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反思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反思1.本节课设计了用打点计时器打两条小车的纸带的实验来引入新课,旨在让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有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对于小车两次的运动情况怎样去描述它们的不同点。
使学生明白小车的运动情况,可以根据纸带上的点的信息来获得。
但由于要打两条纸带,至少要花费4—5分钟的时间,因此本节课设计时间为45分钟,如果是40分钟的课时,也可以直接用自先打好的两条纸带进行对比分析。
2.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析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了认知规律。
经过仔细分析本人认为,从运动快慢到速度变化快慢的认知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一个飞跃,为了帮助学生踏上这个认知台阶,设计了打点纸带的对比分析和生活中实物运动的对比分析等两个教学过程。
在对纸带上各点瞬时速度的大小的对比分析时,用了该点附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来反映瞬时速度的大小,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考虑不够严谨,但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为学生能够从纸带上很快地看出平均速度的大小,而看不出各点瞬时速度的大小。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通过这两个认知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地跨过了这个认知的台阶,说明了这种设计是正确的。
由此可见,在进行新课程的教学时,分析认知水平尊重认知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3.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己定义概念。
在定义加速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自己用△v/△t的比值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把加速度看成是一个比值的符号,“加速度”只是一个符号的名称而已,实现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生硬的概念形象化的目的。
学生把加速度看作是一个新认识的朋友,对陌生的概念产生了亲切感,他们亲身经历了定义加速度概念的全过程,对概念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4.本节课有意识进行控制变量法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育,对于控制变量法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在教学中没有向学生指明我们是在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问题,其原因是怕在教学中给出过多的信息而冲淡教学的重点。
运动的快慢教案及反思
2《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在前一课认识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知道路程相同时可以比较时间:比较分析后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本课需要大量的数学学习作为铺垫,学生利用计算器以及速度公式完成数据的计算处理,并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整理并分析数据,从这一系列思维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中聚焦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能用统计图表处理偕息,并尝试对结果进行分析概括。
3.知道常见的变通工具的速度范围,意识到科技进步带给人类活动的积极作用。
【教学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1.说一说:读取数据师:孩子们,上一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体运动,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运动的话题.师。
(出示教材第7页的100米赛跑成绩表)这是运动会100米赛跑的成绩表,从这张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生:这是四年级的学生在比赛,有选手号和班级,还有他们各自的成绩。
师:什么是他们的成绩?生:跑100米的时间。
师:在表中,我们知道的选手号、班级和成绩都是一些信息,这些信息,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处理。
你处理信息后还知道了什么?生:117号和125号选手时间最少,跑符最快。
师。
对,在100米的赛跑中,时间最少的117号,125号选手是最快的。
相同距离的比赛中,用时最少的是冠军。
2.想一想:整理数据师:(出示教材第了页的第二张成绩表)这是另一张成绩表,请仔细阅读相关信息,再和同桌交流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充分交流。
再汇报交流)生:这张成绩表上的成绩有200米、400米和8O0米,距离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
师:还能直接看出谁跑得最快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确定谁最快?生:都算出100米的时间就可以比了。
师:好主意。
科学学习常常需要数学的思考和计算。
同学们试着算一算。
(生计算后汇报)师:既然能算出100来的成绩,还可以算出什么?生:大家都跑200米的成绩,都跑400米的成绩…师:说说你的思路。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描述教案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辨别物体的快慢运动。
教学难点:理解运动的快慢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种不同物体,如小球、卡车等,用于展示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
2. 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展示不同速度的物体运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观察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状态,并让学生描述这些运动状态。
二、展示物体运动:教师用不同的物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分辨快慢运动。
三、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快慢运动的特点,探讨快慢运动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四、让学生实践:教师让学生自行选择物体,并观察描述其运动状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五、展示总结:教师以小结的形式呈现学生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快慢运动规律。
六、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物理快慢运动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描述快慢运动的特点。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物体的快慢运动与速度的关系,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课后反思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课后反思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课后反思罗峰中学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陈华早在1910 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
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下面我就对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课进行课后反思:1.新课引人时由于学生对初中的速度概念印象较深刻,可以更简练、更快捷。
“速度”是初中学过,学生熟悉,从来也没怀疑过的物理概念,但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对速度有了新的定义。
学生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被骗了?”“这是速度,那初中学习的是什么?”“既然不一样,为什么都叫速度?”。
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疑惑,那么这些疑惑一直萦绕在脑子里,会影响学生的继续学习。
所以,如何重新认识和接纳初中“速度”是个不小的难点。
速度就是位移与时间之比。
初中学习的速度是肤浅的。
