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较复杂平均数》教案

合集下载

求较复杂平均数 台儿庄

求较复杂平均数 台儿庄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98至9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解题方法,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求平均数。

3.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认识到求平均数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掌握的方法灵活解答相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1.创设情境板书课题小明在一次检测中的成绩如下:语文89 数学98 英语95请你算出他这三科的平均成绩。

指名口述算式:(89+98+95)÷3=94(分)计算的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用?(94是小明的整体成绩,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平均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求较复杂平均数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呢?生1:篮球。

生2:足球。

生3:乒乓球……师:同学们知道吗?篮球运动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同学们看过我校篮球队比赛的风姿吗?生:看过。

师:同学们也许都知道,一个篮球队的水平除了技术、配合等因素外,还有什么也非常重要?生:身高。

现在就来看一看下面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友情提示:1.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2.利用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要完成上面的两个问题,请看学习目标。

2.出示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解题方法,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求平均数。

(3)认识到求平均数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3.自学指导师: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需要大家的努力,下面请看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98至99页的内容,重点看信息窗1的图和下面两个方框里的内容。

思考:①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②利用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③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并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5分钟后,比比谁能汇报清楚上述问题,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4.看一看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比谁看书最认真,自学效果最好。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设计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设计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

教学重、难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呢?生:篮球师:同学们知道吗?篮球运动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同学们想看看我校篮球队比赛的风姿吗?生:想。

播放段红、蓝两队比赛的录像。

师:同学们也许都知道,一个篮球队的水平除了技术、配合等因素外,还有什么也非常重要?生:身高。

出示红、蓝两队运动员的身高测试记录(师挂图出示两队队员的身高记录单)红队队员的身高(CM)是:160 156 172 169 156 145 148 156 160 156145 165 163 160 160 151 151 165 151 160蓝队队员的身高(CM)是:145 150 150 163 153 157 161 163 158 153169 158 145 163 150 158 161 172 157 1531、请大家观察数据,你从中能得到那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知道每个队员的身高。

2、根据得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提出:(1)谁的身高最高?谁最矮?(2)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二、解决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学生可能想到:看看哪一队高的人比较多?计算两队队员身高的总数进行比较。

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

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第一种方法:误差较大。

第二种方法:虽然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但看不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

第三种方法:既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也能看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

所以求平均身高比较可行。

3、让学生独立做,先求红队的平均身高。

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设计

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信息窗1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较复杂的平均数。

2、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统计中的用处。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掌握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对数据整理的方法,能对数据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难点: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突破:首先创设情境,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统计后,重视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感知统计的作用。

教学设计:一、情境激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遇到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忙解决一下,有兴趣吗?生:有。

师:好,请看大屏幕。

1、课件展示情境图。

小红的成绩:语文84、数学100、英语98.小明的成绩:语文95、数学97、英语93.教师提问:怎样知道谁的成绩更好些呢?学生可能想到:(1)看看谁的高分比较多?(2)计算每人的总分进行比较。

(3)比较每人的平均分。

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第一种方法:误差较大。

第二种方法:虽然能比较出成绩的多少,但看不出每人的整体水平。

第三种方法:既能比较出成绩的多少,也能看出每人的整体水平。

所以求出每人的平均成绩比较可行。

3、小结:在比较几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时可用求它们的平均数的办法进行比较。

引出平均数(板书:求平均数)(设计意图):让学生替老师解决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

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从而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以及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层层诱导,探索新知。

(一)计算简单的平均数。

师:怎样求平均成绩呢?生:先求每人的总分数,再除以科目数3,就得平均分。

师:好,请大家计算一下。

课桌左面的同学计算小红平均分,右面的同学计算小明的平均分。

小红平均分:(84+100+98)÷3=94小明平均分:(95+97+93)÷3=9594<95小明成绩更好些。

《求较复杂平均数》 教案

《求较复杂平均数》 教案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P91信息窗1红点,自主练习1、2。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课件、两张探究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瞧,红、蓝两队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

仔细分析红队中7号和8号运动员在小组中的得分情况,思考:谁的投篮水平高?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引出并初步认识平均数。

