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高师声乐 的教 学是现在培养 中小学音乐教师 的主要途径之
一
,
其在音乐教育 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应 的提高了对老师 的要求 , 怎样培 养满 足要 求 的声 乐老 师成 为高 等师 范院 校音 乐教学 的关 键所
了。这些 问题将严重阻碍对于合格的实践能力 强的中、 小学声乐 老师 的培养 。解决这些 问题是提高声乐教学的当务之急。
步结合具体 的实践我们还应进行怎样的改革。
3 . 1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 习应该是学生 自己的事情 , 只有学生转 变了这个观点 , 将 被 动学 习变 为 自己主观上 的能动学习 , 声乐教学 的质量才会得到 极 大的提高 。现 在学校和教育 界的不同层次 已经认 识到这个 问 题, 并 初步采取 了相应 的措 施 。现在 高师 声乐教学 中 , 老师 已改 往 日的满堂灌方 式 , 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对于一个新 的知识 点进 行探讨 , 相互解决 有疑问的 问题 , 由感觉疑 问最 少的 同学在学 生 面前讲述 这个知识点 。老师在这个过程 中仔 细听学生 中存 在的 问题 , 在学生讲 完后对其肯定 的同时纠正这些问题 。然后老师再 针对所 有学生还存有 的问题进行解答 。我们这种改革具 有很多 方 面的好处 : 首先是将 问题解决 的主要任务交 给了学生 , 能够提 高学生解决 问题 的积极主动性 。另外 , 某个对这个领域掌握 比较
目前 , 高师 声乐教学在教学模式 、 教学 内容 、 授课 形式 、 理 论 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下面 , 我们从这几个
方 面分析高师声乐教学 的现状 。 2 . 1 音乐教学不受重视
由于 中学 的学 生都是 以数学 、 英语 、 语文 、 物理 、 化学 、 政治、 地理 、 历史等课程为主要 的教学 目标 , 根本就不重视学生的音乐 、 美术的教学。有些学 校的音乐教师 只有一名 , 这很难 达到音乐教 学 的目的, 这种现象很严重 。 2 . 2 教学内容存 在缺陷 现在高 等师范声 乐教学 的 内容 和新课标 的要 求相去甚 远 。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议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所开设的专业课程都是为塑造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技能和知识结构而开设的。
但是,由于高师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专业音乐院校的一套模式,因而在办学方向、培养模式、课程结构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均缺乏自己的体系,在很多方面脱离了中学音乐教学实际,弊病甚多。
声乐教学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例子,它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下面,笔者就当前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下步的应对措施作一简要探讨。
一、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高师声乐教学主要是以小课的形式进行的,即一位声乐教师对若干名固定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从一而终地来组织教学。
声乐本是一项技巧性极高的学科,而以小课形式为主,则导致同事之间缺乏交流,造成技术封闭,同事之间的优点长处得不到传承,每人都按各自的方法教学,必然学不到别人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经验,大大妨碍了声乐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同时,由于每个教师的程度是有差异的,又各有长处,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博采众长、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陈旧。
有些教师不充分考虑学生嗓音条件的差异和音域情况,对他们有选择、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而是以不变应万变。
多年来始终用老一套教案教学生,曲目总是那几首,每一届学生都唱同一支歌,男女生所唱曲目连调都一样,致使授课乏味,没有新意。
现在的声乐教材作品丰富多彩,仅选择几首曲目传授,不考虑学生的喜好、兴趣以及作品是否适合学生的声音条件,直接影响学生对作品的完成质量,同时单调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忽视声乐理论教学。
由于受西方艺术教育体系和非师范专业艺术院校教学影响,近几年,高师声乐教学忽视了系统的理论教学。
有时,教师即使讲解了一些声乐理论,也只是散见于平时的技能课教学中,严重地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些学生尽管在歌唱技能、技巧上有了长进,但对声乐理论却是一知半解,这对于将要走上中学音乐教学岗位的师范生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新音乐课标背景下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新音乐课标背景下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新思考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新音乐课标作为教学指导的重要文件之一也随之更新,对于高师声乐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的背景下,高师声乐教学需要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需求。
高师声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音乐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高师声乐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地学会唱歌,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师声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师声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音乐市场的变化,高师声乐教学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高师声乐教学可以通过创造性的乐曲编排、创新性的演唱形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高师声乐教学还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高师声乐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实践教学是高师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新音乐课标背景下,高师声乐教学应注重加强实践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演出、参加比赛、参观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进步。
高师声乐教学还要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利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 小组课 中 , 以让 学生 听到 、 可 了解 、 熟悉他 们
没有演 唱过 的 、别人 演 唱的各 个声 部不 同的 曲 目 , 增加学 生们演 唱 的作 品量 ,让 他 们多唱 一些 曲 目,
积 累一 些 曲 目, 而培养 学生 多方 面 的演 唱 能力和 从
对音 乐学 院专业 标准要低 得 多 , 生的声 音条 件参 学 差 不齐 , 多 学 生是 未 经过 正规 训练 的“ 嗓 ” 有 很 本 , 些考生 在高 考前 匆匆找 老 师辅 导几 堂课 , 只会 唱 几
第3 卷 第 1 1 期 21 0 0年 1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n l f i n nvri S eS i o ra f gU iest o .c ) o Ch e y(
V . N0】 0 31 1 .