但是,鉴于初中学习的运动规律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所以,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的研究范围内,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并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正确的。
老师在上课时应当点明。
2.关于速度的矢量性,虽然课堂上重点强调了,并设计了实例和例题让学生体会和练习,但不能寄希望于学生当堂就完全理解和接受,这需要一个过程。
3.讨论与交流环节关于如何在坐标纸上求各段位移,向学生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测量线段的长度后用比例计算。
二是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方法。
目的是想通过掌握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能力,但很费时。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反思.doc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反思"速度"和"加速度"是高中物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他们的理解往往会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
因此,在"加速度"的教学中,从"畅谈、类比、提升"的层次进行。
畅谈"速度达、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通过谈引发各个学簇的争辩,在争辩中会发现生活的日常理解与物理精确描述的差异,从而提炼精华,引出"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的概念。
类比"身高高、身高变化大、长得快",加深"加速度的理解"。
在类比中学生的例子会更精彩,使人有"意外收获"。
对于加速度,有的同学会望词生义,认为加速度就是增加速度,以为物体若有加速度,其速度一定增大。
这种认识源于不理解加速度的真正含义。
所以,提升2点:提升1:加速度的"加"——"变",即速度可增可减。
关键是看"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两者同向加速运动,异向减速运动。
提升2:物体可以做加速度减小到加速运动和加速度增加的减速运动。
通过例子和图像两种方法展示。
在整个展示中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引导他们从"定势的理解"到"理性的理解",还得允许学生留有疑惑和不解。
因为任何新生事物的入侵都会遇到抗体,只有他们融合才会产生"质"。
"速度"和"加速度"是高中物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他们的理解往往会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
因此,在"加速度"的教学中,从"畅谈、类比、提升"的层次进行。
畅谈"速度达、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通过谈引发各个学簇的争辩,在争辩中会发现生活的日常理解与物理精确描述的差异,从而提炼精华,引出"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的概念。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一、感到比较满意的地方1、新课的引入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一个好的引入应该是一节好课的必要条件,所以这个引入至关重要。
在引入环节,我思考了好多种引入新课的方法,不过最终还是定格在了这种方式上。
首先给同学们播放刘翔在2015年雅典奥运会上创造奇迹的精彩瞬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然后指出“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那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由此引入新课,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2、启发学生通过体验、讨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的概念,突破了速度概念的建立这个难点;虽然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速度”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如何科学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地引出速度的概念则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首先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是有实际意义的,并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引出速度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有效地突破了这个难点。
3、通过“尝试练习——总结方法——巩固练习”这样的流程,有效巩固了速度的计算这个重点;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
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练习速度的计算,然后及时给予反馈,再引导学生及时总计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步骤,最后再进行巩固训练。
利用这样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们的印象会比较深刻,对教学重点的强化有一定的效果。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贯彻不到位。
现在的教学设计主张的是三维目标,对于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执行,教师都能做的比较到位。
高中物理_【课堂实录】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
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物理1”第一章第三节内容,速度是在学习了时间和位移后引入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深刻理解速度是为以后学好运动学打下基础。
本节的核心内容是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平均速率的理解。
物体的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学生对匀速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可作为教学的起点。
【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已经开始习惯抽象逻辑思维,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所以采用刘翔110m跨栏这个案例,开始本堂课的探究,密切联系实际,得出运动快慢的规律。
2、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有关速度的知识,在生活中对于速度也有较多的感性知识,在高中重新学习应该困难不大。
但学生在初中学习中,速度是一个标量,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速度,而高中确实将速度变为矢量,而且采用比值法给速度下了一个规范的定义,达到了由原有的通俗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改变学生了已有的认识,拓展饿概念的内涵,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3、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以“刘翔雅典夺冠”拉开学习的序幕,然后层层深入,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的课堂形式,在实现知识构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物理速度课后教学反思
物理速度课后教学反思1. 引言物理速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课后教学是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对物理速度课后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我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 教学准备和设计在进行课后教学前,我首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和确定,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然后,我准备了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对其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学生提供了清晰而具体的知识框架。
同时,我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设计了一些习题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 学生学习情况和问题分析在进行课后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物理速度的概念上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对物理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没有完全理解,导致在解题过程中产生了错误。