师:谁的投篮水平高呢?(1)汇报交流:预设:①我计算了他们各自的总分:7号在小组赛中共得了9+11+13=33(分),8号共得了7+13+12+8=40(分)。

所以我认为8号投篮水平高。

②我不同意比总分数,因为两个人上场次数不同。

师:你支持谁的想法?…不能用总分数比,怎么办呢?预设:应该比一比他们平均每场的得分。

教师引导:他提到了“平均每场的得分”,这个“平均每场的得分”是什么意思?预设:①就是每场得分一样多。

②把多的和少的放在一块匀一匀,让每场的得分一样多。

③把多的匀给少的一些,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的。

师:“平均每场的得分”就是让每场得分一样多。

(板书:一样多)(2)教师小结:像这样,把几个数“匀一匀”,使每个数变的同样多,在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作“平均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它。

(板书:平均数)2.探究求平均数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就先来求一求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多少?课件出示7号队员小组赛成绩统计表:课件出示:探究提示(1)利用你手中的探究单,可以借助统计图,动手画一画,移一移;也可以用笔算一算。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四年级下册求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99—100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

3、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喜欢打篮球吗?喜欢看篮球比赛吗?那么,你知道一个篮球队取得胜利的因素有哪些吗?生1:团结。

生2:刻苦训练。

生3:技术。

师:是啊,除了团结、技术,身高也是取得胜利的因素之一。

老师今天带来了我们学校篮球队员的身高统计。

(出示信息图。

)师:仔细观察信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红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生2:蓝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生3:红队的总身高是多少?生4:红队和蓝队哪个队的身高更高?……师:你们是想知道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求红队的平均身高1.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队员的身高占优势呢?生1:比较他们的平均身高。

生2:比较平均身高。

师:都同意吗?生:同意。

2.师:我们先来求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怎样求红队的平均身高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求出红队的平均身高。

师: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研究结果?生:(160+152+152+160+164+160+145+172+160+160+164)÷11=1749÷11=159(厘米)师:你表达的非常完整。

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有5个160cm,可以用160×5.师:5个160厘米,它们在哪儿呢?一起找一找吧。

师生边看课件边一起找出5个160厘米。

生2:2个152厘米,2个164厘米。

160×5+152×2+164×2+145+172师:总身高是多少?师:你的方法也不错。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青岛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求较复杂平均数。

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领学生经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过程,促成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提升生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课前交流:(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播放“入场式录像”,他们在干什么?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生:为了参加本次运动会,我校各个项目进行了层层选拔,在踢毽子比赛中遇到了一个问题,让当时的小裁判左右为难?你想知道当时的情况吗?(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请看大屏幕:四年级二班9号同学因特殊原因中途退场。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回答。

展示交流汇报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我们怎样求出平均数呢?”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学生自主解决,有困难的学生可与他人合作(可用计算器)通过比较得出:四年级二班踢得好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四年级二班踢毽子的平均数是80,80代表着什么?你怎么认识理解80这个数?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见过平均数吗?”生说教师提供信息:2008年国庆黄金周到泰山的游客日均36044人;根据滨州市城调队抽样调查,2008年滨州城市居民人均总收入为17583.2元。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蒲湖公园2008年“十一”黄金周7天参观人数统计如下。

课件呈现信息我这里有几个问题,请大家讨论?1、请你估计一下这7天中平均每天来参观的约有多少人?2、大家估计得准不准,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一下。

汇报,评价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注意经验积累,相信自己估算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学校进行少儿歌咏比赛下面是评委给一号队员的打分情况,你能算出一号队员最后的实际得分吗?1号:7 8 7 6 6 8 9 6 最后得分:7小红第4枪打了7环,现在小红平均每次打几环?打了第4枪会不会影响前三次的平均数?小强继续发出第4枪,小强有没有可能超过小红的成绩?“你想让小强的第4枪打几环?”算一算,现在平均每次打几环。

小学数学_《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P91信息窗1红点,自主练习1、2。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课件、两张探究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瞧,红、蓝两队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

仔细分析红队中7号和8号运动员在小组中的得分情况,思考:谁的投篮水平高?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引出并初步认识平均数。