Jn 2 0 a . 01
高师声 乐教学 的难 度 , 在这种情 况下 若仍套 用 音乐 学 院用培 养舞 台人才 “ 一对 ~ ” 的声 乐 教学 模 式进 行 授 课 , 乐课 教 学 手段 单 一 , 生 容 易形 成 被 动 声 学
单的介 绍 , 通过 这 种方法 对学 生起 到 引导作用 。学 生可 以从呼 吸 、 头的位 置 、 鸣 、 喉 共 吐字 等各 种歌 唱
有以下 几方 面思 考 :
一பைடு நூலகம்
从 实践来 看 ,很 多 高师毕 业 的音乐专 业学 生 , 由于所 学 与所需对 不上 号 , 几年 不能适 教学 丁 好
作, 而需 要重新 学 习本该 在学 校所 学 的东 西 。这也 就给我 们 的高 师声 乐教 学提 出 了新 的要求 。那 么 ,
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方面 的特 点与 不 同学 习阶 段的特 殊 情 况 ,从教 学 的先 后 次序 和作 训教 材 ,进行 练 唱训练 。 声 乐作 品选 择 要 正确 处理 中 国与 外 国、美 声 唱法 与 民族 唱法
、
对 培养 目标 进 行再 定 位是进 行高 师声 乐 教学 改革 与创 新 品 的难 易程 度 等方 面 ,有 针对 性地 筛选 确 定最 合适 的作 品作 为培
不顾 师 范 院校音 乐 教学 与 专业 音乐 院校 在 培养 目标 、课程 设置 、 教学 要求 等方 面 的根本 差异 。
作 品 ,同 时充分 考 虑 多样化 的 艺术 风格 和 不 同类 型 的艺术 体裁 与 形 式 ,使之 体现 出较 强的 多样 化风 格 的特 点 。要 密切 结合 当地 地
一
套 模式 与 机制 。而 专 业音 乐 艺术 院校 在 培养 的 目标 指 向上与 师 调动 声 乐学 习 的积 极性 ,充 分 发挥 他们 的 表现 力 、想 象力 和主 观
范 院校却 有 着天 壤之 别 。专 业 音乐 艺术 院 校主 要 是培 养高 水平 的 能动 性 ,千 方 百计 地挖 掘 学生 的 艺术创 造 力与 潜 能 。实践 表 明 , 专业 音乐 工 作者 ,而 师 范 院校 则重 点培 养 面 向基础 教 育 的中小 学 在声 乐 教学 中 ,尊重 学 生 的意愿 , 由学生选 择 他们 所 喜欢 的 声乐 教师 。 曲 目进 行练 唱 ,引 导他 们进 入 相应 的 意境 、情 境 和艺 境 ,常 能取 弄清 了高师 培养 目标 的本质 特性 与 本色 所 在 ,也就 为 进行 高 得意 想不 到 的效果 。 三 、创新 教学 模式 方法 是推 进高 师声 乐教 学改 革 的重要 方面
新音乐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 教育文档
新《音乐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当前,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洋溢着时代气息,强调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教育原则,使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有了质的变化。
面对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高师声乐教育改革也己提上日程。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是基础教育的根本,只有培养出适应基础教改新要求的高素质教师,才能更好地贯彻和执行改革的目的和意图。
自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音乐课程被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在2011年教育部针对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整和完善。
基础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占教学内容的绝大部分,歌唱教学又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反射到了高师音乐教育声乐教学的培养模式中。
因此,需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构建声乐课程的综合性设置,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一、打破师范声乐教学上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单一型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向复合型、创新型,而作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师范教育,在各项事业改革的大潮面前也面临着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传统的高师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基础上,即专业音乐教育加教育教学类课程。
这种直接的套用模式显然过于单纯和理想化,造成了学生重专业技能、轻教学理念的行为态度,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不热爱教学、不懂得教学的局面,一味追求舞台表演艺术,对教学工作只是按部就班,依大纲行事,缺乏探索教学、安心教育的意识。
必须实现以教育技能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声乐教学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中小学音乐新课标实施的今天,这种模式逐渐脱离了培养目标。
也是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同时还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研究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湖北 经 济 学 院 学 报 ( 文 科 学 版 ) 人
J u n l fHu iUnv riy o o o c ( ma iisS in e ) o r a be o iest fEc n mis Hu nte ce cs
De. 0 9 c 2 0
第 2 3卷 第 6期
要 的实 用 型 人 才 , 必 须 深 刻 总 结 教 育 教学 规 律 , 断进 行 多 就 不 样 性 的声 乐 教 学 改革 和创 新 探 索 。就 声 乐 课 程 改革 的具 体 措 ”
施 . 师 院 校 的很 多 声 乐 教 师 以及 国 内 的许 多音 乐 教 育专 家 . 高
内 同行 专 家 们 对 声 乐课 程 改 研 究 的成 功 理 论 作 参 考 . 合 实 结 际 , 教 学方 法 、 学 形 式 和 教 学 内容 上探 索 出新 的 路 子 , 从 教 并
下 培养 的声 乐 人 才 已不 符 合 如 今 新 课 改 对 中 小 学音 乐 师 资 的
