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程来安排,循序渐进地进行;b. 综合素养培养原则:教学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和综合性的思考和分析;c. 个性化需求原则: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兴趣进行调整,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d. 知识联系和应用原则:教学内容应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案中的知识结构与概念建构
教案中的知识结构与概念建构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教学实施的指南,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于教案的编写,知识结构与概念建构是两个关键要素。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知识结构与概念建构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教案中合理应用这两个要素。
一、知识结构在教案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知识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这就是知识结构。
教案中的知识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1. 有助于知识的整合与迁移通过合理的知识结构设计,教师能够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将新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相关领域。
2. 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教案中的知识结构设计需要合理地组织知识点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这样一来,教师的思维水平也会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概念建构在教案中的应用概念建构是指通过清晰明确地定义和解释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的过程。
在教案中合理运用概念建构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运用能力。
1. 清晰界定概念在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清晰明确地定义和解释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准确地理解概念,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2. 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通过概念建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和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3. 规范学生的表达和思维概念建构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还能够规范学生的表达和思维方式。
通过对概念的明确解释和阐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形成相应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浅谈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及设想
浅谈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及设想教师学科知识结构是指教师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是其教学工作的核心,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未来教师教学的设想展开论述。
1.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是其教学的基础。
教师掌握的学科知识越丰富、结构越完善,就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结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准确把握知识要点,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3. 适应教学变革与教学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变革。
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建设是教师适应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教师才能及时应对教学变革的挑战,实现自身的教学发展。
二、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设想1. 多学科交叉融合未来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加广泛的跨学科知识结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未来的教师将需要更多地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形成更加丰富和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
这样的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教学的需求,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向未来。
2. 注重实践与应用未来的教师学科知识结构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更应该注重实践与应用。
教师应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参加教学实践等方式,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拓宽学科知识结构。
只有将学科知识结构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用的知识。
3. 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未来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很多,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进行学术交流、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知识结构,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4. 建立学习型教师团队未来的教师应该注重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学习型教师团队。
学习型教师团队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帮助教师不断充实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论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建构:价值、内涵与进路
论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建构:价值、内涵与进路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3)1.3 研究方法与范围 (4)二、学科教师教育的内涵分析 (5)2.1 学科教师教育的定义 (6)2.2 学科教师教育的特点 (7)2.3 学科教师教育的构成要素 (8)三、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 (9)3.1 培养未来教育家 (10)3.2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11)3.3 促进教育公平与优质发展 (12)四、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双重构建 (13)4.1 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构建 (14)4.2 跨学科与跨文化的双重构建 (16)4.3 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构建 (17)五、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实施策略 (18)5.1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20)5.2 加强实践教学与教育见习 (20)5.3 完善评价机制与激励体系 (21)六、结论与展望 (23)6.1 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24)6.2 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向 (25)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6)一、内容描述本文以“论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建构:价值、内涵与进路”旨在探讨中国学科教师教育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双重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文章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基本属性,接着深入讨论了其内在的价值合理性以及外在的行为合理性。
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推动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理论层面,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学科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二元性特征。
这些特征体现了教师教育在追求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同时,也关注人文关怀和艺术性的平衡。
文章通过批判性分析,揭示了当前中国学科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过于机械化、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化等。
在实践层面,本文通过深入观察和实证研究,展示了中国学科教师教育在实际操作中的成效与问题。
尽管大部分教师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但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
学科教学与学科知识结构构建
学科教学与学科知识结构构建学科教学是指针对特定学科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该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成果和学科水平。
而学科知识结构构建则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逐步形成和完善学科知识的组织结构和体系。
本文将就学科教学与学科知识结构构建进行探讨。
一、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学科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使其具备深入学习和研究该学科的能力。