师:谁的投篮水平高呢?(1)汇报交流:预设:①我计算了他们各自的总分:7号在小组赛中共得了9+11+13=33(分),8号共得了7+13+12+8=40(分)。

所以我认为8号投篮水平高。

②我不同意比总分数,因为两个人上场次数不同。

师:你支持谁的想法?…不能用总分数比,怎么办呢?预设:应该比一比他们平均每场的得分。

教师引导:他提到了“平均每场的得分”,这个“平均每场的得分”是什么意思?预设:①就是每场得分一样多。

②把多的和少的放在一块匀一匀,让每场的得分一样多。

③把多的匀给少的一些,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的。

师:“平均每场的得分”就是让每场得分一样多。

(板书:一样多)(2)教师小结:像这样,把几个数“匀一匀”,使每个数变的同样多,在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作“平均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它。

(板书:平均数)2.探究求平均数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就先来求一求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多少?课件出示7号队员小组赛成绩统计表:课件出示:探究提示(1)利用你手中的探究单,可以借助统计图,动手画一画,移一移;也可以用笔算一算。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设计及说明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设计及说明

《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李晓媛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知道平均数会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

2. 在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判断和预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3.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统计表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求平均数的方法同学们,大家刚才看到的是我们邹平县实验一小电视台的节目,你们学校有自己的电视台吗?那你们想不想成为一名电视台的主持人啊?想成为电视台的主持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经过层层的选拔,想知道我们学校电视台的主持人是怎么产生的吗?那我们就跟随张瑞同学走进我们实验一小电视台主持人选拔大赛。

学校规定每个班只能推选1人参赛,而张瑞同学所在的五年级一班有2人报名参赛,所以她首先要过的是班级比赛这一关,一起来看下评委给出的分数:(多媒体出示下表)五年级一班主持人选拔赛评分表2013年3月1.认真观察两名选手的得分,谁会获胜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啊?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分出胜负?(1)1个1个的比。

(2)比总分。

(3)比平均分。

(屏幕出示平均分)他们的平均分分别是多少?师总结: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师板书)2.这几种方法都告诉我们获胜的是——张瑞,她接下来就要参加学校的主持人大赛了,在学校比赛中发挥怎样呢?我们继续关注。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学校比赛共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环节,张瑞同学顺利通过了前2关,将在决赛中和王丽同学争夺最后一个女主持人的名额,谁会胜出呢?我们一起看下现场10位评委打出的分数。

(依次出示前9名评委的得分和第10名评委给王丽打出的分数)1.咦,电脑好像出了点问题,先请大家仔细观察比较前9位评委给这2名选手的得分,你认为谁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些呢?(请学生说明理由)张瑞同学能不能获胜呢?现在就看最后一个评委给张瑞同学打出的分数了(屏幕出示)2.现在你认为谁会获胜呢?(请学生说明理由)老师注意到大家用到了“可能”这个词,那班级比赛时大家怎么一眼就看出胜负了呢?(出示班级比赛成绩表)这些分数和班里比赛时的分数相比有什么不同?那这些复杂的数我们用什么方法分出胜负呢?(比平均数的方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平均数)3.师:认真观察这两名同学的得分,想一想该怎样列式计算这些复杂数的平均分呢?好多同学已经有主意了,为了节省时间,咱们来做下分工:南边的同学计算王丽同学的平均分,北边的同学计算张瑞同学的平均分。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1)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1)

教学设计备课时间:12月 1 日课题求平均数课时 2 课型创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及突破措施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难点:能对具体数据进行观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正确求出平均数。

措施:让学生通过对信息材料的观察、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板书设计求复杂平均数160+156+172+……+158 145×2+151×3+……172×1=3476(厘米) =3476(厘米)平均身高:平均身高:3476÷22=158(厘米) 3476÷22=158(厘米)教学过程(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第一课时上课时间:12 月4 日一、联系实际,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参观了红队和蓝队激烈的篮球赛,你发现了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各抒己见)二、探究新知。

1、师从身高方面引入(两个队的身高有区别)出示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我想知道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生:应该求出每个队的平均身高才能看出哪个队占优势。

:师:大家说的很棒,你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2、可在小组讨论,再互相交流。

让学生交流做法。

甲:我们是先把两个队每个人的身高都加起来,再除以总人数,就能得出每个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乙:这样做太麻烦了,我发现这些数中有相同的,把相同的数找出来,有几个再乘几,最后再除以总人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在今后的练习中,我们尽量用简便方法来计算。