要 求 。毕 业 生 的社 会 适 应 能 力 欠 强 。 就 业 时 选 择 面 较 窄 . 在 在 教 学 考 核 中 表 现 出 只 注 重 “ 专 ” 兼 顾 “ 能 ” 现 象 。声 一 不 多 的
理念 , 变教 学 模 式 。要想 从根 本 上 作 到 这 一点 , 改 就应 该 以 国
、Leabharlann 高 师声 乐 教 学 的 现 状
目前 高 师声 乐 教 学 的 模 式 还 是 只 注 重 演 唱 技 巧 和 所 谓
“ 业 的演 唱 ” 专 的这 种 类 似 于 音 乐学 院 的 培 养 模 式 , 种 模 式 此
Vo . 3 No 6 12 .
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文章通过对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及改革紧迫性的分析,从改进教学方法和创新课程体系入手,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方法课程体系高师声乐课是普通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
作为声乐教师,不但要把自己本职的教学工作做好,而且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教学观念,对目前声乐教学中比较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才能让他们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一、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及改革的紧迫性高师声乐教学需要改革,对此目前我国大多数音乐教育工作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还没有在教育思想上达成共识,理论研究上也尚无新的突破。
大多数高师院校的声乐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基本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经过过去几十年的摸索,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落后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音乐教育的要求。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招生人数要远远多于专业音乐院校(指的是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中国八大音乐学院)的招生人数。
专业院校声乐专业的学生一届也就招十几人,四届加一起不过四五十人,而普通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人数是多少呢?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一届招一百多人,本科四个年级加起来有四百多人(据不完全统计,这种招生规模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居中游),而声乐教师只有十人左右(大约是专业音乐院校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模仿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所完成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了,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2)缺乏系统的理论讲解,声乐课变成了单一唱歌模仿课。
教师讲课自由度过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达不到培养目标。
学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学习只停留在模仿自己的老师这一阶段,这种学习方式和我国传统的手艺人带徒弟的“口口传授”的方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关于现阶段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
赵宇涛
(延安大学 鲁迅艺术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 摘 要: 声乐技能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素质, 而高师 声乐教学多沿用专业院校的教学方法,无法培养素质全面的 教师, 存在着较多的弊病。 现阶段的高师声乐教学应从突出师 范教育, 采取小组课的教学形式,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等环节
境界 。
等。 这样会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过于单一,学生只会唱而不会 教, 不适合将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3.在授课方式上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高师声乐课的具体授课方式上,绝大部分学校多采用 专业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方法 , 即采取“ 一对一” 的授课方 式, 用于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和灵活性 , 教学中能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和艺术 个性的发展 , 这种教学方法在学生数量少的情况下是非常有
进行改革。 关的师生配置方式,新生
人学后 由声 乐教研 室统一 分 至各教 师进行小课 教 学直 到毕
师范性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7月正式颁布实行了《 日制义务教 全 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 ( 新标准》 , ) 这是我国基础音乐教 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贯彻《 新标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 , 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 者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历史使命。但由于近年来高师音乐专业 招生的逐年扩大, 人校学生专业水平的降低, 给高师音乐专业 尤其是声乐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因此, 改革传统的高师音 乐教学模式, 联系实际, 探索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 是走出当 前声乐教学困境的必 由之路。 一、 当前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的不足 1.过分强调专业水平的提高, 忽视基本素质的培养