其次,部分学生缺乏对物理速度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中。
此外,一些学生对于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掌握程度不够,导致在解题时存在困惑和迷失。
4. 教学不足的原因分析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认为教学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教学中对物理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没有进行足够的解释和拓展,导致学生只停留在记忆公式的层面,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于实际问题。
其次,在教学中未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对于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不够深入。
最后,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实例和案例分析,无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5. 改进策略和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我将采取以下改进策略和方法:首先,加强对物理速度定义和计算公式的讲解和解析,注重概念的理解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在课后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对物理速度问题的整体掌握能力。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在运动中,快慢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运动的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不同运动项目的角度出发,探讨快慢的教学反思。
一、步行和跑步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方式之一,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风景。
在教学步行时,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步伐和姿势,让他们能够保持一定的速度,并且能够舒适地行走。
有些人经常步行,但速度过慢,这样既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也不能保持良好的姿势。
另一些人则速度过快,姿势不正确,容易导致脚部受伤。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步行速度,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运动损伤。
跑步是一种更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它对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在教学跑步时,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跑步姿势和呼吸方法,让他们能够保持一定的速度,并且能够持续跑步。
有些人跑步速度过慢,这样既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也不能提升心肺功能。
另一些人则速度过快,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运动损伤。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跑步速度,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呼吸,避免运动损伤。
二、游泳和跳舞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它对肌肉和心肺功能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在教学游泳时,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游泳姿势和呼吸方法,让他们能够保持一定的速度,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呼吸。
有些人游泳速度过慢,这样既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也不能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呼吸。
另一些人则速度过快,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水肺。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泳速度,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呼吸,避免运动损伤。
跳舞是一项优雅而有趣的运动,它对身体协调性和肌肉耐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在教学跳舞时,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舞姿和节奏感,让他们能够按照音乐的节奏跳舞。
有些人跳舞速度过慢,这样既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也不能保持良好的舞姿和节奏感。
另一些人则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姿势不稳和运动损伤。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跳舞速度,保持良好的舞姿和节奏感,避免运动损伤。
《第一章 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了解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
3. 能够根据给定信息计算速度,并应用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应用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测量实际物体的速度。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尺子、计时器等。
2. 准备教材和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案例、习题等。
3.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准备一些用于课堂讨论的实际问题。
4.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活动,让学生实际体验速度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速度现象,让学生思考速度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进入速度的学习情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速度现象,引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2. 讲授新课:通过以下几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速度的概念、单位、计算方法以及意义。
(1)速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位置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量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速度的概念和意义,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2)速度的单位:介绍速度的国际单位(m/s)和常用单位(km/h),让学生了解单位换算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速度单位的多样性,拓展知识面。
(3)速度的计算: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速度,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计算速度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4)速度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速度在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速度的意义。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3.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运动的速度教学反思[精选5篇]