两个队的平均身高都求出来了,就能比较出哪个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

三、跟踪练习,巩固新知1、投影出示练习2、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3、交流汇报,着重说明分析过程(即你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第二课时上课时间:12 月5 日四、测试阳光小学教师年龄情况表组别(人)语文20 数学12 艺体5 综合3平均年龄(岁)32 30 24 40 你能计算出全校教师的平均年龄吗?试试看。

《求较复杂平均数》 教案

《求较复杂平均数》 教案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P91信息窗1红点,自主练习1、2。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课件、两张探究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瞧,红、蓝两队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

仔细分析红队中7号和8号运动员在小组中的得分情况,思考:谁的投篮水平高?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引出并初步认识平均数。

师:谁的投篮水平高呢?(1)汇报交流:预设:①我计算了他们各自的总分:7号在小组赛中共得了9+11+13=33(分),8号共得了7+13+12+8=40(分)。

所以我认为8号投篮水平高。

②我不同意比总分数,因为两个人上场次数不同。

师:你支持谁的想法?…不能用总分数比,怎么办呢?预设:应该比一比他们平均每场的得分。

教师引导:他提到了“平均每场的得分”,这个“平均每场的得分”是什么意思?预设:①就是每场得分一样多。

②把多的和少的放在一块匀一匀,让每场的得分一样多。

③把多的匀给少的一些,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的。

师:“平均每场的得分”就是让每场得分一样多。

(板书:一样多)(2)教师小结:像这样,把几个数“匀一匀”,使每个数变的同样多,在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作“平均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它。

(板书:平均数)2.探究求平均数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就先来求一求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多少?课件出示7号队员小组赛成绩统计表:课件出示:探究提示(1)利用你手中的探究单,可以借助统计图,动手画一画,移一移;也可以用笔算一算。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教案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教案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99-100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渗透统计初步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学习了求平均数的知识,大家还记得吗?下面老师出2道题考考你们,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做好准备。

(课件依次出示2道练习题)(板书:求平均数)问题一:学生自主完成。

问题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列式。

小结:平均数=总数÷总份数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学生提问题。

一班平均每人一分钟颠球多少个?二班呢?哪个班多?多多少?2、确定问题,学生自主练习解答。

3、全班交流、展示。

4、板书不同方法,小组讨论异同,确定最佳方法。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教师总结。

总数=各组数据的和这节课咱们所求的平均数跟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指生回答)意在引出以前的平均数是几个数据的平均数,今天所学的是许多数据的平均数。

(板书:复杂)突出总数的求法6、用第二种方法求二班平均每人一分钟颠球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学会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以后,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统计问题。

1. 大家看,学校足球队队员进行了一分钟射门比赛!你能帮教练算一算平均每人进球多少个吗?2、足球比赛结束了,学校要评选最佳足球运动员了。

请了7位评委来给每位队员打分,谁的分数最高,谁就当选。

大家来看看评选规则吧!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求其他分数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成绩。

几号队员能被评为最佳篮球运动员?3、求平均每班有多少人?4、求平均每瓶多少钱?四、拓展延伸——求平均速度(1)华华从家到游乐宫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2)文文从家到游乐宫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五.课堂小结。

求较复杂平均数

求较复杂平均数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第一个信息窗98—101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用相同数据乘个数算总和,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

3.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较复杂平均数的特点。

教具学具:课件、信息图、四人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知道篮球明星姚明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姚明的投篮片段,请同学们一起欣赏。

出示视频:姚明的精彩投篮。

(30秒)师:为什么姚明能在球场上有如此精彩的表现?预设:刻苦训练;球技很棒;个子高等。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姚明除了训练刻苦勤奋以外,他的身高也很具有优势。

2、课件出示:我们学校也组建了一支小小篮球队。

为了训练的方便,教练老师把队员们分为红、蓝两队。

课前老师统计了他们的身高信息,请看大屏幕。

你能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吗?预设:生1:两个队队员的身高各是多少厘米。

生2:每个队有22人。

追问:师:你怎么知道有22人的?引导学生说出:数的。

师:你很会观察,能用数的方法发现隐含的数学信息。

师:请同学们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1)谁的身高最高?谁最矮?(2)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和身高有关,其实是想知道“哪队的身高占优势”对吗?(板书:哪队的身高占优势)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探究方法。

师:怎样比较才能知道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呢?如果举手的学生很多,可以直接提问;如果举手的学生少,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老师巡视学生讨论情况,后汇报。