效的。但是在目 前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的学习陷于被动, 整
高师声乐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现实意义与理论基础
我国高等教育从 19 99年开始扩招 以来 ,整 体形势已经发生 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声乐 “ 一 对一” 单一教学形式 已经跟不上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步伐, 逐渐暴露 出许多弊端 , 改革和拓展高师 声乐教学组织形式 已或为 历史 的必然 。我们认 为, 高师声乐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应密切关注国
10 6
为政 , 门造车 。教师 相互间 缺乏 沟通交 流 , 闭 甚至
还互相否定贬斥 , 造成 教师之 间 、 生之 问的不 团 学 结。 这种 僵化的教学思 想和形式 , 利于学 生博 采 不 众长 , 影响 了学生个性 发展和创 新能力 的提 高 。
形式 已经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极不相称 ,个 别课 教学 形式 不 能有 效 实现 资 源共 享 ,教师经 常 重复教 学 , 成资 源 的极大 浪 费 。 这样 的大背 景 造 在
二是由于采取 “ 一对一” 单个训练的教学组织 形式, 对教师来讲 , 上课一般较自由, 缺乏完整的教 学结构、系统的计划内容 , 经常即兴发挥 , 随心所 欲, 主观随意性较大, 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容易情绪
化, 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对学生来讲 , 由于缺乏 系统 的理论指 导 ,学 生学 习也带有 较大 的盲 目性 , 进步较慢, 容易走弯路 , 学习效果不十分理想。
一
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究其弊端 , 主要
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三是传统 的声乐教学组织形式由于只注重技 能技巧的练习 , 往往会很单调 、 枯燥 , 不能很好激
发学生学 习兴趣 ,学习效果不理想。有些学生最 后不但发声技术没有很好解决 ,就连唱歌的信心
是声乐个别课教学着眼点主要是放在源自演 下, 使得 原先 看起 来 似乎 很 合乎 逻辑 的 , 十分理 想 的声 乐 “ 对一 ” 学 组织 形式 越来 越跟 不上 时代 一 教 的发 展 ,与 我 国高等 教 育扩 招 的价值 追 求背道 而 驰 ,再加 上 声乐 个别 课 教学 又 容易 培养 学生 工具 主义 思想 , 本身存 在 着 严重 的弊 端 。毫无 疑问 , 这 些 主观 和客 观 、 外部 和 内部 因素 的重 叠和 相加 , 就 使 得我 国高 师声 乐课 教 学形 式 的改 革不 可避免 地 成 为 了历 史 的必 然 ,它 必将 促 使高 师音 乐教育 专 业努 力 改革 低效 率 的个 别课 教 学形 式 ,寻求更 为 高 效 的教 学 组织形 式 。
谈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大课和小课的关系
谈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大课和小课的关系声乐教学在高师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个别课和集体课各有特点,作用不同。
二者互相联合,立足个别课,上好集体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深化高师声乐教学改革。
标签:个别课;集体课;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教学质量;基础教育;普及教育;相辅相成高师声乐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材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推广使用,对照现行的、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培养目标的发展。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人才要求,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个时期以来,音乐界围绕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位专家、同仁都发表了精辟的见解,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展开了深刻的论述。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高师声乐教学应该在集体课中来完成,另一种则是必须通过个别课来完成。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虽然各有道理。
但未免有些片面,都只强调了问题的一个方面。
那么,要使高师声乐教学健康有效地发展,就非常有必要将二者合二为一,有相结合,即:立足个别课(小课),上好集体课(大课)。
个别课是指一对一的声乐小课。
集体课则是指教师一次给数个或数十个学生一起授课的上课形式。
笔者认为,个别课是集体课的基础和保证,集体课是个别课的补充和完善。
一、个别课的作用和地位我认为要提高高师声乐教学水平,首先必须要上好个别课。
其一,我们知道,自然科学揭示的是客观规律,注重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规律。
而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所以,作为歌唱艺术,首先追求的是个性,艺术教育是针对个性,运用规律去发挥个性,塑造水平的个性教育过程。
声乐教育又是一件复杂的、难度很高的高级神经活动,不经过一定时间一定难度的锻炼,是很难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的,而这一切是集体课所难完成的。
没有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就没有声乐教育,这已是被多年声乐教育实践证明了的。
新课改下的多元化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索
新课改下的多元化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高师声乐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探索。
