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合集下载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课时3 大气环流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3.结合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

4.结合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阅读教材P36~P39“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类型⎩⎨⎧低纬环流:a 、d中纬环流:b 、e高纬环流:c 、f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H 为东北信风带,K 为东南信风带,I 、L 同为中纬西风带,J 、M 同为极地东风带。

(3)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1-10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赤道与极地之间本应形成单圈环流,为什么会变成三圈环流呢? (2)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3)极锋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提示 (1)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赤道与极地因冷热差异产生的单圈环流变为三圈环流。

(2)低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东北(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3)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的同时向低纬运动,与北上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迅速被迫抬升,形成了极锋。

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必备6篇)

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必备6篇)

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必备6篇)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1)全球大气环流(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五)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2)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修改的)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修改的)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地球表面均匀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三圈环流简图
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情境三(三真一假)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均匀
实际情景四
实际大气环流要考虑: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不均匀
提示:(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 漠地区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 全不同)
30º N 副热带高气压带
活动 3
2.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那些好处。
提示: (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漠地区 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全不同)
东亚
西北 冬季 季风 东南 夏季 季风
冬季 东北 季风
南亚
西南 夏季 季风
3.季风的形成
→季风形成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清代的纳兰性德的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 黄叶闭疏窗”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西风代表的意象:寒冷、萧瑟、苍凉、悲壮 • 东风代表的意象:温暖、湿润、浓情蜜意 • 为什么东南风温暖湿润而西北风寒冷干燥呢?
东 东风 风请思考结:1、东亚季风的成 因是什么? 2、南亚季风的成 因与东亚相比 有何异同? 3、请总结季风环 流的成因有哪 些。
季风环流2.swf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比较表
地区 季节 风向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 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下垫面性质较 单一),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一、引言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有着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热量、水分和气压的分布以及变化上。

大气环流是地球上气候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而海陆分布的改变则可以改变大气的热源和驱动力,进而影响气候的分布。

二、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海洋和陆地吸收和释放热量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海洋吸收热量并保持热量,而陆地则相反。

因此,在一定的气压差作用下,海洋上的气流容易形成低压系统,而陆地上的气流则容易形成高压系统。

这种气压差异又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三、气压和风场的分布
海陆分布对风场也有影响。

在高压和低压系统的控制下,会产生不同的风向和风速。

例如,在高压系统控制下,气流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反时针方向的风向;而在低压系统控制下,气流会从四周流向中心,形成顺时针方向的风向。

这些风场的改变也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变化。

四、不同地区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不同地区的大气环流影响也不同。

例如,在极地地区,由于海洋面积相对较小,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更加显著。

而在赤道附近,由于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海洋共同作用,大气环流相对复杂。

此外,海岸线、大陆边缘、山脉等地形变化也会影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五、总结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通过热量、水分、气压和风场等多个方面来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变的,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现象。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3.2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同步教案 (1)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3.2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同步教案  (1)

课时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

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因而气压带较完整。

2.北半球(1)特点:气压带相对破碎。

(2)原因: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明显。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夏季陆地比海洋受热升温快,气温又比海洋上高得多,形成热低压区;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却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上低得多,形成冷高压区。

(4)季风环流:①概念: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变化,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也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从而形成季风环流。

②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判断1.南半球气压带、风带根本上呈带状分布。

( √ )2.7月份北半球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

( × )3.1月份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 √ )思考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季风现象却不显著?答案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

探究点一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素养培优材料一1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7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1.[综合思维]材料一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