师:哪个小组(人)先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生可能想到的方法:预设:(1)看看哪一队高的人比较多;(2)计算两队队员身高的总数进行比较;(3)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求复杂平均数教学案例

求复杂平均数教学案例

《求复杂平均数》的教学案例——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第一节案例过程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99-102页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严谨,认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求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学生如果没有回答篮球,没关系,教师应注意在篮球上有所侧重)生:篮球。

师:的确,篮球是一项非常好的锻炼人耐力的运动,但是大家知道一个篮球队的水平除了有高超的技术、配合等因素外,还有什么也非常重要?(身高,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教师应注意引导)生:身高。

师:我同意,同学们都知道姚明吧,他能在火箭队打上主力的最主要因素是他的身高(2.27米),但在篮球赛比赛中,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整体身高呢?(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利用篮球比赛导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求平均数提供丰富的材料,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下面老师带来两个队的身高数据,大家来看一下这幅图,图中呈现出哪些数学信息?问题: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学生回答的和这个问题有出入的,教师注意引导)(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探讨: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师: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同学们认真考虑,找出最好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同桌两个人,或者更多的学生一起讨论)生1:可以求每个队的身高总和……生2:可以求每个队的平均身高(学生以前已经学过求简单平均数的知识)师:看来只看个人的身高是无法比较出哪个队身高更占优势?不过大家今天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在求平均数,现在我一说大家就明白了,简单的平均数大家都会,那么像今天我们遇到的这个问题怎么来求呢?今天我来重点学习如何求复杂的平均数。

板书课题:求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师:简单的平均数怎么求?生:总数÷份数=平均数师:下面大家自己或者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如何求出红队的平均身高?大家可以试着做一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这是建立在学生有求简单平均数的基础上的)生1:用计算器(估计学生会用笔算,这时候教师可以马上知道学生用简便方法求和)生2: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简便方法。

2019-2020年青岛版四年下《求较复杂的平均数》word教案

2019-2020年青岛版四年下《求较复杂的平均数》word教案

2019-2020年青岛版四年下《求较复杂的平均数》word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运用平均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比较熟练地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复习与整理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昨天晚上,大家做完作业,是谁给你整理书包的呢?老师想要知道大家为什么需要整理书包,是用什么方法整理的呢?师:我们所学的知识也是需要整理的,经过整理的知识会给我们以后的学习带来不少方便呢!今天,我们就对统计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堂)【设计意图】将知识的复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之上,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

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师:请你在书本上找一找,看有哪些知识是需要我们复习和整理的。

1.分类整理(1)学生举例求平均数的习题和复习分段的习题(2)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思考:根据什么标准分类?(3)小组汇报,复习相关知识2.整理计算方法3.小结:在复习整理过程中,大家先找出了需要复习的内容,再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设计意图】对于知识点和知识链,有意识地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沟通,使所学知识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有利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三、综合练习,实践应用1.在一个鱼塘里选择5个不同的地方,分别测得水深是200厘米、180厘米、250厘米、, 150厘米和220厘米,求这个鱼塘的平均水深。

2.今天来听课的有40位同学,你能算出平均年龄吗?3.我学会了吗?(1)学生先求出每位教师的平均分(2)并将成绩整理填在复式分段统计表中(3)分析一、二年级教师本次测试的成绩【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注意了层次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3个练习题的内容多且复杂,且要引领学生体会多种求平均数的方法,练习的内容多,达到了一题多用的效果。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说课稿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说课稿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一《求较复杂的平均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图、统计表、单式分段统计表和简单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结构,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

3.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掌握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是掌握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二、教法及学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了启发诱导、合作探究,运用迁移的方式组织教学。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

三、教学过程立足于学生的学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一:出示信息,导入新课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谁最高,谁最矮?(2)那队队员比较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解决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能想到:(1)看哪一队高的人多(2)比较两队身高总数(3)比较两队平均身高。