新的课程要求教育者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在新的课改中,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主张以个体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声乐特长和表演风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其次,教师还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
通过引入不同的教材、音乐作品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组织一些音乐会、比赛和演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果。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多元化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教师主要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应充当一个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他们应该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设置学习目标,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另外,新的课程还要求高师声乐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声乐艺术在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对高水平的声乐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因此,高师声乐教学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同时,学校和社会可以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交流机会。
通过与社会文化机构和专业演出机构合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也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多元化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索是一个全新的教育发展方向,它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
与此同时,教师角色的转变和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也是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育文档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旳问题及处理方案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面临旳重要问题1. 学生数量与师资力量旳极度不平衡导致声乐课时局限性。
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旳转型期,招生量旳扩大使得学生与教师旳比例严重失衡。
在许多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各声乐老师每周要为六七十个甚至更多旳学生讲课,无论从教师旳精力还是从课时旳安排来考虑,都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个性旳发展和发明力旳培养挖掘。
目前广东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旳声乐课基本采用小组课讲课方式,少则四人一组,多则六至八人一组,一周一次课。
这对于培养学生歌唱能力、审美能力和塑造学生高情商所需要旳庞大知识量来说,课时确实显得不够。
2. 教学思想滞后,教学模式陈旧。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老师大多传承旳是音乐学院式旳教学思想和理念,无论基础训练还是给学生选择歌曲,都强调“精”和“专”,不考虑学生旳基础,不研究学生旳去向,甚少顾及学生旳爱好。
美声唱法旳老师具有“崇洋媚外”旳趋向,大量布置原文旳外国歌曲或歌剧作品给学生“啃”,甚少研究本民族歌曲旳特点和唱法;民族唱法旳老师较少波及国外声乐曲目,对怎样“洋为中用”缺乏研究。
教学模式还是采用课堂以老师为主体“言传身授”,学生被动模仿、理解和接受旳方式。
课堂内容大部分是歌唱技巧旳训练,缺乏与歌唱作品有关旳音乐及以外知识旳扩充,较少引领学生走进作品内部,寻找美,感悟美,享有美。
这种滞后旳教学思想和模式大大制约了学生旳主观审美能动性和个性旳发展。
3. 声乐学科与其他有关学科联络不紧密。
声乐学习旳过程也是审美旳过程,审美首先需要营造审美旳气氛,而这种气氛依赖于与歌唱有关旳音乐及以外知识旳互相交错,共同构建。
如优美旳语言、歌唱旳音乐元素、歌曲内容波及旳多领域知识等等。
这就规定声乐教学必须加强与音乐或有关学科旳联络。
目前,声乐老师闭门造车,声乐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知识面狭窄是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旳问题。
4. 独特旳艺术高考现象导致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旳音乐素质和文化素养较差。
高师音乐专业技术课教学模式改革
一
听 到 高 师 音 乐 专 业 技 术 课 这 句 话 会 让 人 想 到 什 个别课 小课 是的 从 高 师 音 乐专 业 开 办 以 来 这 一 方 案 在 高 师 音 乐 专
3 传统个别授课形式
教学内窖单一
一般 是 由 基本 存 在
仍 然
么
技术练习,练 习曲 作品演唱 或演奏三大部分 构成 着 只 注 重单 纯 的 技 能 技 巧 训 练1来自长期以来学习弹琴技巧的课程
乐等 }几乎都是清 一色的师徒传授 式的个别授课
增 加 师 生 比 严 重 失 调
也 称 之
是 一门新型 的综台专业技 能教学课程 。 随着数码 钢琴教室的普及 这 项 设 备 为开 展 钢 琴 集 体 课 奠 定 的 坚 实 的 基 础 钢 琴 集 体 课 的 课 堂 授 课 形 式 是 让 2 — 30 位 学 生 同 时 在 教 室 呈 上 0
习 方 法 对 教 师 依 鞍 性 较 强 学 习 中 易滋 生 惰 性 加 之 没 有同学问的横 向比较和借鉴 法 单
力。 心 理 暗应 效应
缺 少 竞 争 压 力 学 习 形 式 方
学 习热 情 难 以 持 久 。 而 集 体 授 课 形 式 的 群 体 动
对 培 养 良 好 的 个 人 学 习 习 惯 和 最
为 小 课 高 师 音 乐 系 科 也 概 莫 能 外 随 着 招 生 数 量 的 逐 年 音 乐 专 业 小 课 数 量 剧 增 成 几 何