其次,学科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科知识结构构建的意义学科知识结构构建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科知识结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学科知识的框架和脉络,有助于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学科知识结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知识的长期记忆和牢固掌握,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最后,学科知识结构构建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策略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学科教学与学科知识结构构建的关系学科教学和学科知识结构构建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学科教学是学科知识结构构建的基础,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获取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而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
而学科知识结构构建又是学科教学的目标和结果,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科成绩。
四、学科教学与学科知识结构构建的策略为了有效进行学科教学和学科知识结构构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获得学科知识。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反思和知识整合,引导学生将各个学科知识点进行联系和归纳,形成学科知识结构的体系和框架。
深入理解中学教育学科知识的关键要点
深入理解中学教育学科知识的关键要点中学教育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环节,而教育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则是教师们提供高质量教育的关键要点。
本文将从教育学科知识的内涵、教育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深入理解教育学科知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学科知识的内涵教育学科知识是指教育学科领域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它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教育方法学的原则以及教育评价的方法等内容。
教育学科知识的内涵非常广泛,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如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过程的设计、教育评价的方法等。
同时,教育学科知识也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只有深入理解教育学科知识,教师们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教育学科知识的重要性深入理解教育学科知识对于教师们提供高质量教育至关重要。
首先,教育学科知识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教师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情感需求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其次,教育学科知识可以帮助教师们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育方法学的原则可以指导教师们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以及设计有效的评价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育学科知识还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深入理解教育学科知识要深入理解教育学科知识,教师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育学科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教师们可以通过参加教育实践活动、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以及与学生互动等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
其次,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们可以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等问题,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另外,要积极参加教育学科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们了解最新的教育学科研究成果,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和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学科知识水平。
简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四要素及其含义
简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四要素及其含义示例文章篇一:哇塞,老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居然有四个要素!这可太重要啦!首先咱们来说说“学科知识”。
这就好比盖房子的砖头,没有砖头怎么能盖出结实的房子呢?老师要是没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怎么能教我们明白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拗口的文言文还有神秘的科学原理呢?就像教数学的老师,自己都搞不清楚那些难题的解法,能教我们解题吗?那肯定不能啊!再来说说“教育知识”。
这就像是给房子搭框架的钢梁,能让整个房子稳稳当当的。
老师懂教育知识,才能知道怎么教我们这些调皮捣蛋或者乖乖听话的学生呀。
比如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知识,是做游戏呢,还是小组讨论?要是老师不知道这些,那不是乱套啦?还有“课程知识”哟!这就好比是房子的设计图纸,得规划得清清楚楚。
老师了解课程知识,才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要是老师对课程一知半解,今天教这个,明天教那个,我们不就晕头转向啦?最后就是“一般文化知识”啦!这像给房子做装饰的花草,能让房子变得更漂亮更有魅力。
老师有丰富的一般文化知识,能给我们讲好多有趣的故事、分享不同的文化,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老师要是只知道课本上的那点东西,多无聊呀!你想想,要是老师只有学科知识,就像一个只会砌砖头的工匠,能盖出漂亮实用的房子吗?要是只有教育知识,没有学科知识做基础,那不就像空有框架没有砖头,房子能立得住吗?课程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也一样重要,缺了谁都不行!所以说呀,这四个要素对于老师来说,一个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老师的教导下,学得又好又开心!示例文章篇二: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简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四要素及其含义”的文章: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的老师为啥能教得那么好?为啥他们啥问题都能解决?这可多亏了他们那厉害的专业知识结构呀!这专业知识结构就像一个超级工具箱,里面有四样宝贝,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
第一个宝贝是“本体性知识”。
这就好比是盖房子的地基,要是没有坚固的地基,房子能盖得稳吗?老师的本体性知识就是他们所教学科的那些专业知识,像语文老师得精通字词、文章、文学,数学老师得把各种公式定理玩儿得溜溜的。
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概念、内涵及价值
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概念、内涵及价值近十年来,高等教育学科教学法理论日益受到重视,它是教育领域新兴的教学模式。
学科教学法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实践、社会参与、问题解决的综合学科教学方式,它是教育改革的理想选择,它的价值在于能够有效地减轻学习负担和教学负担,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学科教学法的突出特点在于归根结底就是把学生和其自身实践学习的背景和场合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探索、体验和反思的学习过程中,直接融入学科教学,同时,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科教学法将学习和Learning放在一起,根植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注重培养学习者发现知识、调用知识、积极运用知识、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健康态度的性格修养。
学科教学法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实践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社会价值教育模式,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进而培养学生拥有全人类思想技能,包括创新精神、分析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学科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研究、探究和分析的能力。
第三,学科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便让他们更轻松地完成学习。
第四,使用学科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正确态度,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学科教学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表现之一,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中被忽视的部分,改善教学现状,教育学科促进学生发展,它的
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正确伦理思维,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
教师工作中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
教师工作中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教师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责任。
而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是构建一堂成功课堂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教师工作中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构建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