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让学生独立做,先求红队平均身高4. 红对身高和:160+156+172+……+158=3476cm红队平均身高:3476÷22=158cm 或者:红队的身高和:145×2+151×3+156×4+……+172×1=3476cm红队平均身高:3476÷22=158cm(板书)5.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异同,深化认识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各组数量和÷每组的份数和=平均数明确第二种方法更简便,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出有多少人的身高相同。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五、巩 固应 用,拓 展提高
评价 设计
过程 实施 设计 (预 设)
完成课本自主练习 1、2 题。
1. 独 立 准 确 快 速 的 完成自主练习题。☆ 2. 交 流 评 价 过 程 中 积极发言、大胆表达 不同见解、能主动矫 正答案☆☆
1.自主练习第 1 题:本题是理解平均数意 义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先由学生独立思考 分析,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
板书设计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移多补少 先总后分
教学反思
2.自主练习第 2 题:本题求平均数的基 本题。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评价 设计
六、当 堂检 测,反 馈矫正
过程 实施 设计 (预 设)
完成当堂检测题。
1. 独立准确快速的 完成☆ 2. 能说出自己怎么 求得,用的什么方法 ☆☆
1.哪个小组成绩好些? 第一小组 3 人,共做了 18 个单杠。 第二小组 4 人,共做了 20 个单杠。
师口述):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信息窗 1 的内
容: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接着师板书课
题“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
2.师:同学们课前进行了学习,你们有哪
些收获和感到困惑不明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
来共同交流一下。
备注
(学习资 源)
二、小 组学 习,自 主探究
评价 设计
1.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1. 根据学习目标和 采用什么方法比较 自学提示形成自己 7 号和 8 号运动员 正确的见解;☆ 谁的投篮水平高? 2.小组内成员形成 你是怎样想到的? 统一的见解,为下一
2.课本 95 页第 6 题。 针对全体学生进行检测,并对出现错误的题 目,找其他同学帮助讲解(先分析题目,再进 行纠正)。
作业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平均以后每场正好是 11 分。 ③ 它表示“移多补少”后每场正好是 11 分。 教师点拨: 这个“ 11”不是 7 号队员哪一场的得分。它是 9、11、13 这 3 个数的平均数,它表示 7 号队 员 3 场比赛投篮的整体水平。 4.大显身手。 请你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 8 号队员的平均得分。 展示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两张探究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瞧,红、蓝两队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仔细分析红队中
求较复杂平均数
教学内容: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 P91 信息窗 1 红点,自主练习 1、 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
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它会
4/6
师:这三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呢?请你先来估计一下。 预设:生 1: 86 分生 2:85 分…… 师质疑: 平均分可能达到 95 分? 75 分? 你们这样估计有什么根据呢? 预设:平均数肯定比最大的那个数小,比最小的那个数大。
师:你的这个发现太棒了。同学们估计得准不准呢?请你用自己的方法算算看。 完成。)
① 整理信息,想一想,你从题目中了解了哪些信息,能得出什么结论? ②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5/6
交流重点: 因为平均体重代表的是两个小组同学体重的整体水平, 所以不能确定小明的体重就一定比小强轻。 2. 哪个小组成绩好些?(自主练习第 2 题)
【方法提示】
不代表某一个人的体重具体是多少,
②我不同意比总分数,因为两个人上场次数不同。
师:你支持谁的想法? …不能用总分数比,怎么办呢?
预设:应该比一比他们平均每场的得分。
教师引导:他提到了“平均每场的得分” ,这个“平均每场的得分”是什么意思?
预设:
1/6
①就是每场得分一样多。 ②把多的和少的放在一块匀一匀,让每场的得分一样多。 ③把多的匀给少的一些,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的。 师:“平均每场的得分”就是让每场得分一样多。 (板书:一样多) ( 2)教师小结: 像这样, 把几个数 “匀一匀”,使每个数变的同样多, 在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 叫作 “平 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它。 (板书:平均数) 2.探究求平均数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就先来求一求 7 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多少? 课件出示 7 号队员小组赛成绩统计表 : 课件出示 :