试写出在其影响下,C、D两地的盛行风向,并分别描述气候特征。

答案蒙古高压副极地低气压C地盛行西北风,寒冷枯燥;D地盛行东北风,温和枯燥。

2.[综合思维]材料二中B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薄幕卷层云
毛卷层云
云层比较均匀,呈乳白色,日月透过云层,轮 廓清楚,可见地面有影,并经常有晕圈出现。 卷层云逐渐增厚,高度降低,并继续发展,预 示将有天气系统影响测站,故有农谚“日晕三 更雨,月晕午时风”在民间流传。反之卷层云 无明显变化,云量还逐渐减少,未来的天气将 不会有大的变化。 毛卷层云 云层厚薄不均,云底也不平整,毛丝 般纤维结构比较明显,云的顶部比较平坦,略 有微小起伏。
堡状层积云 云体呈细长条状,底部较平, 顶部凸起一个或几个云堡,但高度不同, 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从远处观测好像城堡 或长条形锯齿。 堡状层积云是局部地区有较强的上升气流 突破稳定气层之后,又继续发展而形成的。 如果当地水汽条件较好,垂直气流继续增 强,有利于积雨云发展,预示着当地将有 雷阵雨天气。
1.热力对流 指地表受热不均和大气层结不稳定引起的对流上升运 动。由对流运动所形成的云多属积状云。 2.动力抬升 指暖湿气流受锋面、辐合气流的作用所引起的大范围 上升运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主要是层状云。 3.大气波动 指大气流经不平的地面或在逆温层以下所产生的波状 运动。由大气波动产生的云主要属于波状云。 4.地形抬升 指大气运行中遇地形阻挡,被迫抬升而产生的上升运 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既有积状云,有波状云和层状 云,通常称之为地形云。
层云
云层比较均匀呈幕状,灰白色,好似浓雾,云底 较低,但不接地,经常笼罩山体和高层建筑。 层云是由直径5-30微米的水滴或过冷水滴组成。 层云厚度一般在400-500米之间。 层云是在大气稳定的条件下,因夜间强辐射冷却 或乱流混合作用,水汽凝结或由雾抬升而成。层 云常在太阳升起之后气温逐渐升高,稳定层被破 坏,层云也逐渐消散。层云也有时降毛毛雨,冬 季降小雪。
晕是日、月光穿过卷层云中的冰晶时,由 于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 当天空中出现晕时本地离这层云有六、七 百公里,按每小时四、五十公里移速来估 算,一般在晕出现后十几个小时风雨才会 到来,这便是“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的道理。