一、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现,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应当紧密结合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和完整性。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求与时俱进。
同时,教学内容应当能够反映学科的完整性,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学科的脉络,建立正确的学科观念和方法。
二、知识结构的重要性知识结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的知识框架和认知系统。
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知识之间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结构。
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知识结构的建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构建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方法和策略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教学任务。
2. 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当合理分配,有机结合,体现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来选择教学内容,并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3. 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一、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知识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因此,教师知识的发展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本文旨在对教师知识发展的内涵与途径进行思考和探讨。
二、教师知识发展的内涵教师知识发展的内涵是指教师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教育环境中逐渐形成、积累、提高的知识的总和。
教师知识的内涵包括学科知识、教育知识、教学知识和职业知识等。
1.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指教师在自己所教授的学科领域内所具备的专业知识。
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学科知识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保持学科知识的前沿性。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师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2.教育知识教育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具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知识的掌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制定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案,并且能够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学知识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教师需要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职业知识职业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认真履行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家长、同事和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教师知识发展的途径教师知识发展的途径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方式和方法。
下面将从学习、实践和反思三个方面探讨教师知识发展的途径。
1.学习学习是教师知识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教师工作学科知识
教师工作学科知识一、教师工作学科知识的重要性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
教师工作学科知识包括了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工作学科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科内涵和学科间的联系。
对于教师而言,只有深入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在教学中准确传递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科认知体系。
同时,不同学科之间常常存在着交叉和互相关联,了解学科间的联系,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教师工作学科知识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学科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学科知识,教师才能够轻松应对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
通过对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知识,保持教学的新鲜感和活力。
再次,教师工作学科知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
学科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和工具,只有教师具备了充分的学科知识,才能够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通过对学科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把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成绩。
二、如何提高教师工作学科知识的水平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学科知识水平,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
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学科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扩充自己的学科知识储备,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二,加强教学科研。
教师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组织教研活动等方式,深入研究学科知识,提高自己对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参与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
第三,扩大教师工作学科知识网络。
教师可以通过加入学科研究团队、担任学科组长等方式,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提高学科知识水平。
教师教育学的概念建构与价值意蕴
2、人文主义兴趣理论
人文主义兴趣理论认为,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和心 理体验。这一理论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 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个人价值观的影响,而这种价值观又受到学生自身和外界 环境的影响。
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兴趣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 环境的影响。这一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认为学生在家庭、 学校和社会环境中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3、阐述兴趣的特点
兴趣具有以下特点:
(1)自发性:真正的兴趣应该是自发的,不需要外界的强制或压力,个体自 然会对某些特定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
(2)指向性:兴趣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个体通常会对某些特定领域产生兴趣, 并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学习。
(3)持续性:真正的兴趣应该是持久的,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个体也会坚 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兴趣。
最后,教师教育学有助于完善教育系统。它促使我们反思和解决教育领域中的 问题,推动教育公平和资源分配的优化。
2、对教师个人的影响
教师教育学对教师个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有助于教师 实现专业发展。通过学习教师教育学,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 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挑战。
2、探究兴趣的成因
兴趣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兴趣的产生具有重要 影响。例如,某些个体可能对艺术类课程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而另一些个体 则可能对科学类课程更感兴趣。其次,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也会对个体的兴 趣产生影响。例如,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可能会影响学生对音乐、艺术等方面 的兴趣,而学校课程和老师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科学等学科的 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内涵、意义及其建构
【摘要】学科教学知识(pck)作为教师教学的知识基础,在教师知识中居于统领性的核心地位。
本文通过探讨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建构等问题,并分析了学科教学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帮助教师在反思建构中不断生成学科教学知识,获得专业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建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以培养人为目标的特殊职业,知识在其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并且集中体现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总是以教师知识的习得与拓展为前提基础的,而在整个教师“专业知识群”之中,学科教学知识(pck)往往又起着决定性的统领作用。
所以,为深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就必须对学科教学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探讨,明确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意义及其建构。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建构