状 增 长 教 师 招 架 乏 力 教 学 质 量 难 以 保 证 。 如 果 继 续 沿
用 传 统 的 个 别 授 课 方 式 势 必 要 大 量 增 加 教 师 的 编 制 大
扩招后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方案
景 、 状 进 行 了分 析 , 提 出 改 革及 解决 的措 施 。 现 并
关键 词 : 高师声乐教学; 改革背景; 现状分析; 改革方 案
中 图分类 号 : 6 20 G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3 6 6 2 0 )4 0 5 — 3 17 — 0 0(0 9 0 — 13 0
Th ril sm a e d al d a lss o he r fr i a kg o e a tce ha d etie nay i ft eo m ng b c r und a d t r s n iu to fe lr ig Sud nt n he p e e tst a in a rEn a gn t e t
e p c e a n n o 1 I i i ea ie t eo m h r d t n lta h n d l fv c l sc i u h c r u tn e . x e t d t i i g g a . t s mp rt or f r t e t i o a c ig mo e o a r v a i e o mu i n s c ic ms c s a
Ya n ngLa g
( n nIsi t f ce c n e h oo y Xixa g 4 3 0 , h n ) He a t ueo in ea dT c n lg , n in 5 0 3 C ia n t S
Abs r c :I s df c l frte ga u ts fo v c lmu i d c t n h a e e n t ie f r e lrig t a t ti i ut o h rd ae rm o a s e u ai ,w o h v b e r n d at nagn i c o a e
高师声乐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在理论 、 技能 、 实践方面都提 出了要求 。 而声乐课程
中找到适合 自身的曲 目, 才不会造成“ 乐器” 的损 伤。 ( 三) 了解 对中、 外声 乐发展 史
对于音乐教育声乐专业 的学生来说 , 了解 中外
声 乐 发 展 史 是 很 有 必 要 的 。 通 过 对 相 关 内 容 的 了
地感受这个 “ 乐器” 产生音响的正确运 动方式 , 有必
要对人体发声器官 的基 本结构做细致的 了解 。 让学 生在脑海 中储存一个 “ 乐器 ” 的有 型模样 , 为声乐课 堂 的技能学 习奠定 “ 有型基础 ” 。 ( 二) 了解不 同声部的划分及特 点 声乐是一 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的课程 , 它的共 性在 于要有 正确的声音观念并 能掌握 、 运用正确 的
教育部 2 0 0 4年 印发 的 《 全 国普通 高等学校音
乐学 ( 教师教育 ) 本科专业课程指 导方 案》 中的培养
发声方法 演绎不 同风格 的作 品 ; 其 个性在 于 , 由于
该“ 乐器 ” 的特殊性 , 决定 了这个“ 乐器 ” 必定会产生
带有个性的音响效果 。这就好 l : g / l , 提琴 、 中提琴及 大提琴之间的关系 , 同样是“ 提琴” 却 各 自有着符 合 自身特点 的音色 。 所以, 在声 乐学 习中 , 学生 只有 把
备 基本 的理论 知识 。而作 为今 后 的音乐教 育工 作
者, “ 声乐理论 ” 的学 习一定 是必不可少 的。 二、 关 于声 乐课 程 中 “ 声 乐技 能 ” 教 学 内容 的
一
解, 让学生 知道声乐 学习不仅 仅是 “ 嗓子” 的问题 , 它还是一 门需要 丰富文 化底 蕴作 为基础的学科 。 只
对高等音乐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探讨
创作课程 . 可 以 开 设 民族 器 乐 伴奏 课程 等 等 第 三 , 要 把 声 乐课 程 和 其 他 课 程 之 间
的相 互 联 系予 以强 化 .通 过 这 样 的 方式 ,
些 知 识 以及 技 能 都 是 存 在 着 一定 的 逻 辑 性 和 系统 性 的 . 所以 , 通过这样的方式 , 能
对 高等 音 乐 师范 院校声 乐教学改革 的探讨
■ 王晓 燕 丽 水 学 院
摘要 : 在 高 师 音 乐教 学 中 , 声 乐教 学所 占据 的地 位 是 十 分 重要 的 , 声 乐教 学还 是 学 生 艺 术 素 养提 升 的 基 本 途 径 , 其 重要 程 度显而易见 , 也 正 是 因此 , 引起 了 目前 高 等 师 范院校 对 声 乐教 学的 重视 。 本 文 旨在 对 高师 声 乐教 学的 改革 进 行研 究 , 从 调 整
就需要对课程设置、 教 师 教 学 的模 式 做 出
相 应 的 调 整 而 在做 出 了调 整 之 后 , 声 乐
教学课程的设置 . 需 要 满 足 目前 教 学 的综 合 性 需 求 具 体 包 括 了以 下三 个部 分 的 内
容 第 一 , 要把 声 乐 实践 课 程 予 以重 点 体 现 出来 。 可 以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让 学 生 参 加
声 乐课 程 设 置 , 一 对一 授课 模 式 和 集体 授 课 有机 结 合 , 唱歌 机 能 训 练有 量 化 和 启发 式教 学有 机 结合 这 三 个方 面进 行 探 讨 。 关键 词 : 音乐 声 乐教 学 改革
一
、
调 整 声 乐 课 程 设 置
个 学 生 的 教 学 也是 存在 有一 定 的 共 性 的 。 这 些 共 性 主 要 表现 在 :打 开 学 生 的 喉 咙 : 降低学生的喉位 : 帮 助 学 生 后 烟 腔 形 成 管 状 空 间 咽 腔 咬 宇 技 术 的 训 练 : 下 颌 与 舌 体 的 放 松 :由 于 声 带和 气 息 之 间 的 对 抗 , 而 产 生 的 特 殊 质 感 对 歌 唱 基 音 的 要 求 的 掌 握 等 等 对 于 这 一 系列 问 题 的 教 学 来 讲. 还 是 需 要通 过 集 体 授 课 的 方式 来 让 学 生掌握 的 所 以 , 针 对 不 同 的训 练 目 的 , 教 师 应该 有 针 对 性 的 通 过 一 对 一 授 课 模 式 和 集 体 授 课 模 式 进 行 有 机 的 结合 需 要 指 出的 是 , 对于 集体 授课 的 这 种 教学模式来讲 . 主要 就 是 要教 授 学 生一 些
谈谈高师声乐课程模式改革中从传统到实用的意义
近些年 ,我 国高等师范院校施行扩 大招生 , 数 也 比 前 几 年 有 了 明显 的 增 加 ,这 就
是 贴 近 声 乐 专 业 的 作 品 ,从 难 度 上 和 实用 性 上 ,都 不 是 很 适 合 师 范 类 的 音 乐 学 生 学 习 , 要 编 出更 适 合 高 师 音 乐 学 生 学 习 ,又 有 一 定 难 度 , 更 能 适 应 社 会 的 发 展 ,等 学 生 毕 业 走 入 工 作 岗位 上 又 能 适 用 , 这 就 需要 一 个 属 于 师 范 类 音 乐 学生 自己 的实 用 声 乐 教 材 。 我 们 要 正 确 定 位 学 生 的 知 识 储 备 和 注 重基 本 功 的 培 养 ,这 方 面 对 于 音 乐 教 育 的学 生 , 我 们 要 有 一 个 全 方 位 的 定 位 ,有 的学 校 已经 开 始 有 这 方 面 的意 识 , 举 行 音 乐 教 育 专 业 学 生 的 基 本 功 大 赛 , 弹 唱 比 赛 等 , 通 过 这 样 的 比 赛 来 提 高 学 生 的技 能技 巧 和 学 生 的学 习 意 识 和 兴趣 , 虽 然 音 乐 教 育 的 学 生 不 是 演 员 ,但 是 表 演 也 不 光 是 演 员 的