高一地理全部板书

高一地理全部板书

2.4全球性大气环流① 2.4全球性大气环流①
一、大气环流及其作用 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素。 二、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三风四带 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春分秋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2.4全球性大气环流② 2.4全球性大气环流② 一、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七月份海陆气压中心 一月份海陆气压中心 带状分布和块状分布 二、季风环流 ①东亚季风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风向: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 性质:冬季低温干燥,冬季高温湿润。 ②南亚季风 形成原因: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西南季风)。 风向: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
3.3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① 3.3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① 一、海洋资源类型 开发利用的意义 资源类型及开发利用现状 二、海洋渔业生产 渔场的形成和分布 世界渔业生产活动概况 三、海洋油气开发 海洋油气开发进程 海洋油气生产过程
3.4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② 3.4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② 一、海洋空间利用 可利用空间:海上、海中、海底 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海洋空间利用形式的拓展 二、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人类海洋运输的发展历程 港口建设 世界大港——荷兰鹿特丹 三、围海造陆 目的:缓解人多地少 人工岛、海上城市 澳门的填海造陆 功能:停泊、中转、转卸 腹地: 配套设施和高效率服务 自然贸易区、自由港
1.1人类认识的宇宙① 1.1人类认识的宇宙①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①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说 地圆说 地心说 日心说 宇宙大爆炸学说 ②宇宙的基本特点 时空的无限性 物质的多样性 (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③天体系统的形成与不同层次的组成 地月系-太阳系- 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第2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第2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素能升华】
1.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 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 东亚地区的东南季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 受东南信风影响。
(1)正常年份,青藏高原对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风 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 青藏高原加大了南亚地区由海陆分布所奠 定的热力对比,使南亚季风进一步得到加强;夏 季西风带北移,南支西风消失,为西南季风爆发 提供了有利条件。 解析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太阳辐射量丰富,地表增温比同海拔 周围大气快,高原形成热源,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加大了南亚地区由 海陆分布所奠定的热力对比,从而使南亚季风进一步得到加强;夏季西 风带北移,南支西风消失,高原不再对西风产生分支作用,喜马拉雅山 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为西南季风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3)分析2009~2010年冬春季节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 的原因。 答案 2009年冬季至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的严重 干旱原因是:北支西风势力强劲,使得南支西风 不能流向我国西南地区,造成了在该区域降水严 重偏少,发生了严重干旱。 解析 2009年冬季至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东南部、中部上空的西北气流异常,北支西风势力强劲,使得南支西风 (孟加拉湾来的水汽)不能流向我国西南地区,造成了在该区域降水严重 偏少,发生了严重干旱。
表南风 ③虚线为经向风,小于0代表北风 ④虚线为纬向风,
大于0代表东风
A.①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陆地比海洋受热升温快,气温比海洋 高,形面热低压区 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却降温快,气温比海洋 低,形成冷高压区 影响:使得气压带被分割成为块状,形成 若干个气压活动中心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洲低压
亚 速 尔 高 压
季风环流
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 季风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 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称为季风. 变的现象 称为季风 成因: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 成因 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 变化,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也随季节有规律 变化 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也随季节有规律 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从而形成 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 从而形成 季风环流.因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 季风环流 因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 因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环流的主要原因. 风环流的主要原因
• 3.一月份 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上各形成了什 一月份,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上各形成了什 一月份 么气压中心,它们取代了分布于该纬度上的 么气压中心 它们取代了分布于该纬度上的 哪个气压带? 哪个气压带 • 4.七月份 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上各形成了什 七月份,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上各形成了什 七月份 么气压中心,它们取代了分布于该纬度上的 么气压中心 它们取代了分布于该纬度上的 哪个气压带? 哪个气压带 • 5.高低气压的出现 会对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低气压的出现,会对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低气压的出现 会对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产生怎样的影响? 风产生怎样的影响
比较内容 东亚季风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秦岭分布地区 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 以南、日本群岛 南部、 南部、 朝鲜半 岛南部 主要成因 我国秦岭我国秦岭-淮河 以北、 以北、日本群 岛北部、 岛北部、 朝鲜 半岛北部
南亚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印度半岛、 南亚印度半岛、东南 亚的中南半岛和菲律 宾群岛北部、 宾群岛北部、我国西 南地区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 移动; 移动;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东北风(蒙古 西伯 东北风(蒙古—西伯 利亚高压) 利亚高压) 西南风; 西南风;热带印度洋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互动探究]读教材图2-1-15,回答下 互动探究]读教材图2 15,回答下 列问题
(1)说出冬季东亚 东南亚地区的风向, (1)说出冬季东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并分析其
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2)冬季风的性质如何 为什么? 冬季风的性质如何, (2)冬季风的性质如何,为什么? 东南亚地区的风向, (3)说出夏季东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并分析其 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4)夏季风性质如何 为什么? 夏季风性质如何, (4)夏季风性质如何,为什么? (5)总结东亚季风的南亚 东南亚季风的成因. 总结东亚季风的南亚、 (5)总结东亚季风的南亚、东南亚季风的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 冬季 向 西北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西北风(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及 源 东南风;副热带太平洋( 夏季 东南风;副热带太平洋(夏威夷高 地 压) 强弱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Nhomakorabea思考
1.假设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 1.假设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大气环流 假设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 是怎样的? 是怎样的? 2.假设地表均匀 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假设地表均匀, 2.假设地表均匀,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怎样的? 大气环流是怎样的?
[互动探究]读教材探索”模拟海陆热力 互动探究]读教材探索” 性质差异” 13和图 和图2 14,回答下 性质差异”图2-1-13和图2-1-14,回答下 列问题 1.海陆热力性质有何差异,这对大气环流 1.海陆热力性质有何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有何差异 有何影响? 有何影响? 2.为什么南半球 特别是南纬30 为什么南半球, 30° 2.为什么南半球,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 地区,气压带基本上是连贯的, 地区,气压带基本上是连贯的,而北半 球的气压带却被分割成几个范围很大 的高低压中心? 的高低压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