运动的速度教学反思[精选5篇]第一篇:运动的速度教学反思《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毛丽芳2012年9月11日今天早上第二节课,我上了一堂《运动的快慢》,这堂课的内容比较多,在上课之前,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一下整合,我没有按照书上的程序讲速度的概念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再引入速度,而是先从实例出发,引入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再从当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自然而然引入速度的概念,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的运用上。
在设计学生练习时,我结合刘翔夺得110米栏冠军的例子计算出速度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既有兴趣同时又受到了思想教育。
这样设计受到了其他老师的高度好评。
我想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应该体现在平时的教学点滴中,本着对他们负责的态度,每堂课前认真分析教材,设计出令学生满意的课堂,令学生受益的课堂。
把情感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第二篇:《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物理教学反思《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物理组李楠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
这节课当中我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够,“sts”栏目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部分,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速度与现代社会”讲的是,由于交通工具的速度的提高,城市规模扩大了,战争的观念改变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加快了....sts的意义在于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
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充实内容,优化知识结构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要能与近几年的高考内容、高考大纲相接轨。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虽然经过比较认真的备课,但教学中就任务的达成情况看,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经过认真分析,存在问题主要有:
1、我觉得自己备学生不够细。
速度的公式虽然在小学就学过,但为什么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学生却并不知道,其实这里就渗透着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所以向学生展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的意义就变得非常深远了。
在此进行一个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课前了解到学生初识小数,但是对于秒表的读法、计数方法还得加强练习。
2、教学环节安排过于紧凑。
尽管知道一节课内安排课本中四个环节的内容紧,但仍想在一节课全部完成。
这是一个保守的做法,这也使得每个环节粗略点到,学生其实没有真正明白。
所以建议今后上这节课可以分两节课进行:第一课时概念认识、排序、缓慢运动:第二课时安排测量走路的速度、认识运动的方向,效果会更好的。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运动的快慢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动作的速度和节奏。
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不同的个人,运动的快慢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和影响。
在进行任何一项运动之前,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
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是很重要的。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都不同,所以在选择运动速度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新手来说,往往会出现运动速度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如果运动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肌肉的拉伤或扭伤等伤害,而运动速度过慢则可能无法达到有效的锻炼效果。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
其次,运动的快慢对于运动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一些高强度的运动项目中,如慢跑、快走、游泳等,快速运动可以有效地增加心率和代谢率,加快脂肪的燃烧和增加肌肉的耐力。
而在一些低强度的运动项目中,如瑜伽、普拉提等,慢速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放松,加强肌肉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所以,在选择运动速度时应该根据自己的运动目的和训练需求进行合理调整,以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另外,运动的快慢也与身体的适应能力有关。
对于一些运动新手来说,由于身体的适应能力较低,往往需要进行适度的慢速运动来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随着身体逐渐适应运动负荷,我们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速度,以加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所以,在进行运动训练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适应能力进行逐步调整,避免过度训练导致伤害。
在我的运动训练中,我曾经遇到过运动速度过快的问题。
当时我在进行有氧运动训练时,由于要追求更好的锻炼效果,我总是加快运动速度,希望能在短时间内燃烧更多的脂肪。
但是,由于我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导致我很快就感到疲劳,腿部肌肉也出现了拉伤的情况。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认识到运动速度过快是容易导致伤害的,于是我开始调整我的运动速度,注重身体的适应和保护。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教学的过程不光从“教”的角度出发,更应从“学”的角度、从学习的过程出发,考虑设计教学的过程。
通过和初中的知识比较,区分并加深对速度的理解,按照位移──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的顺序递进教学,矢量型和比较教学是这节课的主线。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是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它与上面两节内容一样,属于运动描述的基础知识。
这节的第一个小节继续强调某个物理量与它的变化量的关系。
教材中没有在一般性的速度概念和平均速度的概念上面下功夫,而是比较简洁地深入到瞬时速度的概念。
在定义瞬时速度时用到了极限的思想,但没有提出“极限”这个术语。
教材中“说一说”和“做一做”两个栏目都是扩展性学习内容,前者偏重于动手操作,后者偏重于思考。
这些内容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学,更多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或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
教材中STS 借协和客机停飞一事,引导学生讨论“交通工具的速度是不是越快越好”这样的问题。
教学中只要学生参与就能够了,不要企图得出什么结论性的意见。
“问题与练习”中的第3题要计算速度,这本是十分容易的事,但要获得计算所需的数据,学生应能读懂列车时刻表。
对于概念性知识的学习,应增强由感性到抽象过程的教学,先内隐学习,然后强化练习,加深外显理解和巩固,为形成新的内隐知识打好基础。
概念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感性经验,概念的同化主要依赖于知识经验。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感性材料和知识经验对概念的掌握和习得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都是内隐的。
在概念教学的开始,要注意材料的直观性、现实性、活跃性,首先让学生在任务情境的操作和接触中展开内隐学习,而将外显训练置于其后,这样才能为后期知识规则的外显学习打好基础。
物体的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一个连续的过程,对运动的描述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这就需要使学生建立准确的时空观,即建立准确的时间、时刻,位移、位置的概念。