(一)学科知识的内涵
舒尔曼作为学科教学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概念的创造者,提出学科教学知识的观点,改变了过去对教师专业知识的一般看法。
他认为这种知识属于学科知识的一种形式,“它包括学科内容和它的可教性方面的知识”,它是特定的内容与教育学的混合物,是教师独特的领域,是他们专业理解的特殊形式”,是学科知识在教学应用中的独特体现。
舒尔曼于1987年重新
定义了学科教学知识,认为它是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学科主题或问题时,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与呈现,以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
这是一种使得教师与学科专家有所区别的专门知识。
随着对学科教学知识研究的深入,对其概念的理解更加具体、丰富与合理。
不过,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grossman(1990)对“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论述。
grossman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包括4个部分,即①教师关于一门学科教学目的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
的知识、关于学生学习哪些重要内容的知识或观念;②关于学生对某一课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③关于课程和教材的知识,它主要指关于教材和其他可用于特定主题教学的各种教学媒体和材料的知识,还包括了学科内特定主题如何在横向(在某一年级和学科内)和纵向(从幼儿园到高三年级的课程)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④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
由此可以看出,grossman在舒尔曼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进行了详尽全面和系统的扩充与阐述,使得这一概念变得更加合理化与丰满。
20世纪90年代初,科克伦(cochran)等人受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又对学科教学知识概念予以修补和增添。
在科克伦看来,舒尔曼的pck概念是一种静态的知识观,本质上并未摆脱“客观认识论”的影响,太过看重知识的客观实在性,却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主体作用。
科克伦认为,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建立在教师主动建构和反思的基础之上,是教师在具备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教学情境
等各方面因素的重新组建,是多种知识的有机融合。
因此,在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科克伦等人从动态角度将舒尔曼的静态“学科教学知识”概念改造为“学科教学认知”(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简称pckg),并将其定义为“教师对一般教学法、学科内容、学生特征和学习情境等知识的综合理解”。
在科克伦等人看来,教师知识应当包括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教学情境知识以及关于学生的知识,而学科教学认知则是以上四种知识的有机组合。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
教学反思现在已经成为新型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它是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所改进的理性认识。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对于反思的作用,美国学者波斯纳(posner)甚至提出了“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公式。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循环便是“假设—实践—修正”,即教师首先形成关于学科教学知识的某种假设,然后将这种假设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实践中反馈的信息进行修正,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更高一层的假设。
正在这一逐渐上升的循环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不断的到发展与完善。
教师反思在这一循环中起着桥梁作用,连接着假设、实践与修正,推动着基本循环的运行。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形成学科教学知识假设的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
来源:自身具备的教育理论和观念;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他人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教育实践则是“人们以一定的教育观念为基础展开的,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各种行为和活动方式”。
在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对验证活动假设是一个必要的环节。
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前,需要在将其已经具备的学科教学知识运用到教育活动的方案设计中,但这只是教师对教育实践的一种预设和想象,还不具有可操作的实践意义。
教师的教育实践就是将其想象和设想中的各种想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设想中的各种认识与做法,通过对实践结果的分析来检验学科教学知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通过对实践过程与结果的反思不断提升学科教学知识。
由此,正是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教师才能发现自己学科教学知识存在的“缺点”和“优点”,从而为学科教学知识的修正提供依据,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和完善。
二、学科教学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在十九世纪末之前,人们普遍具有这样一种观念,教师所需要的知识就是学科知识。
随着教育学的诞生,“人们开始同意这样的一个原则,即教师不仅应当知道他们所要教授的科目的知识,也要知道他们进行教学的艺术”。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在特定时刻、特定情境中利用各种可用的条件对知识的特殊融合,它是教师个人专属、独有的教学经验。
学科教学知识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把教学活动中所有可用于教学的相关知识、元素融入到
教师的教学设想中。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科教学知识,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发展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性条件就是学科教学知识。
首先,学科教学知识影响教师的有效教学,进而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可以说,教师具备学科教学知识的数量与质量决定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
其次,学科教学知识具有定型作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一旦建构起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就会内化为教师解释、认识、评价教学事件的框架和模型,并以这种框架或模型去分析、说明、论证、评价教学中的问题,以至成为处理各种教学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三、学科教学知识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我国的教师培养与发展模式正逐渐由单一向立体和多元过渡,这种多元化的模式虽然可以提高师范学生的学科理论水平,但分离式的培养并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学科教师知识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与学科专家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他独特的学科教学知识,它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在教师的职前教育上应当加强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学科教学知识为核心理念来培养教师。
虽然学科教学知识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但不能否认其在职前教育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由于学科知识和特定年龄学生学习特征的相对稳定性,职前教师完全可能通过适当的方法获得学科教学知识。
除此之外,在师资培养方面,必须要求是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不能仅看重某领域的学科专
家。
教师的个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化不仅与教师的职前教育密切相关,更与其入职引导和在职培训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保证学科教学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效果,比如,首先应保障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对指导教师有一定的补偿,可以采用减少工作量、补偿薪金等方式;其次,学校还可通过建立教师专业社群,以社会性方式传播学科教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唐泽静,陈旭远.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究(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72-177
[2]griffin,gary a..the education of teachers[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 ,199. 194
[3]shulman,l.s.,sykes,g..a national board for teaching? in search of a bold standard[r].paper presented at the task force on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carnegie forum on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standford,ca.1986
[4]袁维新.学科教学知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05(3)
[5]岳定权.教师学科知识形成研究[d]. 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2008
[6]刘维俭,王传金.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概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