老师这有两个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课件展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它们的理解吗? 教师点拨: 平均数不代表某一个数据,它反应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不代表个体, 因每个数据的改变而改变。 3. 应用新知,优化算法。 ( 1)三人的数学平均成绩: 出示:本班三名同学上次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统计图。
期中测试成绩统计图
① 整理信息,想一想,你从题目中了解了哪些信息,能得出什么结论?
②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算法。
( 二)提高练习,发展新知
李楠同学在人民商场调查了两种洗衣粉的销售情况。
( 1) 哪种洗衣粉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 ( 2) 预测一下 4 月份两种洗衣粉的销售情况,并说说你的理由。 【方法提示】 ① 解答第( 1)题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进行估计,然后独立计算。 ② 解答第( 2)题时,先让学生进行预测,再交流预测的理由。 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2/6
预设: 组 2:我们是这样计算的: 9+11+13=33(分),再用 33÷ 3=11(分)(教师板书) 师质疑: 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吗? 师引导生释疑: 我们先求 7 号一共得了多少分,再除以 3 求平均每场得多少分。 教师点拨: 这是一种“先总后分”的方法,与我们“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的结果相同。 3. 揭示平均数的意义。 ( 1) 问题引领: 这里的“ 11 分”是 7 号队员哪一场的得分?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 汇报预设: ① 它是 7 号队员第三场的得分。 ② 它不是 7 号队员任何一场的得分。 7 号队员有的场次得分比 11 分多,有的场次比 11 分
11﹥ 10 答: 7 号运动员的投篮水平高。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知识方法总结。 以上,我们先后运用“移多补少” 、“先总后分”的方法求出了 7 号、 8 号队员平均每场的 得分。先后得出的“ 11 分”、“ 10 分”分别是 7 号、 8 号队员 3 场、 4 场的平均分,它们不是哪一 场的得分。“11”、“ 10”这两个平均数表示的分别是 7 号、 8 号队员 3 场、 4 场投篮的整体水平。 2. 走进生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 , 你在哪里见过平均数?生举例。
探究提示 (1) 利用你手中的探究单 , 可以借助统计图 , 动手画一画,移一移;也可以用笔算一算。
(2) 小组内互相交流 , 共同探究求平均数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 汇报展示“移多补少”的方法。 预设 : 组 1: ( 边演示边说明 ) 我们借助统 计图 , 把第 4 场的得分拿出来 2 分补到第 1 场 , 这样每场得分就一样多了。 师引导生质疑: 你们为什么要把第 4 场的得分拿出来 2 分补到第 1 场? 师引导生释疑: 组 1:因为第 4 场得分最多,第 1 场得分最少。把多的移出来补给少的才能让每场得分一样 多。 课件再进行演示,小结: 通过“移多补少” ,我们求出 7 号队员平均每场得分是 11 分。 2.汇报展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8 号运动员平均每场 得
分:
( 7+ 13+ 12 + 8)÷ 4 = 40÷ 4 = 10(分) 教师点拨:
3/6
这里的“ 10 分”是 8 号队员哪一场的得分? 学生思考,同位交流。 汇报: 它不是 8 号队员哪一场的得分,它是 7、 13、 12、8 这 4 个数的平均数,它表示的是 8 号队 员 4 场比赛投篮的整体水平。 5.对比小结: 7 号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分: ( 9+ 11+ 13)÷ 3 = 33÷ 3 = 11(分) 8 号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分: ( 7+ 13+ 12 + 8)÷ 4 = 40÷ 4 = 10(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引出并初步认识平均数。
师:谁的投篮水平高呢?
( 1)汇报交流:
预设:
①我计算了他们各自的总分:
7 号在小组赛中共得了
9+11+13=33(分) , 8 号共得了
7+13+12+8=40(分)。所以我认为 8 号投篮水平高。

教师点拨 :
像这样数据个数多,又比较复杂的情况,求平均数时,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就不方便了。
所以我们本节课探究出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先总后分” 。
(板书课题:求较复杂平均数)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小明的体重一定比小强轻吗?(自主练习第 【方法提示】
1 题)
(学生独立
交流展示: 预设:
生:我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从 95 分里拿了 10 分,给 75 分,三个人的分数就一样多了, 都是 85 分。
师质疑: 平均 85 分和王妍茹的得分 85 分,意义相同吗? 生解释为什么不同。 (一个是代表三个人的整体水平, 而另一个只是代表王妍茹个人的得分) ( 2)六人的数学平均成绩:
出示六个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 多少分?
86 分、 95 分、 77 分、 94 分、 89 分、 93 分,平均每人得
交流展示: (86+95+77+94+89+93)÷ 6=89( 分) 师质疑:
为什么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了?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当数据比较复杂时,通常运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计算。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平均数不代表某一个数据,它反应的是一组数据的 朱肖晓滕州市木石镇 1
整体水平 。
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