别 ,音 乐教 育的学生他们将 来要从事 中小学基础 音乐教育工作 ,是
未 来 的音 乐 老 师 ,表 演 专 业 的 学 生 以后 要 从 事 演 员 的 工 作 ,面 向 观 众 ,所 以 , 音 乐 教 育 的学 生 , 对 于 他 们 的声 乐课 , 并 不 是 要 教他 们 怎 么 把 歌 唱 的 多 好 ,而 是 要 让 他 们 学 会 如 何 去 教 别 人 唱 歌 ,所 以 音 乐 教 育 的 学 生 和表 演 专 业 的学 生 ,有 着 本 质 的 区别 。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文章从高师声乐教育改革的意义出发,综合分析了当前声乐教育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高师音乐声乐教育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一、背景近些年,我国高等学校施行扩大招生,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学生迅速增加,对我国现有的声乐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变化,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
这些情况使得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环境,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而作为音乐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声乐教育改革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声乐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者是声乐教育工作者和音乐理论研究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结合时代特征和音乐发展的规律,对声乐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不少建设性的成果。
二、当前高师声乐教改研究现状对于声乐教育改革,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具体来看,研究者都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精神,对于声乐教育的环境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对于声乐教育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的转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声乐教学的定位问题,教育工作者认为,在新世纪,我们必须明确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优秀的音乐师资人才,而不是专业的音乐表演人员。
多年来,高师都是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艺术表演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这并不适合师范类的声乐教学。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要区别于音乐表演专业,以师范类为主,这是准确定位的要求。
因为大部分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所培养的音乐生都是师范生,他们将来绝大部分是要从事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是未来的音乐教师。
因此,他们的声乐学习不仅是要学会怎么唱,更主要的是要学会怎么去教别人唱。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师范生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的普遍观点是,我们应该以师范教育为主,正确定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多进行师范基本功的培养,如讲课能力、示范能力、教育教学法等,同时兼顾表演教育,因为表演并不是演员的专利,它同时也应该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师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摘要】声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高师院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传统的“一对一”形式的个别课逐步减少,而小组课逐渐成为高师声乐课程的主要授课模式。
研究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声乐综合素质的拓展。
【关键词】教学模式;小组课;改革
一、高师声乐教学应注重“专业性”与“师范性”相结合
早期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沿用了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基本上采用的是“一对一”的个别课模式,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技巧方面的培养,针对性强,因材施教的特点强,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技巧演唱声乐作品。
但是高师声乐课程的培养目标与音乐专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有明显区别的,高师培养的是传道授业的教师,而音乐专业院校培养的是舞台上的专业歌唱演员,如此继承是无法达到高师人才培养的目标的。
应该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突出“师范”,让学生“教”、“唱”皆有。
要做到这点,首先应该注重学生的声乐基础理论的学习,理论的学习通常都较为枯燥乏味,但对歌唱技巧以及以后的教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帮助。