2024年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4.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是本节的重要环节,向学生渗透无限逼近的思想是关键,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本人认为需要给学生一个体验的过程,让他们知道在怎样的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可近似的'认为是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5.课后认为对速率的概念应当暂时不介绍,第一是上课内容过多时间难分配;第二是免得干扰学生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学习。
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主要采取“问题情境引入、探测已有概念、产生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和建构科学概念、形成新的认知平衡”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整节教学内容是“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注:人教版教材本节的内容安排是“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对于“速度”这一内容,具体的设计思路是:通过问题情境引入“速度”的学习任务;通过学生完成的关于“速度”的概念图和二段式测验情况来探测学生已有概念;呈现问题情境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冲突,对已有的概念产生不满,教师在此基础上解构迷思概念,所谓“迷思概念”就是头脑中存在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通过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进而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辨析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最后通过课堂形成性练习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知平衡,完成概念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peed of movemen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范文一:
早在1910 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
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下面我就对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课进行课后反思:
1.新课引人时由于学生对初中的速度概念印象较深刻,可以更简练、更快捷。
“速度”是初中学过,学生熟悉,从来也没怀疑过的物理概念,但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对速度有了新的定义。
学生会
有这样的疑惑:“我们被骗了?”“这是速度,那初中学习的是什么?”“既然不一样,为什么都叫速度?”。
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疑惑,那么这些疑惑一直萦绕在脑子里,会影响学生的继续学习。
所以,如何重新认识和接纳初中“速度”是个不小的难点。
速度就是位移与时间之比。
初中学习的速度是肤浅的。
但是,鉴于初中学习的运动规律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所以,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的研究范围内,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并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正确的。
老师在上课时应当点明。
2.关于速度的矢量性,虽然课堂上重点强调了,并设计了实例和例题让学生体会和练习,但不能寄希望于学生当堂就完全理解和接受,这需要一个过程。
3.讨论与交流环节关于如何在坐标纸上求各段位移,向学生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测量线段的长度后用比例计算。
二是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方法。
目的是想通过掌握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能力,但很费时。
课后认为对学生来说,掌握一种方法既直接又快捷。
4.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是本节的重要环节,向学生渗透无限逼近的思想是关键,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
本人认为需要给学生一个体验的过程,让他们知道在怎样的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可近似的认为是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5.课后认为对速率的概念应当暂时不介绍,第一是上课
内容过多时间难分配;第二是免得干扰学生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学习。
本节课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讨论与交流环节让学生在坐标纸上收集数据,并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实验与探究环节中让学生在计算出平均速度的基础上结合图象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渐向学生渗透无限逼近的方法和极限的思想。
使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发生知识的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经历这样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的建立。
2.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以学生在操场上跑步为例说明速度的矢量性、计算奥运会上刘翔110米栏的速度、以汽车长途运输为例引人瞬时速度概念等等,把物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本节课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学习环境。
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学会了运用平均速度解决实际问题、用瞬时速度的概念理解运动,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在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独立进行观察、思考和计算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又引入小组
学习的活动方式,学生在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两环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问题、交流结果、分工合作,智慧被集体共享,协同工作的价值得到体验,团队作风得到发扬,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协同意识与合作精神。
总之,虽然我对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一节课的教学进行一些反思。
但是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
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范文二:
高中学习的速度概念较之初中所学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学设计先通过说明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为速度概念的叙述作好准备.速度的矢量性问题,是本节的重点,特别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体现了一种极限的思想,对此要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不要急于求成.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力求学生能理解.教学过程中,要多举实例,通过具体的例子从大小和方向两方面来强化对速度概念的认识,在实际情景中达到建立速度概念的目的.教学设计最后说明速度的应用,特别以“sts”形式从一个侧面说明速度与社会
发展的关系.
一、本节内容是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基础上,建立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建立采用了比值定义法,在教学中稍加说明,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有更加详细的介绍.对速度的引用,本设计采用了“单位时间的位移”与“单位位移的时间”进行对比,体会速度引入的方便性.
二、以京九铁路为情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爱国之情.
三、在瞬时速度的理解上,本设计利用了光电门的装置进行说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举一些生活中典型的实例,让学生知道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讲的少了,开放性的题型多了。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