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歌唱技巧,同时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声乐课程来说,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引,如果理论知识匮乏,就不能对实际问题做到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不利于
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其次,应该重视中声区声音的训练。
在声乐的学习中,存在一种“非大作品不唱”、“非高音不练”的奇怪现象,一些学生认为音唱得越高越有水平,根本没有顾及到中声区的位置,这样是相当不可取的,也是错误的。
声乐教学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夯实中声区训练基础,再向高、低两声区发展。
同时,高师培养的学生今后大部分面对的大部分是处于童声期和变声期
的中小学生,做好中声区的训练就相当必要了。
二、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1.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高师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要求达到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水平,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
应该侧重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掌握基本的歌唱方法和必要的声乐基础知识固然很重要,了解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培养发现、分析、解决声乐训练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才是该专业学生真正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重视欣赏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
作为高师院校的学生必须要有正确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情感。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把审美、情感教育融入在整个声乐教学之中。
可以通过观摩演唱,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思考、多分析,以培养他们对歌声、音乐感觉、演唱情感等方面的欣赏能力,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三、高师声乐教学可以采用个别课与小组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采用“一对一”的个别课能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指导相对到位,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技巧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对于培养学生侧重于“教”的高师院校来说,首先无法在课时上满足“一对一”的个别课的要求,因为高校扩招后学生规模、师资力量并没有实现同步增长,所以在师资上也无法完全匹配。
由一个教师给一组学生授课的教学模式——小组课在高师声乐中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声乐小组课是一种适合高师声乐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将学生按照声种、声部、性别、程度分成2到3人为一组的教学小组进行授课。
对于教师来讲,这是一种“一对多”的授课模式,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听辨歌唱声音,同时还能在教学中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又可以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还可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如何解决出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了解不同声部的教学特点,接触和熟悉更多的声乐作品。
因此,这一教学方式不仅是“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模式的补充,更是现代声乐教育在方法、思想上的一个突破。
声乐小组课教学侧重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既教会学生如何歌唱,又使学生学会如何教别人唱歌。
小组课的优点体现在:1.能够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同时调动教师授课的能动性;2.有利于促进学生歌唱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因此,声乐小组课的产生顺应了时下高师声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与发展的需要,是声乐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新突破。
但不能一味提倡高师声乐教学走小组课的教学模
式,声乐教学向来就是注重个体发展的教学活动,个别课应当在整个声乐教学过程中保留,让学生的技能得到真正提高,经过一个阶段个别课的学习,再实施一个小组课,更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习目的。
综上所述,小组课教学模式的出现虽然解决了高师声乐课程发展的一些问题,顺应了时下高师声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与发展的需要,是声乐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新突破,但仍然面临着许多质疑与挑战,尽管个别课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退出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舞台,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于高师声乐教学中,个别课与小组课相结合的声乐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多数高师院校认可,逐渐成为声乐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但它的发展和完善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